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原发性高血压左室肥厚与QTc离散度的关系 被引量:17
1
作者 宁险峰 蔡尚郎 范洪亮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1期6-8,共3页
观察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服用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前、治疗6月未及停药2周冲洗期后血压、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QTc离散度(QTcd)的变化,以探讨QTcd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关系。结果显示,LVH组QTcd明显高于对照组(88.4±... 观察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在服用依那普利和氨氯地平前、治疗6月未及停药2周冲洗期后血压、左室重量指数(LVMI)和QTc离散度(QTcd)的变化,以探讨QTcd与高血压左室肥厚(LVH)的关系。结果显示,LVH组QTcd明显高于对照组(88.4±34.1比51.1±19.2,P<0.01);LVH组治疗期末较治疗前血压下降,随之LVMI亦减小,但停药2周药物冲洗期后血压回升而LVMI不变;QTcd也不随血压的改变而改变。提示,QTcd的变化不取决于血压升高而与LVH严重程度(LVMI)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室肥厚 qtc离散度
原文传递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QT、QTc、JT离散度的影响
2
作者 夏碧涛 王曼萍 刘尤因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2年第2期108-109,共2页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s,CABG)对冠心病患者 QT间期离散度(QTd)、QTc离散度 (QTcd)及 JT离散度 (JTd)的影响。方法 测定 33例 CABG术前和术后的 QTd为 CABG组 ,并以 33例确诊为冠心病行冠状...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s,CABG)对冠心病患者 QT间期离散度(QTd)、QTc离散度 (QTcd)及 JT离散度 (JTd)的影响。方法 测定 33例 CABG术前和术后的 QTd为 CABG组 ,并以 33例确诊为冠心病行冠状动脉造影 ,而暂未行 CABG手术和装支架的病人作对照组。结果  1CABG前和对照组比较 QTd无显著增大 (P>0 .0 5 )。 2 CABG组术后病人的 QTd、QTcd及 JTd显著减小 (P<0 .0 5 )。 3对照组冠状动脉造影术后 QTd、QTcd及 JTd与术前比较 ,无明显改变 (P>0 .0 5 )。结论  CABG能使 QTd、QTcd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QT离散度 qtc离散度 TJd离散度 冠心病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术后早期程序康复与QTc离散度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朱稚丹 陈冬青 +2 位作者 罗燕华 吴佳明 蔡志雄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9年第4期12-14,共3页
目的探讨早期程序康复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接受直接经皮冠脉介入后患者QTc离散度的影响。方法143例AMI患者经PCI治疗后随机分为:康复组予早期心脏程序康复治疗;对照组予传统康复治疗。两组主要基线资料具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 目的探讨早期程序康复治疗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接受直接经皮冠脉介入后患者QTc离散度的影响。方法143例AMI患者经PCI治疗后随机分为:康复组予早期心脏程序康复治疗;对照组予传统康复治疗。两组主要基线资料具可比性,两组患者均在入院后当天用药前即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一次,以后在PCI术后第1、2、3、7天及出院前1d,各予同步记录12导联心电图测量QTcd。结果康复组与对照组入院当天、PCI术后第1、2、3、7天及出院前1d所测QTcd值比较统计学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老年AMI患者行急诊PCI后早期程序康复治疗不影响QTcd值,则不影响心肌电稳定性,不增加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早期心脏程序康复治疗有益、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程序康复 qtc离散度
下载PDF
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室复极储备功能评价 被引量:1
4
作者 路宁 姚亚丽 +3 位作者 康宏 张翔 苏婷 党林林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6年第1期30-34,共5页
目的探讨QTc间期、QTd、Tp-ec间期、Tp-ed、Tp-e/QT比值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复极储备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入选窦性心律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229例,根据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动周期中QT间期的恢复,将恢复异常者纳入观察组,将恢复正常者... 目的探讨QTc间期、QTd、Tp-ec间期、Tp-ed、Tp-e/QT比值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复极储备功能的评价作用。方法入选窦性心律合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229例,根据室性期前收缩后窦性心动周期中QT间期的恢复,将恢复异常者纳入观察组,将恢复正常者纳入对照组,比较组间QTc间期、QTd、Tp-ec间期、Tp-ed、室速发作的差异性;比较组内不同心率下QTc间期的变化;评价QTc间期、QTd、Tp-ec间期、Tp-ed、Tp-e/QT比值对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室复极异常的诊断价值。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间性别、年龄、QTd无统计学差异,QTc间期(p=0.010<0.05)、Tp-ec间期(p=0.000<0.05)、Tp-ed(p=0.03<0.05)有统计学差异,室速发作(17例、5例),发生率(p=0.003<0.05)有统计学差异;观察组、对照组不同心率下QTc间期变化有统计学差异;QTc、Tp-ec、Tp-e/QT比值对复极异常有诊断价值(p<0.05),QTd、TP-ed、对复极异常无诊断价值(p>0.05),各指标诊断复极储备异常的最佳界值如下:男性QTc≥458ms,女性QTc≥469ms,Tp-ec≥95ms,TP-e/QT比值≥0.22。结论 QTc、QTd、TP-e、TP-ed、TP-e/QT比值是适用于评价室性期前收缩患者心室复极储备功能异常的无创性指标,结合室性期前收缩后QT间期的动态性变化可提高诊断的准确度。对SCD高危人群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性治疗有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极储备 室性期前收缩 qtc间期 QTD Tp-ec间期 Tp-ed Tp-e/QT比值
原文传递
心电图心室复极指标与冠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 被引量:2
5
作者 首金梁 张玲娜 +2 位作者 胡小梅 李维军 许巧凤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21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分析12导联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及QT间期离散程度(QT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健康体检者及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以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对比两组Tp-Te... 目的分析12导联心电图T波峰末间期(Tp-Te)及QT间期离散程度(QT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健康体检者及50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以健康体检者为健康组,以冠心病患者为冠心病组,对比两组Tp-Te、QTd差异,分析Tp-Te、QT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及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冠心病组Tp-Te及QTd均高于健康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冠心病组Tp-Te、QTd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均呈显著的正向直线相关性,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外,在冠心病的诊断中,Tp-Te及QTd均具有着较高的灵敏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且经分析,Tp-Te及QTd对冠心病均具有着显著的诊断价值(p<0.05)。结论 Tp-Te及QTd与冠心病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性,且对于冠心病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图 复极 T波峰末间期 QT间期离散程度
原文传递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最大QT_c间期、QT离散度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爱东 朱致惠 徐康年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49-51,共3页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最大校正QT间期(QTcmax)、QT离散度(QTd)和QTc离散度(QTcd)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回顾性分析了47例AMI患者(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14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33例)发... 为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最大校正QT间期(QTcmax)、QT离散度(QTd)和QTc离散度(QTcd)与恶性心律失常的关系,回顾性分析了47例AMI患者(分为恶性心律失常组14例和无室性心律失常组33例)发病3d内的心电图,并以5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两组AMI患者的QTcmax、QTd和QTcd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1),而恶性心律失常组的上述指标比无室性心律失常组显著增大(P<005~0.001)。提示QTcmax延长和QTd、QTcd增大与AMI患者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密切相关,测定上述指标对AMI近期预后的判断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塞 qtc间期 QT离散度 心律失常
下载PDF
肝硬化患者QTc间期与QT离散度变化机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7
作者 徐晓丹 孙丹莉 张予蜀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QTc间期及QT离散度(QTd)变化的机制与临床意义。方法116例肝硬化患者与50例对照组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c及QTd,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观察腹水和肝性脑病情况。结果肝硬化...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QTc间期及QT离散度(QTd)变化的机制与临床意义。方法116例肝硬化患者与50例对照组行同步12导联心电图,测定QTc及QTd,同时检测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Alb)、总胆红素(TBil),观察腹水和肝性脑病情况。结果肝硬化组的QTc延长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1.4%vs 4.0%,P<0.01),肝硬化组QTd显著高于对照组(48.7±18.6ms vs 34.6±11.1ms,P<0.05),QTc延长的发生率与Child分级、TBil、腹水量呈正相关,与PTA、Alb、肝性脑病无相关性。结论肝硬化患者QTc延长及QTd增加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QTc延长及QTd增加是引起室性心律失常的常见诱因,可能也是肝硬化患者出现猝死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啦间期 QT间期离散度
下载PDF
老年心肌缺血者QTc和QTcd变化及临床意义
8
作者 应显星 《心脑血管病防治》 2005年第2期13-15,共3页
目的 探讨QTc、QTc离散度(QTcd)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关系。方法 测定10 0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和6 0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QTc间期和QTcd ,并与80例正常老年人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女性患者QTc较男性长(P <0 . 0 5 ... 目的 探讨QTc、QTc离散度(QTcd)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心源性猝死的关系。方法 测定10 0例老年心肌缺血患者和6 0例心肌梗死患者心电图的QTc间期和QTcd ,并与80例正常老年人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女性患者QTc较男性长(P <0 . 0 5 ) ,而QTcd两者无差异;老年心肌缺血患者QTc和QTcd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 <0 .0 1) ;心肌梗死前壁、下壁和后壁3组QTcd无明显差异(P <0. 0 5 )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QTcd较稳定性心绞痛长(P <0 . 0 5 )。结论 老年心肌缺血患者QTc和QTcd明显延长,对预测致命性心律失常和心源性猝死有一定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TQ间期 TQc离散度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后QT离散度改变及临床意义
9
作者 曾君洋 童步高 《贵州医药》 CAS 1999年第1期9-11,共3页
分析了6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QT间期、QTc离散度(QTcd)、JTc离散度(JTcd)、QRS离散度(QRSd)的变化。结果显示除QTcmin、QRSd外,QTcmax、QTcd、JTcd在AMI后48小时内均显著增加;第2周显著降低(P<0.01),其中溶栓治疗... 分析了66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QT间期、QTc离散度(QTcd)、JTc离散度(JTcd)、QRS离散度(QRSd)的变化。结果显示除QTcmin、QRSd外,QTcmax、QTcd、JTcd在AMI后48小时内均显著增加;第2周显著降低(P<0.01),其中溶栓治疗再灌注组较无再灌注和非溶栓组下降更为显著(P<0.01);第3~4周再灌注组明显回升(P<0.01),无再灌注和非溶栓组则无变化,三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MI后发生室颤(VF)/室速(VT)、心室晚电位检查(VLP)阳性者显著高于未发生VF/VT、VLP阴性者。提示AMI早期存在明显的心肌复极不均匀;AMI后发生VF/VT可能与心肌复极离散度有关,QTcd对预测AMI后VF/VT的发生有一定的意义;QTcd还可作为AMI溶栓治疗后再灌注的判断指标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qtc离散度 AMI 心电图
下载PDF
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QTc离散度的改变及依那普利治疗的影响
10
作者 彭亚飞 蓝玉福 +1 位作者 王一波 钟玲 《福建医科大学学报》 1998年第4期373-375,共3页
目的了解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QTc离散度(QTcd)的变化及其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同时观察依那普利治疗后的影响。方法测定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8例高血压患者(EH组)及30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LVH组)依那普... 目的了解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QTc离散度(QTcd)的变化及其与左室肥厚的关系,同时观察依那普利治疗后的影响。方法测定26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28例高血压患者(EH组)及30例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LVH组)依那普利治疗前后QTcd、左室重量指数(LVMI)及血压的变化。结果LVH组QTcd(81.5±29.4ms)明显高于对照组(51.3±21.7ms)及EH组(54.2±19.2ms),且与LVMI呈正相关(r=0.7546,P<0.001),与血压不相关(r=0.2145,P>0.05);经依那普利治疗后LVMI(123.7±25.3g/m2)及QTcd(58.5±29.5ms)较治疗前(146.6±17.5g/m2,81.5±29.38ms)明显下降。结论高血压左室肥厚患者QTcd增高,且与左室肥厚程度相关;依那普利治疗可以逆转左室肥厚,降低QTc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左室肥厚 qtc离散度 依那普利 药物疗法
下载PDF
活动平板试验QTc离散度变化对冠心病的诊断意义
11
作者 周智 石湘芸 《海军总医院学报》 2002年第3期157-159,共3页
目的 研究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后QTc离散度变化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 32例 ,冠状动脉正常者 2 8例。分析比较两组活动平板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2min及 4min12导联心电图QTc离散度变化及ST段变化。... 目的 研究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后QTc离散度变化对冠心病诊断的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 32例 ,冠状动脉正常者 2 8例。分析比较两组活动平板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2min及 4min12导联心电图QTc离散度变化及ST段变化。结果 运动前和运动后即刻、2min及 4min冠心病组QTc离散度分别为 :(4 2± 11)ms;(6 5± 12 )ms ;(6 0± 15 )ms;(4 8± 11)ms。运动后各时间点QTc离散度比运动前明显升高(P <0 0 1) ;冠状动脉正常组运动前、运动后即刻、2min及 4minQTc离散度分别为 (36± 13)ms ;(39± 11)ms;(4 0± 12 )ms ;(38± 14)ms。运动后各时相QTc离散度与运动前比较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运动后冠心病组QTc离散度比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 (P <0 0 1)。以运动后即刻QTc离散度≥ 5 0ms为标准 ,诊断冠心病的敏感性为 84 6 %,特异性为 80 2 %,预测准确性为 87 5 %。高于运动后ST段阳性标准的改变 (P <0 0 5 )。结论运动高峰时QTc离散度增加有助于观察心肌缺血程度 ,可作为诊断冠心病的参考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动平板试验 qtc离散度 冠心病 诊断 心肌缺血
下载PDF
老年心肌缺血者QTc和QTcd变化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12
作者 郭航远 周雯 +2 位作者 郑景霞 徐志强 宋延青 《实用老年医学》 CAS 1996年第4期159-161,共3页
测定了64例老年心肌缺血(MIS)患者和21例心肌梗塞(MI)患者心电图的QTc间期和QTc离散度(QTcd),并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CVN)及正常老年人进行比较;探讨QTc、QTcd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FVA)、... 测定了64例老年心肌缺血(MIS)患者和21例心肌梗塞(MI)患者心电图的QTc间期和QTc离散度(QTcd),并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CVN)及正常老年人进行比较;探讨QTc、QTcd与致命性室性心律失常(FVA)、心原性猝死(CSD)的关系;分析MI不同部位的QTcd变化以及稳定性心绞痛(SAP)和不稳定性心绞痛(USAP)的QTcd差异。结果:老年女性患者QTc较男性长(P<0.05),而QTcd两者无差异;老年MIS患者QTc和QTcd较正常组明显延长(P<0.01);MI前壁、下壁和后壁3组QTcd无明显差异(P>0.05);USAP患者QTcd较SAP长(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qtc间期 qtc离散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