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人类世问题研究的讨论 被引量:32
1
作者 刘学 张志强 +2 位作者 郑军卫 赵纪东 王立伟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0-649,共10页
"人类世"(Anthropocene)一词是由大气化学家诺贝尔奖得主Crutzen与生态学家Stoermer在2000年首次正式提出的,一经提出即在学术界引发广泛讨论。当前,相关国际会议上有关人类世的议题逐渐增多,国际上一些相关的研究计划和新期... "人类世"(Anthropocene)一词是由大气化学家诺贝尔奖得主Crutzen与生态学家Stoermer在2000年首次正式提出的,一经提出即在学术界引发广泛讨论。当前,相关国际会议上有关人类世的议题逐渐增多,国际上一些相关的研究计划和新期刊也陆续推出,人类世问题已成为环境科学、地球科学、考古学、生物学及其他相关学科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目前国际人类世研究前沿热点集中在人类活动驱动的地球系统变化、人类世下限的确定等方面;研究焦点是找到一个确定人类世的边界或标志物——地质学界公认的"金钉子"(GSSP)。人类世是在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性环境问题这一背景下提出的,强调人类活动也是一种重要的地质营力,其对地球改造的程度与后果足以与传统意义上的地质营力(地震、造山运动等)产生的影响相匹敌。由于中国巨大的人口规模和有限的生存空间,在过去几十年中对国土地理环境改造的幅度是空前的,因此从未来既要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又要保护好国土环境与自然资源,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角度而言,在中国开展人类世问题研究不但具有极其重要的科学意义,而且具有更大的现实意义。针对我国人类世问题的研究现状,提出了设立人类世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人类世研究学术会议、参与人类世研究国际有关的组织与相关协会、资助人类世研究计划与项目等以推动人类世研究工作深入发展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类世 人类活动 环境变化 全新世 第四纪研究
原文传递
青藏高原新生代构造和第四纪研究的进展及问题讨论 被引量:10
2
作者 袁道阳 张培震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99-205,共7页
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和第四纪地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 .针对在活动构造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 .认为应当加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晚新生代构造变形方式、幅度和速率的研究 ,同时在研... 简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青藏高原晚新生代构造和第四纪地质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 .针对在活动构造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 .认为应当加强青藏高原及其周缘地区晚新生代构造变形方式、幅度和速率的研究 ,同时在研究中应当将第四纪地质与活动构造研究相结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新生代构造 第四纪地质 活动构造 构造变形机制 深部构造
下载PDF
我国海洋第四纪研究与环境演变中的海陆相互作用 被引量:10
3
作者 汪品先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218-222,共5页
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第四纪地层的特色分析,海陆结合是我国海洋第四纪研究的优势所在。半世纪以来,中国海洋地质的研究经历了从调查到研究、从海岸到浅海再到深海、从晚第四纪到晚新生代、从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以及从定性到定量的进... 根据我国的地理位置和第四纪地层的特色分析,海陆结合是我国海洋第四纪研究的优势所在。半世纪以来,中国海洋地质的研究经历了从调查到研究、从海岸到浅海再到深海、从晚第四纪到晚新生代、从低分辨率到高分辨率以及从定性到定量的进展过程,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仍有很大的差距。新世纪初期,应当从国际、国内第四纪研究的关键问题着眼选题,以西太平洋边缘海与暖池作为主战场,和陆地工作、和现代过程相结合展开研究。文章对我国海洋第四纪研究的方向、措施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研究 中国海 古环境 海陆相互作用 海洋地质
下载PDF
黄土研究与旧石器考古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晓燕 夏正楷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61-466,共6页
第四纪科学与旧石器考古学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很多遗迹都出现在黄土分布区。中国旧石器考古的开始阶段,黄土研究与旧石器考古研究联系紧密,共同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黄土研究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怎... 第四纪科学与旧石器考古学关系非常密切。在中国北方,旧石器文化的很多遗迹都出现在黄土分布区。中国旧石器考古的开始阶段,黄土研究与旧石器考古研究联系紧密,共同发展。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的黄土研究在原有基础上取得了新的突破。怎样将已有的黄土研究成果为旧石器考古所用?文章通过对河南织机洞和内蒙古大窑两个旧石器考古地点的案例分析,讨论怎样利用黄土研究的最新成果确定旧石器考古遗址地层层位及年代问题;建议旧石器考古学家应该密切关注第四纪科学的发展,并提倡旧石器考古与地学学科更高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研究 黄土 旧石器考古
下载PDF
古代生物分子在第四纪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8
5
作者 赖旭龙 杨洪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457-470,共14页
从第四纪化石和沉积物中获得的古代生物分子为第四纪研究者提供了丰富和独特的有关古代生物、遗传和古环境信息的定量和高分辨率的数据。过去 1 0多年的研究证实来自第四纪材料中的各种古代生物分子的分离、鉴定和应用的能力在不断增加... 从第四纪化石和沉积物中获得的古代生物分子为第四纪研究者提供了丰富和独特的有关古代生物、遗传和古环境信息的定量和高分辨率的数据。过去 1 0多年的研究证实来自第四纪材料中的各种古代生物分子的分离、鉴定和应用的能力在不断增加。文章总结了古代生物分子在第四纪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不同类型的古代生物分子在地质体中的保存和降解 ;2 )古DNA和古蛋白序列中的生物遗传学信息 ;3)单体分子同位素与第四纪古环境和古气候研究 ;4)建于古代生物分子水平上的第四纪年代学。作者预见对第四纪地层中的原位和分散保存的古代生物分子的研究将在广度上以多分子综合研究而深度上与单体分子同位素技术相结合 ,为第四纪科学家们提供大量解决地质学和演化生物学问题的高精度数据。随着地球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及人们对古代生物分子的降解过程和机制的进一步理解 ,对古代生物分子的研究无疑将进一步促进和推动第四纪科学研究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生物分子 第四纪 有机分子 游离有机分子 分子量 同位素分析
下载PDF
第四纪与环境 被引量:7
6
作者 李秉成 《西安工程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63-64,共2页
目前最大的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排放CO2 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地球加热变暖 ,两极冰盖融化 ,海平面上升 ,沿海城市被淹 ,岛国沉入海下 ,洪涝、干旱、沙漠化加剧。第四纪科学研究证明过去气候变化具有不同驱动因素所导致的不同层次的周期性变化... 目前最大的环境问题是由人类排放CO2 等温室气体引起的地球加热变暖 ,两极冰盖融化 ,海平面上升 ,沿海城市被淹 ,岛国沉入海下 ,洪涝、干旱、沙漠化加剧。第四纪科学研究证明过去气候变化具有不同驱动因素所导致的不同层次的周期性变化。据此可以预测未来气候变化的趋势 ,加上对温室效应的评估 ,提醒人们采取适当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研究 环境 全球变化 温室效应 二氧化碳 海平面上升
下载PDF
内蒙古萨拉乌苏河地区第四纪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5
7
作者 苏志珠 董光荣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1-8,共8页
萨拉乌苏河地区是我国北方晚更新统标准地层的命名点。但长期以来,对这套地层的看法多有分歧,特别是在地层的沉积相划分,地层时代以及该地层反映的古气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本文从历史回顾、分歧焦点和新的进展三个方面,评... 萨拉乌苏河地区是我国北方晚更新统标准地层的命名点。但长期以来,对这套地层的看法多有分歧,特别是在地层的沉积相划分,地层时代以及该地层反映的古气候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此,本文从历史回顾、分歧焦点和新的进展三个方面,评述和总结了萨拉乌苏河地区第四纪研究所取得的成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拉乌苏河 第四纪 地层
下载PDF
雪冰中宇宙成因核素^(10)Be在第四纪研究中的潜在应用 被引量:4
8
作者 李翠林 侯书贵 《极地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3期234-242,共9页
加速器质谱仪 (AMS)的发展使高精度测量宇宙成因核素1 0 Be并应用于研究天文、地理和古气候成为可能。雪冰中的1 0 Be浓度可以指示古降水量的变化 ,其在大气中的产率变化则可以反映三个主要控制因素 :原始宇宙射线强度、地磁场强度和太... 加速器质谱仪 (AMS)的发展使高精度测量宇宙成因核素1 0 Be并应用于研究天文、地理和古气候成为可能。雪冰中的1 0 Be浓度可以指示古降水量的变化 ,其在大气中的产率变化则可以反映三个主要控制因素 :原始宇宙射线强度、地磁场强度和太阳活动的变化。此外 ,配合其它宇宙成因核素 ,1 0 Be还能用于定年 ,并利用特殊“峰”帮助一些古老冰芯建立年代表 ,提供可作为全球对比标志的特殊信息。青藏高原因其特有的高海拔地势而拥有丰富的中低纬山地冰川资源 ,其冰雪中的1 0 Be资料可能提供比极地高纬资料更清晰的1 0 Be与大气环流、地磁场屏蔽作用关系的信息 ,将是对1 0 Be现有认识的极好补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雪冰 加速器质谱仪 宇宙成因核素 第四纪研究 铍10 同位素 古降水量 大气环流
下载PDF
大地切片——一种新的活动断层探测技术 被引量:3
9
作者 何宏林 佃荣吉 +4 位作者 下川浩一 高田圭太 原口强 中田高 岛崎邦彦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438-449,共12页
如何减轻突发性直下型地震造成的城市地震灾害 ,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准确查明城市地区的活动断层分布 ,并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避开这些活动断层。由于城市用地等的限制 ,现在被广泛应用的一些活动断层调查和探测技术 ,往往难以适... 如何减轻突发性直下型地震造成的城市地震灾害 ,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如何准确查明城市地区的活动断层分布 ,并在今后的城市建设中避开这些活动断层。由于城市用地等的限制 ,现在被广泛应用的一些活动断层调查和探测技术 ,往往难以适用于城市地区。文中介绍了一种在日本发展较成熟的活动断层探测技术———大地切片调查法。该技术的应用不仅仅限于活动断层研究 ,而且被广泛地应用于第四纪研究、滑坡、海岸工程等领域。文中列举的 3个实例展示了该技术在活动断层、砂土液化和海滨堆积构造调查中的应用。最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切片调查法 活动断层 第四纪 松散沉积物 采样法 日本
下载PDF
中国北方沙漠地区第四纪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光荣 陈惠忠 +1 位作者 金炯 王贵勇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1年第2期29-32,共4页
采用第四纪地质工作方法,通过近十年来的野外调查与室内分析工作,对中国北方沙漠地区古风成沙的分布、类型、特征,沙漠及沙漠化的形成时代、发展模式、性质、沉积环境、成因以及防治对策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认识。
关键词 沙漠地区 第四纪 研究
下载PDF
新疆艾比湖区第四系及沉积环境演变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刘斌 陈旭光 张金起 《新疆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64-169,共6页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第四纪古地理演化的一个代表性湖泊,依据K3孔古地磁、孢粉、微体古生物、光释光(OSL)测定结果,论述了准噶尔盆地艾比湖区新近系上新统以来各系统的划分,阐述了湖区古地理环境的演化,指出艾比湖是一个受新构造运动和...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第四纪古地理演化的一个代表性湖泊,依据K3孔古地磁、孢粉、微体古生物、光释光(OSL)测定结果,论述了准噶尔盆地艾比湖区新近系上新统以来各系统的划分,阐述了湖区古地理环境的演化,指出艾比湖是一个受新构造运动和古气候变化因素控制发展的湖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比湖 第四系研究 沉积环境 古地理演化
下载PDF
缅怀马溶之教授--纪念马溶之诞辰100周年 被引量:1
12
作者 龚子同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962-968,共7页
马溶之先生是我国著名土壤学家,首任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所长。由于他的广泛实践、深入探索和勇于创新,对中国土壤地理,包括土壤制图、土壤区划和土壤分布规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中国土壤分类的革新者,推动了不同时期中国土壤分类... 马溶之先生是我国著名土壤学家,首任中国科学院土壤研究所所长。由于他的广泛实践、深入探索和勇于创新,对中国土壤地理,包括土壤制图、土壤区划和土壤分布规律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是中国土壤分类的革新者,推动了不同时期中国土壤分类的发展,其中,对干旱土、紫色土和水稻土有创新性研究。由于马先生对古土壤发生演化的研究,提供了古环境变化和黄土的生成信息,丰富了第四纪研究的内容,并从农业土壤研究的实践出发,深刻认识人为作用对土壤的影响,马先生有远见地意识到"人类世"的来临。作为全国土壤科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马先生在为土壤资源开发、土壤改良和粮食安全以及为国民经济的建设呕心沥血而受到广泛的赞扬和尊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地理 土壤分类 第四纪研究
下载PDF
侯德封——新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的创始人、倡导者和支持者
13
作者 刘东生 《第四纪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3,共5页
侯德封院士 (190 0~ 1980 )是新中国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 ,他是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的创始人、倡导者和支持者。在他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时 ,成立了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在 50年代初他就提出化学地理这一概念 ,为后来... 侯德封院士 (190 0~ 1980 )是新中国一位杰出的地质学家和地球化学家 ,他是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的创始人、倡导者和支持者。在他任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所长时 ,成立了第四纪地质研究室。在 50年代初他就提出化学地理这一概念 ,为后来第四纪地球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他是一位兼蓄并容的地质学家 ,对地质学各分支学科都予关注和支持。侯德封先生一生培育了许多地质学科的新方向和新机构 ,他培育了几代中国地质和地球化学家 ,是一位令人尊敬的新中国地质研究的领导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第四纪 创始人 科学研究 修德封 地层
下载PDF
南京秦淮河流域汉府街第四纪标准钻孔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3
14
作者 熊振 侯康明 +1 位作者 李清河 陈杰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98-508,共11页
根据对南京秦淮河流域第四系标准钻孔(钻孔编号:N06S6)系统的岩性描述、沉积相分析、采样测龄和孢粉分析,初步提出了南京秦淮河流域第四纪晚期地层的划分方案,建立了秦淮河流域晚第四系河流相地层单位——汉府组,并依据N06S6钻孔显示的... 根据对南京秦淮河流域第四系标准钻孔(钻孔编号:N06S6)系统的岩性描述、沉积相分析、采样测龄和孢粉分析,初步提出了南京秦淮河流域第四纪晚期地层的划分方案,建立了秦淮河流域晚第四系河流相地层单位——汉府组,并依据N06S6钻孔显示的岩性及其沉积相差异,将汉府组进一步划分为上、中、下3个岩性段。在此基础上,结合孢粉的研究结果,将本地区植被演替、气候波动变化恢复为5个阶段,并与前人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南京地区晚更新世以来地形、地貌大体相似,总体面貌变化不大,反映这一时期本区新构造运动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秦淮河流域 第四纪沉积 第四纪标准钻孔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