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5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殷”名号起源考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富祥 《殷都学刊》 2001年第2期19-22,共4页
甲骨文中用作地名或国名的“衣”字,本为东夷族称的转化字,商代末年周人称商为“衣”,实际是指商人为夷人。入周以后,周人仍多称商为“衣”,又或称为“殷”,“衣”、“殷”名异而实同。“殷”名号的通行大约始于周康王时。旧说商... 甲骨文中用作地名或国名的“衣”字,本为东夷族称的转化字,商代末年周人称商为“衣”,实际是指商人为夷人。入周以后,周人仍多称商为“衣”,又或称为“殷”,“衣”、“殷”名异而实同。“殷”名号的通行大约始于周康王时。旧说商又称殷起于“盘庚迁殷”是没有根据的,以商都为“殷”亦出于周人的习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夷 名号 商朝 殷朝 甲骨文 周康王 转化字
下载PDF
从词义连贯、隐喻连贯与意象聚焦看诗歌意境之“出”——以李商隐诗《夜雨寄北》及其英译为例 被引量:21
2
作者 朱纯深 崔英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7-64,共8页
论文首先从衔接、连贯、与互文性的角度简单回顾"意义"与"解读"的概念,然后以汉语古诗《夜雨寄北》为个案研究对象,进行文本的逐字分析,标出文本中的词义连贯脉络,及其建立在本体隐喻层面的比喻连贯。通过本个案,... 论文首先从衔接、连贯、与互文性的角度简单回顾"意义"与"解读"的概念,然后以汉语古诗《夜雨寄北》为个案研究对象,进行文本的逐字分析,标出文本中的词义连贯脉络,及其建立在本体隐喻层面的比喻连贯。通过本个案,论文旨在探讨以下三个问题:(1)词义连贯和隐喻连贯如何支撑一个诗文本的世界;(2)意象之间的互动如何导致意象的聚焦;(3)焦点意象的确立如何影响对一首诗的文本世界的感知及其翻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雨寄北 诗歌翻译 连贯 意象聚焦 文本分析
原文传递
桑菊饮加减方治疗感染后咳嗽风热阴伤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3
作者 马素红 李游 郑维波 《陕西中医》 2019年第3期315-318,共4页
目的:研究探讨桑菊止咳方治疗感染后咳嗽风热阴伤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观察期间就诊的90例感染后咳嗽风热阴伤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桑菊饮加减方治疗,... 目的:研究探讨桑菊止咳方治疗感染后咳嗽风热阴伤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观察期间就诊的90例感染后咳嗽风热阴伤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两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桑菊饮加减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症状缓解时间、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免疫球蛋白指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其咳嗽、咽痒等症状缓解时间(3.98±1.05) d、(2.59±0.62)d均短于对照组的(4.27±1.36)d、(3.46±0.87)d(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咳嗽咳痰、胸闷气短、咽痒口干、声音嘶哑等积分(1.37±0.31)分、(1.55±0.36)分、(1.34±0.38)分、(1.36±0.29)分均低于对照组的(1.69±0.35)分、(1.91±0.38)分、(1.78±0.41)分、(1.72±0.37)分(P<0.05),其CRP(5.18±3.09)mg/L、IL-6(20.05±2.76)ng/L、TNF-α(8.43±2.92)mg/L均低于对照组的(8.50±3.27)mg/L、(23.24±3.07)ng/L、(11.86±3.71)mg/L(P<0.05)。观察组其IgG(11.75±1.34)g/L、IgA(3.09±0.41)g/L、IgM(1.46±0.29)g/L均高于对照组的(10.42±1.17)g/L、(2.68±0.37)g/L、(1.18±0.26)g/L(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67%、4.4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感染后咳嗽风热阴伤证患者西药治疗基础上应用桑菊饮加减方,可有效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抑制其机体内炎症反应,提高其免疫力,且不会增加用药不良反应,兼具良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后咳嗽 中西医结合疗法 风热阴伤证 桑菊饮加减方 疗效比较研究 上呼吸道感染
下载PDF
从“阮旨遥深”到“玉溪要眇”——中国古代象征性多义性诗歌之从主理到主情 被引量:12
4
作者 余恕诚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20-28,共9页
中国古代象征性、多义性诗歌,以魏晋之交的阮籍和晚唐的李商隐成就最高。阮籍把复杂的心理导向玄思,具有暗示作用的意象在外,而哲理玄思包藏于内,以虚拟象征之境,隐约暗示诗旨。李商隐主情,心象与物象相融合,构成象喻,表现丰富... 中国古代象征性、多义性诗歌,以魏晋之交的阮籍和晚唐的李商隐成就最高。阮籍把复杂的心理导向玄思,具有暗示作用的意象在外,而哲理玄思包藏于内,以虚拟象征之境,隐约暗示诗旨。李商隐主情,心象与物象相融合,构成象喻,表现丰富复杂的情绪与心灵景观。以两家诗歌风貌特征和先后变化为切入点,可以深入认识中国诗歌比兴象征传统的发展及其艺术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情 诗歌风貌 李商隐 阮籍 象征性 兴象 诗旨 艺术经验 心象 物象
原文传递
论李商隐诗的幻象与幻境 被引量:10
5
作者 陶文鹏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6-40,共15页
李商隐借助幻想、幻觉、回忆、纪梦等表现手段,在各种题材的诗中广泛地、灵活地营造幻象与幻境,将日常生活加上梦的朦胧美,建造诗的高层与多层结构,并以梦幻为象征,揭示丰富、深邃的心灵世界,从中提炼出关于爱情、 人生、宇宙的哲理。... 李商隐借助幻想、幻觉、回忆、纪梦等表现手段,在各种题材的诗中广泛地、灵活地营造幻象与幻境,将日常生活加上梦的朦胧美,建造诗的高层与多层结构,并以梦幻为象征,揭示丰富、深邃的心灵世界,从中提炼出关于爱情、 人生、宇宙的哲理。他的梦幻的象征诗缥缈朦胧、凄艳浑融,有别于李贺的奇险怪诞,是对源于屈原楚辞的古典诗歌浪漫艺术传统的卓越继承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幻境 李商隐 梦幻 心灵世界 广泛 象征诗 幻象 艺术传统 表现手段 深邃
原文传递
从西方文论看李商隐的几首诗 被引量:6
6
作者 叶嘉莹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5-48,共14页
李商隐《燕台》四首色泽凄艳、情调迷离。其诗用西方文论的术语来称,是一种客观的投影,是一种外观的形象,但又与作者的情意有相当的关联。要了解并把握其诗歌,必须先有一个与诗人接近的心灵,然后才可进入他的心灵的梦幻境界之中。李商... 李商隐《燕台》四首色泽凄艳、情调迷离。其诗用西方文论的术语来称,是一种客观的投影,是一种外观的形象,但又与作者的情意有相当的关联。要了解并把握其诗歌,必须先有一个与诗人接近的心灵,然后才可进入他的心灵的梦幻境界之中。李商隐的诗不可牵强比附,去做指实的说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燕台》 西方文论
下载PDF
樊南文与玉溪诗——论李商隐四六文对其诗歌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余恕诚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62-71,共10页
四六文与诗赋的关系、樊南文与玉溪诗的关系,一些学者曾加以注意,但未作深入研究。本文从对偶、用典、虚字、句法以及绮丽委婉、富于象征暗示、富于情韵等方面,论析二者间的深刻联系,认为唐诗吸纳其它文体之长,不断出现大的发展变化。... 四六文与诗赋的关系、樊南文与玉溪诗的关系,一些学者曾加以注意,但未作深入研究。本文从对偶、用典、虚字、句法以及绮丽委婉、富于象征暗示、富于情韵等方面,论析二者间的深刻联系,认为唐诗吸纳其它文体之长,不断出现大的发展变化。李白、杜甫代表初盛唐诗歌,对自汉魏至六朝以来赋体成分予以融化吸收,韩愈代表中唐,把散文成分带入诗歌,促成中唐诗坛新变,李商隐则代表晚唐,以骈文入诗,开辟了又一片新天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四六文 诗歌 樊南文风 玉溪诗风 对偶 典故 虚字 句法 意境
原文传递
译者在诗歌翻译中的创造性发挥——以李商隐的《锦瑟》英译为例 被引量:8
8
作者 蔡立胜 《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4-20,共7页
诗歌是诗人情志的独创性抒发,翻译诗歌时同样要求译者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把原诗的情、韵、意完好地再现出来。主要围绕不同译者在翻译《锦瑟》一诗时对典故的处理方式探讨了译者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并谈及译者创造性发... 诗歌是诗人情志的独创性抒发,翻译诗歌时同样要求译者发挥自身的创造性,最大限度地把原诗的情、韵、意完好地再现出来。主要围绕不同译者在翻译《锦瑟》一诗时对典故的处理方式探讨了译者如何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并谈及译者创造性发挥的限度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翻译 李商隐 《锦瑟》 创造性
下载PDF
“四六”指骈文之形成与接受过程考述 被引量:7
9
作者 莫道才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5,共5页
"四六"之名指骈文是在中晚唐自然形成的,从柳宗元合成"骈四俪六"到李商隐提炼为"四六"是一个创造性的飞跃。而这种提炼的基础应该是在中晚唐"四六"指骈文逐渐成为了文坛的共识。晚唐以后,"... "四六"之名指骈文是在中晚唐自然形成的,从柳宗元合成"骈四俪六"到李商隐提炼为"四六"是一个创造性的飞跃。而这种提炼的基础应该是在中晚唐"四六"指骈文逐渐成为了文坛的共识。晚唐以后,"四六"概念迅速流行,结集益多,日渐成为专指应用性骈文的专有各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六 骈文 李商隐 晚唐
下载PDF
论李商隐诗的象征艺术 被引量:6
10
作者 张明非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4期46-50,共5页
李商隐不仅在写作中大量运用象征手段,而且在象征艺术方面有许多创造。他能娴熟自如地运用整体象征手法。个性化和朦胧化是李商隐象征喻象的重要特征。李商隐诗"深情绵渺"的独特诗风和诗歌"多义性"特征的形成,都与... 李商隐不仅在写作中大量运用象征手段,而且在象征艺术方面有许多创造。他能娴熟自如地运用整体象征手法。个性化和朦胧化是李商隐象征喻象的重要特征。李商隐诗"深情绵渺"的独特诗风和诗歌"多义性"特征的形成,都与其有意识地创造性地运用象征手法有密切关系。此外,李商隐诗中的象征还与比兴、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抒情手段存在密切关系。理清这些关系,有助于加深对李商隐诗象征艺术成就和特点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象征艺术 整体象征
下载PDF
白描胜境话玉溪 被引量:6
11
作者 刘学锴 《文学遗产》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50-61,共12页
历来认为李商隐诗风格绮艳、用典繁僻、善学杜诗。但他除了这类典丽精工型的作品之外,还有一大批质量相当高的、遍及各种诗体的以白描为主要特征的佳作。如果说,前者是以“借色”表现“真色”,那么后者便是以白描手段直露本色。“深情... 历来认为李商隐诗风格绮艳、用典繁僻、善学杜诗。但他除了这类典丽精工型的作品之外,还有一大批质量相当高的、遍及各种诗体的以白描为主要特征的佳作。如果说,前者是以“借色”表现“真色”,那么后者便是以白描手段直露本色。“深情绵邈”是这两类诗的共同本质与内在联系。白描型佳作长期不被重视,和李商隐诗在历代被接受的状况密切相关。只有突破传统看法的束缚,才能对义山诗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诗歌 风格 感情基调 白描诗境 义山诗 美学价值
原文传递
译者主体性与唐诗英译——李商隐诗作英译的个案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徐玉娟 束金星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54-61,共8页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精品,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经久不衰,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通过国内外诸多名家的翻译,唐诗在英语文化圈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传播;然而,唐诗的译介仍然面临挑战,这源于诗歌翻译是选择的艺术,而... 唐诗作为中国古典诗歌中的精品,千百年来广为传诵,经久不衰,晚唐诗人李商隐的诗作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通过国内外诸多名家的翻译,唐诗在英语文化圈中得到了日益广泛的传播;然而,唐诗的译介仍然面临挑战,这源于诗歌翻译是选择的艺术,而选择的过程不可避免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形式转换、意义传递或文化移植都需要充分发挥译者主体性。在对译者主体性进行理论诠释的基础上,可以结合哲学阐释学的视角,从"诗歌意义中未定点的存在与阐释"和"译者主体性为唐诗多译本现象的内在理据"两个方面探究李商隐诗作英译的多元阐释现象。多义性作为李商隐诗作的内在本质,是中国古诗的主要特点之一,也是促使译者发挥主体性、对源语文本意义进行多元阐释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诗英译 译者主体性 哲学阐释学 李商隐诗作英译
下载PDF
论李商隐的道教无题诗 被引量:6
13
作者 刘光磊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1年第2期1-6,共6页
李商隐的道教无题诗历来为研究者所注目,然而大多从追索诗歌的本事出发,主要运用传统的“诗言志”的观念,把这些道教无题诗比附为政治遭遇诗;另外解释为诗人与女道士秘密恋爱的本事记录.这两种解诗方法都忽略了诗歌作为有机的艺术... 李商隐的道教无题诗历来为研究者所注目,然而大多从追索诗歌的本事出发,主要运用传统的“诗言志”的观念,把这些道教无题诗比附为政治遭遇诗;另外解释为诗人与女道士秘密恋爱的本事记录.这两种解诗方法都忽略了诗歌作为有机的艺术整体本身所具有的审美内蕴.联系诗人的经历及理想追求,可知这些道教无题诗抒发了诗人人生遭遇的不平心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道教无题诗 情感形象 人生体验 诗歌 文学评论 唐代 女冠 爱情悲剧
下载PDF
李商隐“非儒”思想及原因 被引量:6
14
作者 李珺平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33-37,共5页
李商隐"非儒"思想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合非儒家祖师周公孔丘及学说;二是单非孔丘及学说;三是非儒家圣贤;四是非韩愈。第一、第二是李商隐向儒家先师和学问发起的挑战,第三是对儒学根基产生的质疑,第四是实践应用。李商隐"... 李商隐"非儒"思想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合非儒家祖师周公孔丘及学说;二是单非孔丘及学说;三是非儒家圣贤;四是非韩愈。第一、第二是李商隐向儒家先师和学问发起的挑战,第三是对儒学根基产生的质疑,第四是实践应用。李商隐"非儒"思想的出现与唐代教育体制和宽松学术氛围有关,与本人学养来源和坎坷经历有关,与青少年时代个人的学道经历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非儒 原因
下载PDF
李商隐悼亡诗叙议 被引量:4
15
作者 沈文凡 彭伟 《绥化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56-59,共4页
本文在悼亡诗史的背景下,阐述李商隐悼亡诗的独特价值。李商隐的人生际遇、个人气质与其悼亡诗有密切关系,而“生为死祭”的凭吊与生言死事的语言确实是人生哲学和处世姿态的体现。本文试就李商隐际遇、气质与他悼亡诗的关系,以及诗中... 本文在悼亡诗史的背景下,阐述李商隐悼亡诗的独特价值。李商隐的人生际遇、个人气质与其悼亡诗有密切关系,而“生为死祭”的凭吊与生言死事的语言确实是人生哲学和处世姿态的体现。本文试就李商隐际遇、气质与他悼亡诗的关系,以及诗中深沉的身世之慨展开论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悼亡诗 身世之慨
下载PDF
绮窗凄梦:词中之商隐——试论义山诗对梦窗词的穿透性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吴振华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68-77,共10页
《四库提要》云:“词家之有吴文英,犹诗家之有李商隐。”义山诗对梦窗词的穿透性浸染主要表现在:一、以绮艳抒写深沉的人生感慨;二、致力于表现悲剧色彩的衰败、凋残之美;三、着力表现梦幻般的心灵迷惘;四、运用空幻回合、上下映带钩连... 《四库提要》云:“词家之有吴文英,犹诗家之有李商隐。”义山诗对梦窗词的穿透性浸染主要表现在:一、以绮艳抒写深沉的人生感慨;二、致力于表现悲剧色彩的衰败、凋残之美;三、着力表现梦幻般的心灵迷惘;四、运用空幻回合、上下映带钩连的抒情结构;五、于藻饰典丽中潜藏浑灏流转的意脉;六、创作上同具“潜气内转”的心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诗歌 吴文英 伤感主义 创作手法 思想感情 穿透性 意象 抒情 艺术特色
原文传递
李商隐与令狐绹关系要论 被引量:5
17
作者 傅剑平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34-38,共5页
李商隐一生的荣辱成败与令狐绹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他两人的关系,学界绝大多数论者都认为令狐绹以李商隐依附李党为背恩忘主,对其打击压制无遗力,对造成李商隐的人生悲剧起到重要作用。从他两人交往的忠实和诗文,结合晚唐的幕府文化... 李商隐一生的荣辱成败与令狐绹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对于他两人的关系,学界绝大多数论者都认为令狐绹以李商隐依附李党为背恩忘主,对其打击压制无遗力,对造成李商隐的人生悲剧起到重要作用。从他两人交往的忠实和诗文,结合晚唐的幕府文化考察可见,李商隐的人生悲剧主要是由他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行为言论造成的,而令狐绹对李商隐长期以来一直都有力所能及的帮助、照拂。设若没有令狐绹,李商隐的人生殆将更加艰危、悲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令狐綯 幕府文化
下载PDF
李商隐的诗境界——第9世纪巴洛克式[1]的中国诗人 被引量:3
18
作者 刘若愚(JamesL.Y.Liu) 沈时蓉 詹杭伦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66-71,48,共7页
刘若愚(James L.Y. Liu,1926-1986)教授是美国著名华裔中英比较诗学研究家。他的《李商隐的诗》是美国汉学界研究李商隐最重要的成果,于1969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探讨李商隐的诗在具体表达不同的境界上有多么成功,并且揭... 刘若愚(James L.Y. Liu,1926-1986)教授是美国著名华裔中英比较诗学研究家。他的《李商隐的诗》是美国汉学界研究李商隐最重要的成果,于1969年由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探讨李商隐的诗在具体表达不同的境界上有多么成功,并且揭示这些是什么样的境界。译者由原版译出,原载该书第207-219页。为了中国读者阅读方便,译者加上了各节标题。该书在中国翻译出版,得到刘若愚教授遗著托付人林理彰(Richard John Lynn)教授的支持,谨致谢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 刘若愚 译文
下载PDF
李商隐——悲剧的人生感伤的诗 被引量:4
19
作者 闵虹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98-99,共2页
作为晚唐党争的牺牲品 ,李商隐的诗歌善于通过对自己身世的吟咏 ,深刻表现知识分子末世的苦闷与彷徨、忧愤与哀痛。充溢诗人心灵和诗歌中的是一种义无反顾的悲哀 。
关键词 中国 古代文学 李商隐 悲剧人生 诗歌 悲剧意识
下载PDF
李商隐诗歌的认知诗学研究——概念隐喻、概念转喻视角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强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120-124,共5页
李商隐诗往往意象繁复,意境迷离,作品的表达和阐释均有较大张力,对诗篇解读造成一定的阻力。运用传统的直觉和体验式阐释对作品内部语义充分发掘的同时,相对忽略了对作品意义生成的外部认知因素的关注。认知语言学的诗学途径解决了诗歌... 李商隐诗往往意象繁复,意境迷离,作品的表达和阐释均有较大张力,对诗篇解读造成一定的阻力。运用传统的直觉和体验式阐释对作品内部语义充分发掘的同时,相对忽略了对作品意义生成的外部认知因素的关注。认知语言学的诗学途径解决了诗歌语篇结构和意义的互动,显示了概念系统对诗歌语篇意义的处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商隐诗 诗歌语篇 认知诗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