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CMC模拟的贝叶斯厚尾金融随机波动模型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朱慧明 李峰 杨锦明 《运筹与管理》 CSCD 2007年第4期111-115,共5页
针对现有金融时间序列模型建模方法难以刻画模型参数的渐变性问题,利用贝叶斯分析方法构建贝叶斯厚尾SV模型。首先对反映波动性特征的厚尾金融随机波动模型(SV-T)进行贝叶斯分析,构造了基于Gibbs抽样的MCMC数值计算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并... 针对现有金融时间序列模型建模方法难以刻画模型参数的渐变性问题,利用贝叶斯分析方法构建贝叶斯厚尾SV模型。首先对反映波动性特征的厚尾金融随机波动模型(SV-T)进行贝叶斯分析,构造了基于Gibbs抽样的MCMC数值计算过程进行仿真分析,并利用DIC准则对SV-N模型和SV-T模型进行优劣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我国股市的波动性方面,SV-T模型比SV-N模型更优,更能反应我国股市的尖峰厚尾的特性,并且证明了我国股市具有很强的波动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叶斯分析 MCMC模拟 sv—T模型 GIBBS抽样 DIC准则
下载PDF
基于M-Copula-SV-t模型的高维组合风险度量 被引量:14
2
作者 刘祥东 范彬 +1 位作者 杨易铭 刘澄 《中国管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9,共9页
为解决非线性相关的高维投资组合风险度量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M-Copula-SV-t风险度量模型。利用SV-t模型来拟合金融时序的边缘分布,并结合MCMC和Gibbs抽样法对边缘模型进行参数估计;采用由阿基米德族Copula线性组合构成的M-Copula... 为解决非线性相关的高维投资组合风险度量问题,本文构建了一个基于M-Copula-SV-t风险度量模型。利用SV-t模型来拟合金融时序的边缘分布,并结合MCMC和Gibbs抽样法对边缘模型进行参数估计;采用由阿基米德族Copula线性组合构成的M-Copula函数联合边缘分布,并通过极大似然估计和BFGS算法对联合模型进行参数估计,进而利用Monte Carlo技术对最优风险投资组合进行风险测度;最后以典型汇率构建四维国际投资组合为例,检验所构建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实证结果表明,与单一Copula函数相比,由Gumbel Copula、Clayton Copula和Frank Copula线性组合所构成的M-Copula函数能够更为有效地刻画资产收益率的相依结构和尾部特征,建立在M-Copula函数基础上的风险度量结果也更为精确;由模型所计算的最优投资组合权重为外汇组合投资提供了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合Copula sv-t模型 CVAR 组合风险度量 MONTE CARLO模拟
原文传递
中国股票市场的收益与波动关系 被引量:12
3
作者 游宗君 王鹏 石建昌 《系统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83-190,共8页
在考察现有的2种收益与波动关系模型(GARCH-M和SV-M)差异的基础上,运用更具理论优势的SV-M模型,研究了实行涨跌幅限制制度前后中国股市收益与波动关系的不同状况,并结合波动反馈效应理论,探讨了中国股市预期收益与波动之间的跨期关系。... 在考察现有的2种收益与波动关系模型(GARCH-M和SV-M)差异的基础上,运用更具理论优势的SV-M模型,研究了实行涨跌幅限制制度前后中国股市收益与波动关系的不同状况,并结合波动反馈效应理论,探讨了中国股市预期收益与波动之间的跨期关系。研究表明:中国股市的收益与同期波动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这一关系在实行涨跌幅限制制度后变得更为显著;中国股市存在波动反馈效应,且预期收益与波动之间的跨期关系为正;涨跌幅限制制度不仅限制了沪深股市的暴涨暴跌现象,而且增加了股指收益率的自相关性和波动的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益 波动 sv-M模型 波动反馈效应 涨跌幅限制
下载PDF
股市预期收益率与波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黄大海 郑丕谔 《管理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6-81,共6页
利用SV_m模型对Koopman等的研究结论进行了验证,对SV_m模型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一种能捕捉非对称效应的A-SV_m模型,并用该模型和SV_m模型对预期收益率与波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与Koopman等人的结论不同,表明预期收益率与波动... 利用SV_m模型对Koopman等的研究结论进行了验证,对SV_m模型进行了扩展,提出了一种能捕捉非对称效应的A-SV_m模型,并用该模型和SV_m模型对预期收益率与波动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与Koopman等人的结论不同,表明预期收益率与波动之间的关系是时变的,而且波动(条件方差)对预期收益率的影响并不显著.结合Harrison、Campbell等人的研究对结果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市 预期收益率 波动 风险 sv-M模型
下载PDF
基于Gibbs抽样的厚尾SV模型贝叶斯分析及其应用 被引量:7
5
作者 朱慧明 李峰 +1 位作者 杨锦明 虞克明 《系统仿真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479-2482,共4页
我国的金融时间序列存在普遍的波动性现象,而波动性又存在尖峰厚尾现象。首先对反映波动性特征的厚尾金融随机波动模型(SV-T)进行贝叶斯分析,然后构造基于Gibbs抽样的MCMC数值计算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利用DIC准则对SV-N模型和SV-T模... 我国的金融时间序列存在普遍的波动性现象,而波动性又存在尖峰厚尾现象。首先对反映波动性特征的厚尾金融随机波动模型(SV-T)进行贝叶斯分析,然后构造基于Gibbs抽样的MCMC数值计算过程进行仿真分析,最后利用DIC准则对SV-N模型和SV-T模型进行优劣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模拟我国股市的波动性的方面,SV-T模型比SV-N模型更优,更能反应我国股市的尖峰后尾的特性,并且证明了我国股市具有很强的波动持续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T模型 仿真 贝叶斯推断 GIBBS抽样 蒙特卡罗方法
下载PDF
基于copula-SV模型的股市相关性的多分辨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相宁 郑晓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004-1011,共8页
使用极大重叠离散小波变换将上证指数和深成指数的日数据分解在了4个尺度上,分别采用SV-t模型拟合边缘分布,并建立copula函数来拟合两市在不同尺度上的收益率,并分析其尾部相关性.结果表明沪深两市时间序列在同尺度下的相关性远远大于... 使用极大重叠离散小波变换将上证指数和深成指数的日数据分解在了4个尺度上,分别采用SV-t模型拟合边缘分布,并建立copula函数来拟合两市在不同尺度上的收益率,并分析其尾部相关性.结果表明沪深两市时间序列在同尺度下的相关性远远大于不同尺度下的相关性,且在同一置信水平下,各尺度的下尾相关性要大于上尾相关性,随着交易周期的增加,不论是下尾还是上尾的相关性都明显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t模型 极大重叠离散小波变换 COPULA函数 相关性
下载PDF
基于SV-M模型的股票市场风险溢价与波动关系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王鹏 《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60,67,共8页
资产收益的风险溢价是金融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在深入考察现有的两种收益与波动关系模型(GARCH-M和SV-M)差异的基础上,以新兴股票市场中的上证综指和成熟股票市场中的标准普尔500指数为例,运用更具理论优势的SV-M模型,实证考察了两... 资产收益的风险溢价是金融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在深入考察现有的两种收益与波动关系模型(GARCH-M和SV-M)差异的基础上,以新兴股票市场中的上证综指和成熟股票市场中的标准普尔500指数为例,运用更具理论优势的SV-M模型,实证考察了两种类型市场中风险溢价与波动率之间关系的不同状况。研究结果显示,上证综指的波动率对其风险溢价有负向影响,而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波动率对其风险溢价有正向影响;但无论影响方向正负,波动率对风险溢价的影响都是非常微弱的。论文结合两种市场中的不同波动状况对实证结果进行了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v-M模型 股票市场 风险溢价 波动
原文传递
厚尾随机波动率模型下的沪深300股指期权定价分析
8
作者 任芳玲 乔克林 薛盼红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3年第3期340-345,共6页
首先,对沪深300股指期权交易数据,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吉布斯采样方法,利用Eviews软件、WinBUGS软件,进行该期权的定价模型选择和参数估计,并通过BUGS程序语言中的贝叶斯估计法,进行模型参数求解.其次,对该期权进行随机波动率... 首先,对沪深300股指期权交易数据,采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方法、吉布斯采样方法,利用Eviews软件、WinBUGS软件,进行该期权的定价模型选择和参数估计,并通过BUGS程序语言中的贝叶斯估计法,进行模型参数求解.其次,对该期权进行随机波动率模型及B-S模型的实证分析研究,进而通过分析套利空间、误差因素,得出厚尾随机波动率模型对该期权的定价更为准确合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沪深300股指期权 期权定价 时间序列 sv-T模型
下载PDF
SV-t模型和t-Copula函数下开放式基金组合的风险分析
9
作者 陈丽娟 贾贝贝 陈永祥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14年第1期58-63,共6页
以泰达宏利成长等四支开放式基金为例,建立投资组合风险分析的Copula-SV-t模型,用SV-t模型和t-Copula函数描述单支基金的厚尾分布以及不同基金间的相关关系,并用VaR和ES方法度量不同权重下基金组合的风险。实证表明:Copula-SV-t模型在... 以泰达宏利成长等四支开放式基金为例,建立投资组合风险分析的Copula-SV-t模型,用SV-t模型和t-Copula函数描述单支基金的厚尾分布以及不同基金间的相关关系,并用VaR和ES方法度量不同权重下基金组合的风险。实证表明:Copula-SV-t模型在开放式基金组合长期风险分析及权重配置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在相同权重下,与单支基金SV-t模型下加权平均后的VaR和ES相比其风险值较低,说明使用该模型更符合组合投资风险分散化的原则和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式基金组合 sv-t模型 t-Copula函数 VAR ES(Expected Shortfal
下载PDF
人民币汇率、短期资本与股价互动 被引量:152
10
作者 吴丽华 傅广敏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72-86,共15页
随着中国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度,短期资本流动将更加频繁;而短期资本具有高度流动性与攻击性,会影响我国经济与金融的稳定。在构建新型开放经济、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完善股票市场的进程中,研究人民币汇率、短期资本与股价互动具... 随着中国逐步扩大对外开放度,短期资本流动将更加频繁;而短期资本具有高度流动性与攻击性,会影响我国经济与金融的稳定。在构建新型开放经济、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与完善股票市场的进程中,研究人民币汇率、短期资本与股价互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构建人民币汇率、短期资本与股价的联动模型,分析三者的互动关系;其次运用TVP-SV-VAR模型并采用2002年1月至2014年3月相关月度数据,实证研究三者之间的动态关系的时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汇率、短期资本与股价之间的互动关系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即在不同时期不同背景下有不同的影响。基于三者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其波动对我国金融体系的影响,最后本文提出建立短期资本流动预警机制、加强与各国政府在监管方面合作、完善股价稳定机制、改善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币汇率 短期资本流动 股票价格TVP-sv-VAR模型
原文传递
我国灵活动态金融状况指数构建与应用研究——基于MI-TVP-SV-VAR模型的经验分析 被引量:26
11
作者 周德才 冯婷 邓姝姝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4-130,共17页
鉴于目前研究缺乏灵活动态性,本文从通胀控制目标出发,引进MITVP-SV-VAR模型,选取5个金融变量,估计其每一期的灵活动态权重,构建我国灵活动态金融状况指数,并分析它对通胀率的预测能力。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利率和房价的权重相对较大,反映... 鉴于目前研究缺乏灵活动态性,本文从通胀控制目标出发,引进MITVP-SV-VAR模型,选取5个金融变量,估计其每一期的灵活动态权重,构建我国灵活动态金融状况指数,并分析它对通胀率的预测能力。经验分析结果表明利率和房价的权重相对较大,反映出货币政策依然倚重于价格型传导渠道;FCI与通货膨胀有很高的相关性,且领先通胀1-7个月,能够很好地预测通胀。建议政府定期构建我国灵活动态金融状况指数并应用于通货膨胀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状况指数 灵活动态权重 MI-TVP-sv-VAR模型 通货膨胀
原文传递
基于股市和汇市成交量信息视角的股价波动预测 被引量:21
12
作者 孙彦林 陈守东 刘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935-945,共11页
以往研究忽略了汇市成交量包含的信息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可能导致模型参数的有偏估计.基于泊松分布的随机波动率模型不仅可有效解决传统做法对成交量信息使用不足的问题,而且通过将汇市成交量信息引入模型,与现有文献形成有益补充.通过SM... 以往研究忽略了汇市成交量包含的信息对股价波动的影响,可能导致模型参数的有偏估计.基于泊松分布的随机波动率模型不仅可有效解决传统做法对成交量信息使用不足的问题,而且通过将汇市成交量信息引入模型,与现有文献形成有益补充.通过SMC算法编程实现了SV-VOL模型的有效估计,发现股市成交量信息有助于股价波动预测;汇市成交量信息是通过股市流入净资本这一间接渠道最终影响股票收益率与股市量价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价关系 汇市成交量 sv-VOL模型 SMC算法
原文传递
投资者情绪、市场流动性与股市泡沫——基于TVP-SV-SVAR模型的分析 被引量:21
13
作者 石广平 刘晓星 魏岳嵩 《金融经济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07-117,共11页
基于2006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宏观经济和股市的月度数据,采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度量股市泡沫,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并结合TVP-SV-SVAR模型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市场流动性对股市泡沫的动态影响效应。研究... 基于2006年1月~2015年12月中国宏观经济和股市的月度数据,采用协整理论和误差修正模型度量股市泡沫,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了投资者情绪综合指数,并结合TVP-SV-SVAR模型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市场流动性对股市泡沫的动态影响效应。研究表明,投资者情绪、市场流动性与股市泡沫之间的关系呈现显著的时变性;市场流动性在牛市中受投资者乐观情绪影响较熊市中受投资者悲观情绪的影响更显著;投资者情绪对股市泡沫的影响不确定,但在股市上行时期影响持续期较长;市场流动性对股市泡沫有正向影响且短期效应明显,流动性紧缩容易刺激泡沫破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投资者情绪 市场流动性 股票价格泡沫 TVP-sv-svAR模型
下载PDF
中国小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金融化因素分析——基于大蒜和绿豆价格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李京栋 李先德 《农业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98-111,共14页
本文利用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大蒜和绿豆价格波动的月度数据,选取货币流动性、农产品期货交易额和国际热钱变量构建TVP—SV—VAR模型,分析了大蒜和绿豆价格受金融化因素的影响,并利用价格分解模型测算出大蒜和绿豆的投机性价格。... 本文利用2004年1月至2016年12月大蒜和绿豆价格波动的月度数据,选取货币流动性、农产品期货交易额和国际热钱变量构建TVP—SV—VAR模型,分析了大蒜和绿豆价格受金融化因素的影响,并利用价格分解模型测算出大蒜和绿豆的投机性价格。研究表明,货币流动性对两种小宗农产品价格都具有显著的拉动作用,且影响的时变性较显著;农产品期货交易额对大蒜价格的影响具有结构性突变,对绿豆价格表现出负向影响,长期中大宗农产品期货的交易活动对大蒜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国际热钱对两种小宗农产品价格波动的影响较小.且存在结构性突变;大蒜和绿豆的价格波动主要表现为投机性价格的大幅变化.而基础价值变化的贡献率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宗农产品 金融化因素 TVP—sv—VAR模型 价格分解模型
原文传递
中国大宗水果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苹果、梨、香蕉价格数据 被引量:19
15
作者 李京栋 李先德 孙致陆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15-23,共9页
基于2007—2016年苹果、梨、香蕉的价格季度数据构建TVP-SV-VAR模型,分析生产成本、货币流动性、运输成本(柴油价格)、消费需求(居民可支配收入)、贸易净出口和替代品价格分别对苹果、梨、香蕉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成本的影响最大,... 基于2007—2016年苹果、梨、香蕉的价格季度数据构建TVP-SV-VAR模型,分析生产成本、货币流动性、运输成本(柴油价格)、消费需求(居民可支配收入)、贸易净出口和替代品价格分别对苹果、梨、香蕉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生产成本的影响最大,是大宗水果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货币流动性产生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逐渐增大;柴油价格的影响具有时变性和结构突变性特征;居民可支配收入对苹果和香蕉的价格主要产生正向影响,对梨价格既能产生正向影响,也能产生较大负向影响;贸易净出口对苹果和梨价格产生较小正向影响,对香蕉价格产生负向影响,贸易净出口对水果价格的提升作用较小;苹果、梨、香蕉价格之间互相产生正向影响,三种水果价格表现出同涨同跌的关系,具有较强的替代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宗水果 价格波动 影响因素 TVP-sv-VAR模型
下载PDF
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基于TVP-SV-VAR模型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8
16
作者 潘长春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1-152,共12页
本文采用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1997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以及消费者价格的传递程度总体经历了先升后... 本文采用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TVP-SVVAR)对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1997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人民币汇率变动对进口价格、生产者价格以及消费者价格的传递程度总体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表现出明显的时变特征;人民币汇率对价格的传递作用是不完全的,汇率传递不仅存在一定的时滞,而且其作用强度沿着商品流动链依次递减,尤其是汇率对消费者价格的影响极其微弱;汇率制度改革、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变化都会导致人民币汇率变动的价格传递效应发生显著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汇率传递 进口价格 生产者价格 消费者价格 TVP-sv-VAR模型
原文传递
动态视角下中国货币政策的结构效应分析——基于TVP-SV-SFA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7
17
作者 刘东坡 《国际金融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4,共10页
本文基于区域结构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的双重视角,利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结构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TVP-SV-SFA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结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均具有较为显著的产业... 本文基于区域结构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的双重视角,利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结构因子增强向量自回归(TVP-SV-SFA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结构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均具有较为显著的产业结构效应和区域结构效应,且二者对不同区域内三次产业的调控作用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从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动态变化趋势来看,总体而言,危机期间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有所下降,危机后调控作用逐渐增强。在此基础上,本文简单分析了货币政策区域结构效应和产业结构效应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结构效应 产业结构效应TVP-sv—SFAVAR模型
原文传递
QFII、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的动态关系——基于TVP-SV-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6
18
作者 陶士贵 范佳奕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1-73,共13页
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背景下,QFII制度(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实施,为国际资本流入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渠道。该文以QFII作为代表,通过构建国际资本流动、汇率与股票价格的联动模型,并引入TVP-SV-VAR实证模型... 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资本项目逐步开放的背景下,QFII制度(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实施,为国际资本流入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渠道。该文以QFII作为代表,通过构建国际资本流动、汇率与股票价格的联动模型,并引入TVP-SV-VAR实证模型,讨论汇改后2005年8月-2017年6月QFII、人民币汇率与股票价格之间的联动关系。研究发现:三者的联动关系呈现出明显时变性特征,且在不同时间与不同政策背景下的影响程度均不同。最后提出完善QFII管理机制、优化我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结构、推进人民币汇率改革、加强短期国际资本监控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一系列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FII 人民币汇率 股票价格 TVP-sv-VAR模型
原文传递
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困境与新动能探索研究——基于金融创新和技术创新视角 被引量:16
19
作者 刘超 马玉洁 史同飞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3-19,共17页
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内需拉动力度不足、外需促进作用日渐疲软、利益追求下资本市场功能滞后、房地产泡沫化发展趋势明显等困境。金融创新和技术创新作为现代经济增长关键因素是推动现阶段我国实体经济走出困境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构... 我国实体经济发展面临内需拉动力度不足、外需促进作用日渐疲软、利益追求下资本市场功能滞后、房地产泡沫化发展趋势明显等困境。金融创新和技术创新作为现代经济增长关键因素是推动现阶段我国实体经济走出困境的重要动力。本文通过构建技术创新内生化的物质生产函数,揭示技术创新内生化条件下金融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作用机制,建立金融创新、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发展的MI-TVP-SV-VAR模型,并对我国新动能的作用效果和不足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金融资产结构对实体经济发展具有正向的脉冲响应,且在短期内效果更为显著,实体经济发展对投资性金融资产变动较为敏感;金融业总量增长对实体经济发展的脉冲响应呈现正负波动性,存在金融业发展挤占实体经济发展的现象;支付方式创新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冲击在前2-3期为负向,之后转为正向但较为平缓,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不明显;融资结构对实体经济发展的作用呈阶段性差异,2013年之前促进作用较为明显,2013年之后现有融资结构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融资需求;以研发经费为代表的科技投入对实体经济发展促进作用较为显著;以专利授权为代表的科技产出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则表现出滞后性,在3期之后专利转化能力增强,对实体经济的推动作用开始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体经济 金融创新 技术创新 新动能 MI-TVP-sv-VAR模型
原文传递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动态调控效应——基于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的检验 被引量:13
20
作者 李成 丁顺文 李一帆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8-22,共15页
本文廓清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动态调控宏观经济的机理,揭示了两者协调影响经济的"黑箱"机制及其在经济不同阶段的搭配方式;运用中国2004—2019年的经济季度数据,构建TVP-SV-VAR模型探究两类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效应。... 本文廓清了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搭配动态调控宏观经济的机理,揭示了两者协调影响经济的"黑箱"机制及其在经济不同阶段的搭配方式;运用中国2004—2019年的经济季度数据,构建TVP-SV-VAR模型探究两类政策对宏观经济的调控效应。研究发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共同把控流动性"闸门"实现互动协调;财政政策搭配货币政策具有时变性,在整体上"同向发力"推动经济发展;两类政策对产出的影响并非始终如理论一致,在结构层面仍有优化靶向性操作的余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货币资金 经济增长 TVP-sv-VAR模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