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5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研究 被引量:26
1
作者 石岩 宋洲洋 《体育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3-80,共8页
借鉴体育锻炼风险以及风险认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风险认知问题。首先,在阐述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的基础上,界定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概念,分析体育锻炼风险认知在中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以及体育锻炼风险... 借鉴体育锻炼风险以及风险认知领域的相关研究成果,探讨中老年人体育锻炼的风险认知问题。首先,在阐述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的基础上,界定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概念,分析体育锻炼风险认知在中老年人体育锻炼行为以及体育锻炼风险中的重要作用;其次,对中老年人体育锻炼中认知风险和客观风险之间产生偏差的原因做出理论解释;最后,就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研究构想进行说明,提出利用质性研究的方法构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理论,编制调查表进行量化研究的研究方案,并对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进行评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老年人 体育锻炼 风险认知
下载PDF
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的公众感知与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江苏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21
2
作者 徐玲玲 山丽杰 +1 位作者 钟颖琦 吴林海 《自然辩证法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8-85,127,共8页
通过对江苏省苏州、南通和淮安三个市657个消费者的实证调查,研究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的感知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风险已成为消费者最为担忧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63.6%的消费者会在购买前关注食品中的添加剂... 通过对江苏省苏州、南通和淮安三个市657个消费者的实证调查,研究了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的感知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风险已成为消费者最为担忧的食品安全风险因素,63.6%的消费者会在购买前关注食品中的添加剂信息。然而相当一部分(30.7%)的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不恰当使用引发的风险缺乏准确的认知。显著影响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安全风险感知的因素是消费者性别、年龄、受教育水平、收入水平、食品安全状况担忧度和食品安全事件关注度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风险 食品添加剂 风险感知 江苏消费者
原文传递
移动社交支付APP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主观参照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9
3
作者 赵延昇 高佳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47-52,共6页
随着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和社交应用的全面普及,"移动+社交"的模式成为支付类APP发展的趋势。在对241位用户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对用户持续使用移动社交支付APP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 随着移动支付的迅速发展和社交应用的全面普及,"移动+社交"的模式成为支付类APP发展的趋势。在对241位用户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对用户持续使用移动社交支付APP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主观参照和效用期望均能显著正向影响持续使用意愿,其中效用期望在主观参照和持续使用意愿之间起到完全中介作用;风险认知对持续使用意愿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但主观参照在风险认知和持续使用意愿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移动社交支付APP 持续使用意愿 主观参照 效用期望 风险认知
下载PDF
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9
4
作者 宋洲洋 石岩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5-32,48,共9页
利用质性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进行研究。质性研究构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理论,包括风险认知的结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以太原市城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进行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定量研... 利用质性研究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进行研究。质性研究构建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理论,包括风险认知的结构、特征以及影响因素。以太原市城区参加体育锻炼的中老年人为调查对象,进行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中老年人体育锻炼风险认知结构包括风险受益、风险恐惧和风险应对;中老年人在对大多数体育锻炼风险进行判断时,不存在性别和经验差异;不同年龄的中老年人对部分体育锻炼风险的认知存在显著差异;影响因素排序与质性研究结果类似。通过量化研究,证实了所构建理论的科学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年人 老年人 体育锻炼 风险认知
下载PDF
代际之役:新冠疫情家庭冲突场景的叙事分析 被引量:14
5
作者 唐乐水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20年第3期12-17,共6页
新冠肺炎初期,青年和中老年家庭成员间由于风险感知不对等而产生的沟通问题被凸显出来。对24个青年与家人关于疫情而起的冲突分析发现,关于疫情的家庭沟通所触碰到的不仅仅是健康传播的议题,更重要的是代际间已有的秩序和结构。不同代... 新冠肺炎初期,青年和中老年家庭成员间由于风险感知不对等而产生的沟通问题被凸显出来。对24个青年与家人关于疫情而起的冲突分析发现,关于疫情的家庭沟通所触碰到的不仅仅是健康传播的议题,更重要的是代际间已有的秩序和结构。不同代际对于疫情风险的认知重点不同,风险认知捷径也不同。青年要善于抓住不同代际风险认知途径的交集部分去设计劝服策略,提升在家庭中的风险话语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 风险感知 健康传播 代际冲突
下载PDF
空气质量对公众感知风险与应对意愿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4
6
作者 徐戈 李宜威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3-102,共10页
本文通过收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五个城市每日空气质量数据与百度相关关键词的每日搜索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研究探讨空气质量的优劣对公众搜索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空气质量指标下降导致公众感知风险、应对意愿... 本文通过收集北京、上海、广州、成都、长沙五个城市每日空气质量数据与百度相关关键词的每日搜索数据,采用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析方法,研究探讨空气质量的优劣对公众搜索行为的影响.结果显示,空气质量指标下降导致公众感知风险、应对意愿、环境与健康意识三方面相关搜索量的显著增加.另外,还比较五个城市空气质量与搜索行为之间的关系以及搜索行为构成方面的差异,其中北京和上海空气质量与搜索行为之间的关系最强,表明两地民众的感知风险和应对意识最强,而成都、长沙以及广州在这些方面的意识较弱.网络搜索信息为政府部门洞察民众对空气质量的各种反应提供了新的渠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质量 雾霾 感知风险 应对行为 结构方程模型
原文传递
安全风险感知、量化信息偏好与消费参与意愿:食品消费者决策逻辑解码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宇东 李东进 金慧贞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86-98,共13页
消费者高度关注和卷入下,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对食品消费者面对安全风险时决策逻辑的准确理解。通过分析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下消费者量化信息搜寻增强和精准化决策需求转变的过程与机制,结合消费者量化消费参与趋向,揭示食品安... 消费者高度关注和卷入下,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离不开对食品消费者面对安全风险时决策逻辑的准确理解。通过分析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下消费者量化信息搜寻增强和精准化决策需求转变的过程与机制,结合消费者量化消费参与趋向,揭示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下消费者的决策逻辑。研究结果显示,食品安全风险感知会显著增进消费者对风险控制感的寻求和对定制化信息的需求,控制感寻求与定制化需求同等程度地促升了消费者对量化食品安全信息的偏好。而量化信息偏好的增强则驱动消费者参与量化消费以应对食品安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风险感知 量化信息偏好 控制感寻求 定制化需求
原文传递
口碑效价因人而异:调节定向与社会距离对消费者口碑效价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孙瑾 苗盼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02-212,I0037,I0038,共13页
以往关于口碑效价的研究主要关注口碑效价对消费决策的影响,而关于口碑效价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通过三个研究探讨了调节定向对消费者新产品或服务口碑效价的影响、社会距离对不同调节定向消费者新产品口碑效价的调节作用及其... 以往关于口碑效价的研究主要关注口碑效价对消费决策的影响,而关于口碑效价影响因素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通过三个研究探讨了调节定向对消费者新产品或服务口碑效价的影响、社会距离对不同调节定向消费者新产品口碑效价的调节作用及其内在的作用机制。研究一探讨调节定向对新产品或服务口碑效价的影响,研究二探讨社会距离的调节作用,研究三验证消费者心理感知(独特性感知/风险性感知)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促进定向消费者传递更多正面口碑,而防御定向消费者传递更多负面口碑,并且社会距离对不同调节定向消费者的口碑效价存在调节作用。本文还发现,独特性感知、风险性感知分别在社会距离对促进定向、防御定向消费者口碑效价的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企业更好地管理消费者口碑,进而提升新产品和服务的推广效果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定向 口碑效价 社会距离 独特性感知 风险性感知
下载PDF
小概率高损失事件的忽略——对中国发展巨灾保险的意义 被引量:10
9
作者 王稳 陈琛 汪风 《保险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5-20,共6页
地震、洪水和台风等都属于小概率高损失的巨灾风险,一旦发生将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破坏性的后果。研究表明,巨灾事件的发生会极大地改变公众对风险或损失的预期和感知。在巨灾事件发生时以及一段时间内,由于风险信息的显著性和可获得... 地震、洪水和台风等都属于小概率高损失的巨灾风险,一旦发生将给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带来破坏性的后果。研究表明,巨灾事件的发生会极大地改变公众对风险或损失的预期和感知。在巨灾事件发生时以及一段时间内,由于风险信息的显著性和可获得性,公众会产生暂时的紧张和恐惧心理,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会慢慢从非理性中冷静下来,意识到巨灾风险发生的概率是如此之小,过度的担心是没有必要的。这对于巨灾风险制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因此,分析和研究公众对巨灾风险的感知、提出相应的巨灾保险发展的对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率忽略 风险感知 巨灾保险 行为经济学
原文传递
化工园区事故社会群众风险感知动态模拟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雪栋 张明广 +1 位作者 钱城江 王纪洋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9-174,共6页
为研究社会群众面对化工园区事故时的风险感知变化情况,基于系统动力学(SD)理论和方法,以风险感知为核心,风险感知-风险观念-风险反应-风险沟通-风险感知回路为主线,形成3条有效回路,构建化工园区突发事件社会群众风险感知的因果图和系... 为研究社会群众面对化工园区事故时的风险感知变化情况,基于系统动力学(SD)理论和方法,以风险感知为核心,风险感知-风险观念-风险反应-风险沟通-风险感知回路为主线,形成3条有效回路,构建化工园区突发事件社会群众风险感知的因果图和系统图;研究各因素间的关系,运用Vensim软件进行动态模拟,将模拟图形进行归总处理,研究各状态变量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影响社会群众风险感知的各状态变量的变化情况各不相同,且相互影响各自的演化趋势。了解这一点有助于为与化工园区事故有关的社会群众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工园区 社会群众 风险感知 反馈回路 系统动力学(SD) 动态模拟
下载PDF
护士针刺伤防护行为与风险感知、医院安全氛围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聂圣肖 孙红 +3 位作者 王蕾 关欣 冷婧 刘华平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6年第7期972-975,共4页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行为、风险感知、医院安全氛围并探讨其相关性,为制定防护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8所三级综合医院1012名病房护士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1012名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行为平均得分为... 目的:了解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行为、风险感知、医院安全氛围并探讨其相关性,为制定防护策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选取北京市8所三级综合医院1012名病房护士进行相关问卷调查。结果1012名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行为平均得分为(3.71±0.50)分,医院安全氛围平均得分为(3.91±0.53)分,67.1%的护士风险感知为高。 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护士针刺伤防护行为与风险感知呈负相关(r =-0.093,P 〈0.01),与医院安全氛围呈正相关(r =0.463,P〈0.01)。结论临床护士针刺伤防护行为有待进一步规范,应积极采取措施,降低护士的风险感知,创造安全的工作氛围,有助于护士采取良好的防护行为,降低针刺伤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士 防护行为 风险感知 医院安全氛围 针刺伤 相关性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应对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时勘 覃馨慧 +2 位作者 宋旭东 焦松明 周海明 《民族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46-56,共11页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见证了我国各族人民在斗争过程中所践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作用,这是我国各族人民所取得的阶段性胜利的基本保障。本研究基于四轮心理学调查,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有效的互动关系...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见证了我国各族人民在斗争过程中所践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作用,这是我国各族人民所取得的阶段性胜利的基本保障。本研究基于四轮心理学调查,分析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有效的互动关系。在疫情初期,民众对信息的风险认知现状以及政府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呈现了中华民族的社会凝聚力与共情式担当;在疫情中期,风险认知的地区差异与应对现状,呈现了对共情动机的激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激励作用,通过疏导认知偏差有助于克服"台风眼效应",促进民族自信心的全面发展;在疫情稳定期,疫区民众与医务人员群体的特殊心理调查,呈现基于共同体意识的认同式心理调节与内生式情感治愈的关系,从而有助于消除"污名化"的心态,促进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人文关怀工作;在疫情后期,对经济困难群体、职业群体、学生群体调查的恢复呈现对特殊群体心理健康问题的关注,以特殊群体的心理成长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长效发展。在后疫情时代,应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承接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关注共生心理场与社会结构系统,彻底战胜新冠肺炎疫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肺炎疫情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风险认知 台风眼效应 污名化
原文传递
基于德尔菲法的高血压风险敏感指标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7
13
作者 汪敏生 龚洁 +5 位作者 严亚琼 沈玉昭 郭燕 赵原原 周小琦 杨念念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2017年第12期898-902,共5页
目的应用德尔菲法构建一套比较完整的高血压风险敏感指标体系,为设计行为干预计划,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专家讨论以及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初步制定4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德... 目的应用德尔菲法构建一套比较完整的高血压风险敏感指标体系,为设计行为干预计划,进一步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供指导。方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专家讨论以及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初步制定4个一级指标,25个二级指标,在此基础上运用德尔菲法,通过对15名专家2轮问卷咨询确定高血压风险敏感指标体系。采用SAS 9.1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重要性评价采用x±s进行描述,专家一致协调程度用变异系数及协调系数表示,采用Kendall W检验计算专家协调系数。结果确定的高血压风险敏感指标体系共有心血管风险指标、生化指标、脏器功能损伤、并发症风险和生活方式5个一级指标和23个二级指标;两轮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93.33%;两轮专家咨询的平均权威系数分别为0.89和0.91;两轮专家咨询意见的协调系数分别为0.283和0.435,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本次研究建立的"高血压风险敏感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合理性,有待今后在高血压患者中进一步验证其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德尔菲法 风险感知
原文传递
农户气象风险感知对农业保险选择行为的影响——以桃种植户为例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子豪 胡浩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78-190,共13页
气候变化及其裹挟的气象风险严重威胁农业这一弱质性产业。利用山东、安徽、湖北3省6市的实地调查资料,从年际尺度和生长环节小尺度刻画种植户气象变化感知,揭示种植户气象风险感知影响保险选择行为或意向的规律。研究发现,种植户气象... 气候变化及其裹挟的气象风险严重威胁农业这一弱质性产业。利用山东、安徽、湖北3省6市的实地调查资料,从年际尺度和生长环节小尺度刻画种植户气象变化感知,揭示种植户气象风险感知影响保险选择行为或意向的规律。研究发现,种植户气象风险感知是气候变化适应行为的基础,是驱动他们采取转移风险的金融工具。由于桃树不同生长环节对不同气象因子的敏感度呈现较大差异,不同险种选择对农户气象风险感知的响应呈现异质性:桃树种植保险选择概率及采用强度均响应年际极端天气事件变化感知;种植户产量保险选择意向响应生长期降水变化感知;天气指数保险选择意向响应采摘期降水变化感知。而各类保险选择尚未响应于年际气温或降水变化感知、冬季气温上升感知、挂果期低温冷害变化感知。最后,提出保险公司、政府及农户需通过完善保险产品设计、保险补贴政策制定和气候变化科普,提升我国农户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象风险 风险管理 风险转移 风险感知
下载PDF
成都市新型毒品吸食人员性行为特征及艾滋病风险认知状况定性分析 被引量:6
15
作者 王超 杨单单 +7 位作者 罗英 何成普 孙晓蒙 冷冰 李虹璇 王德伟 许学江 栾荣生 《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CAS 2018年第10期1303-1306,共4页
目的了解成都市新型毒品吸食人员性行为特征及其艾滋病风险认知状况。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方法对成都市戒毒所内新型毒品使用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30名被调查者中,96.67%有过吸食冰毒史,吸食方式以烫吸为主(73.33%),首次吸食场所以&qu... 目的了解成都市新型毒品吸食人员性行为特征及其艾滋病风险认知状况。方法采用立意抽样方法对成都市戒毒所内新型毒品使用者进行个人深入访谈。结果 30名被调查者中,96.67%有过吸食冰毒史,吸食方式以烫吸为主(73.33%),首次吸食场所以"娱乐场所"为主(53.33%),首次毒品获取途径主要为"朋友给"(80.0%),66.67%的受访者表示在吸食新型毒品后发生过高危行为,大多数受访者对艾滋病风险的认知不足。结论新型毒品使用者高危性行为发生率高,艾滋病认知不足,应加强毒品及艾滋病危害的教育,推广安全套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毒品 性行为 艾滋病 风险认知
原文传递
风险感知与商业健康保险参与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莹 孔祥钊 赵桂芹 《金融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0-80,共11页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本文探讨不同层面的风险感知对家庭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感知水平的提高显著增加家庭商业健康保险新增参与可能性及新增参与程度;风险态度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呈现异质性,对家...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本文探讨不同层面的风险感知对家庭商业健康保险参与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风险感知水平的提高显著增加家庭商业健康保险新增参与可能性及新增参与程度;风险态度在二者关系中的调节作用呈现异质性,对家人住院的风险感知,风险厌恶的正向调节作用显著,但对于主观程度更强的户主自评健康变化的风险感知,这种调节作用不显著。因此,普及健康风险感知教育,有助于激发商业健康保险需求,推动商业健康保险市场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感知 自评健康变化 风险态度 商业健康保险
原文传递
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病风险感知的研究进展
17
作者 尹凌瑶 周华群 范欣欣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4年第1期189-193,共5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炎症性疾病,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策略应注重于早期识别和诊断。发病风险感知能促进人们积极参与预防决策并提高对于疾病预防的积极性。本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病风险感知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测评工...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全身性炎症性疾病,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策略应注重于早期识别和诊断。发病风险感知能促进人们积极参与预防决策并提高对于疾病预防的积极性。本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发病风险感知的发展现状、影响因素、测评工具及其干预方法进行综述,为今后医护人员评估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风险水平、识别相关危险因素及开展相关干预性研究提供理论性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风险感知 危险因素 健康行为
下载PDF
视频宣教联合回授法对精神科病人跌倒风险认知和行为意向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晓娥 文金宁 +2 位作者 刘晶 齐妙玲 葛海燕 《全科护理》 2020年第27期3642-3644,共3页
[目的]探讨视频宣教联合回授法对精神科病人跌倒风险认知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方法]142例住院治疗的精神科病人采用视频宣教联合回授法健康宣教,比较干预前后病人对跌倒风险的认知和行为意向效果。[结果]干预前后病人对跌倒相关知识的认... [目的]探讨视频宣教联合回授法对精神科病人跌倒风险认知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方法]142例住院治疗的精神科病人采用视频宣教联合回授法健康宣教,比较干预前后病人对跌倒风险的认知和行为意向效果。[结果]干预前后病人对跌倒相关知识的认知及对防跌倒措施的执行意向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视频宣教联合回授法对精神科病人进行防跌倒健康宣教,可提高病人对跌倒风险的认知和执行防跌倒行为的意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跌倒 风险认知 行为意向 视频宣教 回授法
下载PDF
压力过程模型视域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风险感知对大学生抑郁的影响
19
作者 常碧如 刘文庆 +1 位作者 张思纯 李泽凯 《健康研究》 CAS 2024年第1期11-14,24,共5页
目的 基于压力过程模型探讨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风险感知(风险感知)对其抑郁的影响,及宿舍关系和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式抽样的方法对西安某高校1 045名大学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风险认知量表(PRP-PHE)、宿... 目的 基于压力过程模型探讨大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风险感知(风险感知)对其抑郁的影响,及宿舍关系和消极应对的中介作用。方法 采用方便式抽样的方法对西安某高校1 045名大学生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公众风险认知量表(PRP-PHE)、宿舍人际关系问卷(RBC)、中文版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患者健康问卷抑郁量表(PHQ)调查,分析宿舍关系和消极应对在风险感知和抑郁间的中介作用。结果 大学生的风险感知得分(2.82±0.73)分,宿舍关系得分(1.79±0.52)分,消极应对得分(1.24±0.55)分,抑郁得分(4.34±4.26)分;大学生风险感知和宿舍关系均与消极应对和抑郁显著正相关(P<0.01),风险感知可以通过宿舍关系和消极应对间的链式中介对抑郁产生影响(P<0.05),预测大学生的抑郁。结论 大学生风险感知与抑郁密切相关,宿舍关系和消极应对在其中发挥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风险感知 应对方式 抑郁 压力过程模型
下载PDF
太湖蓝藻事件引发的公共危机思考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红玉 沈菊琴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23,共8页
文章以太湖蓝藻事件的回溯式调查资料为数据基础,用环境及食品安全感是否受到影响衡量个体的风险感知水平,用恐慌、焦虑、紧张、压抑4种负面情绪反映个体的负性心理,运用因子分析法及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了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下个体风险... 文章以太湖蓝藻事件的回溯式调查资料为数据基础,用环境及食品安全感是否受到影响衡量个体的风险感知水平,用恐慌、焦虑、紧张、压抑4种负面情绪反映个体的负性心理,运用因子分析法及回归分析法实证研究了水环境突发公共事件下个体风险感知及负性心理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较强的政府危机处理能力会向个体传递正面信息,从而减轻人们对环境及食品安全的担忧;较高的文化程度、对水环境污染知识的了解、社会支持以及周围人的影响则会向个体传递负性信息,从而对个体的环境及食品安全感产生影响。但是,风险感知并不必然形成负性心理,个体的负性心理反应主要受从众效应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感知 负性心理 环境安全感 食品安全感 恐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