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建立被告人有罪答辩制度到引入辩诉交易——论美国辩诉交易制度的借鉴意义 被引量:39
1
作者 陈卫东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13,共6页
美国辩诉交易制度对于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即在我国有必要建立被告人有罪答辩制度。具体而言 ,应对现行简易程序进行改造完善 ,主要是建立被告人认罪从轻、减轻刑罚制度 ,并扩大案件适用范围。还有必要探索引入辩诉交易制度... 美国辩诉交易制度对于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即在我国有必要建立被告人有罪答辩制度。具体而言 ,应对现行简易程序进行改造完善 ,主要是建立被告人认罪从轻、减轻刑罚制度 ,并扩大案件适用范围。还有必要探索引入辩诉交易制度。建立中国式辩诉交易 ,应着重制度建设。应对适用案件范围、适用条件作出明确规定 ,还应建立严密的适用程序、保障制度以及司法审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告人有罪答辩制度 中国 辩诉交易 美国 借鉴 诉讼效率 刑事诉讼
原文传递
如何看待被告人有罪答辩——辩诉交易的一点启示 被引量:19
2
作者 卞建林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19-23,共5页
美国辩诉交易制度中的合理因素 ,可以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正确等待被告人有答辩提供借鉴。应当更新诉讼理念 ,将认罪答辩视为被告人作为诉讼主体对刑事程序运作方式的一种选择 ,建立激励被告人自愿作出有罪答辩的机制 ,对此类案件可简... 美国辩诉交易制度中的合理因素 ,可以为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正确等待被告人有答辩提供借鉴。应当更新诉讼理念 ,将认罪答辩视为被告人作为诉讼主体对刑事程序运作方式的一种选择 ,建立激励被告人自愿作出有罪答辩的机制 ,对此类案件可简化诉讼程序 ,同时应建立对被告人有罪答辩自愿性明智性的审查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被告人 有罪答辩 辨诉交易制度 辩诉交易制度 刑事诉讼 审查机制
原文传递
美国死刑案件有罪答辩自愿性探微 被引量:4
3
作者 郭明文 《政法学刊》 2010年第3期36-41,共6页
在美国,享有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是保障被告人认罪自愿性的基础。在死刑案件中,被告人作有罪答辩时得到了有效而合格的律师帮助、具有与其律师交流的能力、在知晓指控的性质和答辩有罪的后果是被告人自愿认罪的标志,选择陪审团审判... 在美国,享有不被强迫自证其罪的权利是保障被告人认罪自愿性的基础。在死刑案件中,被告人作有罪答辩时得到了有效而合格的律师帮助、具有与其律师交流的能力、在知晓指控的性质和答辩有罪的后果是被告人自愿认罪的标志,选择陪审团审判而可能被判处死刑并不是强迫被告人认罪的必然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罪答辩 自愿性 死刑案件
原文传递
辩诉交易与刑事速裁程序比较研究
4
作者 李哲 《三明学院学报》 2016年第3期41-44,共4页
在美国联邦和州法院,辩诉交易成为大多数刑事案件的最主要处理方式。我国在部分地区试点实施的刑事速裁程序,与英美法系国家的辩诉交易制度有着相似之处,某种意义上是对辩诉交易制度的学习和借鉴。刑事速裁程序的实施对于提高诉讼效率... 在美国联邦和州法院,辩诉交易成为大多数刑事案件的最主要处理方式。我国在部分地区试点实施的刑事速裁程序,与英美法系国家的辩诉交易制度有着相似之处,某种意义上是对辩诉交易制度的学习和借鉴。刑事速裁程序的实施对于提高诉讼效率、节约司法资源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该程序仍然暴露出一定的不足,通过对两种程序的对比,应当完善刑事速裁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辩诉交易 刑事速裁程序 有罪答辩
下载PDF
论“再法典化”背景下刑法量刑情节的体系优化 被引量:1
5
作者 刘仁文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6-116,共11页
刑法再法典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量刑情节进行体系优化,这既是扭转“重定罪、轻量刑”的需要,也是促进量刑规范化的要求。要对《刑法》第61条进行规范重塑,在明确量刑根据应以行为人责任为基础、厘清罪责与预防关系的基础上,细化列举各... 刑法再法典化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对量刑情节进行体系优化,这既是扭转“重定罪、轻量刑”的需要,也是促进量刑规范化的要求。要对《刑法》第61条进行规范重塑,在明确量刑根据应以行为人责任为基础、厘清罪责与预防关系的基础上,细化列举各种影响量刑的事由。要完善和补充各项具体的量刑情节,如将认罪认罚从宽与企业刑事合规纳入《刑法》,使之在刑事实体法上有法可依;将在我国刑法修正案的个罪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中已大量存在的退赃退赔等“法益恢复”内容进行类型化处理,从分则情节提升为总则情节;借鉴域外的污点证人刑事责任减免制度,一体解决立功、行贿犯罪特别自首等相关理论与实务困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刑根据 认罪认罚 企业刑事合规 法益恢复 污点证人制度
原文传递
论经验法则在认罪认罚案件中的运用
6
作者 魏伊慧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4期20-27,92,共9页
经验法则是在一般性确定性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般性法则,具有高度盖然性,与逻辑规则、推定与司法认知等一起,构成审判者认定刑事案件事实的方式体系。经验法则在刑事案件中的运用贯穿于实体法事实与诉讼证明的多个方面,既包括对犯罪构成... 经验法则是在一般性确定性经验基础上形成的一般性法则,具有高度盖然性,与逻辑规则、推定与司法认知等一起,构成审判者认定刑事案件事实的方式体系。经验法则在刑事案件中的运用贯穿于实体法事实与诉讼证明的多个方面,既包括对犯罪构成、刑罚适用问题的审查判断,也包括对证据的甄别与判断。在认罪认罚案件中,由于被告人已作有罪供述,经验法则虽然在运用范围上受到自然限缩,却呈现出一个独特形态,实际形成了以审查有罪供述为中心、其他证据与有罪供述相印证的证明经验法则。肯定这一证明方式的经验法则属性,有助于实现认罪认罚制度“发现真实”与“诉讼效率”目的间的平衡。坚守经验法则的“高度盖然性”属性,要求达到“基本案件事实清楚”的证明程度,实现实质真实。肯定侦查、审查起诉机关从犯罪嫌疑人供述到未知事实的证明路径与简化审判者自由心证的思路,亦有利于诉讼效率这一工具价值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验法则 认罪认罚 有罪供述 实质真实 诉讼效率
下载PDF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研究--以被追诉者的上诉权为视角
7
作者 李晏 赵李琪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年第2期91-94,共4页
为完善司法资源配置,彰显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及司法宽容精神,我国在部分地区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试点工作。该制度是一项以诉讼效益和诉讼公正为价值基础的集合性制度,从该制度的控辩协商内容、追求实质真实、程序正义及保障被追诉... 为完善司法资源配置,彰显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及司法宽容精神,我国在部分地区开展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试点工作。该制度是一项以诉讼效益和诉讼公正为价值基础的集合性制度,从该制度的控辩协商内容、追求实质真实、程序正义及保障被追诉者自愿性出发,应授予被追诉者上诉权,但同时可能会出现滋生权利滥用,且影响制度实施效果。故应拓宽审判机关审查职能,在其基础上建立上诉案件筛选制度并合理限制上诉权,实现“效率优先,公正为本”的价值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 上诉权 自愿性 审查职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