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申报》与中法战争 被引量:4
1
作者 王晋玲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1-65,共5页
在 19世纪 80年代发生的中法战争时期 ,《申报》作为中国创办最早且影响最大的华文报纸之一 ,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和正义的立场上 ,揭露法国据越侵华野心图谋 ,为抗法斗争建言献策 ,鼓舞斗志 ,反对妥协投降 ,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 在 19世纪 80年代发生的中法战争时期 ,《申报》作为中国创办最早且影响最大的华文报纸之一 ,始终坚定地站在爱国和正义的立场上 ,揭露法国据越侵华野心图谋 ,为抗法斗争建言献策 ,鼓舞斗志 ,反对妥协投降 ,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唤起民族新觉醒 ,发挥了特殊的作用 ,在中国近代新闻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申报》 中法战争 民族觉醒
下载PDF
曾纪泽与中法战争时期的英国调停 被引量:3
2
作者 李峰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5-31,共7页
18 8 3— 1 885年中法战争期间英国的数度调停 ,目的在于独立操纵中法和议 ,以维护英国在华优势地位及列强共同侵华的统治秩序。曾纪泽维护中国国家利益和尊严的外交立场和活动及其对清政府政策的影响 ,是英国调停未能如愿成功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越南问题 中法战争 曾纪泽 英国调停
下载PDF
中法战争时期清政府在“台湾封锁”问题上的外交努力 被引量:6
3
作者 张孙彪 王民 《台湾研究集刊》 CSSCI 2006年第1期40-48,共9页
中法战争时期(1883-1885年),中法双方在台湾北部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淡水战役之后,法方发布封锁台湾海口的通告,开始了为期将近五个月的封锁作战行动。当时的清政府决策层明悉法方此举意在围困台湾抗法军民,阻止内地对台湾的增援。因此,... 中法战争时期(1883-1885年),中法双方在台湾北部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淡水战役之后,法方发布封锁台湾海口的通告,开始了为期将近五个月的封锁作战行动。当时的清政府决策层明悉法方此举意在围困台湾抗法军民,阻止内地对台湾的增援。因此,清政府一方面通过积极组织大陆沿海各省渡台接济,另一方面在外交层面上展开一系列的动作,援引近代国际公法的相关规定揭露法方践踏国际法律的行为,以期得到其它西方列强的支持。清政府在“台湾封锁”问题上的外交努力,表明到了十九世纪末清政府开始意识到需要运用近代国际法来解决中外交涉事件,这是值得肯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战争 台湾封锁 公法
下载PDF
关于中法战争时期李鸿章违旨问题考辨 被引量:5
4
作者 吴宝晓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3-86,共4页
本文对以前认为李鸿章在签订李福协定时存在的违旨问题进行了辨析。经过将清廷授权和李福协定内容进行比对,认为李鸿章基本是按照授权谈判的。传统说法在藩属、通商问题的理解上存在误解。李福协定中放弃越南的关键原因,是甲申易枢后清... 本文对以前认为李鸿章在签订李福协定时存在的违旨问题进行了辨析。经过将清廷授权和李福协定内容进行比对,认为李鸿章基本是按照授权谈判的。传统说法在藩属、通商问题的理解上存在误解。李福协定中放弃越南的关键原因,是甲申易枢后清廷对越目标发生变化,把保护越南看作是李福协定后的善后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鸿章 中法战争 违旨
下载PDF
中法战争与中越边境地区的近代化契机——以近代滇越、桂越边境贸易和交通变迁比较为例 被引量:7
5
作者 韦福安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67-174,共8页
中法战争作为一种突变性因素,使中越边境地区突破了传统的近代化由"沿海—内陆"发展递进的规律,成为滇、桂两省最早感受到近代化气息的地区。中法战争的产物——滇越铁路客观上造成云南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并由此拉开... 中法战争作为一种突变性因素,使中越边境地区突破了传统的近代化由"沿海—内陆"发展递进的规律,成为滇、桂两省最早感受到近代化气息的地区。中法战争的产物——滇越铁路客观上造成云南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并由此拉开了云南早期工业化的序幕,而近代广西边境贸易的缓慢历程正说明没有现代交通运力技术的移植和使用,导致了近代桂越边境贸易"外部动力缺乏,内部动力先天不足"的局面。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说,中法战争带给了云南和广西近代化发展的契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战争 中越边境 贸易 交通 近代化
下载PDF
情报获取与饷械筹运——中法战争期间张之洞援台举措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青峰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34-43,共10页
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中国台湾,意图“据地为质”。因中国台湾孤悬海外,清廷屡饬沿海督抚援台。时两广总督张之洞对台援助积极,随着战局的变动,不断调整援台策略,反映其相关判断及利益考量。依靠沪、港、闽相关人员,张之洞与中国台湾... 中法战争期间,法军进攻中国台湾,意图“据地为质”。因中国台湾孤悬海外,清廷屡饬沿海督抚援台。时两广总督张之洞对台援助积极,随着战局的变动,不断调整援台策略,反映其相关判断及利益考量。依靠沪、港、闽相关人员,张之洞与中国台湾建立联络,获取中国台湾情报,并转运兵勇、饷械。法舰封锁中国台湾后,张之洞派遣坐探赴台,并秘密札派委员于闽粤交界小口对台潜运军火。中法战时,张之洞对台情报获取与饷械转运,助推了中国台湾抗法,牵制了法军力量,终以镇南关大捷扭转了中法战争的局势。对张之洞而言,其积极援助台、越,获得醇王奕譞和军机处的赞许,为其赢得了一定的政治退路,摆脱了马江之战后的政治困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战争 张之洞 中国台湾
原文传递
中法战争时期日本舆论的中国台湾观——以《朝日新闻》为中心 被引量:1
7
作者 王琪颖 《台湾研究集刊》 2023年第2期113-127,共15页
1874年侵台事件发生时日本官民对中国台湾极为关注,以“番地无主”论认为日本可以在那里实行殖民统治。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国内更是大面积出现侵占中国台湾的言论。但日本舆论对中国台湾的关注在这20年间呈现出动态的起伏变化,到中... 1874年侵台事件发生时日本官民对中国台湾极为关注,以“番地无主”论认为日本可以在那里实行殖民统治。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国内更是大面积出现侵占中国台湾的言论。但日本舆论对中国台湾的关注在这20年间呈现出动态的起伏变化,到中法战争前期,中国台湾几乎从日本舆论的视野中消失。法军炮击基隆后,《朝日新闻》对中国台湾的关注骤然升级。该报不断跟踪报道基隆淡水等地的战况,并质疑法国对中国台湾的封锁。日本舆论普遍担忧法国可能长期侵占中国台湾,但并不赞成由日本侵占中国台湾。不仅如此,这一时期《朝日新闻》的相关报道中未再提及“番地无主”论,而是把中国台湾作为清的组成部分来加以观察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战争 日本舆论 中国台湾 《朝日新闻》
下载PDF
李鸿章与中法战争“乘胜即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文华 陈奇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8年第1期21-24,共4页
南关大捷以后,李鸿章力主"乘胜即收",这是在正确分析中外形势的基础上作出的决断。他的"议和",是要为中国的"自强"争取时间,创造条件,而不是投降卖国。
关键词 李鸿章 中法战争 乘胜即收
下载PDF
中法战争后中法对两广与越南边界的勘定——从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中越旧界碑谈起 被引量:4
9
作者 谭天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15-124,共10页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与法国于1885年签订了不平等的《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即《天津条约》。根据条约,中法在随后的十余年间会勘了中国与越南的边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桂越边界与粤越边界旧界碑就是此次勘界后中法共同竖立的。这... 中法战争后,清政府与法国于1885年签订了不平等的《中法会订越南条约十款》,即《天津条约》。根据条约,中法在随后的十余年间会勘了中国与越南的边界。中国国家博物馆馆藏的桂越边界与粤越边界旧界碑就是此次勘界后中法共同竖立的。这些中越旧界碑见证了百年前的中法战争以及中法会勘广西、广东与越南边界等重大军事和外交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战争 旧界碑 桂越边界 粤越边界
原文传递
彭玉麟与中法战争 被引量:3
10
作者 马永山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4,共4页
中法战争期间,彭玉麟作为朝廷的钦差大臣办理广东防务。他认真备战,积极筹划战守,反对妥协投降,力主抵抗,并且向清廷提出一系列可行的反侵略措施。其言行表明彭玉麟是一个具有爱国热情和反侵略思想的地主阶级抵抗派。
关键词 清王朝 彭玉麟 中法战争 爱国热情 反侵略 抵抗派
下载PDF
中法战争前李鸿章与宝海、脱利古谈判述论 被引量:3
11
作者 关威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5期30-35,共6页
中法战争前,中法两国的外交交涉曾在李鸿章与法国驻华公使宝海以及与法国驻日公使脱利古之间进行。李宝谈判中,李鸿章妥协求和;李脱谈判中,李鸿章据理力争。李鸿章态度的变化,虽然有其自身的因素,但是更重要的还是清政府的决策起作用。
关键词 中法战争 李鸿章 外交谈判
下载PDF
中法战争后边疆安全与龙州伏波信仰的互动——广西伏波信仰研究系列之二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雨 滕兰花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24-28,共5页
以龙州县城东伏波庙为例,探析了在中法战争结束以后,广西边疆安全与伏波信仰的互动模式:即当广西出现边疆危机时,伏波信仰在中央对地方秩序重建中的作用是以守边为主;而当边疆危机消失后,伏波信仰对地方秩序重建中的表现形式则以敬神为主。
关键词 中法战争 边疆安全 伏波信仰 互动
下载PDF
Corrupted Infrastructure: Imperialism and Environmental Sovereignty in Shanghai, 1873-1911 被引量:2
13
作者 Shirley Ye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5年第3期428-456,共29页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science in order to change physical and operational aspects of Shanghai's Huangpu River had been debated by Qing and Western officials since almost the beginning of its history as a Treaty... The introduction of Western science in order to change physical and operational aspects of Shanghai's Huangpu River had been debated by Qing and Western officials since almost the beginning of its history as a Treaty Port. At stake in those debates was the perception of the river's proper use: as a natural barrier for military defense, or as a conduit for global trade. After the Western powers unified to militarily suppress the Boxer Uprising in 1900, they attained their long-awaited goal of the right to transform the river for global trade as part of Article 11 of the Boxer Protocol: the Junpuju (or Huangpu Conservancy Board) was created and authorized by the central government to make the Huangpu River navigable for shipping vessels. Although the Junpuju continued the ethos of earlier extra-bureaucratic organizations established during the Self-Strengthening Movement, after 1901 the organization bore the authority of the central government. During the era of the New Policies, Qing officials were intent on revising the original terms of river conservancy so that they would be more favorable to Chinese sovereignty. At the same time, imperialist rivalries among the Western powers ruptured the apparent unity of the earlier alliance during the suppression of the Boxer Uprising. Before long, Western corruption in the Huangpu River dredging was brought to the attention of Qing officials, who deftly used it to recover Qing control over certain parts of the body of the riv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xer Protocol CORRUPTION INFRASTRUCTURE Gu Hongming Huangpu River new policies SELF-STRENGTHENING sino-french war
原文传递
保藩固圉与弃藩自守:中法战争前夕清朝保藩与弃藩之争论析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清涛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5-141,共7页
19世纪八十年代初,为维护西南边疆安全,清朝内部上至中枢要员,下至督抚重臣,以及驻外使节、社会舆论围绕越南问题掀起了一场保藩与弃藩的论争,促使清政府对治边理念与治边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确立了保藩固圉的边防政策,对越采取更加积... 19世纪八十年代初,为维护西南边疆安全,清朝内部上至中枢要员,下至督抚重臣,以及驻外使节、社会舆论围绕越南问题掀起了一场保藩与弃藩的论争,促使清政府对治边理念与治边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确立了保藩固圉的边防政策,对越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政策。但是受多种因素影响,清朝统治者在保藩与弃藩之间徘徊,并没有形成系统稳定的对越政策,也没能有效地挽救边疆危机。保藩与弃藩之争体现了清朝统治者面对近代边疆危机,对法国侵略越南的认知发生转变,同时为维护中越藩属关系和巩固边疆安全上做出了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战争 保藩固圉 弃藩自守 治边理念 对越政策
下载PDF
中法战争中的张之洞与彭玉麟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志茗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39-147,共9页
张之洞与彭玉麟,本来双方没有什么交往,但因为中法战争而成为共事一方的同僚。有人认为他们当时关系紧张,彼此不和,而根据张之洞幕僚赵凤昌所收藏彭玉麟未刊信札,并不存在这种情况。相反,他们以诚相待,充分沟通,相处融洽。正是因为他们... 张之洞与彭玉麟,本来双方没有什么交往,但因为中法战争而成为共事一方的同僚。有人认为他们当时关系紧张,彼此不和,而根据张之洞幕僚赵凤昌所收藏彭玉麟未刊信札,并不存在这种情况。相反,他们以诚相待,充分沟通,相处融洽。正是因为他们的和衷共济,才取得陆路大捷,为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对外战争之首胜。在此过程中,他们相识相知,成为忘年之交,张之洞并有师事彭玉麟的愿望。不仅如此,他们的思想观念也都发生巨大转变,由守旧而趋新,开始留心西学,倡办洋务。在近代中国,参与民族战争者往往以悲剧收场,但张之洞与彭玉麟正好相反,他们收获了友情,也赢得了声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之洞 彭玉麟 中法战争
下载PDF
中国近代小说的反侵略战争叙事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颖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9-73,共15页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历次中外战争都在中国近代小说创作中留下痕迹,可惜尚未受到学界重视。这些反侵略战争小说或纪实,或虚构,或完整记叙,或片段描述,从多层面多视角反映了战争过程。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小说是晚清政治危机与文学变革... 自鸦片战争以来的近代历次中外战争都在中国近代小说创作中留下痕迹,可惜尚未受到学界重视。这些反侵略战争小说或纪实,或虚构,或完整记叙,或片段描述,从多层面多视角反映了战争过程。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小说是晚清政治危机与文学变革双重催生的结果。以近代历次中外战争为纲,结合时代背景,可以看到相关小说作品对于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都作了独特的艺术呈现:鸦片战争题材的小说是以写实、虚构、神话杂然的面目呈现;中法战争题材的小说则以虚实相生的手法聚焦焦点人物;中日甲午战争题材小说从多层面艺术展现了国人的奇耻大辱;庚子事变题材小说着力描写历史的真相,反映事变的复杂性,警示后人勿为民粹主义所蛊惑,从中折射出晚清的政治格局、中外文化冲突和社会民心向背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近代小说 鸦片战争 中法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 庚子事变 战争叙事
下载PDF
略论清末枢臣翁同(龠禾)
17
作者 王令云 《中州大学学报》 2003年第4期26-28,共3页
翁同在清末政治生活中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在其 4 3年的仕宦生涯中 ,为维护满清封建统治做出了不小贡献 ,尤其是在对待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变法维新运动上 ,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革新富国的精神。但他毕竟是一位封建旧式的... 翁同在清末政治生活中是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在其 4 3年的仕宦生涯中 ,为维护满清封建统治做出了不小贡献 ,尤其是在对待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和变法维新运动上 ,表现了高尚的民族气节和革新富国的精神。但他毕竟是一位封建旧式的官僚知识分子 ,其阶级和历史的局限性在所难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末年 翁同龢 政府官员 中法战争 甲午战争 戊戌变法
下载PDF
北宁战前清军备战内幕 被引量:1
18
作者 黄振南 《广西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116-120,共5页
在中法战争有名的北宁大战爆发之前 ,北宁防军收编散兵游勇以扩充兵   源 ,筑炮台 ,塞河道 ,挖地营、地牢 ,并与越军一起把守关卡 ,夜袭法军工事 ,为战斗的打开作了相应的准备。尽管这些战备有许多不足 ,但不可一笔勾销 。
关键词 中法战争 北宁大战 兵源 炮台 河道 地营 地牢 清军 备战工作
下载PDF
试论中法战争中的岑毓英--岑毓英研究之二 被引量:2
19
作者 施铁靖 《广西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89-97,共9页
法国殖民主义者1883年8月强迫越南当局签订《顺化条约》以后,便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面对法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野心,身为云贵总督的岑毓英坚定地支持刘永福,最终成就了刘永福抗法民族英雄的威名。在国家遭受侵略的危险关头,岑毓英挺身而... 法国殖民主义者1883年8月强迫越南当局签订《顺化条约》以后,便把侵略矛头指向中国。面对法国殖民主义者的侵略野心,身为云贵总督的岑毓英坚定地支持刘永福,最终成就了刘永福抗法民族英雄的威名。在国家遭受侵略的危险关头,岑毓英挺身而出,率部出关,抗击侵略者,发明"地营"战法,克敌制胜。血战宣光,重创敌军,逐鹿山西牵制敌军主力,取得临洮大捷,和镇南关大捷一起铸成中法战争胜利的丰碑。岑毓英是中国近代史上英名不朽的爱国将领,是广西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法战争 岑毓英 宣光血战 “地营”法 临洮大捷
下载PDF
曾纪泽解职与《李福协定》的订立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峰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50-55,共6页
1884年春清政府应法国政府要求解除驻法公使曾纪泽的职务,并排斥于中法和议之外,批准《李福协定》,标志着清政府对法妥协,在越南问题上由干预向“脱身”的政策性转变。
关键词 清政府 越南问题 中法战争 曾纪泽 职务解除 《李福协定》 外交政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