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主客体视角的城市经济型酒店空间分布研究--以扬州市为例 被引量:33
1
作者 侯兵 黄震方 陈肖静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2-79,共8页
经济型酒店近年来一直保持迅猛发展势头,但对于经济型酒店的研究却仍处于对行业现象和业态特征等方面的探讨,缺少经济型酒店城市空间分布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实证分析。本文从主客体关系视角,提出城市经济型酒店市场容量与经济型酒店发展... 经济型酒店近年来一直保持迅猛发展势头,但对于经济型酒店的研究却仍处于对行业现象和业态特征等方面的探讨,缺少经济型酒店城市空间分布方面的深入研究和实证分析。本文从主客体关系视角,提出城市经济型酒店市场容量与经济型酒店发展动力、城市主体角色与经济型酒店选址决策两个层面的关系,建构经济型酒店的空间分布形成机制。针对扬州的实证分析采取了经济型酒店管理层深度访谈与住店客人调研二重途径探讨经济型酒店发展及空间布局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关系 经济型酒店 市场容量 空间分布机制 对策
下载PDF
以人为本: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马克思主义人学之维 被引量:23
2
作者 项久雨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1-37,共7页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研究人的本质、人的存在和人的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根本任务在于解决人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其宗旨在于通过实践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争取全人类的自由和解...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研究人的本质、人的存在和人的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根本任务在于解决人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其宗旨在于通过实践正确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争取全人类的自由和解放。"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中的重要原则,它是马克思主义在批判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尤其是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是对西方人本主义的扬弃和超越,并且在实践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发展。由于在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中,人的发展是核心指标,那么,是否有利于促进人的发展就成为判断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是否合理的内在尺度。因此,我们就必须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立场出发,将"以人为本"原则作为确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前提依据,把现实的人作为优化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逻辑起点,从人的需要出发,把人的发展作为落脚点,从而构建动态和谐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思想政治教育 主客体关系 马克思主义人学
原文传递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关系及其教育学反思 被引量:20
3
作者 程太生 张峰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1-96,共6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在教育系统内部应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四个关系,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一与多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以及德育与智育的关系。我们要树立学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观念,并在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实效,在教育系统内部应正确认识并处理好四个关系,即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一与多的关系,知与行的关系,以及德育与智育的关系。我们要树立学生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观念,并在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一元主导与其他价值体系多样发展的关系,努力改变重知轻行的不平衡状况,努力克服德育与智育"两张皮"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主客关系 一多关系 知行关系 德智关系
原文传递
主客体关系的对立与融通——诠释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被引量:13
4
作者 郭忠华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08年第2期100-105,共6页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早期,吉登斯对以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等为代表的传统社会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廓清它们在主客体问题上存在的偏差。在此基础上,他对社会学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地重建,提出了著名的结构化理论。结构...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早期,吉登斯对以结构主义、功能主义和解释社会学等为代表的传统社会学方法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廓清它们在主客体问题上存在的偏差。在此基础上,他对社会学研究方法进行系统地重建,提出了著名的结构化理论。结构化理论主张,主体与客体之间并不是一种非此即彼的关系,社会结构赋予行动所必须的规则与资源的同时,自身又必须通过行动才能得到再生产。从社会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结构化理论在解决主体与客体、宏观与微观、共时与历时等范畴之间的张力方面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立与融通 主客体关系 结构化理论
下载PDF
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及其优化进路 被引量:6
5
作者 佘时珍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12,共5页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是教育主客体双方在网络空间里进行思想交往和教育引导活动时结成的互动关系,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复杂易变,呈现出因网而生、因网而存、因网而变、因网...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是教育主客体双方在网络空间里进行思想交往和教育引导活动时结成的互动关系,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复杂易变,呈现出因网而生、因网而存、因网而变、因网而新等特性。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存在身份模糊难辨、对话机制不畅、和谐程度不高等问题。要从打通主客体转化通道、遵从对话原则和构建主客体优化机制等方面,探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优化进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主客体关系 优化进路
下载PDF
基于强化实践能力的无损检测教学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朱新杰 李小梅 +3 位作者 蒋亮 蔡淑娟 李涌泉 王睿鹏 《山东化工》 CAS 2020年第4期221-222,共2页
针对提高高校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对无损检测专业教学师生主客体关系、从主体上强化教师科研力度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从主体上增强学生实践力度以强化专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分别就无损检测课程内容扩充、实践课程地位提升、专业实习等... 针对提高高校学生实践能力,通过对无损检测专业教学师生主客体关系、从主体上强化教师科研力度以促进课堂教学效果、从主体上增强学生实践力度以强化专业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分别就无损检测课程内容扩充、实践课程地位提升、专业实习等角度促进高校无损检测专业教学建设等进行探讨,旨在提供教学改进参考措施,力求在高校材料类检测专业教学中使学生进一步达到增强学生无损检测实践能力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践能力 主客体关系 教学 人才培养
下载PDF
道德教育主客体关系辨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冯芸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5-90,共6页
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人类实践活动,而在这一过程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同时也是我们对道德教育进行研究之逻辑起点的是道德教育主客体间的关系问题。面对当前道德教育实践中主客体间现实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从哲学视角对主体与客体、主... 道德教育是一项复杂的人类实践活动,而在这一过程中居于基础性地位,同时也是我们对道德教育进行研究之逻辑起点的是道德教育主客体间的关系问题。面对当前道德教育实践中主客体间现实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从哲学视角对主体与客体、主体与主体性、客体与客体性及道德教育过程的阶段性进行深入分析,应是对两者关系进行科学定位的基础。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以和谐性、平等性和双向性为原则的道德教育主客体关系,必将极大增强道德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促进现代道德教育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德教育 道德教育主体 道德教育客体 主客体关系
下载PDF
由编辑活动的内涵外延谈主客体作用的变化 被引量:4
8
作者 杜月英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126-128,共3页
编辑活动的产生历史悠久,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尤其是科技期刊编辑客体,更是随着大千世界的异常变化,产生、发展着。编辑客体时常会打破常规,将与社会和人们休戚相关的问题,推向正在困惑、迷茫、不知所措的人们。笔者认为根据原有编... 编辑活动的产生历史悠久,又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尤其是科技期刊编辑客体,更是随着大千世界的异常变化,产生、发展着。编辑客体时常会打破常规,将与社会和人们休戚相关的问题,推向正在困惑、迷茫、不知所措的人们。笔者认为根据原有编辑活动的界定指导编辑工作,对帮助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而言多有局限。文章从编辑活动的产生及界定,从编辑活动中主、客体的属性及相互关系,从编辑客体的扩展与编辑主体意识这3个方面作了分析,认为编辑主体编辑客体把握的审时度势是所编之物为社会首肯并起促进社会发展之功用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体意识 适时栏目 主客体关系 编辑活动
下载PDF
从主客体关系的转换论李清照词《声声慢》的生态翻译 被引量:3
9
作者 殷习芳 叶从领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6期101-103,共3页
主客体关系的生态结构是动态的,是信息的互动与互为转换性的存在。在《声声慢》中,词人用特有的生态化的情境感悟自然物象,转换客体之物为主体体验之物。生态翻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文章... 主客体关系的生态结构是动态的,是信息的互动与互为转换性的存在。在《声声慢》中,词人用特有的生态化的情境感悟自然物象,转换客体之物为主体体验之物。生态翻译学研究的对象就是"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文章选用许渊冲翻译的李清照的《声声慢》译文,从主客体关系的转换来探讨生态翻译,以期对古典诗词的翻译有所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关系 《声声慢》 生态翻译
下载PDF
“物感说”与“摹仿说”——从主客关系看二者的创作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高翎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5期43-45,共3页
“物感说”与“摹仿说”是分别雄霸中西两千余年的文艺理论 ,它们是在不同的主客关系下产生的。这种不同的主客关系也影响了二者的创作理论 ,使它们的创作理论在创作客体、创作心态与创作追求这三个方面显示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也反映了... “物感说”与“摹仿说”是分别雄霸中西两千余年的文艺理论 ,它们是在不同的主客关系下产生的。这种不同的主客关系也影响了二者的创作理论 ,使它们的创作理论在创作客体、创作心态与创作追求这三个方面显示出截然不同的特点 ,也反映了中国与西方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感说" "摹仿说" 文艺理论 主客关系 客体 心态 创作理论 文学艺术 文学创作
下载PDF
“斯诺命题"与人类立场的根本错误——一个主客体关系的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培英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6期13-16,共4页
“斯诺命题”所揭示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分裂已成世界范围内十分热烈的讨论话题,但迄今为止,学界的纷纭众说距问题稳实质尚有距离。关键在于:“斯诺命题”反映的并非仅只文化自身的问题,而是反映了人类主体与客体... “斯诺命题”所揭示的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分裂已成世界范围内十分热烈的讨论话题,但迄今为止,学界的纷纭众说距问题稳实质尚有距离。关键在于:“斯诺命题”反映的并非仅只文化自身的问题,而是反映了人类主体与客体相分裂的错误立场造成的理论及实践困境,由此造成的一系列问题只有在改变这一错误立场的前提下才可能得到根本解决。世界范围内有关两种文化的热烈纷争提示我们:21世纪的文化将是一种充分整合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综合型文化,21世纪人类的发展也必须在主客体关系的和谐统一中才能谋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反省与纠正人类主客体相分裂的错误立场,建立一种主客体美系立场应是新时代必然而迫切的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诺命题 主客体关系 人类立场
下载PDF
新媒体语境下广告符号演绎的主客体关系及功能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陈凌 李儒俊 《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28-33,共6页
语境是一种言语发生的环境,包括言语的和非言语的。新媒体语境使广告主客体角色发生了转换,广告主体的态度和演绎逐渐退隐到幕后。广告符号演绎过程的开放性、对话性和深度卷入性,使广告主客体的功能组织发生了演化和变迁。广告客体语... 语境是一种言语发生的环境,包括言语的和非言语的。新媒体语境使广告主客体角色发生了转换,广告主体的态度和演绎逐渐退隐到幕后。广告符号演绎过程的开放性、对话性和深度卷入性,使广告主客体的功能组织发生了演化和变迁。广告客体语境的拓展,为广告客体从被动的客体身份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和书写者创造了可能性,广告符号演绎呈现出主体与客体功能模糊与交叉的泛化趋势。同时,广告的营销功能和传播功能日趋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告符号 主客体关系 功能
下载PDF
文学中的人物形象与人类主客体关系 被引量:2
13
作者 张培英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9-63,共5页
人类生存发展中所面对、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作为“人学”的文学也一直以艺术的方式探索和解答着这一问题,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鲜明而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神魔化阶段... 人类生存发展中所面对、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作为“人学”的文学也一直以艺术的方式探索和解答着这一问题,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鲜明而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文学中人物形象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神魔化阶段—常人化阶段—扭曲化阶段。这一发展轨迹反映了人类主客体关系的状况:主客体之间的混沌统一及人类主体性迷茫和幻想提升—主客体之间的现实统一及人类主体性确立和发展—主客体之间的统一被破坏及人类主体性由扩张导致失落,形成新的迷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物形象 主客体关系 神魔化 常人化 扭曲化
下载PDF
主客体关系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念金波 王志鹏 孙一进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04-107,共4页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研究,主要是构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新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探索交互式的教育方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重要的途径,也是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实现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性研究,主要是构建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沟通新模式。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探索交互式的教育方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科学化的重要的途径,也是树立"以人为本"思想,实现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必要条件。同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新时代条件下的各种挑战,解决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和局限,促进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化、现代化、人性化构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代条件下的实效性和感染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关系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间性
下载PDF
工程建设和谐管理的主客体关系适配机理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左慰慰 王乾坤 彭华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4期74-82,共9页
工程建设的主体作用于客体能否实现"事理"是工程建设和谐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对事理视角下工程建设和谐管理的多对应关系适配的集成管理、前景理论等内涵解析,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及其相应的Nvivo、Ucinet等方法和工具,以武... 工程建设的主体作用于客体能否实现"事理"是工程建设和谐的重要影响因素。基于对事理视角下工程建设和谐管理的多对应关系适配的集成管理、前景理论等内涵解析,综合运用内容分析法及其相应的Nvivo、Ucinet等方法和工具,以武汉轨道交通5号线工程的日志和简报为研究对象,从主客体关联关系"事理"的维度出发,明确"人理"维度和谐与"物理"维度和谐的匹配关系,以及"事理"维度作为连接路径对于主客体间关系的角色分配。得出:工程建设和谐是工程建设主体应对客体对象缺口及短板时按照客体对象优先等级开展的一致性行动反应的结果,亦是"人"系统及要素作用于"物"系统及要素的主体责任和开放式责任形成合力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程建设和谐管理 人事物系统 主客体关系 事理 内容分析法
原文传递
主客体关系视域下城市风貌研究述评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昌新 《华中建筑》 2014年第2期22-27,共6页
以主客体关系视角来审视城市风貌研究发展历程,在廓清城市风貌研究全貌之余,企图揭示城市风貌研究时代性主题演化的动因,认为不同时期城市设计主流思潮的社会价值取向决定了城市风貌研究的时代性主题和目标;而城市风貌研究中不同学科的... 以主客体关系视角来审视城市风貌研究发展历程,在廓清城市风貌研究全貌之余,企图揭示城市风貌研究时代性主题演化的动因,认为不同时期城市设计主流思潮的社会价值取向决定了城市风貌研究的时代性主题和目标;而城市风貌研究中不同学科的介入和不同研究领域的形成,正是城市风貌研究时代性诉求。同时,认为在当下复杂性思维范式的影响下,城市风貌特色研究和复杂性科学既是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产物,也是未来城市风貌主导研究领域和主要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客体关系 城市风貌研究 述评
下载PDF
“天人合一”的思维模式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重建 被引量:2
17
作者 杨涯人 邹效维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36-45,107,共11页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探讨的基本问题,"天人合一"观念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处理天人关系的重要思想方法。这一观念滥觞于上古时代的"神人交通"观念,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已经内化于中华民族的心灵,成为华夏子孙... 天人关系问题是中国传统哲学探讨的基本问题,"天人合一"观念则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处理天人关系的重要思想方法。这一观念滥觞于上古时代的"神人交通"观念,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已经内化于中华民族的心灵,成为华夏子孙特有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在方法论上表现为宇宙观与价值观方面的整体观及由"合"到"分"再到"合"的矛盾观;在认识论上表现为主体和客体的统一。因此,"天人合一"思维模式对于现代生态伦理学的重建具重要启示:(一)它以人为出发点和归宿,以自然界及其规律为前提和原则,将人的实践活动的内在尺度和外在尺度有机结合起来,以此克服了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主客二分思维模式;(二)它主张人既是目的,又是实现目的的手段,从而扬弃了两种主义在目的和手段上的相互割裂和尖锐对立;(三)它倡导在尊重自然界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超越了两种主义在人的主体性问题上的各执一偏;(四)它根据人类实践的需要,时而强调人对自然的改造是主要方面,时而强调人对自然的遵从是主要方面,具有灵活的辩证的性质;(五)人类中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和背景是功利主义的或是极端人本主义的,非人类中心主义则是纯粹科学主义的或自然主义的,而"天人合一"根植于中国传统伦理型的德性文化,它兼具人本主义和自然主义两种性质,具有较高的道德价值和超功利的境界,从而扬弃了两种主义的片面性和短视的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人关系 天人合一 生态伦理
下载PDF
雷锋精神传播的数字技术化探析
18
作者 徐姗姗 《邢台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67-73,87,共8页
算法技术、元宇宙、智能可视化技术与传播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传播由被动变为算法主动、由虚拟经验学习变为虚实结合的主体参与、由抽象变为具象化的转变。雷锋精神的数字技术化是主流思想现代化传播的一项创举,数字技术与雷锋精神的理论... 算法技术、元宇宙、智能可视化技术与传播的深度融合实现了传播由被动变为算法主动、由虚拟经验学习变为虚实结合的主体参与、由抽象变为具象化的转变。雷锋精神的数字技术化是主流思想现代化传播的一项创举,数字技术与雷锋精神的理论创新和对外传播构成内在逻辑耦合,展现出构建个体发展的历史自信、弘扬英雄模范的历史主动转化、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历史主体的历史自觉、拓展雷锋精神大历史观的历史视野的重大价值。针对数字技术赋能雷锋精神面临的信息茧房问题、技术越界问题、主流意识问题、智能融合问题,从强化数据使用管理、完善技术规制、增强主流思想引领、推动全面统筹方面实现赋能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雷锋精神 主客体关系 以人为本
下载PDF
浅谈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铧 《医院院长论坛-首都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44-45,50,共3页
本文探讨了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和客体关系问题;简析了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提出了开展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强化客体的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客体主动配合主体实施教育管理计划;②客体以自己的威望... 本文探讨了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主体和客体关系问题;简析了思想政治工作主客体的内涵及相互关系;提出了开展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强化客体的能动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客体主动配合主体实施教育管理计划;②客体以自己的威望、素质和能力影响思想政治工作主体;③客体自觉地把自身的思想转化为行动,用正确的思想指导实践。实践证明,这对做好老干部思想政治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 老干部工作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下载PDF
现代教学活动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辨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高峰 《丽水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86-89,共4页
从传统教育派和现代教育派关于主体和客体关系的论述出发,介绍了我国教育界关于主客体关系的一些观点,在这个基础上反思了现代教育中两个主体、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以及教育改革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教学活动 主客体关系 教育流派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