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研究述评 被引量:115
1
作者 袁娥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1-103,110,共13页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学者们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成就卓然。文章通过对目前国内外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指出通过引入身份认同理论,把群体或个体的意识和行为同文化... 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重点内容之一,学者们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成就卓然。文章通过对目前国内外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指出通过引入身份认同理论,把群体或个体的意识和行为同文化和社会结构因素联系起来,从综合性、历时性的动态视角来研究民族问题,并由此总结出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变迁的规律或机理,将会更好地服务于现实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认同 国家认同 身份认同 社会秩序
原文传递
数字时代的身份构建及其法律保障:以个人信息保护为中心的思考 被引量:101
2
作者 陆青 《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3-23,共21页
个人信息保护的对象并不是个人信息本身,而是个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身份建构的自主性和完整性。通过历史梳理可以发现,人格权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个人身份权益不断得到法律彰显的过程。而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特质,其实在于将对"作为... 个人信息保护的对象并不是个人信息本身,而是个人在各种社会关系中身份建构的自主性和完整性。通过历史梳理可以发现,人格权的发展过程,其实也是个人身份权益不断得到法律彰显的过程。而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特质,其实在于将对"作为结果的个人身份保护"转向了"作为生成过程的个人身份保护"。个人身份权益尤其是动态身份权益(也即个人的社会镜像)的保护,并不能为姓名、肖像、名誉、隐私等具体人格权保护所涵盖。在身份建构的视域下,个人信息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有重新梳理和解释的必要。人类进入到数字时代后,面对个体自我的数字化呈现可能带来的身份危机,以数字身份为中心重新建构人际关系调整秩序,或许是未来法治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身份建构 个人信息 数字身份 隐私权
原文传递
《民法总则》中个人信息的“可识别性”特征及其规范路径 被引量:23
3
作者 苏今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2-90,共9页
大数据技术将人类生活全面数字化。除了个体的身份,个体的行为轨迹也会被数字化,并上传于线上的数据流中。可识别性作为个人信息的基本特征,以识别目标为基础,可划分为身份识别和行为识别。基于这种划分,可以将个人信息的民事保护路径... 大数据技术将人类生活全面数字化。除了个体的身份,个体的行为轨迹也会被数字化,并上传于线上的数据流中。可识别性作为个人信息的基本特征,以识别目标为基础,可划分为身份识别和行为识别。基于这种划分,可以将个人信息的民事保护路径进行区分,在《民法总则》规定了个人信息应当受到保护的前提下,将身份识别信息和行为识别信息区分保护。对身份识别信息的保护从其本身被泄露的风险出发;对行为识别信息的保护,在去除身份识别可能性的基础上,施行较为宽松的保护模式。目的是维护信息资源有序使用秩序,从而实现大数据时代的数据红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总则》 个人信息 可识别性 身份识别 行为识别
下载PDF
论在线诉讼中的个人信息保护 被引量:17
4
作者 谢登科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2022年第1期127-137,共11页
在线诉讼中,身份认证、诉讼文书、证据材料、第三方导入涉案数据等可能蕴含着相关人员的个人信息。《在线诉讼规则》要求在线诉讼中应遵循个人信息保护义务。但《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个人信息处理者创设了很多义务,若法院、当事人等主体... 在线诉讼中,身份认证、诉讼文书、证据材料、第三方导入涉案数据等可能蕴含着相关人员的个人信息。《在线诉讼规则》要求在线诉讼中应遵循个人信息保护义务。但《个人信息保护法》为个人信息处理者创设了很多义务,若法院、当事人等主体在诉讼活动中完全遵循《个人信息保护法》中规定的个人信息保护义务,不仅会带来诉讼成本的大幅上升,也可能导致有些诉讼活动无法开展。审判公开、质证辩论是程序正义的重要内容,在线诉讼也应遵守程序正义的基本要求,但由此可能产生个人信息处理和公开。以个人信息保护为基点所构建的法律制度,可能并不完全适用于在线诉讼,它们存在适用范围和理论边界。但是,在线诉讼中实现程序正义也不能无视个人信息保护的合理需求,特别是对敏感个人信息的保护,否则就可能在纠纷解决和案件裁判中产生新的纠纷。故在线诉讼中需要实现程序正义和个人信息保护的有效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诉讼 个人信息 身份认证 审判公开 数字正义
原文传递
大数据隐私的身份悖谬及其法律对策 被引量:17
5
作者 刘泽刚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1-30,155,共11页
大数据运营在收集使用大量身份信息的同时却无法赋予用户网络主体身份。这种身份悖谬是由互联网结构、大数据模式以及法律规范不足共同导致的,也意味着数据自决和意思自治难以实现,政府监管和法律保护才是当前信息隐私保护可行的主导机... 大数据运营在收集使用大量身份信息的同时却无法赋予用户网络主体身份。这种身份悖谬是由互联网结构、大数据模式以及法律规范不足共同导致的,也意味着数据自决和意思自治难以实现,政府监管和法律保护才是当前信息隐私保护可行的主导机制。欧盟统一立法创设数据主体,并影响了印度、巴西等人口大国的数据保护立法。但硬性拔高隐私身份定位付出的法律和经济代价也是沉重的。美国依托消费者身份利用现有机制加强信息隐私监管的实用主义路径与其普通法传统契合且成本较低。我国信息隐私主体的现有法律定位模糊。未来立法宜正视互联网发展的现实,兼采欧美之长,适度提高信息隐私身份定位,但应避免设置副作用明显的权利。宜在加强对企业监管的同时,综合利用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机制提升大数据隐私的保护质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信息隐私 隐私保护 数据主体 消费者隐私
下载PDF
大学生的社会认同状况研究——以某高校为例 被引量:11
6
作者 邓治文 卿定文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20-123,共4页
运用认同倾向量表对438名大学生的社会认同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认同倾向主要由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组成,其中社会认同除了其本身的内涵外还包括关系认同与集体认同;无论是个人认同还是社会认同,当代大学生认同中的积极成分要高... 运用认同倾向量表对438名大学生的社会认同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大学生的认同倾向主要由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组成,其中社会认同除了其本身的内涵外还包括关系认同与集体认同;无论是个人认同还是社会认同,当代大学生认同中的积极成分要高于消极成分;影响大学生社会认同的因素由强到弱依次是政治身份、民族、性别、专业、生源、年级,但其各自的影响力度不大;政治身份、专业、生源、年级对社会认同的影响呈现出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认同 社会认同 个人认同
下载PDF
教育理想、教师专业认同与个人认同:试论三者的关系及其意义 被引量:13
7
作者 赵康 《教育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60-66,共7页
教师具有的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身份的重要维度,但主要是有关教育活动的效用维度,且主要以技术性和工具性为特征。使"教育"成为可能的层面还必然涉及"价值维度",因而教育价值和教育理想在教师的专业认同中占有不可... 教师具有的专业技能是教师专业身份的重要维度,但主要是有关教育活动的效用维度,且主要以技术性和工具性为特征。使"教育"成为可能的层面还必然涉及"价值维度",因而教育价值和教育理想在教师的专业认同中占有不可或缺的角色。教师"使命"背后的教育理想无不与个人价值密切相关。个人价值是个人认同的一个构成维度,所以,教师的专业认同与其个人认同在价值层面应是一致的。如此,教师对教育理想的反思和对其专业认同的理解与她/他对个人认同的理解分不开。哲学家利科对个人认同概念和叙事认同概念的分析,为教师反思其教育理想和理解其专业认同提供了一种可能的学习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理想 教师专业认同 个人认同 教师专业判断 个人价值
下载PDF
从虚拟现实到扩展现实:哲学基础与伦理挑战 被引量:14
8
作者 颜青山 《学术前沿》 CSSCI 2016年第24期38-52,共15页
2016年"虚拟现实元年"说使得虚拟现实技术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标志着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进入其成熟发展期。在澄清与虚拟现实相关的一系列概念之后,翟振明的扩展现实构想将被着重评述。与纯粹虚拟现实不同,扩展现实的哲学基... 2016年"虚拟现实元年"说使得虚拟现实技术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也标志着虚拟现实技术已经进入其成熟发展期。在澄清与虚拟现实相关的一系列概念之后,翟振明的扩展现实构想将被着重评述。与纯粹虚拟现实不同,扩展现实的哲学基础将需要解决"在世存在"和自由意志的本体论难题,而作为扩展现实的道德形而上基础,人格同一性概念也需要重新厘定以化解其伦理挑战;扩展现实可以为一种新的理想国奠定基础,"至善"将作为其政治哲学的原初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现实 扩展现实 本体论难题 人格同一性 新理想国
下载PDF
认同的社会学观 被引量:4
9
作者 邓治文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53-56,共4页
从社会学视域对认同、认同理论进行了梳理、分析与比较,揭示了自我、认同和社会结构三者之间的密切关系。简练地阐释了认同理论研究的整合及其趋势,并提出了建构中国的认同理论的建议。
关键词 认同 个人认同 社会认同 角色认同 社会学
下载PDF
个人信息可识别性解释路径的反思与重构 被引量:11
10
作者 曹博 《行政法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33-144,共12页
如何理解识别是明确个人信息可识别性的实质问题,既有的解释路径纠结于对个人信息做本质性的客观化理解,难以实现与具体人格权客体和人格要素的区分。将识别置于个人身份建构的动态过程,结合数字经济的现实影响,提供了从社会关系切入,... 如何理解识别是明确个人信息可识别性的实质问题,既有的解释路径纠结于对个人信息做本质性的客观化理解,难以实现与具体人格权客体和人格要素的区分。将识别置于个人身份建构的动态过程,结合数字经济的现实影响,提供了从社会关系切入,重构个人信息可识别性解释路径的理论启示。作为识别对象的自然人在公共管理关系、社会交往关系与商业消费关系中呈现为公民、社会人与消费者三种角色身份,与之对应的公民身份信息、社会人身份信息和消费者身份信息,分别发挥连接公共管理、自主经营人设和内化消费意愿的功能。公共管理关系中,对公民身份的识别应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并符合必要原则;社会交往关系中,对社会人身份的识别应以是否新增负面声誉信息为依据;商业消费关系中,对消费者身份的识别应以信息汇集程度是否足以推断消费意愿为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人格权 可识别性 识别对象 身份建构
原文传递
空间的感知 被引量:11
11
作者 胡滨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6-122,共7页
对空间的感知源自相对尺度、氛围、身体行为、和人的身份对其产生的制约,同时感知会唤醒记忆和思考,进而激发想象。通过拓展对上述要素与空间的关联性研究,期待建筑可以呈现"生命的感动"。
关键词 空间与身体 相对尺度 氛围 行为 身份 想象
原文传递
残疾认同量表的信度与效度检验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学会 傅志军 +1 位作者 刘江 董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55-459,共5页
目的考察残疾认同量表在中文语境中的适用性。方法 2018年5月,多阶段抽样获得291份残疾认同量表问卷结果,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研究残疾认同量表的结构,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讨论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量表总Cronbachα系数为0.865,量表各维... 目的考察残疾认同量表在中文语境中的适用性。方法 2018年5月,多阶段抽样获得291份残疾认同量表问卷结果,利用探索性因子分析研究残疾认同量表的结构,采用验证性因子分析讨论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量表总Cronbachα系数为0.865,量表各维度内部一致性为0.742~0.838,重测信度总量表为0.776,各维度内部一致性为0.640~0.893。提取到5个因子,分别命名为个人认同维度的肯定残疾、污名/羞耻,以及社会认同维度的社会接纳、社会排斥-个人归因、社会排斥-社会归因。结论该量表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经过进一步修订可用于中国残疾认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认同量表 信度 效度 个人认同 社会认同
下载PDF
复杂全球化场景中的个人身份认同离散与国家认同塑造
13
作者 于春洋 刘鸿鑫 《决策与信息》 2024年第1期15-25,共11页
当今时代的全球化日益显露其复杂化特征。复杂全球化在让国家职能削弱、个体身份破碎的同时,也让囿于现代民族国家内部的社会个体身份认同面临困境,发生纵向迁移和横向离散。其中,社会实体组织与网络虚拟社群是在横向上与民族国家争夺... 当今时代的全球化日益显露其复杂化特征。复杂全球化在让国家职能削弱、个体身份破碎的同时,也让囿于现代民族国家内部的社会个体身份认同面临困境,发生纵向迁移和横向离散。其中,社会实体组织与网络虚拟社群是在横向上与民族国家争夺社会个体身份认同的重要行为主体,它们的存在使得个体身份的横向离散成为事实。这一事实既让社会个体面临“难以抉择”的身份认同困境,也造成现代民族国家普遍面临国家认同危机。基于此,可以通过国家主义导向的文化建设来重塑社会个体的国家认同。首先,牢牢掌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深入开展舆论斗争,掌握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其次,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将国家主流价值观有机地引入社会各组织、各网络群体中,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增强各组织群体成员对国家全方面多角度的认同;最后,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唤起全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成员对于国家的认同,强化高水平的国家认同对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的重要价值,形成重塑社会个体国家认同的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身份 国家认同 身份认同 意识形态 网络虚拟社群 社会实体组织
下载PDF
《长日留痕》中的伦理身份悖论 被引量:6
14
作者 魏文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5年第10期54-60,共7页
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批评视角,通过文本细读,探讨石黑一雄小说《长日留痕》的主人公史蒂文斯所面临的伦理身份悖论。史蒂文斯的伦理身份悖论源于他对身份单一化、公式化的认知模式。这种身份偏见使史蒂文斯陷入伦理冲突,最终酿成了他的... 本文从文学伦理学的批评视角,通过文本细读,探讨石黑一雄小说《长日留痕》的主人公史蒂文斯所面临的伦理身份悖论。史蒂文斯的伦理身份悖论源于他对身份单一化、公式化的认知模式。这种身份偏见使史蒂文斯陷入伦理冲突,最终酿成了他的人生悲剧。通过对史蒂文斯身份悖论深层原因的探究,本文试图揭示单一身份模式的内在悖谬性,解读石黑一雄对20世纪80年代英国社会中的"撒切尔主义"的批判以及对开放性、包容性、多重性身份的追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伦理身份 个人身份 民族身份 悖论 伦理冲突
下载PDF
个人信息概念的反思:以“识别”要件为中心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黎 《信息安全研究》 2021年第8期754-762,共9页
定向广告技术大行其道,引发了对IP地址、Cookie和IMEI号等标识符是否是个人信息的争议.产生争议的根源在于个人信息“识别”要件的模糊.识别可以分为“物理识别”和“虚拟识别”2类.虚拟识别是“识别”要件的应有之义.其次,识别有“识... 定向广告技术大行其道,引发了对IP地址、Cookie和IMEI号等标识符是否是个人信息的争议.产生争议的根源在于个人信息“识别”要件的模糊.识别可以分为“物理识别”和“虚拟识别”2类.虚拟识别是“识别”要件的应有之义.其次,识别有“识别身份”与“唯一标识”2种解释路径.采取唯一标识的解释路径有利于提供清晰的适用标准,与匿名化制度中“重识别”的概念相统一并解决了“直接识别”存疑的困境.最后,个人信息可依据是否能够识别到物理世界中的特定自然人,划分为“现实身份信息”与“数字身份信息”,并对现实身份信息采取更严格的保护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识别 身份 定向广告 间接识别 标识符
下载PDF
休闲何以定义自我?——休闲与个体、社会和文化认同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慧梅 贾胜枝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4-203,共10页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从经济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自由和闲暇。工作不再是定义自我和衡量幸福的唯一方式,休闲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开始对人们的生活起到重要指导作用。休闲的自由和社会互动等性质为人们提供了深入认识...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从经济束缚中解放出来,获得更多自由和闲暇。工作不再是定义自我和衡量幸福的唯一方式,休闲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价值观开始对人们的生活起到重要指导作用。休闲的自由和社会互动等性质为人们提供了深入认识自我以及自我与他人关系的时间和社会空间,有助于解答"我是谁"和"我们是谁"等认同问题。由此,个体能够以一种展现自我的生活方式扮演不同的人生角色,构建较为稳定的个体认同和社会认同,发现和实现人生意义。休闲塑造文化认同的历史源远流长,至今仍然发挥巨大作用。在休闲时代和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双重背景下,休闲塑造和传播文化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也日益凸显。因此,休闲与认同关系研究对个体发展、社会发展和文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休闲 个体认同 社会认同 文化认同
原文传递
小学英语教师的身份认同问题探讨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怡俐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13年第10期4-6,61,共4页
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催生了小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问题的探讨。小学英语教师需要真正构建起自身的身份认同网络:以个人认同为主导,以社会专家学者的舆论效应即社会认同为试金石,以教育机构的软硬件配备即组织认同为保障,以构建独具学科特... 小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催生了小学英语教师身份认同问题的探讨。小学英语教师需要真正构建起自身的身份认同网络:以个人认同为主导,以社会专家学者的舆论效应即社会认同为试金石,以教育机构的软硬件配备即组织认同为保障,以构建独具学科特色的小学英语教学学科即学科认同为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学英语教师 个人认同 社会认同 组织认同 学科认同
下载PDF
论个人信息中可识别要素的判断标准 被引量:2
18
作者 刘宗胜 张毅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0-108,共9页
个人信息与隐私信息的界限由混同走向清晰,其定义模式也从“识别说”发展到“关联说”。判断信息的可识别性有三项标准:在识别主体上,应采“主观说”,以实现个人信息保护与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衔接;在识别对象上,需将“识别”限缩解释为... 个人信息与隐私信息的界限由混同走向清晰,其定义模式也从“识别说”发展到“关联说”。判断信息的可识别性有三项标准:在识别主体上,应采“主观说”,以实现个人信息保护与侵权责任构成要件的衔接;在识别对象上,需将“识别”限缩解释为“身份识别”,且完成身份识别至少需要两个以上的标识符,并至少包含一个社会意义上的标识符;在识别方式上,直接识别方式的存在与否有待商榷,以人格利益的关联性作为间接识别中个人信息的判断标准,可避免个人信息的外延失之过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人信息 身份识别 行为识别 直接识别 间接识别
原文传递
公立三甲医院编制外员工身份认同、组织归属感与工作幸福感相关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马佳 李卫红 《中国医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公立三甲医院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组织归属感在编制外员工身份认同对于工作幸福感的影响中能够起到中介作用,通过对编制外员工身份认同、组织归属感、工作幸福感相关关系研究,拓展编制外员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视野。方法:以北... 目的:探讨公立三甲医院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组织归属感在编制外员工身份认同对于工作幸福感的影响中能够起到中介作用,通过对编制外员工身份认同、组织归属感、工作幸福感相关关系研究,拓展编制外员工人力资源管理研究视野。方法:以北京市某公立三甲医院编制外员工为研究对象,向该医院编制外员工发放调查问卷220份,回收有效问卷218份,分别通过人口统计学、身份认同、组织归属感以及工作幸福感相应量表展开调研,并使用SPSS 22.0和AMO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编制外员工身份认同和组织归属感均与工作幸福感呈现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887与0.865;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分析得出,编制外员工组织归属感在身份认同对于工作幸福感中能够起到中介作用。结论:对于公立三甲医院编制外员工来说,其工作幸福感尚存在一定空间可以提升,而组织归属感恰好是中介环节。医院应更多地对编制外员工身份认同、组织归属感予以支持,提升其工作幸福感,充分发挥编制外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医院的长期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立医院 编制外员工 身份认同 组织归属感 工作幸福感
下载PDF
异种器官移植技术中的伦理问题面面观 被引量:2
20
作者 吴乐倩 孔祥金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31-35,共5页
目前,有关异种器官移植技术的伦理问题讨论的既有文献大多集中于该技术试验阶段。从受体、供体及社会的维度,讨论异种器官移植技术的试验及临床应用阶段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受体的人格同一性危机,生理不相容引发医疗安全问... 目前,有关异种器官移植技术的伦理问题讨论的既有文献大多集中于该技术试验阶段。从受体、供体及社会的维度,讨论异种器官移植技术的试验及临床应用阶段可能引发的伦理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受体的人格同一性危机,生理不相容引发医疗安全问题;供体动物的道德权利问题,生物安全问题;异种器官利用的公平可及问题,技术的滥用问题,受体的“污名化”问题。对上述伦理问题进行深入的伦理讨论和辨析,为异种器官移植技术的研究提供科学合理的方向,也将有助于该技术成熟后,合伦理的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种器官移植 人格同一性 安全性 资源分配 技术滥用 污名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