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变应性鼻炎标准化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被引量:45
1
作者 朱丽 马芙蓉 +3 位作者 王丽 刘仲奇 闫燕 张萍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4-16,共3页
目的为变应性鼻炎变应原检测的过筛试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阿罗格标准化制剂,对有过敏症状和体征的1296例患者进行变应原的皮肤点刺试验,16种试剂包括吸入性常年性和季节性变应原的单一和混合制剂。结果变应原阳性率为48.77%(632/1296)... 目的为变应性鼻炎变应原检测的过筛试验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阿罗格标准化制剂,对有过敏症状和体征的1296例患者进行变应原的皮肤点刺试验,16种试剂包括吸入性常年性和季节性变应原的单一和混合制剂。结果变应原阳性率为48.77%(632/1296)。在632例过敏患者中,阳性变应原的种类分布依次为:屋尘螨46.68%,粉尘螨42.72%,杂草29.59%,树Ⅰ、Ⅱ28.48%,艾蒿20.41%,大豚草8.86%,藜7.28%,动物毛Ⅰ5.22%,禾本科/谷类5.22%,干草尘埃4.59%,白色念珠菌4.59%,真菌Ⅰ、Ⅱ4.27%,松属(2.22%),多价羽毛1.27%。阳性变应原的季节分布为:单纯常年性变应原为40.51%,单纯季节性变应原为39.40%,同时有常年性和季节性变应原者为20.09%。阳性变应原的分级分布以+++为主。结论过敏原过筛试验应综合考虑病史及阳性变应原的种类分布趋势,同时包括常年性及季节性变应原,根据等级分布特点决定特异性免疫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原 变态反应和免疫学 皮肤刺激试验
下载PDF
外用维A酸引起小鼠皮肤反应的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吴秋菊 马鹏程 +1 位作者 陈志强 魏峻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80-382,共3页
目的观察在动物实验中外用0.1%全反式维A酸霜及其基质引起的皮肤反应。方法小鼠背部每天分别外用0.1%全反式维A酸霜及其基质,连续使用30d,肉眼观察皮肤变化,并用生物学仪器进行红斑和皮屑检测。结果外用0.1%全反式维A酸霜,肉眼观察第3... 目的观察在动物实验中外用0.1%全反式维A酸霜及其基质引起的皮肤反应。方法小鼠背部每天分别外用0.1%全反式维A酸霜及其基质,连续使用30d,肉眼观察皮肤变化,并用生物学仪器进行红斑和皮屑检测。结果外用0.1%全反式维A酸霜,肉眼观察第3天左右出现红斑、脱屑反应,第6天左右达高峰,第12天左右消失,继续用药至第30天,未见反应再现;仪器测得红斑值在第1天时已明显升高,第6天时达最高峰,并持续高峰状态至第9天,第11天时降至基本正常,至第30天,均维持在正常范围,皮屑指数在用药第3天时明显升高,第9天时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第27天时降至正常。外用基质部位与用药前比无差异。结论在动物实验中,外用0.1%全反式维A酸霜引起的皮肤反应在不停药的情况下,呈现“出现-高峰-消退”的一过性规律。维A酸皮肤反应与基质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反应 外用 小鼠 维A酸霜 动物实验 肉眼观察 全反式 连续使用 皮肤变化 反应再现 正常范围 天时 高峰 基质 红斑 生物学 用药前 一过性 仪器 出现 升高
原文传递
儿童食物皮肤点刺试验结果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被引量:10
3
作者 胡燕 黎海芪 王润华 《中华儿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1期658-661,共4页
目的 对影响儿童食物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的可疑因素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儿童食物过敏发生的可疑危险因素 ,为筛选可能出现食物过敏的高危儿及其早期预防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标准问卷调查和食物皮肤点刺试验方法获取资料。对 11项指标进... 目的 对影响儿童食物皮肤点刺试验结果的可疑因素进行分析 ,旨在探讨儿童食物过敏发生的可疑危险因素 ,为筛选可能出现食物过敏的高危儿及其早期预防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标准问卷调查和食物皮肤点刺试验方法获取资料。对 11项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后 ,选取有显著意义的指标 ,运用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1项指标单因素分析中有 5项指标具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该 5项指标均被选入Logistic逐步回归方程 (P均 <0 0 5 )。结果表明 ,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OR值为 1 64 6(95 %CI =1 15 7~ 2 3 3 6)、皮肤症状的OR值为 1 90 6(95 %CI =1 2 78~ 2 90 2 )和 4个月内添加辅食的OR值为 1 3 45 (95 %CI =1 10 7~ 1 65 0 ) ,是儿童出现食物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结果的危险因素 ;而年龄的OR值为 0 970 (95 %CI=0 946~ 0 988) ,家长对小儿患食物过敏意识的OR值为 0 2 5 6(95 %CI=0 160~ 0 411) ,为保护因素。本次调查中未发现小儿性别、出生体重、出生头 3天摄入的食物种类、喂养方式以及母孕期吸烟情况等与食物皮肤点刺试验结果有关。结论 避免各种可疑致病因素 ,加强对具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高危儿管理 ,积极开展有关食物过敏知识的宣传教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物过敏 皮肤刺激试验 LOGISTIC模型 儿童
原文传递
常规剂量氯雷他定对皮肤斑贴试验反应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7
4
作者 黎平 孙晓东 +5 位作者 施辛 蔡永莲 张静 陈小建 陈玲玲 谢立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765-767,共3页
目的 探讨常规剂量氯雷他定对硫酸镍阳性皮肤斑贴试验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121例斑贴试验硫酸镍阳性的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61例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每日1次,连续14 d;对照组60例口服安慰剂1片,每日1次,连续1... 目的 探讨常规剂量氯雷他定对硫酸镍阳性皮肤斑贴试验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方法,121例斑贴试验硫酸镍阳性的患者分为两组,试验组61例口服氯雷他定片10 mg,每日1次,连续14 d;对照组60例口服安慰剂1片,每日1次,连续14 d。在服药第11天进行斑贴试验,在服药第14天判读斑贴试验结果。结果 试验组有55例、对照组有53例患者斑贴试验反应程度没有改变,两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常规剂量氯雷他定对硫酸镍阳性皮肤斑贴试验反应程度没有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刺激试验 氯雷他定
原文传递
敏感性皮肤评价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吴文海 易帆 孟宏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75-278,共4页
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敏感性皮肤人群比非敏感性皮肤人群更易产生一些不良感觉和症状,如化学物质刺激皮肤后产生瘙痒、疼痛的感觉,甚至出现红斑。国内外针对敏感性皮肤评价方法的相关综述较少。本文综述主观评定、半主观测试、客观评价... 在外界环境的刺激下,敏感性皮肤人群比非敏感性皮肤人群更易产生一些不良感觉和症状,如化学物质刺激皮肤后产生瘙痒、疼痛的感觉,甚至出现红斑。国内外针对敏感性皮肤评价方法的相关综述较少。本文综述主观评定、半主观测试、客观评价敏感性皮肤的方法,总结不同类型敏感性皮肤适用的评价方法,分析各种评价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皮肤刺激试验 敏感性皮肤 主观评定 半主观测试 客观评价
原文传递
市售六种维A酸外用制剂对皮肤累积刺激性的评估 被引量:4
6
作者 毕志刚 张美华 +4 位作者 苏忠兰 刘国红 张晓军 娄冬华 赵辨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705-707,共3页
目的评价常用维A酸外用制剂对皮肤的累积刺激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将试验药与对照药分为7组。对受试者每周每种药品进行4次24h的斑贴试验和1次72h的斑贴试验观察。共进行3周的观察。结果累积刺激最小的是0.1%阿达帕林凝胶组,... 目的评价常用维A酸外用制剂对皮肤的累积刺激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将试验药与对照药分为7组。对受试者每周每种药品进行4次24h的斑贴试验和1次72h的斑贴试验观察。共进行3周的观察。结果累积刺激最小的是0.1%阿达帕林凝胶组,累积刺激指数为0.09±0.11,其20d的累积刺激指数为0.09±0.11;累积刺激作用最大的0.1%维A酸霜组为0.59±0.2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01)。0.1%阿达帕林凝胶的累积刺激指数还明显小于0.025%维A酸霜组(0.41±0.22)和0.05%维A酸霜组(0.25±0.22)。结论国内外常用的治疗痤疮的维A酸外用制剂是安全的。外用阿达帕林凝胶的刺激作用不但明显小于0.1%维A酸霜,也小于0.05%维A酸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A酸霜 外用制剂 刺激作用 皮肤 市售 治疗 观察 刺激指数 结论 最大
原文传递
Evaluation of the safety of hair essence containing 0.05% purified bee venom on the skin and eyes of rabbits
7
作者 Mi Kyung Lim Eun Hye Han +1 位作者 Sang Ho Lee Jee Hee Kim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20年第1期67-72,共6页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of hair essence containing 0.05%purified bee venom(HE-PBV)on the skin and eyes of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METHODS:HE-PBV which contained 0.05%PBV,purified water,and glycerin,was u...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safety of hair essence containing 0.05%purified bee venom(HE-PBV)on the skin and eyes of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METHODS:HE-PBV which contained 0.05%PBV,purified water,and glycerin,was used as the test substance.The skin-irritation test(SIT)and eye-irritation test(EIT)were conducted according to the Draize method.On the SIT,HE-PBV(0.5 m L)dropped gauze was attached both intact and abraded skin for 24 h.The other side of the skin was used as control.After 24 and 72 h,the treatment site was observed and scored according to evaluation criteria for skin reactions.On the EIT,the rabbi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eye-washed(three rabbits)and non-eye-washed(six rabbits).HE-PBV(0.1 m L)was squirted into the right eye of rabbits.The left eye was untreated and used as a control.Then,20-30-s later,the eyes of rabbits in the eye-washed group were washed with^50 m L of physiologic(0.9%)salt solution.Then,1,2,3,4 and 7 d after the start of the EIT,the eyes and behavior of the rabbits were observed.The degree of eye irritation elicited by HE-PBV was determined in three steps and then the criteria of the classification of eye-irritation scores.RESULTS:The SIT revealed erythema and edema at the site of HE-PBV application.At 72 h,the body weight of rabbits was reduced slightly,but other symptoms(except erythema and edema)were not observed.The Primary Irritation Index score was0.6,and HE-PBV was deemed to be a slight irritant.The EIT did not show mortality or body-weight fluctuation,but hyperemic conjunctiva and eyelid closure were noted after HE-PBV administration.Except for these results,the score for the ophthalmic response on days 1,2,3,4 and 7 was 0,and HE-PBV was deemed to be a non-irritant.CONCLUSION:These data suggest that HE-PBV did not elicit eye irritation,but was a slight irritant to the skin of rabbits;the latter slight would have been due to the excipients used in manufacture of the hair essence because PBV has been shown to be saf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OPECIA Bee VENOMS HAIR ESSENCE skin irritancy tests Eye irritancy tests Complementary therapies
原文传递
组织诱导性材料生物安全性评价研究策略与实践 被引量:3
8
作者 邹文 袁暾 +2 位作者 蔡永福 郑利萍 梁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534-1539,共6页
背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种类复杂多样,评价标准缺乏及评价标准存在不足使得开展生物安全性评价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生产商在开展组织诱导性医疗器械生物安全性试验研究时存在困惑。目的:在从事生物安... 背景: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种类复杂多样,评价标准缺乏及评价标准存在不足使得开展生物安全性评价是一个热点问题,也是一个难点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导致生产商在开展组织诱导性医疗器械生物安全性试验研究时存在困惑。目的:在从事生物安全性实验评价的基础上,对研发阶段的材料样品应遵循的安全性评价策略,对拟上市注册的产品生物学实验项目的选择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方法:对2016年度组织诱导性材料开展生物学实验项目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表明,细胞毒性、刺激、致敏实验是开展最多的3大基本实验,同时仅选择刺激、致敏、细胞毒3个实验的样品有58种81批次。在文章中,其中17种材料开展了免疫毒性研究,部分样品还选择了生物降解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分析表明,在产品的研发及临床前评价阶段,可采取不同的实验方案或者评价策略。在研发初期,可用细胞毒性、刺激、致敏实验进行筛查;在研发后期,选择满足安全性评价要求的非常规实验,如亚慢性毒性、降解、免疫毒性等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诱导性生物材料 生物安全性评价 实验项目 筛选实验 免疫学实验 体外实验 生物相容性材料 皮肤刺激试验 细胞毒性试验 免疫 组织工程基
下载PDF
维A酸衍生物ECPIRM对维A酸核受体的影响及小鼠皮肤刺激反应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孟丽 魏峻 +3 位作者 马鹏程 李玲珺 钱坤 陶蕾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0-424,共5页
目的探讨维A酸衍生物ECPIRM对维A酸核受体的影响,评估ECPIRM对小鼠皮肤的红斑、脱屑等刺激反应。方法10μmol/LECPIRM和全反式维A酸(ATRA)作用于SCL-1细胞24h,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维A酸受体(RARa、RARD、... 目的探讨维A酸衍生物ECPIRM对维A酸核受体的影响,评估ECPIRM对小鼠皮肤的红斑、脱屑等刺激反应。方法10μmol/LECPIRM和全反式维A酸(ATRA)作用于SCL-1细胞24h,用蛋白免疫印迹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维A酸受体(RARa、RARD、RAR',/和RXRa)的蛋白和mRNA表达变化。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维A酸受体RAR激活通路的靶基因细胞色素P450家族成员26A1和他扎罗汀诱导基因1(TIG1)的mRNA表达变化。BALB/c小鼠剃毛后外涂ECPIRM凝胶,以等摩尔浓度的全反式维A酸乳膏为对照,观察小鼠皮肤刺激反应。结果ATRA作用后,RARa、RARD、RAR"/的蛋白和mRNA表达明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YP26A1和TIGl的mRNA表达分别增加到25.49倍和3.88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ECPIRM作用后并不增加核受体RAR仪、RAR8、RAR'y及RXRa的蛋白表达;RARa、RARp、RARγ的mRNA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R靶基因CYP26A1和TIGl的mRNA表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LB/c小鼠外用全反式维A酸乳膏后2d出现明显的红斑、脱屑反应,用药5d达高峰。而连续外用0.075%ECPIRM凝胶21d,小鼠一直未出现红斑、脱屑反应。结论ECPIRM不激活经典的维A酸受体通路,未出现ATRA样皮肤刺激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维甲酸 皮肤刺激试验 小鼠 ECPIRM 维A酸核受体
原文传递
酶制剂厂作业环境中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菊一 雷玲 +4 位作者 黄文燕 练海泉 张博 唐颖 梁友信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547-549,共3页
目的评价酶制剂厂作业环境中含酶粉尘和小麦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3家酶制剂厂车间空气中含酶粉尘、酶及小麦粉尘浓度和工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用大容量采样器和个体采样器采集样品,滤膜增重法测定含酶粉尘和小麦粉尘浓度,酶活... 目的评价酶制剂厂作业环境中含酶粉尘和小麦粉尘对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对3家酶制剂厂车间空气中含酶粉尘、酶及小麦粉尘浓度和工人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用大容量采样器和个体采样器采集样品,滤膜增重法测定含酶粉尘和小麦粉尘浓度,酶活力法测定酶浓度;用问卷调查、肺功能测定、皮呋点刺试验评价工人健康效应。结果含酶总尘、工业酶和小麦粉尘几何平均浓度分别为8.91、1.68、6.93mg/m^3。高于20mg/m^3的含酶粉尘可引起眼部症状,小麦粉尘为6.93mg/m^3时可引起鼻部和皮肤症状,其中酶和小麦中的植物白蛋白可引起工人致敏效应。结论一定浓度的含酶粉尘和小麦粉尘可对工人健康产生不良影响,有必要制定含酶总尘和小麦粉尘的职业接触限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尘 酶类 白蛋白类 皮肤刺激试验
原文传递
亚临床皮肤刺激后三种生理参数的变化 被引量:1
11
作者 吴琰瑜 王学民 +3 位作者 秦鸥 谈益妹 程英 刘娜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36-338,共3页
目的探讨经表皮失水(TEWL)、皮肤电容量(CAP)、皮肤表面pH值参数在亚临床刺激性皮炎诊断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通过1%十二烷基硫酸钠(SIS)开放性斑贴、10次胶带粘贴及0.75最小红斑量UVB照射三种不同的刺激方法,对30名健康女性... 目的探讨经表皮失水(TEWL)、皮肤电容量(CAP)、皮肤表面pH值参数在亚临床刺激性皮炎诊断中应用的可能性。方法通过1%十二烷基硫酸钠(SIS)开放性斑贴、10次胶带粘贴及0.75最小红斑量UVB照射三种不同的刺激方法,对30名健康女性受试者的前臂屈侧进行处理,共5d。每天刺激之前进行临床评估。试验第0,6,7,8天进行TEWL、CAP及皮肤表面pH值检测。结果所有受试者8天内临床评分均为0分;SLS刺激后第6,7,8天TEWL值分别为3.17±3.07(g/m^2h)、3.32±2.84(g/m^2h)、3.22±2.36(g/m^2h),较基础值0.40±1.35(g/m^2h)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SLS刺激后第6,7,8天CAP值较基础值下降,皮肤表面pH值较基础值升高,与基础值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胶带粘贴后第6,7,8天TEWL值分别为2.54±1.85(g/m^2h)、2.40±2.16(g/m^2h)、2.17±1.99(g/m^2h),较基础值0.11±1.10(g/m^2h)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0);胶带粘贴后第8天,皮肤表面pH值较基础值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CAP无明显变化。0.75MED UVB照射后各生物物理参数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三种生物物理参数可以被用于亚临床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的检测。不同参数对不同的刺激方法检测能力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炎 变应性接触性 皮肤刺激试验 经表皮失水 皮肤电容量 皮肤表面pH值
原文传递
火箭煤油的动物皮肤致敏性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冰心 王建营 +7 位作者 司少艳 李成林 史煜华 杨鹤鸣 吴继华 李建忠 刘志国 崔彦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280-284,共5页
目的 通过检测致敏情况,判断火箭煤油对动物皮肤的致敏性. 方法 40只白化豚鼠按体质量均衡原则分为阴性对照组(10只)、阳性对照组(10只)、火箭煤油组(20只),采用豚鼠最大值实验(guinea pig maximization test,GPMT)方法.15只BAL... 目的 通过检测致敏情况,判断火箭煤油对动物皮肤的致敏性. 方法 40只白化豚鼠按体质量均衡原则分为阴性对照组(10只)、阳性对照组(10只)、火箭煤油组(20只),采用豚鼠最大值实验(guinea pig maximization test,GPMT)方法.15只BALB/c小鼠按体质量均衡原则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火箭煤油组,每组5只,采用小鼠局部淋巴结分析实验(local lymph node as-say,LLNA)方法.阴性对照组受试物为丙酮和橄榄油混合液,阳性对照组受试物为2,4-二硝基氯苯.①GPMT实验中采用受试物对豚鼠进行皮内和涂皮结合法致敏,观察各组动物皮肤红斑和水肿情况,求出致敏率和平均反应值.②LLNA实验:连续3d将受试物涂抹于小鼠耳部,第5天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法测量小鼠淋巴结增生,计算刺激指数. 结果 GPMT实验中火箭煤油组的致敏率为5%,阳性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的致敏率分别为100%、0%;LLNA实验中阳性对照组刺激指数为4.01,火箭煤油组刺激指数为1.85,火箭煤油组的吸光度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火箭煤油对动物皮肤致敏性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刺激试验 动物实验 皮炎 接触性 煤油 火箭
原文传递
一种复方苯扎氯铵卫生湿巾的杀菌效果和毒性观察 被引量:6
13
作者 刁慧敏 辛及娣 +1 位作者 吴纳新 蔡标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18-20,共3页
目的观察一种复方苯扎氯铵卫生湿巾的杀菌效果和毒性。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毒性评价试验,对一种含100 mg/L苯扎氯铵与500 mg/L茶树精油卫生湿巾的杀菌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实验室评价。结果将实验指标菌直接污染在卫生湿巾片上作... 目的观察一种复方苯扎氯铵卫生湿巾的杀菌效果和毒性。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和动物毒性评价试验,对一种含100 mg/L苯扎氯铵与500 mg/L茶树精油卫生湿巾的杀菌效果及安全性进行实验室评价。结果将实验指标菌直接污染在卫生湿巾片上作用10 min,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杀灭率依次为98. 41%、99. 23%和96. 54%;作用20 min,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杀灭率均达到100%,对白色念珠菌杀灭率为99. 32%。用该卫生湿巾擦拭物体表面和人体前臂皮肤,可以清除大肠埃希菌和白色念珠菌对数值均> 3. 0。该卫生湿巾对豚鼠皮肤无刺激性。结论该卫生湿巾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对豚鼠皮肤无刺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扎氯按 卫生湿巾 杀菌效果 皮肤刺激性
原文传递
复方牡蛎根管充填糊剂的皮肤致敏性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梦冬 邓婧 +2 位作者 许晓燕 孙慧斌 尚伟 《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1期47-48,51,共3页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根管充填糊剂——复方牡蛎糊剂潜在的皮肤致敏性。方法采用豚鼠最大剂量试验方法,选用健康白色豚鼠4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粉剂组、混合物组、阳性对照组(各10只),分别于皮内注射9g/L氯化钠溶液、材料粉剂浸提液、...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根管充填糊剂——复方牡蛎糊剂潜在的皮肤致敏性。方法采用豚鼠最大剂量试验方法,选用健康白色豚鼠40只,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粉剂组、混合物组、阳性对照组(各10只),分别于皮内注射9g/L氯化钠溶液、材料粉剂浸提液、材料混合物浸提液、50g/L甲醛溶液与完全弗氏佐剂的乳化液,进行初次致敏,1周后进行二次致敏,于二次致敏后第14天进行激发接触,分别于24、48、72h后观察注射处皮肤有无红斑、水肿现象,并计算致敏率。结果阴性对照组、粉剂组与混合物组动物均无明显致敏反应,阳性对照组出现明显红斑、水肿现象。粉剂组致敏率10%,混合物组的致敏率为0。结论复方牡蛎糊剂作为根管充填糊剂无潜在的皮肤致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管充填材料 皮肤致敏试验 壳聚糖 豚鼠
下载PDF
四黄灌洗液安全性实验研究
15
作者 查文清 乌维秋 +1 位作者 廖惠芳 廖雪珍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5年第4期37-38,共2页
目的探讨四黄灌洗液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及粘膜刺激性试验说明药物的安全性。结果给动物灌喂四黄灌洗液,总药量达168g/kg,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四黄灌洗液对动物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用四黄灌... 目的探讨四黄灌洗液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采用急性毒性试验、皮肤刺激性及粘膜刺激性试验说明药物的安全性。结果给动物灌喂四黄灌洗液,总药量达168g/kg,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四黄灌洗液对动物完整皮肤及破损皮肤均无刺激性;用四黄灌洗液滴鼻后,动物鼻粘膜未见充血、水肿、结痂等。结论四黄灌洗液毒性甚小,可供临床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黄灌洗液 急性毒性试验 皮肤刺激性试验 粘膜刺激性试验
原文传递
黑发液毒理学研究
16
作者 吴景时 周金霞 +8 位作者 李荣 李勇 于海臣 吴英俊 贾岩 王秀芬 吴宜艳 吴兆华 张德云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1期11-13,共3页
作者在小白鼠、豚鼠、家兔动物身上实验黑发液:急性、亚急性皮肤刺激试验、亚急性毒性实验、LD_(50)测定、过敏性实验和对家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证明LD_(50)为470.8mL/kg±39.4ml,无皮肤刺激性、无毒性、不致敏,有增强血管通透性... 作者在小白鼠、豚鼠、家兔动物身上实验黑发液:急性、亚急性皮肤刺激试验、亚急性毒性实验、LD_(50)测定、过敏性实验和对家兔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证明LD_(50)为470.8mL/kg±39.4ml,无皮肤刺激性、无毒性、不致敏,有增强血管通透性作用,经皮肤可吸收且具有明显促进毛发生长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免 毒理学研究 实验 致敏 可吸收 毛细血管通透性 经皮 证明 作者 促进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