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带一路”的中国智慧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义桅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41-51,共11页
"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中国国内一体化,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共同现代化,开创包容性经济全球化,从名到实均体现出中国担当与东方智慧。"一带一路"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体现在各方面,包括中国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中国哲学:... "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中国国内一体化,推动沿线国家实现共同现代化,开创包容性经济全球化,从名到实均体现出中国担当与东方智慧。"一带一路"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体现在各方面,包括中国理念:共商、共建、共享;中国哲学:知行合一;中国伦理: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中国策略:取法乎上,得乎其中;中国战法:东西互济、陆海联通;中国经验: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中国模式;中国路径:统筹兼顾;中国方案: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是在21世纪弘扬"丝路精神"并将其提升到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命运共同体高度,探寻中国梦与世界各国梦的融通、中国智慧与世界智慧的结合之道,突出地体现在"三可"原则上:可分享——共赢主义、可持续——代际均衡、可内化——落地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中国智慧 丝路精神 命运共同体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愿景下民心相通的交融点 被引量:29
2
作者 李自国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7-74,共8页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归宿。如何实现民心相通,我们要有新的思考、新的向度。民心相通至少有三个层次:相互了解;信任和友谊;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则有"丝路特色",它以"丝路精神... 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根本归宿。如何实现民心相通,我们要有新的思考、新的向度。民心相通至少有三个层次:相互了解;信任和友谊;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则有"丝路特色",它以"丝路精神"为旗帜,既要增进了解和友谊,又要助推经济合作。民心相通并非虚无缥缈的,它对人流、物流、资金流等都产生着现实的影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多有丝路情结,易于沟通,但"热点"也多,相互关系复杂。民心相通不会因经济合作深入而自动实现,它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须从点滴做起。而要提高沟通效果,还须注重沟通能力和渠道建设,讲究方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民心相通 丝路精神 “五通”
下载PDF
“一带一路”发展中的民族交流与核心价值认同 被引量:14
3
作者 李伟 姚庐清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6-73,共8页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在这条文明发展之路上的各族人民通过彼此之间的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不同区域经济的合作交融,...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各族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被后人称为"丝绸之路"。千百年来,在这条文明发展之路上的各族人民通过彼此之间的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不同区域经济的合作交融,不同信仰的和睦相处形成了"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绸之路精神与核心价值认同,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促进沿线各民族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和东西方文明交流合作的象征。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互利合作的交往、交流、交融是形成丝绸之路精神中的核心价值认同的重要机制;各民族之间在共同利益上的共商合作、开放包容、互惠互利是丝绸之路精神中的核心价值认同的前提和原则;"丝绸之路"沿线各族人民的人文交流与文明互鉴是"丝绸之路"精神中核心价值认同的文化基础;沿线各族人民和平相处、相逢相知、互信互敬、共享和谐、安宁富裕的生活是"丝绸之路"精神中核心价值认同的理想和目标。这其中"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逐渐成为沿线各族人民共有的文化认同和核心价值观念。正是这种核心价值观念的认同使得"丝绸之路"精神薪火相传在21世纪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成为今天"一带一路"建设中共有精神家园的思想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民族交流 丝绸之路精神 核心价值认同
下载PDF
论古丝绸之路历史对现实的启示 被引量:8
4
作者 张象 《安徽史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1,共7页
"一带一路"传承古丝绸之路历史,是丝路精神的延续。回顾总结古丝路的经验教训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依照丝路2500余年的发展进程和其特点的演变,分阶段摘要论述对现实的启示,有助读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构建"一带一路&q... "一带一路"传承古丝绸之路历史,是丝路精神的延续。回顾总结古丝路的经验教训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本文依照丝路2500余年的发展进程和其特点的演变,分阶段摘要论述对现实的启示,有助读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和构建"一带一路"的深入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绸之路 丝路精神
下载PDF
文明互鉴与丝路精神复兴的创造性拓进
5
作者 牛宏宝 《中国文艺评论》 2024年第7期15-22,I0001,共9页
丝绸之路是最具世界意义的跨文化语境空间存在,内嵌着一种跨文化语境的历史运作,在其中,不同文化所形成的知识和意义阐释得以传播、交流,新的知识、意义和心理、精神空间得以探索、凝聚和创生。而丝路精神的复兴,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 丝绸之路是最具世界意义的跨文化语境空间存在,内嵌着一种跨文化语境的历史运作,在其中,不同文化所形成的知识和意义阐释得以传播、交流,新的知识、意义和心理、精神空间得以探索、凝聚和创生。而丝路精神的复兴,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对蕴含于丝路历史运作中的跨文化智慧的复兴和创造性转化。“五星出东方:‘一带一路’国际美术大展”在现代更广阔的跨文化语境中,对本土传统和异文化他者的资源进行基于主体性的选择和创造性转化,以创造性的力量生成新的文化主体性,以深弘的格局展现了新时代在赓续和创造性发展丝路精神方面所取得的切实的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星出东方 一带一路 丝路精神 跨文化语境 主体性 创造性转化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丝路精神的重要价值和实践路径
6
作者 陈旻玥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20期173-176,共4页
中国作为兼具陆海优势的国家,其海洋强国的建设离不开海洋文化的全球传播。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陆海文化交流与融合。丝绸之路所承载的丝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不仅是“一... 中国作为兼具陆海优势的国家,其海洋强国的建设离不开海洋文化的全球传播。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必须依托“一带一路”倡议下的陆海文化交流与融合。丝绸之路所承载的丝路精神——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更是推动文化交流的宝贵财富。在深刻领会丝路精神的基础上,该文从文化基因和传播媒介两个维度探索实践路径,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加强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与互鉴,进而促进全球各国的共同发展与繁荣。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中国海洋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将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丝路精神 重要价值 实践路径 文化基因 传播媒介
下载PDF
“一带一路”十周年: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教育合作的成就与展望 被引量:2
7
作者 刘六生 时雨景 杨天翠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23年第6期1-11,共11页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全方位教育合作政策引领下,双方在教育互联互通方面呈现新格局、丝路人才培养上取得新成效、教育合作机制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与此同时,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教育合作仍面临一系列困...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在全方位教育合作政策引领下,双方在教育互联互通方面呈现新格局、丝路人才培养上取得新成效、教育合作机制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与此同时,中国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教育合作仍面临一系列困难和挑战,具体表现为多重内外力量交织,深度合作困难重重;教育水平参差不齐,合作机制运行不畅;教育合作规模较小,合作内生动力不足等,这影响了双方深度合作的质量提高。展望未来,双方合作应深化互利互惠的区域教育合作意识、完善互联互通的多边教育合作机制、打造互学互鉴的跨境教育合作典范,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以教育共同体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 南亚东南亚 教育合作 丝路精神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吴文俊“丝路精神”及其对中外数学交流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纪志刚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71-81,共11页
本文以东西方数学交流的研究历史为切入视角,着重阐述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的创立与影响,指出吴文俊"丝路精神"理论精髓在于"知识交流与文化融合",实践途径则是"原典分析与语言学习"。... 本文以东西方数学交流的研究历史为切入视角,着重阐述吴文俊"数学与天文丝路基金"的创立与影响,指出吴文俊"丝路精神"理论精髓在于"知识交流与文化融合",实践途径则是"原典分析与语言学习"。基于对梵语、阿拉伯语和拉丁语等古代数学经典文献的深入解读,古代中国、印度、阿拉伯和中世纪欧洲数学知识相互交流与传播的研究获得了新进展,这是吴文俊"丝路精神"指导下中外数学交流史研究的新成果,进而揭示正是不同文明之间数学知识的"交流与互鉴"推进东西方数学文化的不断进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文俊 丝路精神 知识交流 文化融合 中外数学交流
下载PDF
“丝路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逻辑意蕴与困境破解 被引量:2
9
作者 郭文斌 洪刘生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3期20-25,共6页
“丝路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要支撑,理应成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丝路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其有利于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产学研合作,实现自身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培养多... “丝路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重要支撑,理应成为高职思政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丝路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其有利于高职院校开展国际化产学研合作,实现自身内涵式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培养多元文化视野,增进高职学生的跨文化沟通与理解能力;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高职学生的底气骨气志气。当前“丝路精神”融入高职思政课教学存在融入目标未能重视学生实际学习需求、融入内容未能把握整体进行统筹协调、融入手段未能注重多样性与灵活性、融入方式未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等问题。为此,通过分析学习需求、构建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目标,开发教学资源、强化教学内容逻辑耦合关系,推动课堂变革、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精准赋能,激发主体效能、创新师生认同的教学融入方式等实施路径,实现“丝路精神”与高职思政课的深度融合,推动新时代高职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升铸魂育人的实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精神 高职思政课 逻辑意蕴 实践路径
下载PDF
丝绸之路与人文精神——兼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世界和平发展 被引量:5
10
作者 郑倩茹 杨庆存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4-72,共9页
古代丝绸之路策源于中国、绵延于世界,由陆地到海上,相继持续数千年,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多民族、多区域共同参与的第一次世界一体化经贸大行动,也是全球众多族群文化的大交流和大创造。丝绸之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展示和世界和平... 古代丝绸之路策源于中国、绵延于世界,由陆地到海上,相继持续数千年,成为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多民族、多区域共同参与的第一次世界一体化经贸大行动,也是全球众多族群文化的大交流和大创造。丝绸之路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展示和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实践,充满深刻丰厚的人文精神。丝绸之路开创了“化干戈为玉帛”以经贸全球化来推动人类文明和平发展的新模式,以“和”为魂,以友好、尊重、平等、包容的心态展开区域、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与交融。丝绸之路有力推进了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创新,使不同区域不同民族创造的文化成果与文明成果实现共有共享共融,有效提高了人类整体素质和生存质量。中华民族为古代丝绸之路的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并积累了和平发展的丰富经验,“和为贵”“天下为公”“以人为本”“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系列思想理念得到推广与实践。古代丝绸之路为目前及未来人类文明的和平发展与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借鉴,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深刻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绸之路 人文精神 人类命运 共同体
原文传递
论以丝路精神破解全球治理的困境与路径 被引量:2
11
作者 尹学朋 徐秀军 《社会主义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56-163,共8页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下,全球存在大量的治理赤字,站在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大变革的十字路口,选择对抗还是合作、保护还是开放、脱钩还是联通、零和还是共赢,国际社会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 百年变局与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下,全球存在大量的治理赤字,站在全球治理体系面临重大变革的十字路口,选择对抗还是合作、保护还是开放、脱钩还是联通、零和还是共赢,国际社会出现了不同的声音。坚持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依托于古丝绸之路各国交往经历,发展于新时代中国外交实践,符合全人类期待美好生活的价值共识,将助力化解全球治理分歧,对摆脱冷战对抗思维惯性、对冲保护主义政策、超越文明冲突和跳出零和博弈陷阱有重要价值引领作用。在推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实践过程中,中国始终坚守跨越时空的丝路精神,并将其应用于具体外交实践,为不断建立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球治理 丝路精神 新型国际关系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以习近平丝绸之路精神重要论述指引“一带一路”建设 被引量:5
12
作者 任贵祥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7-24,共8页
习近平在倡议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提炼出丝绸之路精神,其内涵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与党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比较,丝绸之路精神显示出文化底蕴的厚重性、时空地域的广阔性、鲜明的开... 习近平在倡议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提炼出丝绸之路精神,其内涵是"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与党的革命精神和时代精神比较,丝绸之路精神显示出文化底蕴的厚重性、时空地域的广阔性、鲜明的开放包容性、鲜活的原创性时代性等特点。丝绸之路精神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精神成果和指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提炼和升华。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大力弘扬丝绸之路精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习近平 丝路精神 “一带一路”建设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核心区十年来高质量发展的成效、经验与启示 被引量:1
13
作者 顾华详 《新疆农垦经济》 2023年第12期1-14,89,共15页
纵观“一带一路”共建的十年,新疆坚持胸怀天下,站稳人民立场,守正创新共筑辉煌,积极汇集共同合作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努力在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行稳致远中更多更好造福人民;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推进优势资源为“一带一路”核心... 纵观“一带一路”共建的十年,新疆坚持胸怀天下,站稳人民立场,守正创新共筑辉煌,积极汇集共同合作发展的最大公约数,努力在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行稳致远中更多更好造福人民;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推进优势资源为“一带一路”核心区高质量高速度发展赋能添动力,持续巩固拓展“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成果。深化团结合作发展,共赴“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新征程,必须坚定不移地坚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魂和根,牢牢把握“六个必须坚持”,确保“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方向不偏、宗旨不变;把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精准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新疆)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的精髓,科学解决核心区建设面临的时代新课题;着力推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体系化学理化;注重从各国丰富而生动的实践创造中汲取“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的理论创新智慧;统筹推进国内和涉外法治,以良法善治保障和促进“一带一路”核心区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精神 十年 “一带一路” 核心区 高质量发展 自由贸易试验区
下载PDF
以丝路精神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历史视野、逻辑意蕴与当代价值 被引量:3
14
作者 张晓萌 周鼎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76-84,共9页
丝路文明是中华民族在同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伟大文明创造。作为丝路文明的精神内核,丝路精神是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具有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四重逻辑意蕴:和平合作是实现各种文明和谐共生的前提基础,开放... 丝路文明是中华民族在同世界各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伟大文明创造。作为丝路文明的精神内核,丝路精神是中华文明和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具有涵养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四重逻辑意蕴:和平合作是实现各种文明和谐共生的前提基础,开放包容是顺应人类文明进步潮流的根本途径,互学互鉴是激发多元文明交融创新的活力源泉,互利共赢是各国共创共享文明成果的普遍追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传承和弘扬丝路精神,有助于释放文明形态创新与创造的潜能,彰显人类文明新形态创造的世界意义和普遍性高度,为回应和解决人类社会面对的现代性难题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为把握和塑造人类的共同未来提供精神纽带和价值引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精神 丝路文明 人类文明新形态 “一带一路”
原文传递
《又见敦煌》:丝路精神的审美表达与情感认同 被引量:5
15
作者 陈响园 邵思源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89-94,共6页
《又见敦煌》全新的观看空间既包含着古老敦煌的文化意涵,又以对话的形式激活了观众的情感记忆,通过对敦煌文化的视觉呈现,对丝路精神进行了审美化表达。情境体验这一戏剧形式重塑了观众的感知方式,使个体情感与演出空间相连,个体的审... 《又见敦煌》全新的观看空间既包含着古老敦煌的文化意涵,又以对话的形式激活了观众的情感记忆,通过对敦煌文化的视觉呈现,对丝路精神进行了审美化表达。情境体验这一戏剧形式重塑了观众的感知方式,使个体情感与演出空间相连,个体的审美经验被编织在承载着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创意空间中,观众经由体验对敦煌文化产生了情感认同和审美认同,敦煌形象也在创意空间的多重表征下获得新的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又见敦煌》 丝路精神 审美表达 情感认同 敦煌艺术
下载PDF
论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技术基础 被引量:5
16
作者 何国卫 《南海学刊》 2015年第3期8-13,共6页
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定义出发,可知"海上丝绸之路"系指一种特定含义的海上运输活动,它不能与其他海上活动相混淆。"海上丝绸之路"的船舶是载体,航海是手段,贸易是目的,即贸易、航海和船舶是海上... 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定义出发,可知"海上丝绸之路"系指一种特定含义的海上运输活动,它不能与其他海上活动相混淆。"海上丝绸之路"的船舶是载体,航海是手段,贸易是目的,即贸易、航海和船舶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三个基本要素。船舶和航海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技术基础,在"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不可疏漏。结合开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时代所赋予新的内涵,进而认识到"丝绸之路"的核心精神就是"走出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贸易 航海 船舶 核心精神
下载PDF
丝路精神的生成逻辑、科学内涵与时代价值——基于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的研究
17
作者 刘玉洁 许士密 《伊犁师范大学学报》 2023年第2期30-38,共9页
丝绸之路孕育的丝路精神是世界交往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发展的逻辑必然,是中华民族与丝路沿线各族人民经济、政治、文化交往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成果。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丝路精神蕴涵共谋发... 丝绸之路孕育的丝路精神是世界交往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发展的逻辑必然,是中华民族与丝路沿线各族人民经济、政治、文化交往的经验总结,是中华文明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思想成果。作为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丝路精神蕴涵共谋发展、互商互谅的经济诉求,和平共处、互尊互信的政治主张,开放包容、互学互鉴的文化理念和“对话而非对抗、合作而非博弈、共享而非独霸、共赢而非零和”的中国智慧。丝路精神对于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打造全球伙伴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丝路精神 马克思世界交往理论 “一带一路”倡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广州天字码头景观改造构思初探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希琳 陈瑜璟 《南方建筑》 2006年第A08期37-39,共3页
广州在漫漫的“海上丝路”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城市景观和建筑设计上对于这种海洋文化内涵的挖掘则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作为广州约9公里长沿江路景观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天字码头仅仅是一个功能单一的游船码头而已,并没有成... 广州在漫漫的“海上丝路”历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在城市景观和建筑设计上对于这种海洋文化内涵的挖掘则处于相对落后的局面。作为广州约9公里长沿江路景观带上的一个重要节点,天字码头仅仅是一个功能单一的游船码头而已,并没有成为真正的城市滨水空间。如何重塑天字码头的景观内涵是本文所要讨论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上丝绸之路 天字码头 景观文化内涵
下载PDF
陇右唐诗之路:绿洲丝绸之路的“不朽遗存” 被引量:2
19
作者 杨晓霭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0年第6期159-168,共10页
自汉代张骞“凿空”,如今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上,使节、官吏、商旅、将士、僧侣乃至“流人”,东往西来,相继不绝。大唐盛世,绿洲丝绸之路是通向西域的唯一大道。唐代诗人们沿着这条大道,从军出使,亲历登览,又踏出了一条“唐诗之路”... 自汉代张骞“凿空”,如今中外闻名的“丝绸之路”上,使节、官吏、商旅、将士、僧侣乃至“流人”,东往西来,相继不绝。大唐盛世,绿洲丝绸之路是通向西域的唯一大道。唐代诗人们沿着这条大道,从军出使,亲历登览,又踏出了一条“唐诗之路”。在这条诗歌之路上,诗人们艰难跋涉,用心书写,放声歌唱,尽情抒发了报国豪情,描绘了壮美山河、秀丽风物,反映了多民族的奇情异彩,记录了军镇名驿、能臣惠政。相对各地唐诗之路,如浙东、川蜀、巴渝、商於、荆楚、湖湘、宣歙、三晋、岭南、粤西等,陇右唐诗之路与绿洲丝绸之路的互涵同构,情境共享,共同传承大美精神。“诗路”与“丝路”的交汇,更加使诗路文化内涵累积层深,而由金方酷烈凝聚的诗性精神更加激励后人,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陇右 唐诗之路 丝绸之路 文化遗存 诗性精神
下载PDF
“一带一路”倡议下的丝路精神:理论逻辑和实践旨趣 被引量:2
20
作者 段艳丰 《特区经济》 2019年第10期44-47,共4页
科学诠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旨趣,是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丝路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和合"思想的传承和发扬、是基于... 科学诠释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旨趣,是促进"一带一路"倡议健康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前提。丝路精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蕴含的"和合"思想的传承和发扬、是基于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追求。新时代丝路精神的弘扬要凝聚思想共识,扩大丝路精神弘扬的影响力;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展现丝路精神弘扬的生命力;有序推进国际合作,提升丝路精神弘扬的实践感染力;坚持新发展理念,发掘弘扬丝路精神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倡议 丝路精神 理论逻辑 弘扬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