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针灸大成》的曲池穴穴位本意及临床应用探微 被引量:22
1
作者 李鸣 陈三三 +2 位作者 刘然 郭昉 王军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1期83-86,共4页
[目的]系统整理《针灸大成》中关于曲池穴的记载,总结其穴意及相关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应用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针灸大成》中有关曲池穴的记载进行整理,从曲池穴的定位、穴性、刺灸法、临床应用四个方面分别探讨分析,进行归纳... [目的]系统整理《针灸大成》中关于曲池穴的记载,总结其穴意及相关的临床应用规律。[方法]应用中医文献学的研究方法,对《针灸大成》中有关曲池穴的记载进行整理,从曲池穴的定位、穴性、刺灸法、临床应用四个方面分别探讨分析,进行归纳总结。[结果]曲池穴位于肘外辅骨,屈肘横纹头陷中;穴性为手阳明大肠经合穴,主逆气而泻;可针可灸,也可针、灸配合;临床应用广泛,可疏通经络治疗局部肢体经络病及循经所过之头面五官病,清热解表治疗内外热病,调和气血治疗皮肤病、妇科病、浮肿、癫狂等多种疾病。[结论]《针灸大成》较为详细地记载了曲池穴所处的位置、归经、穴性等,这些特点与其临床应用关系密切,有助于对曲池穴的穴位本意有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临床应用有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大成 曲池穴 临床应用 定位 穴性 刺灸法 针灸文献
下载PDF
电针“曲池”和“足三里”对脑缺血大鼠皮质突触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9
2
作者 赵嘉培 黄丹霞 +1 位作者 黄赛娥 周凡萍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099-1106,共8页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皮层中突触素(SYN)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按时间点每组... 目的观察电针"曲池"、"足三里"对脑缺血模型大鼠缺血皮层中突触素(SYN)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9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按时间点每组又分为3个亚组:3天组、7天组、14天组,每亚组10只大鼠。模型组和电针组均用改良的线栓法建立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各组于术后2 h及处死前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电针组予电针患侧"曲池"穴和"足三里"穴,1次/天,每次30 min,至动物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大鼠左侧皮质SYN、BDNF表达情况。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升高(P<0.01);经电针治疗后,电针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SY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电针组SYN蛋白表达比模型组显著提升(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BDNF蛋白表达显著上升,电针组BDNF蛋白表达比模型组显著增多(P<0.01)。RT-PCR结果表明,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SYN mRNA表达显著下降,电针组SYN mRNA表达比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BDNF mRNA表达显著升高,电针组BDNF mRNA表达比模型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电针"曲池"、"足三里"可促进脑缺血大鼠皮质BDNF的合成和分泌,上调SYN的表达,可能在调控脑可塑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曲池”穴 “足三里”穴 脑缺血 突触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下载PDF
针刺“曲池”穴循经感传的循经表面肌电变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春日 谷忠悦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128-1130,共3页
目的:研究针刺"曲池"穴激发的循经感传与循经表面肌电的关系。方法:分别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非经非穴,引发循经感传,观察肱桡肌肌电活动的变化,记录肌电振幅和肌电变化维持时间。结果:针刺"曲池"穴... 目的:研究针刺"曲池"穴激发的循经感传与循经表面肌电的关系。方法:分别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非经非穴,引发循经感传,观察肱桡肌肌电活动的变化,记录肌电振幅和肌电变化维持时间。结果: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的循经感传阳性率有统计学差异(χ2=28.298,P=0.000),且针刺"曲池"穴和经脉非穴的循经感传阳性率高于非经非穴(χ2=24.783,P=0.000;χ2=19.113,P=0.000);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的肱桡肌肌电振幅有明显差异(χ2=61.659,P=0.000),且针刺"曲池"穴对肱桡肌肌电振幅高于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P=0.000);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的肌电变化维持时间有统计学差异(F=129.846,P=0.000),且针刺"曲池"穴的肌电变化维持时间长于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针刺"曲池"穴、经脉非穴、非经非穴均能引发肱桡肌肌电振幅的改变。结论:针刺"曲池"穴循经感传相伴的肱桡肌肌电活动强于经脉非穴和非经非穴,针刺"曲池"穴对肱桡肌表面肌电活动影响具有穴位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池”穴 循经感传 表面肌电 肱桡肌
下载PDF
曲池穴主治病症的古代文献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吴霞 谭金曲 +5 位作者 沈福隆 李丹 胡碧浓 仇蓉蓉 肖小娟 杨茜芸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1年第7期1285-1290,共6页
目的:通过对曲池穴清末以前古代文献的整理,总结曲池穴的应用规律。方法:将《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156部中医古籍作为检索范围,对曲池的单穴、配伍主治病症、腧穴配伍规律和刺灸法等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后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结果:... 目的:通过对曲池穴清末以前古代文献的整理,总结曲池穴的应用规律。方法:将《中华医典》(第5版)收录的1156部中医古籍作为检索范围,对曲池的单穴、配伍主治病症、腧穴配伍规律和刺灸法等文献进行系统整理后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结果:发现符合曲池穴应用纳入标准的条文有1055条,其中治疗病症条文1022条,涵盖158本古籍。曲池单穴主治病症条文187条,曲池配伍应用条文835条,与曲池穴配伍的经穴为242个,配伍频次为4191次。常用的针刺深度为针七分,针刺时间为留七呼,灸法刺激量为灸三壮,刺灸禁忌为妊娠八月不可针灸。结论:曲池穴的主治规律以局部取穴、循经取穴和表里经病症为主,曲池配伍后能起到扩大主治范围,协同增效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池 中华医典 文献研究
下载PDF
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胸腔镜肺切除术中肺顺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刘洁 黄彦逵 +2 位作者 吴财能 王勇 马武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39-943,共5页
目的观察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胸腔镜肺切除术中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切除术的患者70例,男31例,女39例,年龄20~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TEAS组和对照组... 目的观察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胸腔镜肺切除术中肺顺应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全麻下行胸腔镜肺切除术的患者70例,男31例,女39例,年龄20~64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TEAS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TEAS组在双侧内关穴、曲池穴进行电刺激,频率为2/100 Hz,电刺激从术前30 min开始直至手术结束时停止。对照组仅于双侧内关穴、曲池穴连接电极,不予电刺激。所有患者麻醉方法及用药原则一致。记录机械通气(术前双肺通气时、术中单肺通气时、术后双肺通气时)的肺顺应性和气道峰压。记录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和气胸等肺部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记录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EAS组术中单肺通气时肺顺应性明显增高,气道峰压明显降低,术后气管导管拔除时间明显缩短(P<0.05)。两组术后肺部感染、肺不张、胸腔积液和气胸的发生率、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术期经皮穴位电刺激双侧内关穴和曲池穴可改善胸腔镜肺切除术患者的肺顺应性,降低气道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肺切除术 经皮穴位电刺激 内关穴 曲池穴 肺顺应性
下载PDF
针刺风池及曲池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Meta分析 被引量:6
6
作者 朱涛 丁丽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18年第3期461-465,共5页
目的:剖析针刺风池及曲池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所有针刺风池及曲池治疗高血压的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2项研究,1758例患者,将临床有效率、收缩... 目的:剖析针刺风池及曲池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万方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自建库至2017年,所有针刺风池及曲池治疗高血压的试验,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纳入22项研究,1758例患者,将临床有效率、收缩压、舒张压纳为效应指标,使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临床组有效率OR值为2.49,95%的CI为[1.92,4.24],P<0.00001,具有显着性差异,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2)收缩压下降值[WMD=-4.50,95%的CI为(-6.45,-2.55),P<0.00001],具有显着性差异,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3)舒张压下降值[WMD=-3.14,95%的CI为(-4.61,-1.66),P<0.0001],具有显着性差异,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研究分析表明,针刺风池及曲池穴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确切、安全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风池穴 曲池穴 原发性高血压 META分析
下载PDF
曲池与高血压前期防治 被引量:6
7
作者 李芳潇 张立德 曲怡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年第1期128-129,共2页
曲池穴定位最早见于《灵枢》,历代研究终将其定位于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之间的中点处。高血压前期属"未病"范畴。研究发现针刺曲池可对血管内皮、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改善高血压前期免疫紊乱状况,可以有效... 曲池穴定位最早见于《灵枢》,历代研究终将其定位于屈肘成直角,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之间的中点处。高血压前期属"未病"范畴。研究发现针刺曲池可对血管内皮、免疫功能产生一定影响,改善高血压前期免疫紊乱状况,可以有效治疗高血压前期,延缓疾病的发展。未来应关注其降压作用远期疗效,曲池单穴与多穴位配伍应用对高血压前期疗效,开展大样本随机实验,以期为临床诊疗带来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前期 眩晕 曲池穴 灵枢 针刺 治未病 血管内皮 免疫功能
下载PDF
针刺曲池、外关穴调节长时程增强样脑可塑性的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孙倩倩 余果 +1 位作者 张惠田 何晓阔 《康复学报》 CSCD 2020年第2期131-135,共5页
目的:观察单侧针刺曲池穴、外关穴的不同针刺状态对健康受试者双侧运动皮层(M1)长时程增强(LTP)样脑可塑性的影响。方法:纳入18名健康受试者,取右侧曲池、外关穴,给予常规普通针刺,进针后行针,得气为度。于针刺前15 min、进针后30 min... 目的:观察单侧针刺曲池穴、外关穴的不同针刺状态对健康受试者双侧运动皮层(M1)长时程增强(LTP)样脑可塑性的影响。方法:纳入18名健康受试者,取右侧曲池、外关穴,给予常规普通针刺,进针后行针,得气为度。于针刺前15 min、进针后30 min及拔针后20 min分别使用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检测皮层兴奋性,观察单侧针刺对成对关联刺激(PAS)诱导LTP脑可塑性的影响。操作方法:①TMSMEP的诱导:进行TMS刺激点定位,找到以最小的刺激强度产生最大MEP波幅的位置,即为FDI皮层运动点;并使用TMS外固定架固定线圈、激光定位仪监测。②检测静息运动诱发电位阈值(rMT):基于FDI对应的皮层运动点,寻找给予10次TMS刺激能够产生至少5个MEP波幅≥50μV的刺激强度,记录为rMT。③短潜伏期尺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测定:刺激电极置于FDI肌腹,阴极在近端,刺激电流5~10 mA,刺激强度为食指轻微抽动为宜。④PAS-LTP脑可塑性的诱导:使用电刺激加磁刺激进行诱导,共200对刺激。每位受试者需进行8次检测,每次约80 min。2次检测需间隔1周,以避免针刺后效应影响试验结果。结果:①与针刺前比较,留针时针刺对侧M1区MEP波幅比降低,针刺同侧M1区MEP波幅比升高;拔针后,针刺双侧M1区MEP波幅比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PAS诱导后,留针时针刺同侧M1区MEP波幅升高;起针后,针刺双侧M1区MEP波幅均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单侧单次针刺曲池、外关穴不同针刺状态(留针、拔针后)对双侧LTP脑可塑性的影响不同,可以通过调节皮层兴奋性特异性改变双侧皮层的可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曲池穴 外关穴 运动皮层兴奋性 长时程增强 脑可塑性
下载PDF
曲安奈德曲池穴注射疗法对大鼠变应性鼻炎组胺的影响 被引量:4
9
作者 杨荣刚 马兆鑫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9年第10期176-178,共3页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曲池穴注射疗法对大鼠变应性鼻炎组胺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予致敏和激发,其余4组大鼠经卵清蛋白溶液致敏和激发后,穴位组曲池穴注射35μL曲安奈德;肌注组以等剂量曲安奈... 目的:观察曲安奈德曲池穴注射疗法对大鼠变应性鼻炎组胺的影响。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予致敏和激发,其余4组大鼠经卵清蛋白溶液致敏和激发后,穴位组曲池穴注射35μL曲安奈德;肌注组以等剂量曲安奈德臀部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组曲池穴注射35μL生理盐水。每组注射1次,观察7天。每次滴鼻后30min内记录大鼠喷嚏、抓鼻和流涕情况。取下鼻甲黏膜酶联免疫法测定组胺含量。结果:治疗后穴位组大鼠行为学变化逐渐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则无明显改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穴位组组胺值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P<0.05),模型对照组与肌注组、生理盐水组组胺值相近(P>0.05)。结论:曲安奈德曲池穴注射疗法能显著降低变应性鼻炎大鼠鼻黏膜组织中的组胺含量,并有效控制变应性鼻炎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安奈德 变应性鼻炎 曲池穴 组胺
下载PDF
基于脑电图技术探讨曲池针刺作用下的脑网络神经动态特征
10
作者 吴林纳 李凯 +6 位作者 宋蕊好 林盛 朱庭威 徐帆 徐志杰 李桂平 王江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153-158,共6页
目的基于脑电图技术对曲池针刺作用下的脑网络神经动态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针刺曲池,直刺20~25 mm,得气后行捻转泻法60 s,频率60次/min,留针10 min。分别采集受试者针刺前10 min、针刺中60 s、针刺后10 min的脑电... 目的基于脑电图技术对曲池针刺作用下的脑网络神经动态特征进行初步研究。方法选取30名健康志愿者针刺曲池,直刺20~25 mm,得气后行捻转泻法60 s,频率60次/min,留针10 min。分别采集受试者针刺前10 min、针刺中60 s、针刺后10 min的脑电图数据,对数据预处理后构建大脑功能网络模型,运用脑网络动态分析、功能连接网络复杂网络分析、神经动态低维方法分析针刺曲池时脑网络的整合和分离功能,反映脑网络神经动态特征。结果功率谱分析表明,针刺作用下人脑频率信息增强,主要集中在delta频带与alpha频带;时频信号分析表明,针刺作用能够实时调整不同频带信息;动态功能网络分析表明,针刺曲池后,大脑皮层网络功能连接值普遍增强;复杂网络参数分析表明,脑网络聚类系数、局部效率值在针刺中过程较针刺前过程明显提高;低维神经动态轨迹分析表明,针刺时脑网络低维动态轨迹实现了转迁,大脑功能状态发生明显改变,网络吸引子结构也出现变化。结论针刺曲池即刻效应明显,具有增强脑功能连接、调节大脑功能活动的作用,能够提高大脑的联通性能,增强额叶、顶叶及颞叶的信息沟通,具有调节脑网络活动和脑功能状态特性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曲池 脑网络 神经动态 脑电图
下载PDF
曲安奈德曲池穴位注射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荣刚 马兆鑫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64-67,共4页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曲池穴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予致敏和激发,其余4组大鼠经卵清蛋白溶液致敏和激发后,穴位组曲池穴注射35μL(0.35mg)曲安奈德;肌注组以等剂量曲安... 目的:探讨曲安奈德曲池穴注射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可能机制。方法:将5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不予致敏和激发,其余4组大鼠经卵清蛋白溶液致敏和激发后,穴位组曲池穴注射35μL(0.35mg)曲安奈德;肌注组以等剂量曲安奈德臀部肌肉注射;生理盐水组曲池穴注射35μL生理盐水。每组注射1次,观察7天。每次卵清蛋白溶液滴鼻后30min内记录大鼠喷嚏、抓鼻和流涕情况。取鼻中隔黏膜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穴位组大鼠行为学变化逐渐接近正常对照组水平(P>0.05),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则无明显改变,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形态学显示模型对照组、肌注组和生理盐水组鼻黏膜下组织间质水肿,小血管扩张,组织中嗜酸粒细胞浸润明显,纤毛紊乱。穴位组黏膜基本完整,未见嗜酸粒细胞浸润。正常对照组未见上述病理改变。结论:曲安奈德曲池穴注射疗法能够减轻变应性鼻炎模型大鼠鼻黏膜变应性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曲安奈德 曲池穴 组织学
原文传递
曲池穴位注射加大椎穴按摩减轻肝病患者注射干扰素后发热反应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孙海燕 郭燕 李春芝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7年第9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曲池穴位注射加大椎穴按摩减轻乙肝患者注射干扰素后发热反应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我科住院行干扰素注射治疗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应用曲池穴位注射加大椎穴按摩等相关... 目的探讨曲池穴位注射加大椎穴按摩减轻乙肝患者注射干扰素后发热反应的有效性。方法选择2013年6月—2014年4月在我科住院行干扰素注射治疗的7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应用曲池穴位注射加大椎穴按摩等相关护理措施综合应用于干扰素注射后发热反应的患者,对照组应用传统方法对症处理。收集注射后2小时、4小时、6小时、12小时体温及患者的主诉舒适程度,以及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数值、肝脾肿大程度等数据,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在注射后2小时体温、4小时体温、6小时体温、12小时体温及患者的主诉舒适程度方面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注射后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数值、肝脾肿大程度等数据方面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验组采用的方法具有降低注射后发热程度,提高患者舒适度的优势。保护了患者残存肝肾功能,提高了该病治愈率,为护理质量的提高提供了有效的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池穴位 肝病 椎穴按摩
下载PDF
基于腧穴主治特点与病机的契合性再论曲池治疗变应性疾病 被引量:10
13
作者 王舢泽 曾炜美 +5 位作者 程璐 米淑琦 张旭东 高晖 肖伊 赵吉平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1-84,102,共5页
变应性疾病从病因论,均与风、热有关;从病机论,多为气血同病;从脏腑论,与阳明胃肠郁热关系密切,"风""热""气""血"与"阳明"是变应性疾病病因病机的共性要素。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和现代... 变应性疾病从病因论,均与风、热有关;从病机论,多为气血同病;从脏腑论,与阳明胃肠郁热关系密切,"风""热""气""血"与"阳明"是变应性疾病病因病机的共性要素。通过查阅古籍文献和现代研究,梳理曲池穴主治作用及其对变应性疾病的特殊治疗效果,认为曲池散风、清热、凉血、调理胃肠的主治特点与变应性疾病共性病因病机具有契合性,曲池是治疗变应性疾病的重要腧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疾病 曲池 穴性 病机
原文传递
电针患侧曲池、阳陵泉穴对脑梗死后肢体痉挛大鼠的影响与机制研究
14
作者 绽晟 黄麟荇 +3 位作者 易丽贞 陈瑞雪 黄慧源 岳增辉 《康复学报》 CSCD 2024年第2期133-139,共7页
目的 观察电针患侧曲池、阳陵泉穴对脑梗死后肢体痉挛(PSS)大鼠皮质损伤及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氨酸(Glu)、丙二醛(MDA)、核黄素激酶(RFK)和还原性辅酶氧化酶2(NOX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 目的 观察电针患侧曲池、阳陵泉穴对脑梗死后肢体痉挛(PSS)大鼠皮质损伤及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谷氨酸(Glu)、丙二醛(MDA)、核黄素激酶(RFK)和还原性辅酶氧化酶2(NOX2)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脑损伤的机制。方法 选择SPF级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3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假手术组与造模组,每组10、20只。造模组采用Zea-Longa线栓法联合内囊注射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制备PSS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造模组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鼠板固定大鼠,但不进行干预;电针组接受电针干预,穴位选择患侧阳陵泉穴(左)、曲池穴(左),每穴直刺1针,电针波型:密波;频率:100 Hz,强度以大鼠肢体轻微抖动为度,30 min/次,1次/d,连续治疗7 d。分别于造模第1天和治疗第7天采用Zea-Longa神经功能评分评估大鼠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分别于造模第2天和治疗第7天采用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分评估大鼠患侧肢体肌张力;采用HE染色观察大脑皮质的病理学改变;行为学测试完毕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MDA、Glu含量和大脑皮质中IL-6、TNF-α含量;采用Western blot法分析RFK、NOX2蛋白表达水平;采用RT-PCR法分析RFK、NOX2 mRNA转录水平。结果 (1) Zea-Longa神经功能、M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电针组治疗后Zea-Longa神经功能、M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电针组治疗前Zea-Longa神经功能、MAS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治疗后Zea-longa神经功能、M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2)脑组织病理学改变:模型组可见脑组织水肿,胞核深染,形态不规则、固缩、空泡变性,炎性细胞浸润等病理学改变;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脑组织病变改善,神经元损伤程度减轻,可见较多正常细胞,细胞轮廓清晰,炎性细胞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肢体痉挛 神经功能障碍 氧化应激 电针 曲池穴 阳陵泉穴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