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0篇文章
< 1 2 3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外来入侵种互花米草防治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1
作者 谢宝华 韩广轩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464-3476,共13页
互花米草在其原产地具有保滩护堤、促淤造陆等生态功能,但在被引入其他地区后,常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互花米草常被视为入侵种,对互花米草的入侵性以及防控方面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本研究从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 互花米草在其原产地具有保滩护堤、促淤造陆等生态功能,但在被引入其他地区后,常给当地生态系统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因此,互花米草常被视为入侵种,对互花米草的入侵性以及防控方面的研究成为一大热点.本研究从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生物替代防治、综合防治和防控策略6个方面综述了互花米草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对各类措施的理论基础、技术方案、防治效果和环境影响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指出了现有防治技术的不足,并提出生态风险分区防控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侵 刈割 淹水 翻耕 除草剂 克隆苗 实生苗
原文传递
土壤耕作方式对水稻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初探 被引量:24
2
作者 谷子寒 王元元 +5 位作者 帅泽宇 陈平平 敖和军 屠乃美 易镇邪 周文新 《作物研究》 2017年第2期103-109,共7页
为探讨土壤耕作方式对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2015年以‘陵两优211’与‘威优46’为早、晚稻供试品种,在湖南湘潭开展了双季免耕、双季翻耕、双季旋耕、早旋晚免、早翻晚免等5种土壤耕作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稻产... 为探讨土壤耕作方式对南方双季稻区水稻产量形成特性的影响,2015年以‘陵两优211’与‘威优46’为早、晚稻供试品种,在湖南湘潭开展了双季免耕、双季翻耕、双季旋耕、早旋晚免、早翻晚免等5种土壤耕作方式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早稻产量表现翻耕>旋耕>免耕的趋势;晚稻产量以双季翻耕处理最高,双季旋耕处理最低,3个晚季免耕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两季总产量以双季翻耕处理最高,早翻晚免处理次之,其他依次为双季免耕、早旋晚免与双季旋耕处理。翻耕处理产量最高的原因在于分蘖较多,有效穗数较高,生育后期叶面积、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较高。与双季翻耕处理相比,早翻晚免处理产量有所下降(降幅7.29%),但其具有省工省力、节约能源等优点,可在南方双季稻田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耕作方式 翻耕 免耕 旋耕 产量
下载PDF
不同耕作和种植方式对稻田杂草及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Rajender Singh Chhokar 禹盛苗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48-52,共5页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7种不同水稻耕作和种植方式[水田翻耕移栽(puddling transplanting,PT)、免耕移栽(no tillage transplanting,NTT)、水田翻耕滚筒湿播(puddling drum wet seeding,PDWS)、免耕滚筒湿播(no tillage drum wet s... 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了7种不同水稻耕作和种植方式[水田翻耕移栽(puddling transplanting,PT)、免耕移栽(no tillage transplanting,NTT)、水田翻耕滚筒湿播(puddling drum wet seeding,PDWS)、免耕滚筒湿播(no tillage drum wet seeding,NTDWS)、传统耕作旱穴播(conventional tillage dry drilling,CTDD)、沟垄灌溉旱穴播(furrow irrigated raised beds system dry drilling,FIRBSDD)和免耕旱穴播(no-tillage dry-drilling,NTDD)对稻田杂草和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PT处理下水稻产量最高,杂草干物质量最低;与移栽相比,直播(direct seeded rice,DSR),包括旱直播和湿直播,杂草生长能力最强,且不管有无杂草均降低了水稻产量;直播处理因杂草使水稻减产91.4%~99.0%,而PT和NTT处理分别减产16.0%和42.0%;香附子、龙爪茅、长穗苋、珠子草和假海马齿等杂草种类在DSR处理中大量出现,但在PT处理中未出现。大田示范试验结果表明,普通水稻品种(HKR-47和IR-64)在DSR处理较PT处理减产达15.8%,但优质水稻品种(Sharbati和PB-1)在两处理间无明显差异。当前劳动力紧缺,人工插秧需要大量劳力,因此亟需开发好氧栽培(如免耕直播和机插)模式下的适宜水稻品种及其相关配套农业机械及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栽培方式 直播 移栽 翻耕 免耕 产量 杂草
下载PDF
犁耕和旋耕作业发动机载荷的统计特性 被引量:9
4
作者 方在华 周志立 +3 位作者 杨铁皂 张文春 张剑 管西强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85-87,共3页
了解发动机载荷动态特性是对发动机及机组系统进行动态性能分析和动态匹配的前提。该文根据对田间试验和土槽试验数据的各种统计检验 ,总结了犁耕和旋耕作业时发动机载荷阻转矩的一些基本的统计特性。证实了犁耕作业发动机的载荷可以认... 了解发动机载荷动态特性是对发动机及机组系统进行动态性能分析和动态匹配的前提。该文根据对田间试验和土槽试验数据的各种统计检验 ,总结了犁耕和旋耕作业时发动机载荷阻转矩的一些基本的统计特性。证实了犁耕作业发动机的载荷可以认为是平稳的正态分布的随机载荷 ,其功率谱曲线的谱峰在低于 2 Hz处 ;旋耕作业发动机的载荷是兼有随机成分和周期成分的动态载荷 ,其中周期谐波的基频为刀轴转速 ,随机成分一部分能量集中于基频以内 ,部分分布于较宽频率范围。在常用的速度范围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拖拉机 犁耕 旋耕 发动机 载荷 阻转矩 统计检验
下载PDF
新型秸秆还田犁翻旋耕复式作业机结构设计 被引量:7
5
作者 陈书法 解法旺 孟宪清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54-158,共5页
为了解决目前稻麦秸秆还田作业机具作业效果不理想、秸秆埋覆深度浅及保墒蓄水能力差等问题,将秸秆犁翻旋耕技术与保护性耕作要求相结合,设计了一种能够发挥犁翻旋耕等多种耕作方式优势的可调深复式耕整作业机,可一次性地完成犁翻、旋... 为了解决目前稻麦秸秆还田作业机具作业效果不理想、秸秆埋覆深度浅及保墒蓄水能力差等问题,将秸秆犁翻旋耕技术与保护性耕作要求相结合,设计了一种能够发挥犁翻旋耕等多种耕作方式优势的可调深复式耕整作业机,可一次性地完成犁翻、旋耕及深松等多项作业。为此,重点介绍整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确定了机具关键部件的结构形式和主要参数。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具在工作时性能稳定、秸秆埋覆粉碎效果好、作业效率高、通用性强,能够满足多种条件下的稻麦秸秆还田复式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式作业机 犁耕 旋耕 深松
下载PDF
Two material removal modes in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mechanical plowing vs.chemical bonding 被引量:1
6
作者 Yuan WU Liang JIANG +3 位作者 Wenhui LI Jiaxin ZHENG Yushan CHEN Linmao QIAN 《Friction》 SCIE EI CAS CSCD 2024年第5期897-905,共9页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emiconductors,the number of materials needed to be polished sharply increases.The material properties vary significantly,posing challenges to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Accordi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emiconductors,the number of materials needed to be polished sharply increases.The material properties vary significantly,posing challenges to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CMP).Accordingly,the study aimed to classify the material removal mechanism.Based on the CMP and atomic force microscopy results,the six representative metals can be preliminarily classified into two groups,presumably due to different material removal modes.From the tribology perspective,the first group of Cu,Co,and Ni may mainly rely on the mechanical plowing effect.After adding H_(2)O_(2),corrosion can be first enhanced and then suppressed,affecting the surface mechanical strength.Consequently,the material removal rate(MRR)and the surface roughness increase and decrease.By comparison,the second group of Ta,Ru,and Ti may primarily depend on the chemical bonding effect.Adding H_(2)O_(2)can promote oxidation,increasing interfacial chemical bonds.Therefore,the MRR increases,and the surface roughness decreases and levels off.In addition,CMP can be regulated by tuning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oxidation,complexation,and dissolution for mechanical plowing,while tuning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oxidation and ionic strength for chemical bonding.The findings provide mechanistic insight into the material removal mechanism in CM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emical mechanical polishing corrosion wear material removal mode mechanical plowing chemical bonding
原文传递
不同耕作制度下棉田杂草滋生情况调查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支金虎 郑德明 莫志新 《塔里木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34-35,43,共3页
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对不同耕作制度下棉田杂草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发现,不同的耕作制度对杂草种类和数量的消长有很大的影响。免耕不覆秸秆、免耕覆秸秆、翻耕覆膜及翻耕不覆膜四种处理下,以免耕不覆秸秆条件下杂草的种类和... 采用随机调查的方法,对不同耕作制度下棉田杂草的种类和数量进行调查研究,从中发现,不同的耕作制度对杂草种类和数量的消长有很大的影响。免耕不覆秸秆、免耕覆秸秆、翻耕覆膜及翻耕不覆膜四种处理下,以免耕不覆秸秆条件下杂草的种类和数量最多,由此调查还可知道在免耕条件下覆盖秸秆也是控制棉田杂草滋生的一种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作制度 免耕 翻耕 覆膜 杂草滋生
下载PDF
Mechanical, tribological and anti-corrosive properties of polyaniline/graphene coated Mg-9Li-7Al-1Sn and Mg-9Li-5Al-3Sn-1Zn alloys 被引量:4
8
作者 Rita Maurya Abdul Rahim Siddiqui +1 位作者 Prvan Kumar Katiyar Kantesh Balani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SCIE EI CAS CSCD 2019年第8期1767-1778,共12页
The mechanical,tribological and corrosion protection offered to Mg-9Li-7Al-1Sn and Mg-9Li-5Al-3Sn-1Zn alloys by the epoxy coating containing polyaniline/graphene(PANI/Gr)pigments is undertaken in the current work.PANI... The mechanical,tribological and corrosion protection offered to Mg-9Li-7Al-1Sn and Mg-9Li-5Al-3Sn-1Zn alloys by the epoxy coating containing polyaniline/graphene(PANI/Gr)pigments is undertaken in the current work.PANI/Gr containing coatings were observed to be strongly adherent with a higher scratch hardness(Hs)and plowing hardness(Hp),i.e.Hsof 0.43 GPa,and Hpof 0.61 GPa,respectively when compared to that of neat epoxy coating(Hsof 0.17 GPa,and Hpof 0.40 GPa,respectively).Due to their higher Hsand Hpvalues,PANI/Gr based coatings displayed an enhanced wear resistance(Wear volume,Wv=4.53×10^-3 m^3)than that of neat epoxy coating(Wv=5.15×10^-3 m^3).The corrosion protection efficiency in corrosive environment of 3.5 wt%NaCl solution was obtained to be>99% for PANI/Gr containing coatings when compared to that of neat epoxy coating.The charge-transfer resistance(R(ct))of the PANI/Gr containing coatings were estimated to be>10^6 cm^2,which indicates their highly protective nature when compared to that of neat epoxy coating(R(ct)10^5 Ω cm^2).Hence,PANI/Gr containing coatings can be potentially used for wear resistance and corrosion protection applications in marine environme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G-LI ALLOYS Scratch HARDNESS plowing HARDNESS Wear RESISTANCE Corrosion protection efficiency Charge transfer RESISTANCE
原文传递
“彗星式通孔”减阻犁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朱恒福 谈黎虹 吴士澌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20-24,共5页
在分析犁耕阻力形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摩擦面摩擦条件的设想。通过在铧式犁的犁胸和犁铧上设计“彗星式通孔”,使犁耕过程中犁面与土垡的接触界面形成气液相介质层,改变土壤与金属的摩擦性能,减小摩擦系数,从而达到减摩减阻的目的。田... 在分析犁耕阻力形成的基础上,提出改善摩擦面摩擦条件的设想。通过在铧式犁的犁胸和犁铧上设计“彗星式通孔”,使犁耕过程中犁面与土垡的接触界面形成气液相介质层,改变土壤与金属的摩擦性能,减小摩擦系数,从而达到减摩减阻的目的。田间试验表明:设计有“彗星式通孔”的犁在水耕时可减小犁耕比阻8%~12%,旱耕时犁耕比阻也可减小2.5%~3.5%左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耕 彗星式通孔 减阻犁
下载PDF
松嫩草原榆树疏林对不同干扰的响应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利 王赫 +2 位作者 林长存 王德利 祝廷成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4-80,共7页
榆树疏林是中国东北松嫩草原沙地植被演替的顶极群落,其对维持物种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都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过去20a间,榆树疏林在人为干扰(农耕和放牧)下,其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在1983年和2004年,对松嫩草原不... 榆树疏林是中国东北松嫩草原沙地植被演替的顶极群落,其对维持物种多样性,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都发挥着重要的功能。过去20a间,榆树疏林在人为干扰(农耕和放牧)下,其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发生了巨大变化。在1983年和2004年,对松嫩草原不同人为干扰下榆树疏林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等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农耕和放牧一方面使松嫩草原榆树疏林群落多物种消失、生物量和多样性显著下降、植被结构简单化;另一方面,也是导致建群种——家榆低矮化,灌木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树疏林 退化 农耕 放牧 物种多样性
下载PDF
基于滑转率的农用拖拉机犁耕控制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马勇 李瑞川 +1 位作者 刘延俊 徐继康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59-263,共5页
针对农用拖拉机犁耕作业工况,基于现有的电液闭环控制系统,提出了以滑转率为目标的拖拉机犁耕变论域模糊PID自动控制方法。结合拖拉机作业环境,阐明了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探究了滑转率的产生机理,进而设计出论域自动缩放的变... 针对农用拖拉机犁耕作业工况,基于现有的电液闭环控制系统,提出了以滑转率为目标的拖拉机犁耕变论域模糊PID自动控制方法。结合拖拉机作业环境,阐明了驱动防滑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并探究了滑转率的产生机理,进而设计出论域自动缩放的变论域模糊PID控制器。同时,开展了典型试验地块的田间犁耕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驱动防滑控制方法合理可行;应用的控制算法降低了系统波动幅度,优势更加明显,能够较好适应复杂多变的耕作环境。本研究对系统的精细控制与滑转率的精确识别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且为未来精耕细作的田间管理模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用拖拉机 滑转率 犁耕 变论域 控制
下载PDF
新型高效前犁后旋施肥播种机结构设计 被引量:5
12
作者 芦新春 陈书法 +1 位作者 杨进 孙启新 《中国农机化学报》 2017年第9期1-5,共5页
为解决现有秸秆还田机具作业效果不理想,秸秆埋覆深度浅等实际问题,设计一种多功能组配式耕种复式作业机,一次进地实现犁翻、旋耕、施肥、播种等多项作业。重点介绍整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确定机具关键部件的结构形式和主要参数。通过试... 为解决现有秸秆还田机具作业效果不理想,秸秆埋覆深度浅等实际问题,设计一种多功能组配式耕种复式作业机,一次进地实现犁翻、旋耕、施肥、播种等多项作业。重点介绍整机结构及其工作原理,确定机具关键部件的结构形式和主要参数。通过试验表明,该机具工作性能稳定,秸秆埋覆效果好、播种深度均匀一致,作业效率高,能够满足旱田秸秆还田复式作业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耕 旋耕 施肥播种 结构设计
下载PDF
我国犁耕、牛耕的起源和演变 被引量:2
13
作者 尹绍亭 《中国农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4-23,共10页
当代中外学者对木犁的研究,趣旨主要集中于三个问题:一是犁耕的起源,二是牛耕的起源,三是犁具的进化演变。文章回顾学界已有研究,并结合田野调查资料加以探讨。据此提出,今后的研究应拓展国际视野,重视对国外成果的分析比较;加强包括农... 当代中外学者对木犁的研究,趣旨主要集中于三个问题:一是犁耕的起源,二是牛耕的起源,三是犁具的进化演变。文章回顾学界已有研究,并结合田野调查资料加以探讨。据此提出,今后的研究应拓展国际视野,重视对国外成果的分析比较;加强包括农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自然科学、民族学等学科在内跨学科研究;加强田野调查,积极抢救已经和即将消失的民间活态资料和记忆;建立专题研究的数据库,以利永久保存和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犁耕 牛耕 起源 演变
原文传递
不同耕作模式对玉米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黄春艳 郭玉莲 +4 位作者 王宇 黄元炬 朴德万 苏保华 徐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32期37-42,共6页
[目的]为明确不同耕作模式对玉米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研究翻耕和免耕模式下玉米田杂草种子库的组成和特征。[方法]采用杂草种子萌发法,将0-5、5-10、10-15、15-20、20-25、25-30 cm 6个不同土层的土壤样本分别装盆,在自然条件下生长... [目的]为明确不同耕作模式对玉米田土壤杂草种子库的影响,研究翻耕和免耕模式下玉米田杂草种子库的组成和特征。[方法]采用杂草种子萌发法,将0-5、5-10、10-15、15-20、20-25、25-30 cm 6个不同土层的土壤样本分别装盆,在自然条件下生长60 d后调查杂草种类和数量,计算种子库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结果]翻耕玉米田共有杂草15科24种,免耕玉米田有15科23种,其中19种杂草在翻耕和免耕玉米田均有分布,主要优势杂草为稗草、藜、铁苋菜、龙葵和马唐,杂草类型上以阔叶杂草为主,禾本科杂草较少。翻耕玉米田杂草种子库总密度为4 292.4粒/m^2,主要分布在0-5、20-25、25-30 cm土层,其中稗草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免耕玉米田总密度为3 337.0粒/m^2,主要分布在15-20、20-25 cm土层,其中藜的密度和相对优势度最高。不同耕作模式的优势杂草在土层中的分布有较大差别,稗草在翻耕田主要分布于25-30 cm土层,而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0-5 cm土层;藜在免耕田主要分布于20-25cm土层,而在翻耕田各土层呈较均匀分布。[结论]明确了不同耕作模式土壤杂草种子库的组成和特征,为农田杂草的综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耕 免耕 玉米田 土壤杂草种子库
下载PDF
耕作方式对麦后复播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唐江华 苏丽丽 +4 位作者 李亚杰 徐文修 彭姜龙 张永强 郝维维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669-675,共7页
为探究适合北疆滴灌条件下麦后复播大豆的高产耕作方式,分别于2012年、2013年进行了滴灌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复播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各生育时期的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均表现为:翻耕(T)>旋耕(RT)&... 为探究适合北疆滴灌条件下麦后复播大豆的高产耕作方式,分别于2012年、2013年进行了滴灌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对复播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的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各生育时期的群体叶面积指数(LAI)均表现为:翻耕(T)>旋耕(RT)>免耕(NT)。其中,T处理两年LAI均值高出NT处理的27.25%,2013年增加翻耕覆膜处理(TP)后,全生育时期LAI的平均值显著高于同年RT处理和NT处理的,比同年T处理也高出11.81%,达极显著差异水平(p≤0.01),增大了叶片对光能的截获面积,增强光合作用,促进植株干物质的积累,利于生殖器官的发育。由产量构成因素可知,T处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两年的均值分别较NT处理的高出23.18%、19.69%、8.89%,增产达13.35%,增收32.11%。尤其是2013年翻耕覆膜处理,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百粒重较同年T处理高出28.00%、27.46%、2.72%,增产达7.43%,差异极显著(p≤0.01),增收12.15%,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因此认为,北疆麦后复播大豆宜实施翻耕的耕作措施并以地膜覆盖采用膜下滴灌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耕 旋耕 免耕 复播大豆 生长发育 产量
下载PDF
Al2O3/Mo复合材料的磨料磨损性能 被引量:4
16
作者 侯风亮 倪峰 +3 位作者 崔延遂 侯麦珍 魏世忠 流杰 《复合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36-141,共6页
对Al2O3/Mo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同时测试了Al2O3/Mo复合材料的磨损行为。结果表明,随Al2O3体积分数的增加,基体的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显微硬度逐渐增加,磨损过程中产生的切削、犁沟在数量、深度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当Al2O3... 对Al2O3/Mo复合材料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同时测试了Al2O3/Mo复合材料的磨损行为。结果表明,随Al2O3体积分数的增加,基体的密度先增大后减小,显微硬度逐渐增加,磨损过程中产生的切削、犁沟在数量、深度上都有一定程度的减少。当Al2O3的体积分数为3%时,随着磨粒粒度的减小,复合材料的比磨损率逐渐增加,Al2O3的体积分数较高(5%、10%、15%)时,比磨损率随磨料粒径的增大而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材料的磨损量随载荷增加而增加,材料的磨损量的排列顺序不受载荷变化的影响。在同一载荷下,材料的磨损量随掺杂量的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但是随着掺杂量的不断增大,磨损量下降趋势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2O3 MO 磨料 载荷 磨损 犁沟
原文传递
青海湖区芨芨草草原土壤养分对翻耕和补播措施的响应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涛 朱迪 +6 位作者 吕婷 梁瑞芳 刘峰 马子兰 李以康 马玉枝 苏旭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70-280,共11页
为探究翻耕和补播导致高寒草原土壤养分垂直分布特征变化,以青藏高原青海湖区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草原为实验对象,分析1958年翻耕和1990年补播两种不同的草地恢复措施对高寒草原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0~10,10~20,20~30,30~... 为探究翻耕和补播导致高寒草原土壤养分垂直分布特征变化,以青藏高原青海湖区芨芨草(Achnather⁃um splendens)草原为实验对象,分析1958年翻耕和1990年补播两种不同的草地恢复措施对高寒草原土壤养分含量及分布特征(0~10,10~20,20~30,30~40,40~60 cm)的影响。结果表明:翻耕、补播措施下土壤有机碳和全钾含量均显著高于原生芨芨草样地(P<0.05),而不利于土壤全氮含量的恢复,两种扰动均有利于芨芨草草原土壤浅层(0~10 cm)速效磷、有机碳养分富集;翻耕后土壤有机碳、全氮和速效钾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P<0.05),全磷、全钾及土壤pH、容重在各土层间差异不显著。相比对照样地,补播导致各土层速效氮养分显著降低(P<0.01),但翻耕和补播扰动均使土壤全钾含量显著升高,深层土(40~60 cm)全氮(TN)含量显著降低(P<0.05);对照原生芨芨草样地,补播后土壤全氮与全磷含量出现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而翻耕措施导致原有的速效磷与速效氮二者相关性不显著,两种措施均引起土壤养分与容重之间负相关性。翻耕、补播后土壤pH显著降低,扰动使土壤理化性质改变,以及表层速效养分汇集于浅层土壤,将加快土壤养分的周转,输出量增加促进了地上植被恢复,除全钾含量外,以上两种措施引起不同土层全量养分的恢复是一个极其缓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海湖 翻耕 补播 土壤养分 土壤恢复
下载PDF
Feasibility of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simulation configurations based on data mining methodologies for prediction of tractor wheel slip 被引量:4
18
作者 S.M.Shafaei M.Loghavi S.Kamgar 《Information Processing in Agriculture》 EI 2019年第2期183-199,共17页
This paper deals with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simulation configurations for prediction of tractor wheel slip in tillage operations.The effects of numeral variables of forward speed(2,4,and 6 km/h)and plowing dep... This paper deals with implementation of intelligent simulation configurations for prediction of tractor wheel slip in tillage operations.The effects of numeral variables of forward speed(2,4,and 6 km/h)and plowing depth(10,20,and 30 cm),and nominal variable of tractor driving mode(two-wheel drive(2WD)and four-wheel drive(4WD))on tractor rear wheel slip were intelligently simulated utilizing data mining methodologies of 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ANN)and adaptive neuro-fuzzy inference system(ANFIS).Neuro-fuzzy potential of the ANFIS simulation framework against neural ability of the ANN simulation framework was apprised.Results confirmed higher efficiency of the best configuration of the ANFIS simulation framework with satisfactory statistical performance criteria of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0.981),root mean square error(1.124%),mean absolute percentage error(1.515%),and mean of absolute values of prediction residual errors(1.135%)than that of the ANN simulation framework.Physical perception obtained from the ANFIS simulation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 wheel slip increased nonlinearly with increment of forward speed and plowing depth,while it decreased as tractor driving mode changed from the 2WD to 4WD.Therefore,the best configuration of the ANFIS based intelligent simulation framework implemented in this study can be used for further relevant studies of tractor rear wheel slip as a refere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rward speed plowing depth Tractor driving mode Tillage operations Tractor tractive efficiency
原文传递
云南省腾冲县“一耕两套三熟”高效栽培技术经济效益评价 被引量:3
19
作者 吴进明 曾健国 +1 位作者 李金晓 余绍伟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42-45,共4页
腾冲作为云南省油菜生产第二大县,近年来,在云南省现代农业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腾冲县农业技术推广所探索创新出一套"一耕两套三熟"的高效栽培技术,并积极推广,现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水平。本文在介绍"一... 腾冲作为云南省油菜生产第二大县,近年来,在云南省现代农业油菜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腾冲县农业技术推广所探索创新出一套"一耕两套三熟"的高效栽培技术,并积极推广,现已达到一定的规模化和规范化水平。本文在介绍"一耕两套三熟"高效栽培技术及其推广实施的基础上,对该技术2012—2014年产生的经济效益进行分析。结果显示,该技术经济效益显著,并对该技术的综合效益进行了总体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耕两套三熟” 栽培技术 腾冲县
下载PDF
切削刃钝圆半径对切屑分离过程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戴煜宸 黄健萌 赖联锋 《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1-34,47,共5页
根据材料流动方向获得判断工件切削表层是否形成切屑的方法,在考虑切削刃钝圆半径、材料流动性等影响基础上,运用ALE方法,建立二维正交切削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切削刃钝圆半径对切屑形成过程的影响。发现切削进入稳定阶段后,材料表层的位... 根据材料流动方向获得判断工件切削表层是否形成切屑的方法,在考虑切削刃钝圆半径、材料流动性等影响基础上,运用ALE方法,建立二维正交切削有限元模型,研究了切削刃钝圆半径对切屑形成过程的影响。发现切削进入稳定阶段后,材料表层的位移矢量会出现明显的分化,由分化的方向可以确定出分流点的位置;随着切削刃钝圆半径的减小,刀具的犁耕作用越来越明显;在达到最小切削厚度后,切屑并不会在切削一开始就形成,而需要经过一个短暂的材料堆积过程,堆积的高度与分流点高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切削刃钝圆半径 切屑分离过程 分流点 犁耕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