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 被引量:48
1
作者 郭湛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24-31,共8页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特征和实质,是社会的人的真正的奥秘。由对各类“文化”定义的分析可见,文化最为突出的特征或最具有根本性的内容是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意识方式,概括说来就是人的活动方式,而在这种活动之中内含着人的价值追求。文化...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特征和实质,是社会的人的真正的奥秘。由对各类“文化”定义的分析可见,文化最为突出的特征或最具有根本性的内容是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意识方式,概括说来就是人的活动方式,而在这种活动之中内含着人的价值追求。文化在本质上是相对稳定的人为的程序和为人的取向的统一。首先,文化是一种程序;其次,文化是人为的程序;第三,文化程序由取向引导;第四,文化取向是为人的;第五,文化以人为中心;最后,文化具有稳定性与变动性。通过扩展和深化对文化及相关问题的认识,会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当代社会文化发展的方向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 本质 程序 取向 人为 为人
原文传递
Gyromat 2000陀螺经纬仪的应用 被引量:13
2
作者 沈志明 张则宇 刘智超 《海洋测绘》 2006年第5期68-70,共3页
结合Gyrom at 2000陀螺经纬仪工作原理,对其测量过程和影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讨论。并通过实验得出有益的结论。
关键词 陀螺经纬仪 测量流程 定向精度
下载PDF
速溶豆粉的研究现状 被引量:16
3
作者 任媛媛 陈湘宁 程永强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z1期233-236,共4页
本文从速溶豆粉生产的工艺出发,介绍了速溶豆粉的研究现状,并对速溶豆粉的发展方向做出展望。
关键词 速溶豆粉 工艺 现状 展望
下载PDF
再审程序若干概念辨析 被引量:8
4
作者 亓荣霞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13-118,共6页
审判监督程序与再审程序的概念应区别开 ,再审程序才是诉讼法中规范的概念 ,应当摒弃审判监督程序的提法。从“诉”与“诉权”的角度 ,研析“申诉”、“申请再审”、与“再审之诉”的区别与关系 ,应当将不具有“诉”的性质的申诉从诉讼... 审判监督程序与再审程序的概念应区别开 ,再审程序才是诉讼法中规范的概念 ,应当摒弃审判监督程序的提法。从“诉”与“诉权”的角度 ,研析“申诉”、“申请再审”、与“再审之诉”的区别与关系 ,应当将不具有“诉”的性质的申诉从诉讼程序中取消 ,以再审之诉取代申请再审。我国立法关于申请再审的条件表述不严谨、不科学。应当借鉴国外的做法 ,规定具体的、可操作的提起再审之诉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审程序 审判监督程序 再审之诉 中国 诉讼法 概念辨析 申请再审 申诉
原文传递
庭前会议的功能定位与实践反思--以B市40个刑事案件为样本 被引量:9
5
作者 吴小军 《法学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32-140,共9页
按照刑事诉讼法和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设定,刑事庭前会议主要解决程序性争议,基本功能是归纳控辩争议焦点,确定法庭调查范围;拓展功能衍生为推动案件繁简分流,规范撤回起诉程序,协商确定审判方式。通过对B市40个刑事案件的实证分析发现,庭... 按照刑事诉讼法和相关规范性文件的设定,刑事庭前会议主要解决程序性争议,基本功能是归纳控辩争议焦点,确定法庭调查范围;拓展功能衍生为推动案件繁简分流,规范撤回起诉程序,协商确定审判方式。通过对B市40个刑事案件的实证分析发现,庭前会议解决程序性争议的功能有限,庭前会议与庭审程序的关系不明,"大庭前会议、小庭审程序"现象值得警惕,制度设计与实践操作存在一定的紧张关系。未来要谨防庭前会议替代、削弱正式庭审,避免辩护权弱化、庭审虚化等不良倾向,回归庭前会议功能,推动庭审实质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前会议 庭审程序 功能定位 庭审实质化
原文传递
试论构建档案开放程序规制的必要性及基本思路 被引量:8
6
作者 李扬新 贺军 邱柏霞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18,共4页
根据对档案开放程序规制的理解,从规范行为与保障权益、理顺责权与落实责任、推动档案开放与信息公开三个方面阐述了档案开放程序规制建设的意义,并从立法风格、立法基石及要件、文本设计要求等方面探讨了档案开放程序规制构建的基本思... 根据对档案开放程序规制的理解,从规范行为与保障权益、理顺责权与落实责任、推动档案开放与信息公开三个方面阐述了档案开放程序规制建设的意义,并从立法风格、立法基石及要件、文本设计要求等方面探讨了档案开放程序规制构建的基本思路,以完善和优化现有档案开放制度体系中的责任规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档案开放 程序规制 责任导向
下载PDF
刑事庭前会议的程序定位与价值导向 被引量:3
7
作者 吕升运 《天津法学》 2014年第3期21-27,共7页
正确认识庭前会议制度的程序定位和价值导向,是科学构建和完善该项制度的基本前提。从程序定位上讲,庭前会议既不是庭审程序,也不是公诉审查程序,而应该是庭前准备程序的核心组成部分。从价值导向上讲,庭前会议应当以防止庭审法官预断... 正确认识庭前会议制度的程序定位和价值导向,是科学构建和完善该项制度的基本前提。从程序定位上讲,庭前会议既不是庭审程序,也不是公诉审查程序,而应该是庭前准备程序的核心组成部分。从价值导向上讲,庭前会议应当以防止庭审法官预断、促进司法公正为第一位的价值目标,而效率只是庭前会议制度价值体系当中不可或缺的必要补充。这两者的明确,对于庭前会议各项具体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庭前会议 程序定位 价值导向
下载PDF
庭审实质化:司法公正的必由之路 被引量:2
8
作者 杨帆 《辽宁警专学报》 2015年第2期5-9,共5页
司法公正,是衡量一国法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庭审实质化,是实现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当事人合法诉讼权利的必要保障。确保庭审实质化,要加强立法,完善庭审实质化的顶层设计;转变理念,正确对诉讼活动的参与人进行角色定位;... 司法公正,是衡量一国法制文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庭审实质化,是实现法律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当事人合法诉讼权利的必要保障。确保庭审实质化,要加强立法,完善庭审实质化的顶层设计;转变理念,正确对诉讼活动的参与人进行角色定位;立足当下、推陈出新,不断加强庭审相关保障制度的建设并落到实处;全面发展,不断推动司法队伍的知识化、专业化和高端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诉讼 庭审实质化 价值取向 庭审理念 框架完善
下载PDF
改革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探索
9
作者 程宗璋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0-64,共5页
审前准备程序的价值取向是以“确保公正 ,兼顾效率、效益”为原则。为此 ,我国的审前准备程序应当把当事人主义与法院的监督、指导相结合 ,对该程序的主持由主审法官改为书记员 ;应建立举证时限制度 ,作为审前准备程序的前提与保障 ;对... 审前准备程序的价值取向是以“确保公正 ,兼顾效率、效益”为原则。为此 ,我国的审前准备程序应当把当事人主义与法院的监督、指导相结合 ,对该程序的主持由主审法官改为书记员 ;应建立举证时限制度 ,作为审前准备程序的前提与保障 ;对我国审前准备程序的内容、阶段提出新的设计方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前准备程序 价值取向 法官角色调整 改革
下载PDF
一种基于层次聚类的软件架构恢复方法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寒 佟宁 陈峰 《计算机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5-78,共4页
针对软件聚类侧重相似度测度而欠缺考虑实体和特征的特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聚类的软件架构恢复方法(HCSAR)。该方法有针对性地选取实体和特征,提出特征的多重加权策略,采用信息丢失度作为相似度测度,选取和设计软件聚类的客观和... 针对软件聚类侧重相似度测度而欠缺考虑实体和特征的特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聚类的软件架构恢复方法(HCSAR)。该方法有针对性地选取实体和特征,提出特征的多重加权策略,采用信息丢失度作为相似度测度,选取和设计软件聚类的客观和主观评估准则。与目前效果较好的软件聚类方法相比,HCSAR在聚类中期能生成更多的簇,主观判定数更低,能够通过调整关注点获得不同的聚类结果,使用设计的评估准则分析聚类结果还能有效辅助系统划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聚类 架构恢复 面向对象 面向过程 系统划分
下载PDF
浅析法律论证理论视域中的民事诉讼理论——以阿列克西理论为切入点的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梁智刚 《政法学刊》 2008年第1期27-30,共4页
籍由阿列克西"实践正确性的程序理论",程序理念的进化和程序性的技术客观上有助于个案评价的理性辨别、判断和选择,并能够对判决的形成过程施加理性的控制。因此在法律论证理论的视域中,通过对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程序架构、... 籍由阿列克西"实践正确性的程序理论",程序理念的进化和程序性的技术客观上有助于个案评价的理性辨别、判断和选择,并能够对判决的形成过程施加理性的控制。因此在法律论证理论的视域中,通过对我国民事诉讼理论、程序架构、以及具体程序运作的分析,尝试为程序取向的判决正当化机制提供新的解释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论证理论 民事诉讼 判决证立 程序取向 法律论辩
原文传递
教学目标设计的流程与倾向探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陈大路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7年第12期142-144,共3页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设计的目的在于明确教学方向,促使教师课堂教学有的放矢,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目标设计的流程包括研读文本、分析学情、建构目标、预测调整等,遵循教学目标设计的流程,确定的教学... 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教学目标设计的目的在于明确教学方向,促使教师课堂教学有的放矢,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目标设计的流程包括研读文本、分析学情、建构目标、预测调整等,遵循教学目标设计的流程,确定的教学目标才会具体且有可操作性。教学目标设计中有知识倾向与活动倾向、应试倾向与非应试倾向等,不同的倾向会确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应针对不同倾向,设计能满足学生个体需要且合理的教学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目标设计 流程 倾向
下载PDF
对我国民事再审程序之理论基础的探讨 被引量:1
13
作者 洪超 李伟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112-114,共3页
民事再审程序是对民事纠纷提供救济的特殊程序。它在于提供补偿性救济途径,弥补常规程序的不足或错误。然而,由于对再审程序的过分依赖,导致了再审程序的滥用,严重影响了司法的终局性和司法权威。再审程序的进一步完善,必须放弃全面纠... 民事再审程序是对民事纠纷提供救济的特殊程序。它在于提供补偿性救济途径,弥补常规程序的不足或错误。然而,由于对再审程序的过分依赖,导致了再审程序的滥用,严重影响了司法的终局性和司法权威。再审程序的进一步完善,必须放弃全面纠错思想,以程序功能有限性为基础,将正义的实现和秩序的维护有机统一起来,平衡不同价值之间的冲突,为诉讼当事人提供程序性救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审程序 民事再审程序 理论基础 价值定位
下载PDF
实施炼钢工序计量 推进作业成本管理
14
作者 吴怡 姚云苗 陈寿红 《云南冶金》 2012年第1期70-74,共5页
武钢集团昆明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炼钢厂通过引入作业成本管理理念,制定工序间计量管理方案,在实施方案的过程中对成本管理模式进行探索,寻找进一步降低炼钢生产成本的新方法和新途径。
关键词 作业成本 工序计量 方案 改进方向
下载PDF
我国民事诉讼简易程序存在问题及改革研究
15
作者 缪彦珍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3年第3期10-13,共4页
民诉简易程序以其灵活性、便捷性受到司法界广泛支持,有其重要的价值取向。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简易程序局限性凸显,如立法本身内在的逻辑缺陷,不利于当事人地位平等原则的实现,适用范围模糊,滥用简易程序的现象较为普遍等。因此,强... 民诉简易程序以其灵活性、便捷性受到司法界广泛支持,有其重要的价值取向。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简易程序局限性凸显,如立法本身内在的逻辑缺陷,不利于当事人地位平等原则的实现,适用范围模糊,滥用简易程序的现象较为普遍等。因此,强化平等观念,推行当事人的程序选择权,科学界定适用范围,真正简化程序适用成为完善简易程序之必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民事诉讼法》 简易程序 价值取向 程序改革
下载PDF
邓小平“赶超”思想论析
16
作者 王军 《柳州师专学报》 2005年第2期74-77,共4页
面对中国和西方经济的巨大差距和世界经济发展带给中国的巨大机遇,邓小平产生了赶超发达国家的思想,并且经历了从酝酿到成熟的发展过程,邓小平的赶超思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重新定位,充分体现了时代紧迫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统一;... 面对中国和西方经济的巨大差距和世界经济发展带给中国的巨大机遇,邓小平产生了赶超发达国家的思想,并且经历了从酝酿到成熟的发展过程,邓小平的赶超思想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重新定位,充分体现了时代紧迫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统一;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发展国民经济同改善人民生活的统一;科学与理性的结合,理想与现实的统一等一系列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邓小平 赶超思想 背景 过程 定位 特点
下载PDF
完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与几个基本关系的定位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晋红 《广东商学院学报》 2003年第5期79-84,124,共7页
完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是《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内容之一,其应当以梳理和定位好三方面的基本关系为前提。首先,选择和设定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模式应当以选择和设定庭审程序模式为基础,以明确审前程序的目的和任务为条件;其次,合理定位法院... 完善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是《民事诉讼法》修改的内容之一,其应当以梳理和定位好三方面的基本关系为前提。首先,选择和设定民事诉讼审前程序模式应当以选择和设定庭审程序模式为基础,以明确审前程序的目的和任务为条件;其次,合理定位法院与当事人在审前程序中的地位和作用,并以此作为配置他们之间在审前程序中诉讼权利义务的根据;最后,科学地技术处理审前程序的原则性规范与灵活性规范的关系,庭前交换证据应当确定为原则规范,交换证据的方法应确定为灵活性规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前程序 基本关系 定位
下载PDF
我国刑事速裁程序:角色定位与改革前瞻 被引量:6
18
作者 林喜芬 何斐明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124-130,共7页
基于繁简分流原理,刑事速裁程序在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被作为一种"简上加简"的程序予以提倡。该程序模型旨在调整某些特定罪名的案件,且要求案件事实清楚、罪行轻微,被告人认罪、认罚,被告人与被害人达成和解,这与我国现... 基于繁简分流原理,刑事速裁程序在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实施后被作为一种"简上加简"的程序予以提倡。该程序模型旨在调整某些特定罪名的案件,且要求案件事实清楚、罪行轻微,被告人认罪、认罚,被告人与被害人达成和解,这与我国现行的简易程序、轻案快办、刑事和解等程序存在交叉,导致我国简易化程序体系凌乱。刑事速裁程序在实体维度上应进一步拓展适用范围,注重被追诉人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强化律师的全程参与;在程序流程上应减少审前羁押,强化社会调查,完善审查起诉程序,试行精准刑量刑建议,构建一审终审模式,探索略式审理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速裁程序 角色定位 实体规则 程序规则
下载PDF
民事诉讼中释明权制度的价值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徐前权 李华成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3期34-37,共4页
德国民事诉讼法最早确立了释明权制度,这种制度被视为职权主义的固有内容。通过分析释明权制度与两种诉讼模式的关系,可以看出,释明权虽然脱胎于职权主义,如将其融合于当事人主义,将能够克服当事人主义所带来的弊端,故该项制度有其存在... 德国民事诉讼法最早确立了释明权制度,这种制度被视为职权主义的固有内容。通过分析释明权制度与两种诉讼模式的关系,可以看出,释明权虽然脱胎于职权主义,如将其融合于当事人主义,将能够克服当事人主义所带来的弊端,故该项制度有其存在的必要,并能为我国民事诉讼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明权 民事诉讼 诉讼模式 价值取向
下载PDF
将标准操作规程(SOP)应用于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的思考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香兰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0年第6期111-113,共3页
读者培训是图书馆宣传、开发、利用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一个有效途径,在研究了标准化操作规程(SOP)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分析了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的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如何将标准操作规程(SOP)应用于高校图书馆读者培训工作。
关键词 读者培训 标准操作规程(SOP) 文献信息资源 新生入馆教育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