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双参宁心方的正常与心肌缺血模型大鼠血清对缺氧/复氧H9C2细胞作用的比较 被引量:3
1
作者 李丹 韩笑 +1 位作者 侯金才 刘建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127-130,共4页
目的:比较大鼠在正常状态与心肌缺血状态下制备的双参宁心方(SSNX)空白及含药血清对体外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分别设立正常组、心肌缺血模型组。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由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术后缝合伤口继续喂养。术后2 ... 目的:比较大鼠在正常状态与心肌缺血状态下制备的双参宁心方(SSNX)空白及含药血清对体外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活力的影响。方法:分别设立正常组、心肌缺血模型组。大鼠心肌缺血模型由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术后缝合伤口继续喂养。术后2 h除正常空白、模型空白、模型假手术组给予生理盐水外,均按高、中、低剂量(180,90,45 mg.kg-1)分别ig给予SSNX 5日。末次给药后30,90,150 min分批处死大鼠,分别制备正常及模型血清。将其作用于缺氧/复氧H9C2细胞。MTT法检测H9C2细胞活力。结果:正常空白血清与模型空白血清对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活力影响差异明显(P<0.05),正常动物SSNX含药血清与心肌缺血模型动物SSNX含药血清均有提高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活力的作用,分别与正常动物空白血清及模型动物血清比较(P<0.05);各时间点正常含药血清与相应时间点模型含药血清相比更显著提高了H9C2心肌细胞活力。结论:2种方法制备的SSNX血清对体外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活力的作用趋势一致,但强度有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常血清 心肌缺血病理模型血清 缺氧/复氧H9C2心肌细胞 细胞活力 双参宁心方
原文传递
双参宁心胶囊通过调控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17
2
作者 赵雨薇 付建华 +5 位作者 李磊 孟红旭 辛高杰 贾飞凡 郑秋生 刘建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3期104-110,共7页
目的:观察双参宁心胶囊通过调控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敏感性钾通道来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双参宁心组(SSNX)给予SSNX 90 mg·kg^-1,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 目的:观察双参宁心胶囊通过调控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敏感性钾通道来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56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model),双参宁心组(SSNX)给予SSNX 90 mg·kg^-1,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itoKATP)通道抑制剂组(SSNX+5-HD),给予SSNX 90 mg·kg^-1和5-HD 5 mg·kg^-1;每组各14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3组均阻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45 min,分别于再灌注后3 h后处死,氯化2,3,5-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心肌缺血和梗死面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损伤程度。试剂盒检测血清乳酸盐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透射电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线粒体及线粒体自噬超微结构变化,荧光探针法检测心肌细胞中线粒体膜电位水平的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model组心肌梗死面积与心肌缺血面积百分率明显增大,心肌组织排列紊乱,疏松,个别心肌纤维断裂,心肌细胞坏死,血清中CK,CK-MB,LDH活性显著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P<0.01),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结构破坏明显。与model组比较,SSNX组心肌组织排列有序,少数区域细胞水肿轻度变性,心肌梗死面积与心肌缺血面积百分率显著降低,血清中CK,CK-MB,LDH活性显著降低(P<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1),SSNX+5-HD组心肌组织排列轻度无序,部分区域细胞水肿轻度变性,心肌梗死面积与心肌缺血面积百分率显著降低,血清中CK,CK-MB,LDH活性显著降低(P<0.01),线粒体膜电位升高(P<0.01)。而SSNX+5-HD组较SSNX组,血清中CK,CK-MB,LDH活性显著升高(P<0.01),心肌梗死面积与心肌缺血面积百分率显著增大,线粒体膜电位有所降低(P<0.05)。结论:双参宁心胶囊通过开放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来保护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线粒体 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敏感性钾通道 双参宁心胶囊
原文传递
双参宁心胶囊对心导管介入血栓法制备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14
3
作者 刘建勋 于震 +4 位作者 李欣志 付建华 尚晓泓 史跃 马彦雷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728-731,共4页
目的研究自体血栓介入法中国实验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的制备,并观察双参宁心胶囊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采用心导管介入技术,经颈总动脉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内置入导引导管,注入自体血栓,制备中国实验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双参宁心胶囊... 目的研究自体血栓介入法中国实验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的制备,并观察双参宁心胶囊抗心肌缺血作用。方法采用心导管介入技术,经颈总动脉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内置入导引导管,注入自体血栓,制备中国实验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观察双参宁心胶囊对冠状动脉栓塞、30点体表心电图、定量组织学等一系列综合评价心肌缺血模型指标的影响。结果造模6天后,模型动物冠状动脉前降支基本栓塞,体表心电图ST段抬高的幅度和点数均增加;给药6天后,双参宁心胶囊可明显使自体血栓造成的小型猪冠状动脉前降支栓塞再通,减轻心肌缺血程度和心肌缺血范围。结论本实验首次应用心导管介入血栓法成功制备中国实验小型猪心肌缺血模型,双参宁心胶囊具有抗心肌缺血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体血栓 介入 心肌缺血 中国实验小型猪 双参宁心胶囊
下载PDF
双参宁心胶囊对小型猪介入性心肌缺血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0
4
作者 于震 刘建勋 +3 位作者 李欣志 尚晓泓 闫爱国 冯新庆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6期1695-1699,共5页
目的:研究双参宁心胶囊对小型猪介入性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小型猪LAD经心导管介入自体血栓制备心肌缺血模型,喂饲双参宁心胶囊6 d后,观察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动力学、生化和病理组织学的改变。结果:造模6 d后,心肌缺血小型猪冠状动... 目的:研究双参宁心胶囊对小型猪介入性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方法:小型猪LAD经心导管介入自体血栓制备心肌缺血模型,喂饲双参宁心胶囊6 d后,观察冠状动脉造影、血流动力学、生化和病理组织学的改变。结果:造模6 d后,心肌缺血小型猪冠状动脉LAD基本栓塞,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心做功(LCW)和左心做功指数(LCWI)明显降低,病理组织学可见心肌变性、坏死,缺失区被纤维组织替代填充、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各组给药6 d后,双参宁心胶囊可明显减轻小型猪冠状动脉LAD自体血栓栓塞的程度,改善血流动力学,增加CO,CI,LCW,LCWI,降低外周血管阻力(SVR)和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抗脂质过氧化,增加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降低血浆丙二醛(MDA)含量,同时减轻心肌病理组织学变性和坏死改变。结论:双参宁心胶囊可能通过改善心肌收缩功能,增加左心做功,抑制心肌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发挥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宁心胶囊 心肌缺血 小型猪 介入
下载PDF
双参宁心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10
5
作者 董竞方 马晓昌 《西部中医药》 2019年第1期70-73,共4页
目的:观察双参宁心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双参宁心颗粒剂治疗组(颗粒剂治疗组,62例)和双参宁心汤剂治疗组(汤剂治疗组,61例)。对照组予降脂... 目的:观察双参宁心颗粒治疗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气虚血瘀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双参宁心颗粒剂治疗组(颗粒剂治疗组,62例)和双参宁心汤剂治疗组(汤剂治疗组,61例)。对照组予降脂、抗凝等西医常规治疗,两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双参宁心颗粒或汤剂进行治疗,观察3组患者症状积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血脂水平、心电图、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两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两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治疗后hs-CRP、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及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上升(P<0.05);两治疗组血脂水平、心电图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但两治疗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双参宁心颗粒联合西医常规治疗能改善气虚血瘀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及血脂水平,且临床不良反应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型心绞痛 气虚血瘀 双参宁心颗粒
下载PDF
双参宁心胶囊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心脏功能及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李磊 孟红旭 +6 位作者 辛高杰 任建勋 郭浩 金龙 史跃 马彦雷 刘建勋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2期41-50,共10页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中药双参宁心胶囊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可地尔组(5 mg·kg^(-1)),双参宁心胶囊高、中、低剂量(180,90,45 mg·kg^(-1))组...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中药双参宁心胶囊对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心脏血流动力学及心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可地尔组(5 mg·kg^(-1)),双参宁心胶囊高、中、低剂量(180,90,45 mg·kg^(-1))组。动物按分组先给予相应药物7 d,末次给药后2 h进行模型制备。采用左心室注射内注射栓塞微球(40~120μm,约1000个微球)方法建立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造模术后24 h后超声心动图观察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缩短率(FS);心导管技术测定大鼠动脉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左室峰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LV+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LV-dp/dtmax),计算平均动脉(MAP),体表标准Ⅱ导心电图计算心率(HR);生化分析法检测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乳酸脱氢酶(LDH)活性;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血清心肌肌钙蛋白T(cTnT);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大鼠心肌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Bcl-2)及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表达;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观察心肌梗死面积;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V,CO,EF,FS显著降低(P<0.01),LVIDs,LVEDV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宁心胶囊各剂量组可以增加EF(P<0.05,P<0.01)和FS(P<0.01);180,90 mg·kg^(-1)剂量组明显降低LVIDs,LVESV,增加LVEDV,SV和CO(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SBP,DBP,MAP,LVSP,LV+dp/dtmax及LV-dp/dtmax均显著降低(P<0.01),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参宁心胶囊各剂量组对大鼠血流动力学具有一定程度改善,较模型组增加大鼠SBP,DBP,MAP,LVSP,LV+dp/dtmax,LV-dp/dtmax及HR(P<0.05,P<0.01)。与假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宁心胶囊 益气活血中药 冠脉微循环障碍 心脏功能 血流动力学
原文传递
双参宁心胶囊对血栓性心肌缺血小型猪心室重构和室壁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于震 刘建勋 +2 位作者 李欣志 尚晓泓 姚立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78-182,共5页
目的观察双参宁心胶囊对血栓性心肌缺血小型猪心室重构和室壁运动的改善作用。方法小型猪LAD经心导管介入自体血栓制备心肌缺血模型,喂饲双参宁心胶囊6d后,应用常规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观察心脏形态、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及左心室... 目的观察双参宁心胶囊对血栓性心肌缺血小型猪心室重构和室壁运动的改善作用。方法小型猪LAD经心导管介入自体血栓制备心肌缺血模型,喂饲双参宁心胶囊6d后,应用常规超声和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观察心脏形态、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及左心室壁运动的改变。结果各组造模给药6d后行超声检查,模型对照组小型猪心脏室壁变薄,心腔扩大,出现心室重构,室壁运动减弱,双参宁心胶囊可明显降低模型动物LVIDd、LVIDs、ESV、EDV和IVRT,增加EF、左室前壁心尖段的室壁运动速度和追踪距离。结论双参宁心胶囊可通过改善左室重构,增加左心做功,改善左心收缩和舒张功能,增加左心室壁运动,发挥抗心肌缺血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宁心胶囊 心肌缺血 小型猪 心室重构 室壁运动
下载PDF
双参宁心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能量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7
8
作者 李雪丽 刘建勋 郭宇洁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874-2877,共4页
目的:研究双参宁心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 min,再灌注2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曲美他嗪组(10 mg·kg-1)、双参宁心方低... 目的:研究双参宁心方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能量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Wistar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40 min,再灌注2 h,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曲美他嗪组(10 mg·kg-1)、双参宁心方低、中、高剂量组(22.5,45,90 mg·kg-1)。预防给药5 d,每日1次,末次给药后1 h,行手术。肌酸激酶同工酶MB测定试剂盒检测血清CK-MB活性;HPLC测定心肌组织ATP,ADP,AMP含量并计算TAN和EC。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宁心方预防性给药可降低血清CK-MB活性,同时增加心肌ATP含量和EC水平(P<0.01或P<0.05)。结论:双参宁心方通过保存缺血心肌ATP,维持心肌细胞能荷水平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再灌注 双参宁心方 能量代谢 HPLC
原文传递
双参宁心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王攀 韩笑 +5 位作者 任建勋 彭菊琴 陈潇潇 刘哲 刘建勋 任钧国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6期69-74,共6页
目的观察双参宁心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 目的观察双参宁心胶囊对2型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微循环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 mg/kg)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尼可地尔组(5 mg/kg)和双参宁心胶囊高(180 mg/kg)、低(90 mg/kg)剂量组,给药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4周。采用超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仪检测大鼠心肌灌注情况,ELISA检测血清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血管内皮钙黏蛋白(VE-cadherin)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心肌微血管形态,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心肌微血管密度(MVD),Western blot检测心肌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EGFA)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部分断裂或消失,心肌灌注能力明显降低(P<0.01);血清VCAM-1含量明显增加,VE-cadherin含量明显减少(P<0.01),心肌MVD明显降低(P<0.01),心肌组织VEGFA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宁心胶囊高、低剂量组大鼠心肌微血管结构较完整,微血管细胞间紧密连接,心肌灌注能力明显升高(P<0.01);双参宁心胶囊低剂量组大鼠血清VCAM-1含量明显减少(P<0.01),VE-cadherin含量明显增加(P<0.01),双参宁心胶囊高、低剂量组大鼠心肌MVD明显升高(P<0.05),心肌组织VEGF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结论双参宁心胶囊可能通过调节血管内皮活性物质,保护心肌微血管结构,促进心肌微血管生成,从而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冠状动脉微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宁心胶囊 2型糖尿病 冠状动脉微循环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 大鼠
下载PDF
双参宁心胶囊调控线粒体分裂、融合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被引量:2
10
作者 辛高杰 陈原原 +8 位作者 刘子馨 尤越 曹策 王奥奥 孟红旭 韩笑 刘建勋 李磊 付建华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87-94,共8页
目的:探讨双参宁心胶囊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是否与调控线粒体分裂、融合有关。方法:该研究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双参宁心组(90 mg·kg... 目的:探讨双参宁心胶囊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是否与调控线粒体分裂、融合有关。方法:该研究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实验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双参宁心组(90 mg·kg^(-1))、曲美他嗪组(5.4 mg·kg^(-1))。微量法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化学荧光法检测线粒体膜电位(△Ψm)变化、线粒体膜通透性开放孔(mPTP)开放程度,萤光素酶法检测细胞内腺嘌呤核苷三磷酸(ATP)水平,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分裂相关因子线粒体动力相关蛋白1(DRP1)、线粒体裂变蛋白1(FIS1),视神经萎缩症蛋白1(OPA1)、线粒体外膜融合蛋白1(MFN1)、MFN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Ψm、mPTP开放水平、ATP含量均降低,线粒体分裂因子DRP1、FIS1蛋白表达升高,融合相关因子OPA1、MFN1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均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宁心胶囊可显著升高大鼠血清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升高细胞内ATP水平及△Ψm,降低mPTP开放水平,下调线粒体分裂因子DRP1、FIS1蛋白表达,升高融合相关因子OPA1、MFN1的mRNA转录和蛋白表达水平。结论:双参宁心胶囊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与调控线粒体分裂、融合有关,其具体机制可能为抑制线粒体分裂因子DRP1、FIS1表达从而抑制线粒体分裂,升高融合相关因子OPA1、MFN1表达,进而保护线粒体功能结构减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宁心胶囊 线粒体分裂 线粒体融合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原文传递
基于转录组学研究双参宁心胶囊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作用机制
11
作者 康静 杨丽丽 +3 位作者 史跃 马彦雷 孟红旭 李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11期116-122,共7页
目的采用转录组学探讨双参宁心胶囊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潜在作用机制并进行验证。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双参宁心胶囊组,每组10只。双参宁心胶囊组预先灌胃双参宁心胶囊溶液(90 mg/kg)7 d,假手术组... 目的采用转录组学探讨双参宁心胶囊治疗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CMVD)的潜在作用机制并进行验证。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双参宁心胶囊组,每组10只。双参宁心胶囊组预先灌胃双参宁心胶囊溶液(90 mg/kg)7 d,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予生理盐水灌胃,末次给药后2 h左心室注射栓塞微球建立CMV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行开胸手术并注射生理盐水。造模后24 h超声检测大鼠心功能[左室收缩期前壁厚度(LVAWs)、左室舒张期前壁厚度、左室收缩期后壁厚度、左室舒张期后壁厚度、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Vs)、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射血分数(EF)、短轴缩短率(FS)],试剂盒检测血清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乳酸脱氢酶(LDH)含量,TTC染色检测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形态,转录组测序检测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双参宁心胶囊组共同差异基因,并对差异基因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RT-PCR验证差异基因mRNA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LVAWs、SV、CO、EF、FS显著降低,LVIDs、LVVs显著升高(P<0.05,P<0.01),血清CK、CK-MB、LDH含量显著升高(P<0.05,P<0.01),心肌梗死面积增加,心肌细胞排列杂乱,炎性细胞浸润明显;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宁心胶囊组大鼠LVIDs、LVVs显著降低,LVAWd、LVPWs、EF、FS显著升高(P<0.01),血清CK、CK-MB、LDH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心肌梗死面积显著减小(P<0.01),心肌细胞排列较整齐,炎性细胞浸润减轻。转录组测序结果显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双参宁心胶囊组共同差异基因287个,主要富集在趋化因子信号通路、JAK-STAT信号通路、肌动蛋白细胞骨架的调控、心肌细胞肾上腺素能信号传导、PPAR信号通路、NOD样受体信号通路等。RT-PCR验证结果显示,双参宁心胶囊可明显下调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 双参宁心胶囊 转录组学 差异基因 大鼠
下载PDF
中药复方双参宁心胶囊及其配伍组分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
12
作者 苗兰 彭勍 +5 位作者 张颖 孙明谦 任常英 林晓斐 刘建勋 林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5-133,共9页
目的:为预防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的临床合并用药隐患,初步探讨中药复方双参宁心胶囊及其组方药物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丹参组、人参组、延胡索组及双参宁心组,每组6只,连续灌胃14d,给予大鼠... 目的:为预防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的临床合并用药隐患,初步探讨中药复方双参宁心胶囊及其组方药物对大鼠细胞色素P450酶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丹参组、人参组、延胡索组及双参宁心组,每组6只,连续灌胃14d,给予大鼠混合探针药:咖啡因、氯沙坦、奥美拉唑、右美沙芬和咪达唑仑,分别对应大鼠体内5种CYP450s酶亚型CYP1A2、CYP2C6、CYP2C11、CYP2D2和CYP3A1/2。检测探针药及特异代谢物不同时间点的血药浓度,比较探针药及代谢物的药代参数及代谢率的变化,评价重复给予双参宁心胶囊对大鼠CYP450酶活性的影响。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双参宁心胶囊和各组方药对5种探针药的体内代谢率均没有显著性影响。同时双参宁心组咖啡因代谢物PXT达峰时间显著推迟(P<0.05),奥美拉唑的末端消除半衰期显著延后(P<0.05),右美沙芬代谢物的峰浓度和AUC值显著增加(P<0.05,P<0.01),这与人参和延胡索给药后趋势较一致;丹参组和延胡索组咖啡因表观分布容积均显著升高(P<0.01,P<0.05);人参和延胡索组氯沙坦及其代谢物的峰浓度和AUC值均升高(P<0.05,P<0.01)。结论:重复给予复方双参宁心胶囊对大鼠体内CYP1A2、CYP2C6、CYP2C11、CYP2D2和CYP3A1/2酶活性不存在显著诱导或抑制作用,是3个组方药对代谢酶作用的综合结果,初步提示临床上应用双参宁心胶囊出现药物相互作用引起不良反应的可能性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宁心胶囊 CYP450s 混合探针药物 代谢活性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双参宁心胶囊对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心肌微血管灌注及内皮的影响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磊 孟红旭 +5 位作者 辛高杰 任建勋 郭浩 史跃 马彦雷 刘建勋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7012-7018,共7页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中药双参宁心胶囊对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微血管灌注、内皮功能与形态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可地尔组(5mg/kg),双参宁心胶囊高、中、低剂量(180、90、45mg/kg)组,每组10只。按分组... 目的:研究益气活血中药双参宁心胶囊对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微血管灌注、内皮功能与形态的影响。方法: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可地尔组(5mg/kg),双参宁心胶囊高、中、低剂量(180、90、45mg/kg)组,每组10只。按分组先给予相应药物7d,末次给药后2h进行模型制备。采用左心室内注射栓塞微球方法建立大鼠冠脉微循环障碍模型。造模术后24h后,ELISA法检测血清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及血管紧张素Ⅱ(AngⅡ)水平;采用小动物高分辨率超声影像系统对大鼠进行心肌声学造影,软件系统分析得到微血管密度(A)、局部血流速度(β)、局部心肌灌注量(A·β);利用荧光微球法测定心肌的局部血流量;采用铁矾苏木精伊红(Heidenhain)染色,镜检观察心肌形态变化;以透射电镜观察心肌微血管形态结构。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ET-1、AngⅡ水平显著增高(P<0.01),NO水平显著降低(P<0.01);心肌血液灌注明显降低,A值、β值、A·β值及心肌局部血流量降低(P<0.05,P<0.01);Heidenhain染色大量明显多灶性、弥漫性黑染受损心肌细胞;电镜显示冠脉微血管内皮细胞核严重肿胀,线粒体肿胀,微饮泡减少。与模型组比较,双参宁心胶囊能显著升高NO(P<0.01)、降低ET-1、AngⅡ水平(P<0.01);改善心肌血液灌注,显著增加A值、β值及A·β值(P<0.05,P<0.01);显著增加心肌的局部血流量(P<0.05);改善Heidenhain染色所示的急性心肌缺血;改善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超微结构损伤,增加胞浆微饮泡。结论:双参宁心胶囊能改善冠脉微循环障碍大鼠心肌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增加冠脉微血管开放,改善心肌血流灌注及内皮功能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参宁心胶囊 益气活血中药 冠脉微循环障碍 微血管灌注 心肌局部血流
原文传递
基于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的冠脉微循环障碍三维可视化及双参宁心胶囊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磊 孟红旭 +5 位作者 陈雨 付建华 袁清习 史跃 马彦雷 刘建勋 《实验动物科学》 2022年第1期1-9,共9页
目的探索冠脉微血管三维可视化方法,观察双参宁心胶囊对大鼠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冠脉微血管三维形态是否有改善。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双参宁心胶囊组,每组6只。... 目的探索冠脉微血管三维可视化方法,观察双参宁心胶囊对大鼠冠状动脉微循环障碍(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冠脉微血管三维形态是否有改善。方法雄性健康SD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双参宁心胶囊组,每组6只。双参宁心胶囊(90 mg/kg)组动物连续7 d灌胃给药剂量为1 mL/100 g,假手术和模型组灌胃等体积生理盐水,7 d后建立CMD模型,术后24 h处死取材。进行冠脉血管铸型及图像采集;开展心脏组织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将获得断层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观察冠脉微血管分布情况。结果使用自凝牙托材料可以快捷的制作大鼠冠脉血管铸型标本,可分辨的最小血管直径约为40μm;X射线衍射增强图像三维重建后得到冠脉微血管网的三维模型,最小可分辨直径10μm血管。血管铸型和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均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大鼠CMD时冠脉微血管空间分布改变,且可以观察到双参宁心胶囊干预对动物模型的冠脉微血管明显改善。结论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方法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构建出冠脉微血管网的三维可视化模型,可以观察到CMD大鼠冠脉微血管异常情况以及双参宁心胶囊具有增加冠脉微血管密度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脉微循环障碍 X射线衍射增强成像 血管铸型 双参宁心胶囊 三维可视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