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北京等15个城市脑卒中患者院前时间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6
1
作者 毕齐 张茁 +1 位作者 张微微 李琴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996-999,共4页
目的研究北京等15个城市35家医院脑卒中患者到达医院前时间(院前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统一的问卷,对2002年6月30日至2003年4月30日发病一周内的227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除一般资料外,按是否在脑卒中症状发生后6 h内到达医院... 目的研究北京等15个城市35家医院脑卒中患者到达医院前时间(院前时间)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通过统一的问卷,对2002年6月30日至2003年4月30日发病一周内的2270例脑卒中患者进行调查。除一般资料外,按是否在脑卒中症状发生后6 h内到达医院将患者分为两组,对影响脑卒中院前时间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4.8岁,男性占60.2%。缺血性脑卒中为78.8%,出血性脑卒中为21.2%。(2)发病后决定马上去医院的占27.8%。使用急救电话和急救车的比例为27.2%;约1/4患者知道脑卒中后需要马上去医院诊治和溶栓治疗;1/4的患者对脑卒中基本无认识,发病后不知道求救而盲目等待。(3)发病后≤6 h到达医院的患者占57.5%;首次就诊地点是急诊室的为58.6%;发病后≤6 h到达医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溶栓率为6.7%。(4)影响脑卒中患者院前时间的多因素分析显示:到达医院的方式、首次就诊的地点、发病地点到医院的距离、是否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是影响患者≤6 h到达医院的独立因素。结论42.5%脑卒中患者不能在发病后6 h内到达医院,其院前时间延误的主要原因是对脑卒中知识了解不够、使用急救电话/急救车少、患者转运距离超过20 km等。加强公众对脑卒中知识的了解是提高患者6 h内到达医院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院前时间 影响因素 溶栓治疗
原文传递
城市社区四种慢性病应用双向转诊临床路径的院前时间评价 被引量:13
2
作者 李菁 杜雪平 +3 位作者 钱宁 周海虹 梁万年 路孝勤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97-298,共2页
 目的 评价 2型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 (脑梗死) 和冠心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级医院专科之间双向转诊临床路径应用的院前时间。方法 选择非随机化对照临床试验来比较城市社区常见四种慢性病应用双向转诊临床路径者与未应用者的...  目的 评价 2型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 (脑梗死) 和冠心病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级医院专科之间双向转诊临床路径应用的院前时间。方法 选择非随机化对照临床试验来比较城市社区常见四种慢性病应用双向转诊临床路径者与未应用者的院前时间。结果 在符合各自统一的入院标准的情况下, 应用双向转诊路径者 (试验组 )的院前时间明显少于未应用双向转诊路径者 (对照组) (P<0. 05)。结论 在一定条件下,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三级医院专科之间实施 2型糖尿病、高血压、脑卒中和冠心病患者的双向转诊临床路径有利于节约这四种城市社区常见慢性病的院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转诊 院前 临床路径 慢性病 常见 三级医院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专科 结论 时间
下载PDF
四川资阳及川南经济区2010-2014年创伤患者院前救治流行病学特征调查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张远军 张长风 +2 位作者 朱建军 何静 汪建 《陕西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667-670,共4页
目的:研究2010-2014年四川资阳及川南经济区院前急救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创伤发生及提高救治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16 088例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地区、时间、致伤原因及死亡患者病例资料。结果:创伤患者中男性占60.... 目的:研究2010-2014年四川资阳及川南经济区院前急救创伤患者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创伤发生及提高救治率提供依据。方法:分析116 088例院前急救患者的性别、年龄、出诊地区、时间、致伤原因及死亡患者病例资料。结果:创伤患者中男性占60.09%,高于女性的39.91%(P<0.05)。25~44岁年龄段患者最多(25.13%),15~24岁最少(8.17%)(P<0.05)。出诊地区以雁江区分布最多(60.64%),出诊时间7月份人数最多(9.23%)(P<0.05),一天的3个高峰期为9:00~9:59(5.92%)、16:00~16:59(5.93%)和20:00~21:00(6.31%)(P<0.05),主要致伤原因为车祸伤(34.03%)。死亡患者共1134例(0.98%),其中588例(48.15%)现场死亡,男性(55.56%)多于女性(44.44%)(P<0.05),45~59岁年龄段人数最多(27.78%)(P<0.05),主要致死原因为车祸伤(31.48%)(P<0.05)。结论:四川资阳及川南经济区创伤高发,创伤所致死亡率为48.15%,好发人群为青壮年男性,车祸伤是主要致伤致死原因,且高发时间每年的7月份及每天的20:00~21:00点,雁江区为高发地。针对高危地区和人群采取相关措施,从各种层面减少创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创伤 流行病学 年龄 时间 地区
下载PDF
首次医疗接触后院前延误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张妮 张金霞 +2 位作者 肖华 龚志华 向定成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0-801,共2页
早期、快速和完全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关键。然而目前研究多致力于分析各部分延迟时间的影响因素,并无相互之间的影响分析。近期某研究发现,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 早期、快速和完全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IRA)是改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预后的关键。然而目前研究多致力于分析各部分延迟时间的影响因素,并无相互之间的影响分析。近期某研究发现,发病至首次医疗接触(SO—to—FMC)时间越短即越早寻求医疗干预,进门至球囊扩张(D—to—B)时间及总缺血时间(TIT)也随之越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误 进门至球囊扩张时间 总缺血时间
原文传递
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首发症状与院前延迟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郭志冉 黄素芳 +5 位作者 王荃 肖亚茹 李咪琪 周荃 郎晓荣 冯丹妮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首发症状与院前延迟的关系,为临床实施院前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488例,收集患者首发症状、一般资料、疾病相关因素、院前相关因素及院前时间,分析首发症状与院前延迟的关系。... 目的探讨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首发症状与院前延迟的关系,为临床实施院前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488例,收集患者首发症状、一般资料、疾病相关因素、院前相关因素及院前时间,分析首发症状与院前延迟的关系。结果患者院前时间为135.5(48.3,1735.5)min,其中院前时间≤150 min 253例(51.8%),>150 min(即院前延迟)235例(48.2%);首发症状多为胸背痛[146例(29.9%)],其次为胸前痛124例(25.4%)、腹痛121例(24.8%)。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自觉病情严重程度、胸背痛是院前延迟的保护因素(P<0.01),腹痛、四肢麻木/疼痛是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院前延迟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常以胸背痛为首发症状,腹痛与四肢麻木/疼痛非典型症状是导致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出现院前延迟的主要因素。需对公众加强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教育,早期采取正确的应对方式,积极就医,缩短院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主动脉夹层 首发症状 院前时间 院前延迟 胸痛 腹痛 四肢麻木 四肢疼痛
下载PDF
个性化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7
6
作者 张敏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8年第18期197-198,共2页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时间及治疗效果...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急诊科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48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的急救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救时间为(19.67±5.26)min,短于对照组的(37.32±9.74)min(P<0.05);观察组治疗优良率为93.75%,高于对照组的79.17%(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前急诊中应用个性化护理可有效缩短急救时间,提升急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个性化护理 院前急诊 急诊时间 急救效果 生命安全
下载PDF
主动脉夹层病人院前延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肖亚茹 黄素芳 +1 位作者 邹灯秀 郑丹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4044-4046,共3页
对国内外有关主动脉夹层院前延迟的定义、延迟现状、影响院前延迟的因素等进行总结,旨在为进一步推进主动脉夹层院前发展、缩短院前延迟时间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主动脉夹层 院前延迟 决定时间 转运时间 研究进展 就医延迟 综述
下载PDF
院前通知对急性颅内大动脉闭塞患者取栓流程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圣 史宗杰 +5 位作者 王振 刘芳 陈波 张凝远 徐天波 耿昱 《中国卒中杂志》 2018年第2期106-113,共8页
目的探讨院前通知对取栓患者入院-再灌注时间(door-to-reperfusion time,DRT)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取栓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院前通知定义为当地医院在患者转运之... 目的探讨院前通知对取栓患者入院-再灌注时间(door-to-reperfusion time,DRT)和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浙江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接受取栓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将院前通知定义为当地医院在患者转运之前向本中心卒中小组进行短信告知。对院前通知和非院前通知组的基线特点,以及两组DRT和预后进行比较。预后良好定义为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3分。结果共纳入123例接受取栓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患者,57例(46.3%)患者在转运到达前进行了院前通知。在术后达到再灌注的人群中(100例),与非院前通知组患者相比,院前通知组患者的DRT明显较短(P<0.001)。术前静脉溶栓[优势比(odds ratio,OR)=2.774,P=0.023]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院前通知不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OR=2.586,P=0.058)。但院前通知联合术前静脉溶栓是预后良好的独立影响因素(OR=7.662,P=0.006)。结论院前通知可以缩短DRT。在取栓后达到再灌注的人群中,术前进行静脉溶栓能够使患者获益,而术前静脉溶栓联合院前通知将使获益概率增加2.7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内治疗 院前通知 急救网络 时间管理 预后
下载PDF
院前低血糖204例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徐平 《四川医学》 CAS 2013年第11期1713-1715,共3页
目的 研究院前低血糖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贡市急救中心2005~2010年度所有院前低血糖资料,描述院前低血糖人数及占院前急救总人数的比值,描述性别及年龄构成,分析时间分布特点,描述院前低血糖病因及构成比,描述院前低血糖患者... 目的 研究院前低血糖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贡市急救中心2005~2010年度所有院前低血糖资料,描述院前低血糖人数及占院前急救总人数的比值,描述性别及年龄构成,分析时间分布特点,描述院前低血糖病因及构成比,描述院前低血糖患者意识状态、治疗及预后情况.结果 2005~2010年院前低血糖共204例,占院前急救总人数百分比0.83%,各年院前低血糖的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中男108例,女96例,年龄为(63.5±15.8)岁,男女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院前低血糖接诊时间的周及月份分布无高峰点及高峰段,时点分布高峰点为13点26分,高峰段为8点33分~18点20分,院前低血糖以糖尿病低血糖为主,院前低血糖的意识状态为昏迷101例(49.5%),意识模糊62例(30.4%),昏睡状态13例(6.4%),嗜睡3例(1.5%),意识清楚25例(12.3%),经治疗意识正常177例(92.2%),意识未恢复16例(7.8%).结论 我们必须充分了解院前低血糖的临床特点,重视糖尿病教育,提高院前急救人员低血糖诊疗水平,对于低血糖做到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从而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低血糖 时间分布
下载PDF
鄂尔多斯地区脑梗死患者院前时间的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锐 王哲 马梅林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18-121,共4页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地区脑梗死患者院前时间和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期间因脑梗死入院的患者,采用问卷和访视调查方法调查院前时间及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32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24例(7.5%)症状出现后2 ... 目的探讨鄂尔多斯地区脑梗死患者院前时间和影响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登记2012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31日期间因脑梗死入院的患者,采用问卷和访视调查方法调查院前时间及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320例脑梗死患者,其中24例(7.5%)症状出现后2 h内到达医院,92例(28.75%)发病2 h内做出就医决定(早期就医决定组),228例(71.25%)发病2 h后做出就医决定(延误决定就医组),早期决定就医对院前时间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转送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4),是否使用120救护车对院前时间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发病时是否求助诊所医师对院前时间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182)。结论本地区脑梗死院前延误非常严重,就医决定延误是主要原因,不能充分利用救护车也是重要原因,普及本地区居民卒中知识、提倡使用救护车及改善医院布局可使脑梗死患者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院前时间 延误
下载PDF
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 被引量:25
11
作者 姚菊平 毛青 《中国现代医生》 2014年第25期76-79,共4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32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以2012年6~12月救治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7月救治的70例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院前护理按常规实施,干预组则采用...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在颅脑损伤患者急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32例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以2012年6~12月救治的62例患者为对照组,2013年1~7月救治的70例患者为干预组,对照组院前护理按常规实施,干预组则采用院前急救全程优化护理。结果干预组院前急救与转入急诊时GCS和APS评分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院前急救与转入急诊时GCS和APS评分均有显著差异(P〈0.05)。转入急诊时干预组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AP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住院治疗期间预后GOS评价有显著性差异,干预组预后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急救反应时间、急诊反应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及家属对院前护理的评价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院前急救实施全程优化护理可有效提高救治效率缩短患者获得救治时间,提高抢救质量,减低死亡率,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急救 全程优化护理 颅脑损伤 急救反应时间 预后
下载PDF
珠海市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影响因素的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杨丽娟 糜庆 鲁玲玲 《中外医学研究》 2012年第5期143-144,共2页
目的通过对珠海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总结出其特点和规律,分析急救反应时间过长的多种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从而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方法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数据,调查走访,召开访谈会... 目的通过对珠海院前急救反应时间的影响因素进行综合研究,总结出其特点和规律,分析急救反应时间过长的多种因素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从而缩短院前急救反应时间。方法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访谈相结合的方法,收集数据,调查走访,召开访谈会,讨论影响因素。结果珠海市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平均为14.7min,低于全国同等规模城市水平,主要影响因素为城市急救模式所限。结论加强院前急救服务体系的管理工作,并采取分步实施的办法,逐步整合急救资源,最终实现珠海市院前急救模式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反应时间 影响因素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急诊护理 被引量:13
13
作者 张绍丽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5年第9期42-44,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法和急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予以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的5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同一时间段内未接受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直接来我院急诊科就...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方法和急诊护理措施。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来我院急诊科接受治疗,予以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的51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设为研究组,将同一时间段内未接受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直接来我院急诊科就诊,给予常规护理的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设为常规组。结果研究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发病至接受治疗)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常规组患者中,8例患者死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28.0%,研究组中无死亡病例,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1.9%,研究组患者的预后状况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P<0.05)。结论正确评估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病情,对患者实施有效的院前急救和急诊护理,可有效提高患者急诊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院前急救 急诊护理 急救反应时间 住院时间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延误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14
作者 徐万群 马先福 戴莉玲 《齐鲁医学杂志》 2003年第3期285-286,288,共3页
①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院前延误时间 (PDT)的相关因素。②方法 将 176例AMI病人分为PDT≤ 6h组 94例 ,PDT >6h组 82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既往心绞痛史、发病时间、医疗保险、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典型症状、... ①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心肌梗死 (AMI)病人院前延误时间 (PDT)的相关因素。②方法 将 176例AMI病人分为PDT≤ 6h组 94例 ,PDT >6h组 82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既往心绞痛史、发病时间、医疗保险、糖尿病史、高血压史、典型症状、梗死部位、呼叫救护车、入院时心功能等情况。③结果 PDT >6h组较PDT≤ 6h组年龄偏大 ,女性病人、糖尿病病人、既往有心绞痛史、夜间发病、自费病人的比例高 ,典型症状、呼叫救护车、入院心功能不全比例低 ,差异有显著性 (t=6 .2 7,χ2 =4 .33~ 85 .98,P <0 .0 5、0 .0 1)。④结论 年龄、性别、心绞痛史、医疗保险、发病时呼叫救护车、入院时心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院前延误 相关因素 统计学
下载PDF
一体化院前院内急救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爽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0年第11期159-162,共4页
目的探讨一体化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本院进行急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其中2017年3月-2018年2月实施一体化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前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为对照组,2... 目的探讨一体化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3月于本院进行急救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8例,其中2017年3月-2018年2月实施一体化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前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为对照组,2018年3月-2019年3月实施一体化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后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3例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院内急救干预,观察组实施一体化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对比两组院内急救时间、治疗有效率、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溶栓治疗等待时间、动脉置鞘等待时间、置鞘至血管再通时间分别为(57.22±16.73)min、(89.29±17.54)min、(80.23±11.37)min,均短于对照组的(106.37±20.11)min、(100.28±18.76)min、(88.73±14.39)min;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71.11%;观察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86.78±6.93)分,高于对照组(80.33±8.2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院前院内急救护理模式可缩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等待时间,提升治疗有效率,利于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溶栓治疗 一体化院前院内急救护理 治疗等待时间 救治效果 日常生活能力
下载PDF
2009年自贡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反应能力分析 被引量:7
16
作者 江丛兵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通过客观指标评估2009年自贡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反应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急救中心2009年所有院前急救数据库,计算接警受理时间、出车准备时间、应急反应时间、急救半径,并与2007年应急反应时间、急救半径比较,分析其可能的... 目的通过客观指标评估2009年自贡市急救中心院前急救反应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自贡市急救中心2009年所有院前急救数据库,计算接警受理时间、出车准备时间、应急反应时间、急救半径,并与2007年应急反应时间、急救半径比较,分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全年院前出诊病例共4588例,接警受理时间为(41.92±10.76)秒,出车准备时间为(2.03±1.11)分钟,白班出车准备时间比夜班短(P(0.05),急救半径为(10.39±11.24)km;应急反应时间为(20.31±19.61)分钟,与出诊范围、昼夜分布有关(P(0.05);急救半径及应急反应时间较2007年增加(P(0.05)。结论进一步普及急救知识,提高急诊队伍急救能力,加强急救网络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急救反应能力,方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急救资源需求的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接警受理时间 出车准备时间 应急反应时间 急救半径
下载PDF
两种卒中筛查量表在脑卒中院前急救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7
17
作者 唐国强 冉小琼 +1 位作者 曾涌 王业强 《中国医药》 2021年第4期549-553,共5页
目的探讨面、臂、言语、时间评分(FAST)量表联合改良洛杉矶院前卒中筛查量表(MLAPSS)在脑卒中院前急救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120出诊转送入院的1913例疑似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 目的探讨面、臂、言语、时间评分(FAST)量表联合改良洛杉矶院前卒中筛查量表(MLAPSS)在脑卒中院前急救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0年6月重庆市第四人民医院急诊120出诊转送入院的1913例疑似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FAST组进行院前FAST量表评估(638例),MLAPSS组进行院前MLAPSS评估(638例),联合组进行院前FAST量表联合MLAPSS评估(637例)。比较3组院前脑卒中筛查时间(到达现场至根据量表初步诊断时间)、转运时间(出诊至送入救治医院时间)、获得影像检查时间(出诊至入院影像检查时间)、临床确诊时间(出诊至神经内科确诊时间),以及3组院前量表评估与临床诊断结果的一致性、筛查脑卒中的效能、确诊脑卒中患者的伤残率和病死率。结果1913例患者中1507例临床确诊为脑卒中,406例为非脑卒中。MLAPSS组和联合组院前脑卒中筛查时间、转运时间均长于FAST组[(3.2±0.6)、(3.9±0.7)min比(1.0±0.3)min,(42±4)、(42±4)min比(41±4)min](均P<0.05),3组获得影像检查时间、临床确诊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FAST量表和MLAPSS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性中等(Kappa=0.432、0.596,均P<0.01),二者联合诊断与临床诊断结果一致性较高(Kappa=0.795,P<0.001)。FAST量表联合MLAPSS评估院前筛查脑卒中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率最高,漏诊率、误诊率最低。联合组确诊脑卒中患者伤残率低于FAST组和MLAPSS组[15.1%(76/502)比33.3%(168/504)、27.9%(140/501)](均P<0.01),3组确诊脑卒中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1)。结论FAST量表联合MLAPSS院前筛查脑卒中可明显提高筛查准确率,减少漏诊和误诊,降低确诊脑卒中患者伤残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改良洛杉矶院前卒中筛查量表 面、臂、言语、时间评分量表 院前急救
下载PDF
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18
作者 赖智权 麦伟流 +2 位作者 李永海 周星求 舒啸 《中国当代医药》 2018年第36期55-57,共3页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院前急救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不实施院前急救,直接由家属送医院... 目的探讨院前急救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6月~2018年5月收治的20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行院前急救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对照组不实施院前急救,直接由家属送医院,观察组实施院前急救,比较两组的急救反应时间、生活质量、发生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急救反应时间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脑疝、气道阻塞、中枢性高热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院前急救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缩短患者的急救反应时间,且预后生活质量指标改善理想,安全系数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高血压脑出血 急救反应时间 生活质量
下载PDF
影响北京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急救医疗服务的因素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显 张守彦 +7 位作者 胡大一 张健 郭实 赵怀兵 石宇杰 徐威 李晓明 张玲霞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81-186,共6页
目的探讨我国北京地区应用急救医疗服务(EMS)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状况以及影响患者选择EMS的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方法,入选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来自北京21家医院的868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 目的探讨我国北京地区应用急救医疗服务(EMS)救治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状况以及影响患者选择EMS的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横断面研究方法,入选2005年9月至2006年12月来自北京21家医院的868例ST段抬高的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将符合AMI的诊断标准,并排除患者由于另外的临床表现而入院后发生的AMI等情况后,最后入选803例。根据是否应用EMS到达医院分为EMS组和自我转运组两组,采用x^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Forwald:Conditional method)等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两组资料。结果仅有39.5%的患者使用EMS到达指定的医院(EMS组n=317),60.5%的患者自我到达医院(自我转运组n=486)。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较大[95%可信区间(CI):1.013~1.038,DR=1.026,P=0.000]、夜间发病(95%CI:1.171~2.186,OR=1.600,P=0.003)、症状无法忍受(95%CI:1.300~2.668,OR:1.863.P=0.001)、接受过心脏病发作的知识训练(95%CI:2.597~6.554,OR=4.125,P=0.ooo)以及较高经济收入(95%CI:1.123~1.717,OR:1.389,P=0.002)、有心力衰竭(95%CI:1.401—2.051,OR:5.300,P:0.014)和脑卒中病史(95%CI:1.036~2.811,OR:1,707,P=0.036)等患者非常显著地应用了EMS。EMS组从发病到医院就诊的时间明显缩短(M,110:143min,P=0.000)。结论年龄较大、夜间发病、症状无法忍受、接受过心脏病发作的知识训练以及较高经济收入、有心力衰竭和脑卒中病史等是预测患者应用EMS的独立变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医疗服务 院前延迟 北京地区
原文传递
“一键护航”救护车快速通行数智系统建设与应用分析 被引量:4
20
作者 孙亚群 章鹏飞 +2 位作者 王璐 邬利平 王慧丹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2022年第6期545-549,共5页
目的依托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交通小脑,探索城市交通拥堵状态下救护车优先快速通行,安全转运危急重症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一键护航”数智系统,应用院前急救场景,保障执行紧急任务的救护车全... 目的依托杭州城市数据大脑交通小脑,探索城市交通拥堵状态下救护车优先快速通行,安全转运危急重症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一键护航”数智系统,应用院前急救场景,保障执行紧急任务的救护车全路程安全、快速通行。收集2019年9月8日0时至2021年9月8日24时杭州市萧山区医疗急救指挥中心120指挥调度系统救护车通行时间,利用高德地图软件测量相同路线的车辆通行时间,统计同时期最近一次未护航相同路线急救事件车辆通行时间,使用秩和检验,比较用时差异;调查分析用户的满意度。结果经过两年的实战应用,救护车在“一键护航”下平均行驶时间比高德地图软件预估时间和相同路线急救事件用时分别节约57.5%和24.3%;交通事故发生率为0。结论救护车在城市数据大脑“一键护航”下全路程绿灯,快速通行,既优化了通行模式,又缩短了行驶时间,且驾驶员使用意愿强烈,呼救者对救护车到达和转运速度满意,为当前智慧急救体系建设拓展了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院前急救 人工智能 优先通行 急救时间 救护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