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量化历史研究与新知识革命——以财富差距与消费差距的历史研究为例 被引量:13
1
作者 陈志武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4-128,共15页
量化方法在20世纪50、60年代就进入历史研究。但由于缺乏计算机和数据库工具,这种应用一直有限。过去40年里,电脑能力、数据库化、互联网化都突飞猛进,这些变迁带来最近十几年在历史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革命,许多原来无法做的长历史研... 量化方法在20世纪50、60年代就进入历史研究。但由于缺乏计算机和数据库工具,这种应用一直有限。过去40年里,电脑能力、数据库化、互联网化都突飞猛进,这些变迁带来最近十几年在历史与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革命,许多原来无法做的长历史研究今天可以做。量化历史研究不只是用数据说话,也不只是统计检验以前历史学家提出的假说,而是也带来新认知。关于人类不平等的历史研究就是一例。最近十几年里,考古学家、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政治学家关于人类不平等的量化历史研究很多,从中看到,人类从原始社会到半农业、农业、工业、再到现代社会,财富差距一直在上升,尤其是每次技术变革和社会组织方式创新都带来财富不平等的扩大,但是,由身高方差系数所反映的人类消费差距并没有伴随着财富差距的扩大而拉大,消费差距在过去2000多年的历史中并没显著上升。这些研究告诉我们,只要消费差距没有显著恶化,财富差距、收入差距并不可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知识革命 量化历史 财富差距 消费差距
原文传递
大数据时代与经济史计量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陈争平 《中国经济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3-58,共6页
经济史计量分析大致有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计量史学三大类方法。大数据时代来临,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样本无法揭示的细节信息,以统计为基础的经济史计量研究比小数据样本加数量模型更有效,统计学派更加贴近大数据时代的主要特点,更符... 经济史计量分析大致有统计学、计量经济学、计量史学三大类方法。大数据时代来临,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了样本无法揭示的细节信息,以统计为基础的经济史计量研究比小数据样本加数量模型更有效,统计学派更加贴近大数据时代的主要特点,更符合时代要求。我们现在进行数据库建设,既要注意数量,使得规模尽可能大;又要抓好质量,要建设经得起检验的数据库。经济史计量研究也可以帮助创立经济学的新的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时代 量化历史 计量史学 统计学 经济史
原文传递
立场、方法与禁忌:中国政治思想与文化研究断想 被引量:6
3
作者 葛荃 《政治思想史》 2016年第3期1-11,共11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基本立场是站在当下反观传统,研究者的视界需要贯通古今。在方法论上,不能一味依赖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而是需要沿用思辨性定性研究。作为中国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的研究者还要防范两种弊病:一是历史感的缺失,二是...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基本立场是站在当下反观传统,研究者的视界需要贯通古今。在方法论上,不能一味依赖定量研究和质性研究,而是需要沿用思辨性定性研究。作为中国政治思想与政治文化的研究者还要防范两种弊病:一是历史感的缺失,二是主观投射过度,同时还要坚持学术研究的"非唯一功利性"。只有历经了对于一个民族的思想与文化悠久积淀的深刻反思,研究者才会对当今时代的社会进步、人的尊严和生命的意义给出合理的人文阐释。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知识分子的天职——质疑、颠覆和构建方能得到真实的展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思想 定性研究 历史感 主观投射 非“唯一功利性”
下载PDF
大数据历史与新文科建设 被引量:5
4
作者 马敏 薛勤 《新文科教育研究》 2021年第1期28-37,141,142,共12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历史成为历史新文科建设的突破点。数据库建设的丰硕成果与大数据历史专业的建设经验为历史新文科建设提供了镜鉴。历史工作者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失时机地把本领域的学术研究同中国哲学...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历史成为历史新文科建设的突破点。数据库建设的丰硕成果与大数据历史专业的建设经验为历史新文科建设提供了镜鉴。历史工作者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失时机地把本领域的学术研究同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大数据历史与新文科建设的契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做出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数据历史 新文科建设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下载PDF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历程与展望 被引量:5
5
作者 游士兵 高原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0-14,共5页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改革,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文章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分析其发展史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引入量化方法,从多...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改革,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先后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文章以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分析其发展史的研究方法,研究了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构建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同时引入量化方法,从多个角度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史进行了验证与解释,并通过数据分析和文献整理的方法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分析与评估,以期丰富我国国民经济统计与量化史学的相关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核算 量化史学 统计史
下载PDF
血清定量HBsAg和HBV DNA预测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显著肝炎活动的性能比较 被引量:4
6
作者 陆伟 张占卿 +6 位作者 阎俪 黄丹 林维佳 周新兰 丁荣蓉 王雁冰 李秀芬 《肝脏》 2023年第1期86-94,共9页
目的 对比评价血清HBsAg和HBV DNA预测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显著肝炎活动的性能。方法 505例HBeAg阳性患者入选本研究。HBsAg、HBeAg采用Architect I2000免疫分析仪检测,HBV DNA采用LightCycler 480 qPCR仪检测;血清ALT采用Architect C1... 目的 对比评价血清HBsAg和HBV DNA预测HBeAg阳性慢性HBV感染显著肝炎活动的性能。方法 505例HBeAg阳性患者入选本研究。HBsAg、HBeAg采用Architect I2000免疫分析仪检测,HBV DNA采用LightCycler 480 qPCR仪检测;血清ALT采用Architect C16000生化分析仪检测。肝脏病理学分级和分期参照Scheuer标准。显著肝炎活动分三个层级,依次定义为“ALT≥20 IU/L或(分级>G1或分期>S1)”、“ALT≥30 IU/L或(分级>G1或分期>S1)”、“ALT≥40 IU/L或(分级>G1或分期>S1)”。结果 根据ALT与HBsAg、HBeAg和HBV DNA的LOESS回归分析,279例患者被界定为疑似HBV高复制人群。总体人群,HBsAg和HBV DNA预测三个层级显著肝炎活动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依次为0.737和0.532、0.737和0.548、0.686和0.545,疑似HBV高复制人群,HBsAg和HBV DNA预测三个层级显著肝炎活动的AUC依次为0.866和0.544、0.837和0.540、0.787和0.564。无论总体或疑似HBV高复制人群,HBsAg和HBV DNA预测三个层级显著肝炎活动的AUC分别均显著大于和均接近对角参考线下面积(P均<0.002和P均>0.150),HBsAg预测三个层级显著肝炎活动的AUC均显著大于HBV DNA(P<0.001)。以HBsAg≤4.699 log10 IU/mL为标准,其预测总体人群ALT≥20 IU/L、≥40 IU/L显著肝炎活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50%和56.25%、89.52%和43.94%,预测疑似HBV高复制人群ALT≥20 IU/L、≥40 IU/L显著肝炎活动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37%和81.82%、80.51%和67.44%。结论 HBsAg对HBeAg阳性显著肝炎活动有良好预测意义,而HBV DNA没有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定量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慢性 自然史
下载PDF
量化的复兴:对"旧新史学"的反思 被引量:4
7
作者 斯蒂文·拉格斯 吴剑泽(译) 《数字人文研究》 2021年第3期18-38,共21页
在美国,量化历史分析掀起过三次不同的浪潮.第一次浪潮,是作为繁荣于20世纪初的"新史学"的一部分出现的,并随着"共识史学"在1940、1950年代的兴起而消失.第二次浪潮蓬勃于1960-1980年代,正是新经济史、新政治史、... 在美国,量化历史分析掀起过三次不同的浪潮.第一次浪潮,是作为繁荣于20世纪初的"新史学"的一部分出现的,并随着"共识史学"在1940、1950年代的兴起而消失.第二次浪潮蓬勃于1960-1980年代,正是新经济史、新政治史、新社会史占据主流期间,并在20世纪末的"文化转向"中走向衰落.第三次浪潮——此处称之为"量化的复兴"——出现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当下仍在发展之中.本文将对各次浪潮的特征进行描述,并讨论历史上量化方法兴衰的史学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化历史 新史学 历史转向
原文传递
数字技术赋能史学研究:历史脉络、应用现状与发展进路
8
作者 喻雪寒 何琳 桂思思 《图书情报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40-148,共9页
[目的 /意义]数字技术赋能史学研究旨在引入数据库、自然语言处理、GIS、VR/AR等方法开辟一条知识呈现的新道路,而探索数字技术与历史学的结合方式,则有利于明晰其发展路径与现有困境,为促进数字人文的跨学科合作提供更多启示。[方法 /... [目的 /意义]数字技术赋能史学研究旨在引入数据库、自然语言处理、GIS、VR/AR等方法开辟一条知识呈现的新道路,而探索数字技术与历史学的结合方式,则有利于明晰其发展路径与现有困境,为促进数字人文的跨学科合作提供更多启示。[方法 /过程]从数字技术在历史学中的发展脉络开始梳理,分析其一般路径与应用现状,提出技术赋能史学的潜在问题与前景展望。[结果 /结论 ]数字技术的引用,使传统史学研究里的海量史料得到有效处理和合理运用,提升遍历史料的研究效率,挖掘社会现象的关联与规律,但依然不免受限于历史文本的主观性和多样性,古代地理信息数据缺乏量化和跨学科合作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史学 数字史学 GIS VR AR
原文传递
“模型落地”和“语境转换”——数字技术赋能下的历史研究
9
作者 陈松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00-112,共13页
历史研究既离不开史料,也离不开作为历史学家思维建构的模型。模型对过去发生的事件加以简化和抽象,给过去赋予意义。如何跨越横亘于史料与模型之间的鸿沟,是所有历史学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数字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为历史学... 历史研究既离不开史料,也离不开作为历史学家思维建构的模型。模型对过去发生的事件加以简化和抽象,给过去赋予意义。如何跨越横亘于史料与模型之间的鸿沟,是所有历史学家都必须面对的问题。数字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为历史学家将模型落实于史料之中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数字技术的应用也深刻改变了历史学家与史料互动的方式。它引导历史学家从单篇文献的固有语境中跳脱出来,基于史料之间内在的呼应关系、通过数据提取和数据关联搭建起更为宏观、更为结构化的新语境,进而揭示在文献细读时不易察觉的历史现象。数字技术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也拓展了史学研究的范式,鼓励历史学家将个案研究与整体性研究相结合,从更加全局性的、统合的视角重新审视个别现象的历史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型落地 语境转换 量化历史 数字史学 数字人文
原文传递
Phenotypic Plasticity of Life History Characteristic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elayed Reproduction of Green Foxtail (Setaria viridis) in the Songnen Plain of China 被引量:2
10
作者 Hai-Yan Li Yun-Fei Yang 《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 SCIE CAS CSCD 2008年第6期641-647,共7页
Green foxtail (Setaria viridis L.) is a common weed species in temperate regions.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delayed reproduction on the phenotypic plasticity and regularity of the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growth ... Green foxtail (Setaria viridis L.) is a common weed species in temperate regions. Research on the effect of delayed reproduction on the phenotypic plasticity and regularity of the vegetative and reproductive growth is of vital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population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the weed in the growing season. Green foxtail seeds were sown every 10 days from 25 June to 24 August of 2004. The growth and production metrics were measured via harvesting tufts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productive tillers, seed number, seed biomass and one thousand-seed weight of plants at the first sowing (25 June) approximately increased 28.8, 7 827.0, 1 104,0 and 12.3 times compared with that at the last sowing (24 August), respectively. Total tillers, reproductive tillers and height increased linearly as the reproductive period delayed, however, biomass increased exponentially. Quadratic equations best explaine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delayed reproductive period and seed number, inflorescence length, one thousand-seed weight, seed biomass. Based on the quantity and quality of seed production, weeding young seedlings emerging before July can be the most effective weed-control strategy in the Songnen Pl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layed reproduction life history phenotypic plasticity quantitative characteristics Setaria viridis weed control
原文传递
现代化初期的教育阶段与经济发展——基于晚清新学扩张的量化考察
11
作者 李涛 张军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51-164,共14页
对于现代化起步时期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合理规划不同阶段教育的规模至关重要,本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予以讨论。基于晚清中国推行新式教育的历史情境,研究使用教育扩张情况在时期上和地区间的双重差异构建实证策略。结果显示,相比于较高阶... 对于现代化起步时期的发展中国家而言,合理规划不同阶段教育的规模至关重要,本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予以讨论。基于晚清中国推行新式教育的历史情境,研究使用教育扩张情况在时期上和地区间的双重差异构建实证策略。结果显示,相比于较高阶段的中学堂和专门学堂,处于基础地位的小学堂对于中国近代经济的促进作用最为突出;然而,新式学堂不能推动近代产业的发展,也无法提升经济的增长速度,意味着新式教育主要通过劳动力技能提升而非技术进步来发挥正向作用。这些发现有助于从早期教育扩张的角度认识近代中国的经济落后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腾飞,也为当前落后国家和地区的教育政策提供了启发,还有望完善教育与经济关系及其机制的动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阶段 经济发展 晚清中国 现代化 量化历史
原文传递
从达尔文到现代动物育种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瑶生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4年第4期405-410,共6页
从达尔文到现代动物育种理论基础.即群体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的建立.历时近一个世纪.其主线之一是围绕达尔文进化论的争论,到以Haldane,Fisher和Wright的群体遗传学为理论基础的新达尔文主义形成.其二是以Ba... 从达尔文到现代动物育种理论基础.即群体遗传学和数量遗传学的建立.历时近一个世纪.其主线之一是围绕达尔文进化论的争论,到以Haldane,Fisher和Wright的群体遗传学为理论基础的新达尔文主义形成.其二是以Bateson为代表的孟德尔遗传学派与以Pearson和Weldon为首的统计遗传学派,围绕数量性状遗传基础长达十数年之久的争论,到Lush的动物育种理论建立.本文试图对这一过程作一综合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遗传 数量遗传 动物育种 学科史
下载PDF
中国大陆“计量史学”现状的本土化反思 被引量:3
13
作者 马金生 李宏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87-91,共5页
计量史学与本土史学的疏离与我国史学的思维模式、史料特点等本土史学实际相关,与当代国外史学界的史学理念转向有联系。要借鉴西方史学转型的启示,促进我国史学学科内部以及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提升史家的智识结构,坚持本土史学... 计量史学与本土史学的疏离与我国史学的思维模式、史料特点等本土史学实际相关,与当代国外史学界的史学理念转向有联系。要借鉴西方史学转型的启示,促进我国史学学科内部以及史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流融合,提升史家的智识结构,坚持本土史学科学化的学术品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史学 本土史学 现状 成因 启示
下载PDF
论量化历史对历史政治学的价值与风险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伟 何頔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190,200,共10页
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构建中国本土化的政治学理论体系,不仅要求我们以史为鉴、知古鉴今,也需要我们在“史无定法”的方法论原则指导下,探寻能为历史政治学贡献知识增量的研究路径。在大数据时代,量化历史已逐渐成为新史学研究的重要范式... 从历史中汲取养分、构建中国本土化的政治学理论体系,不仅要求我们以史为鉴、知古鉴今,也需要我们在“史无定法”的方法论原则指导下,探寻能为历史政治学贡献知识增量的研究路径。在大数据时代,量化历史已逐渐成为新史学研究的重要范式之一;而历史政治学作为一种基于历史分析的政治学研究路径,量化历史也能为其提供许多方法和技术层面的助力。通过对量化历史与历史政治学研究取向的辨析可知,量化历史能为历史政治学研究在历史变量的测量、相关性和因果关系分析以及拓展微观研究视野等方面提供帮助,但也存在简化历史、史料屏蔽及丢失人文关怀的风险。只有通过与多元化的研究范式不断对话进而形成自身的方法自觉,才能实现历史视野下中国政治学研究的创新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政治学 量化历史 历史数据 价值 风险
原文传递
关于文学史观念的几个问题 被引量:1
15
作者 朱文华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9-38,共10页
文学史概念有“原始形态文学史”与“知识形态文学史”之分;所谓“文学史观念”,系指后者在处理前者时所确立的一种基本的文化理念、思路、视角或方法等,其中涉及到对前者的内容的倾向性认识,则可视之为“文学史次观念”。次观念之一的... 文学史概念有“原始形态文学史”与“知识形态文学史”之分;所谓“文学史观念”,系指后者在处理前者时所确立的一种基本的文化理念、思路、视角或方法等,其中涉及到对前者的内容的倾向性认识,则可视之为“文学史次观念”。次观念之一的“风貌文学史”观念,当是对知识形态文学史的学术文化目标的基本定位;另一更具方法论色彩的次观念即“比例尺意识”,则有助于把握一种评判原始形态文学史现象的价值标准的分寸感。这两者均建立在“计量史学”的原理上,所以在文学史研究工作中有必要引入“计量史学”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史观念 文学史次观念 风貌文学史 比例尺意识 计量史学
下载PDF
计量史学方法在中医史学研究中的探索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奕望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3381-3383,共3页
计量史学是运用现代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定量研究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的产物。目前在经济史、人口史、政治史、社会史、教育史等学科广泛应用。而包括中医药文献在内的我国历代典籍富含大量数字信息,为计量史学提供了珍贵的数据资... 计量史学是运用现代数学和其他相关学科的方法,定量研究历史现象和历史过程的产物。目前在经济史、人口史、政治史、社会史、教育史等学科广泛应用。而包括中医药文献在内的我国历代典籍富含大量数字信息,为计量史学提供了珍贵的数据资料。结合中医史学的自身特色与传统优势,建议在我国古代及近现代瘟疫史、历代医政制度、中外医药交流史、中医教育史等研究领域,探索使用计量分析法。计量史学方法的运用,将引导中医史学研究步入更为精深的境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量史学 医史学 计量分析 科研思路 研究方法
原文传递
20世纪宋史领域里苏轼研究论著的量化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兆鹏 李洁芳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3年第6期11-21,共11页
20世纪宋史研究论著总计41319项,有1471位宋史人物进入宋史研究的视野,其中苏轼研究的成果量最多,达3263项,独占鳌头。研究热度之高,无出其右。数据表明,被研究的成果量与历史人物的贡献力、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高度正相关。苏轼三... 20世纪宋史研究论著总计41319项,有1471位宋史人物进入宋史研究的视野,其中苏轼研究的成果量最多,达3263项,独占鳌头。研究热度之高,无出其右。数据表明,被研究的成果量与历史人物的贡献力、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高度正相关。苏轼三千多项研究成果,分布在文学、学术思想、文化艺术等二十个方面。历史人物研究成果量的主题分布,反映出当代学者对历史人物的身份认同。20世纪宋史领域里苏轼研究的序幕,揭开于1918年,此后经历三个时段的变化,至1981年,始形成热潮。20世纪共有1989人发表过苏轼研究成果,大量是低产作者,拥有6项以上成果量的活跃作者仅66人。10位高产的活跃作者,投注度都很高。活跃作者,只说明其成果数量多,其成果的学术质量,并不能等量齐观。如何评估学术成果的质量、如何评价学者的贡献,还需要不断完善量化分析的指标和权重,建立科学的量化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史研究 苏轼 量化分析 计量学术史
下载PDF
旧士绅与新教育:基于清末新式小学扩张的量化考察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涛 张军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09-121,共13页
教育对于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认识教育扩张背后的驱动力量有助于理解一国的经济发展动态和不同国家的经济绩效差异。以1909年内地十八省的县级行政单位作为分析对象,定量考察传统地方士绅对新式小学扩张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士绅每增加1%... 教育对于经济增长至关重要,认识教育扩张背后的驱动力量有助于理解一国的经济发展动态和不同国家的经济绩效差异。以1909年内地十八省的县级行政单位作为分析对象,定量考察传统地方士绅对新式小学扩张的影响。结果显示,地方士绅每增加1%,小学堂数和小学生数将分别上升0.456%和0.532%,说明传统地方士绅促进而非阻碍了新式小学的发展;而且,地方士绅出于新式教育投资的动机而兴学,是推动清末新式小学在全国范围内大幅发展的最可能的原因。文章将传统教育史研究与现代计量分析相结合,定量讨论了扩张与转型相交融的发展中国家的早期教育发展历程,并有助于从教育的角度理解清末民国时期的中国经济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扩张 文化转型 地方士绅 科举废除 量化历史
下载PDF
量化历史与历史政治学 被引量:2
19
作者 林展 《中国政治学》 2021年第1期54-60,158,共8页
在大数据时代,量化方法的用处越来越大。基于清代官吏惩治和历史时期政治稳定性的研究,本文讨论了量化历史研究对历史政治学的潜在价值,包括提供高质量的数据,检验、完善政治科学理论,促进跨国和跨地区的有效比较等。
关键词 量化历史 历史政治学 历史大数据
原文传递
Did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Manipulate the Chinese Bond Market? A Quantitative Perspective on Short-Term Price Fluctuations of Domestic Government Bonds, 1932-1934
20
作者 Felix Boecking Monika Scholz 《Frontiers of History in China》 2015年第1期126-144,共19页
Based on a newly constructed set of data, this paper offers a quantitative perspective on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s relations with China's domestic bond markets during the period 1932-34. For all the recent revis... Based on a newly constructed set of data, this paper offers a quantitative perspective on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s relations with China's domestic bond markets during the period 1932-34. For all the recent revisionist scholarship on the achievements of Nationalist state-building, the perception of the Nationalist elite as corrupt is still widely accepted.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empirical potential of quantitative financial history, this paper tests one particular assertion: that members of the Nationalist elite manipulated the issue price of domestic government bonds in order to enrich themselves and their associates. We test this by calculating two price data correlations: that of a first sample of government bonds, all of them issued before 1932, and that of a second sample of government bonds, which includes bonds issued during the period under review. The price fluctuations of the first sample are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to a much higher degree than those of the second sample.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prices of bonds in the first sample were reacting similarly to the same range of influences, while the bonds issued during the period under review and included in the second sample were displaying individual price fluctuations. One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this is that members of the Nationalist elite enriched themselves or their associates by issuing domestic government bonds at artificially low prices. In sum, the article illustrates both the potential and the limitations of quantitative history: it allows us to test and dismiss a precisely formulated hypothesis about Nationalist corruption, but it is only one possible way in which statistical analysis can be applied and does not cover the wholeDid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Manipulate the Chinese Bond Market? realm of state practic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nd markets Guomindang financial history quantitative method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