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 被引量:46
1
作者 杨群英 杨园园 +1 位作者 陶树平 陈红卫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1711-1712,共2页
目的调查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骨科临床降低手术后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 816例患者,对其手术相关因素及术后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 目的调查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为骨科临床降低手术后感染率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12月在医院骨科进行手术治疗的1 816例患者,对其手术相关因素及术后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探讨防治切口感染的措施,采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816例骨科手术患者中有16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54%;老年患者、Ⅲ类手术切口、手术部位在腰腹以下、手术耗时长等因素可导致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致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在对患者给予骨科手术治疗时,应综合评估患者自身情况、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范给予预防性的干预措施,尽可能减少骨科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手术切口 感染 危险因素 探讨
原文传递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 被引量:36
2
作者 徐绿萍 陈卫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54-556,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医院骨科手术患者541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自身、手术及用药3个方面分析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541例骨科患者中...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原因,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1年6月医院骨科手术患者541例,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从患者自身、手术及用药3个方面分析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541例骨科患者中有24例出现切口感染,感染率为4.43%;经对比发现,自身因素中,年龄≥60与<60岁(2.46%与0.97%)、ASA分级Ⅰ~Ⅱ与Ⅲ(0.98%与6.87%)、血红蛋白水平≥110g/L与<110g/L(0.43%与10.12%)及住院时间≤7d与>7d(0.75%与6.43%)与切口感染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因素中手术时间≥2h与<2h(1.22%与4.55%)、手术部位颈肩上肢与腰胯部及以下(1.20%与3.10%)、手术类型择期与急诊手术(0.81%与4.14%)与切口感染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因素中,是否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0.66%与0.81%)和围术期用药(1.01%与7.35%)等因素与切口感染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较多,在围术期应引起重视,及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预防切口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护理对策
原文传递
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干预对策分析 被引量:31
3
作者 吴红巧 陈兴灿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4期97-99,共3页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2年6月浙江省永康市骨科医院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66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2比例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132例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以及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择2005年1月~2012年6月浙江省永康市骨科医院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患者66例作为观察组,按照1∶2比例选择同期未发生切口感染的132例骨科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年龄、侵袭性操作、预防应用抗生素、住院时间、营养不良、手术时间等相关因素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年龄[(60.45±15.30)岁]、侵袭性操作率(57.58%)、预防应用抗生素率(86.36%)、住院时间[(23.56±6.12)d]、营养不良率(33.33%)及手术时间[(185.32±28.24) min]均高于对照组[(53.69±16.21)岁、30.30%、51.52%、(15.69±5.12)d、14.39%、(110.56±20.57)min],两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影响骨科术后感染的因素主要有年龄、侵袭性操作、滥用抗生素、医院感染、营养不良及手术时间等.因此,实施相应的正确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护理对策
下载PDF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骨科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分析 被引量:22
4
作者 李小霞 古秀清 陈小琼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第11期31-32,共2页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切口感染的效果并总结对骨科切口手术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抽取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分析他们住院手术过程中的详细资料,其中在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有10例,占到抽取患者总数的5... 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骨科切口感染的效果并总结对骨科切口手术进行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抽取在我院进行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200例,分析他们住院手术过程中的详细资料,其中在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有10例,占到抽取患者总数的5%。结果分析200名患者的病例资料发现:患者在手术室得到很好的护理干预的患者有180例,没有得到很好的手术室护理干预的患者有20例,占到总数的10%,而10例术后切口感染的患者都在其中。结论在进行骨科手术时对患者进行规范的手术室护理干预能有效的预防患者在术后切口的感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手术室护理干预 预防效果
下载PDF
骨科植入术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2
5
作者 王锦 王虹 +1 位作者 邵明鑫 邓乃梅 《中国消毒学杂志》 CAS 2018年第8期596-598,601,共4页
目的研究骨科植入物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医院骨科行植入物手术患者病原学标本检测结果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病原菌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该医... 目的研究骨科植入物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某医院骨科行植入物手术患者病原学标本检测结果和感染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感染病原菌特点和危险因素。结果共调查该医院骨科行植入手术患者1 921例,发生手术切口感染46例,感染率为2.3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高龄患者、BMI指数偏高、糖尿病、术中出血量大和手术时间长为植入物手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46例感染患者标本共检出病原菌65株,革兰性阴性菌优势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和头孢唑林耐药率均为100%;革兰阳性菌优势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氨苄西林和青霉素耐药率均为91.3%。结论该医院骨科植入物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较多,检出的病原菌耐药率高,需依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植入术 切口感染 病原学 耐药性
原文传递
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现状分析 被引量:19
6
作者 彭爱芳 彭万勇 +2 位作者 杜兵 曾凡军 柳志远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患者342例,调查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342例切口感染患者中,Ⅰ类切口109例占31.87%、Ⅱ类切口152占44.45%、Ⅲ...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现状。方法选取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术后切口感染患者342例,调查患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结果 342例切口感染患者中,Ⅰ类切口109例占31.87%、Ⅱ类切口152占44.45%、Ⅲ类切口81例占23.68%;抗菌药物用药疗程表现为Ⅱ类切口>Ⅲ类切口>Ⅰ类切口(P<0.05);用药剂量表现为Ⅲ类切口>Ⅱ类切口>Ⅰ类切口(P<0.05);二联用药和三联用药使用率表现为Ⅱ类切口>Ⅲ类切口>Ⅰ类切口(P<0.05);342份病历中,共使用抗菌药物758次,涉及4大类7个品种,头孢菌素类使用率最高,共425次占56.07%,其次为硝咪唑类,共158次占20.84%,再次氨基糖苷类,共102次占13.46%;骨科切口感染患者抗菌药物不合理性主要为用法用量不合理占35.09%,其次为用药疗程和用药指征。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抗菌药物使用存在用药指征、用药疗程、用法用量、联合用药、用药时机等不合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抗菌药物 应用现状 应对措施
原文传递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研究与预防措施 被引量:17
7
作者 盛放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0期4513-4514,共2页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1673例经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制作统一表格,填写相关数据;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率、病原菌类型,并采用χ2检验对相关因素进行分... 目的探讨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特征,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提出合理的预防措施,有效降低手术切口感染。方法回顾性分析1673例经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制作统一表格,填写相关数据;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率、病原菌类型,并采用χ2检验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673例患者共发生手术切口感染41例,感染率为2.45%;革兰阴性菌28株,占68.29%,革兰阳性菌13株,占31.71%,分布最多的3种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26.83%、24.39%、17.07%;手术切口感染与骨折类型、麻醉方式、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持续时间、年龄、手术时机、是否有糖尿病、术前是否存在其他部位感染和有无人员参观等有关(P<0.05),而与性别无关。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率相对较高,其主要病原菌为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诱因较多,应针对多种影响因素加强预防,尤其是应加强Ⅲ类手术切口、开放性骨折、糖尿病和术前其他部位存在感染患者的预防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手术切口 感染 开放性骨折
原文传递
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及影响因素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6
8
作者 刘亚波 白涛 +2 位作者 庞军 张文生 刘世平 《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7期762-764,共3页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影响其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2009年1月-2016年5月于我院骨科住院部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并通过非条件单因素...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并探讨影响其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系统性回顾法分析2009年1月-2016年5月于我院骨科住院部手术治疗的6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分析所有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情况,并通过非条件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其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A组(感染组,n=18)患者平均年龄明显大于B组(非感染组,n=50),BMI较B组低且合并糖尿病例数较B组多,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急诊手术、Ⅲ、Ⅳ手术切口及腰部以下手术患者例数所占比例均明显高于B组,术中出血量多于B组,且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较B组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年龄、糖尿病病史、手术类型、手术切口类型、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为影响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率较高,其年龄、糖尿病病史、手术类型、手术切口类型、手术部位及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为影响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9
作者 龙彩雪 林明侠 +2 位作者 黄世敏 廖敏 刘红芳 《中国消毒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764-766,770,共4页
目的探讨海口市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海口市6家三甲医院骨科收治的骨折且行骨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 目的探讨海口市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海口市6家三甲医院骨科收治的骨折且行骨外科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感染,将患者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分析两组患者性别、年龄、BMI值、手术时机、手术时间、手术的季节、骨折的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是否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情况,确定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9 014例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58例,手术切口感染率为0.64%。感染患者感染切口送检标本共分离病原菌65株,其中有7例存在2种以上细菌感染。革兰阴性菌42株(64.6%),以铜绿假单胞菌(20株,30.8%)、大肠埃希菌(12株,18.5%)为主;革兰阳性菌23株(35.4%),以金黄色葡萄球菌(15株,23.1%)为主。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手术时机、手术的季节、骨折的类型、是否合并糖尿病、是否合并低蛋白血症、是否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均为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通过加强医院感染的检测工作,针对性地采取应对措施,可有效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外科手术 切口感染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骨科手术Ⅰ类切口感染目标性监测与控制的应用分析 被引量:11
10
作者 方英英 卢建新 +2 位作者 孔三美 王东明 宋慧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4期3387-3389,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I类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骨科Ⅰ类手术患者14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009年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2010年实施干预措施,比较两年感染率和危险因素的变化。结... 目的探讨骨科手术I类切口感染相关因素,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降低感染率。方法以2009年1月-2010年12月骨科Ⅰ类手术患者1416例为研究对象,根据2009年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制定干预措施,2010年实施干预措施,比较两年感染率和危险因素的变化。结果 2009年影响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有麻醉方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手术医师组(P<0.05),2010年以上危险因素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009年骨科手术Ⅰ类切口感染率为2.17%,2010年降至0.24%,两年切口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监测并采取相应干预措施能有效降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感染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目标性监测
原文传递
骨科病房骨关节感染部位分离病原体及其耐药性 被引量:10
11
作者 李丽 刘海峰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0-62,共3页
目的了解骨科病房骨关节感染部位分离病原体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及治疗骨关节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某院2010年6月—2013年10月骨科病房送检的114例骨关节感染部位标本,对其病原体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体145株,革兰阴... 目的了解骨科病房骨关节感染部位分离病原体及其耐药性,为临床预防及治疗骨关节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调查某院2010年6月—2013年10月骨科病房送检的114例骨关节感染部位标本,对其病原体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病原体145株,革兰阴性(G-)菌90株(62.07%),革兰阳性(G+)菌50株(34.48%),假丝酵母菌属3株(2.07%),厌氧菌2株(1.38%)。其中居前4位的病原体是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阴沟肠杆菌,分别占20.69%、12.41%、11.03%、9.65%。主要病原体呈现明显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他啶耐药率达40.00%;大肠埃希菌对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耐药率均达100.00%。结论 G-菌是骨科病房主要病原菌,且分离出的菌株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耐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骨关节 手术切口 抗药性 微生物 医院感染
下载PDF
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研究 被引量:9
12
作者 杨林 黄媛霞 +2 位作者 董玉珍 梁秋东 徐海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52-553,561,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并对其药敏性进行研究,为其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入住骨科行手术治疗且切口发生感染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切口渗液进行细菌培养,采... 目的探讨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分布,并对其药敏性进行研究,为其临床抗菌药物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入住骨科行手术治疗且切口发生感染的12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对患者的切口渗液进行细菌培养,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ATB VlTEK-2Compact及配套的鉴定卡和英国Oxoid公司的药敏卡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120例骨科手术患者共分离出病原菌14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78株占54.2%,革兰阳性菌46株占31.9%,真菌20株占13.9%;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及美罗培南最敏感,敏感率分别为84.6%、78.2%,对头孢拉定的耐药率最高,耐药率达84.6%;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最敏感,敏感率为97.8%,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达71.7%;真菌对氟康唑最敏感,敏感率为90.0%。结论骨科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种类多,耐药性较高,临床实际工作中需要加强病原菌的检测及药敏试验,以便及时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患者 切口感染 病原菌 药敏性
原文传递
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病原菌及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包囯玉 王建忠 +1 位作者 杨俊丽 孙明启 《中国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245-247,共3页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VITEK-6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K-B纸... 目的分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常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至2016年6月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接受手术治疗且术后切口发生感染的11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VITEK-60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病原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分析病原菌的耐药性。结果本组112例骨科手术切口感染中,培养出病原菌共59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占60.67%(361/595),革兰阳性菌占21.85%(130/595),真菌占17.48%(104/595);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阿莫西林、氨曲南、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性较高,对亚胺培南耐药较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左氧氟沙星耐药性较高,对万古霉素耐药性普遍偏低。结论骨科手术患者手术切口病原菌感染应引起医师的重视,做好伤口病原菌检测及药敏试验,针对性用药,防止滥用抗菌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病原菌 耐药性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切口感染68例体会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永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12年第11期35-36,共2页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08例骨科切口感染的患者按照其临床治疗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单纯西医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感染治愈时间,试验组优16例(... 目的: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切口感染的疗效。方法:对108例骨科切口感染的患者按照其临床治疗资料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照组采取单纯西医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感染治愈时间,试验组优16例(23.53%),合格43例(63.24%),差9例(13.23%),总有效率86.77%;对照组优3例(7.50%),合格17例(42.50%),差20例(50.00%),总有效率50.00%。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骨科切口疗效确切、副作用小、患者承受的痛苦小,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骨科切口 感染
下载PDF
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手术室护理管理对策 被引量:6
15
作者 毛红艳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第35期10-12,共3页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手术室护理管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骨科2019年1~12月收治的1600例无菌手术患者,通过回顾分析法获取患者的手术相关资料,调查切口感染发生状况,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目的探讨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发生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手术室护理管理对策。方法选取医院骨科2019年1~12月收治的1600例无菌手术患者,通过回顾分析法获取患者的手术相关资料,调查切口感染发生状况,并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据此制订相应护理管理对策。结果医院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患者共8例,切口感染率为0.5%;经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有急诊手术、手术时间≥2 h、腰髋部及下肢手术、侵入性操作、接台手术以及有人员流动(P<0.05)。结论骨科无菌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率为0.5%,且急诊手术、手术时间≥2 h、腰髋部及下肢手术、侵入性操作、接台手术以及有人员流动均为导致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临床需加强手术室护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手术 无菌技术 切口感染 危险因素 护理管理
下载PDF
长期配戴活动义眼下眼睑松弛畸形的治疗 被引量:5
16
作者 朱健 丁春燕 于蓝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3年第10期1049-1051,共3页
目的:改善长期配戴活动义眼下眼睑松弛畸形的外观。方法:通过下眼睑切口整形,解决眼睑松弛畸形。结果:两眼外观基本对称,患者满意。结论:手术治疗可行,效果良好。
关键词 下眼睑松弛畸形 眼睑整形 植入物
下载PDF
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薛国静 李会敏 马艳文 《临床医学工程》 2023年第6期827-828,共2页
目的探讨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行骨科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切口感... 目的探讨精细化手术室护理对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发生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2年2月于我院行骨科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室护理,观察组采用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观察组的下床活动时间、切口拆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细化手术室护理有助于提高骨科手术患者的手术安全性,降低切口感染发生风险,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手术室护理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下载PDF
骨科术前不同备皮方法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18
作者 王驰 《临床医学工程》 2016年第3期291-292,共2页
目的探讨不同备皮方法在骨科手术术前应用对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拟行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脱毛剂备皮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剃刀备皮法。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 目的探讨不同备皮方法在骨科手术术前应用对患者切口感染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拟行骨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研究组采用脱毛剂备皮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剃刀备皮法。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备皮时间长于对照组,细菌培养结果、手术切口甲级愈合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脱毛剂备皮法较传统剃刀备皮法的备皮时间略长,但备皮后患者术野皮肤菌落少,术后切口恢复效果好,备皮过程中患者不良感受发生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备皮 骨科手术 切口感染
下载PDF
特定电磁波普治疗器照射预防骨科术后感染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9
作者 李刚 郑静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3期3169-3170,共2页
目的观察特定电磁波普治疗器(TDP)照射应用于骨科手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探索促进伤口愈合的机制。方法将医院收治的68例骨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处理,试验组除常规抗感染治疗外,应用TDP... 目的观察特定电磁波普治疗器(TDP)照射应用于骨科手术后感染的预防效果,探索促进伤口愈合的机制。方法将医院收治的68例骨科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术后进行常规抗感染处理,试验组除常规抗感染治疗外,应用TDP照射手术切口,观察两组切口愈合效果。结果术后切口愈合有效率试验组为97.06%,对照组为88.24%,有显著效果者试验组占73.53%,对照组为47.0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中切口消肿、疼痛消失和切口愈合时间分别为(9.5±2.4)、(43.7±12.4)、(71.2±16.3)h,对照组分别为(120.3±20.4)、(68.9±13.2)、(12.7±2.3)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时间(14.12±6.43)d,明显短于对照组(19.8±7.7)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DP照射应用于骨科术后感染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定电磁波普治疗器照射 骨科手术 切口愈合
原文传递
分析骨科创伤手术中切口感染的控制措施 被引量:3
20
作者 陆福男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9年第3期95-96,共2页
目的围绕骨科创伤手术中切口感染的控制措施进行探讨研究。方法为了针对骨科创伤手术中切口感染控制方法展开综合分析,选取我院在近年来(2015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30例确诊为骨科创伤的患者样本资料用于本次回顾性研究,基于术中切口... 目的围绕骨科创伤手术中切口感染的控制措施进行探讨研究。方法为了针对骨科创伤手术中切口感染控制方法展开综合分析,选取我院在近年来(2015年2月-2019年1月)收治的30例确诊为骨科创伤的患者样本资料用于本次回顾性研究,基于术中切口控制措施的差异将样本资料分为常规组、研究组;前者10例,接受常规清创与消毒处理,后者20例,为其提供常规基础上的干预控制。收集两组患者切口感染情况、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情况相关数据,从而对比两组切口感染控制措施的使用价值。结果与常规组相比,研究组患者术中切口感染几率显著降低,两者分别为5.0%、33.3%,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组患者与家属满意度水平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常规组满意度为80.0%,研究组满意度为98.5%。结论骨科创伤手术中切口感染的干预性控制有助于显著降低患者切口感染率,有效优化预后效果,改善患者生命质量,临床应用价值理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创伤 术中干预 切口感染 感染控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