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汉唐时期的西行取经与佛典汉译 被引量:4
1
作者 黄剑华 《地方文化研究》 2015年第3期9-29,80,共22页
汉唐以来佛教东传,佛经的传入和翻译在东汉晚期就开始了。在早期的佛教传播活动中,由天竺、西域来华的胡僧曾致力于佛经的翻译,促使了译场的形成。华夏本土的历代高僧也为之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西行取经的高僧法显与唐僧玄奘,就是两位杰... 汉唐以来佛教东传,佛经的传入和翻译在东汉晚期就开始了。在早期的佛教传播活动中,由天竺、西域来华的胡僧曾致力于佛经的翻译,促使了译场的形成。华夏本土的历代高僧也为之做出了积极的努力,西行取经的高僧法显与唐僧玄奘,就是两位杰出的代表。法显与玄奘毕生致力于取经和译经,不辞辛劳、艰苦卓绝,为弘扬佛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堪称千古典范。来华胡僧和中国历代高僧翻译的佛经很多,极大地丰富了中国佛教理论。佛教在中国得以盛传,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汉唐以来佛典汉译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唐盛世 来华胡僧 高僧法显 唐僧玄奘 西行取经 佛典汉译
下载PDF
《西游记》“归一”论 被引量:2
2
作者 杜贵晨 《昆明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58-61,75,共5页
《西游记》于诸数理最重"归一",而"一"以贯之。其"归一"之旨表现为两个层次,即"三教归一"归于佛,尤归于"一藏之数";"万法……归一"归于"一心"。其意在表明世人... 《西游记》于诸数理最重"归一",而"一"以贯之。其"归一"之旨表现为两个层次,即"三教归一"归于佛,尤归于"一藏之数";"万法……归一"归于"一心"。其意在表明世人学佛,"卷尽五千四十八",其要在归于"一心"。而"一心"之境非他,乃石猴本为"心猿(源)"而"法名叫做孙悟空"是也。因此,"悟空"才是全书"归一"之本旨,而诚如黄周星评曰:"《西游记》一成佛之书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归一 一心 一藏之数 佛教 悟空 心猿
下载PDF
《西游记》取经故事的生命意蕴
3
作者 兰拉成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1期64-69,85,共7页
《西游记》西天取经故事的人物行为功能模式由有感于生命现状 ,自东向西的行进旅程和灵山见佛修成正果三个环节构成。它隐喻了作者对人类生命意识的觉醒 ,对生命永恒的追求 ,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实现等问题的探索 ,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命奥... 《西游记》西天取经故事的人物行为功能模式由有感于生命现状 ,自东向西的行进旅程和灵山见佛修成正果三个环节构成。它隐喻了作者对人类生命意识的觉醒 ,对生命永恒的追求 ,以及对生命价值的实现等问题的探索 ,体现了作者对人类生命奥秘的独特理解。它与神羿求药故事的思维范式和人物行为功能模式相同 ,由此推测神羿求药故事为西天取经故事之原型。两个故事相比较 ,《西游记》取经故事的新意在于追求精神生命的超越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取经故事 生命意蕴 原型 精神生命
下载PDF
张掖大佛寺取经壁画应是《西游记》的衍生物 被引量:9
4
作者 蔡铁鹰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1-43,共3页
张掖大佛寺的取经壁画被有关方面宣布是元代作品,早于吴承恩《西游记》200多年,是《西游记》的创作原型。这个结论值得怀疑。取经故事的形成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特征可寻。从壁画内容看,其中的一些故事相当晚出,应是吴承恩《... 张掖大佛寺的取经壁画被有关方面宣布是元代作品,早于吴承恩《西游记》200多年,是《西游记》的创作原型。这个结论值得怀疑。取经故事的形成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特征可寻。从壁画内容看,其中的一些故事相当晚出,应是吴承恩《西游记》的衍生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掖大佛寺 取经壁画 《西游记》
下载PDF
三晋钹铙打造了孙悟空——关于《西游记》的早期形态兼答曹炳建、杨俊先生 被引量:6
5
作者 蔡铁鹰 《晋阳学刊》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96-102,共7页
队戏《唐僧西天取经》是《西游记》演变过程中失落已久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表明了《西游记》的取经故事在宋元时期曾经依赖于三晋地区的戏剧形式而迅速生长增殖。它的重新发现,启示我们还有更早的原生取经故事,也使我们注意到杂剧... 队戏《唐僧西天取经》是《西游记》演变过程中失落已久的一个重要环节。这一环节表明了《西游记》的取经故事在宋元时期曾经依赖于三晋地区的戏剧形式而迅速生长增殖。它的重新发现,启示我们还有更早的原生取经故事,也使我们注意到杂剧《西游记》对佛教的孙悟空取经猴与道教的闹天宫的齐天大圣猴的文化整合,使得我们可以重新厘定《西游记》成书过程的各个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唐僧西天取经》 早期形态 成书演变 孙悟空 齐天大圣
下载PDF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时代性再议:以韵文体制的考察为中心 被引量:5
6
作者 陈引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9-80,共12页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故事演变过程中的重要文本,关于其时代性,历来学者从小说史、语言学等立场多有研究。本文简略回顾既往主要观点,着重对该文本中的韵文体制进行梳理,并比照敦煌变文类讲唱文学及宋元说话伎艺的特...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故事演变过程中的重要文本,关于其时代性,历来学者从小说史、语言学等立场多有研究。本文简略回顾既往主要观点,着重对该文本中的韵文体制进行梳理,并比照敦煌变文类讲唱文学及宋元说话伎艺的特征,结合其所透露的宗教倾向,提示此类文学文本呈现的历史时代的多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韵文体制 文本时代多层性
原文传递
西夏晚期瓜州石窟群中的《玄奘取经图》 被引量:1
7
作者 公维章 《丝绸之路研究集刊》 2019年第1期164-176,419-420,共14页
引言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洛州缑氏县(在今河南偃师县东)人,俗姓陈,名祎,世称唐三藏,为我国杰出佛经翻译家,法相宗创始人。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玄奘西行印度求法,经秦凉瓜沙高昌等地,历经磨难,终于在贞观五年,至中印度之摩揭陀国,... 引言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洛州缑氏县(在今河南偃师县东)人,俗姓陈,名祎,世称唐三藏,为我国杰出佛经翻译家,法相宗创始人。唐太宗贞观三年(629),玄奘西行印度求法,经秦凉瓜沙高昌等地,历经磨难,终于在贞观五年,至中印度之摩揭陀国,入那烂陀寺修习佛法。后于印度游学十二年,至贞观十七年东归回国,经于阗、楼兰而回国,往返共历十七年,行程五万里,于贞观十九年正月还抵长安,受到文武百官盛大欢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Xia DYNASTY Guazhou XUANZANG the PAINTINGS of Xuanzang’s pilgrimage for buddhist scriptures Poetry of TRIPITAKA Master’s pilgrimage for buddhist scriptures
原文传递
文化回馈:人类文明交流的新境界--以“佛教中国化”为例 被引量:4
8
作者 张志刚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38,共7页
如果着眼于"外来宗教中国化的比较研究",从"玄奘西行取经"入手来探讨"佛教的中国化",那么,我们不仅可以把"佛教的中国化"视为人类文明交流与互鉴的一个范例,而且能够借此范例来展开理论反思,... 如果着眼于"外来宗教中国化的比较研究",从"玄奘西行取经"入手来探讨"佛教的中国化",那么,我们不仅可以把"佛教的中国化"视为人类文明交流与互鉴的一个范例,而且能够借此范例来展开理论反思,提出并论证一个新的理论概念——"文化回馈"。这一新概念至少蕴含着三方面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即有助于提升人类文明交流与互鉴的理念,有助于继承与弘扬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有助于推进并深化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多元文明的交流与互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的中国化 玄奘取经 文化回馈 比较研究 人类文明交流
原文传递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法师形象变异及原因分析 被引量:4
9
作者 朱萍 李畅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7期34-37,共4页
阐述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之前的玄奘书写,将宋代刊刻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唐代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传记相比,《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法师形象产生了变异,包括法师身世神异化、法师能力弱化、法师性格变化。分析了法师... 阐述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之前的玄奘书写,将宋代刊刻的《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与唐代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传记相比,《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中的法师形象产生了变异,包括法师身世神异化、法师能力弱化、法师性格变化。分析了法师形象趋向世俗化和神异化的原因,认为主要是受佛教世俗化、《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民间文学性质及诗话体文学诙谐传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法师形象 变异 唐僧 佛教 话本
下载PDF
南宋浙闽“猴行者”来源再探——以顺昌、泉州的田野考察为中心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铁鹰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0期32-35,共4页
南宋后期浙闽一带,出现了若干与"猴行者"相关的资料,曾被学者作为《西游记》诞生在浙闽的重要证据。通过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专项田野考察得出结论:浙闽一带不具备诞生《西游记》的文化内源,普遍存在的齐天大圣崇拜在宋元时还... 南宋后期浙闽一带,出现了若干与"猴行者"相关的资料,曾被学者作为《西游记》诞生在浙闽的重要证据。通过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专项田野考察得出结论:浙闽一带不具备诞生《西游记》的文化内源,普遍存在的齐天大圣崇拜在宋元时还是比较单纯的民间宗教,与佛教、"猴行者"、取经故事都没有任何关系,它被吸收进取经故事并与"猴行者"合并,应该与杂剧《西游记》出现的时期对应;开元寺"猴行者"浮雕上"孔雀王经"字样的再发现,确认了"猴行者"的密宗身份及其与唐代不空三藏的关系,与唐僧取经故事大量孕育于中唐西北的新说遥相呼应,证明"猴行者"对于浙闽来说是一种外源性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记》 “猴行者” 齐天大圣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开元寺西塔
下载PDF
论《大唐三藏取经变文》存在的可能性 被引量:2
11
作者 杨超 《扬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9-11,16,共4页
《西游记》的定型经历了长期的积累演化过程。唐五代时,变文文体流行,而西游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但从现有考古发掘的情况看,并没有一部以西游故事为题材的变文流传下来。然而当时多种形式的西游故事流行,变文的初衷本在于敷演佛法,变... 《西游记》的定型经历了长期的积累演化过程。唐五代时,变文文体流行,而西游故事也在民间广为流传,但从现有考古发掘的情况看,并没有一部以西游故事为题材的变文流传下来。然而当时多种形式的西游故事流行,变文的初衷本在于敷演佛法,变文的文体、内涵与西游故事有颇多交集之处,而后来的西游故事的表达形式乃至佛教知识的错误和《取经诗话》中的声误现象,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大唐三藏取经变文》存在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文 西游故事 《大唐三藏取经变文》 民间说唱 可能性
下载PDF
论取经故事的主角嬗变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彤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21-124,共4页
运用文献资料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以唐朝僧人玄奘西行取经史实为基础衍生出来的西天取经系列故事主角嬗变的具体表现,通过不同阶段取经故事主角形象变迁及原因的比较,肯定了吴承恩的《西游记》在写作空间与容量拓展、小说群体形象... 运用文献资料和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以唐朝僧人玄奘西行取经史实为基础衍生出来的西天取经系列故事主角嬗变的具体表现,通过不同阶段取经故事主角形象变迁及原因的比较,肯定了吴承恩的《西游记》在写作空间与容量拓展、小说群体形象塑造、创新造奇以适应受众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创新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取经故事 主角嬗变 阶段性 原因 艺术功能
下载PDF
戏曲文体对《大唐三藏取经诗话》的借鉴
13
作者 吴晟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3期135-141,共7页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在形式上的突出表征是"以诗代话"与每节标明题目次序,我国传统戏曲文体历史生成过程中很可能在以下诸方面对其有所借鉴:一折(出)的下场诗对本折(出)剧情的总结;剧终的判文或词话对全剧情节的提要;表演中...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在形式上的突出表征是"以诗代话"与每节标明题目次序,我国传统戏曲文体历史生成过程中很可能在以下诸方面对其有所借鉴:一折(出)的下场诗对本折(出)剧情的总结;剧终的判文或词话对全剧情节的提要;表演中人物以角色与剧作者的双重身份进行的现场评论;分出及出目形式。最后辨析了戏曲题目正名与话本末尾的诗歌形式之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变文话本 戏曲文体
下载PDF
论杨戬与孙悟空的关系
14
作者 陈小林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37-39,105,共4页
杨戬是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里一个非常活跃的人物。这个人物与孙悟空形象有诸多相似之处,应是借鉴了孙悟空形象的某些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杨戬是在众多二郎神传说基础上塑造出来的一个形象,而二郎神与取经故事里的那只猴子在早期演化... 杨戬是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里一个非常活跃的人物。这个人物与孙悟空形象有诸多相似之处,应是借鉴了孙悟空形象的某些因素。更为重要的是,杨戬是在众多二郎神传说基础上塑造出来的一个形象,而二郎神与取经故事里的那只猴子在早期演化过程中就已颇有渊源关系,所以杨戬与孙悟空的相似,也可以说是这个演化过程的自然结果。总之,杨戬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封神演义》作者处理各种先行素材的高超艺术手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戬 二郎神 孙悟空 取经故事 神魔小说 《封神演义》 《西游记》
下载PDF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成书年代考证综述 被引量:2
15
作者 任鹏程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85-89,共5页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刊印至今,围绕它成书年代的考证,一直未有断绝。目前它的学术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而且学界还从版本学、语言学、词汇学等角度对其成书形成了五种不同的看法,即晚唐五代说、北宋说、南宋说、宋代说、元代说。...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刊印至今,围绕它成书年代的考证,一直未有断绝。目前它的学术价值已经得到了充分的肯定,而且学界还从版本学、语言学、词汇学等角度对其成书形成了五种不同的看法,即晚唐五代说、北宋说、南宋说、宋代说、元代说。虽然各种看法均有合理的部分,但不同方法间仍借鉴不足。新时期下,学界又进一步作了整体归纳,从文体上更加细致地辨别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更有助于对俗文学流变及西游故事脉络的分析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成书年代 考证 综述
下载PDF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到《西游记》中救赎主题的发展与演变 被引量:2
16
作者 杨光熙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93-97,117,共6页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简称《诗话》)、《西游记杂剧》(以下简称《杂剧》)、《西游记》前后相沿叙述三藏法师西行取经故事。三部作品在以取经作为核心主题的同时,均将取经团队成员通过经历取经获得救赎、求得正果作为副部主题。《...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以下简称《诗话》)、《西游记杂剧》(以下简称《杂剧》)、《西游记》前后相沿叙述三藏法师西行取经故事。三部作品在以取经作为核心主题的同时,均将取经团队成员通过经历取经获得救赎、求得正果作为副部主题。《诗话》中救赎主题已出现,由于《诗话》是一部简陋的面向世人的"俗讲",其简陋与不成熟使救赎主题没有能够覆盖取经团队全部人物,面向世俗的特点则使救赎的实现形式表现出明显的世俗性。《杂剧》出自名家,对救赎主题有了很大的发展与丰富,很多方面也反映出受了度脱剧的影响。《西游记》中救赎主题最终统帅取经团队所有人物,救赎主题完全确立。明代"心学"影响巨大,佛教世俗化程度加深,这些都对《西游记》救赎主题产生了很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西游记杂剧》 《西游记》 救赎主题 发展与演变
下载PDF
西游取经故事的主旨演变与玄奘身世安排的嬗变 被引量:1
17
作者 伏涤修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69-73,共5页
玄奘西游取经故事在玄奘身世安排上呈现出从史传化到神圣化、虚幻化再到淡化的嬗变轨迹,这一嬗变和故事主旨的演变密切相关。早期的玄奘取经记载主要是对他献身佛学、光大佛法的精神进行赞颂,后来的取经诗话、平话逐渐地偏离史传,以文... 玄奘西游取经故事在玄奘身世安排上呈现出从史传化到神圣化、虚幻化再到淡化的嬗变轨迹,这一嬗变和故事主旨的演变密切相关。早期的玄奘取经记载主要是对他献身佛学、光大佛法的精神进行赞颂,后来的取经诗话、平话逐渐地偏离史传,以文学虚构为主,西游取经题材戏曲为了迎合市民阶层的欣赏需要,极力杜撰与表现玄奘不平凡的身世,明清《西游记》小说则用游戏、象征笔法将玄奘西游取经故事改造成为神魔斗法故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游取经故事 主旨演变 玄奘 身世演变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