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事诉讼当事人适格刍论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龙 《现代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77-80,共4页
适格当事人通常就是作为诉讼标的的实体法律关系的主体 ,但是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根据当事人的意思或者法律的规定 ,争议的民事实体法律关系以外的人也可以成为正当当事人。
关键词 当事人 当事人适格 民事诉讼 正当当事人
下载PDF
产权界定的资源配置效应分析 被引量:8
2
作者 许保利 《财经问题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3-10,共8页
对零交易成本市场的分析表明,不仅在交易成本为零时产权的界定不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对损害者征收与损害相等的税收来解决因损害导致的外部性问题并非一定是最优的方式。现实的市场运行中无所不在的交易费用往往导致市场的失效,因... 对零交易成本市场的分析表明,不仅在交易成本为零时产权的界定不影响资源的配置效率,而且对损害者征收与损害相等的税收来解决因损害导致的外部性问题并非一定是最优的方式。现实的市场运行中无所不在的交易费用往往导致市场的失效,因而产权的界定以及相应的不同形式的产权安排便具有重要的资源配置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权 交易成本 资源配置
下载PDF
处分原则的限制及其路径 被引量:11
3
作者 王次宝 《北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1-112,共12页
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处分原则在我国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产生此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没有处理好处分原则的限制问题。大陆法系国家通常基于公益的原因对处分原则进行限制,并将限制情形明确限定在特定案件、特别... 作为一项重要的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处分原则在我国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产生此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没有处理好处分原则的限制问题。大陆法系国家通常基于公益的原因对处分原则进行限制,并将限制情形明确限定在特定案件、特别事项与特殊程序上,受到限制的诉讼权利主要是舍弃权、认诺权与和解权,有时还包括起诉权。相比而言,我国处分原则的限制事由过于笼统,限制对象几乎扩大至所有权利,结果导致限制的扩大化。借鉴大陆法系的做法,我国应当将"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作为"一般限制原则",并针对特定案件、程序、事项与诉讼权利设计"特殊限制规则",走一般原则与特殊规则相互衔接、彼此支撑的限制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分原则 处分权 限制路径 大陆法系
原文传递
放权与控权:破产管理人破产财产处分权的合理配置 被引量:10
4
作者 陈政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7-193,共7页
破产管理人的破产财产处分权是破产管理人职权中极其重要的一项权利,直接影响到破产管理人制度的有效实施,但它的不当行使也极易损害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因此,《企业破产法》在赋予破产管理人灵活处分破产财产权利的同时,应采用抽象... 破产管理人的破产财产处分权是破产管理人职权中极其重要的一项权利,直接影响到破产管理人制度的有效实施,但它的不当行使也极易损害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因此,《企业破产法》在赋予破产管理人灵活处分破产财产权利的同时,应采用抽象概括加列举的方式,建立重大破产财产处分许可制度,在放权与控权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同时赋予债权人会议或者债权人委员会以诉权,将其监督权坐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破产管理人 破产财产 处分权 破产法 债权与债务
原文传递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问题探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史长青 宋洁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0-35,共6页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在理论上存在众多争议,主要表现为:检察机关是否拥有诉权,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是否会造成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干预,是否会造成诉讼结构失衡,其在诉讼中的地位应如何界定,其程序与普通的民事诉讼程序相比呈现何种特色...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在理论上存在众多争议,主要表现为:检察机关是否拥有诉权,检察机关介入民事诉讼是否会造成对当事人处分权的干预,是否会造成诉讼结构失衡,其在诉讼中的地位应如何界定,其程序与普通的民事诉讼程序相比呈现何种特色,等等。其实,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理论上并无障碍。首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拥有诉权;其次,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仅限于公益目的,并不影响当事人行使处分权;再次,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时,若能摆正自身在诉讼中的地位,并不会影响诉讼结构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诉讼 公益诉讼 诉权 处分权 诉讼结构
下载PDF
物权变动理论分野下我国不动产物权期待权的体系完善 被引量:2
6
作者 魏小来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8-75,共8页
我国《执行异议和复议规定》第28条至30条中赋予买受人的不动产物权期待权援引于《德国民法典》中土地及其附着物物权期待权的规范条款,但是我国的法律适用样态却与德国呈现权利受领人法律地位稳固性与物权期待权处分权能领域的差异。... 我国《执行异议和复议规定》第28条至30条中赋予买受人的不动产物权期待权援引于《德国民法典》中土地及其附着物物权期待权的规范条款,但是我国的法律适用样态却与德国呈现权利受领人法律地位稳固性与物权期待权处分权能领域的差异。追根溯源,是我国民法体系与德国民法体系所适用的物权变动理论不同。我国采“修正的债权形式主义”,以“债权合意+支付价款”为物权期待权的成立基础,德国采“无因的物权形式主义”,以“物权合意+登记意思”为成立基础。在我国现实情境下,以“和缓的债权形式主义”指引我国物权期待权体系的构建更为适宜,具体包括确立物权期待权“准物权”的法律性质来稳固权利受领人的法律地位和确立功能边界、设立双层合意模式来完善处分权能规范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权期待权 物权行为理论 债权形式主义 准物权 处分权能
下载PDF
论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的权利配置与利益保护 被引量:4
7
作者 冯英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4期89-93,共5页
土地是农民利益最重要的载体。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使农民成为最大的利益受损者。笔者认为,权利缺失必然导致利益受损,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现有的制度安排使其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因而从制度层面上对农民的权利进行合理... 土地是农民利益最重要的载体。在城市化的过程中,现行的土地征收制度使农民成为最大的利益受损者。笔者认为,权利缺失必然导致利益受损,在土地征收过程中,现有的制度安排使其利益得不到切实保障,因而从制度层面上对农民的权利进行合理配置是保障其权益的根本途径。在现行宪法秩序下,法律应该从实体和程序两个层面对农民的权利进行合理配置,才能达到上述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征收 利益 权利配置
下载PDF
论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特殊性 被引量:6
8
作者 聂佳 《西部论坛》 2014年第1期19-25,共7页
国家公权力既是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建构的原动力,也是影响其行使的主要因素之一。与规范意义所有权不同,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取得采用了政治动员和群众运动的非传统方式;集体与组织的话语转换和权利主体与行使主体的虚实转换,使我国集... 国家公权力既是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建构的原动力,也是影响其行使的主要因素之一。与规范意义所有权不同,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取得采用了政治动员和群众运动的非传统方式;集体与组织的话语转换和权利主体与行使主体的虚实转换,使我国集体土地权利主体的支配意志在立法上受到技术性限制,组织中的领导权力对农民成员表决权的行使会产生制约作用;转移处分权的缺失和用途处分权的行使禁区,使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处分权能不完整,进而会削弱其收益权能。我国集体土地所有权的特殊性构成了农村土地权利体系改革的约束条件,如果这一约束条件不变,农村土地资源配置的效率将很难与规范意义所有权相提并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集体土地 集体土地所有权 所有权取得 农村集体组织 物权变动 所有权主体支配意志 所有权权能 处分权能 收益权能 规范意义所有权
下载PDF
法定租赁权视角下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路径创新
9
作者 房绍坤 林广会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4-126,238,共14页
宅基地“三权分置”,应以法定租赁权路径为优先考虑方案。我国宅基地改革就是去宅基地使用权取得无偿性、存续长期性、主体身份性以及矫正其不可继承性的过程,其通常在农房所有权转让或继承的现实场景中展开,宅基地改革以实现宅基地使... 宅基地“三权分置”,应以法定租赁权路径为优先考虑方案。我国宅基地改革就是去宅基地使用权取得无偿性、存续长期性、主体身份性以及矫正其不可继承性的过程,其通常在农房所有权转让或继承的现实场景中展开,宅基地改革以实现宅基地使用权分置为必然路径。处分权能运行逻辑下,法定租赁权相较于次级用益物权路径更具立法成本优势。法定租赁权基于法律规定直接设立,而非赋予农房受让人或继承人强制缔约的效力,但仅以确定租赁关系成立为效力边界。农房受让人或继承人为法定租赁关系的一方当事人,农房转让时的另一方主体应为宅基地使用权人,农房继承时则为宅基地所有权人。法定租赁关系应以20年为最长期限,但可根据实践需要设计自动续期规则。宅基地用途管制问题可参照《民法典》第279条“住改商”规定适用,必要时可采取转权入市的流转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定租赁权 宅基地“三权分置” 宅基地使用权 宅基地所有权 处分权能
原文传递
人民陪审制选择权问题 被引量:3
10
作者 符颖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1年第3期108-111,共4页
人民陪审制选择权是指诉讼当事人根据自己的意思决定启用人民陪审制并享有与该程序相关事项的诉讼权利。其实质是当事人根据自身利益对程序价值作出判断的一种处分行为。我国目前由法院启动人民陪审制的做法存在很大弊端 ,借鉴国外审判... 人民陪审制选择权是指诉讼当事人根据自己的意思决定启用人民陪审制并享有与该程序相关事项的诉讼权利。其实质是当事人根据自身利益对程序价值作出判断的一种处分行为。我国目前由法院启动人民陪审制的做法存在很大弊端 ,借鉴国外审判形式选择权的实践方式 ,赋予当事人积极完整的人民陪审制选择权是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陪审制 选择权 审判形式 处分权 中国 法院
下载PDF
论中国居住权处分权能的扩张
11
作者 李桂杰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3期39-43,共5页
为满足特定群体的生活居住需要,《民法典》增设了居住权制度,但严格限制该权利处分权能的运行。通过分析居住权的法律属性和法律价值,研究《民法典》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等用益物权处分权能的法律规... 为满足特定群体的生活居住需要,《民法典》增设了居住权制度,但严格限制该权利处分权能的运行。通过分析居住权的法律属性和法律价值,研究《民法典》对土地承包经营权、建设用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地役权等用益物权处分权能的法律规定,证明中国居住权处分权能的扩张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与可行性。在不违反现行法律规定和立法意愿的前提下,除了约定出租之外,居住权人还可以通过投资、互换或者赠与等方式处分该权利所涉及的住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 处分权能 处分行为 居住权 居住权人
下载PDF
我国民事诉讼释明权之问题与路径刍议
12
作者 陈洁 李钊蓬 《西部学刊》 2024年第13期110-113,共4页
随着我国民事诉讼的改革和发展,当事人主义成为当今主要的诉讼模式。法官的释明权对于弥补纯粹当事人主义模式的不足、提高司法效率、防止突袭裁判、促进司法公正有着重要作用。但我国民事诉讼释明权存在法律规定、适用阶段、行使主体... 随着我国民事诉讼的改革和发展,当事人主义成为当今主要的诉讼模式。法官的释明权对于弥补纯粹当事人主义模式的不足、提高司法效率、防止突袭裁判、促进司法公正有着重要作用。但我国民事诉讼释明权存在法律规定、适用阶段、行使主体、行使范围不明确及缺乏不当释明救济措施等问题。在通过比较法视角分析借鉴德日、英美等国家释明权制度域外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的释明权制度,应明确释明权行使要坚持中立、公开、适度等原则,明确立案、审前准备、开庭审理、再审等阶段释明权的运用,明确发问和告知两种释明权的行使方式,明确释明权的范围,探索不当释明救济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明权 民事诉讼 当事人主义 辩论原则 处分原则
下载PDF
中国传统社会自耕农产权问题的考察——与西欧中世纪农民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师群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66-73,89,共9页
本文从土地收益权、处置权诸方面 ,论证了中国传统社会自耕农实非私有制经济之性质 ,从而也谈不上所谓私有制意义上的小农经济之概念。并在与西欧中世纪农民产权方面进行比较的基础上 ,探讨了有关法律传统对中西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巨大... 本文从土地收益权、处置权诸方面 ,论证了中国传统社会自耕农实非私有制经济之性质 ,从而也谈不上所谓私有制意义上的小农经济之概念。并在与西欧中世纪农民产权方面进行比较的基础上 ,探讨了有关法律传统对中西方社会发展所起到的巨大的不同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自耕农 产权 收益权 处置权 私有制经济 西欧
原文传递
论行政诉讼调解的适用范围 被引量:5
14
作者 谷骞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63-176,共14页
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在理念上与德国行政诉讼中法官调解不谋而合,旨在解决纷争、消弭冲突。立法在适用范围的程序设计上试图参考德国与我国台湾地区诉讼和解的运行轨迹,但混淆裁量权与处分权,误认为行政机关具备裁量权即对诉讼标的具有处... 我国行政诉讼调解在理念上与德国行政诉讼中法官调解不谋而合,旨在解决纷争、消弭冲突。立法在适用范围的程序设计上试图参考德国与我国台湾地区诉讼和解的运行轨迹,但混淆裁量权与处分权,误认为行政机关具备裁量权即对诉讼标的具有处分权。这导致划定的适用范围具有"无限性",与行政诉讼有限调解之制度定位背道而驰,存在诸多弊端与风险。当"有限调解"的制度定位对应于"无限适用"的调解范围之时,行政权将处于司法监督真空。为实现行政诉讼有限调解之确立初衷,有必要重新厘定行政诉讼调解的适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诉讼调解 有限调解 适用范围 处分权 监督行政
原文传递
民事执行程序重构的理性思考 被引量:1
15
作者 唐长国 朱淼蛟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36-39,共4页
重构民事执行程序可以尝试以当事人主义为基点。要突出三个基本理念:遵循司法被动原则,强化当事人申请义务;遵循程序公正原则,强化当事人举证义务;遵循司法自治原则,强化当事人处分权。同时在构建新程序框架过程中还应注意执行权定位、... 重构民事执行程序可以尝试以当事人主义为基点。要突出三个基本理念:遵循司法被动原则,强化当事人申请义务;遵循程序公正原则,强化当事人举证义务;遵循司法自治原则,强化当事人处分权。同时在构建新程序框架过程中还应注意执行权定位、体现程序正义并凸现其独立的内在价值以及执行工作的最佳平衡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事诉讼法 执行程序 当事人 申请义务 举证义务 处分权 程序公正原则
下载PDF
检察权配置的重点和方向——以职务犯罪侦查权的优化配置为视角 被引量:5
16
作者 向芙蓉 《西南政法大学学报》 2008年第4期118-124,共7页
我国《宪法》将检察机关定位于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是法律监督权的重要内容。职务犯罪侦查权一直是法学家和检察实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内在缺陷,从本质上影响和制约了侦... 我国《宪法》将检察机关定位于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职务犯罪侦查权是法律监督权的重要内容。职务犯罪侦查权一直是法学家和检察实务工作者关注的焦点。随着我国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职务犯罪侦查权的内在缺陷,从本质上影响和制约了侦查效能的充分发挥,对职务犯罪侦查权进行优化配置是新时期开展职务犯罪工作的当务之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检察权 职务犯罪侦查权 优化配置
下载PDF
让与担保制度法律构成初探——从权利公示的视角出发 被引量:2
17
作者 梅瑞琦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9年第3期23-27,共5页
让与担保制度的法律构成,有所有权构成说、担保权构成说与介于两者之间的折衷说。从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出发,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分为形式上的权利与实质上的权利。在对外效力上,形式上的权利只要有充分的公示,第三人就可主张优于实质上... 让与担保制度的法律构成,有所有权构成说、担保权构成说与介于两者之间的折衷说。从物权的公示公信原则出发,将双方当事人的权利分为形式上的权利与实质上的权利。在对外效力上,形式上的权利只要有充分的公示,第三人就可主张优于实质上的权利,而在对内效力上,形式上的权利则不得对抗实质上的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让与担保 所有权构成 担保权构成 公示公信 处分权
下载PDF
民事公益诉讼的撤诉 被引量:4
18
作者 李潇潇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8年第3期35-41,共7页
虽然民事公益诉讼已经引起了学界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但是未能对公益诉讼的撤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讨论,民事公益诉讼的撤诉制度模式应当表征为撤诉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禁止运行。此种制度设计一方面是基于民事公益诉讼本身直接涉及国家... 虽然民事公益诉讼已经引起了学界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但是未能对公益诉讼的撤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讨论,民事公益诉讼的撤诉制度模式应当表征为撤诉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的禁止运行。此种制度设计一方面是基于民事公益诉讼本身直接涉及国家及社会公共利益,当事人的处分权应当受到限制,且公益诉讼的起诉主体具有保护社会公共利益的义务,倘若允许撤诉,就会使得被损害的社会公共利益面临无法得到司法强制力维护的困境。另一方面,在民事公益诉讼中,社会公众具有被诉行为是否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知情权,法院具有向社会公众明晰案件实体权利义务关系的义务,同时也促使对被诉行为的法律评价及时作出以维护其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和维持。此外,基于利益保护妨碍与利益损害的区分以及现行司法管理体制下我国法院对于撤诉的非正常适用偏好,民事公益诉讼中法院依职权审查撤诉申请的制度模式也具有非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益诉讼 撤诉 公共利益 处分权
下载PDF
权利配置与自由裁量权的规制——关于解决权利冲突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宋双 《行政与法》 2008年第9期73-76,共4页
权利冲突是一个不能回避的社会现实和法律问题。本文试图对权利冲突的解决进行实证分析,立足于价值分析和微观意义探讨权利配置的原则,并提出了解决权利冲突时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规制与制约机制。
关键词 权利冲突 实证分析 权利配置 自由裁量权
下载PDF
动产善意取得制度逻辑前提之重构 被引量:2
20
作者 梅瑞琦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25-31,共7页
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渊源于日耳曼法上的"以手护手"原则,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近代观念所有权发展的产物,其逻辑前提乃是占有表征本权。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观念所有权得到的进一步巩固,使得占有与所有权相分离的... 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渊源于日耳曼法上的"以手护手"原则,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是近代观念所有权发展的产物,其逻辑前提乃是占有表征本权。然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观念所有权得到的进一步巩固,使得占有与所有权相分离的现象日益普遍化,从而导致占有难以表征权利,这就使得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存在基础产生了动摇。占有表征本权背后的隐喻为占有人对占有物的处分通常为有权处分,并基于现代民法对处分权和法律上人的本质的重新认识,现代社会中占有表征本权背后的隐喻仍然成立,从而为动产善意取得制度重获其内在合理性和存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产 善意取得 占有 公示公信原则 权利外观 处分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