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水稻强再生力种质创制及遗传分析 |
林强
郑长林
林芳
郑莉
王洪飞
蒋家焕
解振兴
姜照伟
张建福
|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4
|
|
2
|
萍乡核不育水稻的新恢复系及遗传分析 |
王坚
杨晓杰
裴庆利
王春连
刘丕庆
赵开军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1
|
|
3
|
小麦粘型不育系其恢复系的选择新方法初探 |
张胜利
李东方
周岩
茹振钢
张改生
|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
|
|
4
|
转基因杂交稻的抗性表达及其综合性状分析 |
李艳萍
牛芝霞
邹美智
孙海波
|
《天津农业科学》
CAS
|
2003 |
2
|
|
5
|
小麦T型恢复系2114易位染色体在配子中的传递 |
周文春
赵寅槐
邹明烈
王苏
王书文
|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3
|
|
6
|
籼型杂交稻恢复系、F_1稻穗枝梗和颖花分化与退化特征研究 |
钟蕾
何虎
潘晓华
|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1 |
2
|
|
7
|
用微卫星DNA标记对我国杂交水稻主要恢复系遗传差异的检测分析 |
段世华
毛加宁
朱英国
|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2 |
65
|
|
8
|
三系杂交水稻育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
任光俊
颜龙安
谢华安
|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6 |
57
|
|
9
|
水稻镉耐性差异及镉低积累种质资源的筛选 |
张锡洲
张洪江
李廷轩
余海英
|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3 |
46
|
|
10
|
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抗稻白叶枯病基因在选育水稻广亲和恢复系上的应用 |
罗彦长
王守海
李成荃
吴爽
王德正
杜士云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5 |
30
|
|
11
|
73份亚洲水稻恢复系农艺性状的主成分与聚类分析 |
游书梅
曹应江
郑家奎
蒋开锋
张涛
杨莉
杨乾华
万先齐
罗婧
李昭祥
高磊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5 |
33
|
|
12
|
抗根肿病甘蓝型油菜新品种华油杂62R的选育 |
李倩
Nadil Shah
周元委
侯照科
龚建芳
刘珏
尚政伟
张磊
战宗祥
常海滨
傅廷栋
朴钟云
张椿雨
|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21 |
33
|
|
13
|
四川主要水稻恢复系的DNA多态性初步研究 |
何光华
唐梅
裴炎
杨光伟
谢戎
杨正林
李永洪
|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
1999 |
20
|
|
14
|
培育水稻恢复系抗稻褐飞虱基因导入系和聚合系 |
刘开雨
卢双楠
裘俊丽
李孝琼
马增凤
陈乔
李粲
韦素美
黄凤宽
张月雄
刘驰
黄大辉
李容柏
|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
2011 |
22
|
|
15
|
水稻TRB型胞质雄性不育系的产生和特性 |
戚秀芳
赵成章
杨长登
吴连斌
|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
1997 |
11
|
|
16
|
籼型杂交水稻恢复系的选育研究进展 |
阳峰萍
胡志萍
刘海林
颜春龙
黄蓉芬
柳美南
姚志坚
王可可
|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
2007 |
20
|
|
17
|
8个籼型恢复系相关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
李双
唐显岩
王春雷
孙玥
周大虎
贺晓鹏
傅军如
欧阳林娟
贺浩华
彭小松
|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19 |
19
|
|
18
|
利用RAPD分子标记对我国杂交水稻主要恢复系的DNA多态性研究 |
段世华
毛加宁
朱英国
|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1 |
15
|
|
19
|
甘蓝型油菜不育材料117A杂种后代自交及测交分离规律的研究 |
王华
侯国佐
|
《贵州农业科学》
CAS
|
1992 |
17
|
|
20
|
骨干恢复系扬稻6号配组优势研究 |
张洪熙
戴正元
赵步洪
王宝和
季红娟
孔祥斗
夏广宏
李爱宏
潘存红
周长海
黄年生
谭长乐
朱兆斌
|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
2008 |
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