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3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紫草素及其衍生物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2
1
作者 朱梦媛 王汝冰 +1 位作者 周文 李绍顺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8-593,共6页
紫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涉及多个靶点。本文在文献报道的基础上,对紫草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在诱导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坏死... 紫草的主要有效成分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已被证实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涉及多个靶点。本文在文献报道的基础上,对紫草素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紫草素及其衍生物在诱导细胞凋亡、诱导细胞坏死、以基质金属蛋白酶为作用靶点、作用于蛋白酪氨酸激酶、抗肿瘤血管再生等方面的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最后对紫草素类衍生物抗肿瘤活性的研究现状进行概述,并对以紫草素为先导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加以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草素 抗肿瘤作用 细胞凋亡 细胞坏死 基质金属蛋白酶 蛋白酪氨酸激酶 抗肿瘤血管再生
原文传递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磷酸化JAK2、STAT3蛋白表达及细胞凋亡 被引量:29
2
作者 谢惠芳 徐如祥 +2 位作者 魏继鹏 姜晓丹 刘振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208-211,218,共5页
目的观察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ting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磷酸化J... 目的观察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blotting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研究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以缺血周边区表达最明显,再灌注24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再灌注168h仍有少量表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细胞也显著增多,再灌注24h达高峰,凋亡细胞的变化与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变化一致。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引发JAK2、STAT3的活化及超量表达可能与神经细胞生存和凋亡有关,JAK2/STAT3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再灌注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 凋亡
下载PDF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细胞内信号传导 被引量:11
3
作者 谭玉梅 范立青 卢光琇 《生命科学研究》 CAS CSCD 2002年第S1期29-33,共5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表面的多功能跨膜蛋白分子,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EGFR与配体结合后启动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不同的通路之间存在交叉对话(Cross-talks)共同完成细胞生理功能.对EGFR的深入研究,不仅可阐明...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是一种存在于细胞表面的多功能跨膜蛋白分子,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EGFR与配体结合后启动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不同的通路之间存在交叉对话(Cross-talks)共同完成细胞生理功能.对EGFR的深入研究,不仅可阐明细胞生长和发育等重要的生命过程,而且在医药和工业上也将有广泛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信号传导通路 酪氨酸蛋白激酶
下载PDF
复方红芪提取液对许旺细胞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姜保国 蒋岩 +3 位作者 李平均 任侠飞 张殿英 张宏波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 在对复方红芪提取液的研究中 ,发现其能促进外周神经损伤的修复 ,并发现其有促进许旺细胞增殖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索复方红芪提取液对神经修复影响的机制 ,观察其对许旺细胞中的酪氨酸蛋白激酶 (PTKs)活性的影响。 方法 使用... 目的 在对复方红芪提取液的研究中 ,发现其能促进外周神经损伤的修复 ,并发现其有促进许旺细胞增殖的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索复方红芪提取液对神经修复影响的机制 ,观察其对许旺细胞中的酪氨酸蛋白激酶 (PTKs)活性的影响。 方法 使用按 1∶160 0 ,1∶32 0 0 ,1∶64 0 0 ,1∶12 80 0稀释的复方红芪提取液 ,培养新鲜切取的SD大鼠坐骨神经。于培养后第 2 4、48和 96h时 ,使用 [Iγ 32 P]ATP掺入、液闪计数法 ,观察许旺细胞中PTKs的活性变化。使用神经生长因子 (NGF)作阳性对照 ,正常培养液作阴性对照。 结果 正常培养条件下 ,离体神经中许旺细胞的PTKs呈无活性状态。神经生长因子组可见PTKs轻度升高 ,至 96h活性仍有活性且较前稍强 ,峰值为 0 15 48。红芪组可见PTKs活性显著增加 ,随后即下降。峰值出现在第 48h ,1∶160 0 ,1∶32 0 0和 1∶64 0 0三种浓度间变化不明显 ,峰值分别为0 44 60、0 332 6和 0 4169,1∶12 80 0浓度时PTKs活性无变化。秩和检验第 48h、1∶64 0 0以上浓度的红芪培养与神经生长因子及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 ,以后各时间间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不同浓度的红芪提取液培养不同时间 ,PTKs活性呈负相关变化 ,秩和检验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5 )。 结论 复方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红芪 许旺细胞 酪氨酸蛋白激酶 细胞增殖 神经修复
原文传递
新型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5
作者 彭珧 张怡轩 郑更新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51-456,共6页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肿瘤作用机理及其研究进展。方法综述了最新发现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化学结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及其发展方向等内容。结果结论蛋白酪氨酸激酶与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有着密切的关... 目的探讨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抗肿瘤作用机理及其研究进展。方法综述了最新发现的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化学结构、抗肿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及其发展方向等内容。结果结论蛋白酪氨酸激酶与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凋亡有着密切的关系,在细胞生命活动的信号转导途径中扮演着十分关键的角色,筛选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经成为开发抗肿瘤药物的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激酶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信号转导 抗肿瘤药物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欣 高金恒 陈国良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005-1012,共8页
目的综述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方法根据已报道的PTK抑制剂的相关文献,将其分为国外已经上市、国外处于临床研究和我国自主研发的PTK抑制剂进行具体介绍。结果 PTK在细胞内的信号... 目的综述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的研究进展。方法根据已报道的PTK抑制剂的相关文献,将其分为国外已经上市、国外处于临床研究和我国自主研发的PTK抑制剂进行具体介绍。结果 PTK在细胞内的信号转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与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密切相关,目前已经有多种结构的PTK抑制剂类抗肿瘤药物上市或进入临床研究。结论随着PTK的作用机制及构效关系研究的不断深入,该类药物终将成为治疗肿瘤的有效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酪氨酸激酶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抗肿瘤
下载PDF
双歧杆菌对实验性大肠癌蛋白酪氨酸激酶信号传导链的影响 被引量:10
7
作者 王立生 朱惠明 +4 位作者 潘令嘉 黄勋 马晓东 张亚历 周殿元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4-136,共3页
目的 从信号转导这一层次探索青春型双歧杆菌的抑瘤途径。方法 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用膜结合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测定了大肠癌组织蛋白酪氨酸激酶(PTK)、蛋白激酶C(PKC)α、βI、βⅡ、γ、ε和ξ的活性... 目的 从信号转导这一层次探索青春型双歧杆菌的抑瘤途径。方法 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用膜结合法、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免疫组织化学分别测定了大肠癌组织蛋白酪氨酸激酶(PTK)、蛋白激酶C(PKC)α、βI、βⅡ、γ、ε和ξ的活性以及核因子(NF)-κB的活化状况。结果双歧杆菌注射组大肠癌组织PTK的活性、PKCα和βⅡ的平均荧光强度以及NF-κB的阳性细胞密度均明显低于肿瘤对照组(P<0.01),而PKCβI、γ、ε和ξ的平均荧光强度在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青春型双歧杆菌体内能显著降低大肠癌PTK和PKCα、βⅡ的活性,同时也能抑制其NF-κB的活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歧杆菌 大肠癌 蛋白酪氨酸激酶 信号传导链 实验研究
原文传递
酪氨酸激酶Syk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6
8
作者 丁永斌 武正炎 +4 位作者 王水 范萍 查小明 郑伟 刘晓安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37-139,共3页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Syk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生成及转移的关系 ,以及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p5 3、HER2 /neu基因的关系。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4 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以及 15例良性乳房... 目的 探讨酪氨酸激酶Syk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生成及转移的关系 ,以及与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 (PR)、p5 3、HER2 /neu基因的关系。方法 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 4 0例乳腺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以及 15例良性乳房纤维瘤组织中SykmRNA的表达 ,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4 0例乳腺癌组织中ER、PR、p5 3、HER2 /neu的表达的情况。结果 所有正常乳腺组织都有Syk基因的表达 ,而 4 0例乳腺癌组织中只有 9例表达 ,正常乳腺与乳腺癌组织中Syk基因表达率差异有显著意义 (χ2 =4 7 4 ,P <0 0 5 ) ,且乳腺癌组织中SykmRNA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 (t =3 4 1,P <0 0 5 )。有淋巴结转移的 18例乳腺癌组织中 ,1例有Syk基因表达 ,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SykmRNA的表达率和表达水平显著降低 (χ2 =3 77,P <0 0 5 ,t=2 74 ,P <0 0 5 )。SykmRNA表达与 p5 3基因的表达呈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酸激酶 SYK基因 乳腺癌 表达 癌组织
原文传递
内毒素诱导的细胞内信息转导 被引量:10
9
作者 单于 陆大祥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85-88,共4页
Depending on LBP/CD14 systems, LPS activates a series of signal-transducing systems in cells. Protein tyrosin kinase(PTK)system,ceramide activated kinase(CAK)system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ells signal-transdu... Depending on LBP/CD14 systems, LPS activates a series of signal-transducing systems in cells. Protein tyrosin kinase(PTK)system,ceramide activated kinase(CAK)system might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cells signal-transducing.This article give a summary about signal transduction in cells induced by endotox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毒素类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神经酰胺类 信号传递
下载PDF
小分子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12
10
作者 康从民 代英杰 +1 位作者 王巧燕 吕英涛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70-1178,共9页
随着大量的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出现以及部分此类药物在临床上抗肿瘤方面的成功应用,对于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已上市的10种蛋白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并按作用机制的不同将其分为TypeⅠ和Typ... 随着大量的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出现以及部分此类药物在临床上抗肿瘤方面的成功应用,对于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已上市的10种蛋白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并按作用机制的不同将其分为TypeⅠ和TypeⅡ两类。介绍了两种尚无上市药物的新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并对开发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方法进行了简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肿瘤 蛋白酪氨酸激酶 小分子抑制剂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蛋白激酶C和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1
作者 刘兴德 陈运贞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0年第1期20-22,共3页
为探讨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早期以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及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激动剂和抑... 为探讨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早期以及蛋白激酶C(Protein kinase C,PKC)及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激动剂和抑制剂对缺血再灌注(I/R)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IP效能发挥通路中PKC和PTK的关系。用TUNEL法检测I/R心肌细胞凋亡。结果显示:1、IP早期能显著降低I/R心肌细胞凋亡(P<0.01);2、PKC激动剂PMA及PTK激动剂anisomycin均能显著降低I/R心肌细胞凋亡(P<0.01);3、PKC抑制剂灯盏花素不能阻断anisomycin降低I/R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而PTK抑制剂lavendustin A则能阻断PMA的效应。上述研究显示:PMA和anisonycin能模拟IP早期的抗I/R心肌细胞凋亡的作用;并提示在IP信息传递通路中PTK位于PKC的下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激酶C 酷氨酸激酶 细胞凋亡 心肌缺血
下载PDF
脑缺血大鼠海马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的激活及其调控(英文)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洪春 张光毅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11-316,共6页
以往的研究表明 ,在脑缺血 /再灌注的皮层和纹状体组织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 3 (STAT3 )被激活。本实验旨在研究SD大鼠四动脉结扎诱导的全脑缺血是否引起海马组织STAT3的快速激活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 ,脑缺血导致STAT3快速磷酸化... 以往的研究表明 ,在脑缺血 /再灌注的皮层和纹状体组织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 3 (STAT3 )被激活。本实验旨在研究SD大鼠四动脉结扎诱导的全脑缺血是否引起海马组织STAT3的快速激活及其调控机制。结果表明 ,脑缺血导致STAT3快速磷酸化激活及DNA结合活性增加。胞浆STAT3的磷酸化水平从缺血 5min起就显著增高 ,10min达高峰 (增加约 1 7倍 ) ,然后开始下降。核内STAT3的磷酸化水平则逐渐增加 ,缺血 3 0min时达高峰 (增加约2 3倍 )。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显示 ,STAT3的DNA结合活性从缺血 5min起就显著增加 ,3 0min达高峰 (增加约3 2倍 )。进一步的研究表明 ,缺血前 2 0min腹腔注射给药 ,然后缺血 3 0min ,发现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染料木黄酮和抗氧化剂N 乙酰半胱氨酸能显著地抑制核内STAT3的磷酸化水平及DNA结合活性的增加 (磷酸化水平从 2 3和2 5倍分别降为 1 2和 1 4倍 ,DNA结合活性则从 2 8和 3 7倍分别降为 1 1和 1 5倍 ) ,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抑制剂矾酸钠则能明显地促进他们的增高 (磷酸化水平从 2 0倍增到 3 4倍 ,DNA结合活性从 3 1倍增为 5 1倍 )。这些结果提示 ,蛋白酪氨酸激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可能共同参与了缺血诱导STAT3的激活调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物学 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子-3(STAT3) 脑缺血 蛋白酪氨酸激酶 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氧化应激
下载PDF
TGF-β_1或IFN_γ影响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中PTK的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张选奋 李荟元 +2 位作者 鲁开化 郭树忠 张琳西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6-39,共4页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激酶 (proteintyrosinekinase,PTK)在TGF β1 刺激或IFN γ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hypertrophicscarfibroblast,HS FB)和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normalskinfibroblast,NS FB)增殖和合成胶原中的作用。方法 用T... 目的 探讨蛋白酪氨酸激酶 (proteintyrosinekinase,PTK)在TGF β1 刺激或IFN γ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 (hypertrophicscarfibroblast,HS FB)和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 (normalskinfibroblast,NS FB)增殖和合成胶原中的作用。方法 用TGF β1 或IFN γ处理培养的HS FB和NS FB ,用32 P掺入底物法测定PTK活性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 ,放射免疫法测定胶原合成。结果 TGF β1不活化PTK但呈时间依赖性刺激HS FB和NS FB增殖和胶原合成 ,5 ,7,4 5 三羟 (基 )异黄酮 (异黄酮 )不影响TGF β1 的作用。短暂使用IFN γ增加HS FB和NS FB增殖和胶原合成 ,伴有PTK活化 ,随后PTK活性恢复 ,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也被抑制 ;异黄酮可逆转IFN γ的作用。HS FB的酶活性、增殖和合成胶原能力稍强于NS FB ,但P >0 0 5。结论 PTK不介导TGF β1 的信号 ,但部分介导IFN γ短期升高FB增殖和胶原合成的效应 ,而PTK与IFN γ的长期抑制效应无关。抑制或活化PTK可抑制或刺激FB增殖和合成胶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GF-β1 IFN-Γ 增生性瘢痕 成纤维细胞增殖 胶原合成 PTK 信号转导
原文传递
JAK2/STAT3信号通路介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与凋亡 被引量:9
14
作者 唐梅 张钲 +2 位作者 伏静媛 宁金民 王银娣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54-1358,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凋亡与信号传导子和激活子3(STAT3)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明确以JAK2/STAT3为靶向的信号传导在VSMCs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将酪氨酸激酶(JAK2)抑制剂AG490,作用于大鼠VSMCs,运用MTT法检测细胞增... 目的研究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凋亡与信号传导子和激活子3(STAT3)信号传导通路的关系,明确以JAK2/STAT3为靶向的信号传导在VSMCs中的分子调控机制。方法将酪氨酸激酶(JAK2)抑制剂AG490,作用于大鼠VSMCs,运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VSMCs凋亡;W estern b lot检测JAK2、STAT3、cyc lin D1、BCL-2的表达及相关蛋白磷酸化活性。结果AG490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方式抑制VSMCs增殖,促进其凋亡。P-JAK2、P-STAT3、cyc lin D1、BCL-2表达水平随作用时间延长而下降(P<0.01)。结论癌基因STAT3信号传导通路调控了AG490对VSMCs作用的细胞内信号传导机制,最终通过其下游靶基因cyc lin D1、BCL-2影响VSMCs的增殖与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平滑肌细胞 转录作号传导子和激活子3 酪氨酸激酶 增殖 凋亡
下载PDF
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伊马替尼治疗后ABL激酶区点突变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秦亚溱 刘艳荣 +10 位作者 李金兰 阮国瑞 主鸿鹄 江倩 付家瑜 陆颖 常艳 李玲娣 黄晓军 陈珊珊 丘镜滢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5期3186-3189,共4页
目的研究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ABL酪氨酸激酶区点突变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巢式PCR扩增30例伊马替尼治疗时处于加速/急变或慢性期后期,伊马替尼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在治疗不同时间的45例CML患者的骨髓标本,检测bcr/abl融合m... 目的研究伊马替尼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患者ABL酪氨酸激酶区点突变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巢式PCR扩增30例伊马替尼治疗时处于加速/急变或慢性期后期,伊马替尼临床治疗效果不佳,在治疗不同时间的45例CML患者的骨髓标本,检测bcr/abl融合mRNA的abl激酶区,纯化、测序并进行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13例患者检出点突变(43.3%),类型分别为E255K4例,G250E4例,F359C+G250E、E355G、M244V、Y253H及D276G1各1例。其中12例发生疾病进展,转入加速/急变期,8例疾病进展时表现为纯合型点突变,3例为野生与突变型ABL同时存在(1例无进展时标本)。加速/急变期患者(1.5~30个月,中位5个月)明显早于慢性期后期患者(11~45个月,中位25.5个月)检出点突变(P<0.05)。4/7例随访患者在急变前的7~15个月分别检测到不同程度的点突变。结论ABL激酶区点突变是伊马替尼治疗CML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定期监测ABL激酶区点突变有助于及早采取干预治疗,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蛋白质酪氨酸激酶 点突变 伊马替尼
原文传递
糖尿病相关的主要酶靶及其治疗药 被引量:7
16
作者 陈娟 师彦平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509-512,共4页
酶功能的紊乱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综述了近年来与糖尿病关系较为密切的酶 ,包括α 葡萄糖苷酶、醛糖还原酶、一氧化氮合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肉碱脂酰转移酶Ⅰ和Ⅱ、蛋白激酶C、二肽基肽酶Ⅳ、蛋白酪氨酸激酶、... 酶功能的紊乱在糖尿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综述了近年来与糖尿病关系较为密切的酶 ,包括α 葡萄糖苷酶、醛糖还原酶、一氧化氮合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肉碱脂酰转移酶Ⅰ和Ⅱ、蛋白激酶C、二肽基肽酶Ⅳ、蛋白酪氨酸激酶、蛋白酪氨酸磷酸酶 ,并介绍了以这些酶为作用靶点的药物开发研制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Α-葡萄糖苷酶 醛糖还原酶 蛋白酪氨酸激酶
下载PDF
蛋白酪氨酸激酶在IL-1β和TNF-α诱导类风湿关节炎成纤维样滑膜细胞MAPKs活化中的作用 被引量:4
17
作者 孙铁铮 吕厚山 药立波 《风湿病学杂志》 CSCD 2000年第3期135-139,共5页
目的 比较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与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fibroblast likesynoviocytes,FLS)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状态的差异 ;探讨RAFLS中 ,蛋白酪氨酸激酶 (proteintyrosinekinase,PTK)在IL 1... 目的 比较类风湿关节炎 (rheumatoidarthritis,RA)与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OA)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fibroblast likesynoviocytes,FLS)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状态的差异 ;探讨RAFLS中 ,蛋白酪氨酸激酶 (proteintyrosinekinase,PTK)在IL 1β和TNF α作用下有丝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ito genactivatedproteinkinase ,MAPKs)活化中的作用。 方法 滑膜细胞原代培养 ,流式细胞仪鉴定滑膜细胞型别 ,提取蛋白进行SDS PAGE单相电泳和ICE PAGE双相电泳分离后 ,用Westernblots检测FLS蛋白磷酸化的状态。结果 滑膜细胞培养至第三代时 ,CD3、CD14、CD2 0、CD11b、vonWillebrandfactor阳性细胞比例小于 1% ;RAFLS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程度是OAFLS的 4~ 6倍 ;IL 1β和TNF α可以瞬时引起RAFLS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增加 ,并在短时间内激活MAPKs(ERK2 ,JNK2 和p38为主 ) :genistein对ERK2 活化抑制作用显著 ,而对于JNK2 、p38,活化的抑制则较弱。 结论 原代培养的滑膜细胞当传代至第三代时即可以获得型别均一的成纤维样滑膜细胞 ;RAFLS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状态较OAFLS明显增高 ;IL 1β和TNF α可以瞬时引起RAFLS蛋白酪氨酸磷酸化程度增加 ,激活MAPKs通路 (EPK2 、JNK2 、p38)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FLS PTK IL-1Β TNFα MAPKS
原文传递
酪氨酸激酶和磷酸酶及蛋白激酶C在As_2O_3调控NB4细胞和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周晋 孟然 +3 位作者 隋新华 Lu Meng 王德生 杨宝峰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600-604,共5页
目的 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及蛋白激酶C(PKC)在三氧化二砷 (As2O3 )调控白血病细胞和人脑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观察As2 O3 对人脑皮层神经元和白血病细胞的胞浆游离钙 ([Ca2 + ]i)浓度的影响。方法 用Fluo 3/AM... 目的 研究蛋白酪氨酸激酶和蛋白酪氨酸磷酸酶及蛋白激酶C(PKC)在三氧化二砷 (As2O3 )调控白血病细胞和人脑皮层神经元凋亡中的作用 ,观察As2 O3 对人脑皮层神经元和白血病细胞的胞浆游离钙 ([Ca2 + ]i)浓度的影响。方法 用Fluo 3/AM荧光探针标记人白血病细胞和人脑皮层神经元[Ca2 + ]i,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实时测定不同浓度As2 O3 干预后 [Ca2 + ]i的变化并观察蛋白酪氨酸激酶和磷酸酶抑制剂对 [Ca2 + ]i变化的影响。磷基转移法测定细胞膜和胞浆的PKC活性。琼脂糖凝胶电泳法观察细胞DNA的片段化。结果  1μmol /L的As2 O3 使NB4细胞的 [Ca2 + ]i明显增高 ,而对人脑皮层神经元 [Ca2 + ]i影响不明显。 2 μmol /L以上的As2 O3 引起两种细胞 [Ca2 + ]i增高 ,此作用被磷酸酶抑制剂钒酸盐呈浓度依赖性促进 ,被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金雀异黄素呈浓度依赖性抑制 ,2 ,5 ,10μmol/L钒酸盐作用 2 4 0s时NB4细胞的 [Ca2 + ]i总增加率分别为 (6 .5± 2 .3) % ,(2 1.7± 2 .1) %和 (4 9.2± 2 .5 ) % ;人脑皮层神经元为 (6 .7± 2 .1) % ,(19.4± 2 .5 ) %和 (5 2 .3± 2 .7) % ;2 ,5 ,10 μmol/L金雀异黄素作用 2 4 0s时NB4细胞的总抑制率分别为 (6 .7± 2 .9) % ,(2 5 .6± 2 .5 ) %和 (5 2 .2± 3.5 ) %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2O3 脑皮层 [CA^2+]I NB4细胞 神经元 PKC 升高 人脑 去磷酸化 片段
原文传递
染料木黄酮对MDA-MB-453乳腺癌细胞uPA表达及PTK活性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余小平 糜漫天 朱俊东 《营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11-215,共5页
目的: 观察染料木黄酮(亦称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对MDA-MB-453乳腺癌细胞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表达及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活性的影响,探讨Gen抗HER-2... 目的: 观察染料木黄酮(亦称三羟异黄酮,genistein,Gen)对MDA-MB-453乳腺癌细胞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urokinas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uPA)表达及蛋白酪氨酸激酶(protein tyrosine kinase,PTK)活性的影响,探讨Gen抗HER-2/neu高表达乳腺癌血管生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5×10-5mol/L Gen处理MDA-MB-453细胞24、48、72 h后,应用Western blot、免疫沉淀、RT-PCR及激酶活性分析法检测Gen对MDA-MB-453乳腺癌细胞uPA表达、HER-2/neu受体蛋白磷酸化水平及PTK活性变化。结果: Gen处理MDA-MB-453细胞后,uPA的mRNA和蛋白表达量下调,HER-2/neu受体蛋白磷酸化水平降低,PTK活性下降,且这种作用具有时效性。结论: Gen能有效抑制乳腺癌细胞HER-2/neu受体的PTK活性和蛋白磷酸化水平,在转录和翻译水平下调uPA的表达,从而抑制HER-2/neu高表达乳腺癌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羟异黄酮 尿激酶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 蛋白酪氨酸激酶 MDA-MB-453乳腺癌细胞
下载PDF
AG490对人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王彬 冯新顺 薛武军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 探讨AG490作为免疫抑制剂的的可能性及其基本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应用植物血凝素(PHA)和白细胞介素2(IL 2)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MLC),诱导人淋巴细胞产生增殖;观察在不同的干预剂AG490、环孢素A(CsA)及他克莫司(FK506)作用下,...  目的 探讨AG490作为免疫抑制剂的的可能性及其基本作用机制。方法 分别应用植物血凝素(PHA)和白细胞介素2(IL 2)与淋巴细胞混合培养(MLC),诱导人淋巴细胞产生增殖;观察在不同的干预剂AG490、环孢素A(CsA)及他克莫司(FK506)作用下,人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率、细胞因子(IL 2、IL 6、IFN γ)的分泌及淋巴细胞亚群分化的变化。结果 AG490在体外实验中,对于多种条件引起的人淋巴细胞(T、B淋巴细胞混合存在)增殖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对于 CD3+ 细胞及CD4+细胞,其抑制作用更为明显。可以显著抑制多种条件引起的IL 2、IFN γ的分泌,但对于IL 6分泌无抑制作用。结论 AG490是一种潜在的免疫抑制剂,具有较大的研究和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490 淋巴细胞 增殖作用 免疫抑制剂 作用机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