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玉米F_2群体分子标记偏分离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37
1
作者 严建兵 汤华 +2 位作者 黄益勤 郑用琏 李建生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0期913-918,共6页
以优良玉米杂交组合 (综 3× 87 1)的F2 群体为材料 ,构建了包含 15 0个SSR标记和 2 4个RFLP标记的玉米分子标记连锁图。通过对 174个分子标记的分析 ,发现有 4 9个分子标记表现偏分离 (P <0 0 5 ) ,占总标记数的2 8 2 %。这些... 以优良玉米杂交组合 (综 3× 87 1)的F2 群体为材料 ,构建了包含 15 0个SSR标记和 2 4个RFLP标记的玉米分子标记连锁图。通过对 174个分子标记的分析 ,发现有 4 9个分子标记表现偏分离 (P <0 0 5 ) ,占总标记数的2 8 2 %。这些偏分离标记有 11个偏向父本综 3,占 2 2 5 % ;12个偏向母本 87 1,占 2 4 5 % ;2 5个偏向杂合体 ,占5 1 0 %。还有 1个标记同时偏向双亲。同时在 9条不同的染色体上发现 14个偏分离的热点区域 ,其中 4个与已经定位的配子体基因的位置相近 ,由此表明配子体基因是导致偏分离的部分原因。所发现的SDR6 1和SDR7 2似乎是两个新的偏分离热点区域。进一步讨论了引起偏分离的原因 ,以及偏分离标记对QTL定位的影响。对于单位点的QTL分析而言 ,偏分离标记一般不会影响QTL定位的位置和效应 ;对于两位点的上位性分析而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偏分离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大豆分子标记在RIL群体中的偏分离分析 被引量:33
2
作者 刘峰 吴晓雷 陈受宜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00年第10期883-887,共5页
利用栽培大豆与半野生大豆杂交得到的F8代重组自交系,对238个分子标记的偏分离 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9.4%的位点出现偏分离,并且有偏向母本“长农4号”的趋势。
关键词 分子标记 偏分离 重组自交系 大豆
下载PDF
水稻SSR标记在RI群体的偏分离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彭勇 梁永书 +4 位作者 王世全 吴发强 李双成 邓其明 李平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6年第6期786-790,共5页
以完成了部分测序的培矮64s和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了的粳稻日本晴(Nipponbare)为亲本杂交得到的F6群体作为构图群体,共330个单株,构建了一张含92个微卫星标记的水稻分子遗传图谱。结果发现该F6群体有较高的偏分离现象,有63个分子标记... 以完成了部分测序的培矮64s和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了的粳稻日本晴(Nipponbare)为亲本杂交得到的F6群体作为构图群体,共330个单株,构建了一张含92个微卫星标记的水稻分子遗传图谱。结果发现该F6群体有较高的偏分离现象,有63个分子标记表现偏分离(P<0.05),占总标记数的68.47%,在这些偏分离标记中,有60个标记偏向母本培矮64s,我们对这种偏分离现象和原因进行了分析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SR标记 偏分离 重组自交系 水稻
下载PDF
遗传群体偏分离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4
作者 刘海燕 崔金腾 高用明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13-617,622,共6页
偏分离是指观察到的基因型比例偏离预期的孟德尔分离频率方式,无法用传统的遗传理论和方法加以分析。偏分离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进化动力,并对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造成影响。本文针对偏分离的现象、偏分离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以及对QTL... 偏分离是指观察到的基因型比例偏离预期的孟德尔分离频率方式,无法用传统的遗传理论和方法加以分析。偏分离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进化动力,并对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造成影响。本文针对偏分离的现象、偏分离的影响因素和形成原因,以及对QTL定位的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系统阐述了植物分离群体偏分离的研究进展,为后续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分离 作图群体 分子标记 偏分离热点区域 遗传搭车
下载PDF
水稻籼粳杂交F_2群体中分子标记的异常分离及染色体定位 被引量:16
5
作者 郭晶心 刘耀光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3年第3期331-336,共6页
本研究利用粳稻品种石狩白毛和籼稻品种明恢 6 3杂交的F2 分离群体共 116株 ,构建了含 88个共显性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 ,覆盖了水稻 (OryzasativaL .)基因组 140 6cM。分析了这些共显性标记在F2群体中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 ,有 2 7个标记... 本研究利用粳稻品种石狩白毛和籼稻品种明恢 6 3杂交的F2 分离群体共 116株 ,构建了含 88个共显性分子标记的连锁图谱 ,覆盖了水稻 (OryzasativaL .)基因组 140 6cM。分析了这些共显性标记在F2群体中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 ,有 2 7个标记 (30 7%)的分离显著或极显著的偏离了预期的孟德尔比例(1:2 :1)而表现为异常分离 ,同时还发现了 6个异常分离的热点 ,即第 1染色体上RM 30 2 -RM 2 12 ,第 3染色体上RM 143-RM 85 ,第 6染色体上RM 5 4 0 -RM2 76 ,第 7染色体上PA1-A5 2 6 1和RM 4 32 -RM 4 5 5 ,第 12染色体上RM 5 19-RM 2 35。偏离分别指向两种亲本基因型。说明相关的异常分离因子以不同的方式控制雌雄配子的传递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杂种 分子标记 异常分离 染色体定位 亲本基因型
下载PDF
玉米F_2群体分子标记偏分离的遗传分析(英文) 被引量:12
6
作者 张帆 万雪琴 潘光堂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391-1396,共6页
以优良玉米(Zea maysL.)自交系抗感杂交组合(R15×掖478)的F2群体为材料,构建了239个分子标记(包括151个SSR标记和88个AFLP标记)的玉米分子连锁图,覆盖全基因组3 463.5 cM,相邻标记间的平均间距为14.5 cM。在239个标记中,16个SSR标... 以优良玉米(Zea maysL.)自交系抗感杂交组合(R15×掖478)的F2群体为材料,构建了239个分子标记(包括151个SSR标记和88个AFLP标记)的玉米分子连锁图,覆盖全基因组3 463.5 cM,相邻标记间的平均间距为14.5 cM。在239个标记中,16个SSR标记和9个AFLP标记表现偏分离(P<0.05)。在4条不同的染色体上发现5个偏分离的热点区域,其中3个与已经定位的配子体基因的位置相近,表明配子体基因可能是导致偏分离的部分原因。还发现SDR2和SDR7可能是2个偏分离的新热点区域。进一步讨论了引起偏分离的原因,以及偏分离标记对估算遗传距离的影响。当存在单个的配子体基因时,遗传距离的估算不受偏分离的影响;当存在2个或者2个以上配子体基因时,对遗传距离的估算有偏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连锁图谱 偏分离 玉米(Zea mays L.)
下载PDF
二倍体月季F1群体的SSR鉴定与遗传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周宁宁 李淑斌 +7 位作者 李远波 蹇洪英 晏慧君 王其刚 陈敏 邱显钦 张颢 唐开学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1-160,共10页
以中国古老月季品种‘月月粉’(Rosa chinensis‘Old Blush’,用OB表示)为母本,‘无刺光叶蔷薇’(Rosa wichuriana‘Basye’s Thornless’,用W表示)为父本,构建F_1代共296个单株。从146对SSR标记中筛选出亲本间多态性好且条带清晰的23对... 以中国古老月季品种‘月月粉’(Rosa chinensis‘Old Blush’,用OB表示)为母本,‘无刺光叶蔷薇’(Rosa wichuriana‘Basye’s Thornless’,用W表示)为父本,构建F_1代共296个单株。从146对SSR标记中筛选出亲本间多态性好且条带清晰的23对SSR标记,对随机选择的94株F_1进行杂种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筛选到3个纯合显性标记分别为Fv512、Fv609和305,可单独一次性鉴定全部杂种真实性;随机筛选的94株子代均为真杂种;20个SSR标记用于基因型分析,有9个标记出现了偏分离,并在统计上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偏分离率45%,说明该F_1群体基于SSR位点的基因型偏分离率较高,在进行高密度遗传图谱构建时应重视偏分离标记对作图的影响;UPGMA聚类分析显示,94株F_1的遗传变异大,且遗传多样性丰富,可划分为2个大类7个亚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季 二倍体 F1群体 杂种鉴定 SSR标记 偏分离
原文传递
蕈菌交配型因子偏分离现象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8
作者 程水明 林范学 林芳灿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38-643,共6页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蕈菌交配型因子偏分离的研究概况。四极性蕈菌交配型A、B因子是非连锁的,双核菌丝体经原生质体单核化后2种交配型和担孢子4种交配型的比例应分别为1∶1和1∶1∶1∶1。但在实际的遗传分析中,许多蕈菌这2类交配型的比例... 简要综述了近年来蕈菌交配型因子偏分离的研究概况。四极性蕈菌交配型A、B因子是非连锁的,双核菌丝体经原生质体单核化后2种交配型和担孢子4种交配型的比例应分别为1∶1和1∶1∶1∶1。但在实际的遗传分析中,许多蕈菌这2类交配型的比例并非总以1∶1和1∶1∶1∶1的形式出现。菌丝体经原生质体单核化后只找到1种交配型和担孢子只找到2种或3种交配型的现象并不罕见。香菇担孢子的4种交配型中,偏离孟德尔分离的担孢子以与亲本双核菌丝体相同的那2种交配型为多。对蕈菌交配型因子偏分离现象的系统研究报道极少,现有的一些试验结果认为:蕈菌交配型因子偏分离现象与单核体的再生能力和生长速度差异,与A、B交配型因子连锁的具致死效应的生育抑制因子的存在以及B交配型基因对自异核体分离的核存活的影响力不同有关。此外,可能导致交配型因子偏分离的因素还有交配型因子位点间或位点内重组,亲本交配型因子的异质状态以及细胞质基因组对核选择的细微影响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蕈菌 交配型因子 偏分离
下载PDF
B交配型因子对香菇双核体核型分离比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程水明 林芳灿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1301-1304,共4页
通过探明A或B交配型因子对双核体回收核型的影响,探讨了香菇双核体经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后两个成员核偏分离现象的遗传基础。结果表明,B因子或某些假定的与B因子连锁的基因明显影响去双核化后核的存活力,而A因子对此无明显影响。B因子... 通过探明A或B交配型因子对双核体回收核型的影响,探讨了香菇双核体经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后两个成员核偏分离现象的遗传基础。结果表明,B因子或某些假定的与B因子连锁的基因明显影响去双核化后核的存活力,而A因子对此无明显影响。B因子的特异性与分离自两类异核体(A≠B≠和A=B≠)回收的成员核的存活比例密切相关。可以根据这种功能将B因子排成一个分级的序列。两个参试菌株中的4个B因子的特异性顺序为B1>B3>B4>B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B交配型因子 原生质体 偏分离
下载PDF
偏分离分子标记的作图方法 被引量:8
10
作者 谭军 薛庆中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56-360,共5页
对取自MAPMAKER软件小鼠F_2群体(含333个体)的5个RFLP连锁标记数据作了共显性分子标记偏分离的分析。先确定选择类型的方程组(配子或合子),随后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估算标记间的重组值。在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时,如果两个相邻标... 对取自MAPMAKER软件小鼠F_2群体(含333个体)的5个RFLP连锁标记数据作了共显性分子标记偏分离的分析。先确定选择类型的方程组(配子或合子),随后采用Newton-Raphson迭代法估算标记间的重组值。在构建分子标记遗传图谱时,如果两个相邻标记均存在偏分离,最好采用纳入偏分离因子的估算方法。在估计F_2群体标记间偏分离重组距离上,用连续x^2检测方法比传统x^2检测更为准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标记 遗传作图 偏分离
下载PDF
小麦RIL群体SSR分子标记偏分离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2
11
作者 陈佳慧 兰进好 +2 位作者 王晖 王文文 田纪春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07-410,共4页
为了研究小麦SSR分子标记偏分离的遗传特性,以普通小麦6044和01-35杂交得到的F8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利用具有多态性的76对SSR引物进行群体间分析。结果表明,有15个分子标记表现偏分离(P<0.05),占总标记数的19.74%。这些偏分... 为了研究小麦SSR分子标记偏分离的遗传特性,以普通小麦6044和01-35杂交得到的F8重组自交系(RIL)群体为材料,利用具有多态性的76对SSR引物进行群体间分析。结果表明,有15个分子标记表现偏分离(P<0.05),占总标记数的19.74%。这些偏分离标记中有7个标记偏向父本6044,占总偏分离标记位点数的46.67%;8个标记偏向母本01-35,占总偏分离标记位点数的53.33%。这些标记在图谱上有两种分布形式,分别为成簇分布和孤立分布。在7条不同的染色体上均发现偏分离标记,其中在3条染色体上发现3个热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SSR分子标记 偏分离
下载PDF
水稻日本晴与广陆矮4号杂交F_2群体SSR标记偏分离原因探析(英文) 被引量:11
12
作者 赵兵 邓其明 +5 位作者 张启军 李杰勤 叶少平 梁永书 彭勇 李平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9-457,共9页
以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的材料粳稻日本晴和完成了第4染色体全序列测序的籼稻广陆矮4号的杂交F2作为构图群体,共90个单株,构建了一张含148个微卫星标记的水稻分子遗传图谱。该F2群体显著偏分离非常高,发现有49个分子标记表现偏分离(P<... 以全基因组测序已经完成的材料粳稻日本晴和完成了第4染色体全序列测序的籼稻广陆矮4号的杂交F2作为构图群体,共90个单株,构建了一张含148个微卫星标记的水稻分子遗传图谱。该F2群体显著偏分离非常高,发现有49个分子标记表现偏分离(P<0.05),占总标记数的33.11%,这些偏分离标记中有36个偏向广陆4号,13个偏向杂合体,没有偏向日本晴的偏分离标记。讨论了配子体基因和孢子体基因导致偏分离的原因,通过已经定位的配子体基因和杂种不育基因分布在偏分离集中的区域来进一步说明配子体基因和杂种不育基因确实是导致偏分离形成的原因,而且还通过未定位的标记分析了偏分离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F2群体 SSR标记 偏分离
下载PDF
香菇单核菌丝生长速度与交配型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10
13
作者 程水明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765-768,共4页
研究分析鉴定了香菇担孢子的交配型,并对各类交配型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4种交配型担孢子的比例变化关系,探讨造成香菇担孢子4种交配型单核体比例偏离1∶1∶1∶1分离的遗传背景。结果表明,交配型因子偏分离与菌落形态、培养条件及... 研究分析鉴定了香菇担孢子的交配型,并对各类交配型的比例进行了统计分析,通过4种交配型担孢子的比例变化关系,探讨造成香菇担孢子4种交配型单核体比例偏离1∶1∶1∶1分离的遗传背景。结果表明,交配型因子偏分离与菌落形态、培养条件及单核体间交配反应的特征无关,不同菌株4种交配型的担孢子在菌落形态上有较大的差异,但这些菌落形态与交配型比例之间没有相关性;4种单核体之间发生亲和性反应的形态特征有多种形式,这些形态特征与交配型比例之间亦没有直接的联系;但同一双核菌株的F1代担孢子的萌发能力、生长速度是有差异的,从而导致有些菌株的担孢子中4种交配型分布不均衡,甚至导致有些菌株中只能检测到2种或3种交配型的担孢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菇 担孢子 生长速度 交配型因子
下载PDF
香菇担孢子交配型比例偏分离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程水明 林范学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0期2296-2302,共7页
【目的】验证香菇中担孢子交配型因子分离是否存在普遍意义的偏分离现象及其在栽培菌株与野生菌株中的表现。【方法】以17个野生和栽培香菇菌株为样本,采用交配型分析、OWE-SOJ技术鉴定孢子的交配型,对各类交配型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 【目的】验证香菇中担孢子交配型因子分离是否存在普遍意义的偏分离现象及其在栽培菌株与野生菌株中的表现。【方法】以17个野生和栽培香菇菌株为样本,采用交配型分析、OWE-SOJ技术鉴定孢子的交配型,对各类交配型的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占供试总数64.71%的菌株担孢子交配型不呈预期的分离比,其中12个供试栽培菌株中有9个,5个供试野生菌株中有2个;偏分离菌株中均有亲本型孢子数量多于重组型孢子的趋势,偏分离双核菌丝体的F1代担孢子的核型主要取决于双核亲本的组成。【结论】香菇中担孢子交配型因子分离偏离理论预期是一种统计学意义的普遍现象;偏离程度栽培菌株大于野生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配型因子 担孢子 香菇 偏分离
下载PDF
海湾扇贝杂交、近交和自交家系的微卫星标记偏分离分析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宇 李莉 +2 位作者 张守都 郑怀平 张国范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9-115,共7页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是典型的雌雄同体型贝类,行体外受精,能自体受精也能异体受精,因此可产生3种不同形式的交配方式:杂交(Out bred)、近交(Inbred)和自交(Selfing)。本研究筛选了10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对海湾扇贝4个不同近...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是典型的雌雄同体型贝类,行体外受精,能自体受精也能异体受精,因此可产生3种不同形式的交配方式:杂交(Out bred)、近交(Inbred)和自交(Selfing)。本研究筛选了10对多态性微卫星引物对海湾扇贝4个不同近交梯度共8个家系基因型进行了遗传分离分析。从偏分离标记的个数来看,杂家家系最多,其次是自交一代和自交二代,最后是近交家系。结果表明只有自交家系后代基因型存在纯合子缺失,部分证明了显性遗传效应,同时筛选出3个与有害基因连锁的微卫星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近交衰退 微卫星 偏分离
下载PDF
籼粳稻细胞质背景下Rf-1位点PCR标记的遗传分离 被引量:8
16
作者 王石华 谭亚玲 +4 位作者 谭学林 文建成 寇姝燕 金寿林 洪汝科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3期456-460,共5页
本文在籼、粳稻细胞质背景下研究了Rf-1位点上PCR标记M45461的遗传分离比例,结果显示M45461的遗传分离与提供雄配子的杂合体的细胞质背景有关。粳稻细胞质不影响M45461的遗传分离比例,而籼稻细胞质会导致M45461极显著偏向籼稻或具有籼... 本文在籼、粳稻细胞质背景下研究了Rf-1位点上PCR标记M45461的遗传分离比例,结果显示M45461的遗传分离与提供雄配子的杂合体的细胞质背景有关。粳稻细胞质不影响M45461的遗传分离比例,而籼稻细胞质会导致M45461极显著偏向籼稻或具有籼稻遗传成分较重的亲本。在籼、粳稻细胞质背景下,杂合体的花粉育性分别为半不育和正常可育,而小穗育性均正常。说明M45461的偏分离与雄配子选择有关,而与雌配子关系不大。该结果还揭示粳稻细胞质可以与籼稻细胞核和谐共存,籼稻细胞质则与粳稻细胞核存在不谐和的遗传互作。这一结论可以为籼粳分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参考,也可为籼粳杂交父母本选择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籼粳分化 偏分离 细胞质 Rf-1位点
下载PDF
植物杂交后代中基因偏分离的产生原因及其进化意义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哲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1-810,共10页
在天然杂交–渐渗的过程中,来自双亲的等位基因在后代的不均等分布导致偏分离的产生。大量研究表明,偏分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连锁图谱构建过程中发现的偏分离现象及导致偏分离的原因,很少有研究关注偏... 在天然杂交–渐渗的过程中,来自双亲的等位基因在后代的不均等分布导致偏分离的产生。大量研究表明,偏分离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但是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遗传连锁图谱构建过程中发现的偏分离现象及导致偏分离的原因,很少有研究关注偏分离带来的基因频率或基因型频率变化对进化产生的影响。本文介绍了导致偏分离的主要因素,如基因相互作用、双亲间遗传分化、细胞质遗传和环境影响等,分析了偏分离的进化意义,认为偏分离的产生对群体进化潜力、性别比例、遗传多样性及维持分化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影响。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关注转基因进入野生近缘种群体后通过偏分离对群体长期进化潜力的影响,以及偏分离现象在群体世代间有何变化等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分离 杂交渐渗 野生近缘种 进化潜力 选择 遗传连锁
下载PDF
利用SSR标记分析川育12×人工合成小麦Syn780重组自交系群体中的偏分离现象 被引量:6
18
作者 曾云超 李俊 +4 位作者 杨玉敏 廖杰 彭正松 汤永禄 杨武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7年第2期230-233,共4页
利用栽培小麦“川育12”和“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小麦”Syn780杂交得到的F8代重组自交系,对103个SSR分子标记的偏分离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2.3%的位点出现偏分离,发生偏分离的标记主要集中分布在A染色体组。为进一步利用该重... 利用栽培小麦“川育12”和“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小麦”Syn780杂交得到的F8代重组自交系,对103个SSR分子标记的偏分离现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2.3%的位点出现偏分离,发生偏分离的标记主要集中分布在A染色体组。为进一步利用该重组自交系标记双亲重要性状提供了参考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分离 重组自交系 SSR标记 人工合成小麦
下载PDF
雄配子体选择在遗传偏分离中的效应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石华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9年第5期990-995,共6页
偏分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中的遗传学现象,被认为是一种强有力的进化动力。本文从生殖隔离因子、细胞质效应以及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雄配子体选择可能导致的遗传偏分离效应。研究证明,位于细胞核基因组上的生殖隔离因子如配子体基... 偏分离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生物中的遗传学现象,被认为是一种强有力的进化动力。本文从生殖隔离因子、细胞质效应以及环境因素三个方面分析了雄配子体选择可能导致的遗传偏分离效应。研究证明,位于细胞核基因组上的生殖隔离因子如配子体基因、不育基因等遗传因素导致的雄配子体选择是引起遗传偏分离的主要原因;而细胞质核互作导致的雄性不育产生的雄配子选择同样可导致核基因发生遗传偏分离;非遗传因素如环境温度等引起的雄配子选择也会导致遗传偏分离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分离 配子体选择 生殖隔离 细胞质效应 环境因素
下载PDF
Genome-wide dissection of segregation distortion using multiple inter-subspecific crosses in rice 被引量:6
20
作者 Guangwei Li Jiye Jin +5 位作者 Yan Zhou Xufeng Bai Donghai Mao Cong Tan Gongwei Wang Yidan Ouyang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507-516,共10页
Mendelian inheritance can ensure equal segregation of alleles from parents to offspring, which provides fundamental basis for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Segregation distortion(SD) leads to preferential transmissi... Mendelian inheritance can ensure equal segregation of alleles from parents to offspring, which provides fundamental basis for genetics and molecular biology. Segregation distortion(SD) leads to preferential transmission of certain alleles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Such violation of Mendelian genetic principle is often accompanied by reproductive isolation and eventually speciation. Although SD is observed in a wide range of species from plants to animals, genome-wide dissection of such biased transmission of gametes is rare. Using nine inter-subspecific rice crosses, a genome-wide screen for SD loci is performed, which reveals 61 single-locus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and 194 digenic interactions showing distorted transmission ratio, among which 24 new SD loci are identified. Biased transmission of alleles is observed in all nine crosses, suggesting that SD exists extensively in rice populations. 72.13% distorted regions are repeatedly detected in multiple populations, and the most prevalent SD hotspot that observed in eight populations is mapped to chromosome 3. Xian alleles are transmitted at higher frequencies than geng alleles in inter-subspecific crosses, which change the genetic composition of the rice populations. Epistatic interaction contributes significantly to the deviation of Mendelian segregation at the whole-genome level in rice, which is distinct from that in animals. These results provide an extensive archive for investigating the genetic basis of SD in rice, which have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in understanding the reproductive isolation and formation of inter-subspecific barriers during the evolu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ryza sativa xian/indica geng/japonica segregation distortion reproductive isolation ALLELE frequenc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