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烟蓟马研究进展 被引量:19
1
作者 谢永辉 李正跃 张宏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83-2685,2785,共4页
概述了烟蓟马的形态变异性、寄主与为害、生殖模式等,阐述了其生活史及发生规律,并介绍了其防治方法。
关键词 烟蓟马 缨翅目 生殖模式 鉴定 治理
下载PDF
四川无尾两栖类的繁殖模式 被引量:6
2
作者 李成 戴强 +2 位作者 王跃招 顾海军 刘志君 《生物多样性》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90-297,共8页
依据Duellman和Trueb(1986)的定义,对四川无尾两栖动物的繁殖模式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73种四川无尾类可以划分为2类共5种繁殖模式。水内产卵是比较原始的一类繁殖模式,又分2种:静水产卵(模式1)和流水产卵(模式2),68种(9... 依据Duellman和Trueb(1986)的定义,对四川无尾两栖动物的繁殖模式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如下:(1)73种四川无尾类可以划分为2类共5种繁殖模式。水内产卵是比较原始的一类繁殖模式,又分2种:静水产卵(模式1)和流水产卵(模式2),68种(93%)是在水内产卵;水外产卵是较进化的一类繁殖模式,又分3种:卵产在近水塘的泥窝中(模式12),卵泡产在近水域的土穴中(模式21)和卵泡产在近水域的树上或灌丛上(模式23),仅5种(7%)在水外产卵。(2)模式1、12、21、23的两栖动物,雌雄性的体型较模式2的物种为小,产卵的数量大,但卵径较小;蝌蚪的生态表型均可归入静水型,共同特点是蝌蚪体型小,在静水中觅食,生长发育快。模式2的两栖动物,雌雄性的体型较大,产卵的数量少,而卵径较大;蝌蚪的生态表型可归入流水型,特点是蝌蚪体型大,在流水中觅食,生长发育慢。(3)水内产卵的两栖动物的窝卵能量投入方式可以分为两种:静水产卵(模式1)的物种通过增加卵的数量来增加投入,接近于r-选择物种;流水产卵(模式2)的物种通过增大卵径来增加投入,接近于k-选择物种;是两种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的繁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蝌蚪 繁殖模式 无尾两栖类 四川 两栖动物 生长发育 能量投入 r-选择 k-选择 产卵
下载PDF
黑翅土白蚁长翅生殖蚁生殖行为及配对方式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冀士琳 嵇保中 +7 位作者 刘曙雯 曹丹丹 刘佳佳 杨锦锦 张新慰 赵正萍 王丽平 Ehsan SOLEYMANINEJADIAN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504-515,共12页
【目的】研究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mosanus(Shiraki)生殖行为及不同配对方式对新巢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对雌虫、雄虫和配对的雌雄成虫生殖行为进行观察。将雌、雄虫组合成9种配对方式,室内建立170个新巢,分析初建巢生长... 【目的】研究黑翅土白蚁Odontotermes fomosanus(Shiraki)生殖行为及不同配对方式对新巢发育的影响。【方法】分别对雌虫、雄虫和配对的雌雄成虫生殖行为进行观察。将雌、雄虫组合成9种配对方式,室内建立170个新巢,分析初建巢生长发育状况。【结果】成虫日活动节律的两个高峰期分别位于9:00--10:00和21:00--22:00,交配集中在高峰期进行,交配前雌雄成虫有触角触碰、首尾衔接成环、互相舔食的标志性行为。生殖蚁来源于同巢和异巢的处理组,在召唤、配对、串联、交配和产卵等生殖行为中均存在差异,来源于异巢的生殖蚁,其配对时间显著长于同巢(P〈0.05).未经分飞的成虫可交配、产卵且成功孵化,3个月后,新巢死亡率为0.61%~0.99%,而分飞蚁新建巢的死亡率为0.22%~0.58%。孤雌生殖可产卵,但卯不能孵化。【结论】成虫的生殖行为有两个高峰期;远亲交配分飞蚁新建巢的生存竞争力最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翅土白蚁 生殖行为 时辰节律 配对方式 室内建巢
原文传递
人芽囊原虫生物学特性——形态特征、繁殖方式及与细菌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
4
作者 乔继英 张旭 +3 位作者 魏志超 杨珺华 李亚青 张荣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739-742,共4页
目的观察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B.h)的生殖方式,对B.h与细菌的关系及相互间微环境的影响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分别对新鲜粪便标本和RPMI 1640培养基中B.h,经碘液染色和苏木素染色观察其形态,对B.h阳性的粘液便、粘液血便进行... 目的观察人芽囊原虫(Blastocystis hominis,B.h)的生殖方式,对B.h与细菌的关系及相互间微环境的影响进行初步探索。方法分别对新鲜粪便标本和RPMI 1640培养基中B.h,经碘液染色和苏木素染色观察其形态,对B.h阳性的粘液便、粘液血便进行肠道常见致病菌的培养和鉴定,并通过B.h与大肠埃希菌共培养实验,观察两者相互作用。结果本研究确证了四种B.h繁殖方式:二分裂生殖、内二芽生殖、复分裂增殖及出芽生殖。半数B.h阳性标本未检出已知肠道致病菌。B.h对大肠埃希菌有一定抑制作用。结论B.h存在多种繁殖方式;B.h可能单独致病,其致病机制与微生态改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芽囊原虫 形态 繁殖方式 细菌
下载PDF
四种金色灌木的生物学特性及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2
5
作者 刘红 杨晋 《宁夏农林科技》 2013年第8期35-36,共2页
详细论述了4种金色灌木的生物学习性、繁殖特性,对其进行的引种栽培试验结果表明,彩色花灌木应用效果显著、前景广阔。
关键词 金色灌木 引种 生物学特性 繁殖方式 栽培管理
下载PDF
Reproductive Behaviors and Pairing Modes of Odontotermes fomosanus(Shiraki)Alates
6
作者 Ji Shilin Ji Baozhong +7 位作者 Liu Shuwen Cao Dandan Liu Jiajia Yang Jinjin Zhang Xinwei Zhao Zhengping Wang Liping Ehsan SOLEYMANINEJADIAN 《Plant Diseases and Pests》 CAS 2014年第6期1-7,24,共8页
[ Objectives ] To study the reproductive behaviors 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airing modes on the developmental status of incipient colonies'of Odontote- rmes fomosanus (Shiraki). [ Methods ] We observed the repr... [ Objectives ] To study the reproductive behaviors and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pairing modes on the developmental status of incipient colonies'of Odontote- rmes fomosanus (Shiraki). [ Methods ] We observed the reproductive behaviors of male alates, female Mates and mated alates respectively. Male and female Mates had 9 pairing modes and founded 170 incipient colonies under laboratory conditions. The effect of pairing mode on incipient colonies' developmental status was ana- lyzed. [ Results ] Two peaking hours of mating activity within the daily circadian rhythm of Mate activity appeared from 09:00 to 10:00, and from 21:00 to 22:00, respectively. Courtship behavior before mating consisted of touching with antennae, connecting into a ring (head-to-end), and licking. The reproductive behavior ( calling, pairing, tandem, mating and oviposition) of nestmate pairs was different to that of non-nestmate pairs. The pairing time of non-nestmate pairs was signifi- candy longer than that of alates paired with siblings (P 〈 0.05 ). The non-swarming alates could mate with swarming or non-swarming Mates and lay fertile eggs which hatched successfully. However, the survival rate of colonies founded by non-swarming alates was very low. The death rate of incipient colonies was in the range of 0.61% -0. 99% after three months, while the death rate of the colonies founded by swarming alates was in the range of 0.22% -0.58%. Females that had been experimentally prevented from mating could lay eggs, but the eggs did not hatch. [ Conclusion] There are two distinct hourly peaks of mating activity within each 24 hour period. Incipient colonies founded by outbreeding have the highest probability of surviv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dontotermesfomosanus (Shiraki) reproductive behavior 24-hour circadian rhythm Pairing modes Nest founded indoor
下载PDF
多花筋骨草在郑州市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效果初报
7
作者 邵君霞 王延方 +3 位作者 祁魏峥 肖永新 刘志芳 赵婵 《陕西林业科技》 2023年第6期59-61,72,共4页
为增加郑州市园林地被植物的应用范围,在郑州市开展了多花筋骨草的引种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多花筋骨草在郑州地区可粗放管理,整体表现良好,是一种喜光又耐阴,耐寒、耐热性强,抗性强,繁殖速度快且人工繁殖成活率高的优秀多年生常绿地... 为增加郑州市园林地被植物的应用范围,在郑州市开展了多花筋骨草的引种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多花筋骨草在郑州地区可粗放管理,整体表现良好,是一种喜光又耐阴,耐寒、耐热性强,抗性强,繁殖速度快且人工繁殖成活率高的优秀多年生常绿地被植物,观赏效果良好,既可观花又可观叶且花期长,群开效果好,适宜在郑州市园林景观中大量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花筋骨草 栽培 观赏性 繁殖 郑州
下载PDF
中国红毛菜繁殖方式和染色体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孙爱淑 曾呈奎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69-273,共5页
于1989-1992年在福建、江苏和青岛沿海采集红毛菜,进行野外观察,并在室内光照强度为70-100μE/(m2·s)的培养架上培养,每两周更换培养液,完成从原叶体到丝状体整个生活周期培养;对福建和江苏红毛菜有性生殖时两性细胞的... 于1989-1992年在福建、江苏和青岛沿海采集红毛菜,进行野外观察,并在室内光照强度为70-100μE/(m2·s)的培养架上培养,每两周更换培养液,完成从原叶体到丝状体整个生活周期培养;对福建和江苏红毛菜有性生殖时两性细胞的构造和作用进行观察,并在生活周期的关键阶段用Wittmann方法压片,计数其染色体。结果表明,生长在福建的红毛菜染色体数目为n=6,2n=12;江苏和青岛的为n=8,说明中国的红毛菜至少有两种;细胞学观察证明,两性细胞已完成受精作用,果孢子是受精后的产物;同时,幼年红毛菜还能放散大量无性孢子,双极萌发成为与亲代相同的植物体,这可使红毛菜在短时期内数量剧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方式 染色体数目 分类 红毛莱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前妇女情绪、社会支持状态对疾病应对方式影响的调查 被引量:12
9
作者 史潇 全松 《中国妇产科临床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42-144,共3页
目的使用路径分析法对体外受精/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VF/ICSI)前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探讨调整患者疾病应对方式的心理学方法。方法随机选取389例拟行IVF/ICSI治疗的患者,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贝克抑郁量表(BDI)、... 目的使用路径分析法对体外受精/卵细胞质内单精子注射技术(IVF/ICSI)前妇女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分析,探讨调整患者疾病应对方式的心理学方法。方法随机选取389例拟行IVF/ICSI治疗的患者,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贝克抑郁量表(BDI)、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分析焦虑、抑郁情绪、社会支持状态对疾病应对方式的影响。结果 389例患者STAI中状态焦虑分量表(SAI)得分为(42.55±8.57)分,特质焦虑分量表(TAI)得分为(42.68±7.96)分;BDI得分为(4.70±3.90)分;PSSS总分为(60.85±10.57)分;MCMQ面对维度分为(19.43±3.11)分;回避维度分为(14.79±2.87)分,屈服维度分为(8.40±2.61)分。路径分析显示:MCMQ面对维度分与TAI、PSSS相关(路径系数分别为-0.16、-0.03、0.28,P<0.05);回避维度与BDI相关(路径系数为0.14,P<0.05);屈服维度与SAI、TAI、PSSS相关(路径系数分别为0.21、0.31、-0.11,P<0.05)。结论拟行IVF/ICSI的患者心理健康水平较一般人群低。改善患者社会支持水平,有利于减少其焦虑、抑郁情绪,提高应对疾病的积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辅助生殖技术 心理 疾病应对 路径分析
原文传递
不孕症病人首次辅助生殖治疗病耻感和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冉小梅 李丹萍 +3 位作者 梁玉莲 杨妙清 刘飞飞 邓明芬 《全科护理》 2022年第6期822-826,共5页
目的:了解不孕症病人首次参与人类辅助生殖治疗的病耻感水平和应对方式,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病耻感量表(ISS)、医学应对量表(MCMQ)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312例不孕症病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孕症病人病... 目的:了解不孕症病人首次参与人类辅助生殖治疗的病耻感水平和应对方式,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病耻感量表(ISS)、医学应对量表(MCMQ)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生殖医学中心312例不孕症病人进行调查。结果:不孕症病人病耻感得分为(51.95±20.64)分,处于轻度水平;应对方式中面对维度得分低于常模,回避、屈服维度得分均高于常模。面对与病耻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呈负相关(r值为-0.112,-0.122,-0.176,-0.115,-0.201,P<0.05);屈服和回避与病耻感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正相关(r值为0.376,0.403,0.360,0.291,0.281,P<0.01;r值为0.162,0.184,0.211,0.175,0.131,P<0.05)。面对、回避、屈服应对方式和教育程度、家庭人均月收入是不孕症病人首次辅助生殖治疗病耻感的影响因素,共解释了26.4%的总变异。结论:首次参与辅助生殖治疗的不孕症病人病耻感处于轻度水平,采取面对应对策略有助于降低病耻感水平。护理人员可在病人首次治疗时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支持,保障在后续长期和不确定性治疗中积极地应对负面心理变化,同时应当重视和加强对护士进行心理支持和咨询方面的培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孕症 辅助生殖 病耻感 医学应对 相关性 调查研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