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37年俄国侨民界论普希金——纪念普希金诞辰220周年 被引量:2
1
作者 吴允兵 吴晓都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8-57,共10页
1937年适逢普希金逝世100周年,俄国侨民界举办了盛大的纪念活动,并在相关刊物上发表了大量评论文章。俄国侨民界评论家为普希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观点,对普希金个性中的俄国因素、西方因素、艺术天赋、政治思想观和精神世界加以详细... 1937年适逢普希金逝世100周年,俄国侨民界举办了盛大的纪念活动,并在相关刊物上发表了大量评论文章。俄国侨民界评论家为普希金研究提供了新视角和新观点,对普希金个性中的俄国因素、西方因素、艺术天赋、政治思想观和精神世界加以详细阐释,一致认同普希金是俄罗斯精神文化的象征,并将其视为具有世界地位的天才。俄国侨民界的纪念活动和苏联本土纪念普希金的活动相得益彰,共同促进了普希金在世界文学中最终地位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国侨民 普希金 评论 苏联
原文传递
娜塔利娅·伊里因娜笔下的上海俄侨生活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新梅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00-105,共6页
娜塔利娅·伊里因娜是十月革命后流亡到中国的一位俄罗斯侨民作家。她的文集《另一种视角—上海生活特写》包含二十三篇特写,全部以她侨居上海十一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体验为基础写成。这些特写通过不同叙事主人公的视角,用讽刺... 娜塔利娅·伊里因娜是十月革命后流亡到中国的一位俄罗斯侨民作家。她的文集《另一种视角—上海生活特写》包含二十三篇特写,全部以她侨居上海十一年期间的所见所闻和亲身体验为基础写成。这些特写通过不同叙事主人公的视角,用讽刺、幽默和隐喻等手法,反映了20世纪前半叶俄侨在上海的生存境况及对祖国的复杂情感,从而映射出20世纪初俄苏制度变迁造成的悲剧性后果。文集不仅为了解20世纪前半叶俄罗斯历史打开了新的一扇窗,而且为了解20世纪前半叶上海的社会现状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娜塔利娅·伊里因娜 上海俄侨 十月革命 悲剧性后果
原文传递
回忆俄侨的哈尔滨岁月 被引量:1
3
作者 诺.拉依安 高春雨 吴彦秋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3-66,共4页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来到中国东北的俄国居民可分为四代,这些主要生活在哈尔滨的俄侨一直保持着俄罗斯文化传统,保持着十月革命前俄国的语言、东正教、传统习俗等。俄侨在哈尔滨的活动促进、丰富了哈尔滨的文化生活,增进了中俄两国文... 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而来到中国东北的俄国居民可分为四代,这些主要生活在哈尔滨的俄侨一直保持着俄罗斯文化传统,保持着十月革命前俄国的语言、东正教、传统习俗等。俄侨在哈尔滨的活动促进、丰富了哈尔滨的文化生活,增进了中俄两国文化的沟通和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侨 俄罗斯文化 哈尔滨
原文传递
新疆乌拉斯台村俄侨喀尔扎克人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塚田力 王灵玲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74,共4页
本文利用所掌握的第一手资料,对新疆乌拉斯台村俄侨喀尔扎克人的迁移历史进行了考证,阐述了乌拉斯台村东正教旧礼仪派的生活。
关键词 新疆乌拉斯台村 俄侨 喀尔扎克人 东正教旧礼仪派
原文传递
远东俄侨诗歌中的汉语词汇研究
5
作者 伊.阔瓦里丘克 张秀梅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38-41,共4页
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侨民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和研究兴趣。中国文学传统对远东侨民诗人们的创作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远东侨民诗人们善于运用汉语词汇传统创作鲜明... 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侨民文学作品的大量出版,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极大关注和研究兴趣。中国文学传统对远东侨民诗人们的创作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远东侨民诗人们善于运用汉语词汇传统创作鲜明的诗歌形象,谢尔巴科夫和沃林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侨民 汉语词汇 远东
原文传递
中国俄侨作家巴维尔·谢维尔内中短篇小说创作论
6
作者 李新梅 《俄罗斯文艺》 CSSCI 2017年第4期112-118,共7页
"流亡"是贯穿中国俄侨作家巴维尔·谢维尔内中短篇小说创作的一根主线。作家笔下流亡中国的俄罗斯侨民对母国的文化记忆,在流亡地的现实生活、情感遭遇、本土印象和文化碰撞等,无不带有深刻的流亡印迹。谢维尔内的创作基... "流亡"是贯穿中国俄侨作家巴维尔·谢维尔内中短篇小说创作的一根主线。作家笔下流亡中国的俄罗斯侨民对母国的文化记忆,在流亡地的现实生活、情感遭遇、本土印象和文化碰撞等,无不带有深刻的流亡印迹。谢维尔内的创作基调是现实主义的,但他的作品注重人物的内心感受和精神思索,颇具意识流特色,整体上充满静态的、孤独的、忧伤的审美氛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亡 谢维尔内 中短篇小说 俄罗斯侨民
原文传递
试论俄侨在“满洲”地区的精神遗产 被引量:1
7
作者 郑永旺 《东北亚外语研究》 2013年第3期9-13,共5页
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侨民不仅繁荣了当地的文化生活,而且也留下了大量的精神遗产。他们的身份因政治原因而发生变化。近年来,国内外斯拉夫学界对远东地区俄侨的存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俄侨精神遗产不啻为俄侨... 19世纪末至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侨民不仅繁荣了当地的文化生活,而且也留下了大量的精神遗产。他们的身份因政治原因而发生变化。近年来,国内外斯拉夫学界对远东地区俄侨的存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俄侨精神遗产不啻为俄侨文学形成的背景,也是研究黑土文明异域基因的重要语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侨精神遗产 俄罗斯文学 俄罗斯文化 “满洲”
下载PDF
哈尔滨的俄罗斯侨民文学——以阿恰伊尔和佩列列申为中心 被引量:2
8
作者 王亚民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83-86,共4页
哈尔滨的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俄罗斯侨民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中不乏名人志士。在俄罗斯本 土不断关注俄罗斯侨民文学的热潮中,借此机会,对侨居我国哈尔滨的两位著名的俄国诗人及其创作给予介绍,并对 其独特的诗歌创作方法和... 哈尔滨的俄罗斯侨民文学是俄罗斯侨民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其中不乏名人志士。在俄罗斯本 土不断关注俄罗斯侨民文学的热潮中,借此机会,对侨居我国哈尔滨的两位著名的俄国诗人及其创作给予介绍,并对 其独特的诗歌创作方法和中国文化在他们诗歌中的体现等,给予关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侨文学 阿恰伊尔 佩列列申
下载PDF
国家图书馆馆藏在华俄侨文献调研与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李金涛 《图书馆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32-38,共7页
在华俄侨文献是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50年代初居住在中国的俄罗斯侨民出版的文献,该文献是特定历史时代的文化产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本文介绍了国家图书馆馆藏在华俄侨文献概况,分析了馆藏俄侨图书的特点并列... 在华俄侨文献是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50年代初居住在中国的俄罗斯侨民出版的文献,该文献是特定历史时代的文化产物,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本文介绍了国家图书馆馆藏在华俄侨文献概况,分析了馆藏俄侨图书的特点并列举特色文献。为更好地保护这批珍贵文献,应开展全面普查,设立"俄侨文库"专库,编制《在华俄侨文献全国总目》,补藏原缺文献,建设全文数据库,加强文献整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图书馆 在华俄侨文献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哈尔滨俄罗斯人:东方俄罗斯侨民的同一性问题 被引量:1
10
作者 生田美智子 何雪梅 《俄罗斯文艺》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9-62,共4页
哈尔滨俄罗斯人在伪满洲国时期的生活是东方俄罗斯侨民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越来越引起研究者们的注意。中国、苏联和日本三国之间在伪满洲国时期复杂的关系决定了当时哈尔滨俄罗斯人的命运,以及他们民族和文化同一性的形成。
关键词 哈尔滨俄罗斯人 东方俄罗斯侨民 同一性
原文传递
俄罗斯侨民在哈尔滨兴办教育综述
11
作者 孙岩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9期167-169,共3页
20世纪初俄罗斯侨民在哈尔滨兴办教育、创建学校,这些学校普遍具有多民族混合式教育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既保留俄罗斯传统教育的特点,又开设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成为中国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俄侨在哈尔滨建立的教育体系,传播了现... 20世纪初俄罗斯侨民在哈尔滨兴办教育、创建学校,这些学校普遍具有多民族混合式教育的特点,在课程设置上既保留俄罗斯传统教育的特点,又开设中国文化相关的课程,成为中国现代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俄侨在哈尔滨建立的教育体系,传播了现代科学知识,对促进以哈尔滨为中心的东北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中俄文化交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 俄侨 教育体系 办学特色
下载PDF
哈尔滨俄侨诗人视域里的中国人形象
12
作者 严文颖 刘艳萍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7-74,142,143,共10页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俄侨诗人大规模移居中国哈尔滨,并在这片土地上创作了大量不朽的诗篇。其诗歌蕴涵着独特的中国风情和复杂的情感,诗歌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中国人形象,如儒士、美人、劳动者、吸毒者、市井百姓、“红胡子”等。其笔... 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叶,俄侨诗人大规模移居中国哈尔滨,并在这片土地上创作了大量不朽的诗篇。其诗歌蕴涵着独特的中国风情和复杂的情感,诗歌中描绘了形形色色的中国人形象,如儒士、美人、劳动者、吸毒者、市井百姓、“红胡子”等。其笔下的中国人形象既是当时社会背景下中国民众生活图景真实客观的镜像,也是俄侨诗人社会集体想象的书写,更是诗人个体创作心理与审美偏向的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哈尔滨 俄侨诗人 诗歌 中国人形象
下载PDF
为诗一辩:霍达谢维奇与阿达莫维奇的十年论战(1927—1937)
13
作者 张猛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108-122,共15页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诗人、评论家的霍达谢维奇与阿达莫维奇持续了10年的论战,成为巴黎俄侨诗歌界最重要的公共事件。两位评论家论战的主要内容包括侨民诗歌的评价标准、俄罗斯传统诗歌的继承、年轻一代侨民诗人的写作启蒙等,其中,以...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诗人、评论家的霍达谢维奇与阿达莫维奇持续了10年的论战,成为巴黎俄侨诗歌界最重要的公共事件。两位评论家论战的主要内容包括侨民诗歌的评价标准、俄罗斯传统诗歌的继承、年轻一代侨民诗人的写作启蒙等,其中,以普希金为代表的经典文学样式和以“巴黎音调”为代表的新诗歌风貌成为论辩最主要的焦点。从本质上看,“十年论战”反映了俄罗斯侨民诗人普遍存在的创作焦虑和在身份认同上面临的现实困境,同时也折射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欧洲的总体文化危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罗斯侨民文学 侨民诗歌 巴黎音调 霍达谢维奇 阿达莫维奇 文学性 十年论战 经典文学
下载PDF
论中国俄罗斯侨民诗歌中的情感主题
14
作者 贾立娇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爱"是古今中外无数经典作品和诗歌的永恒主题,无论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还是享誉世界的文学泰斗,对故土的热爱都一刻不曾停止过。在历经世界范围内的二战、俄罗斯国内革命与社会转折,以及后来的流亡异国之后,那些客居中国的... "爱"是古今中外无数经典作品和诗歌的永恒主题,无论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还是享誉世界的文学泰斗,对故土的热爱都一刻不曾停止过。在历经世界范围内的二战、俄罗斯国内革命与社会转折,以及后来的流亡异国之后,那些客居中国的俄罗斯侨民诗人,用独特的文字来谱写他们的情感世界,用诗歌来演绎他们内心对祖国、对侨居国中国爱的情怀书写了对祖国的爱和对中国的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俄罗斯侨民 俄侨诗人 爱的情怀
下载PDF
俄侨诗人尼古拉·晓戈列夫的文学历程的红色印痕
15
作者 高春雨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0期121-123,共3页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晓戈列夫是俄侨诗人,中俄两国学者对其研究甚少。晓戈列夫出生于哈尔滨,1947年回到苏联,在中国时期,晓戈列夫创作了大量诗歌,是"青年丘拉耶夫卡"的第三任主席。其人生之路和文学创作在中国...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晓戈列夫是俄侨诗人,中俄两国学者对其研究甚少。晓戈列夫出生于哈尔滨,1947年回到苏联,在中国时期,晓戈列夫创作了大量诗歌,是"青年丘拉耶夫卡"的第三任主席。其人生之路和文学创作在中国俄侨文学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俄侨文学 诗人 尼古拉·晓戈列夫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