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2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白芨多糖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凝血功能及TXB_2、6-keto-PGF_(1α)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9
1
作者 董莉 董永喜 +3 位作者 刘星星 廖尚高 王爱民 李勇军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4期459-462,共4页
目的:观察白芨多糖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凝血功能及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探讨白芨多糖的止血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白芨多糖高剂量组(12 g/kg)、白芨多... 目的:观察白芨多糖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凝血功能及血浆血栓素B2(TXB2)、6-酮-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水平的影响,探讨白芨多糖的止血机制。方法:健康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白芨多糖高剂量组(12 g/kg)、白芨多糖中剂量组(6 g/kg)、白芨多糖低剂量组(3 g/kg)、云南白药组(0.4g/kg),连续给药14 d;股动脉采血,测定各组大鼠血小板聚集率、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TXB2和6-keto-PGF1α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白芨多糖中、高剂量能增加大鼠血小板聚集率,缩短PT、APTT和TT,显著增加FIB、TXB2含量和降低6-keto-PGF1α含量(P<0.05或P<0.01)。结论:白芨多糖可能通过激活内源性,外源性凝血系统,促进血小板聚集和调节TXB2、6-keto-PGF1α的水平,发挥止血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芨多糖 血小板聚集 凝血功能 血栓素 前列腺素
下载PDF
阿加曲班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4
2
作者 李静 张微微 李莹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41-543,共3页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阿加曲班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在基础治疗上,阿加曲班组第1、2天给予阿加曲班120 mg/d,48 ...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分为阿加曲班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2组均给予脑梗死基础治疗。在基础治疗上,阿加曲班组第1、2天给予阿加曲班120 mg/d,48 h持续静脉泵入,第3~7天给予阿加曲班20 mg,2次/d,抗凝治疗结束后加用氯吡格雷75 mg/d;对照组入院后即给予氯吡格雷75 mg/d,持续应用。测定2组治疗前后次日晨、48 h、第7、14天的血小板聚集率(PA),并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的变化。结果阿加曲班组治疗后48 h、第7天的PA明显高于治疗前,治疗后第14天的PA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对照组氯吡格雷治疗后次日晨、第7、14天PA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阿加曲班组治疗前同治疗后次日晨、第7天PA差值与对照组治疗前同治疗后次日晨、第7天PA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应用阿加曲班抗凝治疗时二磷酸腺苷诱导的PA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抗凝药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功能试验 凝血酶时间 阿加曲班
下载PDF
姜黄素对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18
3
作者 石晶 吴树荣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6年第1期31-33,共3页
姜黄素(Curcumin)是从植物姜黄(Curcumalonga)根茎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酚类色素成分。作者研究了姜黄素对大鼠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姜黄素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IC5... 姜黄素(Curcumin)是从植物姜黄(Curcumalonga)根茎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酚类色素成分。作者研究了姜黄素对大鼠血小板的聚集和血栓形成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姜黄素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IC50=62.56μmol/L。整体给药(腹腔注射50mg/kg,1/d,共7d)亦可见大鼠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可使血小板聚集率下降37.62%(P<0.01)。对于整体血栓形成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给药后可使血栓湿重较对照组降低60.31%(P<0.01)。结果提示,姜黄素在体内和体外均有良好的抑制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的作用,其在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血小板聚集 血栓形成 药物作用 大鼠
下载PDF
人参Rb组皂苷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4
4
作者 曲绍春 睢诚 +3 位作者 于晓风 王绚卉 何小溪 徐华丽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49-852,共4页
目的:观察人参Rb组皂苷(G-Rb)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体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24h制备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G-Rb按25、50和100mg.kg-1.d-1给大鼠连续灌胃7d,假手术组及再灌模型组灌胃... 目的:观察人参Rb组皂苷(G-Rb)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在体大鼠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30min,再灌注24h制备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G-Rb按25、50和100mg.kg-1.d-1给大鼠连续灌胃7d,假手术组及再灌模型组灌胃0.5%羧甲基纤维素钠,计算心肌梗塞范围(MIS),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血浆前列环素(PGI2)及血栓素A2(TXA2)水平,测定血小板聚集活性。结果:与再灌模型组比较,G-Rb50、100mg.kg-1组大鼠的MIS缩小(P<0.05或P<0.01),血清AST、LDH、CK-MB活性及MDA含量降低(P<0.05或P<0.01),SOD及GSH-Px活性升高(P<0.05或P<0.01),血浆TXA2水平下降,PGI2水平及PGI2/TXA2比值增高(P<0.05或P<0.01),1、3和5min的血小板聚集率(PAR)及最大血小板聚集率(MPAR)降低(P<0.05或P<0.01)。结论:G-Rb对大鼠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可能与其增强抗氧化酶活性,减少自由基对心肌的氧化损伤,纠正PGI2/TXA2失衡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活性等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RB组皂苷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 心肌酶 自由基 血管活性物质 血小板聚集功能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林就孟 韦赐秋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9期1080-1082,1086,共4页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凝聚功能检测及常规凝血...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该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接受体检的健康人10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进行血栓弹力图检测、血小板凝聚功能检测及常规凝血功能检测。应用Preason相关性分析血栓弹力图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凝血反应时间(R)、血细胞凝聚块形成时间(K)水平分别为(6.0±1.8)min、(1.1±0.3)min,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8±2.2)min、(2.2±0.5)min(P<0.05)。观察组患者血栓最大弹力度(MA)、血小板聚集率为(69.4±5.0)mm、(71.9±11.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1±4.6)mm、(55.7±9.2)%(P<0.05)。观察组患者D-二聚体(DD)以及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分别为(0.4±0.2)mg/L、(4.5±0.7)g/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0.2±0.1)mg/L、(2.7±0.8)g/L(P<0.05)。Preason相关性分析显示:R、K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DD以及FIB均呈负相关(r分别为-0.512、-0.557、-0.497、-0.528、-0.544、-0.567,均P<0.05),而MA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率、DD以及FIB均呈正相关(r分别为0.602、0.592、0.623,均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各项参数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凝聚功能以及凝血功能存在明显相关性,临床工作中采用血栓弹力图检查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评估,从而有效指导临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栓弹力图 血小板凝聚功能 凝血功能 相关性
下载PDF
静脉溶栓治疗后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时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影响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7
6
作者 杨洪清 罗飏 +3 位作者 马俊 吴俊超 杨国华 杨静清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期64-67,共4页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治疗后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时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老河口市一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替... 目的比较静脉溶栓治疗后不同抗血小板治疗时机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凝血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老河口市一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早期组和晚期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早期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后24 h内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晚期组患者在溶栓治疗后24 h后给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血脂指标、空腹血糖(FBG)、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溶栓后1 d血管再闭塞发生率和溶栓后3 d颅内出血发生率,溶栓前及溶栓后3 d、7 d凝血功能指标,溶栓前及溶栓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FBG、Hcy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后1 d血管再闭塞发生率和溶栓后3 d颅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溶栓前和溶栓后7 d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凝血活酶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及溶栓后3 dPLT、MPV、PDW、D-D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组患者溶栓后3 dPT、APTT、TT长于晚期组,FIB低于晚期组(P<0.05)。两组患者溶栓前及溶栓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NIHSS评分和mRS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溶栓治疗后24 h后给予抗血小板治疗相比,溶栓治疗后24 h内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预后无明显影响,反之可能会增加出血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溶栓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凝血功能 预后
下载PDF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7
作者 余秋实 王志权 +2 位作者 马志强 刘宁 朱启明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9期3729-3732,3785,共5页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HD患者3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两组患者均...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对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0月到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CHD患者3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乱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扩冠、抗凝和降压药物等常规内科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两组均治疗6个月。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及高密度脂蛋白(HDL)、血栓素B2(TXB2)水平,记录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AGM)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3.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75%(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HDL水平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LDL、TC、TG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PAGM、TXB2水平均有明显下降,且观察组PAGM、TXB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13%(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与阿司匹林联合治疗CHD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抑制血小板凝聚,调节血脂,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滴丸 阿司匹林 冠心病 疗效 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脂水平
原文传递
双嘧达莫辅助治疗川崎病患儿的疗效及对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因子免疫功能CRP及PCT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16
8
作者 王凤娟 邢雅明 《河北医学》 CAS 2021年第10期1724-1729,共6页
目的:观察双嘧达莫佐治川崎病(KD)的疗效,及对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因子、免疫功能、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地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K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成两组,每... 目的:观察双嘧达莫佐治川崎病(KD)的疗效,及对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因子、免疫功能、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的影响。方法:前瞻性地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我院收治的68例KD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简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观察组结合双嘧达莫治疗。比较临床指标、抗血小板聚集相关因子[血小板计数(PLT)、白细胞计数(WBC)及红细胞沉降率(ESR)]、血清CRP、PCT水平,及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8^(+)及IgA、IgG、IgM)。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热、黏膜充血、四肢肿胀、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消退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冠状动脉损伤(CAL)发生率为14.71%,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的38.24%(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血PLT、WBC、ESR、CRP、PC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PLT、WBC、ESR、CRP、PCT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血PLT、WBC、ESR、CRP、PCT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CD4^(+)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CD8^(+)、IgA、IgG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D4^(+)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CD8^(+)、IgA、IgG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CD3^(+)、CD4^(+)、CD8^(+)、IgA、IgG、IgM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嘧达莫可提高KD患儿抗血小板聚集能力、提升免疫功能及降低血清CRP、PCT水平,最终达到促进患儿康复效率并减少CAL发生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崎病 双嘧达莫 阿司匹林 丙种球蛋白 抗血小板聚集 免疫功能
下载PDF
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16
9
作者 武星 王珅 +3 位作者 方庆娟 赵茜茜 冯向云 杨婷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9期830-832,共3页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和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 目的观察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神经功能、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张家口市第一医院和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三医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0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依据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给予抗血小板聚集、他汀类药物等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丁苯酞软胶囊口服,于治疗1周时采集2组患者肘静脉血,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2组患者治疗4周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采用改良Rankin评分评价2组患者治疗3个月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时2组患者血清CRP、IL-6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1周时血清CRP、IL-6水平及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患者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3个月时治疗组患者Rankin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3.22,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可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机体炎性反应,改善并恢复神经功能缺损,且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苯酞软胶囊 急性脑梗死 C反应蛋白 白细胞介素-6 血小板聚集 神经功能
下载PDF
VerifyNow-P2Y12系统评估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性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4
10
作者 林少沂 崔翰斌 +10 位作者 陈晓敏 王胜煌 周宏林 杜为平 叶红华 潘伟民 杨锐 丰明俊 胡烨文 王勇 王世奇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662-666,共5页
目的临床评估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性,探讨氯吡格雷低反应的临床特征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入选99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规律服用氯吡格雷1周以上的冠心病患者,通过VerifyNow—P2Y12系统检测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状况,并... 目的临床评估常规剂量氯吡格雷的血小板抑制性,探讨氯吡格雷低反应的临床特征及其预测因素。方法入选99例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并规律服用氯吡格雷1周以上的冠心病患者,通过VerifyNow—P2Y12系统检测氯吡格雷对血小板的抑制状况,并分别以血小板基线活性、P2Y12反应单位(PRU,代表血小板残余活性)及血小板抑制率来表示。详细记录所有入选者抗血小板药物的服用剂量和疗程、合并用药情况以及临床基线特征等。本研究以PRU~〈240为标准,将氯吡格雷服用后血小板反应性分为正常反应及低反应(即氯吡格雷抵抗),后者进一步根据基线活性及抑制率水平分为I型(即基线相关型,假性抵抗)、Ⅱ型(抑制率相关型,真性抵抗)和Ⅲ型(复合型)3种亚型。结果99例受检患者中氯吡格雷抵抗者48例(48.5%),其中Ⅰ、Ⅱ和Ⅲ型抵抗分别为9例(9.1%)、27例(27.3%)和12例(12.1%);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血小板基线活性较高(P〈0.01),同时PRU增高的人群比例较高(P〈0.01),女性为Ⅰ型抵抗的预测因素(OR=6.500,95%CI2.295~18.407,P〈0.01);而体质指数(BMI)〉24kg/m2与氯吡格雷血小板抑制率显著相关(P〈0.05),提示为Ⅱ型抵抗的预测因素(OR=3.207,95%CI1.375~7.485,P〈0.01)。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c反应蛋白、合用泮托拉唑等因素与基线活性及血小板抑制率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VerfyNow—P2Y12系统检测提示,氯吡格雷Ⅰ型抵抗因血小板基线活性过高所致,女性为高基线活性的独立预测因素;Ⅱ型抵抗因血小板抑制率过低所致,与氯吡格雷药理作用减弱有关,超重为其影响因素;Ⅲ型抵抗同时存在高基线及低抑制率的特征;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c反应蛋白及合用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抗药性 血小板功能试验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不同MS组分对其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5
11
作者 孙逸夫 肖成华 +1 位作者 陆军 王炎强 《徐州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3期185-189,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不同代谢综合征(MS)组分对其血小板聚集功能(PA)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ACI患者152例。根据MS诊断标准,将88例合并MS的患者作为观察组(MS组),未患有MS的患者64例为对照组(非MS...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不同代谢综合征(MS)组分对其血小板聚集功能(PA)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ACI患者152例。根据MS诊断标准,将88例合并MS的患者作为观察组(MS组),未患有MS的患者64例为对照组(非MS组),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血小板聚集功能。进一步根据MS定义中代谢异常组分的累加评分(0~4分)将ACI患者分为5组,比较各组间血小板聚集功能变化以及不同MS组分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相关性。结果MS组与非MS组患者二磷酸腺苷(ADP)诱导血小板聚集率(ADP%)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非MS组比较,MS组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GB)、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及腰围和体重明显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明显降低的差异(P<0.05)。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随着MS组分聚集的增加,ADP%逐渐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FGB、TG、腰围与ADP%呈显著正相关,HDL-C与ADP%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ACI合并MS患者较不合并MS患者具有更高的ADP%。FGB、TG、腰围及HDL-C是ACI患者ADP%升高的重要预测因子。随着MS组分聚集的增加,其对ACI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产生累计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功能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的血小板聚集功能 被引量:11
12
作者 周志泳 左保华 常清康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1994年第4期248-249,共2页
对58例高血压患者和34例正常人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高血压Ⅱ期患者(35例)的血小板最大聚集强度(Ptmax)、聚集曲线坡度(PtH)和聚集速率(PtK)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P<0.01)而心功能却明... 对58例高血压患者和34例正常人的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比较研究,发现高血压Ⅱ期患者(35例)的血小板最大聚集强度(Ptmax)、聚集曲线坡度(PtH)和聚集速率(PtK)与正常人相比显著升高(P<0.01)而心功能却明显降低(P<0.01)。相关分析表明,Ptmax,PtH,PtK和每搏输出量(SV)呈负相关(r=-0.06,P<0.01;r=-0.54,P<0.05;r=-0.57,P<0.01),和射血前期/射血期比值((PEP/LVET)呈正相关(r=0.62,P<0.01;r=0.48,P<0.05;r=0.55.P<0.05);而高血压Ⅰ期患者(23例)的血小板聚集性和心缩功能与正常人相近(P>0.05)。提示高血压的不同阶段,血小板聚集性的改变可能对其病情的发展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高血压 心功能
下载PDF
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液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检测在急性脑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13
作者 施城东 樊卫 +3 位作者 张娟 朱平 吴新华 郝玉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22年第11期1605-1608,共4页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液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探讨三者在急性脑梗死疾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淮安市肿瘤医院收治的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基线资料与住院急性脑梗死患... 目的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液黏度及纤维蛋白原水平,探讨三者在急性脑梗死疾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4月淮安市肿瘤医院收治的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选择同期基线资料与住院急性脑梗死患者相匹配的体检健康者50例为对照组。检测比较急性脑梗死急性期、恢复期和对照组腺苷二磷酸钠盐(ADP)途径诱聚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DP-MAR)、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聚的MAR(AA-MAR)、血液黏度(高切和低切)及纤维蛋白原和部分生化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期和恢复期患者ADP-MAR、AA-MAR和血液黏度检测(高切)均显著升高,且急性期患者升高更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急性期患者血液黏度检测(低切)和纤维蛋白原升高(P<0.05)。急性脑梗死患者组血液黏度检测(高切)与ADP-MAR、AA-MAR成正相关(r=0.458、0.241,P<0.05),血液黏度检测(低切)与ADP-MAR、AA-MAR成正相关(r=0.122、0.181,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小板聚集率、血液黏度和纤维蛋白原可以帮助临床医师进行急性脑梗死诊断及其他心脑血管疾病的预判,利于及时对高危人群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聚集功能 血液黏度 纤维蛋白原
原文传递
PL-11血小板分析仪检测功能的性能评价 被引量:12
14
作者 张有涛 赵益明 +6 位作者 季顺东 赵赟霄 蒋敏 金晓华 史进方 顾国浩 阮长耿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1139-1141,共3页
目的评价PL-11血小板分析仪的分析性能。方法用EDTA.K2及柠檬酸钠静脉抗凝血,测试PL-11血小板分析仪的批内重复性、日间重复性、携带污染率、准确性及线性性能,并选择2012年2月至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30位体检者的空腹柠檬酸... 目的评价PL-11血小板分析仪的分析性能。方法用EDTA.K2及柠檬酸钠静脉抗凝血,测试PL-11血小板分析仪的批内重复性、日间重复性、携带污染率、准确性及线性性能,并选择2012年2月至7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门诊30位体检者的空腹柠檬酸钠静脉抗凝血与MPG-3E多功能双通道血液凝聚仪测定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各参数皆符合ELIA’88法案的要求。PL.11血小板分析仪批内、日间精密度的CV均〈5%;携带污染率〈1%;测定定值全血质控物,准确性满意,线性良好;测定结果与光电比浊法结果相关性分析,R2=0.9439。结论PL-11血小板分析仪可直接使用全血动态分析血小板聚集过程并能对血液细胞的多种组分(包括血小板和红细胞)进行定量分析,报告结果准确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功能试验 诊断设备 评价研究
原文传递
舒脑欣滴丸对寒凝气滞血瘀证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蕊 郝春华 +5 位作者 孙双勇 徐向伟 席文恭 赵专友 王维亭 汤立达 《现代药物与临床》 CAS 2020年第2期206-211,共6页
目的探讨舒脑欣滴丸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舒脑欣滴丸13、26、52 mg/kg组,阳性药脑心通胶囊(15 mg/kg)、阿司匹林肠溶片(15 mg/kg)和藻酸双脂钠片(90 mg/... 目的探讨舒脑欣滴丸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小板聚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舒脑欣滴丸13、26、52 mg/kg组,阳性药脑心通胶囊(15 mg/kg)、阿司匹林肠溶片(15 mg/kg)和藻酸双脂钠片(90 mg/kg)组,连续ig给药7 d,1次/d,末次给药后1 h,采用sc 0.1%肾上腺素加在冰水中游泳的方法,制备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舒脑欣滴丸对不同血小板聚集诱导剂二磷酸腺苷(ADP)、花生四烯酸(AA)和胶原(CG)引起的大鼠血小板聚集影响;通过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凝血功能评价舒脑欣滴丸对血瘀模型大鼠的作用。结果舒脑欣滴丸对3种不同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可显著降低全血黏度,延长血瘀模型大鼠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结论舒脑欣滴丸13、26、52 mg/kg具有明显活血化瘀作用,能降低血液黏度,抑制多种诱导剂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具有一定抗凝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脑欣滴丸 血瘀模型 血小板聚集 凝血功能 血液流变学
原文传递
血小板功能特性质量检测方法学研究 被引量:12
16
作者 李天君 赵锋 +6 位作者 张印则 杨亦青 刘晓丽 张晓飞 李延伟 赵健鹏 田庆华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1年第10期727-727,729,共2页
目的建立血小板功能特性质量检测方法,保障血小板输注的质量和效果。方法抽检40份机采血小板常规形态学项目,并增加血小板聚集、黏附和Ca2+释放功能试验。结果 40份机采血小板中常规形态学、血小板黏附和Ca2+释放功能结果无差异,其中2... 目的建立血小板功能特性质量检测方法,保障血小板输注的质量和效果。方法抽检40份机采血小板常规形态学项目,并增加血小板聚集、黏附和Ca2+释放功能试验。结果 40份机采血小板中常规形态学、血小板黏附和Ca2+释放功能结果无差异,其中2份血小板聚集功能与另外38份有较大差异。结论 血小板在采集后除了检测常规形态学项目外,还应进行血小板功能试验。相关部门应建立血小板功能试验的方法和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小板 聚集 黏附 功能
下载PDF
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抵抗 被引量:12
17
作者 卞秋武 林海龙 +7 位作者 张静 徐鹤 唐学杰 杨红梅 张双月 王庆胜 柳东田 刘晓媛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367-371,共5页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率,并探讨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因素和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致聚剂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测定108名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及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mg,1周后的全血的血...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阿司匹林抵抗(AR)发生率,并探讨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因素和可能机制。方法分别以致聚剂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诱导,测定108名未经治疗的高血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前及每日服用阿司匹林100mg,1周后的全血的血小板聚集电阻抗值。根据对阿司匹林反应分为阿司匹林抵抗:环氧化酶型阿司匹林抵抗(COX型AR);环氧化酶旁路型阿司匹林抵抗(COX-AP型AR);阿司匹林敏感(AS),同时测定服药前的血常规及血纤维蛋白原浓度。结果高血压患者108例,总的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为55.5%,其中COX-AP型发生率为44.4%,COX型发生率为11.1%。COX-AP型和COX型AR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ADP诱导的的血小板聚集值均明显高于服药前[(9.0±2.7)vs(6.4±2.9)ohm,P<0.05;(6.7±2.4)vs(5.7±2.5)ohm,P<0.05]。COX型和COX-AP型阿司匹林抵抗患者的血小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高于阿司匹林敏感者[(215.5±20.0)/(213.5±44.3)vs(189.1±61.8)×109L-1,P<0.05];[(6.20±0.5)/(6.5±1.5)vs(5.6±1.2),P<0.05];[(3.5±0.1)/(3.8±1.6)vs(3.1±0.8)×109L-1,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存在阿司匹林抵抗,其发生机制与启动血小板聚集的途径异常有关。环氧化酶旁路的存在且功能代偿性增强是高血压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主要机制;环氧化酶途径异常是另一次要机制。血液中血小板、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数量增加可能对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有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血小板聚集性 阿司匹林抵抗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血浆vWF水平与血小板聚集功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0
18
作者 程业东 《安徽医药》 CAS 2011年第2期201-202,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vWF及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检测,同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及血小板聚集功能在脑梗死发病中的意义。方法对4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4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vWF及血小板聚集功能进行检测,同时对脑梗死患者进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和脑梗死面积评估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结果显示脑梗死急性期患者vWF水平及血小板聚集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与患者临床NIHSS神经功能评分和梗死面积相关。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vWF水平升高,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与脑梗死患者病情轻重和面积大小有关发病具有重要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血小板聚集功能
下载PDF
益心康泰胶囊联合曲美他嗪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琰 曾春雨 +2 位作者 王卫平 周进才 杨旭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3期501-503,共3页
目的研究益心康泰胶囊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益心康泰胶囊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组,每组33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抗心... 目的研究益心康泰胶囊联合曲美他嗪对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6例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益心康泰胶囊与曲美他嗪联合治疗组,每组33例。对照组只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联合治疗组在给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的同时,另给予益心康泰胶囊与曲美他嗪。疗程为1个月。观察治疗前后药物对患者心绞痛症状、心电图ST-T、血小板聚集率及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87.9%,高于对照组的69.7%(P<0.05);联合治疗组心电图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血小板聚集率明显降低(P<0.05);ET-1明显降低,NO及FMD明显升高(P<0.05)。结论益心康泰胶囊联合曲美他嗪可改善患者心绞痛症状,通过抗血小板聚集、保护内皮功能损伤发挥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心康泰胶囊 曲美他嗪 血小板聚集 内皮功能
下载PDF
重症中暑大鼠血小板计数和功能动态变化研究 被引量:8
20
作者 殷惠梅 陆勇 +4 位作者 施学智 余保军 吴明 陈荣琳 童华生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398-402,共5页
目的探讨重症中暑大鼠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常温组(sham)、重症中暑(HS)复温0h组(HS-0h)、重症中暑复温3h组(HS-3h)、重症中暑复温6h组(HS-6h)和重症中暑复温9h组(HS-9h),每组6只。常温组... 目的探讨重症中暑大鼠血小板数量和功能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雄性SD大鼠30只,随机分为5组:常温组(sham)、重症中暑(HS)复温0h组(HS-0h)、重症中暑复温3h组(HS-3h)、重症中暑复温6h组(HS-6h)和重症中暑复温9h组(HS-9h),每组6只。常温组置于室温(温度22.0±0.5℃和湿度50.0%±5.0%),重症中暑各组置于高温气候人工培养箱(温度39.5±0.2℃和湿度60.0%±5.0%),以直肠温度(Tr)达43℃作为重症中暑标准。大鼠重症中暑后于室温进行自然降温处理,分别于复温0、3、6、9h进行腹主动脉采血,采用富血小板血浆(PRP)法分离血小板并行纯度鉴定。采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检测各组血小板数目;流式细胞仪检测血小板活化标记物CD62P;全自动血小板聚集仪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Sonoclot全血凝血和血小板功能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功能(PF)。结果与常温组比较,重症中暑组大鼠随复温时间延长,血小板计数呈现下降趋势(P<0.001)。血小板CD62P呈现时间依赖性上升(P<0.05);血小板最大聚集率呈现时间依赖性下降(P<0.001);血小板功能呈现时间依赖性下降(P<0.05)。结论血小板数量和聚集及止血功能下降为重症中暑凝血紊乱的重要表现,其相关机制研究利于重症中暑发病机制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中暑 血小板 血小板活化 血小板最大聚集率 血小板功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