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南北朝的散官发展与清浊异同 被引量:14
1
作者 阎步克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70-79,共10页
文散阶的进化在南朝停滞不前 ,在北朝却迅速推进。其原因在于 ,北朝曾向将士普授文散官从而使之进化为位阶 ,南朝的“文清武浊”观念却阻碍了类似现象的普遍化。魏晋南北朝有两种“品位分等” :一种是以门第、中正品和“清浊”构成的“... 文散阶的进化在南朝停滞不前 ,在北朝却迅速推进。其原因在于 ,北朝曾向将士普授文散官从而使之进化为位阶 ,南朝的“文清武浊”观念却阻碍了类似现象的普遍化。魏晋南北朝有两种“品位分等” :一种是以门第、中正品和“清浊”构成的“门品秩序” ,它是士族政治的产物 ;另一种则是由军阶代表的“官品秩序” ,它较富功绩制色彩。北朝文散阶的进化得益于军阶的“拉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朝 北朝 官阶 文散阶 文清武浊
原文传递
辨“真二千石”为“二千石”之别称 被引量:4
2
作者 廖伯源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7-20,68,共5页
汉代史料有“真二千石”之名目,注释家如淳、颜师古、司马贞等及若干当代学者皆以为汉官秩有“真二千石”之秩级。杜佑则谓二千石“亦曰真二千石”。今考辨汉代并无官员之秩级为真二千石,真二千石为二千石之别名。
关键词 真二千石 二千石 汉代 秩级
下载PDF
唐代考绩档案的特点和作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东光 《档案学通讯》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96-99,共4页
考状亦称考牒,是以人为单位按年度记录官员功过行能及考绩等第的文书。考状除了上报尚书省保存在吏部考功甲历库作为人事档案备查之外,也发给官员个人,作为考绩的证明材料。考课范围包括内外文武职事官、流外官、卫官,考课结果作为官员... 考状亦称考牒,是以人为单位按年度记录官员功过行能及考绩等第的文书。考状除了上报尚书省保存在吏部考功甲历库作为人事档案备查之外,也发给官员个人,作为考绩的证明材料。考课范围包括内外文武职事官、流外官、卫官,考课结果作为官员叙阶、升迁、奖惩和依法治罪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考绩 人事档案 官阶
原文传递
知宁海军职官考
4
作者 萧红艳 萧金花 《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6期83-85,92,共4页
本文主要考证知宁海军职官这一特殊官职。1.宁海军的设置:宁海军机构是伪齐刘豫在金初阜昌元年设置的一个特殊行政管理单位,相当于当时的一个州。2.宁海军名称沿革:宁海军之名经数次更改,大定22年改为宁海州,后又改为宁海卫、宁福营。3... 本文主要考证知宁海军职官这一特殊官职。1.宁海军的设置:宁海军机构是伪齐刘豫在金初阜昌元年设置的一个特殊行政管理单位,相当于当时的一个州。2.宁海军名称沿革:宁海军之名经数次更改,大定22年改为宁海州,后又改为宁海卫、宁福营。3.宁海军官职的设置:主要有三个级别的职位,分别是知宁海军事、同知宁海军事、宁海军司理参军事。知宁海军,官职大于县令,相当于后来的宁海刺史,正五品,掌同府尹兼治州事。4.知宁海军的职责:治理州中大小事务。5.历任知宁海军及刺史人员时间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宁海军 设置 名称沿革 职官
下载PDF
九品制、等级分:文化的传统与进步——兼论中国围棋、武术采用日本武技段位制的欠妥 被引量:6
5
作者 程大力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9-31,共3页
许多日本体育项目的九段制,其起源是中国古代的九品制。段位制有着浓厚的封建等级制度的痕迹。怎样评价和看待日本武技文化,已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或学术的问题。因此,我们的围棋特别是武术,不能无原则地袭用日本的九段制。
关键词 九段制 九品制 武术 围棋
下载PDF
“天子一爵”论——公羊家对君天关系的设计与处理
6
作者 余治平 《孔子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36,156,共13页
《春秋》对周天子使用不同称谓,其所指虽都一样,却具有价值褒贬,即根据天子的言行而给出相应的王义评判,绝不因为其地位尊贵就予以包庇。王者应该能够打通天、地、人之间的阻隔,让天道、地道渗透进人道,使自己成为天下归顺的政治领袖和... 《春秋》对周天子使用不同称谓,其所指虽都一样,却具有价值褒贬,即根据天子的言行而给出相应的王义评判,绝不因为其地位尊贵就予以包庇。王者应该能够打通天、地、人之间的阻隔,让天道、地道渗透进人道,使自己成为天下归顺的政治领袖和道德楷模。天子,作为官阶之一爵,最早由深受公羊学影响的纬书《周易乾凿度》提出,然后《白虎通·爵》再加以学理论证。西周中期盛行谥号之法,折射出朝廷对官秩序列中上自天子、下至授命大夫的政治评价和德行鉴定。只有位居天子之上的、更权威的存在者才可以成为天子爵位、谥号的授予主体。诔、谥之礼的本质是向君王传递道德压力。在《礼纬·含文嘉》《孟子·万章下》的文本叙事中,天子被纳入“五爵”“六等”体系,处于等级之中,一起接受限制和约束,而没有逍遥于外。儒家反对“天子僭天”,目的就是要重新树立天的尊严,维护天的至上权威。在现代民主制度产生之前,这显然是儒家所能够想到的防范天子作恶的最有效手段。天子一旦被纳入现实的官秩体系,就会受到限制,需要以守礼的方式适配其“分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羊家 天子 天子一爵 天子僭天
原文传递
试论清朝对哈萨克的“封官授爵” 被引量:5
7
作者 张荣 郑峰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3-72,180,共10页
通过对"封官授爵"中"公爵"、"台吉"、"品级"、"顶翎"等具体内容的考证和解析,作者认为在给卡外界内哈萨克身份进行定位时,不能被清朝皇帝以及典章文献中有关哈萨克的各种宣示和定位... 通过对"封官授爵"中"公爵"、"台吉"、"品级"、"顶翎"等具体内容的考证和解析,作者认为在给卡外界内哈萨克身份进行定位时,不能被清朝皇帝以及典章文献中有关哈萨克的各种宣示和定位所迷惑。从"封官授爵"的实际内容和效果来看,既往的研究,将清朝对卡外界内哈萨克"封官授爵"视作卡外界内哈萨克实际上已经成为清朝属民的一个重要依据,应该是正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朝 哈萨克 封官授爵 身份
原文传递
唐前期赠散官与职事官组合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张琛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123-127,164,共5页
唐前期赠散官与职事官组合以五品以上散官与都督、刺史、州司马的结合为主。这种组合并非任意,表现为高品散官往往与高品职事官结合,低品散官则与低品职事官结合。同时,赠散官与职事官的结合中,职事官的等级的确立会因时代不同而发生变... 唐前期赠散官与职事官组合以五品以上散官与都督、刺史、州司马的结合为主。这种组合并非任意,表现为高品散官往往与高品职事官结合,低品散官则与低品职事官结合。同时,赠散官与职事官的结合中,职事官的等级的确立会因时代不同而发生变化。官员自身赠官的得赠者是卒前散官与职事官均在三品以上具有崇高地位的人。父、祖赠官则与其子孙的功劳或地位有关。卒前官与赠官之间的阶次变化主要表现在散官与散官之间,进阶幅度一般是一阶。赠散官与职事官组合表现出的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均与散官在唐前、后期的地位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前期 赠二官 散官 位阶
下载PDF
吐蕃告身制度相关问题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启龙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147,154,共18页
告身制度是与吐蕃职官系统相辅相成的一套奖授机制,它不是简单对唐代官阶章饰的借鉴模仿而是呈现吐蕃告身自身的特点。梳理表具象(个体)和表抽象(总括式)两类告身名称的演变、功能和关系以及吐蕃告身汉藏文名称及等次,从而发现吐蕃告身... 告身制度是与吐蕃职官系统相辅相成的一套奖授机制,它不是简单对唐代官阶章饰的借鉴模仿而是呈现吐蕃告身自身的特点。梳理表具象(个体)和表抽象(总括式)两类告身名称的演变、功能和关系以及吐蕃告身汉藏文名称及等次,从而发现吐蕃告身是一个渐趋完善而从来没有真正完善的制度;告身授予对象主要授予官员,但并不仅限于官员,等级对应上也是较为混乱的,故汉文文献所谓吐蕃告身乃"官之章饰"的说法是有问题的;史料证明,吐蕃告身实质是对吐蕃各阶层所谓贤者(贤哲:(?)mdzangs,(?)vdzangs)的一种褒奖制度,虽然获告身者多数为官员,但并非凡官员皆有告身,告身也并非仅授予官员。可知吐蕃告身并非所谓"官之章饰"的官员等级制度,这对深入认识理解吐蕃的政治制度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蕃告身 官阶章饰 等级出身 奖赐
原文传递
中国封建社会特殊的财政举措——卖官鬻爵
10
作者 王仙花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83-85,共3页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 ,由于种种原因 ,封建社会的财政常常入不敷出。自战国时李斯开卖官之先河 ,以后历朝历代便陈陈相因 ,历久而不衰 ,对中国封建财政、政治和经济带来了一系列的重大影响。
关键词 中国 封建社会 财政 “卖官鬻爵” 财政史
下载PDF
晚清吏治腐败原因探究
11
作者 孟祥菊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3期129-134,共6页
晚清以降,国家内忧外患频发,社会激荡突变。社会处于严重脱序状态,贪污腐化趁机滋生蔓长。影响到吏治腐败的原因很多,其中皇权至上、专制独裁,缺乏严格的法律监督机制是吏治腐败的根源。此外奢靡之风盛行、俸禄制度与现实脱节、以及因... 晚清以降,国家内忧外患频发,社会激荡突变。社会处于严重脱序状态,贪污腐化趁机滋生蔓长。影响到吏治腐败的原因很多,其中皇权至上、专制独裁,缺乏严格的法律监督机制是吏治腐败的根源。此外奢靡之风盛行、俸禄制度与现实脱节、以及因捐纳制度泛滥都在清末的吏治腐败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以史为鉴,对晚清吏治腐败产生的根源进行全面探讨,有助于我们深刻吸取历史教训,在全面进行现代化改革和建设中提高警惕,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吏治腐败 专制独裁 奢靡腐化 俸禄制度 捐纳泛滥
下载PDF
公务员考录制度对干部队伍规模和年龄结构的影响分析
12
作者 韩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9期88-91,共4页
公务员考录制度作为干部人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干部队伍的整体建设发挥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2003年以来考录制度的相关数据为依托,分析了考录制度实施对干部队伍的规模和年龄结构的影响,并对其制度性成因展开分析。
关键词 公务员考录制度 干部规模 年龄结构
原文传递
金代遣宋使节借官现象
13
作者 姚远 《兰台世界》 2021年第12期157-160,共4页
自宋金“海上之盟”起,金、宋之间延续了长达百余年的交聘活动。这期间金遣宋使节共十余种,且在遣使的过程中明显存在借官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金秉承的“扬金抑宋”的外交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交聘活动灵活多变的特点而... 自宋金“海上之盟”起,金、宋之间延续了长达百余年的交聘活动。这期间金遣宋使节共十余种,且在遣使的过程中明显存在借官现象。这一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金秉承的“扬金抑宋”的外交目的,另一方面也是出于交聘活动灵活多变的特点而采取的便宜之举。同时,金出于赏赐官员的考虑,也往往会借官出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代遣宋使借官
下载PDF
居延汉简所见“士级爵”的任职问题
14
作者 苑苑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11-15,共5页
"士级爵"是汉代二十级爵中最低级的四级爵位的总称。居延汉简所见100位"士级爵"者中,可知任职情况的有53人,其中戍卒33人,戍吏20人。"士级爵"者担任的职务有9种,都是汉代西北边塞防御系统中的基层官吏和... "士级爵"是汉代二十级爵中最低级的四级爵位的总称。居延汉简所见100位"士级爵"者中,可知任职情况的有53人,其中戍卒33人,戍吏20人。"士级爵"者担任的职务有9种,都是汉代西北边塞防御系统中的基层官吏和戍卒,虽然秩次有别,但最高不超过比二百石。"士级爵"者的经济收入不高,甚至会"贫寒罢休"。作为汉代民爵的组成部分,对"士级爵"者任职情况的研究有利于加深对汉代民爵政治地位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居延汉简 士级爵 职位
下载PDF
商鞅的廉政思想及其悖论
15
作者 柴永昌 《廉政文化研究》 2018年第2期85-90,共6页
商鞅认为"以功授官爵"不仅是富国强兵的途径,也是凝结国家力量、建立良好政治生态的途径;他强调应通过"明法"、"塞民于法",实现对包括官吏在内的社会成员的控制;他还提出"利异相监"的监察思路... 商鞅认为"以功授官爵"不仅是富国强兵的途径,也是凝结国家力量、建立良好政治生态的途径;他强调应通过"明法"、"塞民于法",实现对包括官吏在内的社会成员的控制;他还提出"利异相监"的监察思路,主张通过"告奸"、建立"法官"系统来实现对官吏的监察。商鞅的廉政思想,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对后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但是,商鞅提出的防治政治腐败的思路和方法是否能够得到落实最终取决于君主,而君主则被认为是有限个体,这显然是其难以克服的思想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商鞅 廉政思想 以功授官爵 塞民于法
下载PDF
西汉二千石秩级的演变 被引量:8
16
作者 周群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9-26,共8页
汉初无中二千石、比二千石秩级,而仅有二千石秩级,其最初的俸禄水平为满俸二千石。其后有所变化,最终形成一千四百四十石的定例。中二千石最初专指京师二千石,其俸禄水平与地方郡守二千石相同。到汉景帝中元六年或汉武帝建元初年之后,... 汉初无中二千石、比二千石秩级,而仅有二千石秩级,其最初的俸禄水平为满俸二千石。其后有所变化,最终形成一千四百四十石的定例。中二千石最初专指京师二千石,其俸禄水平与地方郡守二千石相同。到汉景帝中元六年或汉武帝建元初年之后,才发展为一个有别于二千石的秩级。比秩最初来自于爵位与秩级的类比,以确定相应爵位的待遇水平,大约在汉武帝元狩五年或稍前时候,才开始用来指称吏员的"守"秩。真二千石从来就不是一个独立的秩级,于汉武帝元朔二年颁行推恩诏之后、宣帝地节三年之前或为中二千石的别称,意为年俸真正满了二千石者。于宣帝地节三年之后的某个时期,开始成为二千石的别称,以与吏员试守之制相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二千石 秩级 俸禄
原文传递
《金史·选举志》铨选用词考释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鸣飞 《史学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91-96,共6页
《金史·选举志》中有一些难解的铨选专用词汇,在金代史料中亦没有解释,对于理解金代铨选、官阶制度造成困难。通过对《金史》和金代传记资料的爬梳,结合唐、宋、元铨选制度进行对比,对《金史·选举志》中出现的铨选用词进行考... 《金史·选举志》中有一些难解的铨选专用词汇,在金代史料中亦没有解释,对于理解金代铨选、官阶制度造成困难。通过对《金史》和金代传记资料的爬梳,结合唐、宋、元铨选制度进行对比,对《金史·选举志》中出现的铨选用词进行考释,对于《金史》的阅读和金代选举制度的理解有一定帮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朝 铨选 官阶
下载PDF
唐代武职事官阶官化论析
18
作者 张明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6-36,共11页
唐代武职事官阶官化是唐宋武官制度变革的先声。唐代官制的根本特点决定了武职事官需要广泛从事使职,以作为职官制度正常运行的补充。随着战争形势和军事制度的变化,武职事官兼任的使职长期化、固定化,造成了事实上的官、职分离,由此边... 唐代武职事官阶官化是唐宋武官制度变革的先声。唐代官制的根本特点决定了武职事官需要广泛从事使职,以作为职官制度正常运行的补充。随着战争形势和军事制度的变化,武职事官兼任的使职长期化、固定化,造成了事实上的官、职分离,由此边军和禁军中普遍出现了将武职事官作为阶官的现象。唐代武职事官阶官化的发展与军赏形式转变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并与文职事官阶官化的过程相联结。安史之乱期间,朝廷滥授高级武职事正员官,加速了武职事官阶官化的完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武职事官 使职 阶官化 品阶
原文传递
北朝末期的萨保品位 被引量:5
19
作者 苏航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24,共13页
本文将石刻史料中萨保任官的资料与北朝末年的官品制度以及其他部族首领的任官情况加以对比, 分别对北周、北齐的萨保品位进行了考察, 提出此一时期的萨保品位大致相当于县级长官。此外, 本文还从官品变迁、萨保继承、人员任命等角度, ... 本文将石刻史料中萨保任官的资料与北朝末年的官品制度以及其他部族首领的任官情况加以对比, 分别对北周、北齐的萨保品位进行了考察, 提出此一时期的萨保品位大致相当于县级长官。此外, 本文还从官品变迁、萨保继承、人员任命等角度, 揭示了中原政权利用官僚品级秩序增强粟特贵族的社会流动性, 并进而统合粟特聚落社会资源的历史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萨保 官品 视品 粟特 聚落 领民酋长 北朝
下载PDF
明代驸马述论 被引量:5
20
作者 刘少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88,共19页
明初,驸马大都选自公侯和功臣的子弟,宣德之后渐选自民间,驸马与公主的婚礼仪式在明代也发生了许多变化。驸马教育经过了设学录教习、进国子监学习和设仪制司主事教习三种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明制,驸马都尉的品秩为从一品,俸禄一千石... 明初,驸马大都选自公侯和功臣的子弟,宣德之后渐选自民间,驸马与公主的婚礼仪式在明代也发生了许多变化。驸马教育经过了设学录教习、进国子监学习和设仪制司主事教习三种方式,但效果并不理想。明制,驸马都尉的品秩为从一品,俸禄一千石,但因个人情况不同而有所区别。驸马的职掌在明初有典兵出镇及掌府部事者,也有担任临时性派遣者,中后期主要有三个方面:祭祀皇陵;掌管宗人府;统领皇帝侍卫。驸马在明初地位较高,中后期由于没有实际权力地位下降,有时甚至受到太监和宫女的压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驸马 教育 品秩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