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政治美学 被引量:50
1
作者 骆冬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7-114,共8页
政治本身就是审美的一种特殊表现。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权力运作、政治家的风格,在在都表现出美学的精神。意识形态对于现实与未来构建了种种"想象的共同体",把特殊群体、阶级、集团的利益、情感、意志、观念净化和升华... 政治本身就是审美的一种特殊表现。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权力运作、政治家的风格,在在都表现出美学的精神。意识形态对于现实与未来构建了种种"想象的共同体",把特殊群体、阶级、集团的利益、情感、意志、观念净化和升华为人类的普遍理想和共通情感。政治统治的美学奥秘在于使权力成为魅力,权力结构进入情感结构。政治的等级结构深刻地表现为审美的一种价值结构。政治权力渗透到人的感性生存实践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视、听、言、动的根据和规范;对权力的视觉分析可以推及到人的整个感性活动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美学 权力 魅力 感性结构 权力结构
下载PDF
政治美学的意蕴 被引量:20
2
作者 骆冬青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37-143,共7页
将“政治美学”作为严肃的学术概念来使用 ,需要对于“政治”、“美学”都采取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 ,对政治本身所蕴涵的美学方面进行研究。政治与美都是“恶之花” ,都产生于人类生活与人性的缺陷 ,都致力于治理人类社会外在与内在... 将“政治美学”作为严肃的学术概念来使用 ,需要对于“政治”、“美学”都采取一种“价值中立”的态度 ,对政治本身所蕴涵的美学方面进行研究。政治与美都是“恶之花” ,都产生于人类生活与人性的缺陷 ,都致力于治理人类社会外在与内在生活的秩序。自然政治的意识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审美 ,政治的理想形态乃是取得像自然一样的具有“天赋”形式和“合法性”的人类生存结构 ,自由成自然 ,则是政治中核心的美学的理想。政治的“秩序感”与美学上的“秩序感”出之于相同的人类冲动 ,有限与自由这二者的永恒张力 ,是政治和美学的本质。“神道设教”现象可以看作政治美学的一种必然形态 ,“暴力符号”与“符号暴力”是其逻辑发展。政治中人类最为根本的价值追求 ,也是美学中的永恒主题。美是目的 ,乃政治美学的真正旨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美学 恶之花 自然 自由
下载PDF
我国女性体育参与的文化解读与时代特征 被引量:9
3
作者 张韬磊 吴燕丹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21-25,共5页
我国女性在体育参与中相对于男性遭遇了很多不平等的现象,这些现象必然有其文化历史根源。通过文献梳理和逻辑分析,从意识形态层面的审美取向、形成意识形态的氏族制政治生态与形成政治生态的社会及人类进化论根源三个角度,对我国女性... 我国女性在体育参与中相对于男性遭遇了很多不平等的现象,这些现象必然有其文化历史根源。通过文献梳理和逻辑分析,从意识形态层面的审美取向、形成意识形态的氏族制政治生态与形成政治生态的社会及人类进化论根源三个角度,对我国女性的体育参与特征进行剥离式解读,总结出女性参与体育的时代特征。同时从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女性体育参与的机会成本或许在短时间内不会降低到与男性相同的水平,但过去阻碍女性参与体育的桎梏将随时间一一消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女性体育 体育参与 意识形态 机会成本 氏族制 政治生态 进化论 审美取向 身体审美
下载PDF
儒家政治美学论 被引量:8
4
作者 陆庆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1-25,共5页
儒家在其政治意识形态、权力阶层、权力运作以及政治批评标准上都体现为一种政治美学。在这种美政当中,道德教化是内容,美是形式。儒家试图用礼乐等审美的形式,超越道德理性对人的压迫与限制,把道德理性对人的压抑,转化为主体自在的心... 儒家在其政治意识形态、权力阶层、权力运作以及政治批评标准上都体现为一种政治美学。在这种美政当中,道德教化是内容,美是形式。儒家试图用礼乐等审美的形式,超越道德理性对人的压迫与限制,把道德理性对人的压抑,转化为主体自在的心理诉求,并通过审美化了的道德教化,最后达到一种美善相乐之境。这就是儒家美政的真实内涵。在这种政治美学架构更多地沦为一种理想时,它对现代人类的道德教化与生活审美依然有着独特的魅力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美学 君子 礼乐 中庸
下载PDF
从文艺美学到政治美学:对元宇宙沉浸式特征的冷思考 被引量:4
5
作者 高奇琦 田月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82-92,共11页
元宇宙进入大众视野以来,不仅成为深受关注的前沿热点,而且占据资本布局的重要位置。元宇宙的未来形态将其沉浸式特征在场景化、具身传播、持续在场以及社交融合等方面加以显现。沉浸从形式和意境两方面呈现了其对美学的极致追求,同时,... 元宇宙进入大众视野以来,不仅成为深受关注的前沿热点,而且占据资本布局的重要位置。元宇宙的未来形态将其沉浸式特征在场景化、具身传播、持续在场以及社交融合等方面加以显现。沉浸从形式和意境两方面呈现了其对美学的极致追求,同时,元宇宙的构建蕴含人类解放的美学幻境,但加速背景下的元宇宙难以延续这种美学追求。现代性引发的“空洞在场”、技术理性诱发的“单向度的人”以及全景敞视触发的人的“规训”危机,加速了元宇宙空间中人的异化以及美学的消弭。因此,元宇宙空间的美学研究亟需一种政治转向。面对繁杂的现代社会,对元宇宙的审美思考要依托感性进行理性反思,增强两者的融合性与超越性,进而形成一种审美智性。在这一思路下,元宇宙的未来路径应秉持合理把握沉浸距离、平等之维的权力治理以及差别与本质共存的共同体原则,加快实现完满理想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宇宙 沉浸 文艺美学 政治美学
下载PDF
全球化时代审美解放话语的重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的三重论域 被引量:7
6
作者 文苑仲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62-171,共10页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并不是一种"纯"美学,毋宁是一种"政治美学",或者说是一种解放政治的审美话语,其根本目标是实现阿尔都塞所说的由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塑造的阶级人向自由主体的转变。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当代西...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美学并不是一种"纯"美学,毋宁是一种"政治美学",或者说是一种解放政治的审美话语,其根本目标是实现阿尔都塞所说的由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塑造的阶级人向自由主体的转变。20世纪60、70年代以来,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在继承卢卡奇、阿多诺等人奠基的政治美学传统的同时,直面全球化语境下西方社会政治、经济的变迁和文化的转向,探索审美解放话语的重建:通过批判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重构对现实和历史的认知,唤醒一度沉寂的乌托邦冲动,奠定政治美学的历史基础;通过论证审美意识形态对身体的塑造和非物质性劳动对劳动者的影响,将身体空间和劳动过程作为政治美学的两大斗争领域;通过对政治和美学内在关联与差异的思考,肯定审美过程之中蕴含的实践力量,对政治美学可能采取的斗争方式进行了探讨。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政治美学在这三重论域的展开最终是为了超越全球资本主义、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对于当今的社会发展和文化艺术发展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美学 全球资本主义 开放政治 西方马克思主义
下载PDF
政治戏剧在德国:作为政治的美学 被引量:7
7
作者 陈恬(译) 《戏剧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3,共13页
莱辛、席勒、瓦格纳、皮斯卡托、布莱希特、施林根西夫等关键人物的纲领性著作和戏剧美学显示,政治戏剧不断通过引入新的戏剧美学,亦即新的内容、新的构作和新的表演风格,来重新定义观众和演员之间的关系。引入新的戏剧美学并由此引入... 莱辛、席勒、瓦格纳、皮斯卡托、布莱希特、施林根西夫等关键人物的纲领性著作和戏剧美学显示,政治戏剧不断通过引入新的戏剧美学,亦即新的内容、新的构作和新的表演风格,来重新定义观众和演员之间的关系。引入新的戏剧美学并由此引入新的观演关系,被证明是政治戏剧在德国表演文化中的重要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戏剧 戏剧美学 德国戏剧史
原文传递
中国形象的海外认同:从意识形态到形象建构——基于北美市场中国电影消费的一种考察 被引量:6
8
作者 陈林侠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175-183,共9页
国内新闻传播学科的"国家形象"被普遍地定义为关于国家的主观印象、总体评价,忽视了"形象"所要求直观、感性、修辞等特征。身体/欲望、意识/政治的耦合成为世界电影的叙事范式,是电影媒介的特质所决定的。作为一种... 国内新闻传播学科的"国家形象"被普遍地定义为关于国家的主观印象、总体评价,忽视了"形象"所要求直观、感性、修辞等特征。身体/欲望、意识/政治的耦合成为世界电影的叙事范式,是电影媒介的特质所决定的。作为一种形象符号,国家认同并不取决于国家的客观现实,而是特别依赖于银幕呈现的欲望快感。当下中国电影在北美市场形塑的中国形象存在自我负价值化、空间价值判断错位等诸多缺陷,未能提供足够的娱乐快感。这些成为中国电影传播、认同中国形象的重要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形象 电影消费 政治美学
下载PDF
当代“剧场共同体”建构实践反思
9
作者 孔德罡 《戏剧艺术》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110,共13页
学界普遍以“剧场”概念来阐释主体间性与共同体问题,但由艺术家(文本创作者与表演者)、观众与剧场组成的“剧场共同体”尚未在剧场领域实现。从观众(读者)角度的接受美学维度看,剧场中各主体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被忽略。从艺术家(剧作家... 学界普遍以“剧场”概念来阐释主体间性与共同体问题,但由艺术家(文本创作者与表演者)、观众与剧场组成的“剧场共同体”尚未在剧场领域实现。从观众(读者)角度的接受美学维度看,剧场中各主体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被忽略。从艺术家(剧作家与表演者)角度的身体和意向性维度看,剧场的实质性未能得到足够支撑。而从“共在/共—显”期待之下的剧场实践维度看,当代剧场实践对对话情境的构建还不够完善彻底。面对当代剧场无法与观众实质性发生对话、尚未构建出和谐共生的“剧场共同体”的现状,创作者应正视剧场艺术乃至社会现实层面变革的复杂性和必然性,进一步提升对话的可讨论性,增强情感共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剧场共同体 接受美学 身体间性 对话情境 政治美学
原文传递
小说叙事的公共性与政治美学意蕴 被引量:6
10
作者 骆冬青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51-154,共4页
小说的政治美学属性,深刻体现于其公共性。小说叙事作为理解生活的形式,首先表现为建立意识形态的"想象的共同体"。小说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安排,与公共生活中的政治冲突具有深层关系。小说叙事的秩序,特别是人物的角色安排与... 小说的政治美学属性,深刻体现于其公共性。小说叙事作为理解生活的形式,首先表现为建立意识形态的"想象的共同体"。小说情节的设置和人物的安排,与公共生活中的政治冲突具有深层关系。小说叙事的秩序,特别是人物的角色安排与行动逻辑,体现了政治秩序与情感秩序的统一。小说叙事的视点,体现了公共生活之中"看"的权力,显示了政治美学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说叙事 公共性 政治美学
下载PDF
主旋律电影的历史流变及演化逻辑(1987-2021年) 被引量:4
11
作者 周达祎 《艺术探索》 CSSCI 2022年第1期111-121,共11页
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旋律电影在产业、文化、技术、本体层面具有不同特征。综合文本风格、产业结构、本体意义三个方面,主旋律电影的历史可分为发轫期、低谷期、转型期、进阶期四个阶段。在文本风格方面,它从“政治美学”发展为“共同体美... 不同历史时期的主旋律电影在产业、文化、技术、本体层面具有不同特征。综合文本风格、产业结构、本体意义三个方面,主旋律电影的历史可分为发轫期、低谷期、转型期、进阶期四个阶段。在文本风格方面,它从“政治美学”发展为“共同体美学”;在产业结构方面,它经历了中国电影从产、供、销一体化到完全市场化运作的过程;在电影本体意义方面,它跨越了国人对于电影的“装置记忆”,成为大众“银幕愿望”的载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旋律电影 历史流变 共同体美学 电影产业 银幕愿望
下载PDF
美育何为——兼论中国美育思想的观念嬗变 被引量:4
12
作者 冉源懋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4期121-125,共5页
从自近代以来中国美育思想的主体层面梳理美育观念的变化,分别从现代社会政治的建构、个体感性自由、"生活美学"的建构三个方面提炼和总结中国美育的主要功能及价值取向,并从美育的本体论角度及时代文化语境等方面详细分析和... 从自近代以来中国美育思想的主体层面梳理美育观念的变化,分别从现代社会政治的建构、个体感性自由、"生活美学"的建构三个方面提炼和总结中国美育的主要功能及价值取向,并从美育的本体论角度及时代文化语境等方面详细分析和佐证了以上几种美育观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育 中国美育思想 社会政治 感性自由 “生活美学”
下载PDF
感知的政治与批判的美学:21世纪欧洲剧场的政治美学路径概览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曦 《戏剧艺术》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3-122,134,共11页
21世纪的欧洲剧场艺术与左翼政治美学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互动频仍。区别于20世纪启蒙式政治剧场的介入方案,21世纪的欧洲剧场依循政治美学路径,构想替代性的社会联合形式,以实现身体姿态的感性,再次完成与空间、时间的重新配置。欧洲剧场... 21世纪的欧洲剧场艺术与左翼政治美学在理论与实践层面互动频仍。区别于20世纪启蒙式政治剧场的介入方案,21世纪的欧洲剧场依循政治美学路径,构想替代性的社会联合形式,以实现身体姿态的感性,再次完成与空间、时间的重新配置。欧洲剧场由此经历了从审美体验到公共机构的职能转变,它尝试走出布莱希特与奥古斯都·波瓦为代表的传统政治剧场的“教育学”模式,从唤起审美专注的“黑匣子”向开放式的全球化机构转变。剧场政治效果的传达不再依赖理性意识与政治行动,却诉诸“感知的政治”与“批判的美学”路径,通过剧场表演的感知变革而重构公共领域,以唤起集体的政治想象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洲剧场 政治美学 争胜 歧见 可感性分配
原文传递
象征的贫困及其超越——基于斯蒂格勒政治美学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其蕾 《理论界》 2023年第9期58-63,共6页
斯蒂格勒基于政治美学的角度,指出“象征的贫困”是当前人类面临并且需要超越的一大难题。在他看来,政治问题、美学问题与技术问题是同一个问题。正是在技术的中介作用下,政治问题与美学问题得以相遇。他生动地阐明了感觉是真正的政治... 斯蒂格勒基于政治美学的角度,指出“象征的贫困”是当前人类面临并且需要超越的一大难题。在他看来,政治问题、美学问题与技术问题是同一个问题。正是在技术的中介作用下,政治问题与美学问题得以相遇。他生动地阐明了感觉是真正的政治美学战争所争夺的内容。这场战争,借助技术作为武器,以技术控制感觉为手段,结果造成规模宏大、影响普遍的“象征的贫困”,具体表现为经济领域“市场营销对意识的争夺”、美学领域“审美经验向美学制约条件转变”、政治领域“友爱对话向不再相信对话转变”。相应地,唯有通过新型感性组织与新型力比多经济的发明,审美经验对美学制约条件的反抗,友爱与对话的回归,人类面对超工业时代的感性灾难时才能更好地完成自我救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蒂格勒 象征的贫困 技术批判 政治美学
原文传递
叙述的权力:先锋小说的政治美学阐释 被引量:5
15
作者 骆冬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7-142,共6页
先锋小说以非政治化为诉求的话语变革,是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重要现象。在先锋小说的叙事话语之中隐含着政治话语,叙述艺术表现了特殊的政治美学。先锋小说对“意识流”的发现,揭示了一个政治无法彻底统治的内心世界的存在,颠覆了政治的... 先锋小说以非政治化为诉求的话语变革,是20世纪中国小说中的重要现象。在先锋小说的叙事话语之中隐含着政治话语,叙述艺术表现了特殊的政治美学。先锋小说对“意识流”的发现,揭示了一个政治无法彻底统治的内心世界的存在,颠覆了政治的理性统治。存在的探索和存在感的凸显,还原了现实政治的真相,表现了特别的政治精神。先锋小说的“卑微观点”,则从“小”角度解构政治意识形态的“大话”。叙事视点本身的显现,构成了小说叙事话语的自赎,是对叙事权力本身的反思和反叛。先锋叙事的政治智慧,也可以反观政治美学的深层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锋小说 叙述 政治美学 中国
下载PDF
从道德美学到政治美学:席勒对康德美学的超越及其启示
16
作者 范永康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36-42,共7页
席勒虽然借鉴了康德哲学和美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但已经将作为其学理支撑的意志自由和道德法则,置换为政治自由与人性完整。总的看来,席勒的美学不像康德那样旨在培育神圣的道德人格,而以改革国家、改造社会为目的,由此实现由道德... 席勒虽然借鉴了康德哲学和美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但已经将作为其学理支撑的意志自由和道德法则,置换为政治自由与人性完整。总的看来,席勒的美学不像康德那样旨在培育神圣的道德人格,而以改革国家、改造社会为目的,由此实现由道德美学向政治美学的转型。席勒对康德美学的这种超越和转型为黑格尔、马克思、马尔库塞等人的美学思想提供了重要启示,并对中国现当代美育理论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德 席勒 道德美学 政治美学
下载PDF
文学政治价值的生成机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胡铁生 张晓敏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5-52,共8页
文学具有多方面价值。除文艺美学价值以外,政治美学价值也是文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学术界已达成共识。政治和文学分别属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范畴,它们何以结缘?文学政治价值的生成机制又是什么?却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焦点问题... 文学具有多方面价值。除文艺美学价值以外,政治美学价值也是文学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点学术界已达成共识。政治和文学分别属于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范畴,它们何以结缘?文学政治价值的生成机制又是什么?却一直是学术界热议的焦点问题。文学实例证明,对人的关注是两个学科的交汇点;而文学价值在政治层面的增值,除文学在伦理政治方面对人类理想社会的追寻以外,还包括权力政治范畴的政论性文学通过学科跨界所作出的贡献;在文学公共空间内,作家作为公共知识分子所发挥的意识形态作用则是文学政治价值生成的主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学价值 文艺美学 政治美学 人学 公共空间 意识形态
下载PDF
启蒙美学与政治美学比较 被引量:4
18
作者 张光芒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4年第1期144-149,共6页
启蒙美学与政治美学是一对既相似又有差异的实践美学概念。从表层结构加以比较 ,二者都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 ,但启蒙美学的重心在于个性的自由和人性的解放 ,侧重于探讨“审美的政治化” ,而政治美学则致力于探求“政治的审美化”的... 启蒙美学与政治美学是一对既相似又有差异的实践美学概念。从表层结构加以比较 ,二者都带有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 ,但启蒙美学的重心在于个性的自由和人性的解放 ,侧重于探讨“审美的政治化” ,而政治美学则致力于探求“政治的审美化”的内在秘密。从深层结构上比较 ,二者更为相似的形式在于 ,都试图通过欲望、情感、理性、意志、信仰诸方面的激荡化合作用以期达到“自我的实现”。二者更为本质的区别在于它们通往自我实现的路径恰恰是相反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启蒙美学 政治美学 比较 人性学路向
下载PDF
论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叙事美学 被引量:4
19
作者 蒋进国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04-108,共5页
电影《山楂树之恋》用政治语境下的"纯爱"故事展现人性,其叙事手法与海明威"压力下的光辉"及"冰山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山楂树意象蕴含着三个维度的隐喻:政治和人性、生与死、人与物,从而使影片形成一... 电影《山楂树之恋》用政治语境下的"纯爱"故事展现人性,其叙事手法与海明威"压力下的光辉"及"冰山原则"有异曲同工之妙。山楂树意象蕴含着三个维度的隐喻:政治和人性、生与死、人与物,从而使影片形成一种富有张力的叙事结构。影片用政治色彩的解构反衬至美的人性光辉,用生命易逝的缺憾凸显人类存在的悲剧宿命,用灰白色调衬托自然永恒的空灵之美。该片是张艺谋艺术风格的转型之作,也是对当代大众娱乐文化的反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楂树之恋》 政治话语 人性 冰山原则 叙事美学
下载PDF
玉的隐喻:乾隆玉器的政治美学意蕴探析
20
作者 刘婷婷 李昌舒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47-157,共11页
玉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于与乾隆政治人生相关的玉器而言,它既具备艺术欣赏性,同时又饱含政治美学的意蕴。乾隆为实现政治的“正心”,曾将玉玺视为自己的身份勋章,通过完善宝玺制度,强化了臣下对帝王身份和统治合法性的认同。盛世之治后... 玉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对于与乾隆政治人生相关的玉器而言,它既具备艺术欣赏性,同时又饱含政治美学的意蕴。乾隆为实现政治的“正心”,曾将玉玺视为自己的身份勋章,通过完善宝玺制度,强化了臣下对帝王身份和统治合法性的认同。盛世之治后,乾隆则用艺术形象来“魅心”,由他主导下创作的玉器《大禹治水》,不仅展现了独享玉石资源的帝王权威,同时也成就了一座歌颂“江山稳固”与“盛德教化”的丰碑。而在玉器出现审美趣味的异化后,乾隆为开展对士人阶层和平民阶层的“治心”,他对此执行了规训,以树立文化领导权。政治美学探析试图返回乾隆玉器中美的原境,同时也在政治与美学的有限与无限自由之间,诉说着一个“审美人”同时也是“政治人”的人性的曲折复杂,玉的隐喻就在美学与政治互为显隐的关系中,不断重复地表达着乾隆拥有至高权力的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乾隆 玉器 政治美学 美学意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