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液质联用法同时测定植物饮料中的3种防腐剂和4种甜味剂 被引量:14
1
作者 丘福保 卢丽明 +1 位作者 薛荣旋 陈华宜 《中国食品添加剂》 CAS 2020年第9期79-84,共6页
目的: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植物饮料中山梨酸、苯甲酸、脱氢乙酸、安赛蜜、甜蜜素、糖精钠和阿斯巴甜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以超纯水稀释,过0.22μm滤膜后直接上机测定。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 目的:建立了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植物饮料中山梨酸、苯甲酸、脱氢乙酸、安赛蜜、甜蜜素、糖精钠和阿斯巴甜的分析方法。方法样品以超纯水稀释,过0.22μm滤膜后直接上机测定。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柱(2.1mm×100mm,1.7μm)为分析柱,以10mmol/L乙酸铵和乙腈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ESI-)下用多重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检测。结果: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7种食品添加剂在各自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均>0.995),方法检出限为3.0×10^-8g/kg^4.5×10^-5g/kg,定量限为1.0×10^-7g/kg^1.5×10^-4g/kg,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9.3%~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1.2%~8.4%。结论:该方法前处理简单,灵敏度高,适用于植物类饮料中3种防腐剂和4种甜味剂的快速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质联用 植物饮料 防腐剂 甜味剂
下载PDF
无糖凉茶植物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5
2
作者 邓腾 《食品与机械》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0-213,共4页
以甜菊糖、麦芽糖醇替代蔗糖开发一种无糖植物饮料。首先对凉茶药材的配比及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进行饮料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药材配比为车前草10.0g、蒲公英5.0g、槐花2.0g、桑叶1.0g、菊花1.0g、金银花1.0g、甘草1.0g;最佳药... 以甜菊糖、麦芽糖醇替代蔗糖开发一种无糖植物饮料。首先对凉茶药材的配比及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并进行饮料的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最佳药材配比为车前草10.0g、蒲公英5.0g、槐花2.0g、桑叶1.0g、菊花1.0g、金银花1.0g、甘草1.0g;最佳药材提取工艺为加药材总量30倍的水在90℃下提取60min;最佳饮料配方为1L饮料中添加提取液2.5g、甜菊糖0.15g、麦芽糖醇25g。稳定性试验表明饮料的pH值及总黄酮含量非常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凉茶 植物饮料 无糖 稳定性
下载PDF
复配甜味剂在植物饮料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董宪兵 《现代食品》 2020年第6期151-153,共3页
以药食两用植物为原料,选用纽甜、甜蜜素、阿斯巴甜和安赛蜜4种甜味剂进行复配,以感官评定为评价标准,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筛选出适用于该款植物饮料的复配甜味剂配方。结果表明该复配甜味剂有非常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各种甜味剂... 以药食两用植物为原料,选用纽甜、甜蜜素、阿斯巴甜和安赛蜜4种甜味剂进行复配,以感官评定为评价标准,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正交实验筛选出适用于该款植物饮料的复配甜味剂配方。结果表明该复配甜味剂有非常好的协同增效作用,各种甜味剂添加量分别是纽甜0.0005 g·kg^-1,甜蜜素0.05 g·kg^-1,阿斯巴甜0.005 g·kg^-1,安赛蜜0.01 g·kg^-1时,得到一款口感柔和,甜味适中,风味独特,成本低的植物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配甜味剂 植物饮料 正交实验 感官评定
下载PDF
葛根植物饮料中试生产过程中总黄酮含量变化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程江华 王灼琛 +4 位作者 董万领 王苗苗 周蓓蓓 闫晓明 蒋业东 《中国酿造》 CAS 2013年第7期98-100,共3页
以野生葛根为主要原料,对葛根植物饮料中试生产生产过程中及成品中总黄酮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葛根饮料生产中总黄酮含量在提取过程中呈上升趋势,在2h时达到最高峰,为0.26mg/mL,但在后续的酶解、灭酶、调配、均质、灭菌等工... 以野生葛根为主要原料,对葛根植物饮料中试生产生产过程中及成品中总黄酮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野生葛根饮料生产中总黄酮含量在提取过程中呈上升趋势,在2h时达到最高峰,为0.26mg/mL,但在后续的酶解、灭酶、调配、均质、灭菌等工艺生产过程中,总黄酮含量略有变化,总体趋势平稳,最后成品为总黄酮浓度为0.21mg/mL。葛根植物饮料的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和微生物指标均达国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 植物饮料 中试生产 总黄酮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植物饮料中7种绿原酸单体含量 被引量:4
5
作者 吴国利 陈树东 +2 位作者 区硕俊 叶玲 李婷 《当代化工》 CAS 2018年第4期814-816,839,共4页
建立了同时测定植物饮料中7种绿原酸单体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甲醇溶液超声提取,离心后过滤。经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和梯度洗脱程序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7种绿原酸在给定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 ... 建立了同时测定植物饮料中7种绿原酸单体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样品经甲醇溶液超声提取,离心后过滤。经十八烷基键合硅胶柱和梯度洗脱程序分离,二极管阵列检测器进行检测。7种绿原酸在给定的范围内呈良好线性,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 3。仪器检出限(LOD)和定量限(LOQ)分别为0.20~0.35 mg/L和0.80~1.20 mg/L。对样品进行三个水平浓度的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在85.8%~95.7%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24%~8.82%。说明方法均有操作简便,回收率高,精密度好等优点,适用于植物饮料中7种绿原酸单体含量的日常分析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植物饮料 绿原酸类化合物 同时测定
下载PDF
降脂减肥发酵植物饮料的研制 被引量:4
6
作者 胡洪森 陈其国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4154-4157,共4页
采用荷叶、山楂、菊花、决明子、莱菔子和沙棘具有降脂减肥作用的药食同源中药材为原料,组方经水提取后接种酿酒酵母,通过发酵改善风味,制作植物饮料。结果表明,水提取液添加白砂糖50 g/L,在三角瓶及30 L发酵罐中于21℃下经6 d发酵,最... 采用荷叶、山楂、菊花、决明子、莱菔子和沙棘具有降脂减肥作用的药食同源中药材为原料,组方经水提取后接种酿酒酵母,通过发酵改善风味,制作植物饮料。结果表明,水提取液添加白砂糖50 g/L,在三角瓶及30 L发酵罐中于21℃下经6 d发酵,最终植物饮料总糖含量约26 g/L,可得到口感良好、风味独特的天然植物发酵饮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酵 降脂减肥 植物饮料
下载PDF
植物饮料提取液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耐热性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邓腾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61-164,共4页
以植物饮料提取液为研究对象,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法和基于毛细管法测定微生物的D值和Z值的方法对分离出的耐热性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耐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共分离出6株耐热性菌株,包括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 以植物饮料提取液为研究对象,通过16S rDNA序列分析法和基于毛细管法测定微生物的D值和Z值的方法对分离出的耐热性菌株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和耐热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本试验共分离出6株耐热性菌株,包括嗜热脂肪芽孢杆菌、短小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人参土芽孢杆菌、脂环酸芽孢杆菌和蜡样芽孢杆菌。其中,罐头食品中典型耐热性代表菌株嗜热脂肪芽孢杆菌芽孢的耐热性测试结果为:D_(121℃)=1.4 min,Z=1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饮料 耐热微生物 分子生物学鉴定 耐热性能
下载PDF
山楂荷叶荞麦植物饮料的研制及功效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刘莉 吴磊 +2 位作者 王楚宁 李思瑶 袁强华 《中药与临床》 2023年第1期36-41,共6页
目的:开发一种“药食同源”的具有辅助降糖、降脂的山楂荷叶荞麦植物饮料。方法:以苦荞麦配以山楂、荷叶、桑叶、桑葚、葛根等“药食同源”的植物为原料,充分利用传统中医药基础理论及现代医学理论,开展山楂荷叶荞麦植物饮料工艺以及功... 目的:开发一种“药食同源”的具有辅助降糖、降脂的山楂荷叶荞麦植物饮料。方法:以苦荞麦配以山楂、荷叶、桑叶、桑葚、葛根等“药食同源”的植物为原料,充分利用传统中医药基础理论及现代医学理论,开展山楂荷叶荞麦植物饮料工艺以及功效的研究。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确定出该饮料的最佳制备条件为;以上7味原料,加水煎煮三次,每次加12倍量水,煎煮1小时,常压浓缩,离心20分钟(2500 r/min)。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饮用山楂荷叶荞麦植物饮料的蛋黄致高脂小鼠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显著低于蛋黄致高脂模型对照组(P<0.05);蛋黄致高脂小鼠血糖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P<0.01);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对照组血糖值显著高于给药前(P<0.05);饮用饮料前后血糖差值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开发出的山楂荷叶荞麦植物饮料口感较好,质量稳定,具有较好的降血脂、降血糖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食同源 植物饮料 制备条件 降血糖 降血脂
下载PDF
一种复方减肥降脂发酵植物饮料菌种的初步筛选 被引量:1
9
作者 陈其国 胡洪森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5期85-87,共3页
以复方减肥植物浸提液(由荷叶、山楂、决明子、沙棘果等药食同源植物浸提而成)为发酵基质,接种不同菌株,在23±2℃下培养5d后,离心分离菌体后上清液过滤得到发酵减肥降脂植物饮料。对灭菌后发酵减肥降脂植物饮料进行感官评价,获得了... 以复方减肥植物浸提液(由荷叶、山楂、决明子、沙棘果等药食同源植物浸提而成)为发酵基质,接种不同菌株,在23±2℃下培养5d后,离心分离菌体后上清液过滤得到发酵减肥降脂植物饮料。对灭菌后发酵减肥降脂植物饮料进行感官评价,获得了3株能显著改善口感的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肥降脂 5d发酵 植物饮料
下载PDF
UPLC-MS/MS法测定植物饮料中芦荟苷含量 被引量:1
10
作者 林奕云 郑家概 +3 位作者 付强 丁少曼 肖可茵 卢嘉豪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12期66-68,共3页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植物饮料中芦荟苷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用甲醇提取,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4.6mm×50mm,2.7μm)为分离柱,以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 建立了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UPLC-MS/MS)法测定植物饮料中芦荟苷含量的分析方法。样品用甲醇提取,采用Agilent Zorbax Eclipse Plus C18柱(4.6mm×50mm,2.7μm)为分离柱,以乙腈和水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在电喷雾负离子模式下(ESI-),用多重反应监测(MRM)模式进行检测,基质匹配外标法定量。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芦荟苷的检出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3.0μg/kg,线性范围为1.0~25ng/mL,相关系数r≥0.9995。在5、10和25μg/kg这3种加标水平下芦荟苷的平均回收率为91.2%~95.3%,相对标准偏差(RSD6)为3.15%~6.10%。该方法简单、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植物饮料中芦荟苷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芦荟苷 植物饮料
下载PDF
蓝莓枸杞菊花复合饮料的研制
11
作者 黄成 罗汝锋 +3 位作者 罗进 蓝泽基 周静仪 马永富 《现代食品》 2022年第15期84-88,93,共6页
以枸杞子、菊花、决明子等七味药食同源的药材为主要原料,辅以蓝莓浓缩汁、柠檬酸、三氯蔗糖等辅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制出一种具有缓解视觉疲劳保健功能、酸甜可口的复合饮料。实验结果表明,药材提取的料水比为1∶14(g∶mL),提取... 以枸杞子、菊花、决明子等七味药食同源的药材为主要原料,辅以蓝莓浓缩汁、柠檬酸、三氯蔗糖等辅料,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制出一种具有缓解视觉疲劳保健功能、酸甜可口的复合饮料。实验结果表明,药材提取的料水比为1∶14(g∶mL),提取时间为2.0 h,提取温度为100℃时,总黄酮提取率与出膏率的综合评分最高;药材提取原液添加量13.3%,蓝莓汁添加量0.50%,三氯蔗糖添加量0.013%,柠檬酸0.05%,纯净水86.137%,按此配方制得的复合饮料呈浅橘红色,澄清透亮,具有蓝莓和菊花的香味,感官评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饮料 工艺优化 正交试验 感官评分 药食同源
下载PDF
药食两用植物饮料开发及工艺优化
12
作者 奚春蕊 《现代食品》 2016年第13期117-119,共3页
本实验选用以仙草、枸杞、黄精、鸡蛋花、菊花、生姜和甘草等植物经提取后制成的浓缩液为原料,添加蔗糖等辅料。设计以pH、β-环糊精添加量、浓缩液添加量和糖含量为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表以确定饮料的最佳配方。对样品进行喜好程度的排序... 本实验选用以仙草、枸杞、黄精、鸡蛋花、菊花、生姜和甘草等植物经提取后制成的浓缩液为原料,添加蔗糖等辅料。设计以pH、β-环糊精添加量、浓缩液添加量和糖含量为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表以确定饮料的最佳配方。对样品进行喜好程度的排序,以确定最佳配方。植物饮料的最佳配比为pH6.0,浓缩液含量0.6%,β-环糊精含量0.02%,糖含量3.5%。同时,利用DPPH自由基清除实验、ORAC法和Fe^(3+)还原能力实验考察植物饮料的抗氧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饮料 配方优化 药食两用
下载PDF
蜂蜜柠檬甘桔饮配方研究
13
作者 冯婉怡 罗进 +2 位作者 罗艳萍 贤欢 甘利珍 《现代食品》 2020年第17期80-83,共4页
以桔梗、甘草、金银花为原料,辅以蜂蜜和柠檬汁调节产品酸甜度,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配方进行优化,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了蜂蜜柠檬甘桔饮的最佳配方,最佳配方为蜂蜜添加量9 g,柠檬汁添加量2.5 g,甘桔浓缩液添加量2 g,加水到100 mL... 以桔梗、甘草、金银花为原料,辅以蜂蜜和柠檬汁调节产品酸甜度,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对配方进行优化,以感官评分为指标,确定了蜂蜜柠檬甘桔饮的最佳配方,最佳配方为蜂蜜添加量9 g,柠檬汁添加量2.5 g,甘桔浓缩液添加量2 g,加水到100 mL。在此条件下制得的产品味道良好,酸甜适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蜂蜜 柠檬汁 甘草 桔梗 植物饮品 正交试验
下载PDF
苦荞天然植物饮料研制及功能性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森 陈树俊 +1 位作者 衡玉玮 田津瑞 《山西农业科学》 2015年第2期196-200,239,共6页
以苦荞为主要原料,辅以金银花、菊花、绿茶、甘草,充分利用传统中医药基础理论及现代医学理论,科学加工成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保健饮料。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确定出该饮品的最佳配方为:苦荞天然植物饮料复合汁40%、柠檬酸0.4%、木糖醇5... 以苦荞为主要原料,辅以金银花、菊花、绿茶、甘草,充分利用传统中医药基础理论及现代医学理论,科学加工成有益于人体健康的保健饮料。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确定出该饮品的最佳配方为:苦荞天然植物饮料复合汁40%、柠檬酸0.4%、木糖醇5.0%、柠檬酸钾0.3%、纯净水54.3%(均为质量分数)。研制出的苦荞天然植物饮料具有特有的棕黄色,清澈透明,风味独特。动物试验结果表明,饮用饮料的蛋黄致高脂小鼠的总胆固醇、甘油三酯显著低于蛋黄致高脂模型对照组(P<0.05);蛋黄致高脂小鼠血糖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P<0.01,P<0.001);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对照组血糖值显著高于给药前(P<0.05);饮料饮用前后血糖差值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表明苦荞天然植物饮料具有较好的降血脂、降血糖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植物饮料 苦荞 降血糖 降血脂
下载PDF
藤茶植物饮料指纹图谱建立及主要成分含量测定
15
作者 阳晓雪 李鑫 +3 位作者 李雨喜 邓文艺 张全 叶静 《中南药学》 CAS 2024年第9期2420-2423,共4页
目的建立藤茶植物饮料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10批藤茶植物饮料样品进行分析,通过色谱峰指认,结合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探讨不同批次间的稳定性,并同时测定了藤茶植物饮料中二氢杨梅素、杨梅苷和杨梅素的... 目的建立藤茶植物饮料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分析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对10批藤茶植物饮料样品进行分析,通过色谱峰指认,结合相似度评价、主成分分析探讨不同批次间的稳定性,并同时测定了藤茶植物饮料中二氢杨梅素、杨梅苷和杨梅素的含量。结果建立了藤茶植物饮料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10个共有峰,并指认了3个峰,10批样品的相似度均大于0.9。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10批样品分为两类。结论该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可信度高、稳定,可用于藤茶指纹图谱的质量控制及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植物饮料 高效液相色谱法 指纹图谱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测定植物饮品原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 被引量:3
16
作者 夏冰 刘玉波 +3 位作者 任峥 刘燚 吴爱民 黄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15年第19期3226-3230,共5页
目的建立了简单有效地测定植物饮品原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方法。方法采用Pro Elut PSA玻璃SPE小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的分析方法,对17种植物饮品原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同时进行分离、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 17种邻... 目的建立了简单有效地测定植物饮品原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方法。方法采用Pro Elut PSA玻璃SPE小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测定的分析方法,对17种植物饮品原料中的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同时进行分离、定性和定量检测。结果 17种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的浓度为0.05 mg/L^10.0 mg/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2 6~0.999 5,加标回收率为70.5%~126.5%,相对标准偏差为1.3%~13.1%,该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 mg/kg^0.050 mg/kg。结论植物饮品原料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暴露水平较低,存在较大的潜在危害,需要引起广泛关注,加强监管。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受干扰少、定性和定量准确、操作简单等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植物饮品原料 邻苯二甲酸酯类 食品安全
原文传递
芯颜植物饮料中多酚含量检测的不确定度评定
17
作者 丛喜玲 黄美山 +1 位作者 张兴 王娜 《食品安全导刊》 2021年第35期78-80,共3页
目的:采用芯颜植物饮料多酚检测方法测定多酚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分析该方法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对测定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进行了量化。结果:样品中多酚含量为387.17 mg/100 mL,扩展... 目的:采用芯颜植物饮料多酚检测方法测定多酚含量的不确定度。方法: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分析该方法测定结果不确定度的主要来源,对测定结果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进行了量化。结果:样品中多酚含量为387.17 mg/100 mL,扩展不确定度为10.454 mg/100 mL,k=2。在芯颜植物饮料多酚含量检测过程中,影响多酚含量的关键因素为标准溶液配制、标准曲线计算的样品浓度及试样吸取体积。结论:该评定适用于测定芯颜植物饮料多酚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芯颜植物饮料 多酚 不确定度评定
下载PDF
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植物茶饮料中13种降糖类药物
18
作者 陈文彬 程洁 +5 位作者 张莎莎 周怡 蔡菲菲 李央央 张思思 周建峰 《分析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3-558,共6页
建立了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同时测定植物茶饮料中13种降糖类药物含量的方法。样品经甲醇溶液超声提取10min后,定容至10.0mL,过0.22μm有机相滤膜,所得滤液采用Angilent Zorbax-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分离,以不同体积比的乙腈... 建立了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质谱法同时测定植物茶饮料中13种降糖类药物含量的方法。样品经甲醇溶液超声提取10min后,定容至10.0mL,过0.22μm有机相滤膜,所得滤液采用Angilent Zorbax-Eclipse Plus C_(18)色谱柱分离,以不同体积比的乙腈和0.1%(体积分数)甲酸(含5mmol/L乙酸铵)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质谱检测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模式和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13种降糖类药物标准曲线的线性范围为0.2~10.0ng/mL,定量限(LOQ)为2.0μg/kg,按标准加入法进行样品加标回收测试,回收率范围为85.9%~97.5%,测定值的标准偏差均≤5.8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茶饮料 降糖类药物 液相色谱-质谱法
下载PDF
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植物饮料中的8种磺酰脲类除草剂
19
作者 杜柏豪 陈超明 +1 位作者 谭宇鹏 冯绮华 《食品安全导刊》 2023年第23期138-141,共4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植物饮料中8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盐析分层,高速离心后,乙腈相使用C_(18)和Al-N固相...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植物饮料中8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方法:样品经乙腈提取,盐析分层,高速离心后,乙腈相使用C_(18)和Al-N固相萃取剂进行联合净化,最后经Poroshell120 EC-C_(18)(150 mm×3.0 mm,2.7μm)色谱柱洗脱分离,在电喷雾电离源正离子模式下进行离子化,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进行测定。结果:8种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基质曲线在10~500μg·L^(-1)呈现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7。在添加浓度为10μg·kg^(-1)、20μg·kg^(-1)、50μg·kg^(-1)的条件下,8种磺酰脲类除草剂在乌龙茶和凉茶中的平均回收率为73.5%~88.8%,相对标准偏差为2.69%~8.66%。方法检出限为3.0μg·kg^(-1),方法定量限为10.0μg·kg^(-1)。结论:该方法回收率高,重现性好,且操作简单,可满足植物饮料中的8种磺酰脲类除草剂残留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植物饮料 磺酰脲类除草剂 同时测定
下载PDF
植物蛋白饮料稳定性及其分析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20
作者 胡明明 潘开林 +1 位作者 牛跃庭 杨峻豪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334-339,344,共7页
植物蛋白饮料,因其天然、绿色、营养和保健等特性而深受消费者青睐。由于原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在植物蛋白饮料生产、贮藏过程中常出现蛋白沉淀、脂肪上浮等不稳定性现象,严重影响产品感观品质,因此,植物蛋白饮料的... 植物蛋白饮料,因其天然、绿色、营养和保健等特性而深受消费者青睐。由于原料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在植物蛋白饮料生产、贮藏过程中常出现蛋白沉淀、脂肪上浮等不稳定性现象,严重影响产品感观品质,因此,植物蛋白饮料的稳定性是生产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综述了植物蛋白饮料的失稳机理和影响植物蛋白饮料稳定性的物理、化学及微生物因素,并对植物蛋白饮料稳定性的常用测定方法进行了概述和比较,以期为植物蛋白饮料生产企业和研发人员提供参考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蛋白饮料 稳定性 影响因素 分析方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