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9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家有富矿,无须效贫儿——中国的翻译理论应当独树一帜之理据 被引量:42
1
作者 何刚强 《上海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8,共8页
中国的翻译理论建设三十年来成绩斐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场大规模的"理论补课"。时至今日,我们恐怕不能再一味地靠引进他国他人的翻译理论来维持中国译学的生计。罗新璋与张佩瑶是中国翻译理论创新两个响亮的先声,但他... 中国的翻译理论建设三十年来成绩斐然,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场大规模的"理论补课"。时至今日,我们恐怕不能再一味地靠引进他国他人的翻译理论来维持中国译学的生计。罗新璋与张佩瑶是中国翻译理论创新两个响亮的先声,但他们的文著都有其局限性。我们若要进一步推进中国翻译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就必须首先要有相当的理论自信,这种自信至少可源于我们的三个传统,即文字文化传统、艺术表现传统与哲学思维传统。这三个传统同时构成中国译论应当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的理据。另外,中国翻译理论的构建也还可走一条与西方不同的路径。儒家"仁"学思想的最终确立、"信达雅"翻译学说的构建过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逐渐形成,都说明这条路径是走得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的翻译理论 文字文化 哲学思维 艺术传统
原文传递
设计的感性与理性思考 被引量:15
2
作者 李映彤 陈汗青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70-171,共2页
在哲学审美基础上,通过对设计的感性和理性的分析,论证了感性是产生艺术的原动力,理性是产生物象的必要条件,人的行为如果置于哲学的层面来看,都是在哲学审美基础上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表现。从而得出结论,艺术需要通过理性的方式来显现... 在哲学审美基础上,通过对设计的感性和理性的分析,论证了感性是产生艺术的原动力,理性是产生物象的必要条件,人的行为如果置于哲学的层面来看,都是在哲学审美基础上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表现。从而得出结论,艺术需要通过理性的方式来显现,理性需要艺术赋予灵感和热情,人的行为都是一种设计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 哲学 感性 理性 艺术 设计
下载PDF
当代艺术的生成式审美——作为认识日常生活世界模式的社会参与式艺术 被引量:11
3
作者 任海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9-167,共9页
社会参与式艺术是当代艺术研究中重要的跨学科问题。在当代艺术的各种类别中,参与式艺术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所以如何认识这种艺术在解决问题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意义是各国学术界都面对的重要问题。与认为参与式艺术可以直接带... 社会参与式艺术是当代艺术研究中重要的跨学科问题。在当代艺术的各种类别中,参与式艺术与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所以如何认识这种艺术在解决问题以及社会和经济发展方面的意义是各国学术界都面对的重要问题。与认为参与式艺术可以直接带动经济发展、改变伦理道德观念和调整人际关系等理论相比,参与式艺术在本体论上是一种揭示日常生活存在的技术,即是一种让存在的本真(即被隐藏的存在)得到呈现的知道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参与式艺术 日常生活世界 生成式审美 当代艺术 羊蹬艺术合作社
下载PDF
论艺术学的对象、方法与体系 被引量:11
4
作者 陈旭光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93-97,共5页
论文在通过对艺术学研究之学术史的辨析考察的基础上 ,考察了艺术学与美学、文艺学、美术学等学科的关系 ,论述了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学的形成和由来 ,还进一步探讨了艺术学的学科对象、研究范域、方法论等重要问题。论文还尝试从几个不... 论文在通过对艺术学研究之学术史的辨析考察的基础上 ,考察了艺术学与美学、文艺学、美术学等学科的关系 ,论述了作为人文学科的艺术学的形成和由来 ,还进一步探讨了艺术学的学科对象、研究范域、方法论等重要问题。论文还尝试从几个不同的角度切入 ,来进行不同的学科体系建构 ,从而初步提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艺术学的学科体系构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学 美学 艺术哲学 学科体系 研究对象 方法论
下载PDF
从分析哲学、历史叙事到分析美学——关于哲学、美学前沿问题的对话 被引量:9
5
作者 阿瑟.丹托 刘悦笛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5-11,共7页
阿瑟.丹托从方法论的基础上认定,"分析哲学"并不是一种哲学,而是能够用于解决哲学问题的一套工具;"分析哲学史"就是发现了哲学分析工具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它可能还没有"终结"。刘悦笛却认为,从"... 阿瑟.丹托从方法论的基础上认定,"分析哲学"并不是一种哲学,而是能够用于解决哲学问题的一套工具;"分析哲学史"就是发现了哲学分析工具的历史。在这个意义上,它可能还没有"终结"。刘悦笛却认为,从"以言逮意"发展到语言转向的所谓"常青哲学"的思维模式,倒可以从重在"得意忘言"与"立象尽意"的中国本土意象思维那里获得启示,言、象、意皆不可或缺。在历史哲学领域,丹托将分析哲学应用于"历史叙事"的分析,"叙事句"构成了其历史叙事理论的核心,它根据未来去描述过去因而是"以今释古"的。刘悦笛则认为,这种对叙事句的真值的分析仍是非历史性的,丹托只能将历史哲学"分析化",但却并未使分析哲学"历史化"。丹托承认,他最初即为本体论的美学始终是其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追问何为艺术、探求艺术史哲学回归到审美之思,构成了自己分析美学的三部曲。但刘悦笛认为,丹托的美学仍难逃"唯科学主义"的藩篱,而且其艺术本质观也没有考虑到东西方的本然差异。丹托从当代欧美艺术状态出发,认为"艺术终结"只是一种历史运作的方式,艺术已经完全丧失了方向。刘悦笛则进一步认定,未来的艺术必将终结在观念、身体与自然当中,因而主张一种全新的"生活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析哲学 分析方法 历史叙事 叙事句 分析美学 艺术终结
原文传递
试析谢林艺术哲学的体系及其双重架构 被引量:8
6
作者 先刚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5-13,共9页
谢林开创了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哲学,并首次在这个领域提出了系统的阐发。在谢林艺术哲学体系的形而上学基础及其与哲学(尤其是谢林自己的哲学)的关系中,包含着双重的架构,即永恒架构(艺术门类的排序)和时间性架构(即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 谢林开创了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哲学,并首次在这个领域提出了系统的阐发。在谢林艺术哲学体系的形而上学基础及其与哲学(尤其是谢林自己的哲学)的关系中,包含着双重的架构,即永恒架构(艺术门类的排序)和时间性架构(即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的对立)。谢林一方面洞察了艺术的永恒本质,另一方面也把握了艺术中的时代张力,从而为当代的艺术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谢林 艺术哲学 同一性哲学 建构 艺术终结论
原文传递
AI视觉艺术的历史与哲学向度——海德格尔视角之剖析
7
作者 麻娴 周计武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7-45,共9页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迭代,AI视觉艺术中的现代技术、作品本质、作品主体性等相关问题亟需研讨。海德格尔的哲学视角为回应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框架。一方面,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现代技术被视为“解蔽”方式,带来了“集置”之危...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演进迭代,AI视觉艺术中的现代技术、作品本质、作品主体性等相关问题亟需研讨。海德格尔的哲学视角为回应这些问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框架。一方面,人工智能作为一种现代技术被视为“解蔽”方式,带来了“集置”之危机;另一方面,AI视觉艺术超越传统的模仿与再现理论,重新定义了物的本质和艺术的本源。AI视觉艺术品中,主体与客体不再分割对立而融为一体。化解“集置”与“促逼”,需要倾听天命、揭示真理,反思现代技术与AI视觉艺术的本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德格尔 AI视觉艺术 艺术与科技 艺术哲学 艺术本质
下载PDF
数字艺术与技术关系问题的哲学分析 被引量:5
8
作者 于占元 于静宜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561-563,共3页
为深入探讨数字艺术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从艺术哲学和技术哲学层面上提出并阐述了"艺术的环境要素技术"和"艺术的自身要素技术"的概念,得出了数字艺术的环境要素技术主要在艺术形态演化和艺术家整体艺术素质的层面上... 为深入探讨数字艺术与技术的关系问题,从艺术哲学和技术哲学层面上提出并阐述了"艺术的环境要素技术"和"艺术的自身要素技术"的概念,得出了数字艺术的环境要素技术主要在艺术形态演化和艺术家整体艺术素质的层面上影响数字艺术的发展,数字艺术的自身要素技术则直接影响数字艺术的水平、发展方向和作品的具体创作的结论,提出了应当以此为基础探讨数字艺术人才技术素质培养的内容和形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艺术 艺术与技术 艺术哲学
下载PDF
希望与审美:作为艺术解放的道德教育——从希望哲学看道德教育的审美逻辑 被引量:8
9
作者 薛晓阳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8-26,共9页
希望哲学的艺术理论逼迫道德教育回归方法论的改变以及价值观的讨论。审美作为一条精神解放的道路,推动哲学寻求艺术审美的可能,使审美成为哲学诠释的一种方式。道德教育在希望哲学的启示之下,把希望、审美和道德三个元素牢牢地连接在一... 希望哲学的艺术理论逼迫道德教育回归方法论的改变以及价值观的讨论。审美作为一条精神解放的道路,推动哲学寻求艺术审美的可能,使审美成为哲学诠释的一种方式。道德教育在希望哲学的启示之下,把希望、审美和道德三个元素牢牢地连接在一起,从伦理的希望走向艺术的想象,从艺术的想象走向道德的审美,从道德的审美走向解放的希望。道德教育借助审美的逻辑成为一种人的解放的艺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希望哲学 道德教育 艺术解放 审美
原文传递
美与艺术之间有必然联系吗? 被引量:3
10
作者 王祖哲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22-26,共5页
从逻辑和历史的双重角度来看,美与艺术之间并不存在本质的必然联系。在理论上,美和艺术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的假说,是出于为艺术赋予美的价值这样一种动机,即把"艺术应该是美的"和"艺术必然是美的"这两个命题混为一... 从逻辑和历史的双重角度来看,美与艺术之间并不存在本质的必然联系。在理论上,美和艺术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的假说,是出于为艺术赋予美的价值这样一种动机,即把"艺术应该是美的"和"艺术必然是美的"这两个命题混为一谈。在历史上,艺术的本质是美的这一假定,是18世纪的西方哲学家局限于自己的时代而得出的一个以偏概全的结论。这种传统的误解既不利于美的研究,也不利于艺术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 关系 美学 艺术哲学
下载PDF
艺术人类学视阈下中欧陶瓷艺术比较研究
11
作者 米昊佳 孙文轩 《陶瓷研究》 2024年第3期16-18,共3页
陶瓷在每个历史时期各有其特点,承载着那一时期下的社会背景,制造者使用者的审美意趣,对美的理解,设计师的主张,政治文化思想等等。因此,陶瓷亦是艺术活动的结晶,包含着这一时期造型语言、设计思想、社会背景、制作工艺等。本文采用艺... 陶瓷在每个历史时期各有其特点,承载着那一时期下的社会背景,制造者使用者的审美意趣,对美的理解,设计师的主张,政治文化思想等等。因此,陶瓷亦是艺术活动的结晶,包含着这一时期造型语言、设计思想、社会背景、制作工艺等。本文采用艺术人类学视野对中欧陶瓷进行比较分析,用联系发展的眼光看待作品背后的形成过程和文化蕴涵。以陶瓷作品为出发点,用全局观探析构成陶瓷作品的各部分因素之间的联系,并进行对比,以此了解中欧艺术界运动趋势异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瓷艺术 设计思想 制作工艺 艺术人类学 古典人类学
下载PDF
“美学”与“艺术哲学”的纠缠带给中国学术的难题 被引量:7
12
作者 陆正兰 赵毅衡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1-51,16,共12页
美学"在发展的历史上,与"艺术哲学"时分时合。哪怕"美学"讨论的是"艺术哲学",行文上也经常用"美学"这个方便的单词。这在西语中说得通,因为原词aesthetics多义,可以分别理解为对"感... 美学"在发展的历史上,与"艺术哲学"时分时合。哪怕"美学"讨论的是"艺术哲学",行文上也经常用"美学"这个方便的单词。这在西语中说得通,因为原词aesthetics多义,可以分别理解为对"感性""美""艺术"的研究。中文此词借用自日文汉字,一旦意译就把这学科固定在一个意义上。由此造成的最大困难,是"审美"这个意义明确的术语,与当代艺术研究在一系列问题上难以兼容。二者意义冲突,早就是一个问题,只是在讨论后现代文化时,变得更加尖锐。例如,究竟我们面对的当今社会,是"泛审美化",还是"泛艺术化"?新的社会文化问题,使我们无法再如过去一个世纪那样含混下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学 艺术哲学 审美 泛审美化和泛艺术化
原文传递
约瑟夫·马戈利斯的强势相对主义艺术哲学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靓 宋伟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1期74-81,共8页
约瑟夫·马戈利斯总结欧陆哲学和分析美学在艺术研究中的不足后,进一步发展普罗塔哥拉的相对主义,提出极富人本主义色彩的强势相对主义。其解释学以艺术实践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个体感受,以价值评价而非真假逻辑为判断依据,包容互... 约瑟夫·马戈利斯总结欧陆哲学和分析美学在艺术研究中的不足后,进一步发展普罗塔哥拉的相对主义,提出极富人本主义色彩的强势相对主义。其解释学以艺术实践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个体感受,以价值评价而非真假逻辑为判断依据,包容互不相容、相互矛盾的判断可以共存。马戈利斯回应对相对主义的质疑,捍卫强势相对主义艺术哲学在艺术研究中的合法性和适用性。同时,他认为艺术是以物理形式现身并在文化中浮现出来的实体,将艺术品视为具有历史性和文化性的物理实体,这对艺术本体论研究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约瑟夫·马戈利斯 强势相对主义 艺术哲学 解释学
下载PDF
系统的情报观到系统的安全观:兵家情报思想探赜
14
作者 刘畅 张力伟 《情报杂志》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9-14,共6页
[研究目的]中国传统情报思想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但传统的情报思想究竟折射出何种情报观,并且其背后蕴含何种国家安全意蕴,还需要系统梳理。全景把握古代情报思想,能够为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建设提供启示。[研究方法]以中国古代兵家为研究... [研究目的]中国传统情报思想已经受到广泛关注,但传统的情报思想究竟折射出何种情报观,并且其背后蕴含何种国家安全意蕴,还需要系统梳理。全景把握古代情报思想,能够为推进新时代国家安全建设提供启示。[研究方法]以中国古代兵家为研究对象,选取《孙子兵法》《六韬》《吴子》三个代表性的兵家著作为具体分析文本,系统提炼兵家的情报观,并从“情报—反情报”“情报—决策—安全”两个维度剖析古代情报观及其背后蕴含的安全观。[研究结论]兵家的情报思想体现出一种从宏观到微观的情报工作体系,包含了“情报工作周期”的各个要素,并构建了情报与安全之间相关关系。总体来看,中国古代情报史仍具有良好的现代价值,在提升国家安全工作效能方面具有重要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报史 兵家情报思想 情报观 安全观 国家安全 情报工作 《孙子兵法》 《六韬》 《吴子》
下载PDF
技术图像世界的可能性--试析维兰·弗鲁塞尔的传播艺术与世界构想 被引量:6
15
作者 卢照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51-57,共7页
著名巴西籍犹太媒介哲学家维兰·弗鲁塞尔(Vilém Flusser,1920~1991)在上世纪80年代初凭借著作《向着摄影的哲学》享誉欧洲学术界。此后出版的《进入技术图像的世界》中他又对人类生活的数码技术前景表达担忧。在《传播学哲学... 著名巴西籍犹太媒介哲学家维兰·弗鲁塞尔(Vilém Flusser,1920~1991)在上世纪80年代初凭借著作《向着摄影的哲学》享誉欧洲学术界。此后出版的《进入技术图像的世界》中他又对人类生活的数码技术前景表达担忧。在《传播学哲学》与《再思传播学哲学》等文集中,弗鲁塞尔提出"传播哲学"(Kommunikologie)的理论构想,它指向的是以设计方案(Projekt)的形式对人类共存的美好愿景之可能性进行筹划。在弗鲁塞尔诞辰100周年到来之际,我们发现他仍处在并超前于其理论所面向的时代。本文将对弗鲁塞尔涵盖摄影、艺术、设计等诸多面向的传播哲学及其所构想的世界图景进行考察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播哲学 艺术 技术图像 设计伦理 媒介哲学
下载PDF
论艺术哲学与美学的对立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志伟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7-49,64,共4页
美是从视听知觉中感受到的和谐。艺术不仅以和谐的方式反映生活之美,还以冲突的方式反映生活之真。美学无法把感性之美与理念之美统一起来,故而无论以感性之美还是以理念之美作为基石,都不能竖立起完整的艺术大厦,反而把艺术变成一种畸... 美是从视听知觉中感受到的和谐。艺术不仅以和谐的方式反映生活之美,还以冲突的方式反映生活之真。美学无法把感性之美与理念之美统一起来,故而无论以感性之美还是以理念之美作为基石,都不能竖立起完整的艺术大厦,反而把艺术变成一种畸形哲学,所以,真实的艺术哲学与以“美”为核心概念的理论在本质上是对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哲学 艺术真理 艺术的庸俗化 美学
下载PDF
艺术哲学的理论形态与研究范式 被引量:1
17
作者 夏燕靖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7-36,共10页
近年来,在艺术学理论研究中,艺术与哲学的互动渐成显学,尤其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增列“艺术哲学”研究方向,其研究视域极大拓展了艺术学理论学科运用辩证法、辩证逻辑思考艺术问题的空间。其实,艺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在没有学科参与之前,就... 近年来,在艺术学理论研究中,艺术与哲学的互动渐成显学,尤其是艺术学理论学科增列“艺术哲学”研究方向,其研究视域极大拓展了艺术学理论学科运用辩证法、辩证逻辑思考艺术问题的空间。其实,艺术与哲学的关系问题在没有学科参与之前,就已经存在于哲人对艺术问题的思考中,艺术哲学的研究形态一直致力于回答“艺术是什么”的问题。然而,在学科体系中再次提出“艺术是什么”这一设问,则需要在阐释哲学与艺术基本认知的基础上加以反思,以解答“艺术做什么”的问题。故而,借助相应的研究范式对艺术学理论学科发展中的艺术形而上问题进行阐释,则可以借助哲学认识论形成多元把握艺术哲学的范式理路,比如以艺术的主体性和主体间性来思考并回答“艺术做什么”的问题。这或许是一条解释艺术学理论内在、外在结构问题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艺术哲学 多元化阐释艺术 理论形态 研究范式
下载PDF
艺术审美接受史中的“鹧鸪”意象及其器乐音响特例
18
作者 武文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8-144,共7页
对于中国论域的艺术哲学研究范畴而言,“鹧鸪”是国人艺术审美接受史中的一个经典审美意象。通过以音乐艺术为中心的相关器乐化音响的经典艺术表达,人们可管窥到“鹧鸪”的“远-中-近”三个审美意象层次的发展印迹,体味到主体间审美思... 对于中国论域的艺术哲学研究范畴而言,“鹧鸪”是国人艺术审美接受史中的一个经典审美意象。通过以音乐艺术为中心的相关器乐化音响的经典艺术表达,人们可管窥到“鹧鸪”的“远-中-近”三个审美意象层次的发展印迹,体味到主体间审美思维和艺术接受中所达成的集约性。江南丝竹名曲《鹧鸪飞》是这种审美意象的音乐美学特例,在中国传统意象美学作为整个审美过程学理核心的前提下,体现出娴雅、端秀、氤氲的接受美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美接受 审美意象 艺术哲学 《鹧鸪飞》
下载PDF
人文学:科学之外的智慧与学问 被引量:5
19
作者 韩东屏 《河北学刊》 2003年第1期31-36,共6页
学问分科学与人文学两类。人文学与科学在对象、方法、取向、功能、标尺五个方面均存在本质差异。这说明,人文学不是科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是相互排斥、相互反对的关系。人文学与科学的真实关系主要由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体现。哲学... 学问分科学与人文学两类。人文学与科学在对象、方法、取向、功能、标尺五个方面均存在本质差异。这说明,人文学不是科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是相互排斥、相互反对的关系。人文学与科学的真实关系主要由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体现。哲学与科学在历史中虽有过短暂,中突,却是由各种误解造成。实际上,二者是相互促进、相互包含的关系。将人文学划出科学,也不意味着人文学是不科学的学问或二流学问。“划出”的主要意义在于:消除科学主义及其影响,阐明科学之“不能”和人文学之“特能”,使人文精神重放光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文学 科学 社会科学 哲学 文学艺术 人文精神
下载PDF
凋敝与复兴:当代太极拳的传承困境与纾解之道
20
作者 李全海 金玉柱 刘军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5-72,共8页
在现代性演进中,太极拳表面兴盛,实则遭遇传承困境,出现传承异化、失范与物化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体系离散、功夫缺失、各自为政与受众结构失衡等方面。现代社会中钟表时间勃兴、社会浮躁、拳道舍本逐末、传承人及组织思维僵化等因素共同... 在现代性演进中,太极拳表面兴盛,实则遭遇传承困境,出现传承异化、失范与物化等现象,主要表现在体系离散、功夫缺失、各自为政与受众结构失衡等方面。现代社会中钟表时间勃兴、社会浮躁、拳道舍本逐末、传承人及组织思维僵化等因素共同造就了这一凋敝之困境,也反映了时代精神的涣散。受工具理性的影响,部分传承人故步自封,习练者难以超越自身的认知,对太极拳越来越缺乏身体力行与系统觉知,难以感受其内蕴意义,处在浮躁之中,深层文化意义逐渐衰微甚至被消解。纾解太极拳传承困境可采取如下措施:(1)切实关怀传承人,助推功夫化传承;(2)强化组织化联合,促进赛事化传承;(3)打造太极拳名片,合理产业化开发;(4)深挖太极拳思想,夯实故事化传播。这些举措可以深度彰显太极拳的文化个性,促进其整全性发展和技道复兴,期许为中国式体育现代化贡献太极拳智慧与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极拳 太极拳传承 传承异化 传承人 身体哲学 技击艺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