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动态评价——基于改进的“纵横向”拉开档次评价法 被引量:30
1
作者 陈国宏 康艺苹 李美娟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23,共7页
基于改进的"纵横向"拉开档次动态综合评价法,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结合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其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熵值法找出了影响区域科技创... 基于改进的"纵横向"拉开档次动态综合评价法,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动态综合评价。结合K-均值聚类分析方法,对其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熵值法找出了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进而提出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能力 综合评价
下载PDF
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25
2
作者 姜鑫 余兴厚 罗佳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1-45,共5页
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非常重视对现代科技的统计与分析,其评价结果对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科技部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国家经济与科技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为进一... 西方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非常重视对现代科技的统计与分析,其评价结果对于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科技部的全国科技进步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在实践中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成为国家经济与科技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为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很有必要对现行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和修订,增强其宏观决策参考的科学性。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因子分析方法,对各地区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合评价结果和研究现状,深入剖析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在理论研究、指标设计、评价方法、数据库建设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评价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指标体系 创新能力
下载PDF
基于子系统协同度评价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测度--以甘肃省为例 被引量:24
3
作者 杜英 李睆玲 《中国科技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91-99,共9页
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能力与绩效提升依赖于各子系统的有机协同。本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论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综合评价模型对区域科技创新主体及创新要素的交互作用与耦合效应进行分析。运用2010... 区域科技创新系统的能力与绩效提升依赖于各子系统的有机协同。本研究基于三螺旋理论构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PSIS-耦合协调度综合评价模型对区域科技创新主体及创新要素的交互作用与耦合效应进行分析。运用2010—2017年相关数据对甘肃省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进行实证检验,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该混合评价模型在揭示区域创新系统运行规律的同时,对各相关子系统耦合情况及各内部要素的影响做出判断,为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拓宽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综合评价 交互耦合
下载PDF
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基于AHP-TOPSIS和QR分位数回归模型 被引量:18
4
作者 蔡文伯 陈念念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1-52,共12页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育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科技力量,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利用201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结合AHP-TOPSIS模型、σ收敛模型以及QR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培育满足国家战略需求的科技力量,支撑区域高质量发展。利用2010—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结合AHP-TOPSIS模型、σ收敛模型以及QR分位数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高校科技高素质人才投入能力、校企合作能力以及成果转化能力存在不足;随着时间推移,我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整体上升且呈现由东部向东北、中部和西部顺序递减趋势;东部和西部各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存在显著差异,中部各省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存在波动性差异,东北各省高校间科技创新能力差异逐渐减弱;人力资本投入、科研机构、科技经费拨入、高校专利授权、发表论文、市场创新环境、国际学术交流和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我国高校创新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应优化科研生态环境,提升高校科技创新人才质量,加强科技经费投入,提供多元融资渠道,发挥经济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助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 科技创新能力 影响因素 AHP-TOPSIS模型 分位数回归
下载PDF
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5
作者 汪凡 白永平 +3 位作者 周亮 张永凯 乔富伟 纪学朋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49-56,共8页
通过构建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利用Arc GIS核密度估计、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冷热点等空间分析方法,对1999、2006和2015年科技创新能力的时空格局、总体趋势进行研究,并采用Geo Da对形成这种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 通过构建中国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利用Arc GIS核密度估计、探索性数据分析(ESDA)、冷热点等空间分析方法,对1999、2006和2015年科技创新能力的时空格局、总体趋势进行研究,并采用Geo Da对形成这种格局的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1)直辖市及省会城市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远高于其他城市,占高校科技创新总量的80%以上,与其他城市的差距逐渐增大;(2)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科技创新能力整体大幅提高,高值区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城市,中西部地区低值区连片分布,东部和中西部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差异日益显著;(3)1999—2015年,科技创新能力的热点区稳定地分布在环渤海、长三角地区,冷点区大幅减少;(4)教育财政投入、公共图书馆藏书量与第三产业比重是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时空格局形成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学校 科技创新能力 时空格局 SEM
原文传递
中国东部省份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基于TOPSIS-AISM模型 被引量:12
6
作者 杨力 徐悦 朱俊奇 《现代管理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3-12,共10页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重要议题,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地区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以我国东部12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识别高权重指标、对评价对象的贴近度进行测算,并以此为参照,进一步通过对...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提出的重要议题,科技创新能力是衡量地区发展能力的关键指标。以我国东部12个省份为研究对象,运用逼近理想解排序法(TOPSIS)识别高权重指标、对评价对象的贴近度进行测算,并以此为参照,进一步通过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ISM)对研究对象进行优劣层级划分。结果表明:工业企业R&D项目数、地方财政预算、R&D经费投入是影响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且各省份之间表现差异较大。广东省科技创新水平较高;江苏、北京、浙江、上海、山东、天津、福建、河北8省份科技创新水平依次递减;辽宁、广西、海南3省份排名靠后,地区科技水平还有待加强。因此,未来应侧重于短板因素提升,并加强资金监管、人才管理、产业结构改革等方面综合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能力评价 逼近理想解排序法 对抗解释结构模型
下载PDF
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要素分析及提升模式研究 被引量:10
7
作者 张梅申 岳增良 郑小六 《农业科技管理》 2015年第2期23-26,共4页
文章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创新能力要素包括创新能力资源要素(人才)、创新能力载体要素(项目、成果、平台、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环境要素(制度),以及农业科研单位创新能力的经济性、内动性、累加性及系统性特点。并对人才分类管理模式、... 文章分析了农业科研单位创新能力要素包括创新能力资源要素(人才)、创新能力载体要素(项目、成果、平台、知识产权)和创新能力环境要素(制度),以及农业科研单位创新能力的经济性、内动性、累加性及系统性特点。并对人才分类管理模式、重大项目工程带动模式、科研平台层级式建设模式、成果顶层设计培育模式、知识产权最大效益化驱动模式和管理制度系统化运行模式等6种提升农业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的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研单位 科技创新能力 要素分析 提升模式
下载PDF
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探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董长宏 梁旭 黄明 《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68-71,共4页
论述了创新能力培养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即采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创新环境,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等,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夺取全面建设小... 论述了创新能力培养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即采取实践教学环节改革,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和创新环境,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创新能力培养平台等,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科技创新能力 有效途径
下载PDF
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环境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路径分析 被引量:9
9
作者 张近乐 赵娟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3期100-106,共7页
基于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2006—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环境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人才环境和政策环境对其科技创新能力均... 基于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2006—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环境影响因素和作用路径。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人才环境和政策环境对其科技创新能力均有显著但程度不同的正向影响。其中,市场环境和经济环境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较强,政策环境与人才环境对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弱。认为应通过优化市场环境,增大经费投入,发挥政府调控服务作用,加强人才体系建设来提升中国航空航天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航天制造业 科技创新能力 结构方程模型
下载PDF
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的科技创新能力述评 被引量:7
10
作者 祁广军 于永霞 毛洪斌 《蚕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46-950,共5页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桑产业规模位居全国之首,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以下简称蚕业总站)肩负着广西蚕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依据近50年来在科技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培养,以及蚕、桑新品种选育,种桑养蚕技术改进,蚕桑资源高... 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桑产业规模位居全国之首,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以下简称蚕业总站)肩负着广西蚕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历史使命。依据近50年来在科技平台建设,科技人才培养,以及蚕、桑新品种选育,种桑养蚕技术改进,蚕桑资源高效利用等蚕业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的成就,评述蚕业总站的科技创新能力。通过分析目前在人才队伍结构、基础创新能力、科技投入和技术创新水平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蚕业总站今后应加强创新型人才引进与培养,加强科研条件建设,以及围绕产业发展高效化和多样化、种业集团化、技术省力化几个方面进行产业技术研发与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能力 人才 科技平台 新技术
下载PDF
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与管理策略 被引量:6
11
作者 惠琳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116-120,共5页
科技创新人才分为杰出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一般创新人才三类。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营造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国际化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五种重要模式。而实施素... 科技创新人才分为杰出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一般创新人才三类。建设优秀的教师队伍,培养创新实践能力,将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营造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环境,国际化培养科技创新人才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五种重要模式。而实施素质教育、重视高等教育,营造良好环境、保障创新能力发挥,寻求有效激励方法、健全激励机制,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人才评价体系则是管理科技创新人才的有效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素质教育 创新能力 国际化培养
下载PDF
创新链视角下高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结构、成长困境与培育路径 被引量:6
12
作者 杨刚 彭涵 《现代教育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75-86,共12页
高校教师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其科技创新能力是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坚实保障。立足创新链视角,高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可解构为创意提炼能力、科技研发能力、市场认知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四个方面。前期经济素养教... 高校教师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宝贵战略资源,其科技创新能力是培育壮大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坚实保障。立足创新链视角,高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可解构为创意提炼能力、科技研发能力、市场认知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四个方面。前期经济素养教育不足、后期人才评价政策失灵以及科学价值观功利化等因素造成高校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成长面临诸多困境。建议以主体政策引领高校教师创意提炼能力,以要素政策激发高校教师科技研发能力,以关联政策辅助高校教师市场认知能力,以市场政策强化高校教师自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链 高校教师 科技创新能力 成长困境 培育路径
下载PDF
科技创新活动参与对工科大学生工程能力发展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佳润 郭卉 《中国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7-83,共7页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学科竞赛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活动是工科大学生重要的专业实践学习活动,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探究其对学生工程能力发展的影响发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能显著促进学生工程能力发展,并表现出工程设计等“硬能力”... 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学科竞赛为代表的科技创新活动是工科大学生重要的专业实践学习活动,采用定量研究方法探究其对学生工程能力发展的影响发现:参与科技创新活动能显著促进学生工程能力发展,并表现出工程设计等“硬能力”和沟通交流、职业伦理等“软能力”的双重促进效应;任务挑战度、自主探究度、教师互动频率、学长互动频率与同伴互动频率是科技创新活动育人效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其中以自主探究度与同伴互动频率最为重要,前者指向“硬能力”发展,后者是“软能力”发展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活动 工科大学生 工程能力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中国科学仪器上市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14
作者 董璐 王志强 +1 位作者 李泽霞 杨娟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1期63-71,共9页
从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产出、创新影响4个方面构建科学仪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组合赋权,通过TOPSIS-障碍度模型对科学仪器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42家中国科学仪器上市企业为样... 从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创新产出、创新影响4个方面构建科学仪器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熵权法组合赋权,通过TOPSIS-障碍度模型对科学仪器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42家中国科学仪器上市企业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目前制约我国科学仪器科技创新能力发展的最主要因素是产学研合作、产品与技术国际专利布局、研发投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鉴于此,应加强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用合作协同创新模式,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重视技术、软件的开发及知识产权保护等,优化国际市场布局,为科学仪器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赋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学仪器企业 科技创新能力 层次分析法-熵权法 TOPSIS-障碍度模型
下载PDF
基于多案例的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创造实现路径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盛亚 刘越 施宇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6期132-145,共14页
探索揭示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创造过程的“黑箱”。基于动态能力理论,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下属中国科学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动力锂电池工程实验室、宁波新材料初创产业园、公共技术中心为案... 探索揭示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创造过程的“黑箱”。基于动态能力理论,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以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下属中国科学院磁性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动力锂电池工程实验室、宁波新材料初创产业园、公共技术中心为案例,从感知需求、获取机会、重构配置资源3个阶段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创造过程的分析框架,探究各类科技创新平台价值创造过程的作用因素和路径。研究发现:科技创新平台的价值实现路径因平台属性的不同而异,其价值创造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受多种微观因素的影响,通过改善多种微观条件可实现平台的创新和服务能力提升。具体而言,强创新属性平台需经历感知创新需求、捕获创新机会、重构配置创新资源3个阶段,强交易属性平台则需经历感知服务需求、捕获服务机会、重构配置服务等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平台 价值创造 动态能力 案例分析 宁波材料所
下载PDF
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影响因素评价模型的构建
16
作者 胡博 李永亮 +4 位作者 秦朋遥 张卓立 吴凡 贾云乾 王文泉 《科技管理研究》 2024年第10期57-65,共9页
为进一步探讨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并厘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梳理2006至202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的72篇核心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和专家咨询,建立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体系,同时结合决策实... 为进一步探讨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并厘清它们之间的联系,在梳理2006至2023年中国知网数据库的72篇核心文献的基础上,通过现场调研和专家咨询,建立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影响因素识别与评价体系,同时结合决策实验室法(DEMATEL)和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ISM)明确各因素间的相互影响和层次关系,识别出影响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的根本因素、中间因素和结果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的12项核心因素包括科技观念不强、创新文化建设不足、技术推广不足、科技成果转化不足、创新环境不佳、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人才流失严重、缺乏优秀领军人才、缺乏协同创新机制、评价体系不完善、科技创新发展受限和科技创新周期长、风险大,其中创新环境不佳、人才流失严重和评价体系不完善是根本原因,可从改善科技观念不强、科技创新投入不足、缺乏优秀领军人才等因素着手促进科技创新能力提升。基于研究结论,提出要从创新观念、创新条件、创新人才和创新评价体系等4个关键点着手,全面提升林草类科研院所科技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能力评价 影响因素评价体系 决策实验室法(DEMATEL) 对抗解释结构模型(AISM) 林草类科研院所
下载PDF
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综述 被引量:2
17
作者 唐善阳 马敬东 《卫生软科学》 2023年第8期26-31,共6页
科技创新是国家、地区发展的战略核心,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关乎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评价科技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益、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回顾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从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2个方面进行梳理,发现不同层面... 科技创新是国家、地区发展的战略核心,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关乎经济、社会的发展,科学评价科技创新能力,有助于提升经济效益、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回顾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研究,从评价体系和评价方法2个方面进行梳理,发现不同层面和不同领域的评价体系各有特点和侧重,不同评价方法有其特点和适用范围。通过分析已有研究,发现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存在评价体系标准不统一、评价方法应用单一、评价领域研究不深入等问题,并进一步从开展理论研究、加强实证研究、创新研究方法等方面提出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的未来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创新能力 评价体系 评价方法 综述
下载PDF
湖南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及提升路径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彭希林 郭建华 肖功为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2期49-55,共7页
在参阅现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的基础上,以湖南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然后通过对传统静态TOPSIS方法进行时间熵加权,基于动态视角,通过比较分析,对湖南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 在参阅现有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研究的基础上,以湖南民营企业为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和构成要素;然后通过对传统静态TOPSIS方法进行时间熵加权,基于动态视角,通过比较分析,对湖南省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为湖南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给出了路径选择和策略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营企业 科技创新能力 综合评价 熵权TOPSIS方法
下载PDF
江苏科技创新70年:实践演进与能力跃迁 被引量:5
19
作者 胡峰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1年第5期43-56,共14页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苏的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在推进更高质量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过程中,江苏也存在制约科技创新的“能力短板”。基于“演化—量化—质化”三维视角,在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江苏科技创... 伴随着新中国成立70周年,江苏的科技创新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但在推进更高质量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过程中,江苏也存在制约科技创新的“能力短板”。基于“演化—量化—质化”三维视角,在对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江苏科技创新发展实践进行系统梳理的基础上,对江苏科技创新能力跃迁及未来发展进行动态画像和路径规划。具体地,运用能力成熟度模型,将江苏科技创新能力成熟度分为5个等级。在明确江苏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过程域/关键过程子域的目标实现程度的基础上,研判目前江苏科技创新能力所处等级及其采用的科技创新范式。最后,基于江苏在科技创新实践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对江苏科技创新能力未来发展路径进行靶向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苏 科技创新 实践演进 能力跃迁 能力成熟度模型
下载PDF
区域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测度分析:产学研三方协同视角 被引量:1
20
作者 曹琳剑 李博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2期119-126,共8页
在当前我国大力推动“双创”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探索从科研评价-“双创”生态-新业态监管视角研究提高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问题,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从科研评价、“双创”生态与新业态监管3个角度构建科技创新治理指... 在当前我国大力推动“双创”向纵深发展的背景下,探索从科研评价-“双创”生态-新业态监管视角研究提高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问题,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参考。从科研评价、“双创”生态与新业态监管3个角度构建科技创新治理指标体系,利用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各省份的科技创新治理能力,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分析。结果表明:31个省份的科技创新治理能力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仍存在不足;各省份的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其中西部的增速低于东、中部,中部则低于东部;分区域的科技创新治理能力强弱依次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差异显著,并随时间推移逐渐加剧。针对我国区域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现状,从深化科研评价体系改革、优化“双创”生态环境、强化新业态监管体制三方面提出加速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提高科技创新资源投入、加强多元创新主体合作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治理 治理能力 科研评价 “双创”生态 新业态监管 产学研协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