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症肺炎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
作者 龙怀聪 肖邦榕 +1 位作者 刘跃建 李小惠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07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救治。方法参照2001年美国ATS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的判断标准,分析我院2004年重症肺炎患者42例临床资料。结果42例重症肺炎患者中,死亡31例,平均年龄(74.3±12.2)岁;存活11例,... 目的探讨重症肺炎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指导临床救治。方法参照2001年美国ATS指南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的判断标准,分析我院2004年重症肺炎患者42例临床资料。结果42例重症肺炎患者中,死亡31例,平均年龄(74.3±12.2)岁;存活11例,平均年龄(51.4±18.9)岁,死亡组年龄明显大于存活组,t=4.85,P<0.05。部分营养支持治疗与充分营养支持治疗后患者的病死率分别是82.8%(24/29)与53.8%(7/13),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3.851,P<0.05。结论年龄是老年重症肺炎患者病死率的危险因素,充分营养支持治疗可降低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肺炎 死亡危险因素 病死率 营养支持治疗
下载PDF
急性敌草快中毒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2
作者 王鸾 王洋 赵敏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8-161,共4页
目的分析急性敌草快中毒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41例急性敌草快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访2个月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患者... 目的分析急性敌草快中毒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2016年1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41例急性敌草快中毒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随访2个月患者是否死亡,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及临床资料,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的指标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死亡危险因素,并通过ROC曲线评价其预测死亡的效能。结果两组患者服毒剂量、入院时间、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血肌酐、氧分压和尿敌草快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饮酒率、洗胃率、血液灌流率、白细胞计数、钾离子和乳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上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各变量进一步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方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后,敌草快剂量、血肌酐、尿敌草快浓度是急性敌草快中毒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敌草快剂量、血清肌酐和尿敌草快浓度可作为判断急性敌草快中毒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可靠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敌草快中毒 预后 死亡危险因素
原文传递
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死亡因素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齐海宇 阴赪宏 +3 位作者 王超 苏强 张淑文 王宝恩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967-970,共4页
目的分析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E)的原发病因、病死率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多中心、前瞻性分析462例MODS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MODSE原发病因是重症感染、休克、大手术后、心肺复苏后、严重创伤、重症胰腺炎等。462例MODSE患者... 目的分析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E)的原发病因、病死率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多中心、前瞻性分析462例MODS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MODSE原发病因是重症感染、休克、大手术后、心肺复苏后、严重创伤、重症胰腺炎等。462例MODSE患者病死率为65.8%,发生5~7个器官功能障碍者居多(占77.1%)。病死率随受累器官数目的增加而增高;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依次为肺、胃肠、肝脏、肾脏、凝血系统、脑、心脏,其中脑功能障碍的病死率最高。死亡组年龄、器官障碍数、APACHEⅡ评分、PaCO_2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心功能不全的发生率均高于存活组,而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PaO_2、氧合指数、Glasgow评分均低于存活组。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P<0.01)、平均动脉压(P<0.01)、氧合指数(P<0.05)、Glascow评分(P<0.001)是MODSE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MODSE受累器官多,重要脏器存在慢性基础疾病,病死率较高,年龄和心功能、肺功能、脑功能障碍是MODSE死亡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病死率 死亡危险因素
下载PDF
白血病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耐药特征及死亡危险因素 被引量:10
4
作者 刘宁 赵娟 +4 位作者 李艳明 晏群 钟一鸣 杨芳 刘文恩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277-282,共6页
目的观察白血病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研究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某医院2013年9月—2016年11月小儿血液专科病房内110例患儿血培养分离的131株病原菌种类、耐药类型,以及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505份血培养送检标本中... 目的观察白血病患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情况,研究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某医院2013年9月—2016年11月小儿血液专科病房内110例患儿血培养分离的131株病原菌种类、耐药类型,以及患儿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505份血培养送检标本中共培养病原菌131株(5.23%),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2.67%,革兰阳性球菌占43.51%,分离居前3位的依次为大肠埃希菌(15.27%)、肺炎克雷伯菌(15.27%)和人葡萄球菌(12.98%)。革兰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林、头孢曲松及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性高,对阿米卡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及碳青霉烯类敏感性较好;革兰阳性球菌对青霉素、苯唑西林、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性较高,对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和奎奴普丁/达福普汀敏感性较好。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混合感染、腹泻、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以及鲍曼不动杆菌感染与白血病血流感染患儿病死率相关。结论白血病患儿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广泛,耐药率高,积极预防和根据药敏结果进行合理治疗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白血病 血培养 耐药性 抗药性 微生物 死亡危险因素
下载PDF
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王莉琳 李爱新 +1 位作者 汪雯 吴昊 《北京医学》 CAS 2019年第6期441-443,共3页
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cryptococcus neoformans meningitis, CM)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67例艾滋病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转归分为死亡组(〃... 探讨艾滋病合并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cryptococcus neoformans meningitis, CM)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住院治疗的67例艾滋病合并CM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转归分为死亡组(〃二20)和非死亡组(-47)。首先对可能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包括性别、年龄、临床症状和体征、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蛋白、细胞计数等)、CD4+T细胞计数、诱导期抗真菌方案等。然后对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CD4+T细胞计数、脑脊液压力、诱导期抗真菌药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D4-T细胞计数和脑脊液压力与死亡具有相关性,其他指标与死亡无相关性。CD4+T细胞计数31.9个皿1为判定死亡的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5和0.83;脑脊液压力为245 mmH20(l mmH20=0.009 8 kPa)时可作为判定死亡的阈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75和0.74。结论基线CD4+T细胞计数、脑脊液压力是艾滋病合并CM的死亡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新型隐球菌性脑膜脑炎 死亡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死亡危险因素分析及临床对策 被引量:4
6
作者 潘涛涛 《吉林医学》 CAS 2017年第4期652-654,共3页
目的:分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死亡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临床对策。方法:选择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同时采用血液净化方式,分析出影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 目的:分析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死亡危险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临床对策。方法:选择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98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手段,治疗组在常规治疗手段的同时采用血液净化方式,分析出影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MODS的死亡危险因素包含氧合指数、乳酸、PCT、器官障碍数、APACHEⅡ评分、Glasgow评分,对照组48例病死率93.75%(45例),治疗组50例病死率62.0%(3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MODS患者,其死亡危险因素包含氧合指数、乳酸、PCT、器官障碍数、APACHEⅡ评分、Glasgow评分,其中器官障碍数、APACHEⅡ评分是重要影响因素。临床中强化血液净化方式能够降低死亡率,延长患者生存时间,需要注意的是在临床中要把握好血液净化的最佳时机,有效发挥血液净化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死亡危险因素 临床对策
下载PDF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临床特点及其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邹峻 管剑龙 《复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58-562,共5页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的临床特点,分析其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免疫风湿科住院治疗以及门诊随访的MPA患者。评价其临床特征,包括抗中性粒细胞胞...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的临床特点,分析其预后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6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免疫风湿科住院治疗以及门诊随访的MPA患者。评价其临床特征,包括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累及器官、治疗及生存等。Kaplan-Meier法分析计算累积生存率。结果纳入20例患者,男性9例,女性11例,中位发病年龄71岁,四分位范围(65~78岁),病程2个月(1~6个月)。随访时间9个月(5.5~22.8个月)。以发热为首发表现13例,其中高热8例(体温≥39.1℃);胸部CT提示肺部病灶12例,其中肺间质病变11例;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myeloperoxidase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MPO-ANCA)阳性17例,蛋白酶-3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eroxidase-3 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PR3-ANCA)阳性4例;糖皮质激素初始平均剂量为61 mg(泼尼松或相当于泼尼松);2例血液透析;免疫抑制剂治疗18例。随访发现死亡患者4例。发病时肌酐水平和PR3-ANCA阳性增加死亡风险。结论 MPA患者发病年龄较西方研究报道高,常以发热为首发症状,肺部累及多见,以间质性炎症为主。发病时肌酐水平高和PR3-ANCA阳性提示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显微镜下多血管炎 髓过氧化物酶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 预后 死亡危险因素
下载PDF
动脉调转手术后中期生存结果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雅娟 胡盛寿 +6 位作者 李守军 王旭 郑哲 李永青 刘迎龙 沈向东 闫军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15-218,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及TGA型右心室双出口(Taussig-Bing)患者行动脉调转手术(ASO)后的中期生存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01-01至2007-12-31期间来我院行动脉调转手术并存活出院的115例TGA... 目的:探讨完全型大动脉转位(TGA)合并室间隔缺损(VSD)及TGA型右心室双出口(Taussig-Bing)患者行动脉调转手术(ASO)后的中期生存结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01-01-01至2007-12-31期间来我院行动脉调转手术并存活出院的115例TGA合并VSD及Taussig-Bing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电话随访及院内随诊复查。结果:115例存活患者均完成了随访,随访时间1~8年(平均3.1年)。其中10例患者随访过程中院外死亡(死亡率8.7%,10/115)。Kaplan-Meier法分析中期生存率6个月、1年、5年、8年分别为94.8%,92.2%,89.3%,89.3%。Cox回归分析显示手术年龄>3岁(相对危险度10.644,P=0.002)及术后1个月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残存肺动脉高压(相对危险度4.864,P=0.047)是此类患者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TGA合并VSD及Taussig-Bing患者行动脉调转手术中期结果满意,死亡率及再手术率低。证实了手术年龄>6个月的TGA合并VSD及Taussig-Bing患者依然有手术适应证,但手术年龄>3岁者,术后1年死亡率高,故一定要做到定期随访,避免肺动脉高压危象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危险因素 室间隔缺损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Taussig—Bing畸形 生存率
下载PDF
急危重老年住院患者死因及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胡莹莹 王霞 +3 位作者 赵鑫 席佳佳 刘静粉 王君 《河南预防医学杂志》 2017年第9期641-643,648,共4页
目的探讨急危重老年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老年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研究期间入院的1 763名老年患者中338名死亡,病死率19.2%;65~74岁组老年患者... 目的探讨急危重老年患者死亡原因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2015年期间,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诊重症监护室危重老年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研究期间入院的1 763名老年患者中338名死亡,病死率19.2%;65~74岁组老年患者病死率15.1%,75~84岁组老年患者病死率21.0%,85岁上组老年患者病死率44.3%(P<0.05);急危重老年患者院内死亡前三位病因为脑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相关危险因素为基础疾病中的冠心病、脑血管病、高血压病以及年龄。结论急危重老年患者随年龄增长,病死率增高;积极进行老年患者基础疾病的预防控制是降低死亡率的根本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危重 老年患者 死因 死亡危险因素 急诊重症监护室
原文传递
289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存活与死亡病例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谭伟 代冰 +3 位作者 孙龙凤 孔德磊 赵洪文 康健 《国际呼吸杂志》 2011年第6期411-414,共4页
目的分析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死亡的危险州素。方法对辽宁省289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死亡29例)病程早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顺性分析,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临床特征,采用多变量Logistic同归分析确定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单... 目的分析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死亡的危险州素。方法对辽宁省289例新型甲型H1N1流感患者(死亡29例)病程早期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顺性分析,比较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临床特征,采用多变量Logistic同归分析确定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中,与存活组相比,死亡组体质量指数较高(P〈0.05),妊娠如女、伴有基础疾病比例较高(P值均〈0.01),T细胞亚群较低(P〈0.01),奥司他韦初始治疗时间较长(P〈0.01),APACHEIf评分和△SOFA评分较高(P值均〈0.01),继发细菌感染和继发真菌感染患者比例较高(P值均〈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硅乐体质量指数(OR=5.05,95%CI:1.368~30.8,P=0.035)、继发真菌感染(OR=9.34,95%CI:1.564~48.9,P=0.027)、APACHE11评分〉20分(OR=1.245,95% CI:1.078~1.754,P=0.029)和△SOFA评分(OR—1.346,95%CI:1.052~1.965,P=0.011)是甲型H1N1流感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应重视并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制订相应的防治措施,以期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甲型H1N1流感 死亡危险因素 继发感染
原文传递
分析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 被引量:1
11
作者 杨莹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第29期15-16,共2页
目的总结分析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进行抢救的500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依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总结分析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目的总结分析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我院进行抢救的500例危重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法观察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将患者依据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总结分析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患者的原发病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四个系统,生存组患者的年龄与死亡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抢救危重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因素为年龄,且存在慢性病史者的死亡率更高,患者的原发病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以及循环系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诊 抢救 危重病 死亡危险因素
下载PDF
老年人系统性小血管炎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12
作者 司徒碧颖 陆轶君 +3 位作者 陈伟军 冯欣慧 张晓丽 叶志斌 《老年医学与保健》 CAS 2013年第5期316-318,328,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系统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系统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年龄分为老年组(37例,≥60岁)和非老年组(24例,〈60岁),评估其确诊时的BVAS评分、肺肾功能、治疗情况、疗效、治疗相关... 目的探讨老年人系统性小血管炎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61例系统性小血管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其按年龄分为老年组(37例,≥60岁)和非老年组(24例,〈60岁),评估其确诊时的BVAS评分、肺肾功能、治疗情况、疗效、治疗相关并发症和预后等,对死亡原因进行单因素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70.7±8.7)岁和(42.0±13.5)岁,两组确诊时的BVAS分别为22.1±9.0和20.1士8.9(P〉0.05)。老年组33例患者和非老年组22例患者曾接受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两组在治疗后3m、6m、1年和2年的缓解率无统计学差异。老年组和非老年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39.6±8.4)m和(111.2±23.2)m,观察期间老年组有10例复发,非老年组2例复发。所有复发病例中有10例发生在维持缓解期,2例完全停药。老年组病死率40.5%,非老年组为8.3%,确诊时患者的年龄及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在死亡相关单因素及多元分析中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两组患者在确诊时疾病严重程度相当,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治疗均有效,但复发率高(特别在维持缓解期)。老年组长期生存率显著低于非老年组。为了避免复发和治疗相关毒副作用,所有患者应予长期监测病情。确诊时高龄和急性肾功能衰竭是死亡的高危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小血管炎 老年 生存时间 预后 死亡危险因素
下载PDF
外科危重患者合并急性呼吸衰竭139例回顾性分析
13
作者 李雯 皋源 王祥瑞 《上海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57,共4页
目的探讨外科危重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及死亡危险因素,总结分析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2006-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外科危重住院围术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39例,分为死亡组(45例)和生存组(94例),从... 目的探讨外科危重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的病因及死亡危险因素,总结分析临床治疗的有效方法。方法2006-2007年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外科重症监护室外科危重住院围术期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139例,分为死亡组(45例)和生存组(94例),从抗感染治疗、机械辅助通气、液体管理、营养支持方面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肺源性疾病引起的急性呼吸衰竭占61.9%。病例来源以普外科(50.4%)和胸外科(29.5%)为主。多脏器功能衰竭(χ2=13.469)、脓毒症(χ2=18.169)、肺部感染(χ2=24.861)与急性呼吸衰竭的预后相关(P值均=0.000)。死亡组中无创通气构成比及时间均显著低于生存组(P值均<0.05),生存组每日进量和每日液体净量均显著少于死亡组(P值均<0.05),生存组早期采用肠内营养的构成比显著高于死亡组(P<0.01)。结论外科危重患者急性呼吸衰竭可由全身多种疾病引起,当合并其他疾病时死亡风险进一步增高。应采取积极治疗原发病、控制感染、科学的机械通气辅助策略、严格液体管理、早期营养支持等综合方案治疗危重患者急性呼吸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呼吸衰竭 病因 死亡危险因素 治疗
下载PDF
30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临床特点及早期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4
14
作者 张慧媛 李瞿 +3 位作者 朱瑞霞 邓淑敏 李蕾 何志义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51-553,共3页
目的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寻找能预测患者早期死亡的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0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 目的总结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寻找能预测患者早期死亡的因素。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12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30例隐球菌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转归情况,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0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表现以头痛(100%)、发热(80%)、神智改变(63.3%)、视力(43.3%)、听力(20%)障碍、其他颅神经受累(53.3%)为主;单因素相关分析表明:其他颅神经受累(P<0.05)、既往存在慢性疾病(P<0.05)、粒细胞比率升高(P<0.01)与患者14d死亡呈正相关,而联合抗真菌治疗(P<0.01)与患者14d死亡呈负相关;二分类因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backward LR)表明:其他颅神经受累(OR 37.14,P<0.01)、粒细胞比率升高(OR 37.14,P<0.01)及治疗力度不够(OR 0.00,P<0.01)与患者14d死亡强相关。结论其他颅神经受累、粒细胞比率降低及治疗力度不够是隐球菌脑膜炎患者早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球菌脑膜炎 临床特征 早期预后 死亡相关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