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虚拟现实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郭晨 王汉熙 陈志鹏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 2021年第4期367-371,共5页
为了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先进技术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构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因地制宜为原则,以文化大数据为抓手,以全景故事为载体,构建“全景故事+文化大数据+数字出版”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数字... 为了进一步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先进技术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构建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新型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以因地制宜为原则,以文化大数据为抓手,以全景故事为载体,构建“全景故事+文化大数据+数字出版”相结合的“三位一体”数字化新媒体呈现手段,并在湖北大悟县九房沟开展实践,为乡村旅游地宣传推介能力的提升和疫情后乡村旅游业的快速恢复提供参考与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虚拟现实 全景故事 文化大数据 数字出版
下载PDF
乡村旅游外来创业者身份类型建构
2
作者 康菘园 苏伟锋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6-183,共8页
对乡村旅游外来创业者进行身份建构可以更好地理解该群体并为外部资本介入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指导。以叙事身份理论为基础,选取福建省龙潭村作为典型案例,采用实地观察和生活故事访谈方法对乡村旅游外来创业者进行身份建构研究... 对乡村旅游外来创业者进行身份建构可以更好地理解该群体并为外部资本介入乡村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和现实指导。以叙事身份理论为基础,选取福建省龙潭村作为典型案例,采用实地观察和生活故事访谈方法对乡村旅游外来创业者进行身份建构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心理动机与地方互动两个维度分别对应产生“理性—感性”“融入—脱离”的连续体,这两个连续体主导着外来创业者的身份建构过程。研究进一步提出一个包括四种身份定位的乡村旅游外来创业者类型解释框架,将四种类型分别概念化为“地方建设者”、“精致敛财者”、“极致生活者”和“地方依恋者”。研究对地方政府理解乡村旅游外来创业者群体角色作用以及吸引外部资本参与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外来创业者 身份建构 生活故事
原文传递
茶馆——一幅鲜活的巴蜀文化景观——论沙汀乡镇小说中“茶馆”的多重文学功用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利涛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1期34-36,共3页
乡镇小说是沙汀乡土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乡镇小说里 ,“茶馆”是最常见的文学场景之一。在作品中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发生地点 ,还在人物的性格塑造 ,情节的叙述及区域文化意蕴的表达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与其它地域场景一起构... 乡镇小说是沙汀乡土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他的乡镇小说里 ,“茶馆”是最常见的文学场景之一。在作品中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的发生地点 ,还在人物的性格塑造 ,情节的叙述及区域文化意蕴的表达上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与其它地域场景一起构建起了沙汀作品中的巴蜀文化意象。同时对这种区域文化的批判也反映出了作家勇于自省的精神 ,与困守于传统乡土文化的作家相比 ,沙汀作出了属于自己的文化性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馆 场景 乡镇小说 巴蜀文化
下载PDF
乡村振兴战略下漳州农产品的品牌故事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张静容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57-61,68,共6页
乡村振兴战略下广大农村大有可为。党的十九大提出“地标性农产品品牌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新媒体时代,直播电商成为农产品的主要代言人。为此,直播电商的行为主体应该立足农村,从“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分析漳州农产品的... 乡村振兴战略下广大农村大有可为。党的十九大提出“地标性农产品品牌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新媒体时代,直播电商成为农产品的主要代言人。为此,直播电商的行为主体应该立足农村,从“天时、地利、人和”三要素分析漳州农产品的发展机遇;从品牌故事所涉及的“货、人、场”三要素进行剖析;挖掘文化内涵,打造漳州农产品的品牌故事,以有效的叙事促进乡村振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产品 品牌故事 漳州
下载PDF
新发展阶段加强党对“三农”工作领导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萍 田世野 《财贸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3-52,共10页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范式,新发展阶段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涵盖历史使命、实践路径和制度保障三个基本方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领导的历史使命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中... 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分析范式,新发展阶段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涵盖历史使命、实践路径和制度保障三个基本方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领导的历史使命是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和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确保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始终沿着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行进。这一历史使命的实践路径是在党的领导下,遵循农业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努力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为此,需要完善制度环境,提供制度保障,构建地方政府、企业、农村基层干部的“亲农型”激励机制。深刻理解新发展阶段加强党对“三农”工作领导的内在逻辑,讲好这一“中国故事”,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为指导,适应中国发展阶段、发展方式转换的现实要求,紧密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依循“整体经济观”进行经济学理论范式的创新,“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阶段 党的领导 “三农” 政治经济学 中国故事
下载PDF
“温馨”风俗背后的苦涩与悲凉——也谈沈从文抗战前小说中的风俗描写 被引量:1
6
作者 范家进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16-19,共4页
本文以沈从文抗战前的乡土小说为考察对象 ,对其间为人们所乐于称道的风俗描写进行了新的分析与开掘 ,着重揭示了在那“温馨浪漫”的边地风俗背后所隐含的悲凉、凄惨和辛酸、无奈 ,并以此对“新时期”以来沈从文研究中的误读现象提出了... 本文以沈从文抗战前的乡土小说为考察对象 ,对其间为人们所乐于称道的风俗描写进行了新的分析与开掘 ,着重揭示了在那“温馨浪漫”的边地风俗背后所隐含的悲凉、凄惨和辛酸、无奈 ,并以此对“新时期”以来沈从文研究中的误读现象提出了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沈从文 风俗描写 误读 乡土小说
下载PDF
双重边缘的农村青年成长叙事——评王十月的中篇小说《少年行》
7
作者 黄柏刚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年第1期51-54,共4页
王十月的《少年行》以其对农村少年青青期心理的精准把握和成长轨迹的深情描摹,展示了处于城市和乡村双重边缘的一代打工先行者离乡进城前的心理和命运,这种农村青年成长叙事,体现出和其它成长小说不同的特点,为当代成长小说的人物画廊... 王十月的《少年行》以其对农村少年青青期心理的精准把握和成长轨迹的深情描摹,展示了处于城市和乡村双重边缘的一代打工先行者离乡进城前的心理和命运,这种农村青年成长叙事,体现出和其它成长小说不同的特点,为当代成长小说的人物画廊增添了新的艺术形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年行》 农村青年 成长小说 双重边缘
下载PDF
《一个人的平原》中的人与平原
8
作者 舒跃 陈静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31-34,共4页
长篇散文《一个人的平原》以乡土文学为底色,聚焦平原上的人事浮动,从自己家族的命运辗转着笔,由地理和文本的一隅投射进对当代中国的全息造影,讲述里下河畔的中国故事,透视城镇二元形态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一个人的平原》 乡土文学 平原 中国故事
下载PDF
都市漂泊者的乡村物语——聂茂早期散文的主体精神及其价值认同
9
作者 章罗生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6期11-15,共5页
聂茂早期散文作品,主要以故乡作为聚焦对象,以童年生活和成长经历为线索,抒写自己对故乡和父老乡亲的怀念与挚爱,手法大都以记叙为主,也夹杂着少量的议论和抒情。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对农民勤劳、善良、坚忍不拔的传统美德的肯定,又有对... 聂茂早期散文作品,主要以故乡作为聚焦对象,以童年生活和成长经历为线索,抒写自己对故乡和父老乡亲的怀念与挚爱,手法大都以记叙为主,也夹杂着少量的议论和抒情。在他的作品中,既有对农民勤劳、善良、坚忍不拔的传统美德的肯定,又有对农民愚昧、落后的国民劣根性的批判;既有对他们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又有对改变他们命运的真诚渴望;既有对养育自己成长的父老乡亲的感激,又有对他们远离现代文明、封闲心灵的遗憾。作为乡村边缘人和都市漂泊者,聂茂散文的主体精神和价值认同仍旧是给予他智慧和生命的父老乡亲以及滋润他健康成长的乡村厚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聂茂 乡村物语 主体精神 价值认同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抗逆力养成机制的解构及启示——基于CHKS理论的个案叙事分析 被引量:5
10
作者 李丹 林贻亮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4期43-52,共10页
抗逆力养成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HKS的抗逆力层次模型,运用个案研究、参与式观察、文献研究,通过叙事故事的方式解构研究对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成长经历。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抗逆力养成是内在资产、外在资产共... 抗逆力养成对于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CHKS的抗逆力层次模型,运用个案研究、参与式观察、文献研究,通过叙事故事的方式解构研究对象从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成长经历。研究发现,留守儿童抗逆力养成是内在资产、外在资产共同作用的结果。个体的内在资产包括自我意识、自我效能、合作与沟通、目标与抱负、问题解决能力、同理心;个体外在资产是来自家庭、社区、学校、同辈群体等的保护性因素,包括拥有关怀性的关系、正确的高期待、有意义的参与。通过留守儿童抗逆力养成机制的个案分析,提出留守儿童家庭及社区能力建设、创新学校教育体制、专业的社会工作干预服务、化危险性因素为保护性因素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助力留守儿童抗逆力养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抗逆力 生命故事 社会工作
下载PDF
讲好中国“三农”故事: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案例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1
11
作者 朱满德 赵琴 《智慧农业导刊》 2023年第12期115-118,123,共5页
农业经济学是高校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培育立志强农兴农、践行知农爱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特殊而重大。围绕课程思政“价值引领、能力本位、知识教育”目标,以讲好中国“三农”故事为切入点,构建农业经济学... 农业经济学是高校农林经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培育立志强农兴农、践行知农爱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开展课程思政的意义特殊而重大。围绕课程思政“价值引领、能力本位、知识教育”目标,以讲好中国“三农”故事为切入点,构建农业经济学课程思政教学案例,进一步介绍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中有机融入案例教学的具体实践,并从学生学习兴趣、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等方面总结归纳课程思政的实践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经济学 课程思政 案例设计 实践效果 “三农”故事
下载PDF
元本《琵琶记》生角主线与乡村士子困局的书写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志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8-95,共8页
晚近以来,《琵琶记》的主角经历了从蔡伯喈到赵五娘的认知变化,而当下通行的各类《中国文学史》《中国戏曲史》也多将《琵琶记》界定为一部宣扬赵五娘仁孝贤德的戏曲,这种情况一定程度影响了对另一主角蔡伯喈情节线索及其相关主题的理... 晚近以来,《琵琶记》的主角经历了从蔡伯喈到赵五娘的认知变化,而当下通行的各类《中国文学史》《中国戏曲史》也多将《琵琶记》界定为一部宣扬赵五娘仁孝贤德的戏曲,这种情况一定程度影响了对另一主角蔡伯喈情节线索及其相关主题的理解。《琵琶记》对乡村元素的书写透露出蔡伯喈“以耕养读”的家庭出身,而贫寒如洗和人丁不旺的家境则强化了蔡父意图通过蔡伯喈科考改变家庭命运的强烈愿望。“伯喈思亲”线索的绵延不辍,隐含高则诚经营蔡伯喈主角、主线的良苦用心。这些信息皆指向《琵琶记》演述的是,农村贫寒士子逾越阶层所面临的人生困局以及无法破解困局所导致的家庭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琵琶记》 乡村元素 生角主线 蔡伯喈 人生困局
下载PDF
基于Push-over的农村砌体房屋地震响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赵吉坤 张慧清 黄书君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41-348,共8页
[目的]农村砌体房屋是震害受损最普遍的结构形式,通过分析砌体结构地震响应特征及评估砌体结构抗震水平,减小地震作用下引发的房屋坍塌等次生灾害,降低震害损失。[方法]运用ABAQUS分析软件建立农村砌体房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基于Push-... [目的]农村砌体房屋是震害受损最普遍的结构形式,通过分析砌体结构地震响应特征及评估砌体结构抗震水平,减小地震作用下引发的房屋坍塌等次生灾害,降低震害损失。[方法]运用ABAQUS分析软件建立农村砌体房屋三维有限元分析模型,基于Push-over分析方法得出地震作用下结构损伤、裂缝分布以及荷载位移曲线等地震响应特征,以层间位移角为量化指标对抗震性能进行评估。[结果]研究发现:地震作用下结构开洞纵墙损伤大于未开洞横墙,底层损伤大于上层;裂缝主要集中在楼梯间、大开间墙体等应力集中处以及构件连接薄弱处;最大层间位移角出现在开洞纵墙底层墙体,结构承重横墙稳定性较开洞纵墙好。对于不同模型,砂浆强度等级由M7.5提升为M10时,结构损伤度下降2.1%,基本设防和罕见地震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减小24.2%和30.5%;设置圈梁构造措施后,结构损伤度下降10.9%,基本设防和罕见地震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减小30.0%和45.1%;提高砂浆强度等级并设置圈梁构造措施时,结构损伤度下降17.4%,基本设防和罕见地震下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分别减小45.7%和63.2%。[结论]提升结构砂浆强度等级并设置圈梁构造措施后,砌体房屋稳定性满足抗震要求,对提高砌体结构抗震性能作用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砌体房屋 PUSH-OVER分析 层间位移角 地震响应分析
下载PDF
论解放区文艺“走向民间”的本土经验 被引量:1
14
作者 钟海波 李继凯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3-160,共8页
五四新文学是借鉴西方文学和文化资源产生发展的,带有明显的欧化色彩,因而被大众冷落。对此,一些知识分子高度警觉和不安,他们倡导“到民间去”,以此探索新文学发展的本土化道路。“民间”新路的探索与努力始于20世纪20年代,并延续至三... 五四新文学是借鉴西方文学和文化资源产生发展的,带有明显的欧化色彩,因而被大众冷落。对此,一些知识分子高度警觉和不安,他们倡导“到民间去”,以此探索新文学发展的本土化道路。“民间”新路的探索与努力始于20世纪20年代,并延续至三四十年代,但其效果并不明显。延安时期,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指导下,解放区文艺通过“走向民间”运动,卓有成效地实现了文艺的民族化和大众化,当时的作品彰显出鲜明的民族风格和中国气派。解放区作家和艺术家以人民为中心,扎根生活,吸收本土资源,创新改造民间形式,讲述中国故事,为中国新文学积累了宝贵的本土经验。进入新时代,文艺应当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用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美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塑造良好中国形象,回应世界认识中国、了解中国的需求,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区文艺 走向民间 乡土民间 本土经验 中国故事 文化自信
下载PDF
农村几世同堂家庭居住模式的探讨 被引量:1
15
作者 阎志伟 史津 《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 CAS 2009年第4期241-244,254,共5页
在农村人口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以农村普遍存在的几世同堂家庭为研究对象,将农村家庭分为"农业家庭"和"非农业家庭",探讨适合"非农业家庭"的新型多层集合住宅模式,并引入"庭院式"多层集合住宅的... 在农村人口结构转型的背景下,以农村普遍存在的几世同堂家庭为研究对象,将农村家庭分为"农业家庭"和"非农业家庭",探讨适合"非农业家庭"的新型多层集合住宅模式,并引入"庭院式"多层集合住宅的设计理念,分析几世同堂家庭住宅内部的人性化设计,从而解决农村多代同堂的居住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村住宅 “庭院式”多层集合住宅 几世同堂 人性化设计
下载PDF
农村幼儿园讲述性绘画教学的实践研究
16
作者 杨一 国静玉 《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124-126,共3页
讲述性绘画是指以绘画为辅助手段,有机地将绘画与语言教学结合的教学形式。农村幼儿的语言能力与城市幼儿相差甚远,采用讲述性绘画教学能使语言教学变得形象化、多元化,激发幼儿的绘画、想象、观察及表达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 讲述性绘画是指以绘画为辅助手段,有机地将绘画与语言教学结合的教学形式。农村幼儿的语言能力与城市幼儿相差甚远,采用讲述性绘画教学能使语言教学变得形象化、多元化,激发幼儿的绘画、想象、观察及表达的兴趣,从而有效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幼儿园 讲述性绘画 教学
下载PDF
Somebody to Love,18 Holes,Domestic Drawers,and Ponzi Possibilities
17
作者 Tyle Roney 《The World of Chinese》 2016年第3期1-,共1页
The gaps between rich and poor,urban and rural,even young and old are perhaps nowhere more prevalent than in the world of dating.Tradition remains,but the modern world has its part to play in the peculiar realm of cou... The gaps between rich and poor,urban and rural,even young and old are perhaps nowhere more prevalent than in the world of dating.Tradition remains,but the modern world has its part to play in the peculiar realm of courting in the Middle Kingdom.The old ladies trying to hock their sons and daughters b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ATING PECULIAR REALM perhaps young trying prevalent MIDDLE rural stor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