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想象的文化记忆———论怀旧的审美心理 被引量:47
1
作者 赵静蓉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4-57,共4页
怀旧与回忆有同有异,在审美创作、审美接受和审美情感三个层面上,怀旧体现了其作为一种审美心理的独特性。怀旧是一种建基于回忆之上的价值甄别和想象构造,是一种想象的文化记忆,怀旧感是伤感与优美的完美结合。
关键词 怀旧 回忆 审美
下载PDF
回忆和氛围:汪曾祺小说文体的诗意建构 被引量:12
2
作者 肖莉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69,共5页
汪曾祺作为一个有自觉意识的文体家,以“小说是回忆”的诗意构成、“气氛即人物”的诗学意境的理论自觉,实践着小说文体的诗意建构。本文讨论:“回忆”机制对汪曾祺小说文体诗意建构的影响;同时指出:氛围浸透了人物,氛围体现人物的精神... 汪曾祺作为一个有自觉意识的文体家,以“小说是回忆”的诗意构成、“气氛即人物”的诗学意境的理论自觉,实践着小说文体的诗意建构。本文讨论:“回忆”机制对汪曾祺小说文体诗意建构的影响;同时指出:氛围浸透了人物,氛围体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氛围投射人物的人生际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汪曾祺 回忆 氛围 文体 诗意建构
下载PDF
东北地区工业旅游开发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潘顺安 刘继生 《东北亚论坛》 CSSCI 2006年第3期20-24,共5页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建国之初重点建设的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基地,在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初期承担了历史的重任,创造了光荣的历史。这里不仅诞生了新中国工业的许多个第一,还为全国工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燃料和原材料,在全国人民... 东北地区是新中国建国之初重点建设的以重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基地,在新中国工业发展的初期承担了历史的重任,创造了光荣的历史。这里不仅诞生了新中国工业的许多个第一,还为全国工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技术人才、燃料和原材料,在全国人民的心目中树立起了一座座不朽的工业丰碑。东北工业规模庞大,分布集中,门类齐全,具有发展工业旅游的优良条件。通过工业旅游开发,必将对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工业旅游 怀旧 体验
下载PDF
新时代“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刍议——兼议吴传钧先生的小事、大业 被引量:10
4
作者 樊杰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8,共8页
吴传钧先生是《经济地理》杂志的创办者,是杂志刊名的题写者。他是中国当代地理宗师、是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领路人。2018年4月2日是吴先生百岁诞辰。文章从几件直接感受先生处事待人的风采、直接聆听先生谆谆教诲的回忆切入,叙述... 吴传钧先生是《经济地理》杂志的创办者,是杂志刊名的题写者。他是中国当代地理宗师、是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的领路人。2018年4月2日是吴先生百岁诞辰。文章从几件直接感受先生处事待人的风采、直接聆听先生谆谆教诲的回忆切入,叙述了先生在专业方面是融会贯通的典范、在国际交流中具有感染朋友的气场,为我们营造了团结合作的团队文化,并反复强调“传承人文与经济地理事业的根本是首先学会做人”。总结和体会多年来吴传钧先生发展和壮大人文与经济地理学事业的经典要领,包括对学科交叉综合的学术定位和经世致用的应用定位,他提出做好学问的关键路径是脚踏实地,而发展壮大事业的座右铭是“学业并重”。在梳理新时代国土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新特点的基础上,面向新时代对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发展的新要求,聚焦吴先生建立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研究的新命题,对四个方面进行了初步讨论,即:充分认知“不充分、不平衡”发展的人地系统表现与成因机理,系统研究符合五大发展理念的人地关系调控原理,推进“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布局过程的人地关系响应规律,以及形成面向7大战略和3大攻坚战的人文与经济地理学成果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传钧 人文与经济地理学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回忆 新时代
原文传递
The first protein ever synthesized in vitro—a personal reminiscence of the total synthesis of crystalline insulin 被引量:7
5
作者 ZHANG YouShang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 and Cell Biology,Shanghai Institutes for Biological Sciences,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Shanghai 200031,China 《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SCIE CAS 2010年第1期16-18,共3页
The total synthesis of crystalline bovine insulin started in 1958 was fully accomplished in 1965. This formidable task was a collaboration of the Institute of Biochemistry in Shanghai,
关键词 The first protein ever synthesized in vitro a personal reminiscence of the total synthesis of crystalline insulin
原文传递
古典追忆诗学的审美超越品格——宇文所安对中国诗学的重构 被引量:6
6
作者 刘毅青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74-180,共7页
如果说古典文学的研究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追忆",那么,"追忆"本身其意义就在于它以一种对抗现代性的断裂与进步观念的审美行为。对传统文学"追忆"的重新理解,就是将现代人的生存感受与传统连接起来,通过古... 如果说古典文学的研究从根本上说是一种"追忆",那么,"追忆"本身其意义就在于它以一种对抗现代性的断裂与进步观念的审美行为。对传统文学"追忆"的重新理解,就是将现代人的生存感受与传统连接起来,通过古代"回忆"的经验来反省自身。而尤其在中国文学中,宇文所安(Stephen Owen)感受到了一种"追忆"的诗学。"追忆"的诗学试图挽回的是人通过追忆建构起来的审美世界,以审美来超越现代性的侵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追忆 诗学 宇文所安 现代性
下载PDF
怀旧情感在CD包装上的运用 被引量:4
7
作者 谭亚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5年第3期85-88,共4页
当一种表达方式需要对应人们认可的意识形态时,它就被称为好的表达方式。怀旧作为一种情感需要,一种有着厚重历史基础的心理反映,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讲,他要通过设计作品来传达这一怀旧主题。然而,怀旧作为情感要素,其表达的方式又必须在... 当一种表达方式需要对应人们认可的意识形态时,它就被称为好的表达方式。怀旧作为一种情感需要,一种有着厚重历史基础的心理反映,作为一个设计师来讲,他要通过设计作品来传达这一怀旧主题。然而,怀旧作为情感要素,其表达的方式又必须在设计师的巧妙安排下,将消费者的视线,情感转移到他所要表达的包装上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怀旧 情感包装 符号 表达方式
下载PDF
老年痴呆生活故事书编撰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连艳 沈翠珍 《护理学杂志》 2010年第21期4-6,共3页
目的编撰符合我国文化背景和老年痴呆照护现实的生活故事书,为老年痴呆生活故事干预提供适用的工具。方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编写老年痴呆生活故事书初稿;与4例轻度或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访谈确定样稿;咨询5名专家,形成生活故事书定版。结... 目的编撰符合我国文化背景和老年痴呆照护现实的生活故事书,为老年痴呆生活故事干预提供适用的工具。方法在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编写老年痴呆生活故事书初稿;与4例轻度或中度老年痴呆患者访谈确定样稿;咨询5名专家,形成生活故事书定版。结果形成了以20世纪20~50年代出生的中国老年人共同经历的时代背景和人的生命历程两条主线串联的8个主题和40个生活情境为内容的痴呆生活故事书。结论老年痴呆生活故事书图文并茂,具有中国特色,可作为照护患者的干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生活故事书 怀旧 护理干预
下载PDF
回忆与救赎——评《陶庵梦忆》
9
作者 李汇群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4期92-97,共6页
《陶庵梦忆》是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张岱所作。在《陶庵梦忆》中,张岱详细记述以往日常生活中的诸多细节,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爱和思念。回忆救赎了自我,也建构了主体,书中的记忆碎片,具有文化、文明、文学等多种价值,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关键词 《陶庵梦忆》 回忆 救赎
下载PDF
社区老年人怀旧与生活满意度之间的关系:希望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陈妮娅 郭宇 +2 位作者 钟静弘 郑燕雯 张雅妮 《新余学院学报》 2018年第5期43-46,共4页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怀旧、生活满意度与希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本土化怀旧量表、中文版生活满意度量表、成人性情希望量表对264名老年人进行施测。结果:(1)社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偏高状态,学历和社会经济地位对其有重要... 目的:探讨社区老年人怀旧、生活满意度与希望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本土化怀旧量表、中文版生活满意度量表、成人性情希望量表对264名老年人进行施测。结果:(1)社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总体处于中等偏高状态,学历和社会经济地位对其有重要影响。相对于学历在大专以下的社区老年人,学历在大专及其以上的社区老年人有着更高的生活满意度;相对于低、中社会经济状况的社区老年人,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社区老年人有更高的生活满意度。(2)社区老年人家庭怀旧不仅能直接预测社区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这一预测作用还可以通过希望这一中介变量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 怀旧 生活满意度 希望
下载PDF
个性、主题与表演性:宇文所安的晏几道词研究
11
作者 马思婕 邱美琼 《景德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1-7,共7页
宇文所安的晏几道词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晏几道的个性研究,经由现实中的晏几道个性与词艺术世界中的人物个性一同建构晏几道的词人形象。二是晏几道词的回忆主题研究,通过人物的理想化、场景的诗意化和回忆的类型化等方面对晏几... 宇文所安的晏几道词研究大致分为三个方面:一是晏几道的个性研究,经由现实中的晏几道个性与词艺术世界中的人物个性一同建构晏几道的词人形象。二是晏几道词的回忆主题研究,通过人物的理想化、场景的诗意化和回忆的类型化等方面对晏几道词的回忆主题进行解构。三是晏几道词的表演性研究,对词文本的表演性以及歌女在演唱时情感的真实性予以动态观照。总体来看,宇文所安结合了叙事学和影视戏剧的相关概念赋予晏几道词新的解读视角,对中国本土的晏几道研究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研究观念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晏几道词 词人个性 回忆 表演性
下载PDF
门罗短篇小说的互文性研究——评《艾丽丝·门罗:回忆、阐释、改编与比较》 被引量:3
12
作者 陈芬 《外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68-171,共4页
波兰学者主编的论文集《艾丽丝·门罗:回忆、阐释、改编与比较》通过多元对话视角,多维度地呈现了门罗短篇小说的互文性特征。国内的门罗研究因互文性阐释不够深透而存在诸多问题:选题不够宽,对故事的复杂性、开放性理解不透,比较... 波兰学者主编的论文集《艾丽丝·门罗:回忆、阐释、改编与比较》通过多元对话视角,多维度地呈现了门罗短篇小说的互文性特征。国内的门罗研究因互文性阐释不够深透而存在诸多问题:选题不够宽,对故事的复杂性、开放性理解不透,比较研究匮乏等。该论文集以广泛的互文性研究突破了这些局限,为我们创造了新的阐释和对话空间。本文参照海蒂姆和梅森引入的内、外互文性的划分并结合其他互文性理论,分析了该论文集对门罗互文性特色的探索。该书对填补门罗研究中的互文性阐释空白并促进其向纵深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丽丝·门罗:回忆、阐释、改编与比较》 互文性 多元对话视角 海蒂姆 梅森
原文传递
怀旧旅游与二十四节气的传承发展 被引量:3
13
作者 林敏霞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1-7,共7页
作为农耕社会形成并有效指导农事生产和生活的时间制度,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形式和功能上的转化问题。与此同时,现代社会所表现出的诸种"现代性"问题,又倒逼着人们对过去、传统、家园产生怀旧情绪,从而催生... 作为农耕社会形成并有效指导农事生产和生活的时间制度,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的传承和发展面临形式和功能上的转化问题。与此同时,现代社会所表现出的诸种"现代性"问题,又倒逼着人们对过去、传统、家园产生怀旧情绪,从而催生出各种"怀旧消费",怀旧旅游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种形式。二十四节气之于现代社会具有特殊的、无以伦比的怀旧意蕴,借助怀旧旅游的开发,一方面可提供与二十四节气文化相关的"怀旧产品",救治现代社会人们的焦虑和断裂感;另一方面,使得二十四节气在现代社会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凸显其除了指导农事生产和生活之外的更多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十四节气 现代性 怀旧 乡愁 乡村旅游
下载PDF
Intoxicated Eyewitnesses: The Effects of Alcohol on Eyewitness Recall across Repeated Interviews
14
作者 David La Rooy Annabelle Nicol Philip Terry 《Open Journal of Medical Psychology》 2013年第3期107-114,共8页
The study evaluated the usefulness of repeat-interviewing of witnesses to crimes who were intoxicated by alcohol at the time of the incident and their first interview, and then re-interviewed when not intoxicated the ... The study evaluated the usefulness of repeat-interviewing of witnesses to crimes who were intoxicated by alcohol at the time of the incident and their first interview, and then re-interviewed when not intoxicated the following day. Sixty young, social drinker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oups. One group was given a “placebo” (alcohol-like) beverage, a second was given a “low dose” of alcohol (0.2 g/kg men;0.17 g/kg women), and a third was given a “high dose” of alcohol (0.6 g/kg men;0.52 g/kg women) over a 15 minute period. Twenty minutes later they viewed a 4-minute video of a crime, and afterwards they were given two opportunities to recall everything that they could remember from the incident;the first opportunity was immediately after the event, and the second was 24 hours later. Analyses of the quantity and accuracy of the details recalled revealed no overall increase in the total amount of information recalled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recall opportunities. However, on average, 18% of the details recalled by participants in the second test were new and accurate. The incidence of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first and second recall opportunities was less than 1%. Surprisingly, none of the effects were influenced by alcohol, even at the highest dose. The results imply that 1) memory for at least some incidents observ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lcohol is resilient even up to relatively high blood-alcohol levels;and 2) the repeated interviewing of witnesses who were intoxicated at the time of the crime can reveal additional, reliable information that is not present at the initial interview, just as is the case for non-intoxicated witnes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COHOL EYEWITNESS MEMORY Repeated Interviews reminiscence
下载PDF
Reminiscence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Spiritual Well-Being and Self-Esteem of Cancer Patients
15
作者 Michiyo Ando Tatsuya Morita Akira Oshima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2011年第2期105-109,共5页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of Reminiscence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RCBT) for improvement of spiritual well-being and self-esteem in patients. Five patients received the therapy over thre...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of Reminiscence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RCBT) for improvement of spiritual well-being and self-esteem in patients. Five patients received the therapy over three sessions. The patients received RCBT consisting of reminiscence therapy and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They completed the FACIT-Sp, Rosenberg’s Self-Esteem scale, numeric rating scales for Suffering (from 0 to 6) and Depression (from 0 to 6). The FACIT-Sp scores increased from 19.2 ± 4.6 to 26 ± 1.6 (Z = –1.8, p = 0.078, n = 5), the Self-Esteem scor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from 40.0 ± 2.5 to 45.2 ± 2.4 (Z = –2.0, p = 0.042), the Suffering scores decreased from 3.6 ± 2.0 to 2.0 (Z = –1.5, p = 0.13), and the Depression scores decreased from 2.8 ± 2.2 to 1.8 ± 0.8 (Z = –0.9, p = 0.357).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RCBT can improve the spiritual well-being and self-esteem of cancer pati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iniscence COGNITIVE THERAPY Cancer Patients SPIRITUAL WELL-BEING SELF-ESTEEM
下载PDF
旧事为何重提?--忆旧、叙事与自传记忆的功能研究及其整合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明 杜建政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732-1745,共14页
自传记忆的功能研究主要来自临床、人格和认知三大领域,它们在研究对象、术语、方法和结果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临床领域多以老年人为中心,研究的是忆旧的功能,主要从临床经验中进行理论归纳,提出了回忆的许多具体功能,一般通过RFS来测... 自传记忆的功能研究主要来自临床、人格和认知三大领域,它们在研究对象、术语、方法和结果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临床领域多以老年人为中心,研究的是忆旧的功能,主要从临床经验中进行理论归纳,提出了回忆的许多具体功能,一般通过RFS来测量,其洞见为实验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启示。人格领域关注叙事在人格的毕生成长中的作用,尤其是在同一性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以叙事连贯性为重要指标,发展了多种测评工具。认知领域侧重于自传记忆基本功能的分类和机制,提出了具有统摄力的功能分类,还提出了各种认知模型,为更深入理解自传记忆功能发挥的机制提供了理论框架。尽管有上述区别,但三个领域在研究和应用领域的整合已是大势所趋。最后从实验范式、生态效度、毕生与跨文化视角、整合思路及测量方法上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忆旧 叙事 自传记忆 功能研究
下载PDF
时间、追忆与身份认同——从荷马、普鲁斯特和马尔克斯笔下的三个经典细节说起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德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4期51-56,共6页
从分析荷马、普鲁斯特和马尔克斯作品中的细节入手,探讨了时间、记忆和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认为上述三个经典文本,都有一个关键性的追忆往事的细节,涉及一个成年人对自己孩童生活的回忆,而追忆又涉及到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对自身使命的认... 从分析荷马、普鲁斯特和马尔克斯作品中的细节入手,探讨了时间、记忆和身份认同之间的关系。认为上述三个经典文本,都有一个关键性的追忆往事的细节,涉及一个成年人对自己孩童生活的回忆,而追忆又涉及到自我身份的认同和对自身使命的认识。身份不是一种本质性存在,而是通过文学的讲述,从细微的追忆碎片中建立起来的。文学的追忆不是单纯的再现,而是通过想象的重构。只有对处在理性和体制双重压迫下的记忆加以钩沉、开发、重组和重构,把散乱的记忆整理为叙事,让分散的经验凝聚起来,使之变得更为强烈、更为集中、更为深刻,才能建立起个人的或族群的身份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 追忆 身份 叙事
下载PDF
重温《沙家浜》事件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在中 《平原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35-38,共4页
文章回顾了<沙家浜>风波的经过,比较了<沙家浜>样板戏与小说两种版本的异同,着重分析了小说引起轰动的社会背景和大众心理,样板戏与小说各自的成败得失,并总结了这一事件留给我们的思考.
关键词 样板戏 消解 怀旧心理 媚俗
下载PDF
李力扬诗歌中的文化认同 被引量:2
19
作者 高树娟 《科教导刊》 2011年第5期148-149,共2页
本文探讨了当代华裔美国诗人李力扬通过书写个人家族历史、营造中国文化意象,在回忆、理解父亲的过程中,审视自我、探寻文化之根,从而认同华裔文化,与华裔族群。
关键词 李力扬 回忆 文化认同
下载PDF
当代中国电视剧的消费主义批判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清清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07年第3期74-78,共5页
中国电视剧的创作、欣赏和批评诸领域浸染了浓重的消费主义特征,应当批判电视剧艺术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和"怀旧"特征以及庸俗风格对电视剧艺术作品的销蚀,呼唤在电视剧艺术领域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 中国电视剧的创作、欣赏和批评诸领域浸染了浓重的消费主义特征,应当批判电视剧艺术生产过程中的标准化和"怀旧"特征以及庸俗风格对电视剧艺术作品的销蚀,呼唤在电视剧艺术领域中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美学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创造出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优秀电视剧艺术作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电视剧 消费主义 标准化 “怀旧” 雅俗界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