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某三级医院2012—2015年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 被引量:35
1
作者 陈斌泽 张媛媛 +3 位作者 薛荣利 冯强生 哈小琴 彭俊华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64-167,共4页
目的调查某三级医院血流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怀疑血流感染患者送检的血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统计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结果 19 326... 目的调查某三级医院血流感染主要病原菌分布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怀疑血流感染患者送检的血标本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统计主要病原菌及其药敏结果。结果 19 326份血培养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 658株,分离率为8.58%,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58.57%(971株),主要以大肠埃希菌(32.75%)为主;革兰阳性球菌占39.38%(653株),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16.34%)为主;真菌占2.05%(34株),以白假丝酵母菌多见。分离病原菌主要分布于血液科、消化内科、心血管外科。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56.35%和36.14%,但对头孢哌酮/舒巴坦以及碳青霉烯类抗生素高度敏感(耐药率<3%)。革兰阳性球菌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所占比率分别为78.60%和32.28%,但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极敏感(耐药率<1%)。结论该院血流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和CNS为主,且耐药率相对较高;定时分析总结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有助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感染 血培养 病原菌 种类分布 抗药性 微生物 耐药性
下载PDF
通气机相关真菌性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 被引量:30
2
作者 孙进堂 李文英 +4 位作者 王琪 石国晨 斯重阳 任丽霞 张郁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1350-1352,共3页
目的探讨通气机相关真菌性肺炎(VAFP)的流行病学特点,确定VAFP病原菌的种类和来源。方法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48 h的危重症患者142例,分为机械通气组(MV组)和未行机械通气组(对照组),连续自下呼吸道及其他相关部位(如胃、咽部、冷... 目的探讨通气机相关真菌性肺炎(VAFP)的流行病学特点,确定VAFP病原菌的种类和来源。方法入住重症监护病房(ICU)>48 h的危重症患者142例,分为机械通气组(MV组)和未行机械通气组(对照组),连续自下呼吸道及其他相关部位(如胃、咽部、冷凝液等)采样,培养分离真菌菌株,鉴定不同部位的同一菌种,并行质粒谱型检测。结果MV组中发生VAFP 31例,占36.5%,对照组发生真菌性肺炎11例,占19.3%(P<0.05);MV组白色念珠菌大部分来自胃,再逆行到咽,然后定植气管支气管树;非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主要来自气溶胶、冷凝液、空气等,直接定植气管支气管树;本研究念珠菌属构成比发生明显变化,热带念珠菌达45.2%,白色念珠菌为33.3%,其他念珠菌占9.5%。结论MV是引发VAFP的最危险因素之一,VAFP的病原菌不同,感染途径也可能不同。致病菌种发生变异,白色念珠菌所占比例下降,热带念珠菌跃居首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机相关真菌性肺炎 流行病学 病原菌种 质粒谱型 感染途径
下载PDF
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茎腐病主要病原菌及优势种分析 被引量:27
3
作者 刘树森 马红霞 +4 位作者 郭宁 石洁 张海剑 孙华 金戈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62-272,共11页
【目的】明确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组成及优势种,为病原菌致病机制、抗性育种及茎腐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2017年采集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3个省(河北、河南、山东)的玉米茎腐病样本850份。通过形态学、... 【目的】明确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组成及优势种,为病原菌致病机制、抗性育种及茎腐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于2014—2017年采集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3个省(河北、河南、山东)的玉米茎腐病样本850份。通过形态学、通用引物和特异引物对病组织分离物进行鉴定,并采用上述引物直接检测病组织。整合分析分离物鉴定法和组织分子检测法的结果以确定玉米茎腐病的主要病原菌及优势种;分析主要病原菌在各省间以及同一省份不同年度的检出率,揭示主要病原菌的种群动态变化;分析单个样本中病原菌的检出率,探讨多种病原菌的共存模式。【结果】有667份样本检测出真菌或卵菌,占总样本的78.47%;年度间样本检出率存在差异,2014年的检出率不足50%,而2015—2017年的检出率相近,均高于90%。在所有样本中共检出20属46种真菌或卵菌,其中镰孢菌(Fusarium spp.)的检出率最高,为89.96%,包括禾谷镰孢复合种(F. graminearum species complex)、层出镰孢(F. proliferatum)、拟轮枝镰孢(F. verticillioides)、厚垣镰孢(F.chlamydosporum)、亚粘团镰孢(F. subglutinans)、尖镰孢(F. oxysporum)、黄色镰孢(F. culmorum)、藤仓镰孢(F. fujikuroi)、变红镰孢(F. incarnatum)、木贼镰孢(F. equiseti)和茄镰孢(F. solani)11个种;腐霉菌(Pythium spp.)的检出率为34.18%,包括芒孢腐霉(P. aristosporum)、禾生腐霉(P. graminicola)、棘腐霉(P. acanthicum)、孤雌腐霉(P. amasculinum)和寡雄腐霉(P. oligandrum)5个种。拟轮枝镰孢、禾谷镰孢复合种、芒孢腐霉和层出镰孢为4种主要病原菌,检出率依次为62.07%、46.93%、29.09%和28.04%,其中拟轮枝镰孢为优势种。各省之间,上述4种主要病原菌的检出率存在一定差异。拟轮枝镰孢在河北省的检出率为73.98%,明显高于该菌在河南省和山东省的检出率;禾谷镰孢复合种在3个省的检出率相近;层出镰孢和芒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茎腐病 黄淮海地区 病原菌检测 优势种 镰孢菌 腐霉菌
下载PDF
大豆根腐病病原物的分离、鉴定及致病性测定 被引量:16
4
作者 高同春 周书其 +1 位作者 王振荣 葛芳玉 《安徽农业科学》 CAS 1992年第1期79-81,共3页
大豆根腐病是淮北地区严重影响大豆产量的病害。病原为镰孢霉属的4个种,即三隔镰孢霉、壳生镰孢霉、茄腐皮镰孢霉和尖抱镰孢霉,其中有些株系具有很强的致病力。三隔镰孢霉各株系和壳生镰孢霉各株系的致病性存在明显的分化。
关键词 大豆 根腐病 病原 镰孢霉属 致病性
下载PDF
羊球虫病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7
5
作者 郝桂英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77-584,共8页
羊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肠道原虫病,能引起羊腹泻、渐进性消瘦、贫血、发育不良,甚至发生死亡,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山羊生产业和绵羊生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羊球虫病的病原种类、流行病学特... 羊球虫病是由艾美耳属球虫引起的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肠道原虫病,能引起羊腹泻、渐进性消瘦、贫血、发育不良,甚至发生死亡,羔羊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给山羊生产业和绵羊生产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就羊球虫病的病原种类、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诊断、防治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虫病 病原种类 诊断
原文传递
陕西省杨陵区鸡球虫病原种类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于三科 林青 冯凯 《动物医学进展》 CSCD 1999年第3期39-41,49,共4页
对杨陵区四乡一镇的68 组鸡群进行了鸡球虫病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杨陵区鸡球虫病比较普遍,15~50 日龄雏鸡的球虫病特别严重。全区鸡的球虫平均感染率为58.3% 。在所检查的青年、成年鸡群中,笼养鸡群的球虫感染率为 3... 对杨陵区四乡一镇的68 组鸡群进行了鸡球虫病的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杨陵区鸡球虫病比较普遍,15~50 日龄雏鸡的球虫病特别严重。全区鸡的球虫平均感染率为58.3% 。在所检查的青年、成年鸡群中,笼养鸡群的球虫感染率为 35.1% ,散养鸡群的球虫感染率为57.4% 。雏鸡的球虫感染率为68.4% 。经实验室鉴定,共查见柔嫩艾美耳球虫( Eim eria tenella)、毒害艾美耳球虫( E.necatrix)、巨型艾美耳球虫( E.m axim a)、堆型艾美耳球虫( E.acervulina)、早熟艾美耳球虫( E.praecox)、和缓艾美耳球虫( E.m itis)和哈氏艾美耳球虫( E.hagani)等7 个种,柔嫩艾美耳球虫( E.tenella)为杨陵区鸡球虫病原的优势种。文中对不同日龄和不同饲养环境下的鸡群球虫感染的原因作了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虫病 病原种类
下载PDF
华东地区蓝莓采后病害病原鉴定及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4
7
作者 尉莹莹 梁晨 +1 位作者 赵洪海 李宝笃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7期112-115,共4页
本试验以采自山东省日照市、青岛市及威海市和浙江省金华市的蓝莓果实为试材,通过对采后病害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及多样性分析,探究地区间蓝莓采后病原菌种类及其群落特征。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蓝莓采后病害的病原菌有链格... 本试验以采自山东省日照市、青岛市及威海市和浙江省金华市的蓝莓果实为试材,通过对采后病害病原菌的分离、鉴定、致病性测定及多样性分析,探究地区间蓝莓采后病原菌种类及其群落特征。分离鉴定结果表明:引起蓝莓采后病害的病原菌有链格孢(Alternaria alternata)、灰葡萄孢(Botrytis cinerea)、根霉(Rhizopus sp.)、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小孢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microspora)、拟茎点霉(Phomopsis sp.)、枝状枝孢(Cladosporium cladosporioides)、辐毛小鬼伞(Coprinellus radians)、稻黑孢菌(Nigrospora oryzae)、球黑孢(Nigrospora sphaerica)、棒状拟盘多毛孢(Pestalotiopsis clavispora)等12种真菌。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蓝莓采后病原菌群落多样性丰富,其中链格孢是优势种,灰葡萄孢和根霉是亚优势种;4个采样地蓝莓采后病原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存在差异,其中金华地区的多样性指数(H'=1.5540)和均匀度指数(J=0.9658)均最高;4个地区间的蓝莓采后病原菌相似性系数较低,其中日照地区与青岛地区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高(Cj=0.4444),威海地区与金华地区之间的相似性最低(Cj=0.142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蓝莓 采后病害 病原菌数量 种类组成 优势种 多样性指数 相似性系数
下载PDF
内蒙古部分边境口岸地区主要蜱类及蜱媒病原检测 被引量:14
8
作者 郝广福 李宏 +6 位作者 孙毅 葛润平 乔国强 李彬 田文智 史纳新 杨晓野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65-367,共3页
目的调查内蒙古主要陆地边境口岸地区蜱的种群分布、构成和自然感染病原体情况。方法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和宿主体上搜法采集蜱标本,PCR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在被调查的策克、满都拉、满洲里3个口岸地区共采集蜱1313只,隶属于1科4属... 目的调查内蒙古主要陆地边境口岸地区蜱的种群分布、构成和自然感染病原体情况。方法采用人工/小时布旗法和宿主体上搜法采集蜱标本,PCR法进行病原检测。结果在被调查的策克、满都拉、满洲里3个口岸地区共采集蜱1313只,隶属于1科4属7种。草原革蜱在3个口岸均有分布,策克口岸获蜱占69.08%、蜱种多(6种)、短小扇头蜱为该口岸的优势种占74.86%。3个口岸地区共检测出5种蜱传疾病病原体,其中贝氏斯柯氏体仅在策克检出;平均感染率依次为莱姆病螺旋体15.08%、人巴贝西原虫3.35%、斑点热群立克次体1.98%、贝氏斯柯氏体1.07%、埃立克体0.99%。蜱感染莱姆病螺旋体阳性率在上述3个口岸地区均较高,分别为13.56%、22.88%、5.00%,且地区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人巴贝西原虫、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地区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莱姆病螺旋体等5种蜱媒病原在策克、满都拉、满洲里口岸地区有不同程度自然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类 病原学检测 种群分布 口岸地区
原文传递
板栗上的拟茎点霉一新种 被引量:11
9
作者 姜淑霞 马洪兵 《菌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7-471,共5页
在山东泰安、临沂等板栗产区新发生一种叶部病害,叶片感病后,产生褐色斑点,后期呈不规则大面积干枯,继而引起严重的早期落叶。通过对病原物的分离、纯化、病原菌形态、培养性状的观察及rDNA-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确定引起该病害... 在山东泰安、临沂等板栗产区新发生一种叶部病害,叶片感病后,产生褐色斑点,后期呈不规则大面积干枯,继而引起严重的早期落叶。通过对病原物的分离、纯化、病原菌形态、培养性状的观察及rDNA-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分析,确定引起该病害的病原菌为一新种,将其定名为板栗拟茎点霉Phomopsis castaneae-mollissimae。新种的载孢体近球形,有2种分生孢子,甲型孢子多为椭圆形,少为披针形,具2个明显的油球,形态及大小异于板栗属植物上已知的拟茎点霉。文中对新种进行了拉丁文描述。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标本室(HSAU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板栗拟茎点霉 病原菌 分类 新种
原文传递
中国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rDNA-ITS序列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刘晓倩 祁建民 +6 位作者 陈玉森 陈绵才 陈美霞 刘伟 方平平 林荔辉 陶爱芬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7期3515-3521,共7页
【目的】明确中国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种类。【方法】从河南、安徽、浙江、福建4省红麻主产区采集红麻炭疽病病原菌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共获得16个菌株,在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特征鉴定的基础之上,从中选取AH、HN、ZJ、FJ 4个典型病原菌菌株... 【目的】明确中国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种类。【方法】从河南、安徽、浙江、福建4省红麻主产区采集红麻炭疽病病原菌样本,进行分离、纯化,共获得16个菌株,在致病性测定及形态学特征鉴定的基础之上,从中选取AH、HN、ZJ、FJ 4个典型病原菌菌株,对rDNA-ITS区域进行基因序列分析。【结果】AH、HN、ZJ与FJ炭疽病菌株在形态特征及致病力有明显差异;rDNA-ITS序列实际长度分别为541、545、541、535 bp,AH、HN、ZJ与FJ炭疽病菌株同源性达90%—91%,而AH、HN和ZJ 3个菌株的同源性达96%—98%。【结论】从分子水平上对中国麻区红麻炭疽病病原菌种类进行鉴定分析,证实中国红麻主产区近年炭疽病发生的病原菌类型主要有黑线炭疽菌(Colletotrichum dematium)和胶孢炭疽菌(C.gioeosporioides),其中以黑线炭疽菌致病力较强,胶孢炭疽菌致病力较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麻 炭疽病菌 病原种类 致病力 rDNA-ITS序列
下载PDF
广州地区九种花卉疫病病原种的鉴定 被引量:9
11
作者 陈永强 戚佩坤 姜子德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9,共5页
从广州地区采集月季、杜鹃、卡特利亚兰、康乃馨、蒲包花、长春花、一品红、百合和绿巨人共9种花卉疫病标本,根据病原菌有性和无性形态特征,结合生长温度和菌体可溶性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它们分别鉴定为:Phytophthoracitricola... 从广州地区采集月季、杜鹃、卡特利亚兰、康乃馨、蒲包花、长春花、一品红、百合和绿巨人共9种花卉疫病标本,根据病原菌有性和无性形态特征,结合生长温度和菌体可溶性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将它们分别鉴定为:PhytophthoracitricolaSawada(为害月季)、P.citrophthora(R.E.Smith&E.H.Smith)Leonia(为害杜鹃)、P.palmivora(Butler)Butler(为害卡特利亚兰和康乃馨)和P.nicotianaeBredadeHaan(为害蒲包花、长春花、一品红、百合和绿巨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花卉疫病 病原种 鉴定 柑桔生疫霉
下载PDF
甘肃省武威市苜蓿镰孢根腐病菌的鉴定 被引量:8
12
作者 张贞明 柏玉晶 +1 位作者 阿不满 杨成德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12期2998-3003,共6页
为了明确甘肃省武威市苜蓿镰孢根腐病的病原种类,在当地采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腐病标样,并进行了镰孢属病原菌的分离、致病性测定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5株致病镰孢菌,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基因序列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厚... 为了明确甘肃省武威市苜蓿镰孢根腐病的病原种类,在当地采集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根腐病标样,并进行了镰孢属病原菌的分离、致病性测定和鉴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5株致病镰孢菌,根据形态特征和ITS基因序列分析将其分别鉴定为厚垣镰孢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半裸镰孢(F.incarnatum)和层出镰孢菌(F.proliferatum),其中厚垣镰孢菌和层出镰孢菌为强致病菌。该研究结果为武威市苜蓿根腐病诊断和综合防治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苜蓿 根腐病 病原 鉴定
下载PDF
2019—2020年河南省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鉴定及致病力测定 被引量:6
13
作者 高飞 谢源 +4 位作者 潘鑫 李洪连 张晓婷 吴祖建 关雄 《植物保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8-305,共8页
为监测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的变化,2019—2020年自河南省安阳、濮阳和鹤壁等17个市129个采样点采集小麦茎基腐病病株样品并分离病原菌,对所有分离物进行形态学鉴定,利用特异性引物、ITS和EF-1α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于室内对优... 为监测小麦茎基腐病病原菌的变化,2019—2020年自河南省安阳、濮阳和鹤壁等17个市129个采样点采集小麦茎基腐病病株样品并分离病原菌,对所有分离物进行形态学鉴定,利用特异性引物、ITS和EF-1α基因序列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并于室内对优势病原菌菌株进行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共分离得到892株镰孢菌Fusarium分离物,所得分离物中假禾谷镰孢F.pseudograminearum共851株,所占比例为95.41%,为优势种;禾谷镰孢F.graminearum共16株,所占比例为1.79%。除信阳市外,其他16个市优势病原菌均为假禾谷镰孢。不同假禾谷镰孢菌株存在明显的致病力分化,但多数为强致病力菌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茎基腐病 病原菌 优势种 假禾谷镰孢 致病力分化
原文传递
宁夏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病原菌种类鉴定及保存方法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康萍芝 白小军 +2 位作者 张丽荣 杜玉宁 张治科 《宁夏农林科技》 2018年第10期7-9,25,共4页
本试验采用离体叶片接种、人工接种和形态学鉴定方法对宁夏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病原菌进行了种类鉴定,并采用悬滴法等研究了4种保存方法对2种病原菌孢子(囊)的萌发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夏黄瓜霜霉病的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菌[Pseu... 本试验采用离体叶片接种、人工接种和形态学鉴定方法对宁夏黄瓜霜霉病和白粉病的病原菌进行了种类鉴定,并采用悬滴法等研究了4种保存方法对2种病原菌孢子(囊)的萌发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宁夏黄瓜霜霉病的病原菌为古巴假霜霉菌[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Perket&Curt) Rostov],黄瓜白粉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瓜类单囊壳白粉菌[Sphaerotheca fuliginea (Schlecht) pollacci]。明确了黄瓜霜霉病菌适宜的保存方法为10%二甲基亚砜+5%脱脂乳保存法;琼脂粉保存法次之,保存条件为-20℃冷冻24 h,再放入-78℃低温保存,其孢子萌发率较高,致病力较强。黄瓜白粉病菌适宜的保存方法为10%蔗糖+12%甘油+7%二甲基亚砜+8%脱脂牛乳混合液保存法,保存条件为-20℃冷冻24 h,再放入-78℃低温保存或直接放于-20℃冰箱保存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霜霉病 白粉病 病原菌 种类鉴定 保存方法
下载PDF
重庆番茄根结线虫病的病原种类鉴定 被引量:2
15
作者 罗佳 杭晓宁 +3 位作者 汝学娟 胡明瑜 尹贤贵 潘光辉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512-516,共5页
为了明确危害重庆市番茄的根结线虫种类,于2020年,在重庆市潼南区、璧山区、九龙坡区、巴南区、合川区、江津区等主要蔬菜基地利用5点取样法采集番茄根结线虫病根样品,分离根结线虫,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其进行种类鉴定。... 为了明确危害重庆市番茄的根结线虫种类,于2020年,在重庆市潼南区、璧山区、九龙坡区、巴南区、合川区、江津区等主要蔬菜基地利用5点取样法采集番茄根结线虫病根样品,分离根结线虫,利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对其进行种类鉴定。结果表明,根结线虫雌成虫为白色柠檬形,雌虫会阴花纹接近圆形,线纹呈波浪形,没有明显的侧线,背弓高,呈梯形,顶部平滑,这些特征与报道的南方根结线虫形态特征相似;研究发现,根结线虫DNA只有用南方根结线虫特异性引物能扩增出目的片段,对该扩增出的目的片段的测序结果进行blastn比对,发现该片段与南方根结线虫的一段cDNA序列(Sequence ID:JK286281.1)一致性为93.75%。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本研究中危害重庆番茄的根结线虫种类为南方根结线虫。该研究结果对重庆番茄根结线虫病害防治以及抗根结线虫病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根结线虫 病原 种类鉴定
原文传递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athogens in burn patients in China from 2006 to 2019 被引量:6
16
作者 Hui Chen Lin Yang +2 位作者 Lin Cheng Xiao-Hua Hu Yu-Ming Shen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21年第10期2228-2237,共10页
BACKGROUND In this study,recent trends in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solated from patients treated at a burn ward between 2006 and 2019 were investigated.AIM To develop more effective... BACKGROUND In this study,recent trends in the distribution and drug resistance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solated from patients treated at a burn ward between 2006 and 2019 were investigated.AIM To develop more effective clinical strategies and technique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bacterial infections in burn patients.METHODS Clinical samples with positive bacteria were collected from patients at the burn ward in Beijing Jishuitan Hospital in China between January 2006 and December 2019.The samples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the distribution of pathogenic bacteria was determined,and the trends and changes in bacterial drug resistance during different period were assessed.Drug resistance in several main pathogenic bacteria from 2006 to 2011 and from 2012 to 2019 was comparatively summarized and analyzed.RESULTS Samples from 17119 patients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from 2006 to 2019.Surprisingly,a total of 7960 strains of different pathogenic bacteria were isolated at this hospital.Among these bacteria,87.98%(7003/7960)of the strains were isolated from burn wounds,and only 1.34%(107/7960)were isolated from the blood of patients.In addition,49.70%(3956/7960)were identified as Grampositive bacteria,48.13%(3831/7960)were Gram-negative bacteria,and the remaining 2.17%(173/7960)were classified as fungi or other pathogens.Importantly,Staphylococcus aureus(21.68%),Pseudomonas aeruginosa(14.23%),and Staphylococcus epidermidis (9.61%) were the top three pathogens most frequentlyisolated from patients.CONCLUSION In patients treated at the burn ward in this hospital from 2006 to 2019,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were the predominant clinicalpathogens responsible for bacterial infections. The circumstantial detection anddetailed monitoring of the intensity and growth of different pathogenic bacteria inclinical patients as well as tests of drug sensitivity during burn recovery areparticularly important to provide guidelines for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iotics andother related drugs. Careful collec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ug resistance pathogen distribution BURN Bacterial species INFECTION
下载PDF
陕西小麦黄矮病病原种类的多重PCR检测 被引量:6
17
作者 杨洋 刘金虎 +1 位作者 赵震 吴云锋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70-174,共5页
为了有效预防和防治小麦黄矮病提供相关参考依据,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大麦黄矮病毒多重PCR检测技术对2009-2010年陕西地区主要小麦产区的小麦黄矮病进行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virus,BYDV)3个病原种PAV、GPV、GAV的检测... 为了有效预防和防治小麦黄矮病提供相关参考依据,在田间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大麦黄矮病毒多重PCR检测技术对2009-2010年陕西地区主要小麦产区的小麦黄矮病进行大麦黄矮病毒(barley yellow dwarfvirus,BYDV)3个病原种PAV、GPV、GAV的检测。结果表明,2010年除陕西凤翔地区发病指数略高于2009年发病指数外,其余地区的发病率和发病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调查地区小麦黄矮病混合侵染现象严重,且以GPV、GAV和PAV混合侵染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黄矮病 病原种类 多重PCR 检测
下载PDF
药用植物锈病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5
18
作者 余中莲 杨娟 +3 位作者 雷美艳 全健 杨天建 杨成前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3566-3576,共11页
药用植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用途的经济植物,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医疗和保健作用。药用植物锈病在多种药用植物主产区广泛发生,严重影响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限制了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截至2020年年底,已报道的药用... 药用植物是一类具有特殊用途的经济植物,对人类健康具有重要的医疗和保健作用。药用植物锈病在多种药用植物主产区广泛发生,严重影响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限制了中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截至2020年年底,已报道的药用植物锈病共有76种,隶属33科。76种药用植物锈病病原共有79种,33种为柄锈菌属,占总数的39.24%,14种为鞘锈菌属,占总数的15.19%,11种为锈孢锈菌属,占总数的13.92%。79种锈菌中,有10种锈菌为单主寄生,13种锈菌为转主寄生。该研究通过相关文献的回顾,对药用植物锈病的危害症状、病原种类、危害程度与分布、流行与发病条件、防治措施等方面进行综述,探讨了药用植物锈病的研究现状与其他植物锈病研究存在的差距,以期为药用植物锈病的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锈病 病原种类 防治措施
原文传递
大豆常见病害症状、病原种类及其生理分化 被引量:3
19
作者 陈夕军 陈莹 +3 位作者 石童 蒋冬阳 凌焕贵 陈宸 《大豆科技》 2023年第2期27-37,共11页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油料作物,在生产中常遭受多种病害侵袭,造成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文章对我国大豆常见病害症状、病原种类及其生理分化进行综述,旨在增强田间大豆病害辨识度,明确病原种类及病菌生理分化特征,提高大豆病害防控技术水平,... 大豆作为我国重要油料作物,在生产中常遭受多种病害侵袭,造成产量降低,品质变劣。文章对我国大豆常见病害症状、病原种类及其生理分化进行综述,旨在增强田间大豆病害辨识度,明确病原种类及病菌生理分化特征,提高大豆病害防控技术水平,为大豆抗病育种和病害防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病害 症状识别 病原种类 生理分化
下载PDF
血清PCT、RDW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病原菌的关系探讨 被引量:3
20
作者 徐健 孟冉 刘桂凌 《中国血液净化》 CSCD 2023年第4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病原菌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月就诊于安徽...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与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peritoneal dialysis-associated peritonitis,PDAP)的病原菌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月就诊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脏内科的87例确诊PDAP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透出液病原菌培养结果分为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24例)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63例),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的差异性,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PDAP危险因素,ROC曲线评价血清标志物RCT、RDW对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PDAP的预测价值。结果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中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36.51%),革兰氏阴性感染组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41.67%)。与革兰氏阳性菌感染组相比,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组PDAP患者的透出液有核细胞数(Z=-2.745,P=0.006)、透出液多核细胞百分比(Z=-0.273,P=0.005)、血清PCT(Z=-4.345,P<0.001)、C反应蛋白(Z=-2.859,P=0.004)、RDW(Z=-2.908,P=0.004)及纤维蛋白原(t=-2.602,P=0.011)水平均明显升高,而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t=2.091,P=0.0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清PCT(OR=1.034,95%CI:1.001~1.069,P=0.045)、高RDW(OR=1.499,95%CI:1.037~2.167,P=0.031)是PDAP患者发生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结果分析显示,PCT联合RDW对革兰氏阴性菌感染PDAP发生的预测价值最大,曲线下面积为0.815(95%CI:0.717~0.890,P<0.001)。结论高血清PCT、高RDW水平是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的PDAP独立危险因素,两者联合对革兰氏阴性菌感染导致的PDAP有着较好的预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钙素原 红细胞分布宽度 腹膜透析相关性腹膜炎 病原菌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