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煤焦油中芳烃(萘)的加氢饱和试验 被引量:12
1
作者 夏良燕 夏芝香 +3 位作者 方梦祥 唐巍 王勤辉 骆仲泱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78-584,共7页
为了优化煤焦油加氢制取燃料油过程中芳烃的加氢饱和反应工艺,选取萘作为煤焦油中芳烃的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加氢反应器上,使用MoNiWP/γ-Al2O3催化剂,探究反应温度、压力、体积空速及氢油体积比对萘的转化率以及四氢萘和十氢萘选择性... 为了优化煤焦油加氢制取燃料油过程中芳烃的加氢饱和反应工艺,选取萘作为煤焦油中芳烃的模型化合物,在固定床加氢反应器上,使用MoNiWP/γ-Al2O3催化剂,探究反应温度、压力、体积空速及氢油体积比对萘的转化率以及四氢萘和十氢萘选择性的影响.研究煤焦油中不同质量分数的二苯并噻吩(S)、喹啉(N)和邻甲酚(O)杂原子的存在对芳烃化合物加氢饱和的影响,并初步考察多种芳烃化合物加氢饱和的效果.结果表明:MoNiWP/γ-Al2O3催化剂在萘的加氢饱和反应中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反应温度和体积空速对萘加氢反应的影响比较明显,且萘加氢饱和的最佳反应条件为温度320℃,压力4MPa,氢油体积比600∶1以及体积空速2h-1;微量质量分数的S和N对萘的加氢饱和影响不大,但是当S、N质量分数高于0.15%,O质量分数高于0.30%时,萘加氢反应,尤其是第二个苯环的加氢饱和反应都受到明显的抑制;不同种类的芳烃类化合物的加氢饱和反应存在相互影响的现象.因此,建议在煤焦油加氢精制工艺中使用两步加氢,并对原料进行脱酚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加氢 芳烃饱和 加氢工艺
下载PDF
间戊二烯C5石油树脂加氢改质工艺研究 被引量:11
2
作者 张强 李长波 张洪林 《应用化工》 CAS CSCD 2009年第12期1724-1726,共3页
采用含钯质量分数1.0%,其他金属质量分数1.0%的自制催化剂对抚顺市正川化工厂生产间戊二烯C5石油树脂,在高压釜中进行间歇加氢,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70℃,反应压力3.0 MPa,反应时间4 h。此时制备的加氢间戊二烯树脂色度可以降低5个... 采用含钯质量分数1.0%,其他金属质量分数1.0%的自制催化剂对抚顺市正川化工厂生产间戊二烯C5石油树脂,在高压釜中进行间歇加氢,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270℃,反应压力3.0 MPa,反应时间4 h。此时制备的加氢间戊二烯树脂色度可以降低5个单位以上,加氢的氢化率可达98.3%,而其软化点降低仅为9.4℃。可以制得色度在1以下、软化点为92.6℃的无色、无味、稳定性很好的加氢间戊二烯石油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戊二烯C5石油树脂 加氢 氢化率 软化点 色度
下载PDF
催化裂化汽油馏分中烯烃的加氢饱和反应规律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石玉林 李大东 +1 位作者 习远兵 吴昊 《石油炼制与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8-31,共4页
在中型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催化裂化汽油馏分(FCCN)加氢精制过程中烯烃加氢饱和反应规律。FCCN加氢脱硫与烯烃饱和反应均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加快,但烯烃饱和率随反应温度升高变化幅度相对更大;对于不同结构的烯烃,相同反应条件下二烯烃饱和... 在中型试验装置上考察了催化裂化汽油馏分(FCCN)加氢精制过程中烯烃加氢饱和反应规律。FCCN加氢脱硫与烯烃饱和反应均随反应温度升高而加快,但烯烃饱和率随反应温度升高变化幅度相对更大;对于不同结构的烯烃,相同反应条件下二烯烃饱和率最高,其次是正构烯烃和异构烯烃,环烯烃饱和率最低;反应温度变化对环烯烃的影响相对较显著;异构烯烃的饱和反应对氢分压变化敏感程度低于正构烯烃和环烯烃;随体积空速变化,正构烯烃与异构烯烃饱和率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氢油体积比对烯烃饱和反应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催化裂化汽油 加氢精制 烯烃 饱和 加氢反应
下载PDF
C_5石油树脂加氢改质的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刘学 刘文博 +1 位作者 马章杰 张强 《当代化工》 CAS 2014年第1期15-16,20,共3页
使用抚顺市正川化工厂提供的C5石油树脂,采用含钯质量分数是2.0%,其他金属质量分数是2.0%的实验室自制的加氢催化剂,在GSH型磁力搅拌反应釜中进行间歇加氢反应,最优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80℃、反应压力为4.0 MPa、反应时间为4 h。... 使用抚顺市正川化工厂提供的C5石油树脂,采用含钯质量分数是2.0%,其他金属质量分数是2.0%的实验室自制的加氢催化剂,在GSH型磁力搅拌反应釜中进行间歇加氢反应,最优的工艺条件为:反应温度为280℃、反应压力为4.0 MPa、反应时间为4 h。此时可以得到色度降低3个单位,氢化率为98.5%的加氢C5石油树脂,而其软化点降低仅为8.5℃。可以制得色度在1以下,软化点为91.5℃的无色、无味、稳定性很好的加氢C5石油树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5石油树脂 加氢 催化剂 氢饱和度 软化点 色度
下载PDF
碳四烯烃饱和加氢催化剂及工艺技术开发 被引量:4
5
作者 王昊 牛春德 +2 位作者 种道文 程玉春 王志亮 《山东化工》 CAS 2006年第4期3-4,23,共3页
为配合泰州石化充分利用碳四资源,进行了碳四烯烃饱和加氢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的开发。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在反应器操作压力2.0MPa、反应温度40~50℃、H2/C4^=2 2.0~3.0、碳四液相体积空速5... 为配合泰州石化充分利用碳四资源,进行了碳四烯烃饱和加氢催化剂及工艺技术的开发。实验室研究结果表明,研制的催化剂具有良好的活性和稳定性.在反应器操作压力2.0MPa、反应温度40~50℃、H2/C4^=2 2.0~3.0、碳四液相体积空速5~8h^-1的条件下,烯烃基本全部饱和加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四烯烃 加氢 催化剂 工艺技术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油催化加氢制备环烷基油 被引量:1
6
作者 曹雪萍 单贤根 +3 位作者 张安贵 安良成 王洪学 高山松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CAS 2021年第6期513-519,共7页
在300 m L连续加氢实验装置上,以神华鄂尔多斯直接液化工厂生产的加氢稳定油为原料,以加氢精制剂RNC-2为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和体积空速对加氢产物性质及加氢精制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反应温度或降低体积空速,芳烃加氢... 在300 m L连续加氢实验装置上,以神华鄂尔多斯直接液化工厂生产的加氢稳定油为原料,以加氢精制剂RNC-2为催化剂,考察了不同反应温度和体积空速对加氢产物性质及加氢精制反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升高反应温度或降低体积空速,芳烃加氢饱和反应过程中的氢耗增大,产品油的密度、运动黏度及馏程降低;从不同反应条件加氢产品油中芳烃组成可以看出,芳烃加氢饱和反应过程中,总芳烃饱和率随反应温度的升高而升高、随体积空速的增大而降低,同时产物中多环芳烃饱和率>双环芳烃饱和率>单环芳烃饱和率,当反应温度为395℃、体积空速为0.7 h;时,总芳烃饱和率达到70.17%,同时加氢产品油中总环烷烃含量高达70.5%;煤直接液化加氢稳定油经过加氢精制反应后,其多环芳烃的质量分数均低于1%,硫和氮元素含量均低于10 mg/L,可用于制备高附加值环境友好型环烷基基础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直接液化油 环烷基油 芳烃饱和 加氢精制
下载PDF
MoP催化剂的制备及对溶剂油的加氢活性
7
作者 阎松 娄艳艳 张静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CAS 2015年第2期46-49,共4页
用浸渍法制备了MoP/Al2O3催化剂前体,通过该前体采用体外还原-钝化-还原的方法制备了MoP/Al2O3。选用C6、C7溶剂油作为模型化合物,以Al2O3为载体,考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磷化钼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MoO3质量分数为22%的磷化钼催化剂的使... 用浸渍法制备了MoP/Al2O3催化剂前体,通过该前体采用体外还原-钝化-还原的方法制备了MoP/Al2O3。选用C6、C7溶剂油作为模型化合物,以Al2O3为载体,考察不同实验条件下磷化钼催化剂的活性。结果表明,MoO3质量分数为22%的磷化钼催化剂的使用条件为反应温度210℃、空速1.5h-1;当MoO3质量分数为14%时,其反应条件为反应温度230℃、空速1.5h-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化钼催化剂 溶剂油 加氢饱和 加氢活性
下载PDF
轻循环油制备单环芳烃工艺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魏子东 淡勇 +5 位作者 杨东元 潘柳依 王军峰 孙育斌 刘俊霞 李稳宏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2706-2710,共5页
以轻循环油(LCO)为原料,在NiMoP/Al_(2)O_(3)催化剂,反应压力6 MPa,体积空速1.0 h^(-1),氢油比600条件下,探索单管、双管反应器中反应温度和空速对LCO加氢结果影响。结果表明,加氢效果双管反应器明显优于单管反应器,在第一反应器中采用1... 以轻循环油(LCO)为原料,在NiMoP/Al_(2)O_(3)催化剂,反应压力6 MPa,体积空速1.0 h^(-1),氢油比600条件下,探索单管、双管反应器中反应温度和空速对LCO加氢结果影响。结果表明,加氢效果双管反应器明显优于单管反应器,在第一反应器中采用1.0 h^(-1)低空速,有利于维持较高单环芳烃选择性,在第二反应器中采用3.0 h^(-1)高空速,有利于多环芳烃饱和率的提高,在300℃条件下,单环芳烃选择性达到71.4%,单环芳烃收率达51.4%,多环饱和率达83.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质循环油 单环芳烃 加氢饱和 两段加氢
下载PDF
柴油加氢脱芳烃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吴康 唐瑞源 +1 位作者 燕阳天 田原宇 《化工技术与开发》 CAS 2020年第10期39-44,共6页
本文对芳烃加氢工艺与反应机理进行概述,讨论了当前柴油加氢脱芳催化剂的分类与性质。柴油加氢脱芳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两段加氢工艺,把以上两种催化剂结合使用,以达到所需产品的标准。如何提高... 本文对芳烃加氢工艺与反应机理进行概述,讨论了当前柴油加氢脱芳催化剂的分类与性质。柴油加氢脱芳催化剂包括贵金属催化剂和非贵金属催化剂,实际生产中一般采用两段加氢工艺,把以上两种催化剂结合使用,以达到所需产品的标准。如何提高催化剂的抗硫性能,成为现今的研究重点,也是今后加氢脱芳烃催化剂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芳烃加氢饱和 加氢改质 两段加氢技术
下载PDF
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加氢体系中元素的转化与迁移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鹏 胡发亭 +1 位作者 毛学锋 李文博 《煤炭转化》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74,共6页
为深入解析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的加氢反应并进行过程优化,分别以内蒙古褐煤液化粗油和内蒙古长焰煤液化粗油为原料,在固定床连续装置中进行加氢实验,对加氢全流程的物料平衡和元素平衡进行测算,开展了加氢产物及催化加氢性能的分析评价... 为深入解析煤直接液化循环溶剂的加氢反应并进行过程优化,分别以内蒙古褐煤液化粗油和内蒙古长焰煤液化粗油为原料,在固定床连续装置中进行加氢实验,对加氢全流程的物料平衡和元素平衡进行测算,开展了加氢产物及催化加氢性能的分析评价。通过研究碳、氢、氮、硫、氧五大元素在原料和各加氢产物中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各元素在加氢过程中的转化与迁移。结果表明:煤液化循环溶剂加氢反应的油产率接近100%(质量分数,下同),气产率仅为0.5%,原料中不足0.2%的碳元素进入有机气体中,80%~90%的氢耗用于芳烃部分加氢饱和反应,原料中约95%的硫元素进入H2S中,褐煤液化粗油中12.69%的氮以及长焰煤液化粗油中27.49%的氮向氨气迁移,循环溶剂加氢体系中废水产率仅为0.5%,硫化氢和氨气不足1.5%,可与煤炭液化其他单元同类废弃物汇集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接液化 循环溶剂 芳烃饱和 固定床加氢 氧氮硫脱除
下载PDF
分子筛负载金属催化剂液相加氢脱芳烃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崔晓静 毛继平 +2 位作者 陈萍 马静红 李瑞丰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B10期231-234,共4页
以微孔沸石(HY、HUSY、Hp及中孔分子筛(SBA-15、MCM-41)为载体制备了负载金属Ru、Pt及Pd催化剂。以0.06%苯的正己烷溶液及6^#溶剂油(苯质量分数为0.06%,S质量分数为5μg/g)为反应物,在反应温度293~353K、总压力0.5~3.0... 以微孔沸石(HY、HUSY、Hp及中孔分子筛(SBA-15、MCM-41)为载体制备了负载金属Ru、Pt及Pd催化剂。以0.06%苯的正己烷溶液及6^#溶剂油(苯质量分数为0.06%,S质量分数为5μg/g)为反应物,在反应温度293~353K、总压力0.5~3.0MPa条件下,考察了载体、金属类型及反应条件对在有/无硫存在时苯的液相加氢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负载金属的分散度及载体的酸性共同决定着催化剂的性能,即在比表面积较大的SBA15及MCM-41上可获得较高的负载金属分散度和相应的苯加氢活性的催化剂。而在酸性较强的HUSY及Hβ上负载金属所获得的催化剂具有较强的抗硫性。Ru与Pt具有单位质量等同的加氢能力,并且Ru具有更好的抗硫性能。当反应温度为313K和压力为1.0MPa时,Ru负载催化剂表现出最佳的加氢活性和抗硫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芳烃 分子筛 负载金属催化剂 溶剂油 液相加氢
下载PDF
A mechanistic study of CO removal on a small H-saturated platinum cluster
12
作者 FORREY Robert C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08年第12期1187-1196,共10页
CO poisoning to platinum catalysts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ajor technical obstacles in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and its successful removal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to a wide variety of applica... CO poisoning to platinum catalysts has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one of the major technical obstacles in heterogeneous catalysis and its successful removal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challenge to a wide variety of applications. Using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DFT), we performed systematic theoretical calcula-tions to explore the CO removal mechanisms, in the presence of hydrogen, via oxidation by oxygen to form CO2 or reduction by hydrogen to form formaldehyde using a subnano Pt cluster as a model for catalyst nanoparticles. We show that CO oxidation is both thermochemically and kinetically difficult at low H coverage but becomes very exothermic with a moderate activation barrier at high H coverage, suggesting that the oxidation can be carried out readily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Doping the Pt cluster with Ru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oxidation thermochemical energy and moderately reduce the activation barrier. The results are consistent with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We found that CO reduction by hydrogen to form formaldehyde is moderately endothermic. However, the reaction is predicted to be kinetically difficult due to the relatively high activation barriers associated with the sequential H attacks to the CO molecu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LUSTER Pt-Au alloy full H-saturation CO oxidation CO hydrogenation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原文传递
利用Aspen Plus模拟碳四加氢反应装置的应用
13
作者 董万军 郝昭 《化工设计》 CAS 2014年第6期15-18,1,共4页
新建于内陆地区的炼化一体化装置运行过程中,轻烃回收产生部分重碳四、丁二烯抽提和MTBE产生部分剩余碳四,混合这部分碳四烃类,经饱和加氢后作为乙烯裂解原料,使原料得以充分利用。模拟不同烯烃含量的混合碳四饱和加氢过程,并将其结果... 新建于内陆地区的炼化一体化装置运行过程中,轻烃回收产生部分重碳四、丁二烯抽提和MTBE产生部分剩余碳四,混合这部分碳四烃类,经饱和加氢后作为乙烯裂解原料,使原料得以充分利用。模拟不同烯烃含量的混合碳四饱和加氢过程,并将其结果分别与设计要求和实际运行结果对比,讨论装置的运行状况及产品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碳四 饱和加氢 分析与应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