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原始语境及其意义变迁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学军 贺威丽 《古代文明》 CSSCI 2012年第2期92-98,114,共7页
晋厉公三年(前578年)三月,晋国主导下诸侯会集,准备联兵伐秦,出兵前举行祭祖、祭社之礼,祭毕受脤,以此为背景,刘康公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缘于对成肃公接收脤肉不敬的批评。从历史背景和文本内容来看,"祀与戎"... 晋厉公三年(前578年)三月,晋国主导下诸侯会集,准备联兵伐秦,出兵前举行祭祖、祭社之礼,祭毕受脤,以此为背景,刘康公所言"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缘于对成肃公接收脤肉不敬的批评。从历史背景和文本内容来看,"祀与戎"是指祀礼与军礼,均属礼制范畴,具体落实为祭祖、祭社之礼,都与祭祀相关。自《汉书》至《清史稿》,正史中的引用大多指属于礼制范畴的祀礼与军礼,保留其原始含义。受《孙子兵法》及其注释影响,"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所指渐由祀礼与军礼扩大为祭祀与战争,并成为目前最为常见的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之大事 在祀与戎” 原始语境
下载PDF
军社之祀与《诗经》军征之诗的生成语境 被引量:7
2
作者 曹胜高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31-139,共9页
出征宜社、战后报社、田猎献禽于社是两周军事行动中的祀社仪式,意在获得社主的护佑,能够保卫疆域不失。宜社受脤,表明将士受国之托,戮力报国;若不用命则戮于社。战后告社,胜则凯乐以奏,败则祓社以哭。田猎献禽,是以猎物血牲于方社,以... 出征宜社、战后报社、田猎献禽于社是两周军事行动中的祀社仪式,意在获得社主的护佑,能够保卫疆域不失。宜社受脤,表明将士受国之托,戮力报国;若不用命则戮于社。战后告社,胜则凯乐以奏,败则祓社以哭。田猎献禽,是以猎物血牲于方社,以祭祀社稷山川;同时烹庖于宗庙,以祭祀先公先祖。《诗经》中诸多军征之诗,当为军社祭祀之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祀社 《诗经》 军征诗 生成语境
下载PDF
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视域下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晓薇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15-126,共12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使广大人民享受高品质生活”。而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及其治理的重要指导理论,为推进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开启中国式现...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使广大人民享受高品质生活”。而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正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城市发展及其治理的重要指导理论,为推进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高质量实现城乡融合发展、开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提供了重要学理支撑。本文在总结与反思学界关于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最新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明城市治理现代化不仅是开启第二个百年新征程的应然要求,而且还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这就使城市治理现代化成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然选择。与此同时,回到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的原初语境,基于《资本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立足于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视域,审视其哲学意蕴,我们可以发现:无论是马克思通过对资本的历史性批判来激活对城市在现代社会发展中重要地位的认识,还是其通过对现代“市民社会”的批判来夯实探究城市发展一般规律及趋势的历史观基础,抑或是他通过对城市与人的发展的批判来确立促进城市发展与人的发展相统一的基本思路,实际上都是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为现代城市发展和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所提供的理论指导。在系统阐释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及其哲学意蕴的基础上,剖析其对推进当代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及其发展的实践路径,就要求我们不仅要将绿色城市作为当代新型城市建设的首要原则,坚持走城乡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而且还要努力迈上“以人民为中心”的城市治理现代化轨道。概言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人们对城市美好生活和宜居宜业环境的需求日益增长,人们对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的渴望亦愈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城市批判思想 原初语境 《资本论》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 我国城市治理现代化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城市治理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初语境与当代发展——从毛泽东到习近平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被引量:4
4
作者 张明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2-19,共8页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既不能割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之间的关联性,也需要充分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理论效应与当代启示。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毛泽东立足于... 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科学理论体系,既不能割裂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实践之间的关联性,也需要充分挖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实践的理论效应与当代启示。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是毛泽东立足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具体实践基础上展开的理论思索,其中蕴含的丰富政治经济学思想构成了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初语境。重新梳理这一理论探索,对于推进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建构具有重要的方法论启示,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的“本质原则”、立足中国实践经验的“本土原则”以及推动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互动原则”。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一方面继承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原初语境,另一方面又结合新的实际作出了突破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政治经济学 原初语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
原文传递
基于子问题渐进式推理的3D视觉问答
5
作者 李长健 杨昱威 +1 位作者 肖枭 雷印杰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987-990,995,共5页
3D视觉问答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空间信息,在幼儿教育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D场景信息复杂,现有方法大多直接进行回答,面对复杂问题时容易忽视上下文细节,从而导致性能下降。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子问题渐进式推理的3D视觉问答方... 3D视觉问答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空间信息,在幼儿教育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D场景信息复杂,现有方法大多直接进行回答,面对复杂问题时容易忽视上下文细节,从而导致性能下降。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子问题渐进式推理的3D视觉问答方法,通过文本分析为复杂的原始问题构建多个简单的子问题。模型在回答子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上下文信息,帮助理解复杂问题的含义,最终利用积累的联合信息得出原始问题的答案。子问题与原始问题呈现渐近式推理关系,使得模型具有明确的错误解释性和可追溯性。在现有3D数据集ScanQA上进行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EM@10和CIDEr两个指标上分别达到了51.49%和61.68%,均超过了现有的其他3D视觉问答方法,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视觉问答 原始问题 子问题 渐进式推理 上下文信息
下载PDF
掩门人——西南崖造之崖墓图像与原境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冯棣 文艺 查红叶 《建筑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5-30,共6页
中国营造学社与史语所曾经在抗战期间广泛调查西南崖造(包括崖墓、石窟寺和靠崖式建筑),对彭山崖墓进行了重点发掘与研究,集中于对崖墓空间的测绘和图像志解读。由此延伸思考,以掩门人图像入题,对以下问题提出探讨:东汉时期如何用崖墓... 中国营造学社与史语所曾经在抗战期间广泛调查西南崖造(包括崖墓、石窟寺和靠崖式建筑),对彭山崖墓进行了重点发掘与研究,集中于对崖墓空间的测绘和图像志解读。由此延伸思考,以掩门人图像入题,对以下问题提出探讨:东汉时期如何用崖墓解释并解决死亡;崖墓如何用图像和视觉阐释空间;图像如何体现空间逻辑;图像和空间位置的结合有没有更深沉的寓意;什么样的社会原境催生了崖墓建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掩门人 崖造 图像 原境 西南夷
原文传递
交际教学法中语境问题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刘戈 《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87-91,共5页
从构成语境的五个因素(情景、参与者、目的、途径和行为顺序)入手,对交际教学法在源发语境(BANA)和使用语境(中国)的应用进行比较后发现:在交际教学法的源发语境中,英语教学是一种"在用中学"的工具型教学模式。在中国的使用... 从构成语境的五个因素(情景、参与者、目的、途径和行为顺序)入手,对交际教学法在源发语境(BANA)和使用语境(中国)的应用进行比较后发现:在交际教学法的源发语境中,英语教学是一种"在用中学"的工具型教学模式。在中国的使用语境中,英语教学是一种"学会使用"的课程型教学模式。这两种教学模式反映了不同的语言观和教学观。这些差异导致了交际教学法的有效性在中国的外语教学中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际教学法 语境 工具型模式 课程型模式
下载PDF
王褒《洞箫赋》之治疗功能探究 被引量:2
8
作者 贾飞 《百色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5-9,共5页
受西方文学语境的影响,以往在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时,过于注重对作品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分析,较少重视作品发生时的原始语境,从而不能更好的体现作者的创作初衷,揭示作品的原貌。文章通过分析文本和研读相关史料,回归到... 受西方文学语境的影响,以往在分析中国古代文学作品时,过于注重对作品的认识功能、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的分析,较少重视作品发生时的原始语境,从而不能更好的体现作者的创作初衷,揭示作品的原貌。文章通过分析文本和研读相关史料,回归到《洞箫赋》产生时的原始语境,以求进一步还原王褒创作《洞萧赋》时的初衷,探究《洞箫赋》的文学治疗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箫赋 原始语境 文学治疗
下载PDF
从“原作”到“原境”——西方艺术史课程实地教学的重心转变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晨 《美育学刊》 2020年第6期40-43,共4页
近年来被倡导的西方艺术史实地教学,即强调“原作”的博物馆实地教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西方艺术史的教学重心应当从“原作”转移到“原境”。西方艺术史教学中对“原境”的强调,可从“使用的原境”“创作的原境... 近年来被倡导的西方艺术史实地教学,即强调“原作”的博物馆实地教学,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西方艺术史的教学重心应当从“原作”转移到“原境”。西方艺术史教学中对“原境”的强调,可从“使用的原境”“创作的原境”“历史的原境”“自然的原境”等方面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艺术史 实地教学 原作 原境
下载PDF
“天再旦于郑”的原始语境解读及其意义变迁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学军 《自然辩证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83,共6页
从地球自转长期变化参数分布范围、古代文献中的反例、场景复原中的限制条件来看,"天再旦"日食说难以成立。受宗周礼乐文化影响,天、日、月、星等不单纯为天象,也常与世间重要人事变化相联系,多带有政治象征意义,"天再... 从地球自转长期变化参数分布范围、古代文献中的反例、场景复原中的限制条件来看,"天再旦"日食说难以成立。受宗周礼乐文化影响,天、日、月、星等不单纯为天象,也常与世间重要人事变化相联系,多带有政治象征意义,"天再旦于郑"也不例外。从"旦"、"天"释义、先秦古诗《卿云歌》中以天象比人事的象征手法、郑地宫殿的修建时间及历史意义来看,"天再旦于郑"的原始含义与日食无关,而是懿王继共王之后,西周王位第二次在郑地宫殿交接的象征性说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再旦 原始语境 意义变迁
原文传递
翻译语境的动态属性研究
11
作者 董辉 腾跃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136-138,155,共4页
翻译语境有其自身属性,动态性尤为重要,在将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过程中,译者,原文语境,译语读者这三大重要组成,无一不有其动态性。从译者,原文语境,译语读者的角度来阐释翻译语境的动态性,可以使译者能够在翻译过程中... 翻译语境有其自身属性,动态性尤为重要,在将一种语言信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过程中,译者,原文语境,译语读者这三大重要组成,无一不有其动态性。从译者,原文语境,译语读者的角度来阐释翻译语境的动态性,可以使译者能够在翻译过程中更好的承担翻译语境动态性平衡者的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翻译语境 动态性 译者 原文语境 译语读者
下载PDF
网络交际中的“脱境”现象研究
12
作者 张俊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150-152,158,共4页
随着网络交际的出现和发展,人们的交际方式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即时交际,而是可以以非面对面和非即时的方式进行。在网络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对于网络交际中的新现象、新问题以及新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很有必要。在动态语境理论的基础上探... 随着网络交际的出现和发展,人们的交际方式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即时交际,而是可以以非面对面和非即时的方式进行。在网络交际日益频繁的今天,对于网络交际中的新现象、新问题以及新模式的探讨和研究很有必要。在动态语境理论的基础上探讨网络交际中"脱境"现象的发生并对"脱境"的相关概念进行解释和界定,进而从语境失配的角度探讨"脱境"对于话语理解和话语回应的影响,为相关交际现象的发生提供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语境 脱境 话语回应 网络交际
下载PDF
从经典著作的原始语境反观法国学派的民族中心主义
13
作者 林满平 王宁宁 《绥化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123-125,共3页
比较文学初创时期的法国学派,坚持以实证主义的态度,关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文学上的事实联系,以影响研究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根本。法国学派在初创时期因为历史无可避免的局限性,以其自身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缺陷,被后来学者指责陷入了... 比较文学初创时期的法国学派,坚持以实证主义的态度,关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文学上的事实联系,以影响研究为自己安身立命之根本。法国学派在初创时期因为历史无可避免的局限性,以其自身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缺陷,被后来学者指责陷入了狭隘的民族中心主义。笔者认为,对法国学派的影响研究的全面认识,应该细读和反思元典著作,立足于学科经典著作的原始语境来整体把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国学派 影响研究 原始语境 欧洲中心主义
下载PDF
《新编大学英语》中的部分译文值得商榷
14
作者 罗少华 石寅琳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141-145,共5页
文章就在教学中发现的有关《新编大学英语》译文中的一些错误,根据现代翻译理论研究的一些成果进行了分析,从语言学、语用学和文体学的角度对部分值得商榷的译文进行了探讨,并给出新的相应译文,以期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 新编大学英语 翻译错误 原义 语境 汉语 语言规范性
下载PDF
理解是翻译的关键
15
作者 黄友乐 万冰 《南昌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4期58-61,7,共5页
本文就大学生英译汉中常出现的误译归纳为三个方面 ,进行了原译与改译文的分析和比较 ,并就英汉翻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关键词 理解原文 翻译关键 逻辑性 语境 语体 英译汉 高校 翻译教学
下载PDF
《公莫舞》属性考释
16
作者 辛颖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4期76-81,共6页
由于《公莫舞》"声辞杂录""讹异不可解",前辈先贤通过训诂析出《公莫舞》的声辞和歌辞,解读《公莫舞》的歌辞内容,将其定性为中国早期歌舞剧、戏剧。但是,根据《公莫舞》著录的文献原境和中国乐舞发展的历史原境,... 由于《公莫舞》"声辞杂录""讹异不可解",前辈先贤通过训诂析出《公莫舞》的声辞和歌辞,解读《公莫舞》的歌辞内容,将其定性为中国早期歌舞剧、戏剧。但是,根据《公莫舞》著录的文献原境和中国乐舞发展的历史原境,《公莫舞》不具备戏剧属性。它是"源自方俗,陈于庭殿"的汉代巾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莫舞》 戏剧 原境 汉代巾舞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诗学作为原诗学之可能性
17
作者 谢应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41-44,共4页
中国现代诗学是一种原诗学,其原创性主要表现在它因重新组合和语境变迁而产生新质上。中国现代诗学能够成为原诗学至少有四大原因,即现代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需要,中国古代文化的衰落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个性化的现代文化和哲学思想... 中国现代诗学是一种原诗学,其原创性主要表现在它因重新组合和语境变迁而产生新质上。中国现代诗学能够成为原诗学至少有四大原因,即现代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需要,中国古代文化的衰落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个性化的现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制约,以及现代诗学创造主体的独特个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诗学 组合 语境 原因
下载PDF
俄语中形象性词语的翻译
18
作者 刘玉兰 文晶珍 《广东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8年第6期64-66,共3页
语言中的形象性词语与各民族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语言凝练、意思精辟,鲜明地反映出一种语言的特点,具有独特的民族性,是一种语言区别于另一种语言的标志之一,在另一种语言中往往没有与之完全相等的词语,因而容易造成翻译上的困难... 语言中的形象性词语与各民族的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语言凝练、意思精辟,鲜明地反映出一种语言的特点,具有独特的民族性,是一种语言区别于另一种语言的标志之一,在另一种语言中往往没有与之完全相等的词语,因而容易造成翻译上的困难。本文较详细的阐述了形象性词语的翻译技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性词语 上下文 翻译
下载PDF
开启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新视野——以“社会”概念研究为线索
19
作者 王虎学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3-18,共6页
"社会"是走进马克思哲学的一个窗口,作为一个核心范畴,"社会"的生成与嬗变是马克思整个思想流变历程的浓缩及其内在逻辑进程的展开。学界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马克思不同时期经典文本的深入解读,从不同的视角出发、... "社会"是走进马克思哲学的一个窗口,作为一个核心范畴,"社会"的生成与嬗变是马克思整个思想流变历程的浓缩及其内在逻辑进程的展开。学界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对马克思不同时期经典文本的深入解读,从不同的视角出发、敞开广阔的问题域,开掘出马克思"社会"概念的不同面相及其丰富内涵,而"社会"概念的原初语境的再现给予我们新的方法论启示,同时开启了马克思哲学研究的新的思想地平,成为进一步阐释和理解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理论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哲学 社会 原初语境 方法论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改革话语建构的原初语境解读
20
作者 兰夕雨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6期1-5,共5页
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实践脱离不了改革话语的建构,改革话语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历史实践的观念表达。改革话语建构具有自身特定的原初语境,包含交际者、"时间和场合"、交际目的等内容。中共改革话语建构原初语境中的... 中国共产党改革开放实践脱离不了改革话语的建构,改革话语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历史实践的观念表达。改革话语建构具有自身特定的原初语境,包含交际者、"时间和场合"、交际目的等内容。中共改革话语建构原初语境中的交际者是中国共产党;中共改革话语建构原初语境中的"时间和场合"指涉时间和空间双重维度;中共改革话语建构原初语境中的交际目的在于建构执政党与世界交流、对话的语言工具。解析中共改革话语建构原初语境,有助于强化对改革开放史的理论深化研究,促进对现行改革问题进行反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改革话语建构 原初语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