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信用惩戒适用行为人责任的法理及其限度 被引量:6
1
作者 伏创宇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7-46,47-52,共16页
经典的行政行为形式理论与行政行为约束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信用惩戒权的恣意扩张,但仍不足以充分约束信用惩戒。相当数量的信用惩戒措施适用了行为人责任的归责方式,具有人格归责的属性,而经典行政行为主要适用行为责任。适用了行... 经典的行政行为形式理论与行政行为约束机制,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信用惩戒权的恣意扩张,但仍不足以充分约束信用惩戒。相当数量的信用惩戒措施适用了行为人责任的归责方式,具有人格归责的属性,而经典行政行为主要适用行为责任。适用了行为人责任的信用惩戒,在一定程度上超出了经典行政法机制的调控范围,应在厘清行为人责任与行为责任之关系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对信用惩戒施以约束。行为人责任在信用惩戒中的适用,有间接适用和直接适用两种方式。间接适用行为人责任的信用惩戒,是对经典行政行为方式的革新,应当在遵循行政合法性要求的基础上,服务于更好地履行行政任务,围绕行政活动目的来设定。直接适用行为人责任的信用惩戒,应当着眼于违法预防和保护重大社会公共利益,以行为责任不足以实现违法预防之目的为前提,遵循成本效益原则来设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信用体系 信用惩戒 行政处罚 行为人责任 失信
原文传递
犯罪参与体系中的行为概念与行为人概念 被引量:4
2
作者 江溯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7期34-41,共8页
犯罪参与体系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如何理解集体现象中个人责任问题,即如何将集体现象所产生的结果归责给个人。为了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在刑事立法上发展出了两种犯罪参与的立法体系,即二元参与体系与一元参与体系。一元参与体系可以更为明... 犯罪参与体系的根本问题就在于如何理解集体现象中个人责任问题,即如何将集体现象所产生的结果归责给个人。为了解决这个根本问题,在刑事立法上发展出了两种犯罪参与的立法体系,即二元参与体系与一元参与体系。一元参与体系可以更为明确地贯彻个人责任原则,因此是更加值得采用的犯罪参与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责任 二元参与体系 一元参与体系 行为 行为人
下载PDF
行动者视角中的行政人员道德责任实现路径 被引量:1
3
作者 龚鹏斐 张乾友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5期13-24,共12页
当前,主要存在着两条行政人员道德责任的实现路径,即“基于规则的路径”与“基于价值的路径”,两者有着各自的价值与缺陷,以致整合这两条既有路径的思路得到了广泛的接受。然而,由于基于规则的路径与基于价值的路径存在着共同的问题,因... 当前,主要存在着两条行政人员道德责任的实现路径,即“基于规则的路径”与“基于价值的路径”,两者有着各自的价值与缺陷,以致整合这两条既有路径的思路得到了广泛的接受。然而,由于基于规则的路径与基于价值的路径存在着共同的问题,因而,整合思路对于行政人员道德责任的实现来说仍然是不充分的。从根本上看,既有路径的共同问题源于一种把行政人员看作个体的观念。联系时代背景和现实来看,为了从根源上解决既有路径的共同问题,应当把行政人员理解为行动者而非个体。这样一来,就需要基于行动者视角去拓展行政人员道德责任的实现路径,即一方面联系关系与情境、互动和联动等去发展和重构既有路径,另一方面则为行政人员开拓通过互动和联动去实现其道德责任的新思路。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将为行政人员提供一条更具完整性和更契合现实要求的基于行动的道德责任实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政人员 道德责任 规则 价值 行动者
下载PDF
论责任主义在量刑原则中的实现
4
作者 陈庆 王晓红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586-589,共4页
在量刑时如何解决行为责任和行为人责任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必须有量刑原则予以指导。责任刑限制预防刑作为量刑中的责任主义的核心表述,不仅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体现了先进的刑法理念,理所当然应成为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量刑原则。该... 在量刑时如何解决行为责任和行为人责任之间的关系问题上,必须有量刑原则予以指导。责任刑限制预防刑作为量刑中的责任主义的核心表述,不仅明确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体现了先进的刑法理念,理所当然应成为我国刑法中的一项量刑原则。该原则与刑事责任理论衔接时并不发生本质的冲突,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规定和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责任主义 责任刑 特殊预防刑 量刑原则
下载PDF
基于人机联合行动体的责任归因 被引量:10
5
作者 郭菁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54-60,共7页
自主机器的出现使马蒂阿斯认为,以控制作为责任归因的条件导致责任鸿沟。然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责任归因的控制条件,而在于行动体的变化。通过区分行动事件的可控制性和行动原因的可控制性,可以判定行动原因的可控制性是责任归因的充分... 自主机器的出现使马蒂阿斯认为,以控制作为责任归因的条件导致责任鸿沟。然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责任归因的控制条件,而在于行动体的变化。通过区分行动事件的可控制性和行动原因的可控制性,可以判定行动原因的可控制性是责任归因的充分必要条件。据此,在具有关系性、交互性和动态性的人机联合行动中,行动的原因既非仅出自于人,也非仅出自于机器,而是出于人机联合行动体。因此需要按照人机联合行动的特征,建构超越实体形式、区域分布、动态生成中的人机联合责任体,共同承担联合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控制 责任鸿沟 责任归因 人机联合行动体 人机联合责任体
原文传递
“能动性调适”:乡镇政府职责动态配置的实践逻辑——基于广东省强镇扩权改革的分析 被引量:5
6
作者 黄建洪 殷旺来 《求实》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33-49,M0004,共18页
优化政府职责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作为行政层级末梢的乡镇政府,其职责动态配置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常态,但其中的具体实践逻辑与机制并未得到重点关注。基于制度—行动者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广东省强镇扩权改革... 优化政府职责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重大改革任务。作为行政层级末梢的乡镇政府,其职责动态配置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进程中的常态,但其中的具体实践逻辑与机制并未得到重点关注。基于制度—行动者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广东省强镇扩权改革历程为考察对象,提出乡镇政府职责动态配置的“能动性调适”逻辑。研究发现,持续的强镇扩权改革为地方政府核心行动者提供了改革与发展的制度空间,但该过程以自上而下运动式放权、非制度化府际分权、非对称性权责转移、非均衡性主体参与等机制为基础,这些机制的限度易引发职责体系刚化、职责承诺失信、职责执行失效、职责结构失配等一系列的行为偏差。基于地方政府自主性原则,构建由政府职责触发、识别、匹配、评估、监督五个环节耦合而成的动态配置机制,保障乡镇核心行动者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配的政府职责体系,有助于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 政府职责体系 乡镇政府 职责动态配置 能动性调适 制度—行动者 强镇扩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