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2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互联网的政治性使用与我国公众的政治信任——一项经验性研究 被引量:117
1
作者 张明新 刘伟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0-103,141-142,共14页
现代社会的媒体已成为公共领域信任关系的中介。公众对互联网的政治性使用可能对政治信任产生复杂、多元的影响。本文总结出媒体使用对政治信任的两种影响路径:直接的认知效果和社会资本的中介效果,并分析互联网作为公众政治认知、互动... 现代社会的媒体已成为公共领域信任关系的中介。公众对互联网的政治性使用可能对政治信任产生复杂、多元的影响。本文总结出媒体使用对政治信任的两种影响路径:直接的认知效果和社会资本的中介效果,并分析互联网作为公众政治认知、互动、表达和参与的媒介,对其政治信任水平的可能影响。对一项2010—2011年全国性公众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和电视与作为新媒体的互联网,具有不同的政治涵义。当控制住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后,在网上接触海外"另类媒介"越多、网上公共事务参与越频繁的公众,其政治信任水平越低;但网上政治信息获取、政治互动和表达与政治信任水平之间没有显著的联系。研究还发现,传统媒体在"涵化"公众政治信任方面的功效极其微弱,体现出新媒体互联网对传统媒体政治传播效果的"挤迫效应"。本研究的结果提请相关管理部门以互联网为平台展开有效的政府-公众沟通,以提升公众的政治信任水平。未来研究有必要采用随机样本,同时需要对政治信任概念的测量更加精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体 政治信任 互联网 社会资本
原文传递
转型期中国县级政府的客观治理绩效与政治信任——从“经济增长合法性”到“公共产品合法性” 被引量:116
2
作者 孟天广 杨明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22-135,共14页
善治是中国政府的执政要务,政治信任反映着公民对政府治理的认可和支持。文章利用2008年中国公民意识调查及政府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治理绩效的主观和客观维度对政治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公民对政府在经济增长、民生福利、纯公共... 善治是中国政府的执政要务,政治信任反映着公民对政府治理的认可和支持。文章利用2008年中国公民意识调查及政府统计数据,实证分析了政府治理绩效的主观和客观维度对政治信任的影响。研究发现,公民对政府在经济增长、民生福利、纯公共产品领域治理绩效的回顾性和前瞻性积极评价都正相关于政治信任;纯公共产品提供的主观评价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大于经济增长和民生福利。县级政府的客观治理绩效对政治信任有重要影响,在高人均福利支出、低基尼系数和低失业率的县级单位,政治信任更高,而人均GDP反而微弱地负作用于政治信任。因此,尽管经济增长仍然是政治信任的重要来源,但民生福利和纯公共产品正赶上并超越经济增长,成为公民提供政治信任的新源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治理 政治信任 经济增长 民生福利 纯公共产品
原文传递
何种信任与为何信任?——当代中国公众政治信任现状与来源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07
3
作者 李艳霞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6-26,139-140,共11页
本文旨在从政治信任类型、政治信任稳定性、政治信任来源等方面全方位考察当代中国公众的政治信任样态,以期从一个侧面回应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当代中国公众政治信任水平的理论论争。为此,以期望和风险为核心理论视角,以东亚民主化调查中... 本文旨在从政治信任类型、政治信任稳定性、政治信任来源等方面全方位考察当代中国公众的政治信任样态,以期从一个侧面回应国内外学术界关于当代中国公众政治信任水平的理论论争。为此,以期望和风险为核心理论视角,以东亚民主化调查中关于中国大陆的数据为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当代中国公众对于中央政府的信任要高于对地方政府的信任,对于政治体系执政能力的信任要高于其为民执政意愿与品质的信任,存在着"中央-地方"与"能力-意愿"双重差序信任格局;当代中国公众对政治体系的信任更多倚重于政治体系的过往声誉与当下的表现,而不是依据是否存在对政治主体的失信惩罚机制的判断,公众的政治信任稳定性不高,比较容易因为社会事件和思想风潮而出现波动;在政治信任来源方面,公众对政治体系治理绩效的感知和儒家文化传统会影响公众的政治信任,但是,公众对政府治理绩效的评价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力度更大,是公众政治信任的主要来源。基于上述统计结果,发现学界对政治信任的粗线条或"省略式"测量是造成政治信任水平测量结果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期望 风险 治理绩效
原文传递
政治信任研究的理论综述 被引量:95
4
作者 熊美娟 《公共行政评论》 2010年第6期153-180,203,共29页
政治信任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治理实践和国家与社会间关系的洞察力,它日益成为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话题。论文从政治信任的涵义出发,分别探讨了以政治信任为因变量,现有研究中的三种解释路径,及以政治信任为自变量,其产生的影响与后果,... 政治信任为我们提供了观察治理实践和国家与社会间关系的洞察力,它日益成为政治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话题。论文从政治信任的涵义出发,分别探讨了以政治信任为因变量,现有研究中的三种解释路径,及以政治信任为自变量,其产生的影响与后果,最后评述了当前中国政治信任研究的现状,及西方政治信任理论的可借鉴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政府绩效 社会资本
下载PDF
转型期的中国政治信任:实证测量与全貌概览 被引量:75
5
作者 孟天广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10,共10页
伴随着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迁,政治信任成为分析中国治理转型的重要概念。本文利用1990-2009年间多次调查数据呈现了转型中国政治信任演变的全景图式。政治信任在转型期总体较高,中央政府和人大等象征性政府的信任度最高,地方政府、公务... 伴随着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变迁,政治信任成为分析中国治理转型的重要概念。本文利用1990-2009年间多次调查数据呈现了转型中国政治信任演变的全景图式。政治信任在转型期总体较高,中央政府和人大等象征性政府的信任度最高,地方政府、公务员等执行性政府的信任度略低;象征性政府的信任度居于世界前列,而执行性政府的信任度仍存在强化空间;政治信任在转型期经历了复杂变化,总体上略有下降,其根源在于政治信任生成的社会基础在发生变化,政治世代、社会结构的变迁是政治信任变化的基本动力。转型中国的政治信任存在"中央-地方"层化、信任政治机构多于政治人、信任"行政"与"司法"机构分化,以及体制性信任、机构信任和政治人信任高度同构等结构性特征,了解这些特征对于在转型期培育政治信任不可或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象征性政府 执行性政府 体制性信任 机构性信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对政治信任与价值观的影响:基于CGSS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75
6
作者 苏振华 黄外斌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13-126,共14页
民众使用互联网对政治信任产生了影响,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民众的政治信任感会显著地更低。这一现象可以从互联网使用对价值观影响上得到解释。互联网使用使得民众趋向于自我表达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民众的公平感、... 民众使用互联网对政治信任产生了影响,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民众的政治信任感会显著地更低。这一现象可以从互联网使用对价值观影响上得到解释。互联网使用使得民众趋向于自我表达价值观,具体表现为,互联网使用频率越高,民众的公平感、政治参与意识、公民意识、环境意识会越强,更强调政府责任,更能宽容、平等对待他人的行为等等。自我表达价值观增强是互联网使用降低政治信任的中间机制,自我表达价值观的增强降低了政治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互联网使用 自我表达价值观
原文传递
互动与修正的政治信任--关于当代中国政治信任来源的中观理论 被引量:67
7
作者 游宇 王正绪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78-193,共16页
学术界对政治信任来源的解释一直存在着文化主义和制度主义两种路径。文章试图将其整合进一个互动与修正的政治信任的中观理论分析框架中。文章认为,是否强调传统价值或现代化条件下的自由民主或后物质主义价值,是影响个人对政治体制和... 学术界对政治信任来源的解释一直存在着文化主义和制度主义两种路径。文章试图将其整合进一个互动与修正的政治信任的中观理论分析框架中。文章认为,是否强调传统价值或现代化条件下的自由民主或后物质主义价值,是影响个人对政治体制和机构产生信任的基础性条件。这种基础性条件是由宏观社会文化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塑造的。而对制度和机构的绩效评价,则是根据微观的个人、经济、社会、政治信息作出的。具有价值倾向的个人对各类政治信息进行加工、优先排序与调试,形成了对政治体制和机构的信任。文章在横向上区分特定性与弥散性的政治信任,并利用"亚洲民主动态调查"第一波和第三波数据,对理论假设加以检验。实证结果基本支持了互动与修正政治信任模型的假设。中国公众的政治信任表现为在受价值观倾向、人际信任等宏观文化主义因素影响的背景下,对微观上接收到的信任对象(体制和机构)的"制度主义"特征如绩效、透明度、廉洁作出的回应与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制度主义 文化主义 中观理论
原文传递
社会流动与政治信任 基于CGSS2006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4
8
作者 盛智明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5-59,共25页
本文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详细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流动对民众政治信任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为民众提供了大量向上流动的机会,并给他们带来改善生活的希望。人们所经历的向上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 本文通过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数据,详细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流动对民众政治信任的影响。研究表明,中国30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为民众提供了大量向上流动的机会,并给他们带来改善生活的希望。人们所经历的向上代际流动和代内流动,以及对向上流动的感知与预期都显著增强了他们的政治信任。结果显示,社会经济发展为人们带来的向上流动的经历与期望有助于维护社会政治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代际流动 代内流动 感知的社会流动 预期的社会流动
下载PDF
论政治信任的结构 被引量:54
9
作者 宋少鹏 麻宝斌 《行政与法》 2008年第8期25-27,共3页
政治信任不同于合法性,合法性是对统治正当性的提问,政治信任包括政治体系的信任和政府信任,也包括公民之间的信任。信任对象的结构性特点决定了政治信任是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局部的政治不信任并不会危及政治合法性。信任是基于对过去... 政治信任不同于合法性,合法性是对统治正当性的提问,政治信任包括政治体系的信任和政府信任,也包括公民之间的信任。信任对象的结构性特点决定了政治信任是不断调整的动态过程,局部的政治不信任并不会危及政治合法性。信任是基于对过去可靠性的对未来的合理预期,信任的这种认知特点决定了政治不信任是政治的前提和常态,政治信任要通过否定之否定来建构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政府信任 信任结构
下载PDF
政治信任的层级差异及其解释:一项基于大学生群体的研究 被引量:57
10
作者 管玥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2012年第2期67-99,179-180,共33页
经验观察表明,当代中国,政治信任在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分布呈现出非匀质的特征:民众对中央政府较为信任,对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则颇多不满。这一现象可以表述为"差序政府信任"。通过对N大学和C大学1000名本科生的概率抽样... 经验观察表明,当代中国,政治信任在不同层级政府间的分布呈现出非匀质的特征:民众对中央政府较为信任,对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则颇多不满。这一现象可以表述为"差序政府信任"。通过对N大学和C大学1000名本科生的概率抽样,验证了调查对象对各级政府信任度层级递减的趋势,并从个体因素、制度安排、政治社会化三个维度初步建构了解释这一现象形成原因的理论框架。研究同时认为,作为联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普通民众的一种心理和治理结构,差序政府信任短期来看有利于合法性的维系,长远而言则未必如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差序政府信任 信任差 央地关系 合法性
下载PDF
饮食社交对政治信任的侵蚀及差异分析:关系资本的“副作用” 被引量:47
11
作者 陈云松 边燕杰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2-120,共29页
本文使用2009年中国八城市"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JSNET)问卷调查数据,探讨饮食社交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社交聚餐频率对政治信任各维度均有负向效应,且这种侵蚀效应在不同体制、不同性别、不同学历... 本文使用2009年中国八城市"社会网络与职业经历"(JSNET)问卷调查数据,探讨饮食社交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社交聚餐频率对政治信任各维度均有负向效应,且这种侵蚀效应在不同体制、不同性别、不同学历和不同地区的人群间具有显著差别。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以"饭局"为途径来积累、维系和动员关系资本的过程,在特定的情境下往往伴随社会层面的消极影响,对政治信任带来"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关系资本 饮食社交 政治信任 工具变量
下载PDF
政府透明度与政治信任:基于2011中国城市服务型政府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44
12
作者 于文轩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10-115,共6页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提升政府透明度是改善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政治信任)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是否一定可以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一个需要经验验证的问题。依据2011年进行的一项大型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质量调查的数据,本文...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提升政府透明度是改善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政治信任)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是否一定可以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是一个需要经验验证的问题。依据2011年进行的一项大型中国城市公共服务质量调查的数据,本文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政府透明度和公众政治信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在中国,提升政府透明度确实可以有效提升公众对政府的信任,但男性城市居民和年长者更倾向于相信政府,收入越高、教育程度越高、在所在城市居住时间越长的城市居民政治信任度相对较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政府透明度 政府信息公开
原文传递
政治信任、人际信任与非传统政治参与 被引量:39
13
作者 王思琦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2013年第2期22-51,178-179,共30页
非传统政治参与作为当前中国公民表达意见和维护权益的重要政治行为,与中国社会的信任因素密切相关。以往的相关研究对于信任(人际信任和政治信任)和非传统政治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争论而且缺乏经验证据。论文使用2007年世界... 非传统政治参与作为当前中国公民表达意见和维护权益的重要政治行为,与中国社会的信任因素密切相关。以往的相关研究对于信任(人际信任和政治信任)和非传统政治参与行为之间的关系存在一定的争论而且缺乏经验证据。论文使用2007年世界价值观调查(World Values Survey,WVS)中国大陆数据对两种具体的非传统政治参与行为——请愿和抵制中的信任因素进行了分析,统计结果发现人际信任对于非传统政治参与有着显著的正向关系,而政治信任对于非传统政治参与具有显著的负向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传统政治参与 人际信任 政治信任
下载PDF
我国公民政治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GSS2010数据的多元回归分析 被引量:38
14
作者 范柏乃 徐巍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5-30,24,共7页
本文从社会经济地位、政治行为、政治心理三方面梳理了影响公民政治效能感的因素,并基于中国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用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各因素对公民内外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政治关注程度、政治讨论... 本文从社会经济地位、政治行为、政治心理三方面梳理了影响公民政治效能感的因素,并基于中国社会调查(CGSS2010)数据,用多元回归模型检验了各因素对公民内外政治效能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政治面貌、政治关注程度、政治讨论行为和政治认知水平对于我国公民内在政治效能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政治面貌、政治参与行为、政治讨论行为和政治信任水平对于我国公民外在政治效能感的正面影响显著,年龄对两者均有负向影响作用,收入水平和城乡类别对两者影响均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效能感 影响因素 政治参与 政治信任
下载PDF
国家认同、民主观念与政治信任--基于香港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9
15
作者 王衡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47-161,共15页
作为政治信任研究的主导路径,理性主义和文化主义皆因未能把握回归后香港政治的特殊语境而遮蔽了国家认同、民主观念对香港居民政治信任的重要影响。基于"亚洲民主动态调查"2001、2007、2012年的三波调查数据,文章构建了香港... 作为政治信任研究的主导路径,理性主义和文化主义皆因未能把握回归后香港政治的特殊语境而遮蔽了国家认同、民主观念对香港居民政治信任的重要影响。基于"亚洲民主动态调查"2001、2007、2012年的三波调查数据,文章构建了香港居民政治信任的序次逻辑斯蒂回归模型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表现为本土意识崛起和对内地民众排斥倾向加剧的"弱国家认同"、不断强化的"程序型民主观"以及由此带来的对香港民主状况的负面评价,既直接削弱了受访者的政治信任,又通过调节与修正受访者对经济社会治理状况和政府质量的主观评价进一步降低了政治信任水平。而纳入了国家认同、民主观念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对回归后香港居民政治信任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理论解释力,并对"西方中心主义"的政治信任研究提出了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认同 民主观念 政治信任 香港政治
原文传递
居于社会与政治之间的信任——兼论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任 被引量:28
16
作者 闫健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26-31,共6页
政治信任是公民与政府间的一种互动,它涉及公民、政府与特定价值之间的特定关系。影响政治信任的因素众多,我们可以将政治信任的影响因素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体层次、社会层次和政府层次。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任状况并不理想,公民对政府的信... 政治信任是公民与政府间的一种互动,它涉及公民、政府与特定价值之间的特定关系。影响政治信任的因素众多,我们可以将政治信任的影响因素分为三个层次,即个体层次、社会层次和政府层次。当代中国的政治信任状况并不理想,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随着政府层级的降低而下降:公民对中央政府的信任度最高,省级政府次之,依此类推,公民对乡镇政府的信任度则最低。在当下的中国,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合理调整政府的相关政策,是培育政治信任的现实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信任 社会信任 信任倾向 政府 公民
下载PDF
何种治理能够提升政治信任?——以当代中国公众为样本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34
17
作者 李艳霞 《中国行政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59-65,共7页
政府的治理绩效是影响公众政治信任水平的重要因素。然而,政府治理环节众多,层次多样。哪一阶段,何种层次的治理更能促进民众政治信任的生成呢?通过对2002年和2008年当代中国公众政治信任的比较分析发现,当代中国公众的文化价值观以及... 政府的治理绩效是影响公众政治信任水平的重要因素。然而,政府治理环节众多,层次多样。哪一阶段,何种层次的治理更能促进民众政治信任的生成呢?通过对2002年和2008年当代中国公众政治信任的比较分析发现,当代中国公众的文化价值观以及公众对政府治理结构、治理行为、治理结果的判断均会影响其政治信任心理的形成。其中,公众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念对其政治信任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公众对于政府治理过程与治理绩效的感知与评判对其政治信任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并且,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转型进程的不断深入,公众对于社会保障自由、实现公正、促进民主的评判日益成为影响其政治信任的重要因素,当代中国公众的"批判性公民"特质逐渐显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政治信任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原文传递
政府质量与政治信任:绩效合法性与制度合法性的假说 被引量:32
18
作者 孟天广 李锋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9-108,共10页
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启了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正经由完善治理制度以提升治理质量。随着治理理论的演进,政府质量理论超越片面强调政府绩效的"结果导向"治理模式,提出以治理制度的... 十八大以来,中国开启了以制度建设为核心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路,正经由完善治理制度以提升治理质量。随着治理理论的演进,政府质量理论超越片面强调政府绩效的"结果导向"治理模式,提出以治理制度的设计逻辑及其制度化运行为核心的"过程导向"治理模式,为政治信任提供着关键来源。基于理论探讨和经验研究,应从国家治理角度区分执政绩效与政府质量对政治信任的不同影响机制。政府质量对中央和地方政府信任的形成发挥着独立且重要的促进作用,并与执政绩效共同构成政治信任的决定性因素。中央和地方政府信任存在不同的动力源泉,政府质量和执政绩效对二者发挥着差异化影响。治理制度的代表性和公正性是信任中央政府的关键成因,而代表性和回应性是地方政府信任形成的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质量 政治信任 执政绩效 代表性 回应性
原文传递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与当代中国公众的政治信任——以代际差异为视角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1
19
作者 李艳霞 《公共管理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0-72,共13页
本文以公众的价值观变迁及其与政治信任关系为核心议题,旨在考察当代中国公众在经过高速的经济发展后,其价值观是否出现转型?这种转型是否以及在哪些领域对公众的政治信任产生影响?为此,本文以世界价值观调查(WVS)中中国大陆的五波数据(... 本文以公众的价值观变迁及其与政治信任关系为核心议题,旨在考察当代中国公众在经过高速的经济发展后,其价值观是否出现转型?这种转型是否以及在哪些领域对公众的政治信任产生影响?为此,本文以世界价值观调查(WVS)中中国大陆的五波数据(1989—2014)为样本,以"后物质主义价值观"以及"代际差异"理论为分析框架,运用多元回归的分析方法对当代中国不同世代群体的政治价值观变迁以及这种变迁对于其政治信任的影响进行考察。研究发现,当代中国公众价值观的"后物质主义"呈现出较为明显的"代际递增"与"时代递增"的趋势;公众的政治信任水平则呈现出"代际递减"的特征;伦理价值观的"后物质主义"对成长于改革开放之后的年轻群体的政治信任具有一定意义的侵蚀作用。本文的研究证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公众价值观的变迁可以作为解释当代中国公众,尤其是年轻群体政治信任下降的文化变量,这一发现将扩大政治信任影响因素的研究视域。然而,由于研究视角集中在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公众价值观变迁,本文并未将建国初期的政治运动与全面政治动员对公众价值观以及政治信任的影响纳入研究范围,这一问题值得在后续的研究中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物质主义价值观 政治信任 代际差异
原文传递
国家审计提升政治信任的机理和路径 被引量:31
20
作者 陈希晖 陈良华 李鹏 《审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23,共6页
本文以"塔西佗陷阱"为切入点,分析了国家审计、政治信任和国家治理的关系。政治信任与国家治理相辅相成,国家审计具有提升政治信任的功能,通过提升公众的政治信任实现善治。结合政治信任"悖论",剖析了国家审计通过... 本文以"塔西佗陷阱"为切入点,分析了国家审计、政治信任和国家治理的关系。政治信任与国家治理相辅相成,国家审计具有提升政治信任的功能,通过提升公众的政治信任实现善治。结合政治信任"悖论",剖析了国家审计通过揭示、预防和抵御机制提升政治信任的机理,并从政党、政府、政府官员、政策制度等四个维度的视角阐述了国家审计提升政治信任的路径;以此为基础描述了政治信任视角下国家审计的六大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审计 政治信任 塔西佗陷阱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