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秦艽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7
1
作者 聂安政 林志健 +1 位作者 王雨 张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97-608,共12页
秦艽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且是一种极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目前发现秦艽中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苷类、木脂素类、黄酮类及三萜类等化学成分。其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炎、镇痛、保肝、免疫抑制、降血压、抗病毒、抗肿瘤等... 秦艽在我国西北地区分布广泛,资源丰富,且是一种极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目前发现秦艽中主要含有环烯醚萜苷类、木脂素类、黄酮类及三萜类等化学成分。其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炎、镇痛、保肝、免疫抑制、降血压、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方面。通过文献检索,对近20年来国内外对秦艽的化学成分和主要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以期为秦艽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艽 裂环环烯醚萜苷类 环烯醚萜苷类 木脂素类 黄酮类 三萜类 抗炎 保肝
原文传递
秦皮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55
2
作者 聂安政 林志健 张冰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3332-3341,共10页
秦皮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是一种极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目前发现秦皮中主要含有香豆素类、木脂素类、裂环烯醚萜类、苯乙醇苷类、黄酮类、酚酸类及三萜类等化学成分。其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菌、抗炎、抗氧化、利尿和抗高尿... 秦皮在我国分布广泛,资源丰富,是一种极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药用植物。目前发现秦皮中主要含有香豆素类、木脂素类、裂环烯醚萜类、苯乙醇苷类、黄酮类、酚酸类及三萜类等化学成分。其药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抗菌、抗炎、抗氧化、利尿和抗高尿酸血症及抗肿瘤等方面上。通过文献检索,对近年来国内外对秦皮的化学成分和主要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归纳,以期为秦皮的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皮 香豆素 裂环烯醚萜 抗菌 抗高尿酸
原文传递
中药女贞子中水溶性成分二种新裂环环烯醚萜甙的分离和鉴定 被引量:26
3
作者 石力夫 曹颖瑛 +1 位作者 陈海生 董建萍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442-446,共5页
从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lucidumAit)干燥成熟果实女贞子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裂环环烯醚萜甙类化合物,经光谱及化学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并分别命名为特女贞甙(specnuezhenide,I)和女贞苦... 从木犀科植物女贞(LigustrumlucidumAit)干燥成熟果实女贞子中分离得到2个新的裂环环烯醚萜甙类化合物,经光谱及化学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并分别命名为特女贞甙(specnuezhenide,I)和女贞苦甙(nuezhengalaside,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子 裂环环烯醚萜 特女贞甙 女贞苦甙 分离
下载PDF
龙胆属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27
4
作者 董丽萍 倪梁红 +1 位作者 赵志礼 吴靳荣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2116-2128,共13页
龙胆属Gentiana L.是龙胆科(Gentianaceae)中最大的属。该属植物中含有大量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尤其富含环烯醚萜类成分,这类成分具有较好的保肝、抗炎解热、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对龙胆属植物中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类综述,以... 龙胆属Gentiana L.是龙胆科(Gentianaceae)中最大的属。该属植物中含有大量具有药理活性的化学成分,尤其富含环烯醚萜类成分,这类成分具有较好的保肝、抗炎解热、抗病毒等药理作用。对龙胆属植物中环烯醚萜类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类综述,以期为龙胆属化学成分研究及药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胆属 龙胆科 环烯醚萜 裂环烯醚萜 聚合环烯醚萜
原文传递
女贞子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冯志毅 冯静 崔瑛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259-262,共4页
目的研究木犀科药用植物女贞子(Ligustrum lucidum)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溶剂提取、萃取、硅胶正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结晶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女贞子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 目的研究木犀科药用植物女贞子(Ligustrum lucidum)的化学成分。方法用溶剂提取、萃取、硅胶正相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结晶法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结构。结果从女贞子中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结构分别为3-O-cis-P-coumaroyl maslinic acid(1),oleoside 11-methyl ester(2),oleonuezhenide(3),G 13(4),oleosidedimethyl ester(5),nuezhenide(6),oleuropein(7),3,4-dihydroxyphenethyl-β-D-glucoside(8)和3,4-dihydroxyphenethyl-(6′-caf-feoyl)-β-D-glucoside(9)。结论化合物1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4,8,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贞子 木犀属 果实 裂环环烯醚萜
原文传递
藏药印度獐牙菜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9
6
作者 陈雪晴 尤蓉蓉 +4 位作者 何丹丹 黄长高 钱士辉 范君婷 鞠建明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5112-5116,共5页
目的研究藏药印度獐牙菜Swertia chirayit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印度獐牙菜8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 目的研究藏药印度獐牙菜Swertia chirayit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Sephadex LH-20等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波谱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印度獐牙菜8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并鉴定了12个化合物,包括2个酮、4个三萜、3个裂环烯醚萜和3个其他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5,8-三羟基-3-甲氧基酮(1)、1,3,5,8-四羟基酮(2)、齐墩果酸(3)、4-epi-hederagenin(4)、2-epi-corosolic acid(5)、熊果酸(6)、当药苦酯苷(7)、swerimilegenin I(8)、红白金花内酯(9)、儿茶酚(10)、丁香酸(11)、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12)。结论化合物4、5、11首次从獐牙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9首次从印度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獐牙菜 酮 三萜 裂环烯醚萜 4-epi-hederagenin 当药苦酯苷 红白金花内酯 儿茶酚 丁香酸
原文传递
紫红獐牙菜的单萜环烯醚甙 被引量:8
7
作者 罗跃华 聂瑞麟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1993年第1期97-100,共4页
从紫红獐牙菜(Swertia punicea Hemsl.)中分离到5个单萜环烯醚甙。鉴定为苦龙胆甙(amarogentin)(Ⅰ)和它的新异构体,命名为苦龙胆甙B(amarogentin B)(Ⅱ)以及龙胆苦甙(gentiopicroside)(Ⅲ),獐牙菜甙(sweroside)(Ⅳ)和獐牙菜苦甙(swerti... 从紫红獐牙菜(Swertia punicea Hemsl.)中分离到5个单萜环烯醚甙。鉴定为苦龙胆甙(amarogentin)(Ⅰ)和它的新异构体,命名为苦龙胆甙B(amarogentin B)(Ⅱ)以及龙胆苦甙(gentiopicroside)(Ⅲ),獐牙菜甙(sweroside)(Ⅳ)和獐牙菜苦甙(swertiamarin)(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红獐牙菜 单萜环烯醚甙
下载PDF
滇龙胆不同部位裂环烯醚萜类物质含量比较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沈涛 金航 +2 位作者 王元忠 张金渝 杨维泽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86-1890,共5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临沧云县滇龙胆不同部位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当药苷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当药苷在滇龙胆根、茎、叶、花中均有分布;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在根部含量较高,分别为(35.88±5.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云南临沧云县滇龙胆不同部位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当药苷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当药苷在滇龙胆根、茎、叶、花中均有分布;龙胆苦苷、獐牙菜苦苷在根部含量较高,分别为(35.88±5.89)mg/g和(1.35±0.33)mg/g;当药苷在花部含量最高,为(0.97±0.24)mg/g.(2)不同部位有效成分间具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相关性.(3)相同海拔条件下,不同栽培方式下滇龙胆根部龙胆苦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茎部、叶部獐牙菜苦苷含量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 裂环烯醚萜类 不同部位 不同栽培方式
下载PDF
武都地区初榨橄榄油酚类和脂肪酸组成对油脂氧化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唐凤霞 李川 +3 位作者 周昊 陈虹霞 张昌伟 王成章 《林产化学与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1-119,共9页
对武都地区的白橄榄(U)、恩帕特雷(E)、奇迹(K)、阿斯(As)、中山24(Z)、云台14(Y)、皮瓜尔(P)、豆果(Arbe)、小苹果(M)、鄂植8(Ez)、阿尔伯萨拉(Arbo)、科拉蒂(C)、莱星(L)、佛奥(F)这14个品种初榨橄榄油的脂肪酸、酚类成分及油脂氧化... 对武都地区的白橄榄(U)、恩帕特雷(E)、奇迹(K)、阿斯(As)、中山24(Z)、云台14(Y)、皮瓜尔(P)、豆果(Arbe)、小苹果(M)、鄂植8(Ez)、阿尔伯萨拉(Arbo)、科拉蒂(C)、莱星(L)、佛奥(F)这14个品种初榨橄榄油的脂肪酸、酚类成分及油脂氧化稳定性进行检测和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品种间多酚和脂肪酸含量及油脂氧化稳定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分析样品的脂肪酸组成均符合欧盟特级初榨橄榄油标准,初榨橄榄油中油酸质量分数在(56.12±0.24)%(豆果)和(71.45±0.42)%(科拉蒂)之间,亚油酸质量分数在(5.73±0.06)%(皮瓜尔)和(15.80±0.05)%(阿斯)之间,棕榈酸质量分数在(12.67±0.12)%(科拉蒂)和(18.76±0.04)%(豆果)之间。裂环烯醚萜类是主要的酚类成分,总酚质量分数最高为奇迹,为(471.35±29.34)mg/kg,最低为豆果,仅(165.65±8.08)mg/kg。主成分分析表明:富含橄榄苦苷苷元、女贞子苷元、橄榄裂环烯醚萜、油酸、芹菜素的品种氧化稳定性越高,而富含棕榈酸、亚油酸、酪醇、羟基酪醇、刺激醛的品种氧化稳定性越低。基于芹菜素、橄榄裂环烯醚萜、木犀草素和亚油酸建立的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模型可以预测90.70%的油脂氧化稳定性变化(p<0.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橄榄 裂环烯醚萜类 脂肪酸 主成分分析 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
下载PDF
橄榄油中生物酚准确定量的瓶颈及对策
10
作者 束莉丹 李燕艳 曹文明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6-144,共9页
橄榄油中的生物酚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极其复杂的极性酚类物质,不仅化学结构异质、性质多不稳定、异构化程度高,而且橄榄多酚等歧义概念的长期共存,使得生物酚始终没有理想的测定方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橄榄油的品质控制及贸易。为了寻... 橄榄油中的生物酚是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极其复杂的极性酚类物质,不仅化学结构异质、性质多不稳定、异构化程度高,而且橄榄多酚等歧义概念的长期共存,使得生物酚始终没有理想的测定方法,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橄榄油的品质控制及贸易。为了寻求突破橄榄油中生物酚测定瓶颈的对策,为橄榄油中生物酚的准确定量提供理论参考,综述了多酚、酚类化合物、橄榄油多酚与生物酚等类似术语使用范围的异同,分析了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关于橄榄油多酚健康声称中术语模糊、缺失适用分析方法的争议,从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复杂异构体与衍生物、色谱基线分离不可行、标准品缺失、单体酚法与总酚法的不兼容性4个方面阐述了橄榄油中生物酚准确定量的瓶颈,并对突破瓶颈的4个具有潜力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即实现全回收率与零人工产物的直接进样法,提升分辨力与准确性的离子淌度质谱(IM-MS),降低基质效应与提升灵敏度的二维液相色谱(LC×LC),加速裂环烯醚萜类标准品研制。橄榄油生物酚准确定量的瓶颈将长期存在,方法突破有赖于更深入的基础研究与创新技术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橄榄油 橄榄油多酚 生物酚 酚类化合物 裂环烯醚萜 定量检测
下载PDF
毛萼獐牙菜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4
11
作者 蒋富强 张雪梅 +3 位作者 马云保 耿长安 江志勇 陈纪军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6期2215-2218,共4页
目的:对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植物毛萼獐牙菜Swertia hispidicalyx Burk.的干燥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1H-,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 目的:对龙胆科Gentianaceae獐牙菜属植物毛萼獐牙菜Swertia hispidicalyx Burk.的干燥全草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采用各种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分析(MS,1H-,13C-NMR)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11个化合物,其中2个口山酮,2个裂环烯醚萜,2个三萜,2个甾体,以及3个其他类化合物,它们分别鉴定为1,3,5,8-四羟基口山酮(1,3,5,8-tetrahydroxyxanthone,1),1,5,8-三羟基-3-甲氧基口山酮(1,5,8-trihydroxy-3-methoxyxanthone,2),龙胆内酯(gentiolactone,3),獐牙菜苦苷(swertiamarin,4),3,4-dihydro-1H,6H,8H-naphtho[1,2-c:4,5-c',d']dipyrano-1,8-dione(5),(+)-丁香脂素[(+)-syringaresinol,6)],松柏醛(trans-coniferyl aldehyde,7),山楂酸(maslinic acid,8),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9),胡萝卜苷(daucosterol,10),β-谷甾醇(β-sitosterol,11)。结论:化合物1~11均为首次从毛萼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萼獐牙菜 口山酮 裂环烯醚萜
原文传递
The Distribution,Uses,and Characteristic Components of Gentianaceae Plants in China
12
作者 Han Cheng Yue-Bin Ge +3 位作者 Jun Li Yan Zhang Xian-Ju Huang Guo-Xun Chen 《World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21年第3期287-298,共12页
Extracts of Gentianaceae herb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s food additives,teas,or medicinal remedies for various human diseases and disorders.Iridoids,secoiridoids,and analogs glycosides,mainly include gentiopicroside,sw... Extracts of Gentianaceae herbs have been widely used as food additives,teas,or medicinal remedies for various human diseases and disorders.Iridoids,secoiridoids,and analogs glycosides,mainly include gentiopicroside,sweroside,swertiamarin,and loganic acid,are the characteristic compounds found in the Gentianaceae plants.The uses of the medicinal herbs containing these secoiridoids have been described in Chinese Materia Medica.Herbal extracts containing iridoids,secoiridoids,and analogs could exert protective effects in multiple human tissues and cells.Some of these medicinal herbs have been studied using modern pharmacological mean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y have analgesic,liver protective,anti-inflammatory,antiallergic,anti-pathogeny,and anti-bacterial functions.This review was aimed to summarize the use of Gentianaceae herbs for disease treatments and pharmaco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ctive compounds.In so doing,we hope to demonstrate that Gentianaceae herbs and bioactive compounds in them may have abilities to affect inflammation,hepatic metabolism and cell signaling.In addition,we would like to bring this to the attention of the field about the use and study of compounds derived from Gentianaceae herb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NALOGS GENTIOPICROSIDE IRIDOIDS PHYTOMEDICINES secoiridoids
原文传递
野生和栽培滇龙胆主要活性组分含量特征及质量评价 被引量:5
13
作者 沈涛 张霁 +2 位作者 赵艳丽 王元忠 金航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79-985,共7页
目的:建立滇龙胆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谱,测定有效成分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对野生和栽培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液相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 目的:建立滇龙胆高效液相色谱(HPLC)图谱,测定有效成分含量,结合化学计量学对野生和栽培药材进行质量评价。方法:采用Shim-pack VP-ODS液相色谱柱(150 mm×4.6 mm,5μm),以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5 min,5%B;5-10 min,5%B→10%B;10-26 min,10%B→26%B;26-30 min,26%B→35%B),流速1.00 m 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41 nm,进样量5μL。采用系统聚类,相似度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对化学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7批药材马钱苷酸含量为5.375 mg·g-1(S12)-20.234 mg·g-1(S3),獐牙菜苦苷含量为2.246 mg·g-1(S7)-9.653 mg·g-1(S18),龙胆苦苷含量为24.252 mg·g-1(S19)-128.350 mg·g-1(S25),当药苷含量为0.510 mg·g-1(S12)-3.498 mg·g-1(S8);当药苷在4种活性成分中含量最低;所有样品依照4种化学成分的含量特征可分为a、b、c 3类;a类包括大部分野生样品和栽培2年的滇龙胆,贵州的样品(S19)被单独归为b类,c类主要为3年生样品;相似度分析显示大部分样品相似度大于0.930,野生和栽培样品化学成分种类相似,但含量有明显变化;以14个共有峰峰面积为变量,进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PLS-DA模型,结果显示野生和栽培样品能被正确区分;栽培3年滇龙胆环烯醚萜与裂环烯醚萜类成分总含量最高,质量稳定,品质最佳。结论:高效液相色谱图谱与多指标化学成分定量相结合可为野生和栽培滇龙胆药材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龙胆 环烯醚萜 裂环烯醚萜 聚类分析 野生样品 栽培样品 特征图谱分析 马钱苷酸 獐牙菜苦苷 龙胆苦苷 当药苷
原文传递
环烯醚萜类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4
作者 郑礼胜 刘向前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9年第4期702-711,725,共11页
本文对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分布、结构类型、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为研究该类活性物质提供参考。
关键词 环烯醚萜 裂环环烯醚萜 环烯醚萜苷 生物活性 结构类型 分布
下载PDF
秦皮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刘国宇 周军辉 崔新爱 《西北药学杂志》 CAS 2016年第2期220-220,F0003,F0004,共3页
目的探讨秦皮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有效开发利用秦皮及其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外发表有关秦皮中化学成分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秦皮中含有香豆素、环烯醚萜、木质素、酚类、三萜类等多种具有生物活... 目的探讨秦皮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有效开发利用秦皮及其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国内外发表有关秦皮中化学成分的文献进行综述。结果秦皮中含有香豆素、环烯醚萜、木质素、酚类、三萜类等多种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学成分。结论秦皮中有效成分的分离及纯化、检测方法、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等临床应用还有待做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皮 香豆素 环烯醚萜 木质素 三萜
下载PDF
Two new secoiridoid glycosides from the roots of 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被引量:8
16
作者 Lian Chun Zou Tong Fei Zhu +3 位作者 Shu Cai Gan Da Cheng Wang Yu Zhang Xu Ming De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10期1224-1227,共4页
From the roots of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two new secoifidoid glycosides, named picrosecosides Ⅰ and Ⅱ (1, 2) have been isolate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chemical and spectropic evide... From the roots of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two new secoifidoid glycosides, named picrosecosides Ⅰ and Ⅱ (1, 2) have been isolated. 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chemical and spectropic eviden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secoiridoid glycosides Picrosecosides and
下载PDF
HPLC Fingerprint and LC-TOF-MS Analysis on Extract from Roots of Gentiana macrophylla 被引量:8
17
作者 Qi SU Ping-ping SHANG +4 位作者 Yong-min ZHANG Na JIA Jiao HE Wen-na ZHAO Wen-ji SU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CAS 2012年第3期245-251,共7页
Objective Establishing a fingerprint method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 chemicals in the roots of Gentiana macrophylla and evaluate their quality. Methods RP-HPLC was developed for fingerprint analysis and determin... Objective Establishing a fingerprint method to identify the characteristic chemicals in the roots of Gentiana macrophylla and evaluate their quality. Methods RP-HPLC was developed for fingerprint analysis and determination of four ingredients in G. macrophylla roots from different sources. LC-ESI-TOF-MS was employed to identify the chromatographic peaks of the fingerprint. Results Five common peaks were identified by comparing their retention time with reference secoiridoid glucosides. Eight major peaks in chromatographic fingerprint were analyzed by on-line LC-ESI-TOF-MS. Four secoiridoid glucosides were identified based on their MS data.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specific and could be served for the quality identification and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G. macrophyll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INGERPRINT Gentiana macrophylla LC-ESI-TOF-MS quality control secoiridoid glucosides
原文传递
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研究概况 被引量:10
18
作者 罗玉燕 卢成瑛 +1 位作者 陈功锡 桂克印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431-436,共6页
近年来随着对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倍受关注。本文综述含天然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植物分布,收集整理了2002—2009年以来国内外新发现的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并简述其提取分离检测方法和生... 近年来随着对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深入研究,发现该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倍受关注。本文综述含天然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的植物分布,收集整理了2002—2009年以来国内外新发现的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并简述其提取分离检测方法和生物活性研究概况,对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在食品及医药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裂环烯醚萜 化学结构 生物活性
下载PDF
Two new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 and a new secoiridoid glycoside from the roots of 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被引量:7
19
作者 Lian Chun Zou Zhi Hui Yan +3 位作者 Tong Fei Zhu Hua Xiang Da Cheng Wang Xu Ming Deng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SCIE CAS CSCD 2010年第9期1103-1106,共4页
Two new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named scroside H(1),scroside I(2),and a new secoiridoid glycoside,named picrogentioside I(3),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underground parts of 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Their ... Two new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s,named scroside H(1),scroside I(2),and a new secoiridoid glycoside,named picrogentioside I(3),have been isolated from the underground parts of 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Their structures were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oscopic evid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icrorhiza scrophulariiflora Phenylethanoid glycoside secoiridoid glycoside
下载PDF
欧橄榄叶中的新裂环烯醚萜(英文) 被引量:9
20
作者 吉腾飞 王爱国 +3 位作者 杨建波 苏亚伦 袁玲 冯孝章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7年第3期361-364,共4页
从欧橄榄(Olea europaeaL.)干燥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上述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O-甲基橄榄苦苷(6′-O-methyloleuropein,1)、橄榄苦苷(oleu-ropein,2)、(1S)-methylelenol... 从欧橄榄(Olea europaeaL.)干燥叶的乙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5个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和理化常数对照等方法,上述化合物分别鉴定为6′-O-甲基橄榄苦苷(6′-O-methyloleuropein,1)、橄榄苦苷(oleu-ropein,2)、(1S)-methylelenolate(3)、3,4-二羟基苯乙基-4-甲酰基-3-甲酰甲基-4-己烯酯(4)和oleoside(5)。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橄榄叶 橄榄苦苷 6'-甲基橄榄苦苷 裂环烯醚萜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