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哲理与诗性的完美结合——论宋代理趣诗 被引量:4
1
作者 张文利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01-105,共5页
理趣诗是指既蕴涵哲理性,又具备诗的审美趣味的诗歌作品,理趣诗的创作在宋代出现全面兴盛局面。宋代理趣诗的繁盛,植根于宋代社会独特的文化环境。文章梳理了理趣、理趣诗及相关的几个概念,对宋代理趣诗做了分类研究,并辨析了文学家理... 理趣诗是指既蕴涵哲理性,又具备诗的审美趣味的诗歌作品,理趣诗的创作在宋代出现全面兴盛局面。宋代理趣诗的繁盛,植根于宋代社会独特的文化环境。文章梳理了理趣、理趣诗及相关的几个概念,对宋代理趣诗做了分类研究,并辨析了文学家理趣诗与理学家理趣诗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趣 理越诗 理学诗 理学 掸学
下载PDF
《周易》对中国哲学史研究之重要意义——以若干重要问题为例兼论重写中国哲学史 被引量:3
2
作者 金春峰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7-36,共10页
《周易》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不理解《周易》就不能写好与理解好中国哲学史。以往之中国哲学史研究,由于对《周易》及汉代易学没有正确认识,导致了对中国哲学史之重要思想的系列错解。对此,我们以对《老子》第四十二章、周敦颐《太极... 《周易》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不理解《周易》就不能写好与理解好中国哲学史。以往之中国哲学史研究,由于对《周易》及汉代易学没有正确认识,导致了对中国哲学史之重要思想的系列错解。对此,我们以对《老子》第四十二章、周敦颐《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二程思想和朱熹《仁说》的解读需要深切把握《周易》及汉代易学思想为列,指出冯友兰、牟宗三、劳思光等诸先生在中国哲学史研究上的缺失。新时代应该有新的真正能够挺立中国文化主体性的《中国哲学史》著作,正确解读《周易》经传及其发展史是成功重写中国哲学史的最重要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易》 中国哲学史 汉易 老子 理学
原文传递
新儒学理论建构视阈下的司马光哲学价值新探 被引量:3
3
作者 魏涛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60,共5页
在儒家经学变革与唐宋儒学转型之际,在新儒学理论建构的多样化经典选择体系之大背景下,司马光的哲学理论建构特点当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从儒家经学发展的多元路径上看,司马光提出了一条与北宋其他儒者迥然不同的为学进路。他以《潜... 在儒家经学变革与唐宋儒学转型之际,在新儒学理论建构的多样化经典选择体系之大背景下,司马光的哲学理论建构特点当是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从儒家经学发展的多元路径上看,司马光提出了一条与北宋其他儒者迥然不同的为学进路。他以《潜虚》为纲维,建构了一个由中和之气到中和之政的内圣与外王相贯通的理论体系。以理学的理论建构标准来考量,司马光的思想学说虽然与理学有别,不能将其定位为"理学的重要创始人",但却有着特殊的理论意义。就对儒家传统的秉承而言,司马光的中和哲学提供了一种与王安石不同的社会变革理论,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哲学 新儒学 道统
下载PDF
论胡适“近世哲学”概念对中国哲学史研究的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吴根友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6,共6页
通过对胡适“近世哲学”的思想概念的反思,综合20世纪以来有关宋明理学与清代学术的研究成果,超越宋明理学研究与明清之际学术研究两大阵营对立的各种观点,力求更加全面地看待宋明理学、清代考据学对中国现代学术与思想的影响。
关键词 胡适 近世哲学 宋明理学 明清哲学
下载PDF
从原初人学思想到古典人学——古代儒家哲学的逻辑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林国标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5期541-545,共5页
孔子改造原始天命观建立原初人学思想后 ,孟子和荀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孔子的原初人学理论。董仲舒以神学形式阐发儒家伦理 ,既是对人的肯定也是对人的否定 ,他游移在哲学与宗教之间 ,构成儒家哲学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宋明新儒学... 孔子改造原始天命观建立原初人学思想后 ,孟子和荀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孔子的原初人学理论。董仲舒以神学形式阐发儒家伦理 ,既是对人的肯定也是对人的否定 ,他游移在哲学与宗教之间 ,构成儒家哲学发展不可缺少的一环。宋明新儒学通过对董仲舒的哲学化神学和佛教哲学的辩证扬弃 ,在新的高度向先秦的原初人道主义和人文精神复归 ,建立了古典新人学理论。儒家哲学对人的关注和对人的本质的探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哲学 人学 理学
下载PDF
从两分到三分:“中和为美”内涵三层次辨 被引量:2
6
作者 宋伟 《武夷学院学报》 2011年第4期33-38,共6页
通过对"中和为美"这一儒家美学命题的哲学基础进行全面深入地考察,我们发现它包含三个不同层次的内涵: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儒家诗教观;二、含有丰富艺术辩证思想并体现了艺术创造一般规律的... 通过对"中和为美"这一儒家美学命题的哲学基础进行全面深入地考察,我们发现它包含三个不同层次的内涵:一、"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等高度意识形态化的儒家诗教观;二、含有丰富艺术辩证思想并体现了艺术创造一般规律的古典艺术学原则;三、与礼乐传统和心性哲学深刻关联的中华审美文化之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和 中和哲学 中和为美 儒家传统 宋明理学
下载PDF
朱熹饮食哲学的“天理”“人欲”之辨 被引量:2
7
作者 陈必应 郝永 《美食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12,44,共7页
作为理学家,朱熹的饮食哲学颇具特点。《朱熹集》中大量反映饮食的诗歌与散文,显示了普通“士人”的饮食生活;在以《朱子语类》及《朱子语录》为代表的语录类著作中,有关饮食的论述是与朱熹的“理学家”身份紧密联系的,从中可看到作为... 作为理学家,朱熹的饮食哲学颇具特点。《朱熹集》中大量反映饮食的诗歌与散文,显示了普通“士人”的饮食生活;在以《朱子语类》及《朱子语录》为代表的语录类著作中,有关饮食的论述是与朱熹的“理学家”身份紧密联系的,从中可看到作为理学家的朱熹的饮食情志;在他人的记录及民间风闻中,朱熹的饮食观又有多种解读甚至误读。朱熹把饮食体验与“天理”“人欲”的理学义理联系起来,强调合理科学饮食,并强调饮食中“度”的把握,以理学学说阐发饮食中的“天理”“人欲”观念,形成朱熹理学家身份之下的独特饮食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饮食哲学 理学家 天理 人欲
下载PDF
论宋代文化之基本形态及其在中国史上之位置 被引量:1
8
作者 戴景贤 《长江学术》 2015年第3期15-25,共11页
宋代之于中国历史,处于中古史之晚期。宋代文化之特殊性表现在:学术思想形成一种具有"形而上学"意义之"认识论",将有关"知识"理论与"道德"理论既分别亦合一;政治制度方面,在于企图打造一"... 宋代之于中国历史,处于中古史之晚期。宋代文化之特殊性表现在:学术思想形成一种具有"形而上学"意义之"认识论",将有关"知识"理论与"道德"理论既分别亦合一;政治制度方面,在于企图打造一"彻底官僚化之文官体制";文化方面,展现一种截然不同于汉唐之风格,宋代士大夫欲将政治之"理念"、"知识"与"效益思惟"三者合为一种动态之"识见";社会经济与社会结构方面,利用"崇儒"、"税商"、"劝农"、"奖工"等措施,活络社会之流动,产生发展之动能;宋代"民"之意识逐渐成为奠立"社会共同体"之基础;宋代科学技术与医学"相对发达",并将技术运用于民生与商业;宋代之艺术与文学,不仅创作展现独有之风格,且发展出一种系统化之批评理论。宋所处之时代,乃至其位于中国历史之阶段,皆与欧洲文艺复兴相近,特其年代稍早。而理学崛起,及其所带动之影响,亦若具有一种浓厚之"人文主义"精神。宋代文化之于中国,就其内在之性格而言,实是一种文明之跃升,且以"潜在"之意义而言,亦具有一种"世界性影响"之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史 中国史 中国史之历史分期 宋代文化 宋代思想 宋代学术
下载PDF
论李约瑟的机体论“理学”
9
作者 刘耘华 吴振宇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22-128,共7页
怀特海机体哲学注重整体性、内在性、关系性等概念,李约瑟以之作为诠释宋代理学的总体框架,并进而将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定位为“机体哲学”。在此一新视域下,理学的“理”得以避免沦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各种思想的注脚,而成为... 怀特海机体哲学注重整体性、内在性、关系性等概念,李约瑟以之作为诠释宋代理学的总体框架,并进而将以朱熹为代表的宋代理学定位为“机体哲学”。在此一新视域下,理学的“理”得以避免沦为自亚里士多德以来的西方各种思想的注脚,而成为宇宙秩序化和组织化的动态原则。与此同时,具有宇宙演化论和本体论含义的理学命题“无极而太极”被改写成了具有机体论色彩的“最高的中心是没有中心”的意思。显然,怀特海机体哲学也限制了李约瑟的思维,阻碍了李约瑟对某些具体理学概念的理解,导致其出现某种对理学跨文化的误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约瑟 机体哲学 理学 误读
下载PDF
司马光与理学关系之再讨论 被引量:1
10
作者 魏涛 《晋阳学刊》 CSSCI 2013年第4期10-17,共8页
司马光与理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争论了近千年的学术公案。从新儒学发展理论建构的视角来看,尽管司马光藉由中和论建立了一个思辨性较强的思想体系,对于理学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因其在体用思维这一根本点上的缺失,致使无... 司马光与理学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争论了近千年的学术公案。从新儒学发展理论建构的视角来看,尽管司马光藉由中和论建立了一个思辨性较强的思想体系,对于理学的保护与传承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因其在体用思维这一根本点上的缺失,致使无论从其哲学的思辨性、义利观,还是其对佛道的态度来看,皆与张载、二程等理学家有相当的距离。基于其独特的经典选择和理论特点,不可简单地将其归于理学家的行列,所谓的司马光属于"理学之重要创立者""、理学之偏师"和"理学非主流派"的说法,都是难以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光 哲学 理学
下载PDF
《张载集·横渠易说》校注献疑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学卫 《唐都学刊》 2019年第1期59-65,共7页
出版家章锡琛点校的《张载集》,优先充分利用诸版本互校,同时利用《周易系辞精义》参校的编校说明。然而在编校过程中,章氏过分倚重《周易系辞精义》删改、增补凤翔府本《张子全书·易说》原文。加之张载著作思想深邃,旁及易学、佛... 出版家章锡琛点校的《张载集》,优先充分利用诸版本互校,同时利用《周易系辞精义》参校的编校说明。然而在编校过程中,章氏过分倚重《周易系辞精义》删改、增补凤翔府本《张子全书·易说》原文。加之张载著作思想深邃,旁及易学、佛学等,校注过程中难免存在一些删改、增补误解作者本义;另有一些删改、增补虽无伤原文大旨,但不利于保护张载著作文本的完整性。梳理《张载集·横渠易说》校注可疑之处,对于深入研究张载著作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哲学 宋明理学 关学 《张载集·横渠易说》 《周易系辞精义》
下载PDF
试论中西医学中宇宙生成与演化的学说
12
作者 朱明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62-765,共4页
中西医学受到其自身自然哲学中宇宙生成论的影响,对疾病和人的进化有着完全不同的认知。朱熹的理学总汇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关于宇宙生成与演化的学说很值得研究,在历史上对中医学发展有诸多启沃;西方近代的的宇宙生成论则以康德为代表。... 中西医学受到其自身自然哲学中宇宙生成论的影响,对疾病和人的进化有着完全不同的认知。朱熹的理学总汇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关于宇宙生成与演化的学说很值得研究,在历史上对中医学发展有诸多启沃;西方近代的的宇宙生成论则以康德为代表。而两者均汲取了当时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但在认知论上的差异很大。在对人的进化与生命现象的诠释和阐发方面,现代哲学家波普尔独有见地;而中医学理论之于脑为泥丸、髓海等学说,以及人体直立的原因与任督两脉的研究颇引人深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生成论 自然哲学 中医学 理学 进化 朱熹 康德 波普尔
下载PDF
杨时生命哲学浅论
13
作者 廖开顺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4期5-10,共6页
杨时的生命哲学包含其生命起源观、生命态度和生命修养观、生命价值观和道德实践观、生命栖居观。其生命起源观渊源于《周易》,关于"气"的观点受张载和"二程"很大影响;其生命态度表现为敬畏天命、顺应天命并发挥人... 杨时的生命哲学包含其生命起源观、生命态度和生命修养观、生命价值观和道德实践观、生命栖居观。其生命起源观渊源于《周易》,关于"气"的观点受张载和"二程"很大影响;其生命态度表现为敬畏天命、顺应天命并发挥人的主体性,养气是珍惜生命和个体心性修养的重要方式;其生命价值观为社会道德对个体生命的超越;其道德实践观是对《中庸》之"诚"的践行;其生命栖居观主要体现在诗文中,表现为对天人合一、"曾点之象"、"颜回之乐"的追求,但又充满忧患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时 生命哲学 理学
下载PDF
现代哲学视域下的经学——以冯友兰为中心
14
作者 许家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9-107,共9页
经学的消退与哲学的崛起是中华现代学术转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身处这一转变过程中的冯友兰站在哲学的立场,对二者关系做出的深刻反思是一个颇具意义而鲜见讨论的话题。表面来看,冯友兰似乎与激进主义者一样,厌恶经学之烦琐无序,... 经学的消退与哲学的崛起是中华现代学术转型中具有标志性意义的事件。身处这一转变过程中的冯友兰站在哲学的立场,对二者关系做出的深刻反思是一个颇具意义而鲜见讨论的话题。表面来看,冯友兰似乎与激进主义者一样,厌恶经学之烦琐无序,斥经学为"僵硬、落后的代名词",主张其应被作为"金手指"的西方哲学所取代。但实质上冯友兰幼承庭训,具备新儒家群体中少有的经学素养,形成了善于结合经典诠释以表达哲学睿见的治学风格。他在一定意义上继承了理学的解经进路,经由对《易传》"四书"的创造性诠释,提出境界论、神秘主义、负的方法等新见,显示出其新理学体系中对中国传统经典思想传承与创新的面向。冯友兰对经学的真实态度是舍弃其僵硬的形式而珍视其核心价值,其新理学体系在一定意义上可视为以西方哲学消化传统经学的成果。故探究冯氏对经学的看法,对于深入把握冯友兰哲学思想、探究经学与哲学关系,以及建立中国哲学话语体系等问题皆具有很好的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 经学 冯友兰 新理学
下载PDF
2005年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综述
15
作者 郭蕾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10-13,21,共5页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思想在中国近代哲学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三史”和“六书”影响广泛,他的“新理学”体系,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人生境界说,还有融入其中的中西文化观,对中国哲学发展的思考无不表明冯友兰先生是一... 冯友兰先生的哲学思想在中国近代哲学思想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的“三史”和“六书”影响广泛,他的“新理学”体系,是对宋明理学的继承和发展,他的人生境界说,还有融入其中的中西文化观,对中国哲学发展的思考无不表明冯友兰先生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将2005年学术界关于冯友兰哲学思想研究的论文作一综述,以纪念冯友兰先生诞辰110周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哲学史 新理学 人生境界
下载PDF
在古今中西之间:论现代新儒家人生境界说的理论自觉
16
作者 李明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6-30,共5页
现代新儒家在建构其人生境界理论体系过程中表现出多重理论自觉。传统自觉,使他们注重对传统儒学人生境界思想的阐发,并视其为儒家人生哲学之重心,以使古今相续;时代自觉,使他们依据现代学术理念,以明晰化、体系化的言说形式与理论架构... 现代新儒家在建构其人生境界理论体系过程中表现出多重理论自觉。传统自觉,使他们注重对传统儒学人生境界思想的阐发,并视其为儒家人生哲学之重心,以使古今相续;时代自觉,使他们依据现代学术理念,以明晰化、体系化的言说形式与理论架构赋予传统儒家人生哲学现代学术形态,从而名实俱彰;方法论自觉,使他们以开放心态主动援引西方哲学理论资源和方法,对儒家传统人生哲学予以多向拓展和论证,以求中西兼容。在其理论创获之余犹见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境界 人生哲学 现代新儒家
下载PDF
论道家哲学文献注本的阐释视角
17
作者 李桂生 《襄樊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20-24,共5页
道家哲学文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一代一代的阐释家所注解 ,在发挥道家思想的同时 ,又渗入了阐释家自己的思想政治和文化观念 ,有的以儒释道 ,有的以仙释道 ,有的以佛释道 ,有的以理释道 ,有的以玄释道 ,阐释视角各不相同。在文献... 道家哲学文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被一代一代的阐释家所注解 ,在发挥道家思想的同时 ,又渗入了阐释家自己的思想政治和文化观念 ,有的以儒释道 ,有的以仙释道 ,有的以佛释道 ,有的以理释道 ,有的以玄释道 ,阐释视角各不相同。在文献的阐释中 ,不同的学术思想互融互斥 ,得以争鸣 ,学术由此发展 ,从这个意义上说 ,中国的学术史就是一部阐释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家哲学文献 注释 道家哲学 阐释视角
下载PDF
朱子学与江西之学
18
作者 吴长庚 《上饶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1-5,共5页
理学是中国传统儒学发展的高级阶段,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有诸多学派,朱熹之前已有濂洛关闽之分,在朱熹之时,亦有江西之学、湖湘之学、浙东之学诸派。朱熹之后,历朝同样有诸多学派。朱子学派称"闽学",但朱子学不等于&qu... 理学是中国传统儒学发展的高级阶段,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理学有诸多学派,朱熹之前已有濂洛关闽之分,在朱熹之时,亦有江西之学、湖湘之学、浙东之学诸派。朱熹之后,历朝同样有诸多学派。朱子学派称"闽学",但朱子学不等于"闽学"。朱熹称二陆之学为"江西之学",但陆象山之学不等于"江西之学",江西之学发脉于欧阳修、曾巩,经李觏、王安石,而成于周敦颐、张九成、陆象山。"江西之学"以二陆心学理论特色得以"孤行于天下"。江西是理学开源、心学萌生之地。朱熹祖籍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上饶。朱子学不入于江西,但江西是他讲学论辩任官施教的地方,朱子学与象山学同样在江西广泛传播,历宋元明而不衰。所以,江西是宋元明时代理学发展的核心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子学 理学 江西之学 江西 核心区域
下载PDF
从埃贡·邦迪的本体论研究看中国古代哲学的当代价值和影响力
19
作者 蒋益(译) 《伦理学术》 2018年第1期250-262,共13页
捷克哲学家埃贡·邦迪认为,本体论的明晰是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的重要先决条件。他与合作者玛丽娜·阿诺古什卡从《道德经》等中国古代哲学中获取思想资源,构建了其非实体的、非二元的、动态的、整全的本体论模型。他们一... 捷克哲学家埃贡·邦迪认为,本体论的明晰是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社会的重要先决条件。他与合作者玛丽娜·阿诺古什卡从《道德经》等中国古代哲学中获取思想资源,构建了其非实体的、非二元的、动态的、整全的本体论模型。他们一方面希望从这一整全的本体论发展出一套应对社会危机的批判理论,另一方面认为在中国传统思想的和谐理念中已经拥有这种本体论思维。本文作者认为,邦迪及阿诺古什卡的研究忽略了自我与存在、主体与具体的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分析,也没有去发展一种伦理学。因此,他们的研究,首先需要使整全性的本体论与尊重规范性的方法相联系。诸如安靖如、何乏笔、毕来德等学者就如何进一步发展邦迪及阿诺古什卡的研究,提供了具体的选择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体论 中国哲学 伦理学 《道德经》 新儒学
原文传递
融贯中西 通释古今——冯友兰先生的哲学贡献
20
作者 胡健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6期773-777,824,共6页
冯友兰是中国20世纪重要的哲学家,其哲学研究的主要贡献有二:一是对中国哲学史的开创性研究,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提供了范式,他的三本哲学史各具特色;二是用“接着讲”的方法,创立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成为了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冯友兰是中国20世纪重要的哲学家,其哲学研究的主要贡献有二:一是对中国哲学史的开创性研究,为中国哲学史的研究提供了范式,他的三本哲学史各具特色;二是用“接着讲”的方法,创立了新理学的哲学体系,成为了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冯友兰的哲学创造体现出了复兴民族哲学的一种现代努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冯友兰 中国哲学史 新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