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丘制考略 被引量:5
1
作者 董巧霞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29-135,共7页
丘在先秦社会中主要经历了两个历史发展阶段:丘居之丘及基层组织之丘。丘居形式之演变反映了人类聚居形式的发展变化,而作为基层社会组织之丘在殷商时期,其社会职能与邑相类,至两周时期,受到国野制度、赋税制度变革的影响,丘的社会职能... 丘在先秦社会中主要经历了两个历史发展阶段:丘居之丘及基层组织之丘。丘居形式之演变反映了人类聚居形式的发展变化,而作为基层社会组织之丘在殷商时期,其社会职能与邑相类,至两周时期,受到国野制度、赋税制度变革的影响,丘的社会职能和隶属关系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丘制的发展演变是研究先秦社会基层组织发展变化的一个重要剖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组织 丘甲 丘赋
原文传递
东汉《郙阁颂》历代序跋题记考辨 被引量:1
2
作者 孙启祥 《陕西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1期1-11,共11页
摩崖石刻《郙阁颂》因有东汉、南宋、明代的三次镌刻,从而在名称、年代、文字、人物、书法艺术等方面,都留下了一些悬案和争议,历代的题跋、评析,从训诂学、考据学、文艺评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从而使各类事项、各种问题日益明晰... 摩崖石刻《郙阁颂》因有东汉、南宋、明代的三次镌刻,从而在名称、年代、文字、人物、书法艺术等方面,都留下了一些悬案和争议,历代的题跋、评析,从训诂学、考据学、文艺评论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从而使各类事项、各种问题日益明晰。但也有以讹传讹、以错为正的现象。《汉语大字典》中的“漯”属沿袭欧阳修对《郙阁颂》的误释而生造之词,颂文中“嶃漯”义为“高峻而潮湿”非其他,“平■”义为“平坦而干燥”,非单指“干燥”,“隤纳”义为“车辆翻覆”,而非《汉语大词典》所释之“坠入深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郙阁颂》 序跋题记 碑石名称 嶃漯 隤纳 李翕 仇绋
下载PDF
从《拔河赋》《温汤御毬赋》看盛唐体育之精神
3
作者 杨晓霭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03-107,共5页
盛唐薛胜《拔河赋》、阎宽《温汤御毬赋》,极尽描摹之能事,夸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拔河、打毬的竞技场面,精彩传神,充分展示了体育文学的艺术魅力。两赋明晰揭示"百戏""杂技"的精神内核:"败无隐恶,强无蔽能"... 盛唐薛胜《拔河赋》、阎宽《温汤御毬赋》,极尽描摹之能事,夸饰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拔河、打毬的竞技场面,精彩传神,充分展示了体育文学的艺术魅力。两赋明晰揭示"百戏""杂技"的精神内核:"败无隐恶,强无蔽能""武由是存,义不可舍""称物以平施""耀武于外"。体育赋作为体育文学的体裁、题材之一,从一个侧面折射了盛唐的体育精神,为后代体育研究保存了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拔河赋》 《温汤御毬赋》 体育赋 体育精神
下载PDF
生命圆通与诠释循环 被引量:1
4
作者 何明星 《北方论丛》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45-48,共4页
《管锥编》对古代典籍的诠释实际是通过诠释古代典籍中有关人生的内容来解读人生之谜,而人生的丰富微妙流转圆通使其“诠释循环”方法蕴含着独特的内容,具体可以概括为“理一分殊”与“以反求覆”;它不同于西方诠释学纯理性的规定与概括... 《管锥编》对古代典籍的诠释实际是通过诠释古代典籍中有关人生的内容来解读人生之谜,而人生的丰富微妙流转圆通使其“诠释循环”方法蕴含着独特的内容,具体可以概括为“理一分殊”与“以反求覆”;它不同于西方诠释学纯理性的规定与概括,而是通过描述人生现象揭示人生内涵的具体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管锥编》 诠释循环 理一分殊 以反求覆
下载PDF
剖析仇富(官)心理 构建和谐社会
5
作者 刘国影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73-75,共3页
在近年来不断爆发的杀富、杀官案中,仇富仇官心理有逐渐上升为潜意识反应的趋势。这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心因性障碍,这种心因性障碍如果不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将会引发难以估量的社会后果。通过分析仇富仇... 在近年来不断爆发的杀富、杀官案中,仇富仇官心理有逐渐上升为潜意识反应的趋势。这是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不可忽视的心因性障碍,这种心因性障碍如果不能给予足够的关注和引导将会引发难以估量的社会后果。通过分析仇富仇官心理的原因及表现,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社会、法制、道德、政治基础建设性的看法,以期消弭不良心理和弱化不良影响,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仇富(官)心理 和谐社会 构建
原文传递
承平自悼 悯时伤怀——论宋祁的悲秋赋作
6
作者 党亚杰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10-17,共8页
宋祁的《岁云秋赋》和《卧庐悲秋赋》,是远承宋玉《九辩》悼时嗟生悲秋模式的赋作,体现出宋祁的自怜情结。他的自怜情结,与他在承平之世的彷徨心境、先苦后甘的生活经历以及官阶不得晋升的现实状态都有关系。以宋玉《九辩》为代表的悼... 宋祁的《岁云秋赋》和《卧庐悲秋赋》,是远承宋玉《九辩》悼时嗟生悲秋模式的赋作,体现出宋祁的自怜情结。他的自怜情结,与他在承平之世的彷徨心境、先苦后甘的生活经历以及官阶不得晋升的现实状态都有关系。以宋玉《九辩》为代表的悼时嗟生,以欧阳修《秋声赋》为代表的超然顿悟和以刘禹锡《秋声赋》为代表的执着追求,是中国古典文学悲秋主题下的三种悲秋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祁 《岁云秋赋》 《卧庐悲秋赋》 自怜情结 悲秋模式
下载PDF
田桐与走向终结的南社
7
作者 张伟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51-56,共6页
在中国近代史上,南社作为一个文学团体,不但作为同盟会的宣传机构,对中国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影响了民国以后的若干历史进程,但是1923年南社就终结了。田桐作为辛亥革命的功勋成员,较早加入了南社,但他在南社中并不处于核心地位,笔... 在中国近代史上,南社作为一个文学团体,不但作为同盟会的宣传机构,对中国革命起到了推动作用,而且影响了民国以后的若干历史进程,但是1923年南社就终结了。田桐作为辛亥革命的功勋成员,较早加入了南社,但他在南社中并不处于核心地位,笔者通过研究田桐的著作以及相关的南社历史,发现其实他在南社晚期的北京事务所"夺权"、唐宋诗争、曹锟贿选等事件中,其实扮演者十分重要的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田桐 南社 北京事务所 高旭 丘复
下载PDF
柳宗元心理空间原点与审美观照方式的矛盾探究——基于“永州八记”与《囚山赋》等骚赋对读
8
作者 薛梅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85-89,共5页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代表性的山水游记散文,其骚赋《囚山赋》同样作于永州,此二者虽同写一地之景,却在空间感上有大小之异、原点定位之区分,在观察视点上有俯察仰观之不同、“旷如”“奥如”之别等种种矛盾。正如章士钊在《柳文指要》...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代表性的山水游记散文,其骚赋《囚山赋》同样作于永州,此二者虽同写一地之景,却在空间感上有大小之异、原点定位之区分,在观察视点上有俯察仰观之不同、“旷如”“奥如”之别等种种矛盾。正如章士钊在《柳文指要》中所指出的,“将《永州八记》与《囚山赋》对读,同一地也,而所处者感情之向背,如此其风马牛不相及”,然此种“乐”“囚”心情之差却是“罪人”身份的自陈和“羁囚”心理的经久延续而呈现出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永州八记” 《囚山赋》 山水游记 空间书写
下载PDF
徐秋夫十三鬼穴考辨 被引量:1
9
作者 熊汝慧 张树剑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09-714,共6页
除了为人所熟知的《千金方》十三鬼穴外,在其他医籍中还记载有“徐秋夫十三鬼穴”。医籍中记载的“徐秋夫十三鬼穴”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鬼穴名和选穴上。不同的“徐秋夫十三鬼穴”皆与《千金方》十三鬼穴有诸多相似之处,主要... 除了为人所熟知的《千金方》十三鬼穴外,在其他医籍中还记载有“徐秋夫十三鬼穴”。医籍中记载的“徐秋夫十三鬼穴”内容并不完全相同,主要表现在鬼穴名和选穴上。不同的“徐秋夫十三鬼穴”皆与《千金方》十三鬼穴有诸多相似之处,主要表现为部分选穴相同或位置相近、进针顺序一致,在治法上亦有相通之处。笔者以为“徐秋夫十三鬼穴”实际上是以《千金方》十三鬼穴为框架进行的改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秋夫十三鬼穴 徐秋夫 《千金方》十三鬼穴
原文传递
潘岳《秋兴赋》对宋玉《九辩》悲秋的承继与发展探赜——以“象喻”言说机制与“天人合一”思维方式为视点
10
作者 张英伟 《广东开放大学学报》 2023年第1期53-58,共6页
宋玉《九辩》借助草木、鸟、兽、虫等“喻象”建构文本,悲秋述志,而“天人合一”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象”思维构成了其“象喻”言说生成机制。在后世文人的悲秋之作中,以西晋潘岳的《秋兴赋》较为经典,从“象喻”言说机制和“... 宋玉《九辩》借助草木、鸟、兽、虫等“喻象”建构文本,悲秋述志,而“天人合一”观念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象”思维构成了其“象喻”言说生成机制。在后世文人的悲秋之作中,以西晋潘岳的《秋兴赋》较为经典,从“象喻”言说机制和“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等方面与宋玉《九辩》悲秋进行比较,得以探究宋玉悲秋对后世文人的影响以及后世文人对宋玉悲秋的接受与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兴赋》 《九辩》 悲秋 象喻 天人合一
下载PDF
图文互证:论《鲁秋洁妇》在汉代的传播
11
作者 杨延平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鲁秋洁妇》所述为战国时事,在汉代以说唱、文字与图像等三种形式广泛传播。其传播时间贯穿两汉,其传播范围上至宫廷贵族,下至民间大众。在传播过程中,《鲁秋洁妇》产生了众多大同小异的文本。在文字形式的跨时空性、社会“贞节”观念... 《鲁秋洁妇》所述为战国时事,在汉代以说唱、文字与图像等三种形式广泛传播。其传播时间贯穿两汉,其传播范围上至宫廷贵族,下至民间大众。在传播过程中,《鲁秋洁妇》产生了众多大同小异的文本。在文字形式的跨时空性、社会“贞节”观念的影响及《列女传》的适时之需等因素的相互作用下,《鲁秋洁妇》的文本经历了一个由多种到单一、由多样化到逐渐固定化的过程,最终《列女传》所载的文本成为了《鲁秋洁妇》的标准范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秋洁妇 画像砖石 文本 传播 固定
下载PDF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Translation of Ou Yang Xiu's Qiu Sheng Fu——in terms of communicative and semantic translation
12
作者 汪玲 《海外英语》 2017年第12期146-147,共2页
Qiu Sheng Fu,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finest works in Chinese literature, famous for its daring imagery. The translation of this masterpiece exposes a most difficult task for translators. The author picks out two w... Qiu Sheng Fu,is considered as one of the finest works in Chinese literature, famous for its daring imagery. The translation of this masterpiece exposes a most difficult task for translators. The author picks out two well-accepted translated versions:one is Ruo Jingguo's Ode To The Sound Of Autumn and L. Cranmer-Byng's Autumn, as the author sees it, they are the typical example of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of the source text respectively. From this perspective, the writer aims to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and demonstrat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two.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semantic translation qiu Sheng fu
下载PDF
《四库》本《春秋胡传附录纂疏》校勘探微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梦瑶 《图书馆研究与工作》 2022年第5期80-84,96,共6页
元汪克宽撰《春秋胡传附录纂疏》是后世研究胡安国《春秋传》及《春秋》学的重要著作,其以胡氏为宗,兼采诸家传注之长,疏于其下,为后学所重。此书今存版本可知者有二,最早的版本为元至正八年(1348年)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刻本,其次为《四库... 元汪克宽撰《春秋胡传附录纂疏》是后世研究胡安国《春秋传》及《春秋》学的重要著作,其以胡氏为宗,兼采诸家传注之长,疏于其下,为后学所重。此书今存版本可知者有二,最早的版本为元至正八年(1348年)建安刘叔简日新堂刻本,其次为《四库全书》本,其中《四库》本源于元建安本,但《四库》本对元建安本有校改,二本异文颇多。《四库》本改动具有明显的政治因素,且讹误颇多,远逊于底本,多被后世诟病,但亦有校正底本之功,故不可忽视《四库》本的校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胡传附录纂疏》 《四库全书》 版本 校勘
下载PDF
柳宗元的“囚居”意识与山水描摹——以《囚山赋》与《永州八记》为中心
14
作者 刘城 《唐都学刊》 2020年第1期94-100,共7页
柳宗元的《囚山赋》描写了永州自然环境的恶劣,并把群山比作禁锢自己的牢笼;《永州八记》则精致地描摹了永州幽僻冷寂的佳景以抒发抑郁之情。两者所绘之景及表达之情虽似不同,但实际都是柳宗元"罪囚"身份的自我认定与"囚... 柳宗元的《囚山赋》描写了永州自然环境的恶劣,并把群山比作禁锢自己的牢笼;《永州八记》则精致地描摹了永州幽僻冷寂的佳景以抒发抑郁之情。两者所绘之景及表达之情虽似不同,但实际都是柳宗元"罪囚"身份的自我认定与"囚居"意识强化的不同表现形式。"罪囚"形象的自我塑造与"囚居"意识的凸显,清晰地贯穿于柳宗元的永州诗文之中,甚至延续至其寓柳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柳宗元 《囚山赋》 罪囚 囚居 《永州八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