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83篇文章
< 1 2 1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代方剂煎服法中“盏”的量值研究 被引量:27
1
作者 苑祯 马然 张林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738-741,共4页
对宋代方剂煎服法中"盏"的量值,以文献记载为依据,结合宋代文物盏的实物容积加以验证。详细描述了"升""盏"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发现两宋量值确实存在差异。通过研究,确定了宋代官修医书中的"云用水... 对宋代方剂煎服法中"盏"的量值,以文献记载为依据,结合宋代文物盏的实物容积加以验证。详细描述了"升""盏"两者之间的换算关系,发现两宋量值确实存在差异。通过研究,确定了宋代官修医书中的"云用水大盏者,约一升也"当中的"升"应当解释为宋时一升的容量,而非有些学者认为的古代升。宋时一升约合今702 mL,一盏则约合今350 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容量 计量单位
原文传递
儒家生命伦理的精神、模式及特性——对“易道生生”的义理解读 被引量:18
2
作者 张舜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94-299,共6页
儒家伦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生"的伦理,"生"是儒家伦理的基本精神。儒家围绕着"生"造就了一个天人互动的生命模式,并以天、命、性、道诸概念逻辑架构出一个相应的生命义理体系。这一体系在形上的维度首先... 儒家伦理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生"的伦理,"生"是儒家伦理的基本精神。儒家围绕着"生"造就了一个天人互动的生命模式,并以天、命、性、道诸概念逻辑架构出一个相应的生命义理体系。这一体系在形上的维度首先表现为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和"易道生生"的生命观,并以此为依据,形成了颇有儒家特色的"继天为善"的伦理观和"各正性命"的身心工夫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天人互动 继天为善 各正性命
下载PDF
甘肃马泉金矿伴生元素特征及剥蚀程度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姜启明 《黄金地质》 2001年第2期23-28,共6页
对马泉金矿伴生元素的一般特征、组合特征和垂直分带做了细致的研究 ,并以此为基础 ,进一步对矿床的剥蚀深度做了较详细论证。马泉金矿矿石伴生元素的垂直分带 (由上至下 )为Bi—Cu—Hg—Ag—Pb—Sb—Au—As—Zn—Be—Mo ;与Au相关的元... 对马泉金矿伴生元素的一般特征、组合特征和垂直分带做了细致的研究 ,并以此为基础 ,进一步对矿床的剥蚀深度做了较详细论证。马泉金矿矿石伴生元素的垂直分带 (由上至下 )为Bi—Cu—Hg—Ag—Pb—Sb—Au—As—Zn—Be—Mo ;与Au相关的元素依次为As、Sb、Cu、Zn、Ag。矿床已剥蚀到中上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床 伴生元素 剥蚀程度 甘肃 垂直分带 sheng
下载PDF
巴人竹枝词的起源与文化生态 被引量:11
4
作者 向柏松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5-18,共4页
巴人竹枝词最初作为一种祭祀歌谣,生成于西南竹图腾崇拜、竹王崇拜文化背景中,原是祭祀竹王的仪式歌,后经唐代诗人引入文坛,才成为一种带有民歌清新自然通俗易懂特点的文人诗歌,风行一时,并蜚声海内外。
关键词 竹枝词 祭祀歌 竹王崇拜 竹文化生态
下载PDF
笙音色探究 被引量:9
5
作者 刘瑜 《音乐探索》 CSSCI 2011年第2期41-44,共4页
笙作为中华古老的簧管乐器,自古以来,人们对其研究就从未停止过。特别是对笙的历史演变、内部结构以及演奏技巧等都曾有过大量的叙述。文章从笙的簧和管的材料选择、形状(结构)以及制作技术的关键点这三方面进行考证与研究,以探究笙的... 笙作为中华古老的簧管乐器,自古以来,人们对其研究就从未停止过。特别是对笙的历史演变、内部结构以及演奏技巧等都曾有过大量的叙述。文章从笙的簧和管的材料选择、形状(结构)以及制作技术的关键点这三方面进行考证与研究,以探究笙的音色差异以及如何把握好笙的最佳音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音原理 音色 笙簧 笙管 材料 形状(结构) 制作技术
下载PDF
从“生生何谓”到“生生何为”——《系辞传》“生生”的原初观念与当代转化 被引量:1
6
作者 黄玉顺 《周易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13,共9页
讨论“生生”观念,不能脱离其原初文献依据,即它在《系辞传》中的原初涵义,亦即“生生何谓”的问题;然后才是“生生何为”的问题,即“生生”观念在当代哲学语境下转化的可能。就其原初涵义来看,“生生”观念基于“生”观念,而“生”说... 讨论“生生”观念,不能脱离其原初文献依据,即它在《系辞传》中的原初涵义,亦即“生生何谓”的问题;然后才是“生生何为”的问题,即“生生”观念在当代哲学语境下转化的可能。就其原初涵义来看,“生生”观念基于“生”观念,而“生”说的是形上存在者“天地”的活动,因此,“生生”说的是形上存在者“天地”的运行。就其转化可能来看,可将“生生”观念“存在化”,即使其成为一个前存在者的观念。如此,则不论作为形而下者的“万物”,还是作为形而上者的“天地”,都是“生生”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辞传》 生生 何谓 何为
原文传递
笙的簧片物理参数与音色相关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8
7
作者 旷玮 姬培锋 杨军 《应用声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94-504,共11页
为了改善笙的声音品质,本文研究了笙的簧片物理尺度与笙的音色之间的相关性。在提出笙的物理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的基础上,固定音高,改变簧舌的厚度、长度以及缝隙宽度,合成一组笙的声样本。通过对偶比较法以及多维尺度法分析笙的音色空... 为了改善笙的声音品质,本文研究了笙的簧片物理尺度与笙的音色之间的相关性。在提出笙的物理模型并验证其有效性的基础上,固定音高,改变簧舌的厚度、长度以及缝隙宽度,合成一组笙的声样本。通过对偶比较法以及多维尺度法分析笙的音色空间,根据簧舌参数及音色特征量解释该音色空间的物理意义,并从发声原理比较簧舌参数对音色的作用。结果表明,音高一定时,簧舌宽度对音色的作用可忽略,厚度(及长度)和缝隙宽度对音色的作用相似,但影响方式不同。改变簧舌物理参数所形成的二维音色空间与声音的对数起振时间、频谱丰富性以及频谱不规则度有关。起振特征与频谱丰富性特征存在共变关系,通过改变这两个特征,能够改变音色的明亮度和柔软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由簧 音色 多维尺度分析 物理模型
下载PDF
儒家君子文化中的平等意蕴 被引量:8
8
作者 张舜清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0-59,共10页
儒家"君子"的等差意味,源于儒家对天地及其创生的万物等差存在这一客观实然的认识。儒家是在万物等差存在这一客观事实基础上理解平等问题,认为真正的平等只能存在于对万物先天的等差需求及后天努力造成的差异的区别对待之中... 儒家"君子"的等差意味,源于儒家对天地及其创生的万物等差存在这一客观实然的认识。儒家是在万物等差存在这一客观事实基础上理解平等问题,认为真正的平等只能存在于对万物先天的等差需求及后天努力造成的差异的区别对待之中。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君子观没有平等追求。儒家的君子观蕴含着深刻的生命平等意识,也隐含着人格平等、起点和机会平等等法权形式的平等主张。更为重要的是,这样一种平等主张也包含着义务的向度,是把权利和义务相平衡的平等主张。这种平等主张经过合理的诠释能够转化为培育当代中国平等价值观的积极因素,并为其提供精神动力和心性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家 君子文化 平等 “生” 当代价值
原文传递
从知天命到制天命——论原始儒家“生”之伦理的实现方式 被引量:6
9
作者 张舜清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46-551,共6页
原始儒家的"生"之伦理思想,是对《易经》"生"之伦理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他们通过"天命"的预设,在天人之间构筑了一条从"知天命"到"制天命"的"生"在天人之间双向流转的回环... 原始儒家的"生"之伦理思想,是对《易经》"生"之伦理思想的创造性发展。他们通过"天命"的预设,在天人之间构筑了一条从"知天命"到"制天命"的"生"在天人之间双向流转的回环路径。孔子以"践仁知天"的方式、思孟一派以"知天尽性"的方式、荀子以"制天命"的方式,以一种递进式的积极姿态开启并明确了这一路径。通过原始儒家的努力,大《易》开创的"生"之伦理模式,才在实践维度真正获得了实现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始儒家 “生” 天命
下载PDF
古骠国的绝响:东南亚排笙考
10
作者 钟之岳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9-49,共11页
中国笙作为世界“自由簧”乐器的鼻祖,不仅对日本、韩国与朝鲜的笙有着深远影响,还对中国各少数民族及东南亚诸多民族的笙类乐器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比较分析流传于老挝及泰国北部等地区的排笙并展开研究其发展历史、文化属性、形... 中国笙作为世界“自由簧”乐器的鼻祖,不仅对日本、韩国与朝鲜的笙有着深远影响,还对中国各少数民族及东南亚诸多民族的笙类乐器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比较分析流传于老挝及泰国北部等地区的排笙并展开研究其发展历史、文化属性、形制音位、制作工艺及演奏特点,发现排笙的前身即《新唐书》中的骠国“大匏笙”。东南亚排笙独特的选材及制作工艺进一步推动中国笙的发展,并为学术界带来更多深刻的思考,也为中国笙注入新的发展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骠国乐 排笙 东南亚排笙(Khaen)
下载PDF
徐景藩升、降、润、燥、消、补、清、化八字要领治疗脾胃病 被引量:6
11
作者 孙蓉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3年第2期2-3,共2页
徐景藩教授熟读经典,擅于总结前人理论、经验,从李东垣诊"升降浮沉"理论演绎出"升、降、润、燥、消、补、清、化"八法,灵活运用治疗脾胃病,做到"法"上以应证,下以统方。诊疗中秉持辨证论治原则,谨守病机... 徐景藩教授熟读经典,擅于总结前人理论、经验,从李东垣诊"升降浮沉"理论演绎出"升、降、润、燥、消、补、清、化"八法,灵活运用治疗脾胃病,做到"法"上以应证,下以统方。诊疗中秉持辨证论治原则,谨守病机,法随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胃病 徐景藩 老中医经验 中医药治疗
下载PDF
说“笙”——兼议双柏彝族“三笙”之名 被引量:4
12
作者 王翼祥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7年第11期54-62,共9页
笙,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一种簧管乐器,是世界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条件、风俗习惯和音乐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笙演变出了多种多样的类型。笙的形制较为复杂,它由簧片、笙苗... 笙,是我国历史悠久、流行广泛,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一种簧管乐器,是世界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地理条件、风俗习惯和音乐语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笙演变出了多种多样的类型。笙的形制较为复杂,它由簧片、笙苗、笙斗、响眼、笙脚、笙嘴、按音孔和笙箍等几个部分组成。流传于云南省双柏县大山深处彝家村寨的老虎笙、大锣笙、小豹子笙,俗称"三笙"。"三笙"这一提法,虽然最初可能会让人产生一些误解,但总体上是可行的,也是可理解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 类型 构成 “三笙”
下载PDF
说“胜” 被引量:1
13
作者 冉万里 《西部考古》 2014年第1期144-184,共41页
'胜'这一概念伴随着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而出现。到了东汉中晚期,人们将西王母头上的装饰——胜图像化和实物化,在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中常见西王母式胜或者以西王母式胜作为装饰,这不仅是西王母信仰的反映,人们似乎也赋予... '胜'这一概念伴随着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而出现。到了东汉中晚期,人们将西王母头上的装饰——胜图像化和实物化,在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墓葬中常见西王母式胜或者以西王母式胜作为装饰,这不仅是西王母信仰的反映,人们似乎也赋予了其辟邪与吉祥的功能。自魏晋时期开始,在荆楚一带伴随着人日这一节日的出现,开始流行人胜和花胜。隋唐时期,各类花胜和人胜继续流行,而且遍及整个南北方地区。唐代以后,叠胜广为流行,并且影响到器物造型和装饰,瓷器上的八宝图案中常见叠胜。现代民间习俗中的各类剪纸,应该就是隋唐时期人们剪彩为人胜习俗的孑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王母 花胜 金胜 人胜 剪纸
原文传递
佛国祥瑞:唐五代敦煌壁画中的“胜”形饰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甍 《艺术设计研究》 2023年第6期56-62,共7页
“胜”作为一种装饰在中国历史上绵延千年,衍生出丰富的内涵。本文以唐五代敦煌壁画中的“胜”形饰为研究对象,整理分析其类型与样式特征,探讨其在敦煌地区的流行及传播,并尝试解读佛教语境下“胜”形饰的寓意表达。
关键词 敦煌 壁画 祥瑞
下载PDF
“知”的逻辑和“胜”的界限 被引量:3
15
作者 李新坤 《滨州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75-79,共5页
老子"阴阳化生"的理论用"阴"、"阳"来阐释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孙子承袭了老子的理论,并且为了与战争的实践相一致,发展了老子"诈"和"奇"的思想。这种"诈"和"奇"... 老子"阴阳化生"的理论用"阴"、"阳"来阐释世界万物的运动变化,孙子承袭了老子的理论,并且为了与战争的实践相一致,发展了老子"诈"和"奇"的思想。这种"诈"和"奇"的思想,一旦解析,就可以捕捉到孙子军事思想的核心"知"和其逻辑演绎下的"胜"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孙子 老子 阴阳化生
下载PDF
The active mechanism of the Sheng Yang San Huo decoction o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16
作者 Ying Wang Lei Hua +2 位作者 Guo Chen Zhen-Han Li Zhong-Pei Chen 《TMR Pharmacology Research》 2023年第3期16-24,共9页
Objectives:To discuss the mechanism of Sheng Yang San Huo decoction o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using the network pharmacology method.Methods:The BATMAN-TCM database,TCM-ID database,Chinese Natural Product Chemi... Objectives:To discuss the mechanism of Sheng Yang San Huo decoction o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using the network pharmacology method.Methods:The BATMAN-TCM database,TCM-ID database,Chinese Natural Product Chemical Composition Database,and TCMIP database were employed to screen the chemical active ingredients of each herb in Sheng Yang San Huo decoction based on the“Libinsky Drug Rules”.SwissTargetPrediction was used to screen effective action targets for each herb in the prescription.Additionally,Cytoscape 3.7.0 was utilized to construct a“drug-target”network.GeneCards,OMIM,and MaLaCards databases were utilized to gather targets related to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VENNY 2.1 online platform was employed to match drug and disease targets,draw a Venn diagram,and construct a“drug-active compounds-common target”network using Cytoscape 3.7.0.gene ontology biological process analysis 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 pathway enrichment analysis for the targets were conducted using the DAVID 6.8 database.Enrichment analysis results were visualized using the OmicShareTool online platform.Molecular docking was performed using CB-Dock2.Results:Following screening,a total of 217 active compounds and 132 potential targets were identified in Sheng Yang San Huo decoction.The effects are primarily enriched in pathways such as Lipid and Atherosclerosis,AGE-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diabetic complications,and the IL-17 signaling pathway.The binding energy of the key active ingredients to the core protein targets of DPN was favorable.Conclusion:The study reveal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targets and pathways of Sheng Yang San Huo decoction,providing new insight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this prescrip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heng Yang San Huo Decoction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Molecular Mechanism Network Pharmacology
下载PDF
论生生之仁及其限度
17
作者 沈顺福 郭高军 《周易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6-24,共9页
仁是儒家的核心概念。早期儒家以爱释仁,仁是人道。汉儒开始以生释仁,仁即生生,生生是天道,仁是天道。宋儒以通释仁,宇宙万物因为仁的贯通而为一个生命体,人成为一体生物的部分,人道之爱与天道之生融为一体。生生之仁突出了生命体的生... 仁是儒家的核心概念。早期儒家以爱释仁,仁是人道。汉儒开始以生释仁,仁即生生,生生是天道,仁是天道。宋儒以通释仁,宇宙万物因为仁的贯通而为一个生命体,人成为一体生物的部分,人道之爱与天道之生融为一体。生生之仁突出了生命体的生存。生存是“生物”的存在方式,以生释人便是以物释人,人是“生物”。人性与物性便失去了区别。和早期儒学不同的理学认为仁不仅生,而且内含天理。天理在人便是性。超越之性或理决定了人的生存性质。这种超越之理是人类理性活动的产物,即,心灵在具体的活动即“事”中找到了主宰之理、实现了心理合一。自然行为转变为超越行为。这种超越性转变不仅依赖于普遍之理,而且依赖于自主性的个体活动。传统仁学视域中的人仅仅是生物。因此,我们应该走出仁学的藩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生物
原文传递
唐乐与“唐乐计划”
18
作者 喻辉(译)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34,164,共12页
文章是劳伦斯·皮肯编著《唐朝传来的音乐》系列丛书绪论的译文。唐乐的乐谱保存了一种比当代唐乐表演更贴近中国音乐风格的音乐形式。这些手稿很可能为我们保留了唐朝末年之前(不晚于公元841年)从中国宫廷传来的谱集。由于整个日... 文章是劳伦斯·皮肯编著《唐朝传来的音乐》系列丛书绪论的译文。唐乐的乐谱保存了一种比当代唐乐表演更贴近中国音乐风格的音乐形式。这些手稿很可能为我们保留了唐朝末年之前(不晚于公元841年)从中国宫廷传来的谱集。由于整个日本琵琶的演奏传统在延续,劳伦斯·皮肯团队启动“唐乐计划”尝试通过古乐实践反映八世纪下半叶中国音乐的表演。中国的宫廷音乐曾经是中亚、南亚(印度)、东南亚和东亚(韩国)音乐的集大成者,是亚洲“中世纪”早期乐曲的聚集地。“唐乐计划”任务是揭示迄今为止一直被隐藏的东西,我们要找回的不仅仅是遗忘的旋律,还包括多样的音乐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乐计划 三五要录 仁智要录 敦煌琵琶谱
下载PDF
由汉代琥珀胜形珠分析“胜”的艺术造型与文化意涵
19
作者 蔡青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3年第4期158-168,共11页
本文梳理了汉代琥珀胜形珠饰的主要类型,厘清其造型流变,分析了“胜”艺术造型的原型,并对琥珀胜形珠在不同阶段的文化组成因素及象征意涵进行了考证。根据汉代琥珀胜形珠的形制,将之分为标准型、窄体型两类。标准型与窄体型胜形珠存在... 本文梳理了汉代琥珀胜形珠饰的主要类型,厘清其造型流变,分析了“胜”艺术造型的原型,并对琥珀胜形珠在不同阶段的文化组成因素及象征意涵进行了考证。根据汉代琥珀胜形珠的形制,将之分为标准型、窄体型两类。标准型与窄体型胜形珠存在先后关系,后者由前者演变而来。据考证,“胜”的艺术母题原型为汉代的织机上的组合构件,属“纴器”类。胜形珠的文化构成因素呈现阶段性变化,西汉中期至西汉晚期受到早期佛教璎珞式首饰文化影响,同时含带儒家“妇功”文化因素;东汉以来,谶纬之学占主导,重点突出辟邪文化因素。琥珀胜形珠是中外文化碰撞融合的产物,其以中原传统造型题材,承载本土思想文化意涵,彰显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珠饰风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琥珀珠 造型流变 原型 文化意涵
下载PDF
Translator Stylistics:A Corpus Analysis of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lassic Da Sheng Bian
20
作者 Yang Zhang Yue’e Zhu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2023年第12期367-375,共9页
Da Sheng Bian,a significant work o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hat emerged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was initially published as“A Treatise on Midwifery”in 1842 by William Lockhart,a British missionary to China.In 18... Da Sheng Bian,a significant work on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that emerged in the early Qing Dynasty,was initially published as“A Treatise on Midwifery”in 1842 by William Lockhart,a British missionary to China.In 1894,John G.Kerr,an American missionary,translated the text as“The Tat Shang Pin”.This paper conduct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two English translations using a self-constructed English-Chinese parallel corpus of Da Sheng Bian.The study explores the translation styles of the two translators by examining the token-types ratio and frequency at the lexical level,mean sentence length at the syntactic level,and the use of conjunctions at the discourse level.The observed differences in translation styles between the two translations are analyzed in relation to the translators’background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RPUS Da sheng bian Translator style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