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9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齐诗》诗学理论新探 被引量:10
1
作者 谭德兴 杨光熙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84-89,共6页
《齐诗》的理论主要包括四始五际和五性、六情、十二律等。虽然其理论的构建主要是附会阴阳五行等成说 ,但其中有值得肯定的成分。四始五际体现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 ,同时也体现了《齐诗》发展变革的进步历史观。五性、六情等... 《齐诗》的理论主要包括四始五际和五性、六情、十二律等。虽然其理论的构建主要是附会阴阳五行等成说 ,但其中有值得肯定的成分。四始五际体现了“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 ,同时也体现了《齐诗》发展变革的进步历史观。五性、六情等虽是为“明主”提供一种“知人之术”,但其把“知人性、见人情”用于《诗经》研究 ,提出了“《诗》原情性”说 ,这无疑具有文学批评的价值。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对《齐诗》理论进行了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齐诗》 情性说 诗学理论 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四始说 五际说 五性说 六情说 十二律说
下载PDF
对“拳之势”的哲学论绎 被引量:9
2
作者 金玉柱 张再林 李丽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7-92,共6页
"拳"作为中国武术的俗称,一直被人们接受和认可,早已成为中国武术的代名词。"势"作为一个思想史的概念,在政治、军事、书法、绘画、诗歌等诸多场域中表达一种相似的哲学思维与意义结构,它们为"势"文化的... "拳"作为中国武术的俗称,一直被人们接受和认可,早已成为中国武术的代名词。"势"作为一个思想史的概念,在政治、军事、书法、绘画、诗歌等诸多场域中表达一种相似的哲学思维与意义结构,它们为"势"文化的理论研究打开了广阔的论域空间。研究以"势文化"为切入点,以内家三拳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资料、专家访谈、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拳之势"进行理论探索。结果表明:架势是"拳之势"生成的结构之力;理势是"拳之势"生成的逻辑之力;气势是"拳之势"生成的生命之力;情势是"拳之势"生成的表达之力。习武演练自觉追求"势",它体现的是一种美学之道与生命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武术 架势 理势 气势 情势 身体 哲学
下载PDF
宋历步交会术中“三差”的计算方法 被引量:11
3
作者 傅健 李志超 《自然科学史研究》 CSCD 1992年第4期307-315,共9页
中国古代在预报日食时,为把实白道上月去交度换算为视白道去交度,使用气差和刻差等。在由定朔推算食甚时刻时,使用时差。经过不断尝试,"三差"的计算方法在宋代基本定型。
关键词 气差 刻差 时差 宋代 日食
下载PDF
论《理虚元鉴》对虚劳证治的贡献 被引量:10
4
作者 汪伟 谭辉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276-278,共3页
明末医家汪绮石所揖《理虚元鉴》是一部关于治疗虚劳病证的精详而独到的专著,该书编撰严谨,辨证论治、立法遣药,灵机活泼,独具一格。本文就《理虚元鉴》中"虚劳病"学术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从学术源流、虚劳病因病机、施治法则... 明末医家汪绮石所揖《理虚元鉴》是一部关于治疗虚劳病证的精详而独到的专著,该书编撰严谨,辨证论治、立法遣药,灵机活泼,独具一格。本文就《理虚元鉴》中"虚劳病"学术思想进行初步探讨,从学术源流、虚劳病因病机、施治法则等角度阐述虚劳论治理论。绮石精研医术,以《易经》《内经》为宗,融诸家之所长,独创一家之言;绮石临证,独具慧眼,治病必求其因,首倡六端;审查病机,首创由"火"之论;详论治法,倡"三本二统"之说。绮石尊古而不泥,述而有作,治病求本,内外兼顾,善辨真伪;临证强调辨证论治须精深,四诊合参须圆活,药随症施,随症易方。书中论述对于临床虚劳性疾病的防治有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虚元鉴 虚劳 绮石 学术特色 文献研究
下载PDF
论“势”——体势、气势、理势 被引量:5
5
作者 卢佑诚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48-53,共6页
“势”是一个重要的中国古代哲学与美学范畴 ,人们对它的解释多种多样。势的主要含义可以理解为“力” ,即艺术感染力。“势”具体表现为体势、气势、理势等。体势指结构之力 ,气势指生命之力 ,理势指逻辑之力 。
关键词 体势 气势 理势
下载PDF
论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对人体精气神的调节作用
6
作者 李攀 刘丹 +3 位作者 郭苏霞 李方语 李学飞 施杞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3期74-78,共5页
精气神充足是机体健康的外在表现。精为人体物质的综合,气为人体运动的动力,神为精气的外在呈现、是人体生命气象的主宰。洗、梳、揉、搓、松、按、转、磨、蹲、摩、吐、调,“施氏十二字养生功”是国医大师施杞教授积累数十年的临床经... 精气神充足是机体健康的外在表现。精为人体物质的综合,气为人体运动的动力,神为精气的外在呈现、是人体生命气象的主宰。洗、梳、揉、搓、松、按、转、磨、蹲、摩、吐、调,“施氏十二字养生功”是国医大师施杞教授积累数十年的临床经验和科研心得所创编,对人体精气神有重要的调节作用。通过对具体功法及步骤的阐述,并从脏腑经络理论、筋骨平衡理论、三焦理论探索施氏十二字养生功对人体精气神的调节作用,以期为民众的身心健康提供更可行的中医干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氏十二字养生功 调节作用 施杞
原文传递
生生之阶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沛奕 闫志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493-2498,共6页
生非易也,先圣哀愍众生,指合真之道,启生长之门,示生生之阶,以度苦厄。问天是人的求索,释天是人的智慧,参天是人的心行,通天是道的契合。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中华文明对天的追求过程,体现了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展示了实践和认识的循... 生非易也,先圣哀愍众生,指合真之道,启生长之门,示生生之阶,以度苦厄。问天是人的求索,释天是人的智慧,参天是人的心行,通天是道的契合。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中华文明对天的追求过程,体现了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展示了实践和认识的循环。生生之阶遍布时空,举足皆是,文章择其要而宣之。一切皆囊括于天,故天理是最根本的法则;滋养人生的井,出自人力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和最直接的穿凿;真是世间万象的本来面目,亘古流传。故生生之阶源于天而起于井,充育于天味,依天时而趋吉,体天符以察生,本天元明生化不测之变,终归于天真而合道,历阶而上乃人生正途。步步踏着,可以保身、全生、养亲、尽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生气通天 问天 释天 参天 通天 天井 天味 天气 天时 天符 天元 天真
原文传递
史锁芳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从肝肺论治咳嗽经验介绍 被引量:6
8
作者 丁涵 张晓娜 +1 位作者 张婉如 史锁芳 《新中医》 CAS 2022年第10期211-214,共4页
介绍史锁芳教授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从肝肺论治咳嗽的临床经验。“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既是对阴阳盛衰变化的表达,又是对六经气化状态的描述,反映出气机升降出入的运动方式。肝肺气机升降是维持全身气机运... 介绍史锁芳教授运用“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从肝肺论治咳嗽的临床经验。“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起源于《黄帝内经》,既是对阴阳盛衰变化的表达,又是对六经气化状态的描述,反映出气机升降出入的运动方式。肝肺气机升降是维持全身气机运动的重要环节,正常状态下肝气主升,肺气主降,如肝肺气机升降失调则引起咳嗽。史锁芳教授治疗咳嗽时根据“三阴三阳开阖枢”理论,注重肝肺气机之升降,结合“六经欲解时”理论,抓住“少阳为枢,阳明为阖”这一关键,升少阳降阳明,疏肝肃肺,力求恢复肝肺气机之升降,气机升降如常则咳嗽自然痊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咳嗽 三阴三阳开阖枢 气机 从肝肺论治 史锁芳
原文传递
说“美刺”——兼谈鲁、齐、韩、毛四家诗之异同 被引量:1
9
作者 张毅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65-72,共8页
古代儒家成系统的诗论 ,出自对《诗经》的解读 ,较早的有鲁、齐、韩、毛四家。四家说诗互有异同 ,但无论是讲诗言志 ,或是以比兴言诗 ,还是谈风雅正变 ,都以“美刺”为一贯之宗旨。这成为汉代诗学思想体系最显著的特征 。
关键词 美刺 四家诗 比兴 风雅正变
下载PDF
“四始”说考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蓉蓉 《齐鲁学刊》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5-70,共6页
汉代研究《诗经》的鲁、韩、齐、毛四家都曾提出过“四始”说,但它们的内涵不尽相同。其中《毛诗》“四始”说强调了《诗经》风、雅、颂的讽谕美刺功效,而《齐诗》“四始”说则出自纬学,《诗纬》以“阴阳五行”之说解释《诗经》中《大... 汉代研究《诗经》的鲁、韩、齐、毛四家都曾提出过“四始”说,但它们的内涵不尽相同。其中《毛诗》“四始”说强调了《诗经》风、雅、颂的讽谕美刺功效,而《齐诗》“四始”说则出自纬学,《诗纬》以“阴阳五行”之说解释《诗经》中《大明》等四篇诗作。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也有“四始”说,其来源于《毛诗》,并影响了《文心雕龙》的诗歌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始” 《毛诗》 《齐诗》 《文心雕龙》
下载PDF
《毛诗》晚出四证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启成 付星星 《贵州文史丛刊》 CSSCI 2008年第2期1-7,共7页
《毛诗》晚出,这已是诗经史上不争的事实。但《毛诗序》、《毛传》晚出于何时?晚出的原因何在?证据是否确凿?这些问题均未得到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拟对《毛诗序》、《毛传》与《礼记》、《史记》与三家诗的关系,对《毛诗》学派的发展... 《毛诗》晚出,这已是诗经史上不争的事实。但《毛诗序》、《毛传》晚出于何时?晚出的原因何在?证据是否确凿?这些问题均未得到深入的研究。为此,本文拟对《毛诗序》、《毛传》与《礼记》、《史记》与三家诗的关系,对《毛诗》学派的发展流程作较为全面的考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诗序》 《毛传》与《礼记》 《史记》与三家诗的关系 《毛诗》学派的全流程
下载PDF
从主观确认到关联标记:副词“其实”转折功能的形成 被引量:4
12
作者 陈丽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101-105,共5页
副词"其实"来源于由"代词+名词"组成的偏正短语,其关联功能是在关系句中产生的。汉语史上,"其实"曾进入不同语义关系的关系句,并在关系句中逐渐获得了不同的关联意义和功能。当"其实"进入"... 副词"其实"来源于由"代词+名词"组成的偏正短语,其关联功能是在关系句中产生的。汉语史上,"其实"曾进入不同语义关系的关系句,并在关系句中逐渐获得了不同的关联意义和功能。当"其实"进入"A,其实B"构式,且A与B在语义上形成不一致关系时,"其实"便在语境义的沾染下,通过语用推理获得转折关联功能,它本身并没有转折语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其实” 主观确认 转折关联 关系句
下载PDF
试论郑玄易数哲学 被引量:2
13
作者 林忠军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4-82,共9页
本文从气数、蓍数、九宫数三个方面论述了郑玄易数哲学 ,分析了其在易学和哲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指出作为经学家的郑氏通过注释和阐发《易纬》 ,探讨数在宇宙起源和发展的作用 ,其思想深度和广度并不比其他思想家逊色 ;其蓍数说直接影响... 本文从气数、蓍数、九宫数三个方面论述了郑玄易数哲学 ,分析了其在易学和哲学中的意义和作用。指出作为经学家的郑氏通过注释和阐发《易纬》 ,探讨数在宇宙起源和发展的作用 ,其思想深度和广度并不比其他思想家逊色 ;其蓍数说直接影响后世易学家注经 ,也是宋人“河图”之根据 ;其九宫数说是宋人“洛书”之根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郑玄 气数 蓍数 九宫数
原文传递
历史中的神话与神话中的历史——夏启叙事的四重证据法求证 被引量:2
14
作者 叶舒宪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30-138,共9页
《尚书·甘誓》主人公夏启在大战前誓师,誓词中鼓励将士们御马驾战车作战。据考古材料,中原地区未发现任何年代达到距今4000年的家马和马车。如果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启是真实的历史,也不可能存在《甘誓》所言车战的物质条件,商代后... 《尚书·甘誓》主人公夏启在大战前誓师,誓词中鼓励将士们御马驾战车作战。据考古材料,中原地区未发现任何年代达到距今4000年的家马和马车。如果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启是真实的历史,也不可能存在《甘誓》所言车战的物质条件,商代后期至周代才流行这种作战形式。仅据此第四重证据就足以判断《甘誓》非“虞夏书”,实为后人伪托,伪托者以周人可能性最大。神话之书《山海经》所叙夏启佩玉璜操玉环而升天的叙事,却潜含着真实的史前史信息。距今5000年前的红山文化出土双龙首玉璜实物,对照甲骨文“虹”字为双龙首虹桥形,表明史前先民神话想象有多种升天手段,架彩虹(桥)、乘龙、佩玉璜具有殊途同归的性质。玉璜符号所讲述的7000年历史,比汉字叙事的历史深远得多。这不仅是中国故事,而且是全球视野下中国独有的历史大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启 甘誓 车战 玉璜 四重证据法
下载PDF
菩提达磨来华年代考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学智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01-107,共7页
关于佛教史上达磨来华的年代这一问题,虽然长期以来聚讼纷纭,但在将多种佛教史著与正史资料加以参照并做了综合分析之后,认为宋人契嵩所主张的梁普通元年(公元520年)说,是较为可信的一说。
关键词 菩提达磨 道宣 契嵩 胡适 来华年代
下载PDF
书法里的气与势之关系论 被引量:2
16
作者 方建勋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06年第4期113-116,共4页
气与势,是中国书法中的两个重要审美概念。书法作品中气的贯通要借助于势,势的体现则又须书法家主体之气的旺盛,所以气和势是相辅相成的,于是构成气势一语。书法崇尚气势,其内容一方面包含了书法笔墨里的气势,另一方面也包含了书法家主... 气与势,是中国书法中的两个重要审美概念。书法作品中气的贯通要借助于势,势的体现则又须书法家主体之气的旺盛,所以气和势是相辅相成的,于是构成气势一语。书法崇尚气势,其内容一方面包含了书法笔墨里的气势,另一方面也包含了书法家主体精神的气势,所以要想书法作品有磅礴的气势,书法技法与主体精神两方面都不可偏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势
下载PDF
王兴臣教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病因病机的认识 被引量:2
17
作者 于丽红 马冲 +1 位作者 宗寿健 李鑫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0年第5期I0028-I0030,共3页
王兴臣教授为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专家。自疫情发生以来,始... 王兴臣教授为全国第二批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山东省名中医药专家,山东中医药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冠肺炎防控专家组专家。自疫情发生以来,始终战斗在抗疫第一线,对新冠肺炎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对本病中医病因病机潜心做出文献梳理,结合现代医学的认识,认为新冠肺炎为新冠病毒在伏气、时气的共同作用下致病,伏气是最重要的疫病致病因素,伏气、时气均与中医气化理论密切相关,而体质强弱决定本病的预后转归。故本文主要从伏气、时气、正气三个方面分析新冠肺炎中医病因病机,以期为中医瘟疫病的预测与防治、减少危重症的发生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伏气 时气 三虚 瘟疫 五运六气
下载PDF
‘Reversing’the Flow of the Ancient Chinese Calendrical Subseasonal Phases Jie Qi in Australia:The Construction of a Chinese Medical & Agricultural Lunisolar Calendar (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es)(Continued) 被引量:1
18
作者 Rey Tiquia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2-4,共3页
Jie qi(subseasonal phases or solar qi)constitutes the solar component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unisolar calendar. It divides the year into twenty-four subseasonal phases i.e. li chun(beginning of spring),chun fen(sprin... Jie qi(subseasonal phases or solar qi)constitutes the solar component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unisolar calendar. It divides the year into twenty-four subseasonal phases i.e. li chun(beginning of spring),chun fen(spring equinox),etc.From the premodern perspectiv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normal climate change(qi hou bian qian)moves in harmony with the temporal flow of the qi(qi yun)and is thus beneficial to human health.However,abnormal,abrupt weather or climatic changes like those weather features of being too cold or too hot,too windy,too humid,too dry or a combination of two or more of these weather/climatic features which occur out of season can lead to'seasonal diseases'(shi bing)or 'diseases brought about by external influences'(wai gan zhi bing)or by the'six excessive climatic qi etiological factors'(liu yin zhi bing 六因致病).Some examples of seasonal diseases are SARS,influenza,the common cold and heat stroke. But the temporal flow of the subseasonal qi(qi yun) in Australia is the reverse of that of the northern hemispherical regions of China,United States and Europe.This situation thus leads to a temporal desynchronisation of TCM practice and practitioners with the rhythm of the seasons.In order to address this problem,I have constructed a Chinese Medical & Agricultural Lunisolar Calendar (Northern & Southern Hemispheres),which'reverses'the flow of the subseasonal phases in the southern hemisphere.Having this calendrical tool,Chinese medicine practitioners in Australia can'reverse'their clinical activiti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natural rhythm of the seasons he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澳大利亚 农历 古历 中医理论 节气 辨证论治
下载PDF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drawing in modern China
19
作者 Keming Liu 《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 CSCD 2014年第2期108-120,共13页
Western architectura( drawing techniques were introduced to China in the 1870s, when their importance was increasing(y recognized by the Chinese. The deve(opment of architectural drawing in the nation led to the di... Western architectura( drawing techniques were introduced to China in the 1870s, when their importance was increasing(y recognized by the Chinese. The deve(opment of architectural drawing in the nation led to the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on engineering drawing and enhanced the integration of different theories of drawing from both China and the West. Based on the trans(ation of two western c(assica( texts-Shi )Cue (The See) and Qi Xiang Xian Zhen (The Engineer and Machinist's Drawing Book)-this study examines the technica( development of architectural drawing in modern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dern China Architecturaldrawing shi Xue qi Xian Xian Zhen
原文传递
赵禥提请张栻从祀孔庙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陶然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61-66,共6页
赵禥于景定二年提请张栻从祀孔庙,宋理宗允准。张栻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对理学的发展有突出贡献。赵禥提出这一请求,除受到自身教育背景和当时社会氛围的双重影响外,更有迎合理宗并拉拢理学人士从而达到巩固自己太子之位的政治目的... 赵禥于景定二年提请张栻从祀孔庙,宋理宗允准。张栻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对理学的发展有突出贡献。赵禥提出这一请求,除受到自身教育背景和当时社会氛围的双重影响外,更有迎合理宗并拉拢理学人士从而达到巩固自己太子之位的政治目的。宋理宗基于对理学的推崇和在蒙古军南下背景下安抚人心的需求,同意了赵禥的请求,使张栻得以从祀孔庙。这一事件反映出的理学人士—当权者—皇位继承人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南宋晚期理学地位提高和张栻得以从祀孔庙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赵禥 张栻 理学 宋理宗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