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9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0-2011年度我国小麦条锈菌生理专化研究 被引量:76
1
作者 刘太国 王保通 +10 位作者 贾秋珍 章振羽 李强 曹世勤 彭云良 金社林 李明菊 刘博 高利 胡小平 陈万权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74-578,共5页
为给小麦条锈病预测及防控策略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2010-2011年对采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条锈菌标样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1 014份标样中,共监测到133个致病类型,其中CYR33出现频率达19.7%,与2009-2010年的23... 为给小麦条锈病预测及防控策略制定与实施提供科学依据,2010-2011年对采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条锈菌标样进行了生理小种鉴定和分析。结果表明,在1 014份标样中,共监测到133个致病类型,其中CYR33出现频率达19.7%,与2009-2010年的23.7%相比略有下降,连续二年超过CYR32,居于首位;CYR32出现频率为18.1%(2009-2010年为21.6%),位居第二,主要分布在陕、甘、川地区。供试标样中还有44份被鉴定为贵农22致病类群,出现频率为4.3%,主要分布在四川、甘肃和云南三省,陕西、青海、山西、新疆、贵州和西藏等地亦有分布,应引起育种和推广部门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生理小种
下载PDF
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条中32号及水源14致病类型在甘肃的流行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40
2
作者 贾秋珍 金社林 +2 位作者 曹世勤 骆惠生 金明安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3-267,共5页
小麦条锈菌新毒性小种的产生与发展是造成条锈病大流行及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导因素。1999~2004年采用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致病性及寄生适合度测定、毒谱分析、哺育品种调查等方法,对条中32号及水源14致病类型的流行预测进行了系... 小麦条锈菌新毒性小种的产生与发展是造成条锈病大流行及品种抗锈性丧失的主导因素。1999~2004年采用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致病性及寄生适合度测定、毒谱分析、哺育品种调查等方法,对条中32号及水源14致病类型的流行预测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条中32号及水源14致病类型已经成为甘肃省第一、二位优势小种,两小种毒性谱宽、致病力强、寄生适合度高、哺育品种面积大,其流行趋势已超过条中31号,将继31号后成为危害甘肃省小麦生产的流行小种。小麦条锈菌毒性群体结构已进入以条中32号和水源14致病类型为代表的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占优势的新时期,这也对全国小麦条锈菌群体组成产生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生理小种 致病性 流行
原文传递
2017年我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被引量:30
3
作者 黄冲 姜玉英 +4 位作者 李佩玲 彭红 崔彦 杨俊杰 谢飞舟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2-166,183,共6页
2017年小麦条锈病在我国黄淮海麦区大范围流行,表现出汉水流域及黄淮南部见病时间早、扩散速度快、黄淮海麦区流行范围广等特点。本文在系统总结2017年全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认为极端暖冬气候、春季多雨适温气候条件和主... 2017年小麦条锈病在我国黄淮海麦区大范围流行,表现出汉水流域及黄淮南部见病时间早、扩散速度快、黄淮海麦区流行范围广等特点。本文在系统总结2017年全国小麦条锈病流行特点的基础上,分析认为极端暖冬气候、春季多雨适温气候条件和主产麦区缺乏抗性品种等因素是导致2017年我国小麦条锈病大流行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 大流行特点 原因分析
下载PDF
2010-2012年甘肃省小麦条锈病菌生理小种变化动态监测 被引量:25
4
作者 黄瑾 贾秋珍 +5 位作者 金社林 曹世勤 张勃 孙振宇 骆惠生 王晓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1-105,116,共6页
小麦条锈菌新小种的产生并成为优势小种是造成品种抗锈性丧失及历次条锈病大流行的先决因素。为了系统监测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对2010-2012年采自甘肃省28个县(市)的1 008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2010、2011和2012... 小麦条锈菌新小种的产生并成为优势小种是造成品种抗锈性丧失及历次条锈病大流行的先决因素。为了系统监测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的变异,对2010-2012年采自甘肃省28个县(市)的1 008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2010、2011和2012年分别监测到30、23和25个生理小种和致病类型,优势小种仍为CYR33和CYR32,其中CYR33出现频率分别为19.06%、29.88%和16.29%;CYR32出现频率分别为24.49%、16.69%和30.57%;其次为2010年首次监测到的感染‘贵农22’的新致病类型G22-9,其出现频率分别为2.81%、7.99%和10.86%,在2012年已上升为继CYR33和CYR32之后的第三位小种类型;同时在2011年监测到新致病类型G22-14,其出现频率也较高,分别为7.40%和2.57%。感染‘贵农22’新菌系的出现及扩展,标志着我国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又一次发生重大变异,应引起育种和推广部门的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生理小种 致病类型
下载PDF
80份国外春小麦种质资源抗条锈性评价 被引量:24
5
作者 周新力 詹刚明 +2 位作者 黄丽丽 韩德俊 康振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518-1526,共9页
【目的】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引起的世界范围内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最有效策略。评价80份国外春小麦种质资源对中国当前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条锈性,为... 【目的】小麦条锈病是由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 f.sp.tritici,Pst)引起的世界范围内小麦重要病害之一,培育和种植抗病品种是控制该病害的最有效策略。评价80份国外春小麦种质资源对中国当前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的抗条锈性,为中国小麦抗条锈病育种提供依据和抗源。【方法】应用中国流行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CYR29、CYR31、CYR32、CYR33以及致病类型PST-HY8和PST-V26对80份国外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苗期温室抗病性鉴定,以铭贤169和Av S为感病对照品种;并于2013年和2014年分别在陕西省杨凌和甘肃省天水进行田间成株期抗病性鉴定。根据苗期和田间成株期的抗病性鉴定结果对其进行抗病类型分类和评价。【结果】80份小麦种质资源的抗病类型可分为3类。第1类为全生育期抗病类型,有8份。其中PI660067、PI660119和PI660122在苗期和田间成株期均表现较高水平的抗病性。其余5个品系PI660056、PI607839、PI591045、TA5602和PI660064在苗期则对个别小种表现感病,并且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测试地点成株期也表现感病。第2类为成株抗病类型,有28份。其苗期对所有测试小种均表现感病,有23份在田间成株期均表现抗病。但PI660075、PI660083、PI660085、PI660097和PI660107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测试地点成株期表现感病。第3类为兼具成株期和对部分中国小种失去抗性的全生育期抗病类型,有44份,其苗期至少对一个测试小种表现抗病。有37份在田间成株期均表现抗病。但PI660065、PI660076、PI660079、PI660080、PI660095、PI660096和PI610750在不同年份和不同测试地点成株期表现感病。【结论】80份国外小麦种质资源中大部分对中国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表现优良的抗病性。这些种质资源可作为抗源在今后抗病育种中加以利用,将丰富中国小麦抗条锈病基因的多样性。可能由于不同年份田间流行小种不同,造成一些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小麦 小麦种质资源 抗病性 小麦条锈病 小麦条锈菌
下载PDF
小麦新品种川麦42抗条锈病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张颙 杨武云 +2 位作者 彭云良 李俊 郑有良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287-290,共4页
条锈病是我国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川麦42是利用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的高抗条锈病小麦新品种。为明确川麦42抗条锈性遗传基础,将川麦42分别与高感条锈小麦品种绵阳26、绵阳335杂交和回交,获得杂交F1、F2、BC1群... 条锈病是我国小麦最重要的病害之一,严重威胁小麦生产。川麦42是利用硬粒小麦-节节麦人工合成的高抗条锈病小麦新品种。为明确川麦42抗条锈性遗传基础,将川麦42分别与高感条锈小麦品种绵阳26、绵阳335杂交和回交,获得杂交F1、F2、BC1群体,其中,川麦42×绵阳26、川麦42×绵阳335F2群体分别为208和337株,川麦42/绵阳26//绵阳26、川麦42/绵阳335//绵阳335BC1群体分别为171和216株用于抗性遗传分析。利用条锈菌小种条中32号(CYR32)对抗感杂交的F1、F2和BC1群体接种,结果显示,所有F1代对条中32都表现免疫或高抗,F2代群体中抗∶感分离比例均符合3R∶1S理论比例,BC1群体抗∶感分离比也符合1R∶1S理论比例,说明川麦42对条中32的抗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人工合成种 川麦42 条锈病 抗性遗传
原文传递
应用real-time PCR定量检测小麦条锈菌潜伏侵染量方法的建立 被引量:21
7
作者 潘娟娟 骆勇 +4 位作者 黄冲 孙振宇 赵磊 闫佳会 马占鸿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04-510,共7页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主要病害之一。快速、及时地诊断与定量监测处于潜育状态下的病叶,对准确估计越冬、越夏后的病情,制定正确的防治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的β-tubilin基因序列设计对该病原菌的种... 小麦条锈病是我国小麦主要病害之一。快速、及时地诊断与定量监测处于潜育状态下的病叶,对准确估计越冬、越夏后的病情,制定正确的防治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小麦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的β-tubilin基因序列设计对该病原菌的种具有特异性的引物betaf/betar,并分别在普通PCR和real-time PCR扩增时对该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引物对小麦条锈菌特异性高,可稳定扩增出243 bp的目标条带。Real-time PCR的灵敏度为普通PCR的100倍。应用此特异性引物,建立了real-time PCR测定系统,定量测定了条锈菌在小麦叶片接种后组织内的DNA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接种后12 h,可在小麦叶片内检测到条锈菌,且条锈菌在小麦叶片内潜育期间随时间呈指数增长。接种第6 d后叶片内的菌量有明显的增加。建立的小麦条锈菌的real-time PCR早期定量测定方法,为及时、快速监测小麦条锈病在潜育期间的发病规律以及为该病的预测、防治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潜伏侵染 REAL-TIME PCR 分子流行学
原文传递
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种质筛选与评价 被引量:21
8
作者 魏国荣 韩德俊 +4 位作者 赵杰 王晓杰 王琪琳 黄丽丽 康振生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376-381,共6页
为了给培育持久性抗条锈病小麦品种提供抗源,利用此前温室鉴定的48份小麦抗病种质于2006~2010年利用多个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在陕西杨凌进行分小种、混合小种人工接种抗条锈病鉴定,并在甘肃天水自然发病条件下进行了抗条锈病鉴定。结果... 为了给培育持久性抗条锈病小麦品种提供抗源,利用此前温室鉴定的48份小麦抗病种质于2006~2010年利用多个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在陕西杨凌进行分小种、混合小种人工接种抗条锈病鉴定,并在甘肃天水自然发病条件下进行了抗条锈病鉴定。结果表明,供试材料中26份有较好的成株期抗性;结合农艺性状和白粉病抗性的综合表现以及天水自然发病鉴定圃的抗病表现,筛选出16份具有成株期广谱抗条锈性的小麦抗源,其它部分农家种和国外引进种质虽然具有良好的成株期抗条锈性,但其农艺性状、生育期及抗白粉病等需要进一步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成株期抗病 抗病持久性 抗源种质评价
下载PDF
2013-2016年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 被引量:20
9
作者 贾秋珍 曹世勤 +5 位作者 黄瑾 张勃 孙振宇 骆惠生 王晓明 金社林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62-167,共6页
2013-2016年对1 000份甘肃省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监测,结果表明:共监测到56个生理小种及致病类型。贵农22致病类群已占据优势地位,出现频率由2013年的28.72%上升到2016年的66.76%。新小种条中34号(原代号贵22-9)出现频率由... 2013-2016年对1 000份甘肃省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和监测,结果表明:共监测到56个生理小种及致病类型。贵农22致病类群已占据优势地位,出现频率由2013年的28.72%上升到2016年的66.76%。新小种条中34号(原代号贵22-9)出现频率由2013年的11.28%上升到2016年的34.85%,居第一位;条中32号出现频率由2013年的15.38%下降到2016年的9.12%,居第二位;贵22-14致病类型2016年出现频率6.43%,居第三位;条中33号出现频率由13.85%降为5.63%,居第四位。次要小种HY4、HY8、水11-4、水11-5、水11-7及贵22-8、贵22-45、贵22-74等类型出现频率较低,在0.51%~6.15%之间。毒性频率分析发现,到2016年对Yr9、Yr3b+Yr4b、YrSu、Yr26基因的毒性频率均超过58%,其中对Yr26超过72%,甘肃省小麦条锈菌群体已进入以条中34号为主、贵农22致病类群占优势的新的变异活跃期。抗锈育种应以针对条中34号、条中32号、条中33号为主,兼顾贵农22、Hybrid 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中其他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生理小种 致病类群 监测
下载PDF
中国小麦条锈菌转主寄主小檗的鉴定 被引量:18
10
作者 赵杰 张宏昌 +2 位作者 姚娟妮 黄丽丽 康振生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895-900,共6页
用萌发的小麦条锈菌冬孢子接种采自陕西省境内的陕西小檗、少齿小檗和长穗小檗,3种小檗均产生了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用人工接种小麦条锈菌冬孢子在陕西小檗上产生的锈孢子器接种小麦铭贤169产生了典型的条锈菌夏孢子堆症状。特异性PCR... 用萌发的小麦条锈菌冬孢子接种采自陕西省境内的陕西小檗、少齿小檗和长穗小檗,3种小檗均产生了性孢子器和锈孢子器。用人工接种小麦条锈菌冬孢子在陕西小檗上产生的锈孢子器接种小麦铭贤169产生了典型的条锈菌夏孢子堆症状。特异性PCR和DNA序列分析表明,人工接种产生于小檗上的锈孢子、接种锈孢子于小麦上产生的夏孢子堆与小麦条锈菌DNA的ITS区序列完全一致。更为重要的是,用采自田间受锈菌侵染的小檗叶片产生的锈孢子接种小麦铭贤169,经培养在小麦铭贤169叶片上产生了典型的条锈病症状。从而证实,在自然条件下,在中国,小檗不仅可作为小麦条锈菌的转主寄主,而且小麦条锈菌可在小檗上完成其有性繁殖过程。这一发现对进一步揭示我国小麦条锈菌高度的群体遗传多样性与毒性变异机理、完善小麦条锈病的防治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小檗 转主寄主 有性繁殖
原文传递
天水地区不同海拔高度小麦条锈菌越冬调查初报 被引量:17
11
作者 潘广 陈万权 +3 位作者 刘太国 高利 曹世勤 王晓明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03-106,123,共5页
为进一步勘定小麦条锈病病菌越冬的海拔上限,明确不同海拔地区病害的越冬率。2008-2010年作者以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为基点,对天水地区不同海拔高度麦田小麦条锈菌的越冬情况进行了大田随机调查和病田定点系统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 为进一步勘定小麦条锈病病菌越冬的海拔上限,明确不同海拔地区病害的越冬率。2008-2010年作者以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为基点,对天水地区不同海拔高度麦田小麦条锈菌的越冬情况进行了大田随机调查和病田定点系统观察。结果表明,该地区小麦秋苗发病重、越冬菌源多,是导致当地小麦条锈病春季流行的重要因素。一般年份小麦条锈菌在天水地区海拔1 293~2 080 m地带可以越冬,其越冬率随海拔降低而增高;同一地点不同年份间越冬率存在差异。越冬海拔上限与过去研究结果相比有明显提高,在海拔2 080 m地带越冬率为0.65%,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有关。文中还对影响小麦条锈菌越冬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越冬海拔上限 系统观察 陇南麦区
下载PDF
不同小麦抗条锈基因及小麦品种在四川的有效性 被引量:16
12
作者 章振羽 沈丽 +3 位作者 刘泰国 唐俊华 姬红丽 彭云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1,共6页
将以Avocet为背景的27份抗小麦条锈病近等基因系、131个抗性基因型较明确的小麦抗源品种和59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和抗源以及和感病对照铭贤169分行种在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草坝(N:29°57′09.6,″E:103°07′11.9,″海拔525.1 m)、... 将以Avocet为背景的27份抗小麦条锈病近等基因系、131个抗性基因型较明确的小麦抗源品种和59份四川小麦生产品种和抗源以及和感病对照铭贤169分行种在位于四川省雅安市草坝(N:29°57′09.6,″E:103°07′11.9,″海拔525.1 m)、梓潼县豢龙(N:31°44′07.0,″E:105°10′48.5,″海拔484.1 m)和剑阁县武连(N:31°52′21.5,″E:105°16′23.5,″海拔:481 m)的病圃中,含Yr5、Yr10、Yr15、Yr26的近等基因系、审定品种川麦43、川麦46、川麦47、川农18、川农23、绵麦39、绵麦41、绵麦42、杏麦2号、和内麦8号、区试材料C1、C5、30375和SW 18155、抗源M ega(含Yr3,4)和Hybrid 46(含Yr3 b,Yr4 b,H46)、93-1-22v-2、CP93-10-1-1-1、SMT-35、SMT-47、贵农22、贵农22-1和贵州蓝麦+MO连续两年在各病圃中表现抗病。216份品种或材料两年在雅安、剑阁和梓潼的鉴定结果中,有27个品种或材料同年在梓潼或剑阁表现感病而在雅安表现抗病,5个品种同年在梓潼或剑阁表现抗病而在雅安表现感病,紧邻阿坝州和陇南越夏菌源的剑阁、梓潼的条锈病菌毒性强于紧邻甘孜州越夏菌源的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病 抗性基因 品种 病圃 四川
下载PDF
2008年云南省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变异监测 被引量:16
13
作者 李明菊 顾中量 +4 位作者 郭方 肖文祥 张玉萍 李月秋 吉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1-86,共6页
利用19个鉴别寄主对采自云南德宏、保山、大理、昆明、曲靖、昭通6个地州12个市(县)的小麦条锈病标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明确的标样有72份,涵盖54个寄主品种。鉴定结果表明:云南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复杂,小种类型丰富,本研究共监测到1... 利用19个鉴别寄主对采自云南德宏、保山、大理、昆明、曲靖、昭通6个地州12个市(县)的小麦条锈病标样进行生理小种鉴定,结果明确的标样有72份,涵盖54个寄主品种。鉴定结果表明:云南小麦条锈菌群体结构复杂,小种类型丰富,本研究共监测到18个小种或致病类型,分别是条中17、条中18、条中21、洛10-6、条中31、条中32、Hybrid 46致病类群(Hy-5、Hy-6、Hy-7、Hy-8)、水源11致病类群(水-1、水-3、水-4、水-5、水-10、水-11、水-12、水-14)。其中,条中32处于首位,出现频率为44.44%,其次为水-14,出现频率为16.67%;处于第三位的是水-4,出现频率为5.56%;第四位是Hy-8和水-11,出现频率为4.17%;这几个小种为云南本年度优势小种,是当前抗条锈育种的主要对象。其它小种和致病类型出现频率都低于3%,为本年度次要小种。对7个抗条锈基因Yr1、Yr3、Yr3 b4 b、Yr6、Yr9、YrA、YrSu有毒力的毒性基因出现频率依次为93.01%、91.67%、55.56%、61.11%、77.78%、90.28%、93.06%,从其频率衡量,可认为这些基因已丧失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生理小种 抗锈育种 云南
下载PDF
中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演化及遗传重组 被引量:16
14
作者 詹刚明 王建锋 +2 位作者 王晓杰 黄丽丽 康振生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15-1822,共8页
【目的】探索中国小麦条锈菌主要生理小种毒性演化关系及小种间的亲缘关系,以期寻找生理小种遗传重组的分子证据,进而揭示中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毒性变异机制。【方法】采用鉴别寄主分析毒性法和TP-M13-SSR荧光标记技术,对12年来收集... 【目的】探索中国小麦条锈菌主要生理小种毒性演化关系及小种间的亲缘关系,以期寻找生理小种遗传重组的分子证据,进而揭示中国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毒性变异机制。【方法】采用鉴别寄主分析毒性法和TP-M13-SSR荧光标记技术,对12年来收集的21个菌系进行毒性鉴定,并对其夏孢子基因组DNA进行SSR标记分析。【结果】毒性分析和SSR分析各将供试菌系聚为4个类群,两者的相关系数为r=0.21。另外,13对SSR引物中有2对引物显示条锈菌生理小种存在重组现象。【结论】中国条锈菌生理小种毒性多样性丰富,但遗传分化较低,条锈菌夏孢子阶段的体细胞遗传重组可能为毒性变异的主要方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毒性分析 SSR标记 遗传重组
下载PDF
小偃6号成株期高温抗条锈性遗传分析 被引量:16
15
作者 马东方 周新力 +2 位作者 井金学 王文立 王岭岭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3-37,共5页
为揭示小偃6号抗病机制和培育持久抗病品种,采用常规杂交分析方法,在小麦抽穗期利用小麦条锈菌小种CYR30、CYR32和Su11-4对小偃6号、铭贤169及其杂交F1、F2、F2∶3接种,平均气温达到21℃时对小偃6号进行了抗条锈性调查和遗传分析。结果... 为揭示小偃6号抗病机制和培育持久抗病品种,采用常规杂交分析方法,在小麦抽穗期利用小麦条锈菌小种CYR30、CYR32和Su11-4对小偃6号、铭贤169及其杂交F1、F2、F2∶3接种,平均气温达到21℃时对小偃6号进行了抗条锈性调查和遗传分析。结果显示,接种CYR30、CYR32时,F1代表现高感,F2代群体中抗感分离比例符合1 R∶15 S的理论比例。接种Su11-4时,F1代表现高抗,F2代群体中抗感分离比例符合3R∶1S的理论比例。研究表明小偃6号对CYR30、CYR32的抗病性均由2对隐性基因累加作用控制,对Su11-4的抗病性由1对显性基因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偃6号 小麦条锈菌 成株高温抗条锈性 遗传分析
原文传递
中国小麦条锈菌主要流行菌系的寄生适合度研究 被引量:14
16
作者 王保通 李高宝 +4 位作者 李强 王芳 史亚千 刘倩如 康振生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2-87,共6页
为了预测我国未来小麦条锈菌的优势种群,本研究采用抗性组分法测定了我国条锈菌主要流行菌系的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决定我国小麦条锈菌最重要的寄生适合度属性为条锈菌的产孢能力(繁殖力),其次为条锈菌的侵染能力,再次为扩展能力;建... 为了预测我国未来小麦条锈菌的优势种群,本研究采用抗性组分法测定了我国条锈菌主要流行菌系的寄生适合度。结果表明:决定我国小麦条锈菌最重要的寄生适合度属性为条锈菌的产孢能力(繁殖力),其次为条锈菌的侵染能力,再次为扩展能力;建立了小麦条锈菌寄生适合度属性3个主成份的数学模型;在供试的菌系中,Su11-4、Su11-14和CY32相对寄生适合度较高,已经成为我国目前小麦条锈菌的优势小种(类型);CY31由于其寄生适合度较低,出现频率逐年下降,已成为次要小种,感染"中四"苗期的新菌系T4类型,由于其寄生适合度低,也不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的流行小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流行菌系 寄生适合度
原文传递
青海东部麦区小麦条锈菌越冬调查初报 被引量:15
17
作者 姚强 郭青云 +3 位作者 闫佳会 张贵 侯生英 陈万权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78-583,共6页
随着气候变暖及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青海省东部冬小麦的种植不断向高海拔地区扩展,为勘定小麦条锈菌在青海冬麦区的越冬情况,2008—2012年以青海省民和、乐都、尖扎、化隆、循化、贵德等地为试点,按照海拔梯度设立观测圃进行定点越冬观察... 随着气候变暖及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青海省东部冬小麦的种植不断向高海拔地区扩展,为勘定小麦条锈菌在青海冬麦区的越冬情况,2008—2012年以青海省民和、乐都、尖扎、化隆、循化、贵德等地为试点,按照海拔梯度设立观测圃进行定点越冬观察。结果表明,一般年份小麦条锈菌在青海省东部地区海拔1 777~2 233 m均可越冬。不同年份间条锈菌能否越冬及越冬率的高低差异很大,当1月份平均气温在-8.0℃以下时,条锈菌在所有区域均不能越冬;当1月份平均气温在-5.0℃以上时,条锈菌能够越冬。此外,1—3月的降水量对小麦条锈菌的越冬也有影响。不同海拔地区条锈菌的越冬率存在一定差异,总趋势是海拔越低病菌越冬率越高,海拔越高病菌越冬率越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冬麦区 小麦条锈菌 越冬海拔上限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应用HYSPLIT-4模式分析小麦条锈病菌远程传播事例 被引量:15
18
作者 王海光 杨小冰 马占鸿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183-193,共11页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大区流行与病原菌的远程传播密切相关。预测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的关键是搞清病原菌的远程传播路线和孢子云浓度变化规律。气流是菌源传播的主要动力,因此,气流运动的物理模型是对小麦条锈病菌远程传播事例分析的有力... 小麦条锈病的发生及大区流行与病原菌的远程传播密切相关。预测小麦条锈病大区流行的关键是搞清病原菌的远程传播路线和孢子云浓度变化规律。气流是菌源传播的主要动力,因此,气流运动的物理模型是对小麦条锈病菌远程传播事例分析的有力工具。本研究利用再分析格点资料(NCEP/NCAR Reanalysis Data),基于HYSPLIT-4模式,对历史上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远程传播的经典事例(分别发生于1960、1964、1975和1983年)进行了分析,着落区孢子浓度时间序列模拟结果与观察到病害发生前几天的降雨事件是相符的,结果表明小麦条锈病的远程传播及发生时间可通过计算大气环流运动来预测,病原菌孢子的沉降除由于孢子自身重力而引起的沉降外,很大程度上还受到降雨引起的湿沉降的影响。HYS-PLIT-4模式可用于探讨我国小麦条锈病区域间菌源传播关系问题,进行病害的预测预报,进一步指导我国小麦条锈病越夏和越冬调查以及菌源区综合治理和小麦品种布局。该研究在方法和技术上也可为研究其它病原菌远程传播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菌 远程传播 HYspLIT-4模式
原文传递
小麦条锈菌条中32号生理小种SCAR检测标记的建立 被引量:11
19
作者 张勃 郝保军 +5 位作者 王保通 李强 李高宝 郭海鹏 王芳 康振生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7-181,共5页
【目的】建立具有应用价值的小麦条锈菌条中32生理小种的SCAR检测标记。【方法】用100条随机引物对我国目前主要流行的12个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进行RAPD筛选,寻找特异性片断,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将该特异性片段转化成条中32号小种的SCA... 【目的】建立具有应用价值的小麦条锈菌条中32生理小种的SCAR检测标记。【方法】用100条随机引物对我国目前主要流行的12个小麦条锈菌生理小种进行RAPD筛选,寻找特异性片断,并对其进行克隆、测序,将该特异性片段转化成条中32号小种的SCAR专化型标记。设计并合成SCAR特异性引物,对不同来源的条中32号进行SCAR检测。【结果】引物S1271从条中32号生理小种中扩增出长度为320 bp的特异片段,该片段可作为条中32号的SCAR标记。从不同来源的条中32号生理小种中扩增出了筛选到的SCAR标记。【结论】成功建立了条中32专化SCAR标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菌 条中32号 RAPD SCAR 分子标记
下载PDF
小偃6号高温下抗条锈性的遗传分析 被引量:8
20
作者 姚秋燕 徐智斌 +2 位作者 王美南 井金学 商鸿生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7-121,共5页
小偃6号是20世纪70年代末利用长穗偃麦草基因育成的小麦品种,具有高温抗条锈性,研究其抗条锈遗传基础,对揭示其抗病机制和培育持久抗病品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常规杂交分析方法,在20~22℃条件下,用小麦条锈菌系CY29、CY30、CY31、C... 小偃6号是20世纪70年代末利用长穗偃麦草基因育成的小麦品种,具有高温抗条锈性,研究其抗条锈遗传基础,对揭示其抗病机制和培育持久抗病品种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采用常规杂交分析方法,在20~22℃条件下,用小麦条锈菌系CY29、CY30、CY31、CY32和Su-4分别接种小偃6号、铭贤169及其杂交F2代各株系幼苗,对小偃6号进行了抗条锈性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小偃6号对菌系CY31、CY29和Su-4的抗病性是由1显1隐2对基因独立遗传控制;对菌系CY30和CY32的抗病性由2对互补显性基因控制。此研究结果为选育持久抗病品种提供了必要的遗传信息,建议作为抗源在抗病育种中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偃6号 小麦条锈菌 高温抗条锈性 遗传分析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