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8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康熙“博学鸿儒科”之旨在笼络明遗民
被引量:
6
1
作者
孔定芳
《唐都学刊》
2006年第3期94-98,共5页
在明清更迭的历史进程中,“遗民因素”几乎始终是一个影响全局的变量,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清初社会秩序的重建。就清初遗民史的演绎而言,遗民现象随明清易代而衍生,因满汉文化冲突而凸显,也谐应着清廷政治的稳定和文化的整合而消解。其中...
在明清更迭的历史进程中,“遗民因素”几乎始终是一个影响全局的变量,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清初社会秩序的重建。就清初遗民史的演绎而言,遗民现象随明清易代而衍生,因满汉文化冲突而凸显,也谐应着清廷政治的稳定和文化的整合而消解。其中,康熙“博学鸿儒科”的诏举无疑为遗民蜕变的枢纽。就主旨而言,博学鸿儒科既不在于粉饰太平,也不在于彰显文治,更不在于招揽人才,而在于笼络遗民士人。所以,是科虽有考试的形式,却只有游宴的实质;虽以“揽才”相标榜,却以“揽心”为归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博学鸿儒科
明遗民
清圣祖
康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外国公使觐见清帝的地点之争与中外关系
2
作者
王开玺
《晋阳学刊》
CSSCI
2010年第3期75-82,共8页
自从西方资本主义东渐而至中国后,中外之间围绕着外国公使是否觐见,以何种礼仪觐见清帝这一核心问题,进行着长期的论争与交涉,外国公使觐见清帝的地点,也成为论争焦点之一。中外外交礼仪与觐见地点之争,关系中外国家地位甚重,由此可见...
自从西方资本主义东渐而至中国后,中外之间围绕着外国公使是否觐见,以何种礼仪觐见清帝这一核心问题,进行着长期的论争与交涉,外国公使觐见清帝的地点,也成为论争焦点之一。中外外交礼仪与觐见地点之争,关系中外国家地位甚重,由此可见近代中外关系的变化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国公使
清帝
中外关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袁世凯成败简论
被引量:
7
3
作者
谢俊美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14,共6页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成为中外瞩目、决定中国未来政治走向的关键人物.革命党人希望他成为中国的华盛顿,拥护革命;清政府和一切反对革命的人们则希望他成为曾国藩,荡平起义.袁世凯经过权衡利弊,选择了共和,因而成为中华民国...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成为中外瞩目、决定中国未来政治走向的关键人物.革命党人希望他成为中国的华盛顿,拥护革命;清政府和一切反对革命的人们则希望他成为曾国藩,荡平起义.袁世凯经过权衡利弊,选择了共和,因而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民国改元后,封建统治的社会根基仍很牢固,在民国和国民之间还存在客观距离.袁世凯利用社会上的复辟思潮,在群小的包围下,悍然帝制自为,背叛民国,最终众叛亲离,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武昌起义
民主共和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
洪宪帝制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说献疑
4
作者
尚小明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共22页
辛亥鼎革时期的袁世凯并没有在理念上经历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的转变。出于维系多民族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及自身利益考虑,袁氏实际上是想造成虚君共和。他首先坚持以十九信条为宗旨,力图主导国民会议之组织,以防唐绍仪和伍廷芳会谈所...
辛亥鼎革时期的袁世凯并没有在理念上经历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的转变。出于维系多民族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及自身利益考虑,袁氏实际上是想造成虚君共和。他首先坚持以十九信条为宗旨,力图主导国民会议之组织,以防唐绍仪和伍廷芳会谈所定国民会议方案造成民主共和结果。接着因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及国民会议商谈走进死胡同,他又意图由清廷授权其组织临时政府,以取消南京临时政府。为此他采取了模棱两可的策略,一方面劝导清廷“速定大计”,改建共和,使南方以为清帝将要退位,另一方面在预拟的相关诏书中竭力避用“退位”一类字眼,并试图将由其“全权组织临时政府”写入诏书。在遭到满蒙亲贵和革命党两方反对后,袁氏转而依靠段祺瑞等北洋将领联衔电奏,要求“立定共和政体,以巩皇位而定大局”,仍未放弃清帝。在得到与南方协商皇室优待条件的授权以后,袁氏奉旨反复拒绝将“逊位”二字写入诏书,主张改用“辞政”。因南方坚决反对虚君共和,袁氏才不得不于最后时刻经清廷授权,同意南方的提议,以“辞位”替代“逊位”。一系列史实证明,所谓袁氏“逼迫清帝退位”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放大了袁氏对推翻帝制和建立共和的贡献,而真正要逼迫清帝退位的,其实是革命党人和那些转向民主共和的立宪派人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辛亥南北议和
袁世凯
虚君共和
民主共和
段祺瑞
清帝退位诏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帝退位前袁世凯对北方反共和声势的因应
被引量:
5
5
作者
丁健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史上重要一环,但其实现并非易事。总体来看,清帝退位之前,全国大多数省份主张共和,反共和的省份尽管不多,但其力量及地理位置都不容忽视。面对北方反对共和的声势,为了尽快结束南北纷争的局面,袁世凯以大局为重,以...
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史上重要一环,但其实现并非易事。总体来看,清帝退位之前,全国大多数省份主张共和,反共和的省份尽管不多,但其力量及地理位置都不容忽视。面对北方反对共和的声势,为了尽快结束南北纷争的局面,袁世凯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小心试探,利用北洋集团的能量,对北方反共和力量采取了一系列谋划,说服和软化忠清的官僚士绅和军队接受共和,为清帝退位作了外部的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帝退位
袁世凯
北方反共和声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爱新觉罗氏早期宫廷肖像艺术发展考论(1583—1661)
6
作者
叶帆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68-75,共8页
晚明时期的满族并没有肖像艺术传统,从清太祖起兵直到清世祖逝世,爱新觉罗氏宫廷肖像艺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清太祖早年并不重视肖像艺术,直到晚年才开始给予赞助。为清太祖工作的宫廷肖像画家甚至没有留下姓名。清太宗把肖像...
晚明时期的满族并没有肖像艺术传统,从清太祖起兵直到清世祖逝世,爱新觉罗氏宫廷肖像艺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清太祖早年并不重视肖像艺术,直到晚年才开始给予赞助。为清太祖工作的宫廷肖像画家甚至没有留下姓名。清太宗把肖像艺术融入官修史书,重视提高宫廷肖像画家的社会地位,巩固了清初的宫廷肖像艺术传统。在多尔衮和清世祖统治时期,宫廷肖像艺术在风格上实现了明代宫廷和江南肖像艺术的有机融合,宫廷肖像画家的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从明末清初的文化史、政治史视角切入,结合风格分析法,考察爱新觉罗氏早期宫廷肖像艺术的基本发展脉络与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爱新觉罗氏
宫廷肖像艺术
清太祖
清太宗
多尔衮
清世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初额尔古纳河以西地区的状况及当地人民抗俄始末
7
作者
赵文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从清初到《尼布楚条约》签订前,清政府对贝加尔湖沿岸至额尔古纳河以西地区采取了政治招抚和军事镇压等手段,使当地的蒙古和索伦各部相继归附,先后平定了叶雷和博木博果尔的叛乱,有效地从明朝继承了对这一地区的管辖权。由于清朝忙于夺...
从清初到《尼布楚条约》签订前,清政府对贝加尔湖沿岸至额尔古纳河以西地区采取了政治招抚和军事镇压等手段,使当地的蒙古和索伦各部相继归附,先后平定了叶雷和博木博果尔的叛乱,有效地从明朝继承了对这一地区的管辖权。由于清朝忙于夺取全国政权,使沙俄侵略者乘虚而入,他们在这里强筑堡寨,烧杀抢掠,激起我国和平居民的强烈反抗,多次使其被迫撤走。但由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我国最终丧失了贝加尔湖沿岸至额尔古纳河以西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贝加尔湖
额尔古纳河
索伦
鄂温克
蒙古
清太宗
清世祖
清圣祖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民国初年袁世凯施政述略
被引量:
2
8
作者
丁健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4-135,共12页
清帝退位后,袁世凯作为权力赓续的继承者,为了在全国树立威信和良好形象,面对民国初年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做出了一些重大努力:切实恢复统治秩序,严谕军警遵守纪律;力图摆脱新旧价值体系冲突状态下的负面影响,高调宣称赞同民主共和,永...
清帝退位后,袁世凯作为权力赓续的继承者,为了在全国树立威信和良好形象,面对民国初年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做出了一些重大努力:切实恢复统治秩序,严谕军警遵守纪律;力图摆脱新旧价值体系冲突状态下的负面影响,高调宣称赞同民主共和,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通谕各省要体谅时艰,各党派要休戚与共,共创民国大业;在处理民族关系上,袁世凯亦有独到的创见;为融合满汉蒙回藏各族,缓和各民族之间的纷争,消除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诸多因素,实现真正的五族共和,袁世凯力求做到中央和地方统筹兼顾,这对当时复杂的民族关系具有很强的镇定作用;为促进民国初年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袁世凯还全面阐明其锐进主义基本国策,主张从稳健入手,实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揽子计划,共谋国家之强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袁世凯
清帝退位
民主共和
原文传递
“家”“国”与“满”“汉”——再论清帝逊位和1912年大妥协
被引量:
2
9
作者
沈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50,153,共10页
清帝逊位和1912年妥协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一次剧变。这不仅在于完成从帝制到共和的转折,还在于,这场妥协在某种程度上更新了传统意义上的"改朝换代"。中国历来的政治文化中,鼎革是惨烈的,"君死社稷,臣死封疆,士死制"...
清帝逊位和1912年妥协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一次剧变。这不仅在于完成从帝制到共和的转折,还在于,这场妥协在某种程度上更新了传统意义上的"改朝换代"。中国历来的政治文化中,鼎革是惨烈的,"君死社稷,臣死封疆,士死制"。"死",构成了一种政治规约。而1912年,在家国与种族的种种缠结当中,"坚守"丧失了合法性以及价值支撑,"妥协"则成为"奉天时""循尊养"的正当表达。妥协引导了一种平衡——皇亲、贵族、袁世凯,皆成为无负和平、齐赴共和的成员。西方世界的革命与现代转型大多循契约而成,这种由契约精神引领的妥协在中国传统政治中是鲜见的。因此,如果将妥协视为议会、宪政的一种基本原则,那么,辛亥年底的这场大妥协即具备了更为特殊的意义。革命,因种族之辨聚拢而成,却又在形成风暴之日迅速摆脱、超拔出这种单一的动员策略;进而,"家""国"与"满""汉"在平衡中达成和解。从反满到共和,撼动的不仅是帝制,还是随同帝制一起日渐消亡的政治与历史,它至少在形式上终结了帝制时代的政治文化,诠释并启航了中国政治的现代转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912年
清帝逊位
反满
政治转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王朝覆亡的文物见证
10
作者
曹欣欣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16,共11页
1911年,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中展出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传位玉玺及清朝的龙旗等...
1911年,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中展出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传位玉玺及清朝的龙旗等一组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文物,共同见证着100年前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本文拟结合历史背景对这一组文物的内涵、影响及流传经过等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覆亡
清帝退位诏书
清朝传位玉玺
清朝龙旗
原文传递
托津与嘉道两朝政治
11
作者
李荣鑫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35-138,共4页
托津是嘉庆、道光两朝重要的阁臣、枢臣之一。身为两朝重臣,但托津既无治世大才,亦缺乏革新的勇气。其所凭借的是忠诚、朴实的为官之道,故托津在嘉庆朝能够青云直上,位列宰辅。至道光朝,虽然道光帝对其托津的信任和倚重不如其父,但是仍...
托津是嘉庆、道光两朝重要的阁臣、枢臣之一。身为两朝重臣,但托津既无治世大才,亦缺乏革新的勇气。其所凭借的是忠诚、朴实的为官之道,故托津在嘉庆朝能够青云直上,位列宰辅。至道光朝,虽然道光帝对其托津的信任和倚重不如其父,但是仍对之敬重有加。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名,托津都得到了其应有的待遇。本文拟通过对托津仕宦之路的初步探讨,以期对嘉道两朝的政局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道政治
托津
大学士
嘉庆帝
道光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奕劻在辛亥鼎革之际的努力与抉择
被引量:
1
12
作者
马平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36,共7页
作为首任内阁总理大臣的满族亲贵奕劻,是辛亥政局变动枢纽中之关键人物。在清王朝危机四伏之际,他受命组织责任内阁,却因朝野上下各种政治势力的掣肘、攻击而不得作为。武昌事变后,奕劻力荐袁世凯出山,不料,袁世凯却另有所图。在挽救清...
作为首任内阁总理大臣的满族亲贵奕劻,是辛亥政局变动枢纽中之关键人物。在清王朝危机四伏之际,他受命组织责任内阁,却因朝野上下各种政治势力的掣肘、攻击而不得作为。武昌事变后,奕劻力荐袁世凯出山,不料,袁世凯却另有所图。在挽救清王朝命运无望的形势下,奕劻退而求其次,竭力推动清廷交出政权,以清帝逊位的和平方式,换取优待清室条件,保全清皇室。从其在辛亥鼎革之际的表现来看,奕劻务实而不保守,能够与时俱进,既全心全意维护清皇室,又不完全拒绝共和,是一个矛盾而又复杂的人物。这些在历史表象背后隐藏的诸多细节,实在值得认真发掘并客观地加以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奕劻
皇族内阁
袁世凯
辛亥政局
清帝逊位
原文传递
清朝康熙“宝台局”设立前台湾货币形态演化述略
13
作者
李峰
李海英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1-96,共6页
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流通和使用着中原各中央封建王朝所颁行的各种货币,台湾的商品经济发展、货币形态演化和货币文化的形成等与祖国大陆一直是同根同源的。根据目前的出土情况和史籍记载,台湾正式使用的金属铸币应从宋代铜钱计起。清朝统...
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流通和使用着中原各中央封建王朝所颁行的各种货币,台湾的商品经济发展、货币形态演化和货币文化的形成等与祖国大陆一直是同根同源的。根据目前的出土情况和史籍记载,台湾正式使用的金属铸币应从宋代铜钱计起。清朝统一台湾后,为了向天下昭示主权,弘扬国威,从根本上解决台湾铜钱缺少的问题,破例特许台湾府就地开炉鼓铸“康熙通宝”,这是历代中央封建政府首次在台湾设立机构、就地铸币,掀起了台湾货币史的新篇章,是清王朝争取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政治目标的产物。一部台湾货币形态演化史,就是台湾自古以来即为中国领土的最有说服力的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湾
货币形态
宝台局
康熙通宝
清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掌佛法大喇嘛”称谓考
被引量:
1
14
作者
梁启俊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3-36,共4页
对于清政权首次遣使西藏并致信宗教上层中的"掌佛法大喇嘛"的称谓,学者们众说纷纭。笔者依据史料和前辈们的研究,结合17世纪30年代格鲁派所处的社会背景、格鲁派内部领导情况及色钦曲结在清朝与西藏交往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入...
对于清政权首次遣使西藏并致信宗教上层中的"掌佛法大喇嘛"的称谓,学者们众说纷纭。笔者依据史料和前辈们的研究,结合17世纪30年代格鲁派所处的社会背景、格鲁派内部领导情况及色钦曲结在清朝与西藏交往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对"掌佛法大喇嘛"这一称谓进行了考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太宗
格鲁派
掌佛法大喇嘛
色钦曲结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西路副大将军石云倬墓志疏证
15
作者
杨玉梅
魏训田
《德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0-54,共5页
山东省德州市苏禄王御园管理处现保存有清西路副大将军石云倬及其妻智氏墓志两合,其中石云倬墓志包含史料丰富,为研究清初西征准噶尔及德州地方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关键词
石云倬墓志
清实录
清史列传
德州志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帝北巡和喀喇河屯行宫的建立与覆灭
被引量:
1
16
作者
王明娟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3-27,共5页
行宫是指专供皇帝外出巡幸时起居用的宫苑,又称离宫。长城以外很早就是蒙古族游牧的地方。蒙古族是女真族统一中国、建立清王朝的一支重要力量。清代,特别是从康熙皇帝时期开始,到乾隆皇帝、嘉庆皇帝执政时期,三代帝王一共进行木兰秋狝...
行宫是指专供皇帝外出巡幸时起居用的宫苑,又称离宫。长城以外很早就是蒙古族游牧的地方。蒙古族是女真族统一中国、建立清王朝的一支重要力量。清代,特别是从康熙皇帝时期开始,到乾隆皇帝、嘉庆皇帝执政时期,三代帝王一共进行木兰秋狝105次,每次避暑、打猎都要往返于从古北口到承德的二百里“御路”上,为此便在燕山腹地建立了包括巴克什营、两间房、长山峪、王家营、桦榆沟等20处供皇帝及随行人员驻跸的富丽堂皇的行宫。喀喇河屯行宫是清帝在塞外建造最早的皇家宫苑,是除了热河行宫之外,面积最大,殿宇最多,也是历代皇帝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行宫。现就清帝北巡情况和建立这处行宫的缘由、作用及覆灭原因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清代政治及热河历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帝北巡
喀喇河屯行宫
建立
衰落覆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清宫乐舞概貌及其入关前的境况
被引量:
1
17
作者
林林
杨久盛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17-124,共8页
17世纪女真人占领辽沈地区不久,便定都于沈阳,后皇太极将沈阳更名为莫克敦,汉译盛京。盛京做为清朝都城近20年。虽然这时清宫乐舞尚处于草创阶段,但是,它为后来定都北京的清宫乐舞之满蒙特色打下了基础。1644年清虽然迁都北京,但由于盛...
17世纪女真人占领辽沈地区不久,便定都于沈阳,后皇太极将沈阳更名为莫克敦,汉译盛京。盛京做为清朝都城近20年。虽然这时清宫乐舞尚处于草创阶段,但是,它为后来定都北京的清宫乐舞之满蒙特色打下了基础。1644年清虽然迁都北京,但由于盛京为隆兴之地,还是做为留都加以保护。清列帝东巡均驻跸于此,并在此举行朝会、宴飨和萨满祭祀活动。特别是乾隆年间,从北京运来朝会、宴飨、祭祀使用的全套乐器,使盛京清宫乐舞完备。历代宫廷乐舞都是文字记述,唯有清代宫廷保存大量乐谱,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使我们的研究成为可能。本文即从清宫乐舞概貌、入关前的清宫乐舞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宫廷乐舞
郊庙祭祀乐舞
朝会乐
宴飨乐
清帝东巡
萨满祭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例谈明清帝讳字与古籍版本的鉴定
被引量:
1
18
作者
冯方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3-25,共3页
依据帝讳字来判断古籍版本是版本鉴定的重要手段。明清帝讳字在文中有的是避讳字,有的不是避讳字,一定要判断准确;它们起着不同的作用,有的是决定作用,有的是佐证作用,还有的是作者书写或是刻书人的习惯,而不是避讳字,对于这些务必析离...
依据帝讳字来判断古籍版本是版本鉴定的重要手段。明清帝讳字在文中有的是避讳字,有的不是避讳字,一定要判断准确;它们起着不同的作用,有的是决定作用,有的是佐证作用,还有的是作者书写或是刻书人的习惯,而不是避讳字,对于这些务必析离清楚;古代亦有代用字,那是约定俗成的,史书上有文字记载的,只是到了现代成了难理解的问题了,弄清这些,对于古籍版本的鉴定尤为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帝讳字
古籍
版本鉴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从“以人为本”的视角重审洪承畴降清
19
作者
徐国红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8-21,共4页
洪承畴作为明清两朝的重臣,由于降清之事一直受到后人訾议,被冠以"汉奸"、"贰臣"之恶名。然而,当历史已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摒弃传统之成见,从"以人为本"的视角重新审视洪承畴降清问题,展示其...
洪承畴作为明清两朝的重臣,由于降清之事一直受到后人訾议,被冠以"汉奸"、"贰臣"之恶名。然而,当历史已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摒弃传统之成见,从"以人为本"的视角重新审视洪承畴降清问题,展示其所蕴含的"人性"本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洪承畴
降清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韵文述史 审视百代——论清高宗的咏史《全韵诗》
20
作者
乔治忠
崔岩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4,共6页
《全韵诗》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咏史的系列诗作,以106首诗占用全部诗韵,获取宏博周全的形式效果,其内容起自唐尧,直通本朝,评述历代君主事迹,反映了清高宗的历史政治观,体现了他意欲通过评论帝王政治和通论历史演变,为清朝后代统治者提...
《全韵诗》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咏史的系列诗作,以106首诗占用全部诗韵,获取宏博周全的形式效果,其内容起自唐尧,直通本朝,评述历代君主事迹,反映了清高宗的历史政治观,体现了他意欲通过评论帝王政治和通论历史演变,为清朝后代统治者提供保守基业的经验与教训。《全韵诗》实际上是一部韵文的史籍,在清高宗进行的文化总结、思想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值得予以重视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韵诗》
咏史
清高宗
政治历史观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康熙“博学鸿儒科”之旨在笼络明遗民
被引量:
6
1
作者
孔定芳
机构
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
出处
《唐都学刊》
2006年第3期94-98,共5页
文摘
在明清更迭的历史进程中,“遗民因素”几乎始终是一个影响全局的变量,它直接影响和制约着清初社会秩序的重建。就清初遗民史的演绎而言,遗民现象随明清易代而衍生,因满汉文化冲突而凸显,也谐应着清廷政治的稳定和文化的整合而消解。其中,康熙“博学鸿儒科”的诏举无疑为遗民蜕变的枢纽。就主旨而言,博学鸿儒科既不在于粉饰太平,也不在于彰显文治,更不在于招揽人才,而在于笼络遗民士人。所以,是科虽有考试的形式,却只有游宴的实质;虽以“揽才”相标榜,却以“揽心”为归趋。
关键词
博学鸿儒科
明遗民
清圣祖
康熙
Keywords
learned
scholars
test
Ming
Dynasty
qing
emperor
分类号
K249.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外国公使觐见清帝的地点之争与中外关系
2
作者
王开玺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晋阳学刊》
CSSCI
2010年第3期75-82,共8页
文摘
自从西方资本主义东渐而至中国后,中外之间围绕着外国公使是否觐见,以何种礼仪觐见清帝这一核心问题,进行着长期的论争与交涉,外国公使觐见清帝的地点,也成为论争焦点之一。中外外交礼仪与觐见地点之争,关系中外国家地位甚重,由此可见近代中外关系的变化轨迹。
关键词
外国公使
清帝
中外关系
Keywords
foreign
ministers
qing
emperor
relation
of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ies
分类号
D829 [政治法律—政治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袁世凯成败简论
被引量:
7
3
作者
谢俊美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
出处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9-14,共6页
文摘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袁世凯成为中外瞩目、决定中国未来政治走向的关键人物.革命党人希望他成为中国的华盛顿,拥护革命;清政府和一切反对革命的人们则希望他成为曾国藩,荡平起义.袁世凯经过权衡利弊,选择了共和,因而成为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民国改元后,封建统治的社会根基仍很牢固,在民国和国民之间还存在客观距离.袁世凯利用社会上的复辟思潮,在群小的包围下,悍然帝制自为,背叛民国,最终众叛亲离,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
关键词
袁世凯
武昌起义
民主共和制度
君主专制制度
洪宪帝制
Keywords
Wuchang
Uprising,Abdication
of
qing
emperor
,Republic,Hong
Xian
monarchy
分类号
K258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说献疑
4
作者
尚小明
机构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
出处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5,共22页
文摘
辛亥鼎革时期的袁世凯并没有在理念上经历从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的转变。出于维系多民族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及自身利益考虑,袁氏实际上是想造成虚君共和。他首先坚持以十九信条为宗旨,力图主导国民会议之组织,以防唐绍仪和伍廷芳会谈所定国民会议方案造成民主共和结果。接着因南京临时政府建立及国民会议商谈走进死胡同,他又意图由清廷授权其组织临时政府,以取消南京临时政府。为此他采取了模棱两可的策略,一方面劝导清廷“速定大计”,改建共和,使南方以为清帝将要退位,另一方面在预拟的相关诏书中竭力避用“退位”一类字眼,并试图将由其“全权组织临时政府”写入诏书。在遭到满蒙亲贵和革命党两方反对后,袁氏转而依靠段祺瑞等北洋将领联衔电奏,要求“立定共和政体,以巩皇位而定大局”,仍未放弃清帝。在得到与南方协商皇室优待条件的授权以后,袁氏奉旨反复拒绝将“逊位”二字写入诏书,主张改用“辞政”。因南方坚决反对虚君共和,袁氏才不得不于最后时刻经清廷授权,同意南方的提议,以“辞位”替代“逊位”。一系列史实证明,所谓袁氏“逼迫清帝退位”的说法是不能成立的。这种观点实际上放大了袁氏对推翻帝制和建立共和的贡献,而真正要逼迫清帝退位的,其实是革命党人和那些转向民主共和的立宪派人士。
关键词
辛亥南北议和
袁世凯
虚君共和
民主共和
段祺瑞
清帝退位诏书
Keywords
the
Peace
Talk
between
South
and
North
Yuan
Shikai
constitutional
monarchy
democratic
republic
Duan
Qirui(段祺瑞)
Imperial
Edict
of
the
Abdication
of
the
qing
emperor
分类号
K257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帝退位前袁世凯对北方反共和声势的因应
被引量:
5
5
作者
丁健
机构
安阳师范学院袁世凯与北洋社会研究中心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年第4期105-110,共6页
文摘
清帝退位,是辛亥革命史上重要一环,但其实现并非易事。总体来看,清帝退位之前,全国大多数省份主张共和,反共和的省份尽管不多,但其力量及地理位置都不容忽视。面对北方反对共和的声势,为了尽快结束南北纷争的局面,袁世凯以大局为重,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小心试探,利用北洋集团的能量,对北方反共和力量采取了一系列谋划,说服和软化忠清的官僚士绅和军队接受共和,为清帝退位作了外部的准备。
关键词
清帝退位
袁世凯
北方反共和声势
Keywords
qing
emperor
abdicated,
Yuan
Shikai,
Anti-republican
forces
in
the
north
分类号
K252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爱新觉罗氏早期宫廷肖像艺术发展考论(1583—1661)
6
作者
叶帆
机构
福建工程学院建筑与城乡规划学院
出处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9年第5期68-75,共8页
基金
福建省教育厅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70294)
文摘
晚明时期的满族并没有肖像艺术传统,从清太祖起兵直到清世祖逝世,爱新觉罗氏宫廷肖像艺术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清太祖早年并不重视肖像艺术,直到晚年才开始给予赞助。为清太祖工作的宫廷肖像画家甚至没有留下姓名。清太宗把肖像艺术融入官修史书,重视提高宫廷肖像画家的社会地位,巩固了清初的宫廷肖像艺术传统。在多尔衮和清世祖统治时期,宫廷肖像艺术在风格上实现了明代宫廷和江南肖像艺术的有机融合,宫廷肖像画家的专业水平进一步提升。从明末清初的文化史、政治史视角切入,结合风格分析法,考察爱新觉罗氏早期宫廷肖像艺术的基本发展脉络与特点。
关键词
爱新觉罗氏
宫廷肖像艺术
清太祖
清太宗
多尔衮
清世祖
Keywords
the
Aisin-Gioro
Clan
court
portrait
art
qing
emperor
Taizu
qing
emperor
Taizong
Dorgon
qing
emperor
Shizu
分类号
J211.25 [艺术—美术]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初额尔古纳河以西地区的状况及当地人民抗俄始末
7
作者
赵文生
机构
中共克山县委党史研究室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1-6,共6页
文摘
从清初到《尼布楚条约》签订前,清政府对贝加尔湖沿岸至额尔古纳河以西地区采取了政治招抚和军事镇压等手段,使当地的蒙古和索伦各部相继归附,先后平定了叶雷和博木博果尔的叛乱,有效地从明朝继承了对这一地区的管辖权。由于清朝忙于夺取全国政权,使沙俄侵略者乘虚而入,他们在这里强筑堡寨,烧杀抢掠,激起我国和平居民的强烈反抗,多次使其被迫撤走。但由于《尼布楚条约》的签订,我国最终丧失了贝加尔湖沿岸至额尔古纳河以西地区。
关键词
贝加尔湖
额尔古纳河
索伦
鄂温克
蒙古
清太宗
清世祖
清圣祖
Keywords
Baikal
River
Ergun
River
Solon
Ewenki
Mongol
qing
emperor
Taizong
qing
emperor
Shizu
qing
emperor
Shengzu
分类号
K249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民国初年袁世凯施政述略
被引量:
2
8
作者
丁健
机构
安阳师范学院
出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4-135,共12页
基金
河南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袁世凯与民初政局研究"(项目批准号:2015-GH-293)前期成果之一
文摘
清帝退位后,袁世凯作为权力赓续的继承者,为了在全国树立威信和良好形象,面对民国初年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做出了一些重大努力:切实恢复统治秩序,严谕军警遵守纪律;力图摆脱新旧价值体系冲突状态下的负面影响,高调宣称赞同民主共和,永不使君主政体再行于中国;通谕各省要体谅时艰,各党派要休戚与共,共创民国大业;在处理民族关系上,袁世凯亦有独到的创见;为融合满汉蒙回藏各族,缓和各民族之间的纷争,消除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诸多因素,实现真正的五族共和,袁世凯力求做到中央和地方统筹兼顾,这对当时复杂的民族关系具有很强的镇定作用;为促进民国初年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袁世凯还全面阐明其锐进主义基本国策,主张从稳健入手,实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一揽子计划,共谋国家之强盛。
关键词
袁世凯
清帝退位
民主共和
Keywords
Yuan
Shikai
abdication
of
qing
emperor
democracy
and
republic
分类号
K258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家”“国”与“满”“汉”——再论清帝逊位和1912年大妥协
被引量:
2
9
作者
沈洁
机构
上海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
出处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1-50,153,共10页
文摘
清帝逊位和1912年妥协是中国政治文化的一次剧变。这不仅在于完成从帝制到共和的转折,还在于,这场妥协在某种程度上更新了传统意义上的"改朝换代"。中国历来的政治文化中,鼎革是惨烈的,"君死社稷,臣死封疆,士死制"。"死",构成了一种政治规约。而1912年,在家国与种族的种种缠结当中,"坚守"丧失了合法性以及价值支撑,"妥协"则成为"奉天时""循尊养"的正当表达。妥协引导了一种平衡——皇亲、贵族、袁世凯,皆成为无负和平、齐赴共和的成员。西方世界的革命与现代转型大多循契约而成,这种由契约精神引领的妥协在中国传统政治中是鲜见的。因此,如果将妥协视为议会、宪政的一种基本原则,那么,辛亥年底的这场大妥协即具备了更为特殊的意义。革命,因种族之辨聚拢而成,却又在形成风暴之日迅速摆脱、超拔出这种单一的动员策略;进而,"家""国"与"满""汉"在平衡中达成和解。从反满到共和,撼动的不仅是帝制,还是随同帝制一起日渐消亡的政治与历史,它至少在形式上终结了帝制时代的政治文化,诠释并启航了中国政治的现代转型。
关键词
1912年
清帝逊位
反满
政治转型
Keywords
the
abdication
of
the
qing
emperor
,anti-Manchu,political
transformation
分类号
K2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王朝覆亡的文物见证
10
作者
曹欣欣
机构
中国国家博物馆
出处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6-16,共11页
文摘
1911年,武昌起义掀起了辛亥革命的高潮,最终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中国国家博物馆《复兴之路》基本陈列中展出了清帝退位诏书、清朝传位玉玺及清朝的龙旗等一组具有特殊意义的典型文物,共同见证着100年前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本文拟结合历史背景对这一组文物的内涵、影响及流传经过等进行分析。
关键词
清朝覆亡
清帝退位诏书
清朝传位玉玺
清朝龙旗
Keywords
Fall
of
the
qing
Dynasty
qing
emperor
'
s
abdication
edict
qing
imperial
heirloom
jade
seal
qing
dragon
flag
分类号
K875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托津与嘉道两朝政治
11
作者
李荣鑫
机构
辽宁师范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
出处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第6期135-138,共4页
基金
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明清时期辽海地区交通与社会变迁研究"(L13BZS013)
辽宁省教育厅科研平台项目:"明清时期辽海地区交通格局与城镇体系研究"(W201683611)
文摘
托津是嘉庆、道光两朝重要的阁臣、枢臣之一。身为两朝重臣,但托津既无治世大才,亦缺乏革新的勇气。其所凭借的是忠诚、朴实的为官之道,故托津在嘉庆朝能够青云直上,位列宰辅。至道光朝,虽然道光帝对其托津的信任和倚重不如其父,但是仍对之敬重有加。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名,托津都得到了其应有的待遇。本文拟通过对托津仕宦之路的初步探讨,以期对嘉道两朝的政局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
关键词
嘉道政治
托津
大学士
嘉庆帝
道光帝
Keywords
Dynastic
politics
of
Jia
qing
and
Dao
Guang
Tuo
Jin
Grand
Secretary
of
the
Grand
Secretariat
in
feudal
China
Jia
qing
emperor
Dao
Guang
emperor
分类号
K249.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奕劻在辛亥鼎革之际的努力与抉择
被引量:
1
12
作者
马平安
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
出处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30-36,共7页
文摘
作为首任内阁总理大臣的满族亲贵奕劻,是辛亥政局变动枢纽中之关键人物。在清王朝危机四伏之际,他受命组织责任内阁,却因朝野上下各种政治势力的掣肘、攻击而不得作为。武昌事变后,奕劻力荐袁世凯出山,不料,袁世凯却另有所图。在挽救清王朝命运无望的形势下,奕劻退而求其次,竭力推动清廷交出政权,以清帝逊位的和平方式,换取优待清室条件,保全清皇室。从其在辛亥鼎革之际的表现来看,奕劻务实而不保守,能够与时俱进,既全心全意维护清皇室,又不完全拒绝共和,是一个矛盾而又复杂的人物。这些在历史表象背后隐藏的诸多细节,实在值得认真发掘并客观地加以评估。
关键词
奕劻
皇族内阁
袁世凯
辛亥政局
清帝逊位
Keywords
Yi
Kuang
the
Royal
Cabinet
Yuan
Shih-kai
the
1911
political
situation
abdication
of
the
qing
emperor
分类号
K257.9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清朝康熙“宝台局”设立前台湾货币形态演化述略
13
作者
李峰
李海英
机构
海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出处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2期91-96,共6页
文摘
台湾自古以来一直流通和使用着中原各中央封建王朝所颁行的各种货币,台湾的商品经济发展、货币形态演化和货币文化的形成等与祖国大陆一直是同根同源的。根据目前的出土情况和史籍记载,台湾正式使用的金属铸币应从宋代铜钱计起。清朝统一台湾后,为了向天下昭示主权,弘扬国威,从根本上解决台湾铜钱缺少的问题,破例特许台湾府就地开炉鼓铸“康熙通宝”,这是历代中央封建政府首次在台湾设立机构、就地铸币,掀起了台湾货币史的新篇章,是清王朝争取实现和维护国家统一政治目标的产物。一部台湾货币形态演化史,就是台湾自古以来即为中国领土的最有说服力的佐证。
关键词
台湾
货币形态
宝台局
康熙通宝
清朝
Keywords
Taiwan
currency
evolution
'Baotai
Bureau'
of
the
qing
Dynasty
Kangxi
Tongbao
(met-al
coins
cast
by
Taiwan
Prefecture
in
the
reign
of
qing
emperor
Kang
xi)
分类号
F822.9 [经济管理—财政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掌佛法大喇嘛”称谓考
被引量:
1
14
作者
梁启俊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
出处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33-36,共4页
文摘
对于清政权首次遣使西藏并致信宗教上层中的"掌佛法大喇嘛"的称谓,学者们众说纷纭。笔者依据史料和前辈们的研究,结合17世纪30年代格鲁派所处的社会背景、格鲁派内部领导情况及色钦曲结在清朝与西藏交往中发挥的作用等方面入手,对"掌佛法大喇嘛"这一称谓进行了考述。
关键词
清太宗
格鲁派
掌佛法大喇嘛
色钦曲结
Keywords
The
qing
emperor
Tai
zong
,
The
Ge
lug
Sect
,
Palm
Buddhist
Lama
,
Se
qin
qu
jie
分类号
B946.6 [哲学宗教—宗教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西路副大将军石云倬墓志疏证
15
作者
杨玉梅
魏训田
机构
德州市苏禄王御园管理处
德州学院政法系
出处
《德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5期50-54,共5页
文摘
山东省德州市苏禄王御园管理处现保存有清西路副大将军石云倬及其妻智氏墓志两合,其中石云倬墓志包含史料丰富,为研究清初西征准噶尔及德州地方史提供了宝贵资料。
关键词
石云倬墓志
清实录
清史列传
德州志
Keywords
tomb
of
Shi
Yunzhou
Chronicles
of
qing
emperor
biographies
in
historical
records
of
qing
Records
of
Dezhou
分类号
K820.9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帝北巡和喀喇河屯行宫的建立与覆灭
被引量:
1
16
作者
王明娟
机构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4期23-27,共5页
文摘
行宫是指专供皇帝外出巡幸时起居用的宫苑,又称离宫。长城以外很早就是蒙古族游牧的地方。蒙古族是女真族统一中国、建立清王朝的一支重要力量。清代,特别是从康熙皇帝时期开始,到乾隆皇帝、嘉庆皇帝执政时期,三代帝王一共进行木兰秋狝105次,每次避暑、打猎都要往返于从古北口到承德的二百里“御路”上,为此便在燕山腹地建立了包括巴克什营、两间房、长山峪、王家营、桦榆沟等20处供皇帝及随行人员驻跸的富丽堂皇的行宫。喀喇河屯行宫是清帝在塞外建造最早的皇家宫苑,是除了热河行宫之外,面积最大,殿宇最多,也是历代皇帝居住时间最长的一处行宫。现就清帝北巡情况和建立这处行宫的缘由、作用及覆灭原因进行探讨,以期有助于清代政治及热河历史的研究。
关键词
清帝北巡
喀喇河屯行宫
建立
衰落覆灭
Keywords
qing
emperor
's
northern
tour
Kalahetun
Palace
construction
decline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清宫乐舞概貌及其入关前的境况
被引量:
1
17
作者
林林
杨久盛
机构
沈阳音乐学院
出处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117-124,共8页
文摘
17世纪女真人占领辽沈地区不久,便定都于沈阳,后皇太极将沈阳更名为莫克敦,汉译盛京。盛京做为清朝都城近20年。虽然这时清宫乐舞尚处于草创阶段,但是,它为后来定都北京的清宫乐舞之满蒙特色打下了基础。1644年清虽然迁都北京,但由于盛京为隆兴之地,还是做为留都加以保护。清列帝东巡均驻跸于此,并在此举行朝会、宴飨和萨满祭祀活动。特别是乾隆年间,从北京运来朝会、宴飨、祭祀使用的全套乐器,使盛京清宫乐舞完备。历代宫廷乐舞都是文字记述,唯有清代宫廷保存大量乐谱,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鲜活的材料,使我们的研究成为可能。本文即从清宫乐舞概貌、入关前的清宫乐舞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关键词
明代宫廷乐舞
郊庙祭祀乐舞
朝会乐
宴飨乐
清帝东巡
萨满祭
Keywords
court
yuewu(dance
accompanied
by
music)
of
the
Ming
Dynasty
ritual
yuewu
of
suburb
temple
fair
court
meeting
music
court
feast
music
the
eastern
royal
progress
of
the
qing
emperor
Shaman
ritual
分类号
J607 [艺术—音乐]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例谈明清帝讳字与古籍版本的鉴定
被引量:
1
18
作者
冯方
机构
东北师范大学图书馆
出处
《韶关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23-25,共3页
文摘
依据帝讳字来判断古籍版本是版本鉴定的重要手段。明清帝讳字在文中有的是避讳字,有的不是避讳字,一定要判断准确;它们起着不同的作用,有的是决定作用,有的是佐证作用,还有的是作者书写或是刻书人的习惯,而不是避讳字,对于这些务必析离清楚;古代亦有代用字,那是约定俗成的,史书上有文字记载的,只是到了现代成了难理解的问题了,弄清这些,对于古籍版本的鉴定尤为重要。
关键词
明清帝讳字
古籍
版本鉴定
Keywords
Ming
and
qing
emperor
taboo
words
Ancient
books
version
identification
分类号
H028 [语言文字—语言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从“以人为本”的视角重审洪承畴降清
19
作者
徐国红
机构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编辑部
出处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8-21,共4页
文摘
洪承畴作为明清两朝的重臣,由于降清之事一直受到后人訾议,被冠以"汉奸"、"贰臣"之恶名。然而,当历史已迈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我们应该摒弃传统之成见,从"以人为本"的视角重新审视洪承畴降清问题,展示其所蕴含的"人性"本能。
关键词
以人为本
洪承畴
降清
Keywords
taking
man
as
man
Hong
Chengchou
surrender
to
qing
emperor
分类号
K248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韵文述史 审视百代——论清高宗的咏史《全韵诗》
20
作者
乔治忠
崔岩
机构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
出处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9-74,共6页
文摘
《全韵诗》是清高宗(乾隆皇帝)咏史的系列诗作,以106首诗占用全部诗韵,获取宏博周全的形式效果,其内容起自唐尧,直通本朝,评述历代君主事迹,反映了清高宗的历史政治观,体现了他意欲通过评论帝王政治和通论历史演变,为清朝后代统治者提供保守基业的经验与教训。《全韵诗》实际上是一部韵文的史籍,在清高宗进行的文化总结、思想建设中居于重要地位,值得予以重视和研究。
关键词
《全韵诗》
咏史
清高宗
政治历史观
Keywords
All-rhyme
Poem
commentary
on
history
qing
emperor
Gaozong
political
and
historical
idea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康熙“博学鸿儒科”之旨在笼络明遗民
孔定芳
《唐都学刊》
2006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外国公使觐见清帝的地点之争与中外关系
王开玺
《晋阳学刊》
CSSCI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袁世凯成败简论
谢俊美
《历史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袁世凯“逼迫清帝退位”说献疑
尚小明
《史学集刊》
北大核心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清帝退位前袁世凯对北方反共和声势的因应
丁健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2013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爱新觉罗氏早期宫廷肖像艺术发展考论(1583—1661)
叶帆
《福建江夏学院学报》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清初额尔古纳河以西地区的状况及当地人民抗俄始末
赵文生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民国初年袁世凯施政述略
丁健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2
原文传递
9
“家”“国”与“满”“汉”——再论清帝逊位和1912年大妥协
沈洁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清王朝覆亡的文物见证
曹欣欣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0
原文传递
11
托津与嘉道两朝政治
李荣鑫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奕劻在辛亥鼎革之际的努力与抉择
马平安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
1
原文传递
13
清朝康熙“宝台局”设立前台湾货币形态演化述略
李峰
李海英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掌佛法大喇嘛”称谓考
梁启俊
《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清西路副大将军石云倬墓志疏证
杨玉梅
魏训田
《德州学院学报》
2010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清帝北巡和喀喇河屯行宫的建立与覆灭
王明娟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清宫乐舞概貌及其入关前的境况
林林
杨久盛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1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例谈明清帝讳字与古籍版本的鉴定
冯方
《韶关学院学报》
2015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从“以人为本”的视角重审洪承畴降清
徐国红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韵文述史 审视百代——论清高宗的咏史《全韵诗》
乔治忠
崔岩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