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经肌间隙入路或后正中入路行腰椎融合术的效果及其对椎旁肌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30
1
作者 顾仕荣 张明 +1 位作者 陈斌辉 桑裴铭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320-324,共5页
目的:比较经后正中入路与经肌间隙入路行腰椎融合术的效果及其对椎旁肌损伤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术患者40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肌间隙入路组(A组)和后正中入路组(B组),每组20例。测量两... 目的:比较经后正中入路与经肌间隙入路行腰椎融合术的效果及其对椎旁肌损伤的影响程度。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1年8月收治的行单节段腰椎融合术患者40例,根据手术入路不同分为肌间隙入路组(A组)和后正中入路组(B组),每组20例。测量两组患者术前、术后24h外周血中肌酸磷酸激酶(CK)浓度,在肌肉暴露后即刻、术后(松开牵开器后)提取肌肉标本,测定组织内CK浓度,记录术中肌肉牵拉时长、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术后引流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价术前、术后1个月及术后6个月腰痛及腿痛评分。术后进行1年以上的随访,观测椎间隙植骨融合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全部完成术后1个月、6个月的定期随访,随访时间为14~25个月,平均18个月。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达到骨性融合。A组与B组比较,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P<0.01),患者手术时间、术中肌肉牵拉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椎旁肌及外周血CK水平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与术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A组椎旁肌组织内CK降低幅度小于B组(P<0.05),术后外周血CK升高幅度A组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腰痛及腿痛VAS评分术后1个月、6个月较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组腰痛VAS评分术后1个月、6个月较术前缓解程度大于B组(P<0.01),腿痛VAS评分术后1个月、6个月较术前缓解程度与B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经肌间隙入路行腰椎融合术有着对椎旁肌损伤小、术中及术后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的优点,较经后正中入路手术有着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间隙入路 腰椎融合术 肌酸磷酸激酶 椎旁肌
下载PDF
经皮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2
作者 罗春山 李波 +4 位作者 田晓滨 周焯家 彭智 间月奎 赵伟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2期1692-1694,共3页
[目的]对比研究经皮微创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4月~2008年12月治疗49例新鲜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21例行经皮微创手术,28例行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在半年期随访时... [目的]对比研究经皮微创手术和传统开放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6年4月~2008年12月治疗49例新鲜胸腰椎骨折患者,其中21例行经皮微创手术,28例行传统开放手术,比较围手术期参数、影像学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并在半年期随访时行椎旁肌肌电图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了完整的随访,随访时间为6~31个月,平均13个月。两组相比较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但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术后疼痛(VAS评分)经皮微创组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两组术前、术后影像学指标如椎体前缘高度、后凸Cobb’s角、椎管堵塞指数对比有显著性差异,但两组术后影像学指标对比无明显差异;术后肌酸激酶水平明显低于开放手术组;开放手术组术后发现失神经电位,而经皮微创组未发现。[结论]经皮椎弓根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对椎旁肌损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微创 手术 椎旁肌
下载PDF
经皮与开放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术中椎旁肌细胞应激反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倪文飞 尹丽慧 +3 位作者 池永龙 徐华梓 林焱 李驰 《浙江创伤外科》 2008年第1期6-8,共3页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手术与经皮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旁肌细胞的急性损伤程度。方法经皮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患者各15例,分别在肌肉暴露后即刻、肌肉牵开后0.5、1、1.5小时及松开牵开器后,共5个时段提取肌肉标本,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细胞... 目的比较传统开放手术与经皮微创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旁肌细胞的急性损伤程度。方法经皮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患者各15例,分别在肌肉暴露后即刻、肌肉牵开后0.5、1、1.5小时及松开牵开器后,共5个时段提取肌肉标本,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细胞HSP70表达,比色法测定细胞MDA含量,分析两种术式对椎旁肌细胞造成的应激反应。结果开放手术组椎旁肌细胞MDA含量在肌肉牵开后0.5小时无明显变化,1.0小时组有显著升高,1.5小时组达到高峰,松开牵开器后仍维持在较高的水平。经皮手术组椎旁肌细胞MDA含量在手术各个时间段均没有显著升高。开放手术组椎旁肌HSP70阳性细胞数在肌肉牵开后0.5小时即明显增多,1.5小时组达到高峰,而松开牵开器后出现明显减少趋势。经皮手术组椎旁HSP70阳性细胞数在手术各个时间段均没有显著变化。结论与经皮微创手术相比,传统开放手术造成椎旁肌细胞严重应激反应,提示其对椎旁肌产生严重急性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手术 微创 椎旁肌
下载PDF
3种手术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2
4
作者 冯晶 杜世阳 +2 位作者 黄觅 倪欢 夏平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23-927,共5页
目的:比较传统正中入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8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男67例,女15例,平均(33.7±12.5)岁。随机分为传统正中入路组(n=23)、肌间隙... 目的:比较传统正中入路、经椎旁肌间隙入路和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82例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患者,男67例,女15例,平均(33.7±12.5)岁。随机分为传统正中入路组(n=23)、肌间隙入路组(n=30)、经皮组(n=29)。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时间、术后引流量,手术前后的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脊柱矢状位Cobb’s角度的差异。结果: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VAS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等方面,肌间隙组和经皮组明显优于传统组(P<0.01)。3种手术方式均恢复脊柱后凸畸形,且3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时,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与传统正中入路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腰背痛发生率低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椎旁肌 经皮椎弓根螺钉 手术入路 疗效
下载PDF
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20
5
作者 张磊 方向前 +2 位作者 赵兴 徐文斌 刘刚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19-526,共8页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和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侧减压并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以评估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6月,将符合选择标准的48例拟行椎间融合内固定... 目的比较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和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侧减压并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近期疗效,以评估经椎间孔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4年7月—2015年6月,将符合选择标准的48例拟行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单侧入路双侧减压组(试验组,24例)和双侧棘突旁小切口入路双侧减压组(对照组,24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累及节段、合并内科疾病及术前肌酸磷酸激酶(creatine phosphokinase,CPK)水平、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术后1、3、7 d检查CPK水平;术后3、6、12个月定期随访,采用VAS评分及ODI评价临床疗效;随访期间行腰椎X线片或CT检查判断椎间是否达骨性融合。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试验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t=5.547,P=0.000)。术后1 d试验组CP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3.129,P=0.005),术后3、7 d两组CPK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17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试验组术后1例发生心脏衰竭;对照组术中1例发生脑脊液漏、1例发生神经根损伤,术后1例发生肺部感染;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73,P=0.602)。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例和2例未达椎间骨性融合,椎间融合率分别为95.8%(23/24)和91.7%(22/24),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6,P=0.551)。两组均未出现椎间融合器移位、沉降,未出现断钉、断棒和内固定物松动现象;随访过程中亦未发生邻近节段退变,未出现脊柱侧凸及腰椎矢状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侧入路双侧减压 椎间融合内固定 椎旁肌
原文传递
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对椎旁肌影响的比较 被引量:18
6
作者 李驰 徐华梓 +5 位作者 王向阳 倪文飞 池永龙 黄其衫 林焱 毛方敏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4期972-975,共4页
目的比较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对椎旁肌的近期、远期的影响。方法 33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分成近期开放、近期经皮、远期开放、远期经皮手术四组,用椎旁肌针式肌电图及手术前后 CT 椎旁肌面积、色彩级变化研究... 目的比较经皮与开放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对椎旁肌的近期、远期的影响。方法 33例胸腰段骨折患者分成近期开放、近期经皮、远期开放、远期经皮手术四组,用椎旁肌针式肌电图及手术前后 CT 椎旁肌面积、色彩级变化研究手术对椎旁肌影响,同时比较远期经皮组、远期开放组患者疼痛、功能评分。结果手术前后四组椎旁肌面积、色彩级变化显著;近期经皮组与近期开放组色彩级变化有显著差异,面积变化无显著差异;远期经皮组与远期开放组色彩级变化无显著差异,面积变化有显著差异。肌电图近期开放组与近期经皮组有显著差异,远期开放组与远期经皮组无显著差异。对患者远期功能评估近期组与远期组无显著差异。结论经皮、开放椎弓根螺钉固定技术均造成椎旁肌损伤,但经皮手术对椎旁肌损伤小于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折 经皮 椎弓根螺钉 内固定 椎旁肌
原文传递
腰椎椎旁肌横截面积和多裂肌脂肪浸润及不对称性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的影响 被引量:17
7
作者 王成伟 《感染.炎症.修复》 2020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目的:研究退行性腰椎滑脱(DLS)患者腰椎椎旁肌(包括腰大肌、竖脊肌、多裂肌)的横截面积、多裂肌脂肪浸润及不对称性的变化,探讨其对DLS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平谷医院门诊就诊的第4和(或)5腰椎(L4/5)单节段DLS患者80例,... 目的:研究退行性腰椎滑脱(DLS)患者腰椎椎旁肌(包括腰大肌、竖脊肌、多裂肌)的横截面积、多裂肌脂肪浸润及不对称性的变化,探讨其对DLS的影响。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平谷医院门诊就诊的第4和(或)5腰椎(L4/5)单节段DLS患者80例,正常体检者8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行磁共振检查,在磁共振影像上测量L4/5节段两侧椎旁肌横截面积、多裂肌脂肪浸润程度及不对称性,依据Pfirrmann分级评估两组L4/5节段的椎间盘退变程度。对两组的上述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及体质量指数和L4/5节段椎间盘退变Pfirrmann分级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与正常体检者比较,DLS患者L4/5节段两侧多裂肌横截面积明显变小(P<0.05),脂肪浸润程度加重(P<0.05),不对称性增大(P<0.05),而腰大肌、竖脊肌横截面积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多裂肌退变可能是DLS的危险因素,多裂肌不对称性增大可能加重脊柱不稳,并可能加速DLS的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椎旁肌 肌肉横截面积 多裂肌 脂肪浸润 肌肉不对称性
下载PDF
椎旁肌间隙入路和传统入路在治疗胸腰段骨折对椎旁肌损伤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戴胡明 方诗元 +3 位作者 夏睿 王叙进 孙建皖 徐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1379-1383,共5页
[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在治疗胸腰段骨折中对多裂肌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45例胸腰段骨折满足研究条件的随机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21例和传统正中手术入路24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5 d肌酸激酶水平,... [目的]比较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在治疗胸腰段骨折中对多裂肌的影响。[方法]自2010年6月~2012年6月,共45例胸腰段骨折满足研究条件的随机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21例和传统正中手术入路24例,比较两组术前及术后1、3、5 d肌酸激酶水平,术后6个月随访时行椎旁肌肌内静息肌电图评估及磁共振检查评估椎旁肌肉萎缩程度,16例患者取内固定行多裂肌组织学检查。[结果]肌酸激酶传统入路组术后高于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术后第1、3 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第5 d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6个月随访行多裂肌肌电图检查及磁共振检查,发现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出现失神经纤颤电位少且MRI评分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组织学检查发现类似的结果。[结论]传统手术入路和和椎旁肌间隙入路对多裂肌均有损伤,但椎旁肌间隙入路对椎旁肌损伤小于传统手术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入路 胸腰段骨折 椎旁肌 损伤
原文传递
绝经后女性腹部脂肪、椎旁肌肉和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6
9
作者 苏丽叶.苏里堂江 刘文亚 迪里木拉提.巴吾冬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12-615,共4页
目的评价绝经后女性腹部脂肪和椎旁肌肉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绝经后女性75例,年龄45~83(62.2±9.1)岁,应用DXA(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腰椎骨密度,再对受检者行腹部CT扫... 目的评价绝经后女性腹部脂肪和椎旁肌肉与骨密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6年10月就诊于我院的绝经后女性75例,年龄45~83(62.2±9.1)岁,应用DXA(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腰椎骨密度,再对受检者行腹部CT扫描,并在后处理工作站选定平脐水平的CT片,勾画出腹部脂肪和椎旁肌肉的面积。为了进一步分析,将样本根据体重指数分为2组,A组18.5≤BMI<24,B组BMI≥24。结果腰椎骨密度与体重指数、腹部皮下脂肪、腹部内脏脂肪、腹部总脂肪、腰大肌及竖脊肌均呈正相关(r=0.264,P=0.022;r=0.244,P=0.035;r=0.286,P=0.013;r=0.298,P=0.009;r=0.371,P=0.001;r=0.258,P=0.025)。通过将BMI(body Mass Index)分为2组后得到结果:A组骨密度主要与腰大肌和竖脊肌呈正相关(r=0.479,P=0.011;r=0.424,P=0.028),B组骨密度主要与内脏脂肪和总脂肪呈正相关(r=0.318,P=0.028;r=0.339,P=0.019)。结论目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绝经后女性而言,腹部脂肪和椎旁肌肉对骨密度具有保护作用,适当的体育锻炼和保持正常的体重更有利于预防骨质疏松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部脂肪 椎旁肌肉 骨密度
下载PDF
腰椎管狭窄症的双通道内镜与开放减压比较 被引量:14
10
作者 赵子豪 孙亦强 +5 位作者 赵加庆 于先凯 付国勇 李雪城 孙兆忠 耿晓鹏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973-978,共6页
[目的]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与开放下腰椎板间开窗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DLSS)的临床疗效及椎旁肌损伤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 [目的]比较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 UBE)与开放下腰椎板间开窗减压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degenerative lumbar spinal stenosis, DLSS)的临床疗效及椎旁肌损伤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本科手术治疗的68例DLSS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术前医患沟通结果,36例行UBE治疗(内镜组),32例开放下腰椎板间开窗减压(开放组)。比较两组围术期、随访与影像学资料。[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无严重手术并发症发生。内镜组手术切口长度、下地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术后1 d内镜组CK值显著低于开放组(P<0.05),但术后7 d时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时间推移,两组患者VAS、ODI评分均显著减少(P<0.05),而JOA评分显著增加(P<0.05);术后7 d内镜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但术前、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方面,末次随访时内镜组椎管面积小于开放组(P<0.05),但椎旁肌截面积显著大于开放组(P<0.05),而前者的椎旁肌萎缩程度显著小于后者(P<0.05)。[结论] UBE治疗DLSS具有椎旁肌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势,可取得与开放手术同等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单边双通道内镜技术 腰椎板间开窗减压 椎旁肌
原文传递
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5
11
作者 张琼美 孙俊明 +2 位作者 刘德美 韦天明 牛耘 《中国当代医药》 2014年第20期41-42,45,共3页
目的评价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3... 目的评价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11月本院收治的胸腰椎骨折患者78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对照组36例采用传统术式,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伤椎Cobb角矫正率、椎体塌陷矫正率与拆除内固定后腰椎JOA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为(54.6±7.7)min,术中出血量为(113.4±5.8)ml,术后引流量为(53.2±6.1)ml,JOA评分为(25.3±1.0)分;对照组手术时间为(87.3±9.9)min,术中出血量为(312.3±13.1)ml,术后引流量为(363.8±16.9)ml,JOA评分为(19.3±0.6)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经椎旁肌间隙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能有效降低患者手术负荷,临床疗效与传统方法相同,术后疼痛较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旁肌间隙 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 胸腰椎骨折
下载PDF
青年女性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椎旁肌变化的CT表现 被引量:14
12
作者 韩焱 关文华 +1 位作者 陈殿森 韩铭钧 《颈腰痛杂志》 2010年第2期83-85,共3页
目的通过CT测量观察青年女性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腰椎旁肌肉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分别测量第4腰椎下缘平面双侧竖脊肌、多裂肌、最长肌、腰方肌、腰大肌的横截面面积(cm2)与平均密度CT值(HU)。结果(1)慢性腰背痛患者组,左右竖脊肌、左... 目的通过CT测量观察青年女性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腰椎旁肌肉的形态学改变。方法分别测量第4腰椎下缘平面双侧竖脊肌、多裂肌、最长肌、腰方肌、腰大肌的横截面面积(cm2)与平均密度CT值(HU)。结果(1)慢性腰背痛患者组,左右竖脊肌、左右多裂肌和右侧腰大肌的横截面积均小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慢性腰背痛患者组,左右多裂肌和右侧腰大肌的横截面平均CT值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青年女性慢性非特异性腰背痛患者多伴有椎旁肌肉的萎缩,CT测量可较好的反映出这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横截面面积 密度 椎旁肌肉 腰背痛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传统入路与椎旁肌间隙入路置入椎弓根螺钉治疗胸腰段骨折 被引量:14
13
作者 戴胡明 方诗元 +3 位作者 夏睿 王叙进 孙建皖 徐磊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3年第13期2339-2345,共7页
背景:胸腰椎骨折治疗上多采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固定,传统后正中入路广泛剥离椎旁肌,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腰背疼痛。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及对多裂肌影响。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2... 背景:胸腰椎骨折治疗上多采用椎弓根螺钉棒系统固定,传统后正中入路广泛剥离椎旁肌,部分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腰背疼痛。目的:观察经椎旁肌间隙入路与传统入路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及对多裂肌影响。方法:选择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骨科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45例胸腰段骨折患者,依据Denis骨折分型,压缩型骨折11例,爆裂型骨折34例,并且椎管占位小于1/3,后柱均完整,ASIA分级均为E级,无神经症状。随机分为椎旁肌间隙入路21例和传统正中入路24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参数及影像学指标,治疗后进行目测类比评分系统评分以及6个月随访腰背痛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3,5d肌酸激酶水平,随访时行多裂肌肌内静息肌电图评估。结果与结论:治疗后两组在Cobb角恢复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椎旁肌间隙入路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肌酸激酶水平及术后目测类比评分低于传统正中入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随访腰背痛JOA评分椎旁肌间隙入路组低于传统正中入路组,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个月随访行多裂肌肌电图检查,椎旁肌间隙入路组出现失神经纤颤电位少于传统正中入路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可见经椎旁肌间隙入路疗效确切,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关节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脊柱内固定 胸椎骨折 腰椎骨折 椎旁肌间隙入路 多裂肌 骨折固定肌酸激酶 肌电图 腰背疼痛 骨关节植入物图片文章
下载PDF
不同方法移植胚胎脊髓促进成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张强 廖维宏 +2 位作者 王正国 伍亚民 李应玉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2000年第2期93-95,共3页
目的 :研究提供血运的胚胎脊髓移植对成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成年Wistar大鼠作成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 ,应用单纯胚胎脊髓组织、胚胎脊髓 +大网膜组织、胚胎脊髓 +椎旁肌组织移植到半切洞损伤的脊髓中 ,手术后 1、2、4、12... 目的 :研究提供血运的胚胎脊髓移植对成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成年Wistar大鼠作成脊髓半切洞损伤模型 ,应用单纯胚胎脊髓组织、胚胎脊髓 +大网膜组织、胚胎脊髓 +椎旁肌组织移植到半切洞损伤的脊髓中 ,手术后 1、2、4、12周进行联合行为评分、感觉诱发电位 (SEP)和运动诱发电位 (MEP)检查 ,并与正常组及单纯损伤组比较。结果 :联合行为评分 ,单纯移植组和胚胎脊髓 +大网膜组织移植组优于单纯损伤组 ,SEP和MEP潜峰时的恢复 ,移植各组均优于单纯损伤组 ,以胚胎脊髓 +大网膜组织移植组效果最好 ,单纯胚胎脊髓移植组优于胚胎脊髓 +椎旁肌移植组。结论 :提供血运的胚胎脊髓移植对成鼠损伤脊髓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脊髓内移植 胚胎脊髓 大网膜 椎旁肌
下载PDF
经后正中与肌间隙入路腰椎融合术的Meta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张如骐 雷焦 梁杰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622-626,共5页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评价椎旁肌间隙入路腰椎融合术(PLF)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融合术(PLIF)对椎旁肌损伤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Sata12.0软件分析。评价两组手术时间... [目的]采用循证医学Meta分析评价椎旁肌间隙入路腰椎融合术(PLF)与传统后正中入路腰椎融合术(PLIF)对椎旁肌损伤的影响。[方法]计算机检索Pub Med、中国知网、万方和维普数据库,提取有效数据后采用Sata12.0软件分析。评价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共纳入12篇文献,928例患者,其中457例经椎旁肌间隙入路行腰椎融合术(PLF组)、471例经传统后正中入路行腰椎融合术(PLIF组)。合并结果显示与PLIF组相比,PLF组术中出血量少(WMD:-2.462 ml,P<0.001),手术时间短(WMD:-0.645 min,P<0.001),术后引流量少(WMD:-2.985 ml,P<0.001),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OR:1.89,P=0.058),并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WMD:-0.93 d,P<0.001)。[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腰椎融合术是比较安全和有效的,能够减少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加速患者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正中入路腰椎融合术 椎旁肌间隙入路腰椎融合术 椎旁肌损伤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腰椎退行性疾病中椎旁肌退变的影像学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元成 敖俊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21年第9期829-833,共5页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椎旁肌的退变密切相关。椎旁肌退变包括脂肪浸润及肌肉萎缩,目前常用超声、CT、MRI等影像学技术对腰椎旁肌进行评... 腰椎退行性疾病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表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椎旁肌的退变密切相关。椎旁肌退变包括脂肪浸润及肌肉萎缩,目前常用超声、CT、MRI等影像学技术对腰椎旁肌进行评估。本文就各种影像学技术研究椎旁肌退变的方法、优缺点及目前的进展进行总结,以期对其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退行性疾病 椎旁肌 脂肪浸润 肌肉萎缩 影像学技术
下载PDF
电针整脊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椎旁肌肌电活动影响的观察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农虞 金宏柱 马骋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33-235,共3页
目的 观察电针整脊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椎旁肌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运用针电极记录 3组 3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治疗前后椎旁肌肌电的变化。结果 电针或电针整脊治疗后对IS凹、凸侧运动电位时限、波幅及最大用力时波幅... 目的 观察电针整脊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椎旁肌肌电活动的影响。方法 运用针电极记录 3组 30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治疗前后椎旁肌肌电的变化。结果 电针或电针整脊治疗后对IS凹、凸侧运动电位时限、波幅及最大用力时波幅等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调整作用 ,尤其是电针整脊治疗后运动电位波幅有明显的调整作用。结论 电针整脊法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症 (IS)Cobb角在 10°~ 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整脊法 特发性脊柱侧弯症 椎旁肌 肌电活动 青少年
下载PDF
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腰椎椎旁肌肉的质与量:基于MRI的病例对照研究 被引量:8
18
作者 张威 秦万元 +2 位作者 朱勇 罗伟 欧云生 《骨科》 CAS 2021年第1期8-13,共6页
目的基于MRI探讨绝经后女性腰椎椎旁肌肉的质量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8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绝经后女性单节段OVCF病例,按1∶1年龄配对选择同时期... 目的基于MRI探讨绝经后女性腰椎椎旁肌肉的质量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4年8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绝经后女性单节段OVCF病例,按1∶1年龄配对选择同时期收治的腰椎退变病例,分别纳入观察组和对照组。最终两组各纳入48例。基于两组病人的腰椎MRI,测量L3/4、L4/5椎间盘水平横断面的椎间盘面积和椎旁肌(竖脊肌、多裂肌、腰大肌)面积,计算腰肌性和脂肪退变比率,并比较两组间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病人L3/4、L4/5椎间盘水平的腰肌性分别为241.6%±85.4%、269.8%±7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6%±92.7%、314.8%±85.3%;脂肪退变比率分别为13.6%±5.4%、15.9%±6.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7%±2.5%、9.4%±2.6%;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绝经后女性OVCF病人的肌肉净含量减少,肌肉的脂肪浸润程度增加,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椎旁肌质量与OVCF的关系以及改善肌肉质量对OVCF发生率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 脊柱骨折 绝经后 椎旁肌肉
下载PDF
椎旁肌横截面积与腰椎椎管狭窄症临床表现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都芳涛 于德国 +3 位作者 方继峰 李兴晶 侯耀鹏 李广义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9年第7期32-36,共5页
目的:通过MRI分析椎旁肌横截面积与腰椎椎管狭窄症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为腰椎椎管狭窄症且资料齐全的患者159例(病例组)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78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Image J2x软件测量MRI T2W1上L3~L5椎体下方... 目的:通过MRI分析椎旁肌横截面积与腰椎椎管狭窄症临床表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确诊为腰椎椎管狭窄症且资料齐全的患者159例(病例组)及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人78名(对照组)为研究对象,用Image J2x软件测量MRI T2W1上L3~L5椎体下方平面的两侧椎旁腰大肌及多裂肌的横截面积。根据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及中医症候评分评估症状持续的时间、行走的距离、腿部放射性疼痛或者麻木。利用Pearson相关分析得到腰大肌及多裂肌横截面积的改变与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病例组在L5层面双侧多裂肌横截面积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左侧,t=5.165,P=0.024<0.05;右侧,t=4.078,P=0.031<0.05);在L4~S1节段狭窄患者中,L5层面双侧多裂肌面积减小较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侧,t=8.38,P=0.03<0.05;左侧,t=9.23,P=0.04<0.05);病例组L4~S1节段狭窄症患者中腰部疼痛及腿部疼痛的VAS评分较其他节段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腰部疼痛,t=10.35,P=0.02<0.05;腿部疼痛,t=12.35,P=0.01<0.05),而各狭窄节段间歇性跋行程度(中医症候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2.33,P=0.12>0.05)。通过Pearson相关分析可知:病例组患者中腰部疼痛及腿部疼痛的VAS评分较高者,其L5层面双侧多裂肌面积减小较为显著,有明显相关性(腰部疼痛,r=0.334,P<0.05;腿部疼痛,r=0.212,P<0.05)。结论:多裂肌在L5椎体平面横截面积的改变与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腰及腿部疼痛程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管狭窄症 椎旁肌 横截面积 腰痛
原文传递
椎旁肌退变与矢状位力线的关系 被引量:4
20
作者 刘子文 杨玉明 +3 位作者 谢鸿儒 张泽佩 徐浩翔 苗军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6期5891-5897,共7页
背景:脊柱骨盆各参数间相互关联,其数值的改变与一些退行性脊柱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患者症状密切相关。现阶段临床工作者关注术后冠状面与矢状面参数变化,以评价术后脊柱整体平衡性,而忽略了与椎旁肌的联系以及椎旁肌在脊柱退行性病变进... 背景:脊柱骨盆各参数间相互关联,其数值的改变与一些退行性脊柱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患者症状密切相关。现阶段临床工作者关注术后冠状面与矢状面参数变化,以评价术后脊柱整体平衡性,而忽略了与椎旁肌的联系以及椎旁肌在脊柱退行性病变进程中的作用。目的:将已有描述椎旁肌退变与矢状位力线关系的研究进行全面汇总,并对脊柱退行性病变进程中骨性结构位置变化和椎旁肌退变的相互影响进行分析。方法:以“脊柱矢状面畸形,矢状位力线,脊柱骨盆参数,椎旁肌,退行性病变,人类尸体模型;影像学、磁共振成像”为中文关键词,在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文数据库中检索,并以“sagittal spinal deformity,sagittal alignment,spinal-pelvic parameter,paraspinal muscle,degeneration,imaging,MRI”作为英文关键词,在Medline、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检索。通过阅读标题及摘要进行初步筛选,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最终共纳入78篇文献进行结果分析。结果与结论:(1)近年来研究者们开始注意到椎旁肌在维持矢状位力线稳定中具有相应作用,保护和改善椎旁肌功能可以延缓脊柱退行性变;(2)研究者运用不同方法检测椎旁肌退变程度,选取不同种类的矢状位参数来描述矢状位力线;在分析椎旁肌的退变和矢状面参数改变后,发现两者具有相关性,同时该相关性受年龄、种族等因素影响;(3)矢状位力线不良是决定椎旁肌退变重要的解剖因素,较大的骨盆投射角值为矢状位参数改变的危险因素,但较小的骨盆投射角值通过椎旁肌的代偿能力较小,更易出现矢状位失衡;(4)椎旁肌通过代偿机制持续影响矢状位力线,在脊柱退变进程中为了对抗脊柱失平衡,椎旁肌处于高负荷状态,引起疼痛、疲劳及萎缩退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矢状面畸形 矢状位力线 脊柱骨盆参数 椎旁肌 退行性病变 人类尸体模型 影像学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