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5篇文章
< 1 2 2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托槽隐形矫治与传统固定矫治对牙周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影响 被引量:52
1
作者 石晶 闫征斌 +1 位作者 侯景秋 彭惠 《国际口腔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1-154,共4页
目的对比成人正畸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方法选择成人正畸患者30例,分为2组,实验组15例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15例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分别在矫治器戴入... 目的对比成人正畸患者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方法选择成人正畸患者30例,分为2组,实验组15例应用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对照组15例应用固定矫治技术。分别在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第1、3个月检查临床牙周指标[包括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SBI)、探诊深度(PD)],同时采集菌斑,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样本中变异链球菌、牙龈卟啉单胞菌和总细菌的数量,计算出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构成比。将临床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进行组间对比和组内不同时间点对比。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实验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PLI和变异链球菌构成比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SBI、PD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未见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牙周指数、变异链球菌和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结论与传统固定矫治技术对比,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更利于口腔卫生维护,但仍会对口腔卫生有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托槽隐形矫治 牙周指数 变异链球菌 牙龈卟啉单胞菌 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对牙周指数和牙龈卟啉单胞菌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28
2
作者 石晶 刘昱新 +3 位作者 侯景秋 闫征斌 彭惠 常星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28-231,共4页
目的对比正畸患者粘接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后牙周指数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方法将正畸患者30例按托槽类型分为2组,每组15例。试验组粘接Clippy自锁托槽,对照组粘接O-PAK传统直丝弓托槽。分别在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第1、3个月检查牙... 目的对比正畸患者粘接自锁托槽与传统托槽后牙周指数和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方法将正畸患者30例按托槽类型分为2组,每组15例。试验组粘接Clippy自锁托槽,对照组粘接O-PAK传统直丝弓托槽。分别在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第1、3个月检查牙周临床指标(包括菌斑指数、牙龈指数、探诊深度),同时采集龈下菌斑样本,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样本中牙龈卟啉单胞菌和总细菌的数量,计算出牙龈卟啉单胞菌的构成比。结果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牙周指数、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中,2组牙周指数、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随时间延长而升高(P<0.05);试验组在粘接矫治器后第1、3个月,牙周指数、牙龈卟啉单胞菌构成比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托槽对比,自锁托槽更利于口腔卫生维护,但仍会对口腔卫生造成不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锁托槽 传统托槽 牙周指数 牙龈卟啉单胞菌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与酶联定量PCR技术在HBV-DNA载量检测中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9
3
作者 马力 赵桂珍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41-343,共3页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与酶联定量PCR(ELQ-PCR)技术在检测HBV感染血清HBV-DNA载量的灵敏度,精确性。为乙型肝炎临床抗病毒治疗和评价药物疗效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应用RQ-PCR方法检测212例(4组)HBV感染者血清,ELQ-PCR方法检... 目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RQ-PCR)与酶联定量PCR(ELQ-PCR)技术在检测HBV感染血清HBV-DNA载量的灵敏度,精确性。为乙型肝炎临床抗病毒治疗和评价药物疗效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应用RQ-PCR方法检测212例(4组)HBV感染者血清,ELQ-PCR方法检测228例(4组)HBV感染者血清。结果:RQ-PCR和ELQ-PCR方法检测HBV-DNA,其阳性检出率分别为HBsAg,HBeAg,HBcAb-IgG(+)组100%和82.61%;HBsAg,HBeAb,HBcAb-IgG(+)组90.63%和73.21%;HBsAg,HBcIgG,HBcAb-IgM(+)组80.00%和57.58%;HBsAg,HB-cAb-IgG(+)组70.15%和51.43%。HBV-DNA载量的阳性检出率,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Q-PCR方法检测HBV-DNA载量在实时监测,节时快速,高灵敏,高精确度等方面都更优于ELQ-P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时定量PCR 酶联定量PCR 乙型肝炎病毒核酸
下载PDF
纳污河流抗性基因和微生物群落相关性 被引量:19
4
作者 罗晓 张文丽 +5 位作者 袁立霞 许曼 何磊 蒋永丰 钟为章 张迎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606-2613,共8页
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某纳污河流中四环素类与磺胺类抗性基因(ARGs)的分布特征、传播情况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河流地表水与沉积物中均检测到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A和tetB与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和... 通过Miseq高通量测序分析和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某纳污河流中四环素类与磺胺类抗性基因(ARGs)的分布特征、传播情况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相关性.结果表明:在河流地表水与沉积物中均检测到四环素类抗性基因tetA和tetB与磺胺类抗性基因sul1和sul2,四环素类抗性基因和磺胺类抗性基因的绝对丰度分别为5.09×10^3~1.26×10^7,3.94×10^5~1.32×10^9copics/L,磺胺sul1抗生素抗性基因丰度显著高于其它基因;河流主要优势菌门为Proteobacteria,Bacteroidetes,Firmicutes,Actinobacteria和Cyanobacteria,其平均总相对丰度占总比例的95.62%,且总体差异较小.抗性基因与微生物群落冗余分析显示, Methylotenera菌属是影响tetA抗性基因分布丰度的主要因素, Dechloromonas和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菌属是影响tetB抗性基因分布丰度的主要因素,Dechloromonas、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1和Methylotenera菌属是影响sul1、sul2抗性基因分布丰度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性基因 荧光定量PCR 高通量测序 微生物群落结构
下载PDF
活动期与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黏膜主要菌群研究 被引量:19
5
作者 曹卉 王伟 +2 位作者 卢锐锋 胥欣 陈立平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109-1112,共4页
目的 比较活动期与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之间的黏膜微生态(MAM).方法 收集21例正常对照、41例活动期UC和9例缓解期UC的结、直肠黏膜.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AM主要菌群的数量.结果 与健康对照比较,UC黏... 目的 比较活动期与缓解期溃疡性结肠炎(UC)之间的黏膜微生态(MAM).方法 收集21例正常对照、41例活动期UC和9例缓解期UC的结、直肠黏膜.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MAM主要菌群的数量.结果 与健康对照比较,UC黏膜总菌数无显著改变.球形梭菌(C.coccoides)、普拉梭菌在(F.prausnitzii)活动、缓解期UC结肠和直肠溃疡中显著减少(8%比22%,10%比22%,10%比22%,10%比22%,P<0.05;4%比13%,7%比13%,4%比13%,4%比13%,P<0.05).柔嫩梭菌(C.leptum)在活动、缓解期结肠溃疡,活动期直肠溃疡与非溃疡中显著减少(9%比22%,11%比22%,9%比22%,16%比22%,P<0.05).大肠杆菌(E.coli)在活动、缓解期结肠溃疡以及活动期直肠溃疡与非溃疡中显著增加(21%比6%,21%比6%,P<0.05;11%比6%,21%比6%,P<0.05).缓解期结肠C.leptum显著高于活动期结肠(11%比9%,P <0.05),缓解期直肠普氏菌属(Prevotella)数量显著高于活动期直肠(2%比0%,P<0.01).结论 活动与缓解期UC的MAM与健康对照不同,活动与缓解期之间黏膜主要菌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M益生菌的减少及条件致病菌的增多,提示它们可能参与UC的发病与炎症的维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黏膜微生态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个体间肠道双歧杆菌的差异 被引量:17
6
作者 许小津 惠宏襄 蔡徳鸿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31-533,564,共4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个体之间肠道双歧杆菌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粪便样品,提取样品中细菌总DNA,根据细菌的16SrRNA序列设计双歧杆菌总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与健康个体之间肠道双歧杆菌是否存在差异。方法收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健康志愿者的粪便样品,提取样品中细菌总DNA,根据细菌的16SrRNA序列设计双歧杆菌总菌、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青春双歧杆菌、婴儿双歧杆菌的属种特异性引物,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两组人群粪便样品中的以上细菌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组肠道双歧杆菌总菌和青春双歧杆菌的数量较健康对照组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肠道双歧杆菌数量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菌群 双歧杆菌 2型糖尿病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五味子多糖对两种肠道肿瘤细胞抑制作用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刘容旭 高辰哲 +4 位作者 姜帆 崔宪 何畔 董和谦 韩建春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92-196,共5页
以五味子为原料水提多糖,经超滤、去蛋白后制得不同分子质量的五味子多糖(Schisandraceae polysaccharide,SP)组分SPl(分子质量100ku以上)和SP2(分子质量10~100ku),使用Caco-2和HT-29两种肠道肿瘤细胞检测体外抗肿瘤活性。结... 以五味子为原料水提多糖,经超滤、去蛋白后制得不同分子质量的五味子多糖(Schisandraceae polysaccharide,SP)组分SPl(分子质量100ku以上)和SP2(分子质量10~100ku),使用Caco-2和HT-29两种肠道肿瘤细胞检测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两种SP干预的肿瘤细胞增殖均受到抑制,实时荧光定量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发现Caspase-3相对表达量均出现了一定程度升高。其中SP1抑制作用较小,需较高剂量(500μg/mL以上)孵育较长时间(72h)才有显著抑制效果(P〈0.05),SP2抑制作用明显,显著抑制所需孵育时间和剂量都更少,对Caspase-3相对表达量提升更大。实验显示sP具有很好的抑制肠道肿瘤增殖潜力,小分子质量组分抗癌活性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味子 多糖 抗肿瘤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下载PDF
成人正畸患者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的变化 被引量:13
8
作者 陆卉 周慧敏 +2 位作者 宋晓波 孙境庐 刘红彦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66-169,共4页
目的研究成人正畸患者在固定矫治器戴入后,其牙周临床指标和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早期变化。方法选择成人正畸患者11例,分别在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第1、3个月检查牙周临床指标(包括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 目的研究成人正畸患者在固定矫治器戴入后,其牙周临床指标和龈下菌斑中牙龈卟啉单胞菌(P.gingivalis)的早期变化。方法选择成人正畸患者11例,分别在矫治器戴入前,戴入后第1、3个月检查牙周临床指标(包括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探诊深度和附着丧失),同时采集龈下菌斑样本,利用荧光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样本中P.gingivalis和总细菌的数量,计算出P.gingivalis的检出率和构成比。分析牙周临床指标和P.gingivalis的检出率、构成比在不同观察时点的变化情况。结果菌斑指数、龈沟出血指数在矫治器戴入后均比戴入前明显升高(P<0.05)。探诊深度在矫治器戴入1个月后升高(P<0.05),3个月后下降至基线水平。试验中未发现有探诊深度大于2mm的患者,也未发现有附着丧失的患者。在3次检测中,P.gingivalis检出率均为45.5%,而P.gingivalis构成比的变化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固定矫治器戴入早期可引发成人正畸患者口内局部菌斑堆积,菌群中P.gingivalis增殖,出现轻度牙龈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定矫治 牙龈卟啉单胞菌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牙周临床指标
下载PDF
丙型肝炎病毒慢性感染与IL-8、IP-10、Mig表达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王健 赵金红 +1 位作者 江水清 项桂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420-1423,共4页
目的探讨HCV慢性感染与CXC趋化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以Real-tim e PCR法动态检测慢性丙肝患者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IL-8、IP-10、M ig mRNA的表达水平。以趋化因子与GAP-DH比值为趋化因子的最终相对表... 目的探讨HCV慢性感染与CXC趋化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以Real-tim e PCR法动态检测慢性丙肝患者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前、治疗3、6个月后IL-8、IP-10、M ig mRNA的表达水平。以趋化因子与GAP-DH比值为趋化因子的最终相对表达量。结果慢性丙肝患者HCV-RNA平均水平2.09×106拷贝/m l,IL-8、IP-10、M ig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243 7±0.071 2)、(0.682 8±0.073 8)、(0.668 3±0.075 4),与正常对照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IFN-α治疗3个月后HCV-RNA平均水平6.70×103拷贝/m l,IL-8、IP-10、M ig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89 1±0.094 6)、(0.551 2±0.090 2)、(0.560 2±0.096 0),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01)。IFN-α治疗6个月后HCV-RNA平均水平3.86×102拷贝/m l,IL-8、IP-10、M ig 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1.012 2±0.058 6)、(0.439 5±0.091 3)、(0.420 5±0.084 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HCV 1b和HCV 2 a型患者各趋化因子表达水平相似,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丙肝患者PBMC内IL-8、IP-10、M ig mRNA表达升高,其表达水平与体内HCV-RNA复制水平有关,但与HCV基因型无关。IFN-α能显著抑制HCV复制,间接下调IL-8、IP-10、M ig mRNA表达水平。IFN-α这种综合作用效果,对降低患者体内炎性反应,控制病情发展十分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型肝炎 趋化因子 mRNA real-time PCR
下载PDF
百合连作年限对设施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李晶晶 续勇波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71-1177,共7页
为探讨连作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自连作4年、5年、7年和对照(未种植百合)设施采集土样,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氯仿熏蒸培养法、二乙酸酯荧光素(FDA)等方法研究了供试土壤细菌真菌数量、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微生物生物... 为探讨连作年限对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自连作4年、5年、7年和对照(未种植百合)设施采集土样,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氯仿熏蒸培养法、二乙酸酯荧光素(FDA)等方法研究了供试土壤细菌真菌数量、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微生物总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随连作年限增加,土壤pH下降,速效养分和有机质累积;细菌数量和反硝化菌nirS型基因丰度在连作4年时显著低于其他处理,连作7年时均达最大值;真菌数量和反硝化菌nir K型基因有上升的趋势;与对照相比,连作4年、5年和7年设施土壤的AOA基因拷贝数分别降低了99.46%、73.77%、45.20%,而AOB基因拷贝数增加了51.09%、79.11%、112.4%;固氮基因nifH的基因拷贝数显著下降;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显著增加,微生物总酶活性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且在连作5年时达最大值。研究认为,连作年限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变化起着关键作用,研究结果为今后开展连作栽培对设施土壤质量影响方面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年限 实时荧光定量 二乙酸酯荧光素 基因丰度
原文传递
肝癌组织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的表达及对肿瘤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关泉林 于晓辉 +1 位作者 霍永忠 李波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9-45,共7页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肝癌、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MVD及MIF,IL-8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RQ-PCR检测MIF,IL-8和VEGF的mRNA表达水平.MT...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对肝癌细胞增殖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肝癌、癌旁组织和10例正常肝组织中MVD及MIF,IL-8和VEGF蛋白的表达情况,RQ-PCR检测MIF,IL-8和VEGF的mRNA表达水平.MTT法检测人重组MIF(rMIF)对Bel-7402肝癌细胞株增殖的影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检测VEGF和IL-8的分泌和mRNA的表达.结果:MIF,VEGF和IL-8在肝癌组织中均高表达(72.5%,67.5%,62.5%),经χ2检验,与正常组织相比(30.0%,20.0%,30.0%),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MIF和IL-8的表达与VEGF的表达呈正相关(r=0.271,P<0.05),并且与MVD显著相关(r=0.284,P<0.05).rMIF和Bel-7402共培养24h后,上清中VEGF含量为900±265ng/L,对照组为180±50ng/L(P<0.01),而IL-8含量改变无明显的变化(P>0.05);;实验组肝癌细胞株VEGFmRNA表达量是对照组的6.86倍(P<0.05);;而IL-8mRNA是对照组的1.23倍(P>0.05).结论:MIF是一种血管生成因子,MIF和IL-8的参与肿瘤血管形成有可能是通过VEGF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癌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白细胞介素-8 微血管密度 免疫组织化学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的研究及应用(综述) 被引量:5
12
作者 林灼锋 李校坤 吴帆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2002年第5期116-122,共7页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quantitativePCR,RQ-PCR)是综合PCR、分子杂交和酶动力学的一种新技术,它根据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translation,FRET)的原理进行.目前已经成功地开发出TaqManTM、molecularbea...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quantitativePCR,RQ-PCR)是综合PCR、分子杂交和酶动力学的一种新技术,它根据荧光共振能量转移(fluorescenceresonanceenergytranslation,FRET)的原理进行.目前已经成功地开发出TaqManTM、molecularbeaconprobe、amplifluortechnologies、LightCycler和single-labeledprobe几种相关的技术,并广泛地应用于病毒学、遗传性疾病和肿瘤等方面的诊断检测.实验研究表明:RQ-PCR作为一种快速、准确的核酸检测方法,在临床及生物学研究方面均具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诊断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生物学 PCR 分子杂交 酶动力学 核酸检测
下载PDF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性关节炎病人膝关节液中miR-140的表达 被引量:11
13
作者 张明 刘立宏 +1 位作者 肖涛 郭文娟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210-1214,共5页
目的:检测不同Kellgren和Lawrence X线分级骨性关节炎病人膝关节液中微小RNA-140(microRNA-140,miR-140)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研究miR-140在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骨性关节炎病人膝关节液40例[关节炎组,... 目的:检测不同Kellgren和Lawrence X线分级骨性关节炎病人膝关节液中微小RNA-140(microRNA-140,miR-140)的表达水平,为进一步研究miR-140在骨性关节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骨性关节炎病人膝关节液40例[关节炎组,又依据Kellgren和LawrenceX线诊断标准分为Ⅰ级亚组(10例)、Ⅱ级亚组(10例)、Ⅲ级亚组(10例)、Ⅳ级亚组(10例)],非骨性关节炎膝关节液20例(对照组,包括半月板损伤、交叉韧带损伤、外伤)。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骨性关节炎组及对照组膝关节液中miR-140的含量。以U6snRNA为内参,求出每个样本的Ct值。结果:miR-140在所有关节液标本中都能检测到。与对照组比较,miR-140在关节炎组中的含量下降(P<0.05)。Ⅳ级亚组miR-140的表达水平与Ⅰ级亚组、Ⅱ级亚组、Ⅲ级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与miR-140的表达水平呈负相关(r=–0.917,P<0.05)。结论:人膝关节液中存在miR-140,并且可以方便地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检测。miR-140在关节炎组膝关节液中的表达水平下调,且与骨性关节炎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这可能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有关,并可为潜在的诊断提供预警的分子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液 微小RNA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老年痴呆症患者血清中miR-13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蒋娟莉 喻良 +1 位作者 刘爱东 张建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312-315,共4页
目的探究微小RNA-132(miR-132)在老年痴呆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8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研究,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组37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43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正常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 目的探究微小RNA-132(miR-132)在老年痴呆症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8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研究,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D)组37例,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组43例,另选取同期在我院正常体检者48例作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RT-PCR)测定血清中miR-132水平,比较三组间临床指标以及血清中同型半胱氨酸(Hcy)、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脂联素(ANP)水平、miR-132水平。结果三组受检者在教育程度、血清LDL-C水平、Hcy、ANP、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患者的血清LDL-C水平、Hcy水平高于对照组与MCI组,MCI组血清LDL-C水平、Hcy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患者的血清ANP水平、精神状态评分(MMSE)低于对照组和MCI组,MCI组血清ANP水平、MMSE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D组血清miR-132水平低于对照组、MCI组,MCI组miR-132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miR-132水平与血清Hcy水平呈负相关(r=-0.586,P=0.034),血清miR-132水平与ANP水平、MMSE评分呈正相关(r=0.562,P=0.041;r=0.624,P=0.023)。结论 miR-132可能参与老年痴呆症的发病过程,可作为老年痴呆症诊断和治疗的血清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痴呆 微小RNA-132 同型半胱氨酸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临床意义
下载PDF
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应急参考品的建立 被引量:10
15
作者 刘东来 张岩 +7 位作者 李玉华 周海卫 李阿茜 盖伟 邓永强 秦成峰 王佑春 张春涛 《中国病毒病杂志》 CAS 2017年第5期343-349,共7页
目的建立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应急参考品并制定其质量标准,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应急审批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寨卡病毒阳性和阴性临床株样本,研制寨卡病毒核糖核酸噬菌体模拟样本,使用三种实时荧光... 目的建立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应急参考品并制定其质量标准,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对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盒进行应急审批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寨卡病毒阳性和阴性临床株样本,研制寨卡病毒核糖核酸噬菌体模拟样本,使用三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方法进行筛查检测以及拷贝数浓度测定,并对其核酸序列进行测定。选择合适样本组成参考品并使用不同试剂对参考品进行协作标定。根据标定结果确定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应急参考品的质量标准,并考察其稳定性。对最低检出限参考品及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参考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应急参考品由22份样本组成,包括阳性参考品5份(PC01~PC05)、阴性参考品11份(NC01~NC11)、精密性参考品1份(R)以及最低检出限参考品5份(S01~S05),最低检出限要求S01~S03的检测结果应为寨卡病毒阳性。稳定性考核结果表明25℃放置24h及反复冻融3次均不影响参考品的稳定性。最低检出限参考品S01~S03对应的国际参考品浓度单位分别为2.9log_(10)IU/ml、2.6log_(10)IU/ml及2.3log10IU/ml。结论建立了寨卡病毒核酸检测试剂应急参考品并制定了质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寨卡病毒 核酸检测试剂 参考品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原文传递
结直肠癌组织中ECM1基因水平的测定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6
作者 侯彦强 娄加陶 +4 位作者 彭亮 周琳 倪健 孔宪涛 仲人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7期1960-1964,共5页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基于TaqMan-MGB荧光探针技术,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n=46),结直肠腺瘤(n=18),结直肠癌(淋巴结未转移)(n=25)和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n=21)... 目的:探讨细胞外基质蛋白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基于TaqMan-MGB荧光探针技术,建立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正常结直肠黏膜组织(n=46),结直肠腺瘤(n=18),结直肠癌(淋巴结未转移)(n=25)和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n=21)中ECM1基因的表达.结果:正常黏膜,腺瘤组织,结直肠癌(淋巴结未转移)组织和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组织中ECM1基因的表达均值分别为(9.81±3.16)×10~8拷贝/g RNA,(10.1±3.65)×10~8拷贝/g RNA,(6.89±2.96)×10~9拷贝/g RNA,(5.01±2.22)×10^(10)拷贝/g RNA.正常黏膜和腺瘤组织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直肠癌(淋巴结未转移)组明显高于正常黏膜和腺瘤组织组P<0.01);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其他三组(P<0.01).结论:ECM1基因在结直肠癌中表达升高,并且与结直肠癌的转移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外基质蛋白1 结直肠癌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副溶血性弧菌PMA-LAMP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9
17
作者 马骉 吴莹莹 +2 位作者 戴明雁 方结红 张明洲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05-213,共9页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海鲜等食物中检出率很高,食用没有煮熟的带菌食物或者腌制品,极易引起食物中毒。目前用以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都不能区别死活菌,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本研... 副溶血性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在海鲜等食物中检出率很高,食用没有煮熟的带菌食物或者腌制品,极易引起食物中毒。目前用以检测副溶血性弧菌的快速检测方法都不能区别死活菌,容易出现假阳性结果。本研究基于DNA结合染料叠氮溴化丙锭(propidium monoazide,PMA),利用荧光染料钙黄绿素(Calcein)的特性,建立了一种实时的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LAMP),并与q PCR方法进行比较。实时可视化LAMP方法的反应结果,既可以肉眼直接观测,也可以借助荧光分析设备实时监测,并对半定量分析进行初探,为之后向定量分析深入研究打下基础。实验结果表明,实时可视化PMA-LAMP方法的灵敏度可达5.0×102 CFU/m L,模拟食样灵敏度为1.9×102 CFU/m L,与PMA-q PCR方法结果一致。除去前增菌时间,整个检测过程只需2 h,且准确率高,为副溶血性弧菌快速检测的开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副溶血性弧菌 可视化环介导等温扩增方法 叠氮溴化丙锭 实时荧光定量PCR 快速检测
原文传递
Expression signatures of long non-coding RNA and mRNA in huma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被引量:8
18
作者 Li-Xiang Yang Li-Kun Yang +3 位作者 Jie Zhu Jun-Hui Chen Yu-Hai Wang Kun Xiong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9年第4期632-641,共10页
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 play a key role in craniocerebral disease, although their expression profiles in huma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re still unclear. In this regard,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brain injury ti... Long non-coding RNAs(lncRNAs) play a key role in craniocerebral disease, although their expression profiles in huma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re still unclear. In this regard, in this study, we examined brain injury tissue from three patients of the 101 st Hospital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China(specifically, a 36-year-old male, a 52-year-old female, and a 49-year-old female), who were diagnosed with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underwent brain contusion removal surgery. Tissue surrounding the brain contusion in the three patients was used as control tissue to observe expression characteristics of lncRNAs and mRNAs in huma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issue. Volcano plot filtering identified 99 lncRNAs and 63 mRNAs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in frontotemporal tissue of the two groups(P < 0.05, fold change > 1.2). Microarray analysis showed that 43 lncRNAs were up-regulated and 56 lncRNAs were down-regulated. Meanwhile, 59 mRNAs were up-regulated and 4 mRNAs were down-regulated. Gene Ontology(GO) and 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 analyses revealed 27 signaling pathways associated with target genes and, in particular, legionellosis and influenza A signaling pathways. Subsequently, a lncRNA-gene network was generated, which showed an absolut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value > 0.99 for 12 lncRNA-mRNA pairs. Finally,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confirmed different expression of the five most up-regulated mRNAs within the two groups, which was consistent with the microarray results. In summary, our results show that expression profiles of mRNAs and lncRNAs a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huma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tissue and surrounding tissue, providing novel insight regarding lncRNAs' involvement in huma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ll participants provided informed consent. This research was registered in the Chinese Clinical Trial Registry(registration number: ChiCTR-TCC-13004002) and the protocol version number is 1.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HUMAN TRAUMATIC brain injuries long noncoding RNA messenger RNA GO ANALYSIS 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biomarkers microarray ANALYSIS biological processes medical informatics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Pin1与CyclinD1在胃肠间质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子成 陈清 +3 位作者 翁晓源 杨振荣 陈惠忠 周永建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5-500,共6页
目的检测Pin1与Cyclin D1蛋白和m RNA在胃肠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in1与Cyclin D1蛋白和m RNA在GIST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in1和Cyclin D1蛋白在... 目的检测Pin1与Cyclin D1蛋白和m RNA在胃肠间质瘤(GIST)中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与GIST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Pin1与Cyclin D1蛋白和m RNA在GIST中的表达情况。结果Pin1和Cyclin D1蛋白在GIST中的表达率[64.7%(55/85),42.3%(36/85)]高于癌旁组织[26.7%(4/15),6.7%(1/15)];Pin1和Cyclin D1 m RNA在GIST组织中的表达量为癌旁组织中的7.03倍和5.53倍。Pin1蛋白及m RNA的表达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无明显相关性,与GIST的NIH分级和肿瘤直径大小有关(均P<0.05)。GIST组织中Pin1与Cyclin D1蛋白和m RNA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in1与Cyclin D1蛋白和m RNA在GIST中表达增加,且二者的表达呈正相关,提示二者在GIST的发生发展中起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间质瘤 PIN1 CYCLIND1 免疫组化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隐性感染的筛查方法及应用 被引量:8
20
作者 潘晓东 白永恒 +6 位作者 张岩 蔡勇 夏鹏 郑少玲 杨亦荣 陶志华 陈必成 《医学研究杂志》 2012年第9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隐性感染的筛查方法,为临床早期发现CMV活动性感染提供诊断依据。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09年10~12月期间门诊随访233例肾移植受者外周静脉血标本450份,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 目的探讨肾移植受者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隐性感染的筛查方法,为临床早期发现CMV活动性感染提供诊断依据。方法收集笔者医院2009年10~12月期间门诊随访233例肾移植受者外周静脉血标本450份,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巢式PCR(nPCR)以及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对标本进行检测,同时采用ELISA法检测他克莫司(Tac)浓度。结果 233例肾移植受者CMV-IgG均为阳性,CMV-IgM则均为阴性;Real-time PCR技术检测CMV-DNA阳性85例(36.48%),以低拷贝数为主。nPCR技术检测CMV-DNA阳性10例(4.29%),两种技术检测总阳性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Tac药物浓度升高,CMV-DNA阳性率呈增高趋势,药物高浓度组CMV-DNA阳性率高于低浓度组(P<0.05)。结论 Real-time PCR是筛查肾移植受者CMV隐性感染较为理想的方法,尤其在受者药物浓度偏高时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病毒 筛查 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肾移植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