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体质中风先兆证患者ABCD^2评分及脑梗死风险预测 被引量:13
1
作者 李壮苗 刘芳 +3 位作者 兰碧玉 李霞 张月平 郭慧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1845-1848,共4页
目的分析不同体质的中风先兆证(PAS)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为开展PAS体质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75例PAS患者采用ABCD2评分,按分值分为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和高危组(6~7分),并用"中医体质量表"对患者进行体质判定... 目的分析不同体质的中风先兆证(PAS)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风险,为开展PAS体质干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对75例PAS患者采用ABCD2评分,按分值分为低危组(0~3分)、中危组(4~5分)和高危组(6~7分),并用"中医体质量表"对患者进行体质判定,观察不同体质、不同风险患者第2天及第7天的脑梗死发生率。结果 PAS患者体质以痰湿质、阴虚质多见,分别为32.00%、24.00%;患者第2天及7天内进展为脑梗死者分别为8例及13例,7天脑梗死发生率为17.33%;不同卒中风险分级的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体质7天内脑梗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发生率以痰湿质最高为25.00%,其次是阴虚质为16.67%;痰湿质、阴虚质与ABCD2评分呈正相关(P<0.05),平和质与其呈负相关(P<0.05)。结论不同体质的PAS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的脑梗死风险,痰湿质最高,其次是阴虚质,临床可针对患者体质开展PAS的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 中医体质 ABCD2评分 脑梗死
原文传递
中风先兆辨治探讨 被引量:4
2
作者 郑超英 《上海中医药杂志》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4-15,共2页
为降低中风的发病率,在出现中风先兆病证时,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在介绍育阴潜阳、平肝熄风,顺气化痰、清肝熄风,补气活血、通经活络,补肾益精、养脑填髓四法辨治中风先兆病证的同时,主张积极采取医患结合、药食相辅、心... 为降低中风的发病率,在出现中风先兆病证时,采取积极的防治措施尤为重要。在介绍育阴潜阳、平肝熄风,顺气化痰、清肝熄风,补气活血、通经活络,补肾益精、养脑填髓四法辨治中风先兆病证的同时,主张积极采取医患结合、药食相辅、心理调摄和合理起居等综合防治措施,以防患于未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 先兆 辨证施治 中医药疗
下载PDF
熄风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先兆临床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焦富英 王欣 周欣可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9期25-27,共3页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先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痰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熄风通络汤,对照组给予肠溶阿斯匹林片。结果:服药8周后,治疗组临床基本治愈5例,显效14例,有效8例... 目的:观察熄风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先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风痰阻络型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熄风通络汤,对照组给予肠溶阿斯匹林片。结果:服药8周后,治疗组临床基本治愈5例,显效14例,有效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治疗组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熄风通络汤治疗风痰阻络型中风先兆确切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熄风通络汤 中风先兆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脑清通汤治疗肝热血瘀型中风先兆临床观察 被引量:1
4
作者 赵欢 周海哲 庞乐 《西部中医药》 2023年第2期83-86,共4页
目的:观察脑清通汤对肝热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C,LDL-C)、血糖(glucose,GLU)、尿酸(uric acid,U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中风先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 目的:观察脑清通汤对肝热血瘀型中风先兆患者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C,LDL-C)、血糖(glucose,GLU)、尿酸(uric acid,UA)、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中风先兆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脑清通汤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针对基础疾病进行常规治疗。西药组予以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阿托伐他汀口服,脑清通汤组在西药组基础上予以脑清通汤口服。2周后对比两组疗效及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脑清通汤组临床总有效率93.33%(28/30),较西药组[66.67%(20/30)]明显升高(P<0.05)。两组治疗前LDL-C、GLU、UA、HCY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LDL-C、UA、HCY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后脑清通汤组LDL-C、UA、HCY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治疗前后两组GLU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脑清通汤能有效改善中风先兆患者症状、降低患者LDL-C、GLU、UA、HCY水平,有效减少中风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 脑清通汤 肝热血瘀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化瘀通络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临床观察
5
作者 黎冰 杨国峰 伊天爽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3年第2期130-132,共3页
目的探讨并分析总结化瘀通络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改善脑血流、活化脑细胞、抗血小板聚集等西医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 目的探讨并分析总结化瘀通络汤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8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9例、对照组49例,对照组给予改善脑血流、活化脑细胞、抗血小板聚集等西医基础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汤,2组患者均治疗2周。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2周及治疗后4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结果在临床疗效方面,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92%(47/4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47%(36/49),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次数方面比较,研究组治疗2周与治疗后4周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在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络汤能显著改善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作率及脑卒中发生率,临床经验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化瘀通络汤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中西医病机探析 被引量:3
6
作者 闫艳 纪孝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21年第12期104-106,共3页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一般持续10~15 min,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发作后通常会在1 h内完全缓解。西方医学界普遍认为TIA是由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导致的。中医学称之为中风先兆。大约有三分...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指一般持续10~15 min,不遗留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发作后通常会在1 h内完全缓解。西方医学界普遍认为TIA是由脑或视网膜局灶性缺血所导致的。中医学称之为中风先兆。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患者最终会发生中风,所以研究中风先兆对于预防中风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但迄今为止,对于中风先兆的病机,中医学界并未达成共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中风先兆 西医病理 中医病机
下载PDF
短暂脑缺血发作短期发展为脑梗死1例报告 被引量:1
7
作者 郝姗姗 黎凯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2年第11期63-64,共2页
报告1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治疗失败短期发展为脑梗死典型病例,探析中风先兆病因病机系脏腑气血虚损而致内生痰、火、风、瘀等实邪,TIA发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乃脑血管狭窄、脑梗死病史、高龄、高血压、TIA发作时间较长,结合"治未... 报告1例短暂脑缺血发作(TIA)治疗失败短期发展为脑梗死典型病例,探析中风先兆病因病机系脏腑气血虚损而致内生痰、火、风、瘀等实邪,TIA发展为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乃脑血管狭窄、脑梗死病史、高龄、高血压、TIA发作时间较长,结合"治未病"化痰、滋阴、息风、化瘀等方法中医药干预可防治中风先兆,改善TIA的预后,减少TIA发展为脑梗死,从而预测TIA长期预后,期望提醒重视中医药对TIA早期干预,改善TIA患者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中风先兆 病因病机 脑梗死危险因素 治未病 长期预后 病例报告
下载PDF
中风先兆证发病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张学文 陶根鱼 +1 位作者 李军 况时祥 《中国中医急症》 1993年第1期7-15,共9页
本文提出了中风先兆证的命名及证候特点,在病因病机上分析认为“血瘀”是病机的关键,并提出了中风先兆证的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指出情志、饮食、劳逸、肥胖、遗传、便秘等因素与中风的发病密切相关。
关键词 中风先兆证 证候特点 中风
下载PDF
愈风胶囊治疗中老年中风先兆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7
9
作者 赵海滨 沈承玲 邵念方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观察愈风胶囊治疗中老年中风先兆的临床疗效。方法 :愈风胶囊治疗中老年中风先兆114例 (治疗组 ) ,并设维脑路通对照组 5 7例 ,进行疗程为 4周的临床研究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抗氧化能力、血脂、血糖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 目的 :观察愈风胶囊治疗中老年中风先兆的临床疗效。方法 :愈风胶囊治疗中老年中风先兆114例 (治疗组 ) ,并设维脑路通对照组 5 7例 ,进行疗程为 4周的临床研究 ,观察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及抗氧化能力、血脂、血糖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结果 :治疗组临床治愈 4 2例 (36 84 % ) ,显效 38例 (33 33% ) ,有效 2 8例 (2 4 5 6 % ) ,总有效率 94 74 % ;对照组依次为 9例 (15 79% )、8例 (14 0 4 % )、2 0例 (35 0 9% )及6 4 91% ,两组治愈率、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 ;治疗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改善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2 )治疗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红细胞变形能力指数均有明显改善 (P <0 0 1) ,且优于对照组 (P <0 0 5 ,P <0 0 1)。 (3)治疗组丙二醛、超氧化物歧化酶、血脂、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 (P <0 0 5 ) ,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具有清热解毒之功的愈风胶囊对中老年中风先兆具有明显疗效 ,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 ,调节血脂、血糖代谢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 热毒 清热解毒 愈风胶囊 血液流变学 临床观察 中药药理
下载PDF
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先兆12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月皎 陈学军 +2 位作者 王长垠 殷春萍 张文立 《中国医学装备》 2012年第7期64-66,共3页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先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先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在基础治疗(调节血压、血脂)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加用中医综合治疗(中药、针刺疗法)。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中风先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先兆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在基础治疗(调节血压、血脂)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加用中医综合治疗(中药、针刺疗法)。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神经功能缺损评分、ADL评分较对照组15d有明显改善,x2值4.20(P<0.05);30d有显著改善x2值6.37(P<0.01)。两组30d后全血高、中、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显著(P<0.01)。结论:中医综合疗法能改善中风先兆患者的疗效,且效果明显,其有关血液流变学全血及血浆粘稠度检查指标改善显著(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 中医综合疗法 血液流变学 血浆粘度
下载PDF
中药治疗中风先兆40例观察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创和 李和 《中医临床研究》 2013年第3期29-30,共2页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对中风先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治疗组在临床症候,血...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对中风先兆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中风先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一般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后,治疗组在临床症候,血液流变学指标等均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药治疗中风先兆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中风先兆 临床疗效
下载PDF
潜阳活血汤治疗中风病先兆证60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月皎 陈学军 +2 位作者 王长垠 殷春萍 张文立 《中国医学装备》 2012年第6期75-77,共3页
目的:评价潜阳活血汤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方法,将120例中风先兆症患者随机分为潜阳活血汤治疗组和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分别用药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 目的:评价潜阳活血汤治疗中风先兆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研究方法,将120例中风先兆症患者随机分为潜阳活血汤治疗组和肠溶阿司匹林对照组,分别用药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血液流变学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较对照组15 d有明显改善,30 d有显著改善(两组30 d后全血高、中、低切粘度和血浆粘度均有改善,而治疗组改善显著(t=22.73,26.83,39.31,3.38;P<0.01)。结论:潜阳活血汤能够明显改善中风先兆症患者临床症状,其有关血液流变学全血及血浆粘度检查指标改善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先兆 潜阳活血汤 血液流变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