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2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小说创作与影视表现 被引量:63
1
作者 莫言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18-121,共4页
根据莫言20年前的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而成的电影《暖》获了中外两项大奖,是因为其中很动情很人性的东西迎合了当今成年人的怀旧情绪;电影对小说中哑巴、瞎子的改编,使电影更具观赏性了;《白狗秋千架》之所以被莫言认为是部重要作品... 根据莫言20年前的小说《白狗秋千架》改编而成的电影《暖》获了中外两项大奖,是因为其中很动情很人性的东西迎合了当今成年人的怀旧情绪;电影对小说中哑巴、瞎子的改编,使电影更具观赏性了;《白狗秋千架》之所以被莫言认为是部重要作品,是因为在这部作品里莫言才开始找到了"高密东北乡"这个文学舞台,才开始发现"纯种""杂种"的文学用语;《红高粱》之所以能打动导演张艺谋,并非因故事新奇,而是因为小说所传达的张扬个性的思想打动了他;小说家没必要迎合影视导演而媚俗,好的小说未必就是好的电影脚本,小说与影视有密切联系,但又应是各行其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狗秋千架》 《暖》 《红高粱》
下载PDF
葛浩文英译《红高粱》生产过程社会学分析 被引量:48
2
作者 汪宝荣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4年第12期20-30,共11页
本文运用场域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考察葛浩文译者惯习的形成及介入美国文学场域,分析有关行动者如何通过资本转化构建《红高粱》翻译发起、出版网络,促成葛译本在美国的顺利生产,最后分析翻译及编辑方式对葛译面貌的影响。其译者惯习... 本文运用场域理论和行动者网络理论,考察葛浩文译者惯习的形成及介入美国文学场域,分析有关行动者如何通过资本转化构建《红高粱》翻译发起、出版网络,促成葛译本在美国的顺利生产,最后分析翻译及编辑方式对葛译面貌的影响。其译者惯习决定葛浩文的翻译方式是学术性与商业性兼顾,既有忠实的一面,也有灵活变通的一面。葛浩文既"忠实"又"叛逆"的译法看似吊诡,却帮助他取得了极大成功,这一悖论可用场域理论得到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粱》 葛浩文 生产 场域 行动者网络
下载PDF
霍恩比“综合法”视角的方言英译研究 被引量:13
3
作者 何丽 王筱依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6-109,共4页
以葛浩文1英译本《红高粱家族》高密方言为例,运用霍恩比的"综合法"理论从语言和文化两个维度综合分析方言英译的特点,指出翻译过程中存在的语言文化缺失和翻译不充分现象,并给出翻译对策。
关键词 红高粱家族 方言英译 霍恩比综合法
原文传递
从边缘走向中心——莫言小说《红高粱》经典化的历史探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宗刚 余琼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6-155,176,共10页
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作家往往和优秀的批评家联袂而生。莫言小说《红高粱》的经典化,自然也离不开批评家和文学史家的参与。正是如此之多的批评家和文学史家的参与,才使得莫言其人其文的精神内涵获得了不断的... 文学批评对文学创作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优秀的作家往往和优秀的批评家联袂而生。莫言小说《红高粱》的经典化,自然也离不开批评家和文学史家的参与。正是如此之多的批评家和文学史家的参与,才使得莫言其人其文的精神内涵获得了不断的增殖。同时,大众传媒的介入对于《红高粱》的经典化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历史地看,莫言小说《红高粱》的经典化过程,正是一个从文学边缘到文学中心的位移过程。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当下,重新反观莫言小说《红高粱》的经典化过程,对文学作品持以既不"棒杀"也不"捧杀"的公允态度,对新世纪文学的健康发展具有普遍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莫言 《红高粱》 经典化 诺贝尔文学奖
原文传递
同一译介传播模式下的译作传播影响力差异社会学分析——以《红高粱家族》《酒国》为例 被引量:10
5
作者 汪宝荣 李伟荣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24-129,共6页
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影响力因译介与传播模式而异,即使在同一模式运作下不同译介项目的传播影响力也可能大相径庭,目前学界对后者尚缺乏关注。本文运用布迪厄的资本理论,对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家族》《酒国》进行案例分析,指出这两本... 中国文学在海外的传播影响力因译介与传播模式而异,即使在同一模式运作下不同译介项目的传播影响力也可能大相径庭,目前学界对后者尚缺乏关注。本文运用布迪厄的资本理论,对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家族》《酒国》进行案例分析,指出这两本译作的传播影响力悬殊,主要由于出版社的综合资本、电影的推动力和作品的适销性这三个传播要素有异,而其背后是不同形式资本的运作及其相互转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学 传播影响力 资本 《红高粱家族》 《酒国》
下载PDF
浅析《红高粱家族》中“红高粱”的象征意义 被引量:9
6
作者 陈可人 《科教文汇》 2012年第32期63-64,共2页
本文通过具体分析《红高粱家族》中红高粱这一核心意象,指出红高粱的三个象征内涵:(1)象征着祖辈的强大生命力。(2)象征以奶奶为代表的女性敢爱敢恨的热情。(3)象征着斗争的勇气和决心。从而较为完整地概括了红高粱的象征寓意。
关键词 高粱 象征 莫言
下载PDF
红高粱美学:从小说到电影到电视剧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洪岳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636-641,700,共6页
《红高粱》作为当代中国三十年时间里的一个耀眼的文学艺术现象,先后有小说、电影和电视剧作为其中的代表性作品。这一艺术现象可生发出一种"红高粱美学"。红高粱美学是当代中国民众艺术审美趣味和艺术家审美情怀的遭遇和碰... 《红高粱》作为当代中国三十年时间里的一个耀眼的文学艺术现象,先后有小说、电影和电视剧作为其中的代表性作品。这一艺术现象可生发出一种"红高粱美学"。红高粱美学是当代中国民众艺术审美趣味和艺术家审美情怀的遭遇和碰撞的一种独特的景观,它呈现为小说的审丑与审恐怖,电影的色彩模块化、审美符号化,以及电视剧建立在民俗审美和人性丰富性、复杂性基础上的悲剧美学。红高粱不但成为高密东北乡的文化图腾,而且成为中国当代最为壮丽的美学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粱》 “红高粱美学” 小说改编 电影艺术 电视剧艺术
下载PDF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快速检测粮谷中8种农药残留 被引量:8
8
作者 刘畅 《北方农业学报》 2017年第5期83-88,共6页
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红小豆、绿豆、高粱米3种粮谷中8种农残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检测,简化了净化和浓缩两个步骤,大大节省了检测时间。结果表明:8种农药残留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20%~125.55%,相对标准偏差为0... 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红小豆、绿豆、高粱米3种粮谷中8种农残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仪检测,简化了净化和浓缩两个步骤,大大节省了检测时间。结果表明:8种农药残留的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0.20%~125.55%,相对标准偏差为0.2%~7.0%,除1种农残回收率稍高于120%,其他7种农残回收率都在允许范围之内,基本可以满足粮谷中多种农残的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小豆 绿豆 高粱米 快速检测 农残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下载PDF
葛浩文译者惯习历时变化考察——以《红高粱家族》《酒国》为中心 被引量:8
9
作者 汪宝荣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7-25,共9页
文章基于篇章样本分析,比较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酒国》的质量、风格及翻译策略,由此考察其译者惯习的历时变化。这两部翻译小说初版相距仅七年,却跨越了葛浩文翻译生涯的两个时期,其间英美文学场的结构、中国当代文学在场域占据... 文章基于篇章样本分析,比较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酒国》的质量、风格及翻译策略,由此考察其译者惯习的历时变化。这两部翻译小说初版相距仅七年,却跨越了葛浩文翻译生涯的两个时期,其间英美文学场的结构、中国当代文学在场域占据的位置、葛浩文积累的符号资本有显著变化,其译者惯习也随之发生变化:翻译《红高粱家族》之时,葛浩文开始转向商业翻译模式,译作较多意译、小幅度删改和段落重组;翻译《酒国》之时,其学者惯习有所回归,因而坚持译作应尽量忠于原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浩文 译者惯习 历时变化 《红高粱家族》 《酒国》
下载PDF
地理空间的翻译重构--以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为例 被引量:6
10
作者 贺爱军 孙今怡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1-86,共6页
地理空间的跨文化转换与翻译涉及诸多复杂因素,需要译者采用多种翻译方法灵活应对。本文以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为例,提炼他在重构“高密东北乡”这一典型地理空间的过程中使用的翻译方法。他运用混合、淡化、释义的翻译方法转换源... 地理空间的跨文化转换与翻译涉及诸多复杂因素,需要译者采用多种翻译方法灵活应对。本文以葛浩文英译《红高粱家族》为例,提炼他在重构“高密东北乡”这一典型地理空间的过程中使用的翻译方法。他运用混合、淡化、释义的翻译方法转换源文的地理景观,使用简化和字面翻译方法重塑源文读者的地理感知,借助浓缩和释义的翻译方法再造源文作者的“恋地情结”。借助以上几种翻译方法,源文地理景观、源文读者的地理感知、源文作者的“恋地情结”均实现了“再地方化”,共同在译语文化系统中构建出一个新的“高密东北乡”地理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粱家族》 地理空间 再地方化 翻译方法
原文传递
从小说《红高粱》首个英译本说开去 被引量:7
11
作者 马士奎 《中国文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73-180,共8页
人们普遍认为是葛浩文率先将莫言介绍到英语世界。实际上,早在葛译《红高粱家族》问世前四年,中篇小说《红高粱》英译本即已在国内出版。本文基于对《红高粱》首个英译本出版过程和译本特点的分析,意在探究译本遇冷的原因及其给人的启示。
关键词 《红高粱》 中国当代文学 英译
原文传递
《考工记》“锺氏染羽”新解 被引量:6
12
作者 赵翰生 李劲松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3期16-22,共7页
对《考工记》所载"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这段记文,古代和今天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既有可取之处,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根据所收集文献材料并参考现代染色相关原理,对原... 对《考工记》所载"钟氏染羽,以朱湛丹秫三月,而炽之,淳而渍之.三入为纁,五入为緅,七入为缁"这段记文,古代和今天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这些解释既有可取之处,也有值得商榷的地方.根据所收集文献材料并参考现代染色相关原理,对原有诸多解释进行辨析,其中重点对于记文中的"钟"、"羽"、"朱"、"秫"进行了新的诠释,指出"钟"为"緟"之假借字;"羽"不是特指羽毛,而为多彩之意;"朱"为植物红豆杉;"秫"为谷物红高粱,并据此以新的观点阐述了这段记文所述从纁色至缁色的染色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工记 钟氏染羽 红豆杉 红高粱
下载PDF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红高粱家族》方言汉语文本和英译解构
13
作者 孙润 李新 《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38-43,共6页
依靠生态翻译学理论,基于英汉双语平行语料,研究《红高粱家族》方言中的粗话、俗语与谚语的汉语文本特征与英译策略。研究发现,俗语和谚语文本数量远大于粗话文本数量,说明原文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译文与原文保持生态平衡的文本数量比... 依靠生态翻译学理论,基于英汉双语平行语料,研究《红高粱家族》方言中的粗话、俗语与谚语的汉语文本特征与英译策略。研究发现,俗语和谚语文本数量远大于粗话文本数量,说明原文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译文与原文保持生态平衡的文本数量比重较高,表明译文大多情况忠实于原文。译者在文化维度成功转换表现最好,而语言维度的成功转换表现最差。如果原文和译文保持生态平衡,三个维度需要全部保留。当原文和译文生态不平衡,三个维度全部转换失败的比例最高。就翻译策略而言,综合法使用的频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粱家族》 方言 英汉平行语料 生态翻译学
下载PDF
西方视野下的莫言 被引量:6
14
作者 M.托马斯.英吉 胡淑成 张箭飞 《长江学术》 2014年第1期20-26,共7页
莫言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与审美原则,力图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寻找落脚点。葛浩文的译介增强了其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红高粱家族》的叙述具有史诗般的时间跨度,但却没遵循了时间的顺序,以呈现真实世界的连续性与复杂性,与进而颠覆... 莫言以其独特的个人风格与审美原则,力图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中寻找落脚点。葛浩文的译介增强了其在西方世界的影响力。《红高粱家族》的叙述具有史诗般的时间跨度,但却没遵循了时间的顺序,以呈现真实世界的连续性与复杂性,与进而颠覆了历史即真实这一概念,削弱读者对叙述者的完全信任,让读者参与到将历史变为传说的过程中来。《天堂蒜薹之歌》既展现了莫言对意识形态和改革运动的深刻见解,同时对人性的贪婪与堕落进行了刻画,却不乏希望。《酒国》喜剧风格明显,大量运用了自我指涉与戏仿的反讽手法,是对鲁迅"救救孩子"寓言的复杂化。莫言通过对文学创作手法的不断创新,提升了中国与世界文学的审美水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 红高粱家族 天堂蒜(薹)之歌 酒国 寓言 叙述
下载PDF
母语译者与非母语译者译作风格对比研究——以《红高粱》双译本为例
15
作者 潘程程 胡加圣 《中国外语》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102,共10页
本文采用多维分析法和语料库批评译学视角,以莫言小说《红高粱》母语译者译作和非母语译者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两本译作在词汇、句法、篇章、文本类型上的异同,归纳出二者在风格上的差异,并探究了差异的成因。研究发现,非母语译者... 本文采用多维分析法和语料库批评译学视角,以莫言小说《红高粱》母语译者译作和非母语译者译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两本译作在词汇、句法、篇章、文本类型上的异同,归纳出二者在风格上的差异,并探究了差异的成因。研究发现,非母语译者的译作风格谨慎保守,流畅明快,简明易读;母语译者译作风格结构精简,生动鲜活,节奏交替错落,修辞和创造性丰富,文学表现力强。这些差异是由于社会意识形态和译者个人意识形态的不同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译作风格 母语译者 非母语译者 《红高粱》 多维分析法
原文传递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高粱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凯 《科技通报》 2023年第3期47-51,共5页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产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促进农村产业不断优化,带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红高粱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农作物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就红高粱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开化... 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产业发展给予大力支持,促进农村产业不断优化,带动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红高粱作为农业生产中的农作物之一,在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发挥积极作用。本文就红高粱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以开化县为例,探究该地区红高粱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对红高粱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现实性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以促进红高粱产业不断发展优化,针对性的提出解决策略,以实现红高粱产业优化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红高粱 产业发展 问题 对策 开化
下载PDF
魔幻与现实——《百年孤独》和《红高粱》之比较 被引量:5
17
作者 刘爽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83-85,共3页
《百年孤独》是众所周知的西方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它对中国当代文坛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莫言的家族小说《红高粱》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然而《红高粱》不是《百年孤独》的单纯翻版,渗透着许多中华民族独特的东西。
关键词 百年孤独 红高粱 魔幻现实主义
下载PDF
长篇语料的平行锚点匹配策略——基于《红高粱家族》中英文本自动对齐实验
18
作者 李新 孙润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3期105-108,共4页
平行语料库研究是近年来热门的语言学研究领域,并逐渐广泛应用于翻译研究领域。平行语料库的构建需要人力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通过客观描述不同语言规律来提供研究文本的依据。然而在实践中,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语料自动对齐容易出错,特... 平行语料库研究是近年来热门的语言学研究领域,并逐渐广泛应用于翻译研究领域。平行语料库的构建需要人力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通过客观描述不同语言规律来提供研究文本的依据。然而在实践中,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语料自动对齐容易出错,特别是出现长篇双语常见对齐错误传播问题。对此,通过《红高粱家族》中英文本自动对齐实验,提出平行锚点匹配策略,其核心思想是利用多句强相似度将长篇语料进行区域划分。该策略能有效遏止对齐错误传播问题,准确率达99%,可为长篇英汉平行语料的高效构建和翻译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料对齐 相似度 语料库 《红高粱家族》
下载PDF
遮蔽与还原——解读《红高粱》与《棉花垛》中的女性形象 被引量:5
19
作者 陈晓润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90-94,共5页
通过对莫言的《红高粱》与铁凝的《棉花垛》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文章分析了《红高粱》中的“我奶奶”、“玲子”等女性形象对女性历史、女性身体、女性言说的遮蔽及《棉花垛》中的“乔”、“小臭子”等女性形象对历史女性的还原,辨析了不... 通过对莫言的《红高粱》与铁凝的《棉花垛》中女性形象的解读,文章分析了《红高粱》中的“我奶奶”、“玲子”等女性形象对女性历史、女性身体、女性言说的遮蔽及《棉花垛》中的“乔”、“小臭子”等女性形象对历史女性的还原,辨析了不同性别作家作品中存在的鲜明的性别差异,以期促进女性主义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高粱 棉花垛 遮蔽 还原 女性形象 性别差异 身体 战争
下载PDF
翻译符号学视阈下符号文本链的互文性景观——以《红高粱》符际翻译为例 被引量:5
20
作者 潘琳琳 《外国语文》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06-112,共7页
本文以翻译符号学为理论视角,从历时与共时两个层面描述与解释符际翻译中《红高粱》小说、电影剧本、电影台本及电影符号文本链的互文性景观,揭示跨介质符号文本之间的互文作用与内在关联性,并综合论述符号文本链与社会大文本互文生义... 本文以翻译符号学为理论视角,从历时与共时两个层面描述与解释符际翻译中《红高粱》小说、电影剧本、电影台本及电影符号文本链的互文性景观,揭示跨介质符号文本之间的互文作用与内在关联性,并综合论述符号文本链与社会大文本互文生义的过程与结果,以期为翻译符号学研究增加一个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符号学 符号文本链 互文性景观 《红高粱》 符际翻译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